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08年到15年上海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回忆版真题(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完整版)08年到15年上海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回忆版真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08年到15年上海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回忆版真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08年到15年上海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回忆版真题的全部内容。
上海大学历年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及分析:08年文学史:一、谈谈对五四后“启蒙文学”向“革命文学”转变的理解。
(35分)分析:考察“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变。
主要从转变的背景入手,可以以创造社(郭沫若,郁达夫)为讨论对象。
答题要点可以看王光东的论著《现代乡土民间》中对郭沫若的论述以及《三十年》中的论述;二、简述曹禺话剧创作的历程,并阐述其基本特点. 35分)分析:详见陈平原论著《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之间》,钱理群《三十年》曹禺部分.(注意:鲁郭茅巴老曹,这六个人每年都会涉及至少其中一位。
初试是必考的,比如2012年第一题,复试也必考。
要加大复习力度);三、谈谈你对八十年代“朦胧诗”的看法,并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说明. 35分)分析:这一题典型的体现了上海大学对于80年代重写文学史被重新发掘出来的作家及流派的重视(详细见洪子成教材上对于重写文学史的论述);四、试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和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等作品为例,说说八十年代“新写实小说”的基本特点. 35分)分析:答题要点既可以是陈思和教材上对与《一地鸡毛》的分析(这一题和2012年的最后一题都凸显了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重要性),也可以使王光东论著《朴素之约》和《现代浪漫民间》上对于新写实小说的解读以及蔡翔论著《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这一题也凸显了导师论文和论著的极端重要性);作文:就你熟悉的作家或作品,或某种社会现象谈自己的看法。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1年考研真题(最终五篇)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1年考研真题(最终五篇)第一篇: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1年考研真题专业课一:作文:网络与社会生活要求:不少于200字。
不可进行诗歌创作。
专业课二: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判断题:(共30小题,每题1分)二、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8分)1、楚辞《九歌》2、元曲四大家3、《儒林外史》4、《四库全书》5、建安七子三、论述题(3选2,每题40分)1、谈谈先秦散文的发展状况及特征2、举例谈谈李白与杜甫的诗歌特色,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对后世诗文诗作以及诗派的影响。
3、结合作品谈谈李清照的诗风和诗作,谈谈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差异,并且说明其对南宋以及后世词坛的影响。
第二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经验谈问:人大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都考什么?难度几何啊?另外能提供下他们的考研参考书目么?答:我今年刚刚考上,这是我的经验谈,供你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经验谈本人一直想进高校当老师,所以考研考博也成了我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的必经道路。
现在要想进大学当老师,每个博士学位连申请的机会都没有,本人不敢奢望能在帝都的高等学府走马上任,当然如果可以的话还是求之不得的。
因为现在很多学校连辅导员都是博士级别的,真是让人汗流直下啊。
说得好听点,为了梦想,说得切实点,为了生活,总之不管是为了什么,考研还是我本人的毕竟阶段吧。
说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真是让我又爱又恨,说实话,本人考研已经第二个年头。
第一年太盲目自信了,不知道天高地厚,最后摔得很惨。
但是这也并没有使我气馁,面对失败我们只能重整旗鼓,而不是垂头丧气,于是我又开始了我的第二年考研生活。
这一次我吸取了上次的失败教训,摆正了考研心态。
一步一步制定计划,并且定期检查计划实施的成果。
最后能够如愿地进入人大,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希望在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活中我能继续保持着考研时候的心态将考博也能顺利进行到底。
2014年上海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1育 明 教 育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根据《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现将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初试时间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4年12月27日至12月28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9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二、初试科目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7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7日下午 外国语 12月28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8日下午 业务课二12月29日 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
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请见《准考证》。
2三、报名要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所有参加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单独考试及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的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
现场确认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相关报考点进行。
四、网上报名 (一)网上报名时间2014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
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二)网上预报名时间2014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
2013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3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前四史2.竹林七贤3.元曲四大家4.《桃花扇》5.四库全书二、论述1.《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和影响。
2.欧阳修散文改革的历史背景,他的艺术特色和后世的影响。
3.结合《世说新语》说说笔记小说的发展脉络,艺术特色等等。
2013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前四史答:“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史记》是由西汉的司马迁所著,记叙了从黄帝到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汉书》是东汉班固的作品,记叙了从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后汉书》由南朝宋代的范晔撰写,记叙了从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到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6年的史事;《三国志》由晋朝的陈寿编撰,记叙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六十年的历史。
2.竹林七贤答: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元曲四大家答: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窦娥冤》、《单刀会》,白朴的《梧桐雨》、《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粲登楼》,马致远的《汉宫秋》、《陈抟高卧》等都是元曲的代表作。
4.《桃花扇》答:《桃花扇》是由清初戏曲家孔尚任呕心沥血创作而成的一部思想和艺术达到完美结合的清代传奇。
塑造了侯方域、李香君、阮大钺、柳敬亭、苏昆生等一系列经典戏曲形象。
《桃花扇》是一部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
孔尚任在创作中采取了征实求信的原则,他在《桃花扇·凡例》中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
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全套资料目录

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精品资料目录大纲一、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汇编0.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2001-2003、(回忆版)2012-2014、2018年考研真题1.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回忆版)2012-2014年真题答案。
二、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相关资料(1)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笔记+课件+提纲]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本科生课件。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精编。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论述题精编。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相关资料(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课件+提纲]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本科生课件。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
(2)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简答题精编。
③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论述题精编。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①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②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4上海大学文艺学考研真题

上海大学文艺学2014年考研真题
文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文学活动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意境
净化
悲剧
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
艺术真实
创作个性
话语蕴藉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语言和科学的言语以及日常言语有什么区别
2,一切景语皆情语
3,有意味的形式
4,文化传播对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和南帆文学理论两本文学理论教材的比较
2,新世纪文学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谈谈你的看法
写作
有人说“一个经常回头的人,是走不了远路的”。
也有人说“一个不知道回头的人,不但走不了远路,连近路也走不了,甚至可能原地打转。
”针对以上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2000字150分)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2014上海大学文艺学考研真题

上海大学文艺学2014年考研真题
文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文学活动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意境
净化
悲剧
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
艺术真实
创作个性
话语蕴藉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语言和科学的言语以及日常言语有什么区别
2,一切景语皆情语
3,有意味的形式
4,文化传播对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和南帆文学理论两本文学理论教材的比较
2,新世纪文学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谈谈你的看法
写作
有人说“一个经常回头的人,是走不了远路的”。
也有人说“一个不知道回头的人,不但走不了远路,连近路也走不了,甚至可能原地打转。
”针对以上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2000字150分)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2014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8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现当代文学 一、选择题 1.《新青年》编辑部迁至北京后,1918 年 1 月起,哪些人曾经任编辑?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周作人 刘半农 沈尹默 钱玄同
二、词语解释 1.《官场现形记》 2.《茶馆》
三、简答题 1940 年“中国新诗派”的艺术追求主要表现在哪? 沈从文《湘西散记》、《湘西》在散文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论述题 试论汪曾祺 80 年代小说创作 简述“白话文学史观”的基本内容并评论
2/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试论迟子建小说创作
3/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014 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808 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古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诗教 新乐府 变文
二、简答题 简述汉代大赋在写作方面的一些特点。 简述晚明小品文的主体风格及形式。
三、论述题 论述在中国古代和近代时期媒介(如,纸、印刷术、报刊等)的演变对于文学传播的影 响。 王国维说过:“古来新学问起,大部由于新发现。”陈寅恪说过:“一时代之学术,必 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 之新潮流。”结合具体实 例,评价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新材料与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10分)
1.神韵说
2.七发
3.新乐府运动
4.套数
5.大小谢
二、古文理解(二选一)
1.下列文字节选自《庄子·人间世》
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糊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1)标点。
(5分)
(2)抽选五字写成繁体。
(5分)
(3)翻译整段。
(10分)
(4)联系本文说说《庄子》艺术特色(10分)
2.辛弃疾《水龙吟-登康乐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⑿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运用了哪些典故,作用。
(10分)
(2)辛在此词的思想情感。
(10分)
(3)结合此词说明辛词的艺术特色。
(10分)
三、论述题(三选二)
1.班固和司马迁对屈原《离骚》的不同评价,以及《离骚》的艺术特色。
(30分)2.谈谈初唐的诗歌对盛唐诗歌有哪些准备。
(30分)
3.谈谈金瓶梅对白话小说的影响。
(30分)
2014年上海大学816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神韵说
答:神韵说是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
为清初王士禛所倡导。
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几达百年之久。
神韵说的根本特点,即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
2.《七发》
答:《七发》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
这是一篇讽谕性作品。
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
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于是分别描述
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
作品的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
3.新乐府运动
答: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除元、白外,代表作家有李绅、张籍、王建等;代表作品如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等。
4.套数
答:元代以来,北曲的曲牌按宫调归类,各个宫调的曲牌按照一定的习惯次序联缀起来,称为“套数”,今人称套曲。
初见于元代燕南芝庵《唱论》:“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
”本指北曲,但后人相袭沿用,把南曲的套曲也称为套数。
5.大小谢
答:大小谢,指的是大谢“谢灵运”和小谢“谢朓”。
谢灵运,东晋人,是山水诗的开创者,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代表作有《登池上楼》、《岁暮》等。
谢朓,南朝齐人,因与谢灵运的经历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小谢”,他的山水诗风格清俊秀丽,自成一家,代表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游东田》等。
二、古文理解
1.下列文字节选自《庄子·人间世》
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糊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1)标点。
答: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
挫针治繲,足以糊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
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
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2)抽选五字写成繁体。
(全段繁体如下,注意,本段中“征”字不可写成“徴”)
答:支離疏者,頤隱于齊,肩高於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
挫針治繲,足以糊口;鼓莢播精,足以食十人。
上征武士,則支離攘臂於其間;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鐘與十束薪。
夫支離者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
(3)翻译整段。
译文:有个名叫支离疏的人,下巴隐藏在肚脐下,双肩高于头顶,后脑下的发髻指向天空,五脏的腧穴也都向上,两条大腿和两边的胸肋并生在一起。
他给人缝衣浆洗,足够糊口度日;又以学堂敲鼓、占卜为业,足可养活十口人。
国君征兵时,支离疏捋袖扬臂在征兵人
面前走来走去;国君有大的差役,支离疏因身有残疾而免除劳役;国君向残疾人赈济米粟,支离疏还领得三钟粮食十捆柴草。
像支离疏那样形体残缺不全的人,还足以养活自己,终享天年,又何况像形体残缺不全那样的德行呢!
(4)联系本文说说《庄子》艺术特色
答:庄子的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飞越,想象奇特丰富,情致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从本段中可以看出其散文的以下几个特色:
①《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如本文塑造的支离疏形象,是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庄子运用他奇特的想象力,成功的塑造了该富有传奇色彩的支离疏形象;
②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③文学性与哲学性相结合,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乎常人的笔力,讲述极具哲理性的文学故事。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运用了哪些典故,作用。
答:主要有下列几个典故(任答三点即可):
①“吴钩”典出唐李贺《南园》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②“休说鲈鱼堪,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用了“张翰归隐”的典故。
③“求田问舍”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是发生在许汜和陈登之间的故事。
④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化用宋苏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⑤树犹如此:出自北周诗人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又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
这些典故的作用:
①将作者的愁情逐层剥开,递相展示出来,极尽沉郁雄浑之美。
②增强了作品的历史文化感,使得词句精炼传神,在有限的篇幅里最大限度的拓展了作品的表达内容,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言语之外的思想性。
(2)此词的思想情感。
答:此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①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
②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
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3)结合此词说明辛词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