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

合集下载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城市智慧化程度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城市各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定量衡量城市在智慧化建设方面的成果,并为后续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一个完善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含多个维度,涵盖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指标。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基础设施指标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包括宽带网络覆盖、传感器布局、智能交通系统等。

基础设施指标包括宽带普及率、无线网络覆盖率、传感器密度、智能交通系统应用范围和效果等。

2.公共服务指标智慧城市应该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

公共服务指标包括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智能化程度、交通拥堵率、智能公交系统运营情况等。

3.环境保护指标智慧城市应该注重环境保护,优化资源利用和减少污染排放。

环境保护指标包括污染物排放量、垃圾回收率、绿地覆盖率、能源消耗效率等。

4.社会发展指标智慧城市应该关注社会公平和发展机会的均等化。

社会发展指标包括失业率、教育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数字鸿沟缩小程度等。

5.创新和创业指标智慧城市应该鼓励创新和创业,培育创新型产业。

创新和创业指标包括创新企业数量、创新投资规模、创新人才数量和质量等。

6.智慧城市治理指标智慧城市的治理能力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智慧城市治理指标包括政府数字化程度、数据开放度、市民参与度、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能力等。

以上只是一个可能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例子,实际的指标体系可以根据具体城市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了解城市发展的状况和问题,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它也为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帮助他们了解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努力程度,为投资和合作决策提供依据。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一、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定义二、智慧城市概述2.1 智慧城市定义2.2 智慧城市特征2.3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1 综合性原则3.2 可操作性原则3.3 可评估性原则3.4 相关性原则四、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4.1 硬件设施4.1.1 基础设施4.1.1.1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4.1.1.2 能源供应基础设施 4.1.1.3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4.1.2 感知设备4.1.2.1 安防监控设备4.1.2.2 环境监测设备4.1.2.3 物联网设备4.1.3 数据中心4.1.3.1 数据存储设备4.1.3.2 大数据平台4.2 软件应用4.2.1 基础软件4.2.1.1 操作系统4.2.1.2 数据库管理系统 4.2.1.3 中间件4.2.2 智慧应用软件4.2.2.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4.2.2.2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4.2.2.3 医疗健康管理系统 4.3 数据资源4.3.1 数据交换4.3.1.1 数据格式规范4.3.1.2 数据安全4.3.1.3 数据共享4.3.2 数据开放4.3.2.1 开放数据平台4.3.2.2 数据使用政策4.3.2.3 数据质量管理4.4 应用服务4.4.1 公共服务4.4.1.1 教育服务4.4.1.2 健康服务4.4.1.3 社区服务4.4.2 商业服务4.4.2.1 电子商务4.4.2.2 金融服务4.4.2.3 交通出行服务五、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方法5.1 指标权重确定5.2 数据采集5.3 指标计算5.4 评价结果分析六、维护与更新6.1 指标体系的持续改进6.2 数据的周期性更新附件:附件1: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表格附件2: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数据采集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智慧城市:也称为智能城市,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城市各个领域互联互通,实现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应用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家层面制定和推广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基础设施建设指标:1.信息通信网络:包括覆盖范围、传输速度、信号质量和安全性等指标,要求城市建立高速、稳定、安全的信息通信网络,为各类智能设备提供可靠的连接支持。

2.物联网设施:包括传感器、无线通信设备、云平台等指标,要求城市建设广泛分布的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城市环境、交通、能源等各个方面的感知和传输。

3.数据中心:包括数据存储、计算能力和数据安全等指标,要求城市拥有高效、可靠的数据中心,实现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二、智慧城市管理指标:1.政府服务:包括政府网站、政务大厅、政务服务热线等指标,要求政府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渠道,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2.城市治理:包括行政审批、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指标,要求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实现数字城市管理。

3.公共交通:包括公交车辆智能调度、交通信号控制、智能停车等指标,要求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三、智慧城市应用指标:1.智能交通:包括交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管理、车联网应用等指标,要求实现交通信息共享和智能化交通管理,提升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2.智慧能源:包括能源监测、能源管理、智能用电等指标,要求实现城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推动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应用。

3.智慧环保:包括环境监测、废物处理、绿色建筑等指标,要求实现城市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和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4.智慧社区:包括社区信息化、社区服务平台、社区公共设施智能化等指标,要求营造智能化、便捷化和便于居民参与的社区环境。

四、智慧城市评价指标:1.影响力评价:包括智慧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评价,要求从综合的角度评价智慧城市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上海浦东新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

上海浦东新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

上海浦东新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Shanghai Pudong New Area's "Smart City Indicator System 1.0"A smart city is a city that ___ and products。

with "n。

orking。

intelligence。

n。

and n" as ___。

things。

and their rs in the city。

it greatly optimizes and ___ urban ns。

achieving ___。

friendlier environment。

and ___ are the product of a new round of n ___ development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It is an ___ n。

n。

and___ cities and realizing a development model led by "intelligence" will ___ n。

social manage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ther fields。

___。

based on us research。

the "Smart City Indicator System 1.0"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Indicator System") ___.I。

___The "Smart City Indicator System 1.0" is mainl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smart city," taking into account factorssuch as the level of urban n。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一、引言智慧城市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城市为载体,通过数据采集、信息传输、智能决策等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优化城市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形态。

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和指标,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以供参考使用。

二、基础设施指标1·智能交通指标a) 道路通行能力b) 车辆识别技术覆盖率c) 交通拥堵指数d) 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2·信息通信网络指标a) 宽带覆盖率b) 移动互联网普及率c) 公共无线网络覆盖范围d) 云计算服务可用性3·智慧供水指标a) 水资源管理智能化水平b) 输水管网安全性能c) 水质监测覆盖率d) 水费及供水服务收费智能化程度 4·智慧能源指标a) 能源消耗效率b)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c) 电力网络智能化程度d) 节能与环保政策实施情况三、公共服务指标1·智慧教育指标a) 教育信息化覆盖范围b) 学校教育资源智能化利用率c) 网络教育资源开放性与共享性d) 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体系2·智慧医疗指标a) 电子病历普及率b) 医疗机构信息化程度c) 医疗资源共享水平d) 远程医疗服务普及率3·智慧社区指标a) 社区信息化建设水平b) 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网络化程度c) 社区公共设施智能化利用率d) 社区安全监控系统覆盖范围四、城市治理指标1·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指标a) 数据采集覆盖范围b) 数据质量评估体系c)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可用性d) 数据共享与开放程度2·社会信用管理指标a) 企业信用评价体系b) 个人信用信息采集与管理c) 信用惩戒与奖励机制d)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3·公众参与指标a) 公众意见征集与参与机制b) 公众信息获取渠道覆盖率c)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与决策程度d) 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附件:1·智慧城市指标统计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城市模式。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是指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根据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风险,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的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是指通过集成自然和人工系统,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雨水的绿色排放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生态保护水平。

下面将从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雨水管理、水体保护和绿色基础设施四个方面,阐述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一、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海绵城市规划应注重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再生,推进城市生态脆弱区的改善,逐步减少城市地表径流量。

指标包括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整体蓄滞洪水能力等。

1.城市绿地率:要求城市建设用地中至少有一定比例的绿地用地,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2.城市绿化覆盖率:要求城市绿化覆盖率要达到一定程度,为城市提供自然的氧气源和空气净化功能。

3.城市整体蓄滞洪水能力:要求城市在面对暴雨等极端天气时,能够通过绿地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手段,实现雨水的自然排放和绿地的蓄水功能。

二、雨水管理海绵城市建设强调雨水的绿色管理和综合利用,减少城市地表径流和雨洪灾害风险,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

指标包括雨水收集利用率、雨水渗透率等。

1.雨水收集利用率:要求城市在收集雨水后能够充分利用,如在公园、绿地等场所用于植物灌溉、景观水体补充等。

2.雨水渗透率:要求城市建设中尽量减少硬化地面的使用,提高自然地面的渗透能力,减少雨水径流量。

三、水体保护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保护城市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河道、湖泊等水体的水文环境,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水污染现象。

指标包括水体水质评估指数、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指数等。

1.水体水质评估指数:要求对城市的各类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2.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指数: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如控制排水口的废水排放、合理规划城市的水体布局等。

智慧城市 城市运行指标体系 总体框架及指标指定要求

智慧城市 城市运行指标体系 总体框架及指标指定要求

智慧城市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及指标指定要求:
智慧城市城市运行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及指标制定要求如下:
首先,该指标体系遵循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需求,确立了指标的制定原则,给出了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指标分类及描述、指标元数据等。

该标准适用于城市运行指标的制定,也适用于城市运行相关项目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其次,该指标体系从系统化层面构建了城市运行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有助于指导各地规划、设计更为全面、精准、有效可拓展的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呈现城市各方面的运行状态信息,实现城市运行态势感知、预测预警、智能研判、辅助决策、协同指挥,为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和科学建设提供依据,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数字化支撑,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最后,该指标体系的核心元数据包括指标编码、指标名称、数据类型、计量单位、属性值、备注等,这些核心元数据为描述城市运行指标提供了基础。

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城市运行指标的选取原则,包括全面性、重要性、可操作性等。

总之,智慧城市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的框架,旨在指导各地规划、设计更为全面、精准、有效可拓展的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实现城市运行态势感知、预测预警、智能研判、辅助决策、协同指挥等功能,为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和科学建设提供依据,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数字化支撑,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评价: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满足全面性、先进性、高效能、简洁性及智慧性的要求,因此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有高标准的网络技
术和设备。

(2)智能化管理评价:智慧城市只有通过智能化才能在管理上更有
效率,从而实现了智慧城市的目标。

通过智能化管理可以实现智慧城市的
安全、高效、可持续等综合发展。

(3)服务能力评价:智慧城市需要有丰富的、便捷的城市服务,这
需要有良好的互联网技术及智能化服务体系,以支持全面的服务质量保障。

(4)公共安全评价:智慧城市的人口、财产安全必须非常严格地进
行管理,而智能化的管理能有效提高安全的效率,改善安全的水平,减少
暴力行为,提高城市安全水平。

(5)精准社会治理评价:精准社会治理通过采用信息化、智能化、
社会化和参与式技术,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与服务,以解决智慧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而达到维护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智慧化水平。

1+4指标体系

1+4指标体系

“1+4”指标体系是上海市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确立的目标体系。

其中,“1”指的是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上海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并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建设国际数字之都的基本框架。

而“4”则代表在经济、生活、治理、底座四个方面的具体指标。

在经济领域,到2025年,上海要实现80%规上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建设20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

在生活领域,上海将打造100个标杆场景,并建设50家数字化转型示范医院。

在治理领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在线办事比例要达到80%,同时“高效办成一件事”和“高效处置一件事”等标杆场景的数量分别要达到50个和35个。

在数字化底座方面,上海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建成超过1亿个物联感知终端,并开放15亿条公共数据。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上海还提出了“1+3+6”的任务体系。

其中,“1”代表厚植一个数字化转型的“新底座”,“3”代表在经济、生活、治理三个重点领域实施20项重点任务,“6”则代表实施六大工程。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1.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目的和意义1.3 前期研究概述2.指标体系概述2.1 智慧城市概念2.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3 指标分类和层次2.4 指标体系结构3.经济发展类指标3.1 城市经济总量3.2 创新能力3.3 产业结构调整3.4 就业与人才引进3.5 资源利用效率4.社会发展类指标4.1 教育水平4.2 医疗卫生服务4.3 居民生活质量4.4 社会安全与治安状况4.5 绿色保护与环境改善5.基础设施类指标5.1 交通基础设施5.2 能源供应与利用5.3 水务与排水系统5.4 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5.5 公共设施和服务6.智慧化程度类指标6.1 数据共享与应用6.2 智能交通系统6.3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6.4 智能环境监测与管理系统6.5 智慧城市管理与服务平台7.评价与测度方法7.1 指标选择和权重确定7.2 数据收集与处理7.3 指标综合评价方法7.4 指标测度与追踪方法8.指标体系的应用8.1 基于指标体系的智慧城市评价8.2 指标体系在政策制定与规划中的应用8.3 指标体系在城市管理和决策中的应用8.4 指标体系在城市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附件:附件1:指标数据表格范例附件2:智慧城市指标问卷调查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智慧城市: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

2.指标体系:指根据智慧城市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构建的用于评价和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一套定量指标体系。

3.综合评价方法:指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评价模型,通过对各指标的加权计算,综合评估智慧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4.城市竞争力评价:指利用指标体系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评估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水平。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是指用于评估一个城市智慧化程度的一套评估指标体系。

这个指标体系通过收集并分析各项数据指标,反映了城市在信息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的表现。

下面是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完整版本。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标1.信息网络覆盖率:反映城市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的普及程度。

2.智能交通建设水平:包括交通信号智能化改造情况、交通流量监测系统、智能停车系统等。

3.城市公用设施完善程度:如水、电、燃气等供给的稳定性和智能化管理。

4.城市能源消耗指标:反映城市能源消耗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二、政务服务指标1.电子政务发展指数:衡量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化服务水平。

2.政务服务便捷度:衡量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是否高效、便捷。

3.政府公共信息开放度:反映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开放度。

三、产业创新指标1.城市创新能力:反映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型企业数量。

2.高技术产业比重:反映城市高技术产业在GDP中的比重。

3.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包括专利申请量、专利保护力度等。

四、居民生活指标1.数字生活水平:包括互联网普及率、数字支付渗透率等。

2.智能家居普及度:反映城市家庭生活智能化的程度。

3.社区服务便捷度:反映社区提供的便民服务和智能化管理程度。

五、智慧环保指标1.污染治理水平:反映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治理情况。

2.节能减排指标:反映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和减排力度。

3.生态环境保护:包括绿地覆盖率、生态保护区数量等。

六、智慧社会治理指标1.城市安全指数:包括治安指数和安全设施覆盖程度。

2.社会服务公平度:反映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

3.综合治理水平:包括交通拥堵、环境卫生等城市治理情况。

以上是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完整版本,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系统、客观地评估,可以评估一个城市的智慧化程度,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也会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为了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逐渐展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包括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创新和数据资源共享。

1. 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支撑的基础设施。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首先是宽带网络覆盖和提速改造,确保城市内各个区域都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

其次是智慧能源与智慧交通的建设,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此外,智慧安防系统的完善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检测、应急预警等方面。

2. 信息化应用创新智慧城市试点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信息化应用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对信息化应用创新给予了重视。

在市政管理方面,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

在公共服务方面,通过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和智慧交通等应用,提供更高效、方便、智能的公共服务。

此外,还要加强对城市居民的信息安全保护,确保信息化应用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3. 数据资源共享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数据的支撑。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将数据资源共享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数据资源共享可以实现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在数据共享方面,要加强对数据开放的管理和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同时,还要建立智慧城市的数据共享平台,提供便利的数据接入和交换机制。

总结: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和指导手段。

通过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创新和数据资源共享,可以实现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然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技术标准的制定、隐私保护和公众参与等问题。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上海作为中国现代化城市的典范,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保障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完整版,并探讨其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一、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第一项指标是交通领域。

具体指标包括交通拥堵程度、交通安全指数、公共交通设施覆盖率等。

通过科技手段,上海可以实现交通信息的智能化管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便利市民出行。

二、智慧环保智慧环保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第二项指标是环保领域。

具体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垃圾处理效率等。

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测设备,上海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源的追踪和管理,提高环保治理效果,保障市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三、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公平性的重要手段。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第三项指标是教育领域。

具体指标包括教育资源配置、学生上网率、教育公平程度等。

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上海可以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

四、智慧医疗智慧医疗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的关键手段。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第四项指标是医疗领域。

具体指标包括医疗资源分布、医疗服务满意度、健康管理覆盖率等。

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和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上海可以提供智能化的医疗服务,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增强医患沟通,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五、智慧安全智慧安全是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第五项指标是安全领域。

具体指标包括公共安全指数、社会治安情况、灾害应急响应能力等。

通过视频监控、智能报警系统和大数据分析,上海可以提高治安环境,预防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市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六、智慧管理智慧管理是提高城市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的关键手段。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1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1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

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

包括4个三级指标。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为进一步科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主要是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基础上,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等6个维度,包括18个要素、37个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1个要素,3个指标。

1.1宽带网络建设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建设应用水平。

包括3个指标。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

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

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

包括4个三级指标。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一、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新型智慧城市是指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依托智慧网络实现政府、企业、民众三方合作,实现智慧化的城市治理体系,实现智能化服务,并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协调的现代智慧城市。

因此,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建立在智慧政府、智慧总体规划、智慧交通、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二、指标体系详细介绍
(一)智慧政府
1、政务服务能力:包括政务服务提供能力、政府服务创新能力、信息服务资源完善程度、信息安全能力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能力等指标;
2、政务服务质量:包括政务服务质量、政务服务公平性及公众满意度等指标;
3、政府信息公开:包括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网上信息服务程度及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指标;
4、政务流程简洁:建立政务服务审批流程的透明化和简洁化,降低政府服务的操作成本;
5、智慧数据管理能力:包括建立数据库能力、数据共享、数据服务能力及数据分析决策能力等指标。

(二)智慧总体规划
1、城市发展理念:依托智慧城市建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

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

包括4 个三级指标。

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

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

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

智慧城市的家庭光纤可接入覆盖率应在99%以上。

1.1.2无线网络覆盖率。

指通过各种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无线网络连接在城市区域的覆盖率。

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覆盖率应在95%以上。

1.1.3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

指大专院校、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

智慧城市主要公共场所WLANS达99%以上。

1.1.4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覆盖率。

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融合发展、互通互联以及相关衍生业务的发展水平。

智慧城市的NGB覆盖率应在99%以上。

1.2宽带网络接入水平。

指城市居民通过各类宽带接入渠道可实际享受的网络带宽。

主要包括2 个三级指标。

1.2.1户均网络接入水平。

指城市内每户家庭实际使用网络的平均带宽(包括各种家庭网络接入方式)。

智慧城市的户均网络接入水平应在30M以上。

1.2.2平均无线网络接入带宽。

指通过各种无线网络传输方式实现的室外网络连接的平均实际带宽。

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平均接入水平应在5M以上。

1.3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水平。

指在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的投入和建设水平。

包括2 个三级指标。

1.3.1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

指城市基础网络设施投资的总量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

智慧城市年度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应在5%以上。

1.3.2传感网络建设水平。

指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政府和社会)在安装传感终端、建设传感网络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

“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的传感网络建设投资力度保持较大水平(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以上)。

2、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核心领域,主要包括智慧化的政府行政、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监测、安全防控、能源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是城市居民幸福感的直接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8 个二级指标,33 个三级指标。

2.1智慧化的政府服务。

指当地政府部门整合各类行政信息系统和资源、提供开放协同、高效互动的行政服务方面的发展水平。

包括5 个三级指标。

2.1.1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水平。

指可实现全程网上办理的区域内行政审批事项占总数的比例。

智慧城市的行政审批项目网上办理比例应在90%以上。

2.1.2政府公务行为全程电子监察率。

指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对行政许可类事项办理的全程电子监察率。

智慧城市政府公务行为全程监察率应达100%。

2.1.3政府非涉密公文网上流转率。

指政府非涉密公文通过网络进行流转和办理的比例。

智慧城市政府非涉密公文网上流转率应达到100%。

2.1.4企业和政府网络互动率。

指城市区域内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和政府进行沟通和互动的企业在与政府有交互行为的企业中的比例。

智慧城市中企业和政府网络互动率应在80%以上2.1.5市民与政府网络互动率。

指城市市民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和政府进行沟通和交互的比例。

智慧城市市民与政府网络互动率应在60%以上。

2.2智慧化的交通管理。

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改善车辆通行效率,提高交通流畅度,优化市民出行体验,使城市交通管理更为精细化和智能化。

主要包括5 个三级指标。

2.2.1市民对交通信息的关注率。

指经常关注各类交通信息的市民所占的比例。

智慧城市市民对交通信息的关注率应在50%以上。

2.2.2公交站牌电子化率。

指电子公交站牌在城市所有公交站牌中的比例。

智慧城市公交站牌电子化率应在80%以上2.2.3市民交通诱导信息服从率。

本指标针对驾车出行的市民。

指在驾车出行的市民中,服从交通诱导信息提示的比例。

智慧城市驾车出行市民交通诱导信息服务率应在50%以上。

2.2.4停车诱导系统覆盖率。

指安装停车诱导系统的停车场在城市所有停车场中的比例。

智慧城市停车诱导系统覆盖率应在80%以上。

2.2.5城市道路传感终端安装率。

指各类交通信息传感终端在城市次干道级以上道路中的安装率。

智慧城市道路传感终端安装率应在100%。

2.3智慧化的医疗体系。

指市民可切实享受到的具有便捷性、准确性的医疗卫生服务。

主要包括3 个三级指标2.3.1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

指拥有电子健康档案的市民所占的比例。

智慧城市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应达到100%。

2.3.2电子病历使用率。

指城市内使用电子病历的医院占医院总数的比例。

智慧城市的医院电子病历使用比例应达到100%。

2.3.3医院间资源和信息共享率。

指城市内实现医疗资源及信息共享的医院占总数的比例。

智慧城市医院间资源和信息共享率应在90%以上。

2.4智慧化的环保网络。

通过各种传感终端和感知网络,对环境(主要是大气、水源等)进行实施监测、预警,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主要包括3 个三级指标。

2.4.1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比例。

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大气和水实现自动化实时监测的比例。

智慧城市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比例应达100%。

2.4.2重点污染源监控水平。

对城市内重点污染源的信息化监控比例。

智慧城市重点污染源监控比例应达到100%。

2.4.3碳排放指标。

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智慧城市的碳排放量比2005 年下降40%以上。

2.5智慧化的能源管理。

指城市能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这是体现城市绿色低碳的重要指标。

包括5 个三级指标2.5.1家庭智能表具安装率。

指居民家庭中安装智能型电、水、气表具的比例。

智慧城市的智能表具安装率应在50%以上。

2.5.2企业智能化能源管理比例。

指企业中应用各类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平衡能源消耗的比例。

智慧城市企业智慧化能源管理比例应达70%以上。

2.5.3道路路灯智能化管理比例。

指城市次干道级以上道路的路灯中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比例。

智慧城市道路路灯智能化管理比例应在90%以上。

2.5.4新能源汽车比例。

指新能源汽车在城市所有机动车辆中所占比重。

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比重应达10%以上。

2.5.5建筑物数字化节能比例。

指城市乙级以上办公楼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节能降耗的比例。

智慧城市建筑物数字化节能应达30%以上。

2.6智慧化的城市安全。

包括城市应急联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消防管理、防控犯罪等领域。

主要包括5 个三级指标。

2.6.1食品药品追溯系统覆盖率。

指可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食品药品追溯系统在主要食品药品种类中覆盖比例。

智慧城市的食品药品追溯系统覆盖率应达到90%以上。

2.6.2自然灾害预警发布率。

指一年内对城市遭遇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暴雨、台风等)及时发布预警的比例。

智慧城市自然灾害预警发布率应在90%以上。

2.6.3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建设率。

指城市管理各个领域中对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化应急系统的建设水平。

智慧城市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化应急系统建设率应达100%。

2.6.4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覆盖率。

指实现网格化管理的城市区域在总区域中的比例。

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覆盖率应在99%以上。

2.6.5危化品运输监控水平。

指对各类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比例。

智慧城市危化品运输监控比例应达100%。

2.6.6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信息跟踪。

指对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详细身份信息的采集和跟踪。

智慧城市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信息库应覆盖99%以上的城市内人员。

2.7智慧化的教育体系。

指市民获得各类教育资源和信息的便捷、精准程度,以及教育设施的信息化程度。

主要包括3 个三级指标。

2.7.1城市教育支出水平。

指用于教育方面的硬件和软件投入。

智慧城市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勺比例应达5%2.7.2家校信息化互动率。

指各类中小学中,通过各类信息化技术,实现家校互动的比例。

智慧城市家校信息化互动率应在90%以上。

2.7.3网络教学比例。

指城市中各类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接受网络教育的比例。

智慧城市网络教学比例应在50%以上。

2.8智慧化的社区管理。

指依托信息化手段,对社区(以居委为单位)管理中的居民管理、信息推送、养老服务等提供便捷。

主要包括4 个三级指标2.8.1社区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

拥有综合性信息服务系统的社区在所有社区中所占的比例。

智慧城市的社区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应在99%以上。

2.8.2社区服务信息推送率。

指社区管理机构通过信息化手段向社区居民主动推动各类服务信息占信息总量的平均比例。

智慧城市社区服务信息推送率应在95%以上。

2.8.3社区老人信息化监护服务覆盖率。

指对社区实际提供的养老监护占需要监护的老人的比例。

智慧城市社区老人信息化监护服务覆盖率应在90%以上。

2.8.4居民小区安全监控传感器安装率。

指城市内具有独立物业的居民小区中安全监控类传感器的安装率。

智慧城市居民小区安全监控传感器安装率应达95%以上。

3、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主要指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而催生衍化或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