关于产业扶贫调研报告【精选】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9篇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9篇产业扶贫调研报告9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1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为抓手,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与**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对全县扶贫开发进行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边界,下辖十个乡镇,总面积728 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全县总人口52万,其中:农村人口4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8.5%,有19个贫困村,全县现有人均收入低于2763元贫困户12264人,通过调查分析,致贫的原因:1、因家庭劳动力缺少致贫的3820人;2、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致贫的1160人;3、因孤寡残、五保需社会保障致贫4225人;4、其他原因致贫3059人。
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推进整村推进项目实施。
20xx年度上级扶持我县1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310万元,安排扶贫计划项目38个,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建水泥公路24条32公里;水利设施4条1350米;绿化、亮化工程1处;文化活动广场9处。
近几年来,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通过乡、村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努力,全县19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群众出行。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一、引言产业扶贫是指在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通过发展当地的产业,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收入水平。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产业扶贫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背景分析我国扶贫工作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存在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
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培育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可持续脱贫。
三、调研内容与结果1.产业扶贫模式调研通过调研不同地区的产业扶贫模式,发现各地多样化的扶贫模式,包括企业帮扶、合作社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这些模式在各自地方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例如产业项目选择不当、技术培训不足等。
2.产业发展环境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一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此外,土地流转问题、金融支持不到位等也是制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因素。
3.产业发展需求调研通过走访农民和地方政府,了解到农民对产业发展的需求主要包括技术培训、市场开拓、金融支持等方面。
同时,贫困地区也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的产业项目选择,引入更多的企业资源进行帮扶。
四、问题分析1.产业项目选择问题目前,一些地方在产业项目选择上存在问题,过于注重短期效益,没有考虑到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导致了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
2.技术培训不足贫困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的相对欠缺,技术培训面临困境。
农民缺乏新技术、新知识的引入,制约了产业升级和发展。
3.市场开拓困难由于交通不便、市场信息滞后等问题,贫困地区往往面临市场开拓的困难。
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和市场开拓的能力,使得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五、解决方案1.科学选择产业项目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选取适合当地特点的产业项目,提高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加强技术培训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技术培训支持,引入专业技术团队,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提升产业发展的能力。
扶贫调研报告产业扶贫
扶贫调研报告产业扶贫扶贫调研报告:产业扶贫一、背景介绍在我国,扶贫工作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通过发展优势产业,提高贫困人口的生产能力和收入水平,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产业扶贫的实施情况以及其对贫困地区的影响。
二、调研内容1. 产业扶贫的实施情况:通过对几个贫困地区的实地考察和座谈,了解到这些地区已经实施了多种产业扶贫项目,如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手工艺品制作等。
2. 产业扶贫的效果评估:了解到产业扶贫对贫困地区的影响非常明显。
一方面,产业扶贫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产业扶贫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减少了贫困人口的数量。
3. 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尽管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导致产业发展受限;同时,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市场营销渠道也是制约产业扶贫的因素之一。
三、建议和措施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应当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通信网络、水电供应等。
这些设施的完善将有助于解决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问题,为产业扶贫提供更好的条件。
2.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为贫困地区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贫困人口的生产技能和创业能力。
同时,通过与相关专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3. 拓宽市场渠道:加强与市场的对接,开拓多元化的市场渠道。
通过建立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发展电商平台等方式,扩大贫困地区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4. 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加强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工作的协同效率,确保扶贫政策和资金的落实。
四、结论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汇报
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汇报根据国家扶贫政策的要求,我们对产业扶贫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就此进行了情况汇报。
产业扶贫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以下是我们对产业扶贫调研情况的汇报。
一、产业扶贫的现状。
我们首先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依赖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缺乏高附加值产业和现代化产业的支持。
同时,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影响,贫困地区的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市场竞争力较弱。
二、产业扶贫的成效。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产业扶贫的成功案例。
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帮扶措施,一些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等产业得到了发展,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市场销售渠道得到拓展,居民收入有所增加。
这些案例表明,产业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产业扶贫的问题和挑战。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产业扶贫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支持,导致产业发展不够稳定。
其次,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创新能力,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再次,由于市场营销能力不足,一些贫困地区的产品难以打开销售渠道,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和居民的收入增长。
四、产业扶贫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首先,建议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扶持力度,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支持,确保产业发展的持续稳定。
其次,建议加强对贫困地区产业的技术培训和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建议加强对贫困地区产品的市场营销培训和支持,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总结。
通过对产业扶贫的调研情况汇报,我们认识到产业扶贫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产业扶贫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脱贫致富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产业扶贫是指通过发展特定的产业项目,对贫困地区进行扶持和帮助,从而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产业扶贫的实施情况,探讨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进一步推动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多个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项目进行调研。
2. 深入走访贫困地区的农户和工厂,了解实际情况和收益。
3. 与相关扶贫部门和基层干部进行座谈,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和困难。
三、调研结论1. 产业扶贫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发展特定的产业,可以带动就业增加收入,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水平。
2. 产业扶贫项目需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资源禀赋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项目选择和推进措施。
3. 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保障。
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4. 培训和技术支持是推动产业扶贫的关键。
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和企业经营者需要接受相关培训,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提高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5. 产业扶贫项目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推动发展的同时,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避免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四、建议1.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经济支持,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2. 加强产业扶贫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定制相应的项目。
3.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创业资源和培训支持。
4. 推动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5. 组建专业扶贫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扶贫服务和支持。
以上为产业扶贫调研报告的大致内容,具体内容会根据调研目的和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国产业扶贫的现状和成效,为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走访和座谈会的方式,深入了解产业扶贫项目的执行情况,对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三、调研过程1. 实地走访我们前往了云南、贵州等扶贫重点地区,实地考察了当地的产业扶贫项目,了解了项目的实施情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 座谈会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家、农民代表等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他们对产业扶贫的意见和建议,探讨了产业扶贫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四、调研发现1. 成效显著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大量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脱贫,当地农业产业也得到了有效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2. 存在问题一些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资金管理混乱、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影响了项目的效果和持续发展。
3. 需要改进建议加强对产业扶贫项目的监管和管理,着力解决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产业扶贫政策,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效益。
五、调研建议1. 完善政策进一步优化产业扶贫政策,加大对产业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项目的稳健发展。
2. 强化监管加强对产业扶贫项目的监管,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和质量,确保项目取得可持续发展。
3. 发挥示范作用选取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产业扶贫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和推广,发挥其示范作用,带动更多贫困地区实现产业扶贫的突破。
六、结语产业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合理引导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1. 引言产业扶贫是指通过发展特定的产业,为贫困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最终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我国产业扶贫的情况,总结经验和不足,为进一步推动产业扶贫工作提供建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查、访谈等。
通过文献研究,我们了解了国内外产业扶贫的理论和实践,并对我国产业扶贫政策和措施进行了梳理。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深入贫困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当地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
此外,我们还对相关部门、产业扶贫项目的参与者进行了访谈,从不同角度了解了产业扶贫的情况。
3. 当前产业扶贫的情况目前我国的产业扶贫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许多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吸引了外来投资和市场资源,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产业扶贫也带来了相关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机制的改变,为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目前我国产业扶贫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基础薄弱,缺乏科技技术和人才支持,限制了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其次,由于贫困地区地域广阔、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阻碍了产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此外,一些产业扶贫项目对贫困人口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不够,导致他们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限制了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
4. 经验总结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成功的产业扶贫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产业方向,发挥地方特色,提高竞争力;- 加强贫困人口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愿;- 引入资本和市场资源,支持产业的发展和市场拓展;- 加强政府部门的统筹和协调,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产业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5. 政策建议基于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进一步推动产业扶贫工作:- 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基础和技术支持的投入,提高当地产业的发展潜力;- 完善贫困人口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制,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愿;- 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支持贫困地区产业的发展和市场拓展;- 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和监管,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确保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产业扶贫项目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一、引言产业扶贫是指通过发展特定行业或产业的方式,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产业扶贫是当前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本报告旨在对产业扶贫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总结经验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通过收集统计数据,分析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情况和脱贫效果。
定性研究通过实地走访贫困地区,了解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及产业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
三、调研结果1. 产业发展情况根据统计数据,贫困地区的农业、畜牧业、加工制造业等行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逐年增加,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特色产业如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取得了明显成效。
2. 脱贫效果产业扶贫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许多贫困户通过参与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
贫困地区的整体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3. 存在的问题尽管产业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选择不合理:部分贫困地区选择的产业与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产业发展困难。
- 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项目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限制了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
- 市场开拓困难: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在市场开拓方面面临较大困难,销售渠道不畅,影响了产品的附加值。
四、建议改进1. 合理选择产业: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择与当地条件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2. 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项目的资金投入,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 支持市场开拓:通过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提供市场开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五、结论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合理选择产业、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以及支持市场开拓,可以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的效果。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3篇(共19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3篇[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实习报告】继续加大问责力度,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严纪律,明规矩,主动作为,锻造扶贫铁军;,不折不扣落实省市下达的各项任务,扭转被动局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选择。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车赶乡位于临县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与临县湍水头镇、三交镇、大禹乡和方山县峪口镇相邻,国土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800亩,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6074户、16628人。
核桃种植业是全乡的重点传统主导产业。
境内有西山晟聚90万吨煤矿1座,晋煤太钢600万吨矿井正在筹建。
太中铁路吕临支线、省道218公路、县道钟张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20xx年,全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回头看;共识别贫困村12个,贫困人口2243户、6380人。
20xx——20xx年脱贫情况为:20xx年脱贫人口388户、1286人;20xx年脱贫人口377户、1204人,脱贫村1个;20xx年,脱贫人口128户、435人,脱贫村2个;20xx年,脱贫人口511户、1279人,脱贫村3个;20xx年,脱贫人口357户、929人,脱贫村3个。
另外,20xx——20xx年出列人口84户、295人。
目前,现有贫困人口567户、1190人,贫困村3个。
改革开放以来,车赶乡党委、政府积极带领群众发展核桃种植产业,全乡核桃林面积约30000亩,基本实现全覆盖。
脱贫攻坚以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结合乡情实际,提出了核桃增效、劳务增收、养殖带动、光伏普惠;的产业扶贫思路。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产业在不同程度的壮大,扶贫成效也正在逐步显现。
种植业由粗放经营开始向精细化管理发展,林果业由注重数量扩张转变为注重提质增效,光伏产业从无到有,特色产业由少变多,劳务输出更加强劲有力,农民收入实现稳步提升。
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从20xx年的3200元提高到20xx年的4500元。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产业化扶贫是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增强“造血功能”,促进贫困地区长效脱贫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业扶贫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产业扶贫是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来实现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
如何更好推进产业扶贫,提高扶贫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调研课题。
石门县扶贫办带着破解产业扶贫发展难题的思考,深入13个乡镇、场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一、石门县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石门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县。
到2019年末我县贫困人口为16.3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67.9万的24.02%,占全县农村人口57.5万的28.4%。
近年来,我县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通过多年努力,我县逐步形成了柑桔、茶叶、高山蔬菜、马头羊、烤烟等主导产业。
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200多万元,扶持农业主导产业,新发展柑橘14200亩,茶叶12300亩,烟叶5700亩。
发展肉牛11000头,山羊13000只,扩种南竹3700亩,发展高山蔬菜3500亩。
二是产业品质不断提升。
多年来,石门狠抓柑桔、茶叶、烤烟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品质。
每年投入500万元左右的扶贫资金用于产业的品种改良和科技培训,目前柑桔获有“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中国柑橘之乡”、“全国柑橘出口示范基地”等称号。
白云山有机茶通过欧盟认证,“石门银峰”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烤烟进入了芙蓉王高端烟叶生产基地。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
以扶持企业发展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五年来为节节高公司和金湘源、壶瓶山茶叶公司等龙头企业争取到了360万元的财政贴息,落实贴息贷款1.2亿元,带动8万多人产业增收。
扶贫产业调研报告
扶贫产业调研报告扶贫产业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一直将扶贫工作置于重要位置,积极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扶贫产业作为一种有效的脱贫方式,受到广泛关注。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扶贫产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扶贫产业的类型和分布情况、扶贫产业的政策支持、扶贫产业的经营模式、扶贫产业的发展潜力等。
我们采取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三、扶贫产业的类型和分布情况根据调研数据,目前扶贫产业主要包括农业、畜牧业、种植业、养殖业、服装制造业等。
这些产业广泛分布于全国贫困地区,如云南、四川、广西等地。
其中,农业和畜牧业是贫困地区的主导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扶贫产业的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减免税收、贷款优惠、培训补贴等政策,都为扶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地方面还存在问题,如资金迟迟未落实、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扶贫产业的经营模式扶贫产业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包括合作社、农户合作、企业帮扶等。
这些经营模式能够有效地发挥各方优势,推动扶贫产业的发展。
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合作社管理不规范、企业帮扶力度不够等,需要加强监管和完善制度。
六、扶贫产业的发展潜力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扶贫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贫困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旺盛,对扶贫产品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因此,进一步发展扶贫产业将有助于解决贫困地区的就业和收入问题。
七、建议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地。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实施。
2. 强化扶贫产业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技能水平,进一步推动扶贫产业的发展。
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是指通过发展优势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近年来,我国广泛采取了产业扶贫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产业扶贫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的就业问题。
通过发展农业、畜牧业、种植业等传统产业,增加了农村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如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吸纳了更多的劳动力,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产业扶贫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也加强了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了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再次,产业扶贫提升了贫困地区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贫困地区的产业得到了更新和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与此同时,政府还鼓励贫困地区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其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最后,产业扶贫增强了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培育和发展产业,贫困地区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多元化,减少了对传统资源的依赖,降低了经济风险。
同时,产业扶贫也提高了贫困地区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后备力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产业扶贫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扶贫方式,对于解决贫困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应该看到,产业扶贫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产业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完善产业扶贫的机制和政策,以进一步提高产业扶贫的效果,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扶贫工作,积极开展产业扶贫,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为了深入了解产业扶贫的实际情况,本调研报告围绕产业扶贫展开了深入调研和分析。
二、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产业扶贫政策措施:了解政府对产业扶贫的政策支持和措施,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技术培训等方面。
2. 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调查产业扶贫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包括项目类型、项目规模、投资情况等。
3. 产业扶贫效果评估: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评估产业扶贫对贫困地区的影响,包括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生活改善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通过调研发现,我国产业扶贫政策得到了有效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资金支持、扶持金融等方面,大大促进了产业扶贫的发展。
同时,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涉及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等多个领域,吸引了大量投资。
产业扶贫对贫困地区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活。
四、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政府应加大对产业扶贫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细化政策措施等方面。
2. 加强项目管理监督:加强对产业扶贫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的规范实施和效果评估。
3.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可持续的带动效果。
五、结论产业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为产业扶贫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积极支持产业扶贫工作,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
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以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为手段的扶贫方式也被称为产业扶贫,是开发式扶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店铺为你整理了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希望可以帮到您。
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篇1按照“三严三实”教育实施方案中开展专题调研的要求,近日市质监局组织调研专班,深入精准扶贫联系点——竹山县官渡镇大溪河村进行调研,深入分析大溪河的现状、问题及下一步帮扶措施。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大溪河村发展的现状1、基本村情现状。
大溪河村位于竹山县官渡镇北部,距镇政府约30公里,距县政府约88公里,是典型的偏远高山村。
版图面积约70平方公里,由过去的4个村和1个林场合并而成,全村旱地4426亩,水田325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
大溪河村村内主要资源有闪长岩、石煤、黑板石、魔芋、猕猴桃、蜂蜜和烟叶等。
2、贫困人口现状。
大溪河全村共340户,1339人,其中户口在本村但早已在外地安家约300人,实有劳动力825人,贫困人口177户673人,贫困人口超过50%。
在贫困人口中五保户20人,低保户86人。
可以说,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贫困户。
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除了35户烟农收入较为稳定外,其他贫困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3、基础设施现状。
大溪河村交通不便,全村水泥路9公里,通组公路60余公里,路面较差,遇到雨天,大多数道路无法通车。
村民居住分散,除2家房屋是新建的两层小楼外,其他农户房屋均是土坯房,居住条件极差。
村内无学校,孩子均在外村和镇上上学,目前有8名在读大学生和6名高中生。
村内无卫生室,村民看病去30公里外的官渡镇,因交通不便,很多村民小病都是能忍则忍。
村党员活动中心是4间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土墙房,办公环境差。
因环境限制,该村电力资源短缺,经常晚上供电,停电的情况时有发生。
当前没有网络,很多地方没有手机信号,通讯极其不便。
4、产业发展现状。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烟、种粮、发展林特产业和打工为主,2014年人均收入4242元。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产业扶贫是我州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和“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产业扶贫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产业化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贫困群众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帮助贫困地区逐步培育支柱产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稳定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
按照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规划领导小组的要求,州扶贫开发办公室组织各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各科室对“”以来的产业扶贫项目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州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产业扶贫是我州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和“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我州扶贫开发工作在坚持原有各项扶贫措施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扶贫思路、探索扶贫途径、创新扶贫机制,围绕整村推进、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以产业扶贫资金、贫困村互助资金、小额信贷资金等,通过扶持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等方式实施产业扶贫,对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构筑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实施产业化扶贫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1、实施产业扶贫,是实现新纲要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实现新纲要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必须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人口收入增加为前提。
新纲要明确把产业扶贫作为专项扶贫的一项重点工作,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工作任务之一,要求“到2019年,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到2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
从我州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完成这样的目标任务仍然需要大力发展产业,建立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稳定的增收长效机制。
2、实施产业扶贫,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为目标,既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手段,更是党委、政府关心“三农”最现实最具体的体现。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2023(通用4篇)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2023(通用4篇)产业扶贫调研报告2023 第一篇(1896)字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云扶贫搬迁办发〔20xx〕13号文件精神,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青龙街道位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城乡结合的街道,属城市建设规划区域。
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1.12万人,建卡贫困户195户604人)。
截止20xx年,街道农村村级公路里程47.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25.8公里。
耕地面积8796.9亩,其中撂荒土地787亩。
农村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养殖牛羊兔鱼等第一产业为主。
贫困户贫困成因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
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
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
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
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
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
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
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
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
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
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
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
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
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
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关于《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产业扶贫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现实途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把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在国家和省上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与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增收问题相结合,项目带动,农户参与,整村推进,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
全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受气候、地理、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目前仍有贫困人口54877人。
***产业扶贫的做法和成效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臵、水土资源、人口素质等因素制约,思想观念相对封闭落后,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实践证明,靠“救济式”扶贫,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更加严重;靠传统产业改变贫困面貌,自身条件又不允许。
如何利用好国家的各项扶贫惠农政策,真正走出一条促进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最根本的还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开发,发挥“造血”功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依托能人带动,做强劳务产业。
在走访的5个村中,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平均占到了三分之一,有的高达三分之二。
近年来,提出“立足优势调结构,依托能人带致富,劳务输出促增收”的发展思路,龙林村每年有500多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仅2009年一年,全村劳务收入就高达773万元,人均3000多元,占到了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38元的68%。
同时,2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学到技术后返乡创业,创办商贸流通、机械加工等企业10多家,带动500多人就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劳务产业已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村民誉为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调整种植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业。
关于某县产业扶贫资产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
关于某县产业扶贫资产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关于全县产业扶贫资产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一)为全面掌握专项扶贫资金形成产业扶贫资产情况,真正让“产业兴旺”成为脱贫攻坚成果拓展巩固与乡村振兴的“强引擎”,近期,县扶贫办组织人员深入到各乡镇、村组项目现场,采取看、听、座谈等方式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产业项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的路径及措施。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思路和办法,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在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提高产业精准扶贫实效。
2016-2023年,全县扶贫专项资金用于产业扶贫项目共计113个(种植业17个,养殖业24个,加工业35个,光伏27个,电商10个),项目资金3836.08万元;共计1408人从中受益,其中吸纳贫困户务工316人,参与生产经营贫困户56人;壮大村集体经济427万余元。
从调研情况来看,扶贫专项资金发展带动的产业扶贫项目总体势头良好,积极调动了带贫主体支持贫困户增收致富,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形式,采取“捆绑式”参与、“链条式”带动、“项目式”推进、“整合式”投入,通过土地托管、股权合作、吸纳就业等方式,与贫困户形成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为贫困户增收搭建平台,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务工就业和村集体经济增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扶贫成效。
如光伏和光伏扩面项目,2023年带动贫困户451户,户均增收2500余元,提供公益性岗位123个;徐家镇白洲村扶贫基地搭建种植食用菌大棚,实现全村13户贫困户分红和3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株良镇城上村新建钢架厂房工程,壮大村集体经济16万余元;建昌镇庙前村2023年产业扶贫项目仓储厂房建成后,当年带动冷冻肉类搬运、切割、分类插竹签、装箱等工序链就业近200人,其中贫困户5人;麻源村2023年产业扶贫项目仓储厂房建成后,壮大村集体经济12.6万元;徐家镇陈家村新建白莲深加工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10万元;里塔镇洋望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民300余户,扩大枳壳种植面积2000余亩,吸纳10户贫困户入股和5户贫困户务工;沙州镇珀坪村特色养殖标准化(鹤鹑)建设,吸纳3人稳定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8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产业扶贫调研报告【精选】产业扶贫调研报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2月4日,我们一行来到区开展走访慰问,并就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研,深入到县镇街道、村组、农户,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与贫困群众和基层干部对话交流、座谈等形式,了解区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和困难,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和要求,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区位于省西南部,国土面积172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5万人,辖18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278个行政村,28个社区居委会。
20xx年纳入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共有27个村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
20xx年底,贫困人口1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4.5%。
20xx年,撤市设区后,区大力实施“同城发展、富民强区”发展战略,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增长率均高于市和全省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紧紧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历史机遇,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各级财政部门拨付的3319.79万元扶贫资金(其中:中央财政2179.79万元、省级财政100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140万元),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移民搬迁和“雨露计划”等主要工作内容,以“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为抓手,以“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为重点,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xx年全区脱贫2.4万人。
(一)实施整村推进,改善基础设施。
20xx年,区继续将贫困村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相结合,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围绕27个省级贫困村,大力夯实基础建设,有效地实施了整村推进工程,共完成了包括基础交通、农村水利在内的村庄整治建设项目51个。
特别是较好地完成了41个通组道路交通建设项目,完成农村公路改造311公里、桥梁建设19座。
打开了致富枷锁,让脱贫致富梦想有路可走。
(二)推动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增收。
自我省实施“四个一”组合式扶贫重大举措以来,区提出“四个坚持,四条路子”的产业扶贫新理念,用好省级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扶持27个贫困村及其周边连片村产业发展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完成了27个产业扶贫项目,新增产业基地道路27.7公里,灌溉水渠、饮用水管道7000米,苗木种植1600亩,安全饮用水水厂1座。
这些让老百姓直接受益的扶持项目,激发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新活力,帮助农民实现稳定增收。
(三)实施搬迁扶贫,开辟扶贫新路径。
20xx年,该区计划移民搬迁扶贫2000人,其中以工代赈异地搬迁扶贫移民1000人,进城进园搬迁扶贫移民1000人,上级下达搬迁移民扶贫补助资金1000万元。
该区计划将其中1528人安置在蓉江街办桥口村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引导贫困群众进城就业脱贫。
目前,移民搬迁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该区积极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为水库移民5808人发放直补资金348.48万元,安排扶持资金381.48万元,实施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产开发项目27个,并已全部竣工。
(四)实施“雨露计划”,就业技能得到提升。
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区结合该区产业结构状况,以中职学历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政策业务培训为内容,积极实施“雨露计划”,举办专项培训36次,培训2490人次,使受训青壮年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为他们更好地就业创业、增加收入奠定了基础。
(五)开展结对帮扶,扶贫效果明显。
今年以来,全区各定点包扶、定点扶贫工作组深入帮扶点402人次。
筹集扶助资金1230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人员8313人次;挂点干部职工捐款、捐物37万元;帮扶困难学生604人,帮助引进人才35人次,引进技术64项;结对帮扶贫困户2620户,其中计划生育贫困户377户;组织劳务输出1328人,其中贫困户劳动力890人。
二、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一)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区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到2019年底,使全区2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38565户12.4万人贫困人口具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与全区人民同步迈入小康这一目标。
为此,区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核心要求,建立瞄准贫困户的帮扶机制,给合实际,重点实施四项帮扶举措,改扶贫“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到村到户。
主要措施包括:1.扶持生产,实现就地致富。
针对长期居住在农村,且年龄偏大,有劳动能力和一定生产资料的贫困户,通过引导帮扶,开展种植、养殖等手段,实行就地脱贫致富。
?甜柚种植。
以甜柚种植为重点,依托等乡(镇)万亩甜柚基地建设,以“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种植面积达5亩的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采取免费提供苗木、技术培训,对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帮助贷款5万元并提供扶贫贴息等。
对区域内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安排贫困人口就业的,政府对其产业实施等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扶持。
?油茶种植。
对北部山区、赤土等乡镇的种植油茶达5亩以上的贫困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除享受林业部门的奖励外,参照甜柚种植标准另行补助。
?优质稻种植。
对北部山区缺少土地的贫困户、种植企业,政府帮扶土地流转,发展优质稻种植,对种植50亩以上的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采取免费提供苗木、技术培训,对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帮助贷款5万元并提供扶贫贴息等;对帮扶贫困人员就业的种植企业、农业合作社除除享受林业部门的奖励外,参照甜柚种植标准另行补助。
④蔬菜种植。
以唐江、龙岭、凤岗、朱坊等乡(镇)为中心区域,鼓励土地集约经营,扶持蔬菜种植100亩以上大户50户,带动10000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以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扶持。
⑤花卉苗木种植。
带动5000贫困人口脱贫,对公共事业所需花卉苗木,政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在贫困户中购买苗木,解决种植户的投入和销售压力,实现脱贫目标。
⑥发展乡村旅游业。
通过建设“一座南山、十里蓉江、万亩果园”生态旅游长廊、以大山脑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休闲区、以家具体验为主题的商贸旅游、莲花山旅游区、赤土畲族民俗旅游区等五个旅游点的建设,带动5000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2.移民搬迁,洗脚上岸进城。
针对那些居住偏僻、交通不便、生产资源缺乏、生产开发无门路的偏远山区和库区农民,实施移民搬迁进城,通过各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区,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同时在重点项目或工业园区附近建设公租房,为贫困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确保“洗脚上岸”进城就业的贫困家庭“搬得出、住得下、过得好”,计划逐步解决1万户共3.6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3.劳务输出,转移剩余劳力。
通过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使部分农民学得一技之长外出打工或创业,不愿外出的则可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增加贫困家庭收入,解决2.6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一是针对农村“8090后”有一定文化素质又有进城意愿的,定期举办劳务就业培训,转移就业0.9万人;二是针对一些长期在外打工,但有一定劳动技能且愿意回乡创业的,组织开展专项培训,带动就业0.8万人;三是兼顾强化特殊岗位职业培训,针对工业园区用工需求,举办起重机动车辆驾驶、电焊、焊工、刺绣、保洁、保安等培训班,带动就业0.9万人。
4.政府供养,保障基本生活。
主要对象为特殊贫困户(含五保户、重度残疾人员等)。
一是加大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条件。
加强敬老院硬件建设,扩建增容,将敬老院建设纳入各乡镇社会发展规划,与五保对象日益增加集中供养的需求相适应;整合各类民生政策,抓好五保户、低保户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建好村级集中供养点。
二是加强供养经费的动态化管理,确保五保对象生活稳定。
为确保五保集中供养对象生活稳定,应建立与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五保经费保障体系,财政转移支付的五保供养经费每年进行调整,保障其生活水平稳定在农村一般生活水平。
三是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支持残疾人员参与就业。
鼓励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安排残疾人员就业,政府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保障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正常生活。
(二)存在问题1.对象识别还不够精确。
尽管从6月底开始,该区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扶贫对象识别办法,以及“一申请二评议三公示四审核”的识别程序,采取按收入倒排、公示公告的方式,先后开展了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培训、登记造册、初步录入等环节工作,但从确定的扶贫对象来看,还存在对象识别不够精确的问题。
一是按照整户识别贫困人口原则,很难把握家庭整体贫困情况,因而出现扶贫对象不精准的情况。
二是对农户收入很难准确统计,存在农户隐瞒部分收入的情况,特别是家庭成员分散就业,很难掌握家庭成员各自收入的变化情况,导致少数已脱贫的农户也纳入了扶贫对象。
2.扶贫成效还不够稳定。
一是自身脱贫,致富造血能力较差,会出现一些“扶不起”现象。
特别是留守在农村那部分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生产能力偏弱的“三偏”贫困人口,思想保守甚至愚昧,“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
二是遭受自然灾害或各类事故、重大疾病等返贫情况,致使扶贫变成反复扶贫。
三是收入来源渠道不稳定。
贫困人口普遍无一技术之长,发展产业没有技术支撑,很多投入打了水漂。
相当一部分人是靠打临工、卖苦力谋生,收入很不稳定,随时都可能返贫。
3.移民搬迁后续发展存在隐患。
实施搬迁扶贫进城的这部分农民,原先大多生活在偏远山区,无论是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还是生产方式,进城后都很不适应,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磨合。
虽然住得更舒服了,但原先生产方式无用武之地,“洗脚上岸”后不知所措,无固定收入来源。
特别是贫困户本来就没有积蓄,有的为购房又新欠了一屁股债,不仅没脱贫还加剧了债务负担。
加上城里生活成本增加,导致日常生活水平下降,不仅生活保障压力加大了,在新的环境下与左邻右舍也会时常出现冲突,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如果社会管理和帮扶政策跟不上,不仅这部分人的生计难以为继,将会引发新的贫困,甚至会影响当地社会稳定。
4.动态管理还有待加强。
还约有3万户10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工作复杂难度也大。
一是被调查的贫困人数多,加上脱贫户担心再得不到扶持而隐瞒真实收入,导致调查数据不真实准确;二是工作量大。
各乡村人手不足,也缺乏工作经费,不可能像建档立卡时一样每年都集中大批的专人开展调查摸底公示上报。
因此,要确保扶贫对象的精准,必须探索建立切合实际的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不走样。
5.扶贫资金缺口较大。
20xx年,各级政府安排全区的扶贫资金达3320万元,但对于该区的扶贫工作任务来说相距甚远。
尽管区财政每年投入的资金都有所增加,但从扶贫资金的人均占有量角度来看,扶贫资金依然不足,缺口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