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地球》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教案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教案第一课: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形状。
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 地球的形状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和星空图,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形状。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 直观演示法:利用地球仪和模型,直观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星空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讲解:讲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讨论:分组讨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4. 演示:利用地球仪和模型,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 练习:让学生绘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示意图。
六、作业布置1. 绘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示意图。
2. 观察星空,记录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课:地球的气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主要气候类型。
2. 使学生掌握气候的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主要气候类型2. 气候的影响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的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的影响因素。
2. 难点:气候的影响因素的示意图。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气候图片,了解地球的主要气候类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气候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 直观演示法:利用模型和图表,直观展示气候的影响因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气候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主要气候类型。
2. 讲解:讲解气候的影响因素。
3. 讨论:分组讨论气候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4. 演示:利用模型和图表,展示气候的影响因素。
5. 练习:让学生绘制气候的影响因素示意图。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品】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 我们的生长发育第一单元我们居住的星球2 地球3 地球仪4 地图5 建立“地球档案”自由研究第二单元地球上的一天6 昼夜交替7 谁先看到日出8 昼夜温度的变化9 一天中的动植物自由研究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10 卵石的形成11 溶洞12 升高的河床13 沙尘暴14 唐山地震15 庞贝城的毁灭16 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自由研究第四单元四季中的变化17 四季星空18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19 水结冰了20 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自由研究1我们的生长发育(鄂教版科学六上第1课)教学目标:1.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以及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 通过对比认识生物的许多特性是遗传的,并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 培养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学生在三、四、五年级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
学生以及父母的照片。
2. 皮尺、体重秤等测量工具。
3. 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读六年级了,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项目,并对一年后我们在身高、体重方面进行了预测,还记得预测的数据吗?几个学生反馈一年前的预测以后,揭示课题:我们的生长发育二、新授1.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1)检测我们的预测是是否正确就需要我们实际测量,等一会我们每个同学到测量自己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比较准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反馈以后教师总结,要求学生在测量时要注意方法,测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测量头围时,应该测量额头周围,测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
(3)学生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4)相互参观、评价每个学生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在参观前教师提出参观任务: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学生参观完以后反馈:谁做的最好?(5)教师提问:自己一年前猜测的正确吗?从测量的数据看,说一说你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说课稿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二课《地球》说课稿蕲春县向桥乡中心小学童麒智2014.10.10鄂教版六年级科学《地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地球》。
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理论依据将贯穿于以上流程中。
一、说教材本课是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六年级基于前面三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在本学期里,我们将以“地球”为主要研究对象,进一步扩大学生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视野,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课在本册教材中作为开篇,既为小学毕业生系统科学地介绍关于地球的一些基础知识,又为本课后面的相关教学内容做铺垫,同时也为中学阶段的地理等相关学科的学习打基础。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对地球有一定的认识了,对人类探究科学的过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这种认识和了解都还比较肤浅,尤其是山区农村学生,他们获取科技信息的途径很有限,对于本课相关知识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需要老师的系统地科学地指导。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以及教材的编排,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2、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3、知道地球的海陆构成情况。
过程与方法: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尊重证据、勇于探索的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树立爱护地球家园和保护淡水资源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海陆构成情况;【难点】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几种证据分析;五、教法和学法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教学中将采用以下方法:1、讲解法:由于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性知识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主要历史事件给以准确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概念;2、演示教学法:由于本节课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因而需要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教具演示的形式来实现;3、分组讨论法:虽然知识以介绍性为主,但我们也不能用讲授法进行满堂灌,而应该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框架的建构过程中来,比如对一些地理数据进行分组讨论分析。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docx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案1 我们的生长发育第一单元我们居住的星球2 地球3 地球仪4 地图5 建立“地球档案”自由研究第二单元地球上的一天6 昼夜交替7 谁先看到日出8 昼夜温度的变化9 一天中的动植物自由研究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10 卵石的形成11 溶洞12 升高的河床13 沙尘暴14 唐山地震15 庞贝城的毁灭16 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自由研究第四单元四季中的变化17 四季星空18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19 水结冰了20 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自由研究1我们的生长发育(鄂教版科学六上第1课)教学目标:1.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以及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 通过对比认识生物的许多特性是遗传的,并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 培养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学生在三、四、五年级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
学生以及父母的照片。
2. 皮尺、体重秤等测量工具。
3. 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读六年级了,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项目,并对一年后我们在身高、体重方面进行了预测,还记得预测的数据吗?几个学生反馈一年前的预测以后,揭示课题:我们的生长发育二、新授1.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1)检测我们的预测是是否正确就需要我们来实际测量,等一会我们每个同学到来测量自己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比较准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反馈以后教师总结,要求学生在测量时要注意方法,测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测量头围时,应该测量额头周围,测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
(3)学生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4)相互参观、评价每个学生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在参观前教师提出参观任务: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学生参观完以后反馈:谁做的最好?(5)教师提问:自己一年前猜测的正确吗?从测量的数据看,说一说你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1.1 课程标准该课程是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课程中的一节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地球的构造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以及地球对人类生存的保护和作用。
本课程参照的标准是《小学生科学课程标准(实验实施版)》。
1.2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构造;2.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重量等重要特征;3.了解地球的运动方式和地球日、地球年的定义;4.了解地球对人类生存的保护和作用;5.培养学生对地球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1.实现地球观念教育,让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地球的构造和特点;2.启发学生对地球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3.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运动方式和计算方法。
2.2 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1.让学生通过虚拟的视角,去了解和认识地球的构造和特点;2.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方式和计算方法;三、教学内容与步骤3.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下:1.地球的构造和特点;2.地球的形状、大小、重量等重要特征;3.地球的运动方式和地球日、地球年的定义;4.地球的保护和作用;5.地球的环保意识教育。
3.2 教学步骤本课程的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和互动,引导学生对地球进行初步了解。
第二步:讲解地球的构造和特点根据《地球》教材的内容,结合课件PPT的图片和动画,详细讲解地球的构造和特点。
第三步:讲解地球的运动方式根据《地球》教材的内容,结合课件PPT的图片和动画,详细讲解地球的运动方式和地球日、地球年的定义。
第四步:讲解地球的保护和作用根据《地球》教材的内容,结合课件PPT的图片和动画,详细讲解地球的保护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地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
第五步:提高环保意识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和互动,引导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通过以下目标来达到对学生的教育、启发和认识:1.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基本功能;2.掌握地球表面特征和地理位置的信息获取和探索;3.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培养时空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仪的构造和基本功能地球仪的基本结构:球座、支架、仪球、刻度环、标椎和水准器等。
地球仪的基本功能:显示地球的表面特征、地理位置、比例和相对位置等基本信息,对地球表面的探险、地理信息的收集等有重要应用。
2. 地球表面特征和地理位置的信息获取和探索地球表面特征:大陆、海洋、山脉、河流、湖泊、平原、岛屿等。
地球位置:东、南、西、北等方位和经度、纬度、时区等。
3. 学生实践探究让学生亲手触摸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寻找地球表面特征和地理位置的信息。
可以通过下面的课堂实践设计实现:1.分成小组。
2.每组两人一个地球仪。
3.实践操作地球仪,观察各个方位,探究地球表面特征和地理位置信息。
4.随机抽取同学回答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的是情景教学法和问题导向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发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演示法:通过演示地球仪的构造和基本功能,让学生具体了解和理解地球仪是如何工作的。
2.实践探究法:让学生自己操作地球仪,通过发掘问题和寻求答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理解。
4.思维导图法: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分类信息,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四、教学流程1.上课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并测试地球仪是否正常使用。
2.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并渐进式地向学生介绍地球仪的基本信息。
引出本次教学的主题:《地球仪》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氛围。
–讲授:通过图文并茂的PPT教学课件,和动态演示的地球仪,向学生介绍地球仪的构造和基本功能,和地球表面特征、地理位置的信息获取和探索。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1页)【精品】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 我们的生长发育第一单元我们居住的星球2 地球3 地球仪4 地图5 建立“地球档案”自由研究第二单元地球上的一天6 昼夜交替7 谁先看到日出8 昼夜温度的变化9 一天中的动植物自由研究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10 卵石的形成11 溶洞12 升高的河床13 沙尘暴14 唐山地震15 庞贝城的毁灭16 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自由研究第四单元四季中的变化17 四季星空18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19 水结冰了20 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自由研究1我们的生长发育(鄂教版科学六上第1课)教学目标:1.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以及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 通过对比认识生物的许多特性是遗传的,并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 培养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学生在三、四、五年级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
学生以及父母的照片。
2. 皮尺、体重秤等测量工具。
3. 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读六年级了,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项目,并对一年后我们在身高、体重方面进行了预测,还记得预测的数据吗?几个学生反馈一年前的预测以后,揭示课题:我们的生长发育二、新授1.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1)检测我们的预测是是否正确就需要我们实际测量,等一会我们每个同学到测量自己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比较准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反馈以后教师总结,要求学生在测量时要注意方法,测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测量头围时,应该测量额头周围,测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
(3)学生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4)相互参观、评价每个学生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在参观前教师提出参观任务: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学生参观完以后反馈:谁做的最好?(5)教师提问:自己一年前猜测的正确吗?从测量的数据看,说一说你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地球》ppt课件
七大洲分布图
七大洲分布图
地球上最大的州——亚洲地球上最小的州——大洋洲
四大洋分布图
地球上最大的洋——太平洋地球上最小的洋——北冰洋
地球上陆地的面积:148322566平方公里 约亿平方千米地球上海洋的面积:361745300平方公里,约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总面积: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29%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
下节课的准备:制作地球仪的相关材料乒乓球、毛线、硬质铁丝
地 球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我国古人认为地是方的,大地是一个平的托盘,坚如磐石,恒久稳定而天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半圆形的盖子罩在大地上
古希腊人的发现: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 提出“地球说”
张衡认为天地就像一个鸡蛋
地球
天
哥伦布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海图
麦哲伦的航海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地球-鄂教版
《地球》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地球》开始,以“远行的渔船为什么慢慢地只能看见桅杆了呢?”作为问题情境引出探究任务,激发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观察小船的运动,认识地球的形状。
进而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地球究竟有多大;地球的海洋与陆地;地球的内部有什么。
此课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地球的形状、地球有多大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体会;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能力;3、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搜集相关资料,并科学地提出一些推测的能力;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小组交流学习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体会;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的想象,分析和归纳地球是圆的。
教学难点:经历搜集、观察记录活动,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并通过观察理解地球形状。
四、教学用具1、多媒体课件2、地球仪、小球、报纸、胶水、彩笔、小船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地球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古人眼中的天地形状是“天圆地方”。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1)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得出大地是球形的结论;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2)1519年到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球3)海船远去;形4)月食看到地球的影子;5)北极星高度角的变化;6)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眼中的地球全貌。
《地球绕着太阳转》教学设计一、教育理论指导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课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本课教学,我从学生上节课对太阳系的认识入手,精心设计有关地球运动的探究活动,亲身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从而建立概念,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调查研究和讨论交流来学习科学。
地球-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地球-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是广大小学生的科学教材,其中“地球”部分是必修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科学实验、课堂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如地球的大小、形状、自转和公转等;2.理解地球的构造,例如地球的结构层次、大气层、水圈等;3.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能够解释地球的季节变化、昼夜变化等现象;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地球的基本概念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如地球的大小、形状、自转和公转等,通过课件或黑板画板展示知识点;2.运用“太阳系模型”教具,展示太阳系中各行星的相对位置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2. 地球的构造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层次(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大气层和水圈等知识点,通过课件或黑板画板展示知识点;2.制作“地球结构层次”模型,让学生动手制作、观察模型,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3. 地球的运动规律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包括自转和公转等规律,通过课件或黑板画板展示知识点;2.制作“地球自转和公转”实验,让学生用实验操作的方式深入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4. 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1.让学生了解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的原理,通过课件或黑板画板展示知识点;2.制作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现象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的基本概念1.讲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的大小、形状、自转和公转等;2.使用“太阳系模型”教具,展示太阳系中各行星的相对位置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3.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在纸上画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并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其对于日出日落的影响。
第二节:地球的构造1.讲解地球的结构层次、大气层和水圈等知识点,通过课件或黑板画板展示知识点;2.制作“地球结构层次”模型,让学生动手制作、观察模型,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3.让学生围绕“地球构造”准备小组课件,对同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 我们的生长发育第一单元我们居住的星球2 地球3 地球仪4 地图5 建立“地球档案”自由研究第二单元地球上的一天6 昼夜交替7 谁先看到日出8 昼夜温度的变化9 一天中的动植物自由研究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10 卵石的形成11 溶洞12 升高的河床13 沙尘暴14 唐山地震15 庞贝城的毁灭16 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自由研究第四单元四季中的变化17 四季星空18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19 水结冰了20 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自由研究1我们的生长发育(鄂教版科学六上第1课)教学目标:1.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以及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 通过对比认识生物的许多特性是遗传的;并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 培养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学生在三、四、五年级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
学生以及父母的照片。
2. 皮尺、体重秤等测量工具。
3. 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读六年级了;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项目;并对一年后我们在身高、体重方面进行了预测;还记得预测的数据吗?几个学生反馈一年前的预测以后;揭示课题:我们的生长发育二、新授1.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1)检测我们的预测是是否正确就需要我们来实际测量;等一会我们每个同学到来测量自己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比较准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反馈以后教师总结;要求学生在测量时要注意方法;测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测量头围时;应该测量额头周围;测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
(3)学生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4)相互参观、评价每个学生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在参观前教师提出参观任务: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学生参观完以后反馈:谁做的最好?(5)教师提问:自己一年前猜测的正确吗?从测量的数据看;说一说你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51页精品】鄂教版科学六上教案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 我们的生长发育第一单元我们居住的星球2 地球3 地球仪4 地图5 建立“地球档案”自由研究第二单元地球上的一天6 昼夜交替7 谁先看到日出8 昼夜温度的变化9 一天中的动植物自由研究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10 卵石的形成11 溶洞12 升高的河床13 沙尘暴14 唐山地震15 庞贝城的毁灭16 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自由研究第四单元四季中的变化17 四季星空18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19 水结冰了20 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自由研究1我们的生长发育(鄂教版科学六上第1课)教学目标:1.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以及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 通过对比认识生物的许多特性是遗传的,并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 培养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学生在三、四、五年级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
学生以及父母的照片。
2. 皮尺、体重秤等测量工具。
3. 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读六年级了,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项目,并对一年后我们在身高、体重方面进行了预测,还记得预测的数据吗?几个学生反馈一年前的预测以后,揭示课题:我们的生长发育二、新授1.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1)检测我们的预测是是否正确就需要我们来实际测量,等一会我们每个同学到来测量自己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比较准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反馈以后教师总结,要求学生在测量时要注意方法,测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测量头围时,应该测量额头周围,测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
(3)学生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4)相互参观、评价每个学生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在参观前教师提出参观任务: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学生参观完以后反馈:谁做的最好?(5)教师提问:自己一年前猜测的正确吗?从测量的数据看,说一说你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本课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描述地球的椭圆形和自转、公转运动。
2.能够了解地球卫星的作用及利用。
3.能够形象、生动地展现地球的结构、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和教材评价本篇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中的《地球》一章,该章为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科学课程中比较难理解的部分。
其中,重点涉及地球的椭圆形和自转、公转运动,地球的结构以及地球与人类的关系等。
教材内容丰富,但中间题目不够连贯,考察较单一,不利于学生自我评估及巩固。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地球运动的规律、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于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表现为:1.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椭圆形和自转、公转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入和清晰;2.学生对地球结构、地球卫星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3.学生对地球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不够充分和深刻。
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本课教学方法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1.课堂讲授:重点介绍地球运动规律、地球结构、地球卫星的作用;2.视频播放:选择综述性视频或具有代表性的视频展示地球运动及结构等;3.举例说明: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能理解地球运动、结构和人类的关系;4.小组讨论:该环节可以针对学生已经了解的地球信息,小组合作探讨地球的某些细节或不确定的问题;5.互动问答: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问。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用一段视频或图片介绍地球的椭圆形、自转、公转等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知识,同时提问学生地球的形状是什么?•学生:回答地球是一个椭圆体。
第二节:授课篇(30分钟)1.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结构和地球的卫星作用,简单介绍。
2.展示关于地球运动规律的综述性视频或具有代表性的视频。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精品】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案1 我们的生长发育第一单元我们居住的星球2 地球3 地球仪4 地图5 建立“地球档案”自由研究第二单元地球上的一天6 昼夜交替7 谁先看到日出8 昼夜温度的变化9 一天中的动植物自由研究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10 卵石的形成11 溶洞12 升高的河床13 沙尘暴14 唐山地震15 庞贝城的毁灭16 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自由研究第四单元四季中的变化17 四季星空18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19 水结冰了20 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自由研究1我们的生长发育教学目标:1.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以及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 通过对比认识生物的许多特性是遗传的,并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 培养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学生在三、四、五年级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
学生以及父母的照片。
2. 皮尺、体重秤等测量工具。
3. 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读六年级了,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项目,并对一年后我们在身高、体重方面进行了预测,还记得预测的数据吗?几个学生反馈一年前的预测以后,揭示课题:我们的生长发育二、新授1.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1)检测我们的预测是是否正确就需要我们实际测量,等一会我们每个同学到测量自己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比较准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反馈以后教师总结,要求学生在测量时要注意方法,测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测量头围时,应该测量额头周围,测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
(3)学生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4)相互参观、评价每个学生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在参观前教师提出参观任务: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学生参观完以后反馈:谁做的最好?(5)教师提问:自己一年前猜测的正确吗?从测量的数据看,说一说你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仪》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地球仪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了解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知道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知道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3.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4.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5.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演示用大地球仪一个,学生每小组观察用小地球仪一个。
2. 关于地球仪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的故事片和观赏介绍地球仪种类的图片。
3. 制作地球仪的材料:乒乓球、彩笔、细铁丝、钻孔用的铁锥等。
4.演示用的篮球一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
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
倾斜不定的船舱内一片狼籍。
船长拼命地呼救:“帝国号遇险,我是帝国号,请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
国际救援总部内-片忙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2°,南纬38°,请求支援,请求支援”。
救援工作人员迅速围在一个大型地球仪前,通过一番熟练地描点画线后果断地说:“它们位于南半球A国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国救援部队马上行动!”(上述故事情节也可以由教师口述,学生倾听。
)教师提问:救援部队怎样迅速地判断出“帝国号”的位置?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适时地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地球仪二、介绍模型,了解功用。
1.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我们的脑海里有地球的模样,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一下看到它的全貌的,为了认识和研究地球,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比例缩小若干倍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地球、月亮、星空等有关宇宙的问题,怀有一种天生的好奇与遐想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人们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来使学生对地球形成一定的认识,教材中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材料,包括哥伦布、麦哲伦为了验证地球是球形的科学探险活动。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现在早已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了。
经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到了六年级后,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他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多种途径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地球大小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需要进一步认识,这也是我们在这节课需要特别用心的地方。
有关地球概况的相关资料,学生课前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教学中需巧妙地引导学生去讨论、交流、动手设计模拟航行的实验,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就可以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知道地球的形状。
3.基本了解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及其面积的大小。
科学能力目标:
1.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航船进港的现象”。
2.通过观察,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
3.会查找、收集、分析处理关于地球的资料及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对地球的形状有深刻的体会。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用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难点:能用帆船做进、出港的模拟实验,论证地球的形状。
五、教学准备:
1.查找关于地球形状和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等相关资料。
2.地球仪、小纸船、多媒体课件等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根据小鲁比的描述,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吗?
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那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前人的脚步,走进认识“地球”的科学史。
(板书课题:地球)
(二)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1.谈话: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关于人类探索地球的历史资料,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了解来阅读屏幕上的这段资料,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边思考:古代的人们,在探索地球的历程中形成了哪些主要的观点?(课件呈现人类探索地球历程的资料。
)
2.学生分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重点放在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上,共同梳理出:
(1)古代人类的“居住地中心说”。
(2)我国古人的“天圆地方说”。
(3)张衡的“浑天说”。
(4)古希腊人的“地球说”。
4.学生交流分享课前收集有关人类认识地球的不同猜想。
5.提问:纵观这些说法,哪种说法更科学一些?它是什么观点呢?“地球说”这种观点,是古希腊人通过什么现象提出的?
6.师生讨论,演示模拟实验。
(1)课件播放帆船进出港的视频,重温古希腊人在海边所看到的情形。
让学生注意观察帆船进港、出港时,船身和桅杆的变化。
思考:为什么帆船进出港时,船身和桅杆不是同时出现和隐没?这说明了什么?想不想亲自动手设计一个模拟航行的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师生讨论交流。
(3)利用地球仪和小纸船,模拟帆船进出港,观察现象,思考为什么会样。
(4)观察帆船进、出港(重点观察船身和桅杆),比较船在球体上和在平面上航行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这个发现说明了什
么?
(三)实验要求
1、观察:让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小船进出港时“船身”和“桅杆”出现的先后顺序有什么不同?
2、比较:再把小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3、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4、温馨提示: 实验时“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
两个角色每个人都要扮演一次。
并及时做好记录。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实验要求和提示。
)师生实
验。
5、学生汇报交流,师生互评,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无论是模拟实验
是对比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对古代人通过船只航海的现象产生直接体验。
创设情境,重在情感体验,同时习得相关的知识技能。
6、谈话:同学们今天通过模拟航行,再现帆船进出港的情形,推断出地球是球形的,非常的了不起!然而古希腊人根据海岸观船的现象首次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观点,在当时人们认为它只是一个猜想,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
在当时那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为了寻找证据,有一位航海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你知道是谁吗?他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7、学生观看视频,教师讲解补充,共同感知人类对地球进行的艰险探索。
欣赏视频: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及意义,直观感知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过程。
(四)观察图片、计算数据,构建对地球形状和构成的认知。
1、谈话: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人类能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全貌,(不规则球体)地球真的是一个以“地”为主的球吗?地球主要是由什么构成的?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各占多少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表格来算一算:陆地和海洋的面积以及它们各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几,小组可以合作完成,可以使用计算器。
2、学生根据图片及表格计算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以及它们各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几,并描述地球是一个怎样的球体。
感知陆
地和海洋、地球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得出结论。
(地球是一个以海洋为主的球体。
)
3、视频欣赏:遥望地球之美,激发对美丽地球的热爱之
情。
师:以海洋为主的地球非常漂亮,从不同空间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的另一番景象,一起来欣赏!
4、师生交流,畅谈对地球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
根据已有的认识,画一幅“太空中的地球”图,并在旁边写上关于地球的解说词。
八、板书设计
地球(古代)地球(现代)
居住中心说不规则的球体说
天圆地方说太空拍摄照片
浑天说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有三个方面需要反思:
1、在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媒体,查找、收集和分析处理关于人类探索地球奥秘的历史过程时,没有让学生自主交流,做到小组合作,信息共享。
在后面的教学中应该尽量促进学生们的小组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为学生梳理出人类探索地球奥秘的大致历程和主要观点的同时,没有将科学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这一思想观念融入到课堂,让学生形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让学生自己建立起地球是一个“水球”的概念的同时,没有做到及时扩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上面的水绝大多数都是咸水,而不是淡水这一重要常识性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