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700/10万, ,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所以,多了解帕金森病,及时诊断,早期治疗,才能减轻疾病对个人、对生活、对工作甚至是对家庭的影响。
那么,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诊断帕金森病,一般需要三个步骤:要诊断帕金森病,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诊断帕金森综合征。
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1、运动迟缓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
在可以出现运动迟缓症状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所必需的。
3、静止性震颤即肢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出现4~ 6 Hz震颤(运动起始后被抑制)。
以上三个症状,一般通过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就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了。
不过,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
一旦患者被明确诊断存在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后,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干扰,如反复的脑卒中发作史,伴帕金森病特征的阶梯状进展,或者反复的脑损伤史等等。
可以通过做一系列的检查,如大脑的CT或者磁共振检查,排除是不是有其他的一些器质性的疾病造成的和帕金森病类似的一些症状。
1、单侧起病2、静止性震颤3、逐渐进展4、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对称性受累6、左旋多巴导致的严重的异动症7、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持续5年或5年以上8、临床病程10年或10年以上一般具有以上症状中三个或以上者,即可确诊帕金森病。
总之,诊断帕金森病是比较复杂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检查,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来确诊。
确诊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积极治疗。
一般来说,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治疗,所以,建议帕金森患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帕金森医学标准
帕金森医学标准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医学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诊断标准诊断帕金森病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患者通常出现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典型症状。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MRI和CT等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二、疾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帕金森病的严重程度通常采用Hoehn-Yahr分级法进行评估。
该方法将疾病分为0-5期,其中0期为无症状期,1期为单侧肢体受累,2期为双侧肢体受累但无平衡障碍,3期为轻度至中度残疾,4期为严重残疾需要帮助,5期为无法起床或吞咽困难。
这种分级方法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三、病理学标准帕金森病的病理学标准主要包括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变性丢失、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变性以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胞浆内出现路易小体等。
这些病理学特征是帕金森病的重要标志。
四、治疗标准帕金森病的治疗标准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补充多巴胺来改善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
手术治疗包括脑深部电刺激(DBS)等,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
五、预后标准预后标准主要是评估帕金森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患者预期寿命的预测。
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总之,帕金森病的医学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体系,包括诊断标准、疾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病理学标准、治疗标准和预后标准等方面。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医生对帕金森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同时,也需要注意到个体差异的存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的医疗管理。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版)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
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
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査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MDS-UPDRS 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1.运动迟缓: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
该项可通过MDS-UPDRS中手指敲击(3.4)、手部运动(3.5)、旋前-旋后运动(3.6)、脚趾敲击(3.7)和足部拍打(3.8)来评定。
在可以出现运动迟缓症状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所必需的。
帕金森 诊断标准
帕金森诊断标准什么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递质失调导致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它主要由四个临床特点组成:肌肉僵硬、静止性震颤、运动障碍和平衡困难。
这些症状通常在中年或老年人中出现,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
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帕金森病的诊断依赖于综合体征和症状,医生可能会使用以下标准来对患者进行评估:1. 帕金森症状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通常从手指、手掌或脚开始,以后可能波及到其他肢体。
•肌肉僵硬:在休息和活动时都会感到肌肉僵硬。
•运动障碍:包括步态异常、动作迟缓、运动自由度减少等。
•平衡困难:患者可能会出现姿势不稳、容易摔倒等问题。
2. 帕金森病的病史和体征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家族病史和个人病史,包括是否有帕金森病相关症状的亲属。
此外,医生还会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患者是否有典型的帕金森病体征,如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等。
3. 排除其他病因帕金森病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潜在病因,例如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等。
4. 额外辅助检查为了进一步确认帕金森病的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以下检查:•脑部成像:如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其他病变。
•腰椎穿刺:通过检查脑脊液中的特定标记物来辅助诊断。
帕金森病的诊断流程帕金森病的诊断通常需要经历以下步骤:1.病史: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家族史以及过去的病史。
2.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肢体和面部是否存在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等体征。
3.辅助检查: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脑部成像和腰椎穿刺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4.评分量表: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帕金森病评分量表,如Hoehn-Yahr评分量表和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来帮助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5.专科会诊:医生可能会将患者转诊到神经学专科进行进一步评估和确诊。
帕金森的诊断标准
帕金森的诊断标准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运动障碍、肌肉僵硬和震颤。
尽早准确诊断帕金森病对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诊帕金森病,医生需要根据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评估患者,并参考国际通用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本文将介绍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及其重要性。
帕金森病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和体征的评估,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障碍: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之一是运动障碍。
患者通常表现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减少。
这些症状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2. 不同侧身体受累:帕金森病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影响通常不对称,即一个侧身体受累更为严重。
这种不对称性可以通过患者对侧观察和评估来确定。
3. 缓解:帕金森病患者在运动中通常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这种缓解可以是通过运动、放松或者药物治疗等方式实现的。
除了以上三个核心特征,帕金森病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例如,可通过血液检查、脑部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生理学检查等方式来排除其他与帕金森病相似的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早治疗和病情管理至关重要。
随着帕金森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非运动症状,如睡眠障碍、抑郁和认知障碍等。
因此,诊断标准的准确性对于提早采取治疗和管理措施尤其重要。
近年来,一些新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已经出现,以提高帕金森病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中,临床评估工具如MDS-UPDRS(国际帕金森与震颤疾病协会-统一帕金森病及震颤评分量表)可用于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非运动功能。
此外,脑影像学技术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MRI)也可以帮助确定帕金森病的诊断。
在确定帕金森病的诊断之后,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病史和其他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充多巴胺和其他相关药物、物理治疗、手术干预和康复治疗等。
帕金森病指南诊断标准
帕金森病指南诊断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帕金森病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需要综合采集患者的病史、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帕金森患者的标准
帕金森患者的标准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运动障碍、肌肉僵硬、震颤、姿势平衡障碍等。
对于帕金森患者的标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诊断标准。
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诊断标准一般包括运动缓慢、肌肉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平衡障碍和嗅觉减退等。
此外,支持诊断帕金森病必须具备下列3项或3项以上特征:单侧起病、静止性震颤、逐渐进展、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对称性受累、对左旋多巴的治疗反应良好(70%~100%)、左旋多巴导致的严重的异动症、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持续5年或5年以上、临床病程10年或10年以上。
如果怀疑自己有帕金森病的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帕金森的鉴定标准
帕金森的鉴定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不协调。
在临床上,对帕金森病的鉴定主要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下面将介绍帕金森病的鉴定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病症。
一、病史询问1. 发病年龄:帕金森病通常在50岁以上发病,但也有早发型帕金森病,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下。
早期发病年龄者需要警惕家族遗传风险。
2. 发病过程:帕金森病通常起病缓慢,逐渐加重。
患者可能出现手部颤抖、动作迟缓、步态不稳等症状。
3. 症状持续时间:帕金森病症状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可以根据症状的持续时间来判断病情进展情况。
二、体格检查1. 静止性震颤:帕金森病患者通常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即休息时才出现的不自主的手部颤抖,常为“踢毯震颤”。
2. 肌肉僵硬: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通常呈“铅管样”僵硬,关节活动度减少,不易屈伸。
3. 运动不协调: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通常表现为动作迟缓、步态不稳甚至“小步快走”等异常。
三、辅助检查症状和体征是帕金森病的主要诊断依据,而辅助检查则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疾病,提高帕金森病的诊断准确性。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让大家更加了解帕金森病的鉴别标准,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篇示例: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运动障碍,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缓和步态不稳。
帕金森病的确诊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临床评估和检查,其中鉴定标准对于确诊帕金森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关于帕金森病的鉴定标准。
一、临床表现的鉴定标准:1. 静止性震颤:帕金森病患者通常在休息时手部发生静止性震颤,频率约为4-6Hz,呈“刀片振颤”样。
2. 肌张力增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四肢肌肉呈现持续性的强直,被动摇动性慢而阻滞。
3. 运动减缓: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速度明显减慢,动作逐渐变得僵硬和不灵活。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49(04): 268-271.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6.04.002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 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
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2]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3]。
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4]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
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2]。
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查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5]。
值得注意的是,MDS-UPDRS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1.运动迟缓: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
2016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解读
2016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解读一、概述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
其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诊断标准和病理诊断标准。
本文将详细解读2016年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二、临床诊断标准1.静止性震颤:帕金森病患者通常在早期出现静止性震颤,即在休息时出现,活动时减轻。
这种震颤通常从一侧肢体开始,逐渐影响到另一侧肢体。
2.运动减少: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面部表情减少,肌肉紧张度增加,动作缓慢、减少,步行时步伐变小等表现。
3.肌强直: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肌肉僵硬、强直的表现,尤其是在伸肌和屈肌的协同运动中更为明显。
4.姿势平衡障碍: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姿势平衡障碍,表现为起步时困难,停止时不能立即停止,容易摔倒。
三、病理诊断标准1.帕金森病的病理诊断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脑组织样本,主要观察黑质和纹状体的变化。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和胞质内路易小体的形成。
路易小体是一种含有α-突触核蛋白的玻璃样变性的小体。
2.除了形态学改变外,帕金森病患者脑组织中的多巴胺递质系统也受到影响。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黑质-纹状体通路中起重要作用。
在帕金森病中,多巴胺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减少,导致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降低,从而引起症状。
四、诊断流程1.首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
如果怀疑患者患有帕金森病,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2.如果初步诊断为帕金森病,医生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这些检查包括头部CT或MRI、脑电图、血液检查等。
3.如果患者的检查结果符合帕金森病的病理诊断标准,医生将确诊患者患有帕金森病。
五、结论2016年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是基于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制定的。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了解并应用这些诊断标准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诊断帕金森病患者。
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这些标准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并接受合适的治疗。
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标准
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标准
目前,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以下两种:
1.麦德迪准则:
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四个特征:
(1)静止性震颤。
(2)肌强度减弱或僵硬。
(3)缓慢运动或运动障碍。
(4)步态不稳或平衡丧失。
在符合上述四个标志性症状中至少两个以上,同时不存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时,就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
2.国际帕金森与运动障碍学会标准:
(1)主要症状。
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度减弱或僵硬、缓慢运动或运动障碍等。
(2)辅助症状。
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等。
诊断帕金森综合征需要符合主要症状和至少一个辅助症状的条件。
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与帕金森综合征类似的神经系统疾病,如震颤性共济失调等。
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诊断标准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根据国际帕金森与运动障碍协会(MDS)的最新标准,帕金森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和生物标志物三个方面的证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诊断标准。
首先,临床表现是帕金森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根据MDS的标准,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
这些症状需要至少两个存在,而且需要有逐渐恶化的趋势。
此外,帕金森病还伴随着非运动症状,如嗅觉丧失、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这些也是诊断的重要参考。
其次,神经影像学检查在帕金森病的诊断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脑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以显示帕金森病患者黑质和纹状体的异常代谢和形态学改变,这些是帕金森病的特征性表现。
此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可以观察到多巴胺能系统的功能改变,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最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也是帕金森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目前,血清和脑脊液中的多巴胺和其它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已经成为帕金森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改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的监测。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和生物标志物三个方面的证据。
通过这些综合手段,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帕金森病,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有效的治疗。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技术进步,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帕金森病的诊断
帕金森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帕金森病的诊断诊断标准有:UK脑库诊断标准、中国诊断标准、日本诊断标准、欧盟诊断标准等。
英国脑库PD诊断标准:纳入标准运动迟缓(随意运动↓,进行性言语和重复动作幅度变小),至少符合下列表现之一:①肌强直;②4~6Hz静止性震颤;③姿势不稳(并非由视觉、前庭功能、小脑或本体觉障碍引起)。
支持标准①单侧起病;②存在静止性震颤;③进行性病程;④症状长期不对称,起病一侧症状最明显;⑤L-dopa反应良好(70%~100%);⑥L-dopa诱导的舞蹈症;⑦对L-dopa有反应持续5年或以上;⑧临床病程10年以上。
排除标准①反复卒中史,帕金森样症状阶梯性加重;②反复头部外伤史;③明确脑炎病史;④症状出现是有镇静药物治疗史;⑤症状持续缓解;⑥3年后仍表现为严格单侧症状;⑦核上性麻痹;⑧小脑症状;⑨早期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⑩早期严重的痴呆、记忆、语言和行为异常;⑪Babinski征阳性;⑫CT检查发现有小脑肿瘤或交通性脑积水;⑬大剂量L-dopa治疗无反应(排除吸收不良);⑭MPTP接触史。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主要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鉴别。
在所有帕金森综合征中,约75%为原发性帕金森病,约25%为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的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约为80%,提示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包括:症状/体征不对称、静止性震颤、对多巴胺替代治疗敏感。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共同特点是有明确病因可寻,如感染、药物、中毒、脑动脉硬化、外伤等,相关病史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继发于甲型脑炎(即昏睡性脑炎)后的帕金森综合征,目前已罕见。
多种药物均可引起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一般是可逆的。
拳击手中偶见头部外伤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
老年人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可引起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卒中史,步态障碍较明显,震颤少见,常伴锥体束征。
伴发于其他神经变性疾病的帕金森综合征:不少神经变性疾病具有帕金森综合征表现。
2016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
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
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査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MDS-UPDRS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1.运动迟缓: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
该项可通过MDS-UPDRS中手指敲击(3.4)、手部运动(3.5)、旋前-旋后运动(3.6)、脚趾敲击(3.7)和足部拍打(3.8)来评定。
在可以出现运动迟缓症状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所必需的。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ppt课件
支持标准
必须具备3项或3项以上特征 1、单侧起病 2、静止震颤 3、逐渐进展 4、发病后多为持续不对称性受累 5、对左旋多巴的治疗反应良好(70-100%) 6、左旋多巴导致严重异动症 7、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持续5年或以上 8、临床病程10年或10年以上
4
排除标准
1.反复的脑卒中发作史,伴帕金森病特征的阶梯 状进展
2.反复脑损伤史 3.明确的脑炎史和(或)非药物所致动眼危象 4.在症状出现时,正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或)
多巴胺耗竭剂 5.一个以上亲属患病 6.CT扫描可见颅内肿瘤或交通性脑积水 7.接触已知神经毒物
5
排除标准
8.病情持续缓解或发展迅速
9.用大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除外吸收 障碍)
10.发病3年后仍是严格单侧受累
11.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垂
直凝视麻痹、共济失调,早期有严重
的自主神经受累,严重的痴呆,伴有
记忆力、言语和执行功能障碍,锥体
束征等。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23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年版
警示征象
9.出现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锥体束征。 10.起病或病程中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的帕金 森综合征症状,没有任何侧别优势,且客观 体检亦为观察到明显的侧别性。
附:临床诊断标准的应用流程:
1.根据该标准,该患者可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 吗?
如果答案为否,则既不能诊断为很可能的帕金 森病,也不能诊断为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如果答 案为是,进入下一部评测。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
运动迟缓 肌强直 静止性震颤
运动迟缓
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 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该项可通 过MDS-UPDRS中手指敲击、手部运动、旋前-旋后 运动、脚趾敲击和足部拍打来评定。在可以出现运 动迟缓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 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 所必需的。
三、帕金森病的诊断
一旦患者被明确诊断存在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可 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临床诊断:
(一)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
需要具备:(1)不存在绝对排除标准; (2)至少存在2条支持标准; (3)没有警示征象。
(二)临床很可能的帕金森病
需要具备:(1)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2) 如果出现警示征象则需要通过支持标准来抵消:如 果出现1条警示征象,必须需要至少1条支持标准抵 消;如果出现2条警示征象,必须需要至少2条支持 标准抵消;如果出现2条以上警示征象,则诊断不成 立。
警示征象
1.发病后5年内出现快速进展的步态障碍,以至 于需要经常使用轮椅。
2.运动症状或体征在发病后5年内或5年以上完全 不进展,除非这种病情的稳定是与治疗相关。
3.发病后5年内出现球麻痹症状,表现为严重的发 音困难、构音障碍 或吞咽困难(需进食较软的食物, 或通过鼻胃管、胃造瘘进食)。
帕金森诊断标准2016
帕金森诊断标准2016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
帕金森病的确诊对患者及早接受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2016年,国际帕金森与运动障碍学会(MDS)制定了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根据2016年MDS发布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帕金森病的诊断应基于临床特征、病史和神经影像学检查。
首先,患者应具备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中的两项以上症状。
其次,这些症状应该是双侧性的、进行性的,并且持续存在。
除此之外,帕金森病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比如药物性震颤、继发性帕金森病等。
此外,MDS还提出了帕金森病的支持性标准,包括嗜睡、便秘、嗅觉丧失、快速眼球运动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这些非运动症状虽然不是帕金森病的特异性症状,但在诊断时的辅助价值很大。
通过对这些非运动症状的综合评估,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进行帕金森病的诊断。
除了临床特征外,病史也是帕金森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患者应有相应的病史,包括病情的起病时间、症状的发展过程、药物治疗的效果等。
同时,家族史和环境暴露史也应该被充分考虑,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与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相关。
最后,神经影像学检查也是帕金森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脑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疾病,并观察帕金森病患者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总的来说,2016年MDS发布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为医生提供了更明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提高帕金森病的诊断准确性。
然而,诊断帕金森病仍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技术的发展,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转载)发表者:谢安木1015人已访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制订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正式发布,发表在中华神经科杂志第六期,指南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生弟教授执笔。
学组在2006年和2009年分别制定了第一、二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对规范和优化我国帕金森病的治疗行为和提高治疗效果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5年来,国内、外在该治疗领域又有了一些治疗理念的更新和治疗方法的进步。
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以及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组对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更新。
新版指南明确提出,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治疗的理念,同时强调了“早诊断、早治疗”的用药原则。
陈生弟教授呼吁:“广大神经科医生须在临床实践中参考新指南,以控制帕金森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为治疗目标,使患者获得改善生活质量的长期获益。
”【治疗原则】一、综合治疗应该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
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
药物治疗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
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药物或手术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
因此,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并且需要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二、用药原则用药原则应该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
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会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
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的急性副作用,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避免或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发生率。
治疗应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也应强调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是以震颤为主,还是以强直少动为主)和疾病严重程度、有无认知障碍、发病年龄、就业状况、有无共病、药物可能的副作用、患者的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尽可能避免、推迟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运动并发症。
进行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时,特别是使用左旋多巴时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发生撤药恶性综合征。
【药物治疗】根据临床症状严重度的不同,可以将帕金森病的病程分为早期和中晚期,即将Hoehn-Yahr l~2.5级定义为早期,Hoehn-Yahr 3~5级定义为中晚期。
以下我们分别对早期和中晚期帕金森病提出具体的治疗意见。
一、早期帕金森病的治疗一旦早期诊断,即应尽早开始治疗,争取掌握疾病的修饰时机,对今后帕金森病的整个治疗成败起关键性作用。
早期治疗可以分为非药物治疗(包括认识和了解疾病、补充营养、加强锻炼、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社会和家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与支持)和药物治疗。
一般疾病初期多予单药治疗,但也可采用优化的小剂量多种药物(体现多靶点)的联合应用,力求达到疗效最佳、维持时间更长而运动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的目标。
药物治疗包括疾病修饰治疗药物和症状性治疗药物。
疾病修饰治疗药物除了可能的疾病修饰作用外,也具有改善症状的作用;症状性治疗药物除了能够明显改善疾病症状外,部分也兼有一定的疾病修饰作用。
疾病修饰治疗的目的是延缓疾病的进展。
目前,临床上可能有疾病修饰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单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剂和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等。
MAO-B抑制剂中的司来吉兰+维生素E(DATATOP)和雷沙吉兰(ADAGIO)临床试验可能具有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DR激动剂中的普拉克索CALM-PD研究和罗匹尼罗REAL-PET研究提示其可能具有疾病修饰的作用。
大剂量(1200mg/d)辅酶Q10的临床试验也提示其可能具有疾病修饰的作用。
(一)首选药物原则1.早发型患者,在不伴有智能减退的情况下,可有如下选择:①非麦角类DR激动剂;②MAO-B抑制剂;③金刚烷胺;④复方左旋多巴;⑤复方左旋多巴+儿茶酚-0-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首选药物并非按照以上顺序,需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方案。
若遵照美国、欧洲的治疗指南应首选方案①、②或⑤;若患者由于经济原因不能承受高价格的药物,则可首选方案③;若因特殊工作之需,力求显著改善运动症状,或出现认知功能减退,则可首选方案④或⑤;也可在小剂量应用方案①、②或③时,同时小剂量联合应用方案④。
对于震颤明显而其他抗帕金森病药物疗效欠佳的情况下,可选用抗胆碱能药,如苯海索。
2.晚发型或有伴智能减退的患者,一般首选复方左旋多巴治疗。
随着症状的加重,疗效减退时可添加DR激动剂、MAO-B抑制剂或COMT抑制剂治疗。
尽量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尤其针对老年男性患者,因其具有较多的副作用。
(二)治疗药物1.抗胆碱能药:目前国内主要应用苯海索,剂量为1~2mg,3次/d。
主要适用于伴有震颤的患者,而对无震颤的患者不推荐应用。
对<60岁的患者,要告知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可能会导致其认知功能下降,所以要定期复查认知功能,一旦发现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则应立即停用;对≥60岁的患者最好不应用抗胆碱能药。
狭角型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
2.金刚烷胺:剂量为50~100mg,2~3次/d,末次应在下午4时前服用。
对少动、强直、震颤均有改善作用,并且对改善异动症有帮助(C级证据)。
肾功能不全、癫痫、严重胃溃疡、肝病患者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
3.复方左旋多巴(苄丝肼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初始用量为62.5~125.0 mg,2~3次/d,根据病情而逐渐增加剂量至疗效满意和不出现副作用的适宜剂量维持,餐前l h或餐后1.5 h服药。
以往多主张尽可能推迟应用,因为早期应用会诱发异动症;现有证据提示早期应用小剂量(≤400 mg/d)并不增加异动症的发生。
复方左旋多巴常释剂具有起效快的特点,而控释剂具有维持时间相对长,但起效慢、生物利用度低,在使用时,尤其是2种不同剂型转换时需加以注意。
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慎用,狭角型青光眼、精神病患者禁用。
4.DR激动剂:目前大多推崇非麦角类DR激动剂为首选药物,尤其适用于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的病程初期。
因为,这类长半衰期制剂能避免对纹状体突触后膜的DR产生“脉冲”样刺激,从而预防或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激动剂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获得满意疗效而不出现副作用为止。
DR激动剂的副作用与复方左旋多巴相似,不同之处是它的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发生率低,而体位性低血压、脚踝水肿和精神异常(幻觉、食欲亢进、性欲亢进等)的发生率较高。
DR激动剂有2种类型,麦角类包括溴隐亭、培高利特、d-二氢麦角隐亭、卡麦角林和麦角乙脲;非麦角类包括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罗替戈汀和阿朴吗啡。
麦角类DR激动剂可导致心脏瓣膜病变和肺胸膜纤维化,因此,目前已不主张使用,其中培高利特在国内已停用。
目前国内上市多年的非麦角类DR激动剂有:①吡贝地尔缓释剂:初始剂量为50mg,每日1次,易产生副反应患者可改为25 mg,每日2次,第2周增至50 mg,每日2次,有效剂量为150 mg/d,分3次口服,最大剂量不超过250 mg/d;②普拉克索:有2种剂型:常释剂和缓释剂。
常释剂的用法:初始剂量为0.125 mg,每日3次(个别易产生副反应患者则为1~2次),每周增加0.125 mg,每日3次,一般有效剂量为0.50~0.75 mg,每日3次,最大剂量不超过4.5 mg/d。
缓释剂的用法:每日的剂量与常释剂相同,但为每日1次服用。
即将上市的非麦角类DR激动剂有:①罗匹尼罗:初始剂量为0.25 mg,每日3次,每周增加0. 75mg至每日3 mg,一般有效剂量为每日3~9mg,分3次服用,最大日剂量为24 mg;②罗替戈汀:初始剂量2 mg,每日1次,每周增加2 mg,一般有效剂量早期患者为每日6~8 mg,中晚期患者为8~16 mg。
国内上市多年的麦角类DR激动剂有:①溴隐亭:0. 625 mg,每日1次,每隔5天增加0. 625 mg,有效剂量3.75~15. 00 mg/d,分3次口服;②a-二氢麦角隐亭:2.5 mg,每日2次,每隔5天增加2.5mg,有效剂量30~ 50 mg/d,分3次口服。
上述5种药物之间的剂量转换为:吡贝地尔:普拉克索:罗匹尼罗:溴隐亭:d-二氢麦角隐亭=100:1:5:10:60),因个体差异仅作为参考。
5.MAO-B抑制剂:主要有司来吉兰和雷沙吉兰,其中司来吉兰有常释剂和口腔黏膜崩解剂。
司来吉兰(常释剂)的用法为2.5~5.0 mg,每日2次,在早晨、中午服用,勿在傍晚或晚上应用,以免引起失眠,或与维生素E 2000 U合用(DATATOP方案);口腔黏膜崩解剂的吸收、作用、安全性均好于司来吉兰常释剂,用量为1. 25~2.50 mg/d。
雷沙吉兰的用量为1 mg,每日1次,早晨服用。
胃溃疡者慎用,禁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合用。
6.COMT抑制剂:在疾病早期首选复方左旋多巴+COMT抑制剂如恩他卡朋双多巴片(为恩他卡朋/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复合制剂,按左旋多巴剂量不同分成4种剂型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而且有可能预防或延迟运动并发症的发生,但FIRST-STEP及STRIDE-PD研究提示恩他卡朋双多巴早期应用并不能推迟运动并发症且增加异动症发生的几率,目前尚存争议,有待进一步来验证;在疾病中晚期,应用复方左旋多巴疗效减退时可以添加恩托卡朋或托卡朋治疗而达到进一步改善症状的作用。
恩托卡朋用量为每次100~200mg,服用次数与复方左旋多巴相同,若每日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次数较多,也可少于复方左旋多巴次数,需与复方左旋多巴同服,单用无效。
托卡朋每次用量为100 mg,每日3次,第一剂与复方左旋多巴同服,此后间隔6h服用,可以单用,每日最大剂量为600 mg。
其药物副作用有腹泻、头痛、多汗、口干、转氨酶升高、腹痛、尿色变黄等。
托卡朋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害,需严密监测肝功能,尤其在用药之后的前3个月。
二、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尤其是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极其复杂,其中有疾病本身的进展,也有药物副作用或运动并发症的因素参与其中。
对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一方面要继续力求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一些运动并发症和非运动症状。
(一)运动并发症的治疗运动并发症(症状波动和异动症)是帕金森病中晚期常见的症状,调整药物种类、剂量及服药次数可以改善症状,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亦有疗效。
1.症状波动的治疗:症状波动主要包括剂末恶化、开-关现象。
剂末恶化的处理方法为:①不增加服用复方左旋多巴的每日总剂量,而适当增加每日服药次数,减少每次服药剂量(以仍能有效改善运动症状为前提),或适当增加每日总剂量(原有剂量不大的情况下),每次服药剂量不变,而增加服药次数;②由常释剂换用控释剂以延长左旋多巴的作用时间,更适宜在早期出现剂末恶化,尤其发生在夜间时为较佳选择,剂量需增加20%~30%(美国指南认为不能缩短“关”期,为C级证据,而英国NICE指南推荐可在晚期患者中应用,但不作为首选,为B级证据);③加用长半衰期的DR激动剂,其中普拉克索、罗匹尼罗为B级证据,卡麦角林、阿朴吗啡为C级证据,溴隐亭不能缩短“关”期,为C级证据,若已用DR激动剂而疗效减退可尝试换用另一种DR激动剂;④加用对纹状体产生持续性DA能刺激的COMT抑制剂,其中恩托卡朋为A级证据,托卡朋为B级证据;⑤加用MAO-B抑制剂,其中雷沙吉兰为A级证据,司来吉兰为C级证据;⑥避免饮食(含蛋白质)对左旋多巴吸收及通过血脑屏障的影响,宜在餐前1h或餐后1.5h服药,调整蛋白饮食可能有效;⑦手术治疗主要为丘脑底核(STN)行DBS可获裨益,为C级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