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地理第三册拓展第一篇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点大全精讲讲义(PDF打印版)

合集下载

地域分异规律ppt课件

地域分异规律ppt课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0
200
热带稀树 草原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带)
100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大陆西岸
内陆
16 00 大陆东岸
( 以陆 北地 半自 球然 为带 例 )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
温带 荒漠
草原
51
(1)热带湿润地区
热带湿润地区
地貌 积温 气候 植被 土壤
低山、丘陵 ≥ 7500℃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淋溶强烈的砖红壤、红壤
作物
水稻一年三熟,经济作物种类多
52
(2)亚热带湿润地区
地貌 积温 气候
山地、丘陵、盆地 4500 ℃ ~ 75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
红壤,肥力较低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是温带季风气候 和 温带海洋性气候 ;
(4)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 亚马孙河流域

(5)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是 低纬度 。
62
63
专题4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1
长江三角洲的“优越” 黄土高原的“脆弱”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
气候
地理位置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生物
水田农业
土壤
土壤肥沃
地貌
地势低平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水文
长江入海口
3
黄土高原景观的形成 水文变化
水 土
地貌变化


土壤侵蚀

上海地理等级考--模块一-地域分异规律(基础知识+高考真题)

上海地理等级考--模块一-地域分异规律(基础知识+高考真题)

模块一地域分异规律→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简单图式空间规模和尺度尺度最大(全球性)的分异规律尺度次于纬度地带性尺度次于经度地带性1、以北半球为例,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比记忆法2.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南美大陆西岸3°S~30°S 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热带雨林带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成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热带稀树草原带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判断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判断阴阳坡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自然带多于阴坡自然带的数量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使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

专题四: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沪)

专题四: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沪)
你知道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桃花始盛开”吗?哪些地理因素在起作用?
气温和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降 水 量 逐 渐 减 少 降 水 量 逐 渐 增 加
下升理 降高论 上 , 米海 ,拔 气每 温
100 0.6℃
山 脉
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带谱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成因:
随海拔高度 的变化 水热条件 变化
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雪线的高低
1.决定该山山麓自然 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A
2.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热量和水分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3.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合作探究三:
3、G、H的垂直带谱中都有针叶林带,哪座山的 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高?你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G
规律3: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同一 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高。
E D C B G A F
D C B A H
P
合作探究四:读“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示意图”分析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坡向有什么关系?
B
A
4.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 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①②③ ④表示不同,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5.若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 山顶有永久冰川带,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冬 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低气温)应是( ) A.T冬<18 ℃ B.T夏<18 ℃ C.T冬<10 ℃ D.T夏<20 ℃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精品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精品课件)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分布特征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
北方向)
向)
水平方向上(同一海 拔上)
垂直方向上(山麓至 山顶)
图示
典型地区 典型案例
低纬度和高纬度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高海拔山地
拓展 林线
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生 长乔木的界线。(林线附近一般为针叶林)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0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
2021中图版
自然带的形成
地理 位置
纬度 热量 决 气候 影 海陆 水分 定 类型 响
植被 形 土壤 成
自 然 带
特 点
具有一定宽度 呈带状分布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活动
比较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
1.同一自然带自然 地理环境各组成要 素和整体保持特征 的相对一致性。
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影响因素
重要因素 成因总结
水分
太阳辐射由赤道 向两极递减,即 以热量为基础
热量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 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 基础
热量(海拔差异) 水分
海拔不断升高,水热 条件发生改变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 向)
雪线高;迎风坡雪线低。
阅读
地方性(非地带性)
实际上,在自然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基础上, 自然界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盛行风、洋流等因 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分布现象。
【材 料】
地方性是由于局地地势起伏、小气候差异、岩性和土质差异、地表水和地下水 的聚积和排水条件的不同等引起的小范围、小尺度的分异规律。在野外考察时,直 接观察到的往往是地方性差异现象。即使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地貌部位的变化也 会引起水热不同组合及重新分配,进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物群落。

第三册知识整理

第三册知识整理

高中地理第三册提纲要点专题1-6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整体性)。

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牵一发而动全身)2、自然带3、地带性规律地带性4、自然带因受地壳物质组成、海陆分布、地壳运动、洋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分异现象称为非地带性规律。

5、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地域分异成因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海陆分布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地形起伏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因海拔高,气温低,空气对流运动弱。

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热带雨林带局部环流与洋流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西岸3°S~30°S 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地处来自海洋的信风带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

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等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稀树草原带局部水分变化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温带荒漠带专题7自然资源的特征与分类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不均匀性、有限性、综合性。

2、按性质分: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3、主要的自然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

4、常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生物能。

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核能等。

5、气候资源:①光照资源,指标有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

②热量资源,指标有气温、积温和无霜期;我国的热量以海南岛最多,东北与青藏高原少。

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再向内陆如内蒙古西部、宁夏和新疆,距 海更远,夏季风不能到达,因而气候变为干旱 的大陆性气候,发育荒漠草原和荒漠类型的植 被和相应的土壤。
⑴概念 ⑵成因 ⑶特征
•精选ppt
植被和土壤随高•精度选p而pt 分异的现象,称为自 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或高度地带性规 律。
山地高度不同而•精引选p起pt 的热量、水分及水热 对比关系的变化。
土壤一般多呈酸性,少腐殖质,有灰烬一 样的沙质土层,称灰化土。
动物主要是毛皮兽,啮齿类和有蹄类。
欧亚大陆最北部•精、选p北pt 美最北部和南极洲。
冬季长寒,夏季短凉。土壤或常年冻结, 或冰雪覆盖。不能生长树木,只能生长苔藓、 地衣。
在冻土带内,表面土壤积水多,易产生沼 泽土。
动物较单一贫乏,种数不多。北极圈附近 有驯鹿、北极狐、北极熊。南极大陆沿岸有企 鹅。
相对一致性原则•精要选p求pt 在划分区域单位时, 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 划单位的一致性也是相对的,各有不同的标准 。
自然区划综合性•精原选p则pt 的基本涵义是,在自 然区划中,必须将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往往有 主次之分,必须深入分析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 性因素,查明自然区域形成的主导因素,找出 体现主导因素的主导指标.据以对自然区域作 出划分。综合性原则也包含了“主导因素原则” 。
⑴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精选ppt ⑵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①概念 ②成因 ③表现
•精选ppt
经度地带性是指•精地选p理pt 环境各组成要素和自 然综合体按经度方向由海洋向内陆变化的规律 。
由于海陆分布,•精以选p及pt 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 相联系的海陆相互作用,但海陆分布是主要因 素。

上海中学地理等级考++专题2 地域分异规律

上海中学地理等级考++专题2 地域分异规律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草原带
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气候——苔原带
寒带冰原带 冰原气候——冰原带
1 3
D
4
2
C B
A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中美地峡东部的北赤道暖流)。
分布区二:非洲西部15°N附近
成因:几内亚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
2、温带草原、荒漠带的非地带性分布
巴塔哥尼亚高原
巴塔哥尼亚沙漠的形成, 是由于西部高大的安第斯 山脉的阻挡,西风难以入 内,形成了干燥的温带大 陆性气候,东岸西风漂流 (寒流)的分支更加重了 沿岸的干燥。
4、热带沙漠带的非地带性分布
分布地区三:非洲大陆东岸 索马里半岛的沙漠的形成: 一是由于东北信风从亚洲大 陆吹来,干燥少雨;
二是夏季盛行来自非洲大陆的西 南风越过索马里,干燥少雨
三是夏季沿岸为上升流(索马里 寒流),使该地沿岸降温、干旱
5、温带落叶阔叶林的非地带性分布
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延 伸至北极圈内:
(5)南北半球的判断: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 体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
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
规律:各自然带从山麓到 山顶
随着高度的增加作有规律更替
基础:以水热状况 的变化为基础
表现: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的山地, 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杂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
从赤道到两 极的地域分异
规律:各自然带沿着 纬度 变化的方向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第3讲课时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第3讲课时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

1.影响新西兰自然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 )
A.降水差异 B.海陆位置 C.热量差异 D.光照不同
2.新西兰南岛东部温带草原带形成的关键原因是( D )
A.受信风带影响 B.有暖流经过
C.沙漠广布
D.位于背风坡
解析 第1题,新西兰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故影响新西兰自然 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差异,和降水无关;新西兰面积小,光照差异 不大;新西兰属于岛屿,面积小,海陆位置对自然带影响小。第2题,新西兰南 岛东部温带草原带形成的关键原因是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 草原气候,新西兰南岛东侧为寒流;东侧无沙漠。
3.秦岭“超级垂直带”所在区域的自然特征是( D ) ①植被种类丰富 ②地势高差不明显 ③气候过渡性强 ④各垂直带均 衡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4.山地桦林对“超级垂直带”起重要作用,因为其具有强大的( A ) A.耐寒性 B.耐热性 C.耐旱性 D.耐湿性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秦岭主峰太白山发育了世界上最宽的山地落叶 阔叶林垂直带,从海拔500~600米的基带向上一直延伸到海拔2 800米左右, 被称为“超级垂直带”。读图可知,该地植被种类丰富,地势高差明显,①正 确,②错误,A、B错误;该山地垂直自然带种类丰富,兼具南北差异,说明具 有过渡性,③正确;各垂直自然带发展不均衡,④错误。故选D。第4题,随着 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山地桦林依旧占据重要地位,体现的是山地桦林具有 强大的耐寒性,A正确。
实践应用 1.探索澳大利亚的热带落叶混交林 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研究表明,该地热 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 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
(1)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种群最可能源自哪里? 提示 马来群岛。 (2)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水分。

(完整)上海高中地理第三册拓展第一篇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点大全精讲讲义(WORD打印版),推荐文档

(完整)上海高中地理第三册拓展第一篇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点大全精讲讲义(WORD打印版),推荐文档
9、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影响(见课本 P14)。
【知识点四】:专题 4、垂直地带性 【学习要求】:
⑥理解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知识梳理】
1、垂直地带性是指地理环境随高度递变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2、垂直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各地理要素随高度有规律的变化,造成自然景观随高度更 替。
3
3、自然景观随高度变化的状,直接与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相对高度相关。一般纬度越 低,相对高度越高的山地,其自然景观垂直变化越丰富。
4、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受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气温,气候干燥,雪线也随之升 高,反之则雪线降低。降雪量大,雪线高度降低,反之,雪线上升。
5、山地热量和水分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地理景观的垂直分异。 6、由于形成垂直地带性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引起的,因而地理景观的垂直分异与沿纬度地 域分异有一定相似性,但变化节奏与纬度分异快的多。
1
(2)一种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而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 化。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表现为: (1)不同地区各地理要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形成千 差万别的地理环境; (2)人类在利用、建设环境时,必须因地制宜、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6、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主要有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 7、地带性规律又分为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等基本规律。
2
11、社会经济以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为物质基础,受纬度地带性影响较明显(课本 P9) 12、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作用的纬度地带性(见课本 P10 表 1.1)
【知识点三】:专题 3、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学习要求】:
⑤理解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完整word版)上海地理等级考--模块一-地域分异规律(基础知识+高考真题)

(完整word版)上海地理等级考--模块一-地域分异规律(基础知识+高考真题)

模块一地域分异规律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漠带简单图式空间规模和尺度尺度最大(全球性)的分异规律尺度次于纬度地带性尺度次于经度地带性1、以北半球为例,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比记忆法2.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热带稀树草原带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4.雪线及其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202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202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202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一、区域的概念与特征1. 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总体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2. 具体例子: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两者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明显的差异。

相同点: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点:-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松嫩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大陆性稍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水田为主,人均耕地少;松嫩平原以黑土、旱地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大。

-矿产资源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石油资源丰富。

三、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造1. 农业活动:根据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选择不同的耕作方式和农作物。

如长江三角洲以水田耕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松嫩平原以旱地耕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2. 工业活动:工业布局也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如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商业贸易发达,有利于工业的发展;而松嫩平原深居内陆,对内对外联系不便,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 组成部分: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 特点:全能性(适用于陆地和海洋等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和分析)。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和记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精讲讲义拓展第一篇—地域分异规律
1
(2)一种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而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表现为:
(1)不同地区各地理要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千差万别的地理环境;
(2)人类在利用、建设环境时,必须因地制宜、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6、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主要有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

7、地带性规律又分为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等基本规律。

【知识点二】:专题2、纬度地带性(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学习要求】:
④理解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⑩比较不同自然带的特征,分析成因
⑫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知识梳理】
1、纬度地带性是地理环境及组成要素具有按纬度变化方向发生变化,沿纬线方向延伸成带状分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气候、土壤、生物及其环境,从赤道向极地有规律的更替。

2、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

3、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逐渐降低,从赤道至极地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不同温度带。

4、在热量分配和水分共同作用,自然景观沿纬度变化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和变化,在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较典型。

5、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大致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自然区划单位。

6、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是各地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7、以植被类型为标志,划分世界陆地自然带,具体分布图见课本P6 图1.3(牢记),(各自然带特征见课本P6-P8)。

8、自然带的形成是以热量和水分为基础的,因此,自然带的分布基本上与气候类型分布一致。

9、土壤的纬度地带性特征(见课本P9)。

10、纬度地带性的成因: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造成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所致。

2
11、社会经济以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为物质基础,受纬度地带性影响较明显(课本P9)
12、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作用的纬度地带性(见课本P10表1.1)
【知识点三】:专题3、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学习要求】:
⑤理解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知识梳理】
1、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是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从沿海向内陆,大体按经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的现象,总体上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的带状分布特征。

2、自然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

3、在盛行风从沿海向内陆的吹送下,降水量和湿度变化的基本趋势是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沿海湿润,越向内陆越干燥。

4、一般而言,沿海地域的日较差、年较差较小,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内陆地区温度的日较差、年较差较大。

5、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在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最为典型,依次是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详见课本P12图1.15)。

6、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是由盛行风向和距海远近造成的。

7、北美大陆的东中西部的环境差异(见课本P13图1.16);
8、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影响农业生产布局,表现为空间地域上种植业、牧业的分布(见课本P14)。

9、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影响(见课本P14)。

【知识点四】:专题4、垂直地带性
【学习要求】:
⑥理解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知识梳理】
1、垂直地带性是指地理环境随高度递变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2、垂直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各地理要素随高度有规律的变化,造成自然景观随高度更替。

3
3、自然景观随高度变化的状,直接与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相对高度相关。

一般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高的山地,其自然景观垂直变化越丰富。

4、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受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气温,气候干燥,雪线也随之升高,反之则雪线降低。

降雪量大,雪线高度降低,反之,雪线上升。

5、山地热量和水分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地理景观的垂直分异。

6、由于形成垂直地带性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引起的,因而地理景观的垂直分异与沿纬度地域分异有一定相似性,但变化节奏与纬度分异快的多。

【知识点五】:专题5、非地带性
【学习要求】:
③分析非地带性现象的形成
【知识梳理】
1、地带性包括纬度地带性、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地带性以外的地域分异统称为非地带性。

2、根据成因自然环境的非地带性主要由以下几种:(见课本P22-P23详解)
●地壳物质组成引起的非地带性
●海陆分布引起的非地带性
●地形起伏引起的非地带性(巴塔哥尼亚高原、东非高原详情见课本)
●局部环流和洋流引起的非地带性
●地壳运动引起的非地带性
●局部水分变化引起的非地带性
【知识点六】:专题6、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的地域分异
【学习要求】:
⑦理解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早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

【知识梳理】
1、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三个大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见课本P26图1.3牢记)。

2、东部季风区主要表现为纬度地带性(详见课本P27-P28)。

4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南北热量差异较小,而东西方向干湿差异明显(见课本P28)。

4、青藏高寒区(详见课本P29)。

5、绿洲农业、高原牧业和高寒农业(详见课本P31)
【当堂练习】
见试题汇编P129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