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总复习 政治学
初中政治期末复习资料
初中政治期末复习资料一、政治学的根本概念1.1 政治学的定义政治学是研究国家、政府、政治现象以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等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
1.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国家、政府、政治现象、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等。
1.3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研究、实证研究和比拟研究等。
二、政治制度2.1 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2.2 民主制与集中制的比照民主制和集中制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强调公民的参与和决策程序的公正性,而集中制那么强调政权的集中和管理的高效性。
2.3 单一制与联邦制的比照单一制和联邦制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单一制强调中央政权的集中,而联邦制那么强调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的并存和共同管理。
三、国家与国际关系3.1 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是具有独立的主权和领土的政治实体,是国际法上认可的政治单位。
3.2 国家的组成要素国家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国土、人民、主权等。
3.3 国际关系的根本原那么国际关系的根本原那么主要包括主权平等、互不干预等。
四、政党与政治参与4.1 政党的根本概念政党是代表不同意见和利益的政治组织,是国家政权中的重要力量。
4.2 中国共产党的特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3 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主要包括选举、表达意见、参与决策和监督等。
五、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5.1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
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
5.3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指一个国家及其人民对自身文化的一种觉醒和自觉,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及其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自豪。
以上是初中政治期末复习的一些根本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的根本概念和原理,并为考试做好准备。
政治学基础期末复习
政治学基础资料本书框架1、政治与政治学:确认和保障权利并实现利益的社会关系(政治、政治学)2、政治关系:基于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利益、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3、政治行为:政治关系的动态表现(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4、政治体系: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国家、政党与政治社团)5.政治文化: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反应(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与政治社会化)6、政治发展: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政治革命、政治改革与政治民主)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1、定义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2、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中:儒家思想,家国天下西:亚里士多德,政治是“最高而最广泛的善”评:从道德和价值出发结实政治,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
从哲学思辨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社会现实出发分析政治,没有揭示社会价值背后的社会本质内容。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中:法家韩非子,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西: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斯·韦伯,“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影响权力的分配评:把政治归结为权力或以权力为中心的活动,涉及了政治的核心内容,但忽略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特定价值和道德因素。
(3)政治是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中:孙中山,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西:布隆代尔,政治是在共同体中并为共同体的利益作出决策和将之付诸实施的活动评:把握了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特征,但并未说明政治公共性的本质含义,忽视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戴维·伊斯顿提出,哈罗德·D.拉斯韦尔明确政治是“什么人,什么时候,怎样获得”尊重、收入、安全等社会价值评: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整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五的决策活动,但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具有片面性(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的、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中:君权神授,董仲舒,天之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西:宗教政治评: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在以宗教为精神支柱的政教合一国家中仍具有不可触犯的地位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二)政治学1、定义: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发展方向:○1政治理论方向(应然):思辨角度,唯心主义色彩浓厚○2行为主义政治学(实然):政治行为,量化分析,经验分析,价值中立,拓宽政治学研究领域第二篇政治关系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内含三个层面的关系:(1)利益关系(2)政治权力关系(3)政治权利关系(一)利益与政治1、利益定义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利益的构成因素(1)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的需要(2)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3)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利益的内在矛盾(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2)利益形成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之间的矛盾(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3、利益关系利益关系定义: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共同利益定义:在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共同利益具有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性、多重价值复合性等基本特性4、利益矛盾利益矛盾是利益关系的另一侧面,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它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矛盾一面(1)横向利益矛盾同一利益关系中的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差别,是利益矛盾得以产生的客观基础,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差异和社会差异(2)纵向利益矛盾发生不同层次上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解决途径在于重新合理分割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5、利益在政治中的作用(1)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原始动机,而政治关系不过是人们用来满足自身利益要求的特定途径)○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和条件○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2)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政治行为)○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政治体系)○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政治文化)○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发展)(二)政治权力1、政治权力定义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际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2、政治权利的构成要素(1)客观构成要素:○1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2社会财富○3暴力(2)主观构成要素:○1能力素质○2身份资格○3理论与策略○4政治组织3、政治权力的特性(1)主体利益性(2)强制约束性(3)专属排他性(4)扩张延展性(5)多重职能性4、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指令、压力、规约、说服、奖酬、处罚、暴力5、政治权力的作用(1)从政治关系来看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籍,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大学政治期末重点总结
大学政治期末重点总结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是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学科。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政权、国家、政府、政治制度、政党等。
政治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政治现象的规律和本质,为国家、政府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政治学的历史演变政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政治哲学。
现代政治学的发展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19世纪末,政治学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发展为现代政治科学。
20世纪以来,政治学不断丰富和拓展,形成了诸多研究领域和学派。
三、政治学的主要分支1.比较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异同,探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演变。
2.国际政治学:研究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国际组织的作用,分析国际冲突和合作的因素。
3.政府治理学:研究政府运作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探讨公共治理的机制和路径。
4.政治思想史:研究各种政治思想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探讨政治观念的变迁和争议。
5.行为政治学:研究个体和群体在政治过程中的行为和决策,分析政治行为的动因和结果。
6.政治经济学:研究政治和经济相互作用的关系,探讨政治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四、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政治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政治制度可以分为民主制度、专制制度、集权制度等。
政治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内部成员的政治信仰、态度和行为习惯。
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发展。
五、党的建设与执政党制度党的建设是指政党组织在思想、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
党的建设是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地位的重要条件。
执政党制度是指执掌国家权力的党派如何组织和运作。
执政党制度的健全与否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六、国家治理与公共决策国家治理是指国家内外政治社会力量在政治、法治、文化等方面的整合与相互制约,保障国家政权稳定和运行的机制和方式。
公共决策是指政府制定、实施和监督的公共政策。
政治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政治与政治学(加粗加下划线的是上一届划的填空题~~)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什么是政治:(不同的政治观)政治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对政治的讨论分为两类: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另一类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一)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神权政治观:认为是一种上帝安排的人世力量,强调君权神授。
神学政治观为政治生活提供了一种合法性解释,但是经不起推理和实证。
道德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道德政治观从应然角度出发,不能反映社会政治生活,没有揭示社会政治生活的本质。
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就是争权夺利。
权力政治观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的确实存在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权利背后的经济动因。
管理政治观:抓住了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两大特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政治的统治性。
政治是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性活动。
教材认为,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这一概念应作如下理解(P6):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政治生活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分配源于资源的稀缺性。
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包罗万象,其基本线条是(P5):第一,“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整治活动和政治现象是派生的事物,受到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的制约,政治属于上层建筑,被经济基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二,“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之一,它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两种属性。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
第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一切政治关系和政治活动都是围绕国家政权这一社会公共权力展开的。
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三)政治的含义:政治就是在特定经济基础上,人们为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围绕社会公共权力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定社会关系。
大专期末点政治知识点总结
大专期末点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基本概念1.政治学的定义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学科,它以探讨政治事务和政治现象的规律性为主要内容。
2.政治学的对象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组织、政治文化等方面。
3.政治学的任务政治学的任务是揭示政治实践的模式和规律,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国家政治决策提供参考。
4.政治学的方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比较法、实证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
5.政治学的发展政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展和深化。
二、国家政治制度1.国家的概念国家是一个具有完整独立政治地位的社会组织,它具有领土、人民和主权三个基本要素。
2.国家政权国家政权是国家行使国家管理权力和社会管理权力的机构和组织。
3.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主要有总统制、议会制、半总统制等。
4.国家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的性质主要包括专制政权、民主政权、宪政等。
5.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多党制、两党制等。
6.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7.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中央集权制和分权制两种形式。
8.司法体制司法体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独立审判权、公正司法、司法监督等。
三、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革命理论,它对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党的指导思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4.法治国家理论法治国家理论是现代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追求。
5.政治制度改革政治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它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政治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一)
政治学1、政治学,就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2、政治的实质:(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的定义: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基础为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
5、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1)法学是人类社会的强制性规范--法律为研究对象。
由于政治和法律都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现象,因而法学与政治学具有不可分割的相关性。
(2)政治学与法学的联系密切,但是研究重点并不相同。
政治学所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权力现象,权力是其研究的中心,特别是公共权力以及围绕公共权力展开的各类现象。
而法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特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重点,及研究立法、执法、守法、司法中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界限的确定、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权利的行使,义务的履行等一系列的活动。
(3)总的来说,由于法是进行政治活动和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规范和手段,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政治,政治必须的采取合法的形式,有规则有秩序的进行,因而政治和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政治学与法学具有必然的联系。
6、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通过政治学的教育和研究,可以深入的进行社会数以民主政治与法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这将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政治文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文化基础。
(2)有助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我们从事政治学研究,不仅要研究我国政治实践中的历史经验教训,科学的分析、研究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及改革经验,而且还要对哥哥国家的政治体制及其历史变革进行科学的考察和分析,批判的借鉴和吸收其合理的积极的因素。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1、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提出了法治原则,他本人也由此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意大利马基雅维里《君主论》——《霸术》。
1、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三种:神权论、暴力论和契约论。
神权论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
契约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国家起源学说,它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让渡权利、缔结契约并共同守约的结果。
契约论对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是现在西方政治文化关于国家和政府起源的通行的解释。
暴力论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强调暴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政治上的奴役先于经济的发展。
国家的产生不是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而是暴力征服的结果。
剥削阶级的国家学说一般都认为国家是一个永恒现象,因此,除了无政府主义从总体上否定国家之外,马克思主义是唯一预言国家将会消亡并且提出系统的国家消亡理论的学说。
这是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人类社会的必然结论,也是对剥削阶级国家学说构成致命一击的理论环节。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指反应统治阶级意志,并且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国家权利的表现在: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
第二,普遍的约束力。
第三,主权性。
马克思主义定义: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当阶级出现,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就产生了国家,当阶级完全消失,国家就灭亡了;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阶级专政,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产生发展力,生产关系改变的时候,通过社会变革,国家阶级的性质就随之改变;国家是个实体物,是社会组织,是机器,这个“统治权力”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主权性,他是国家权力同其他权利不同的主要标志。
3、国家的基本职能:内部职能: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外部职能: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4、划分国家的基本标准:济基经础和阶级实质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前三者属于剥削阶级5、中国封建与西方封建的区别:一。
期末大学政治笔记总结
期末大学政治笔记总结一、政治学基本概念1. 政治:政治是社会组织中的一种权力活动,包括行使权力、争夺权力、分配权力和制约权力等活动。
2. 政治学: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主要包括国家政权、政治组织、政治动力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3. 国家:国家是一个具有力量支配的政治权力集团,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行使主权和治理职能的组织。
二、政治学理论流派1. 政治经济学:强调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对政治的制约。
2. 行为主义政治学:重点研究个体的政治行为和决策过程,关注政治行为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3. 制度主义政治学:关注政治制度和体制对政治行为和政策产生的影响,强调制度对政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4. 文化政治学:研究政治行为和决策过程中的文化影响因素,包括价值观念、信仰体系、社会认同等。
5. 历史制度主义政治学:强调历史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关注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变迁。
三、政治制度与体制1. 政治制度:指国家行使权力和治理的一种组织规范,包括宪政制度、威权制度、民主制度等。
2. 政治体制:指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和体系安排,包括单一制、联邦制、议会制等。
四、政治经济学1. 经济政策:指政府对经济进行的调控和管理活动,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2. 政治经济体制:指国家在经济领域中的权力分配和市场机制的运行方式,包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等。
3. 政治经济发展模式:指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中的发展模式,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模式等。
五、政治与社会1. 政治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和适应政治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2. 社会运动:指一群人团结起来为改变社会或政治而进行的集体行动。
3. 政治文化:指某一社会或群体普遍接受的政治观念、信仰、价值与规范。
六、政治参与与民主1. 选举:是一种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人民代表的方式,体现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
初中政治期末重点归纳总结
初中政治期末重点归纳总结一、政治科学的基本要素1.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科学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政治科学的本质、过程和方法。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
2.政治的基本属性政治是国家的核心要素,具有权力、意识形态、国家、政府、政党、群众、利益等七个基本属性。
3.政治学的地位和作用政治学在社会科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规律性研究。
政治学在社会管理和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
4.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政治思想发展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儒家、墨子的封建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当代的多元主义思想。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分封制和郡县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有分封制和郡县制。
分封制是指封建君主将国家划分为诸侯国,实行分封体制。
郡县制是指国家行政区划为郡县,设立县官管理。
2.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封建君主集中大权,实行一种由中央君主统治整个国家的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代表是秦朝的郡县制、汉朝的三公九卿制和宋朝的科举制。
3.丞相制度丞相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一种官制,主要由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和大司空四个大臣组成,负责朝政和行政管理。
4.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文官的考试制度。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倡士人的学问。
三、中国的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侵略1.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以封建皇帝为核心,实行分封制度,统治阶级的特征是以封建地主为主体。
2.近代中国帝国主义侵略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建国前夕,中国先后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和运动。
3.不平等条约和租界问题不平等条约是指中国在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对中国不利的条约,如《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
租界问题是指列强以军事、政治、经济等手段先后在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区租用土地。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政治学原理复题课程代码)一、名词解释1、政治权利2、国家3、政治权力4、政党5、政治文化6、两党制7、政治统治8、联邦制9、政治管理二、简答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XXX,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国家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XXX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一、名词解释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
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
(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
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气力比力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限制能力。
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气力限制关系,最高方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会合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气力中的领导气力,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争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俗规范的庞大综合。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有阶级社会以来,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科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国家理论、国家制度、国家活动及影响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力量和政治斗争,研究历史上各个阶级夺取、建立、巩固,运用、参与和控制政权的经验,研究国家兴亡盛衰的规律,研究治理国家的理论,政策和方法。
简言之,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什么是政治现象?是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怎样确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哪些是政治关系,哪些不是政治关系?即划定政治关系的范围是什么?确定政治关系的范围主要有两点;第一,时间范围。
指政治关系是个历史过程还是永恒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到一定历史阶段就不存在了。
政治关系不是永恒存在的。
另外一些思想家认为,政治关系是永恒存在的,即有人就有政治,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政治关系。
不管什么性质的社会,不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政治关系是永恒存在的。
关于政治关系的时间范围的不同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对象分歧的出发点。
第二,空间范围。
指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界限问题。
政治现象的特点是复杂多变,有些政治关系是比较明确,但也有些社会关系是不容易区别它是否是政治关系,这就有个划分政治关系与非政治关系的界限问题,或称标准问题。
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凡是阶级关系、阶级斗争以及与此直接间接相联系的关系,都属于政治关系,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也是非常明确的,因此,在有阶级社会里划分政治关系与非政治关系的标准是明确的。
但在人民掌握了政权,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条件下,区别政治关系与非政治关系的标准是什么?一是政权;二是全局性问题。
这就是说在剥削阶级已被消灭、国家政权仍然存在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除了属于阶级斗争性质的政治现象外,凡是通过政权所要解决的全局性问题,就属于政治现象。
最新政治学原理期末必备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政治学原理期末必备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考点归纳总结一、填空题1.(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学科的奠基人。
2.(利益)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
3.(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4.(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5.(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6.(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
7.(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8.(代议制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9.(精英民主)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
10.(分权制衡)原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11(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2(民主化)意味着两个方面的进展:建立现代民主制度,明确公民自由权利,并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重角度,为之设立保护屏障。
13.(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14.(宪制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15.(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6.(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22.(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17.(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18.(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政治期末总结知识点
政治期末总结知识点一、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政治活动的规范性制度的总称。
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政府的组织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宪法等内容。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其影响。
首先,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它包括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政治协商、多党合作和政治指导等内容。
在这个制度下,政权属于人民。
同时,中国的政治制度还具有长期稳定、适应性强,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等特点。
而且,中国的政治制度还具有普通选民参与政治、选举权、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
其次,学习了美国的政治制度,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
它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的制度、联邦制度、总统制度、议会制和各种制约合作关系、游说集团制度等内容。
美国的政治制度还具有制度保障权利、社会组织多样化、政治平权、议会制检察法、首体权(州权)等特点。
同时,我学习了欧洲的政治制度,欧洲有着多元的政治制度。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各不相同,但欧洲国家的政治制度普遍具有民主制度、联邦制度、议会制、党派政治、政党联盟等特点。
二、政治运作政治运作是指政治活动人、组织和社会机构在政治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活动。
政治运作是政治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在政府、政党、利益团体及个人等之间进行。
政治运作包括政治组织活动、政治决策、政治沟通、政治冲突、政治竞争等内容。
中国政治运作的特点是政治上有所聚合,使用一种权利关系形式进行政治决策并把其作为唯一决策方式。
政治利益的特点是政治运作中充分体现政党利益、个人利益、团体利益。
政治决策制度的特点是以国家主席制为基础的国家分权统一制。
美国政治运作的特点是政治运作以联邦政府运作为准则,通过联邦政府的行为完成国家的办事。
政治利益的特点是美国的政治利益较多,主要是党派利益、个体利益、联邦利益。
政治决策的特点是美国联邦政府以总统制作为核心运作,通过总统和联邦政府代行国家事务。
重点难点期末知识总结
重点难点期末知识总结一、政治学1. 政治学概述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
它主要包括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学科构成、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2. 政治学基本理论政治学基本理论包括国家、政权、法治、权力制约、公民社会及民主等理论。
其中,国家是现代政治学的核心研究对象,而政权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政治学分支学科政治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有比较政治学、国际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和政治经济学等。
比较政治学关注国家之间、政权之间、政治体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国际政治学研究国际政治关系及其动态,公共管理学研究政府、组织和公共事务的管理问题,政治经济学研究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4. 政治学研究方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等。
其中,实证研究方法是政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实证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揭示政治现象及其规律。
5. 政治学应用领域政治学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政治决策、政治传播、政治管理、政治咨询等。
政治决策是指政府对重大问题作出的决策,政治传播是指政治信息的传递和传播,政治管理是指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政治咨询是指政府向专家、学者等请教政策建议。
二、经济学1. 经济学概述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有效地使用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经济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学科门类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2. 经济学基本理论经济学基本理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制和经济总体运行的规律。
3. 经济学分支学科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有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财政学和货币银行学等。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问题,财政学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财政管理问题,货币银行学研究货币和银行体系的运行。
4. 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实验研究法等。
政治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第一,国家权力是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的政治权力。
第二, 国家权力是占据政治统治地位的阶级力量。
第三, 家权力是承担着社会管理职能的公共权力。
二、国家权利的特征国家权力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主权性。
主权是国家权力的基本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不可缺少的要件。
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最高统治权和决定权,即国家权力意志具有最高地位和效力,任何其他意志都不能与国家权力意志相抵触。
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主权独立性,一国与他国之间的主权平等性,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一个国家在主权意义上与其他国家具有平等的地位和资格。
2.强制性。
国家权力之所以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就在于它是一种强制性力量,这是国家权力有能力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如同恩格斯所强调的,“这种公共权力在每一个国家里都存在。
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设施”①。
3.普遍性。
国家权力凌驾于其他各种社会权力之上,其效力施于一国全体居民。
在国家权力管辖的范围内,所有社会成员、社会组织、社会集团都不能违背国家权力意志和规定,因此,国家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这就是说,它不仅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约束力,而且对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也具有约束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是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吸收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传统中民主性的精华,继承和发展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民主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国体决定了,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政治学知识期末复习总结
政治学知识期末复习总结政治学概论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二章政治权力第三章国家第四章政党第五章利益集团第六章政治管理第七章政治参与第八章政治文化第九章政治民主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含义(一)对政治概念的不同理解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神权政治观即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董仲舒,托马斯.阿奎那,黑格尔。
(3)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或者说政治就是“权术”、“统治术”、“权谋”。
——韩非子,马基雅弗利(4)认为政治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马克斯·韦伯。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3)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二)政治的含义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政治就是在特定经济基础上,人们为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围绕社会公共权力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定社会关系。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二、什么是政治学(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就是以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其研究对象,通过对政治现象的描述和把握,深入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目前我国政治学研究几个领域一是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二是中国政治三是比较政治学四是行政管理五是公共政策六是国际政治(二)政治学与其相关科学的关系三、政治学的历史发展(P12—P24)(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二)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意义(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方法论,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各种关于政治的定义西方学者政治定义:1.亚里士多德:政治是至善2.马克思·韦伯:政治是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夺取和维持政权的行为。
3.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4.伊斯顿: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是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A.政治的核心是权力的运行。
B.权力是社会关系,主要是一种命令-服从的社会关系。
权力表现为一种控制力和支配力,权力的突出特性之一就是使他人服从于自己意志的权威。
C.权力的实质是一种价值控制,即通过控制他人认为有价值的事物,从而实现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控制。
D.权力的运行过程和实现过程就是一个资源的控制和分配过程。
权力是获取利益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而利益的实现则要通过资源的获得和掌握。
政治定义在中国的演变:1.古代的政与治:政者,正也;治,秩序之意。
即偏重伦理角度、道德层面的内涵。
2.“西学东渐”对政治的重新解释,偏重功用角度的内涵。
孙文: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
(共和政体,中国古代:管理活动;西方:实现大众利益)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最大的政治。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定义:马克思&恩格斯: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列宁:政治就是各阶级的斗争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立国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政治是一门科学(有规律),是一种艺术(要妥协)。
总结:狭义上的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
广义上的政治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及其关系。
迈克尔曼关于权力的四个维度权力的界定:权力是社会生活中一种制度化的、相对稳定的支配性社会关系。
A.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
B.权力是一种不对等的支配关系。
韦伯:“权力意味着在社会关系中哪怕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C.权力是一种制度化的相对稳定的支配关系。
布劳:权力是一种交换关系。
拥有权力的一方从权力关系中获得的满足感与拥有的权力成反比,对权力关系的依赖程度大于没有权力一方。
权力关系其实总是均衡的,并且表现为一种比较稳定的制度或规则。
迈克尔曼的四种权力类型:⏹广泛性权力指权力的广度,涉及把分布在辽阔领土上的大量人民组织起来从事最低限度稳定合作的能力。
⏹集约性权力指权力的精度,涉及紧密组织和指挥高水平动员或使参加者承担义务的能力。
⏹权威性权力是指来自集团或制度的明确的命令和有意识的服从所构成的权力。
e.g.思想政治教育⏹弥散性权力是指以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隐蔽的方式散布于人口之中,让人服从于它而浑然不觉的权力。
e.g. 中国现在讲普通话,就是一种弥散的不被察觉的权力(临时政府成立时进行普通话投票,当时满洲话和粤语打成平手6:6,最后一票孙中山为了能够拉拢袁世凯(河北人不会说粤语)因而投票给了Mandarin,成为了接下来一百年中国的官方语言)*总罢工:1、集约性:罢工者往往具有激情和完成任务的决心和毅力,团结一致,全力以赴 2、弥散性:罢工者身上会存在一种不被察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个维度:迈克尔曼认为社会是由多重交叠和交错的社会空间的权力网络构成的,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不能视作封闭的或开放的社会系统。
这样,在迈克尔曼的权力视角下,人类社会的演化被抽象为由可能有四个来源的社会权力以符合每一权力来源的技术特征对社会加以整合而形成的异质社会网络之间交错重叠复杂关系的发生学原理。
这四种可能的来源,分别是“I”(意识形态的)、“E”(经济的)、“M”(军事的)、“P”(政治的)。
这四种可能的来源就是迈克尔曼的社会学理论中社会权力的四个维度。
这四个维度不应被理解为单一社会的层次,而是交叠的社会互动网络,同时它们也是达到人类目标的组织、制度手段。
1.意识形态权力,通常是广泛而弥散的。
迈克尔曼把它分为两种类型:1)自主性的意识形态——宗教(跨越时空上的距离,在社会空间上是超越的) 2)依附性的意识形态——依附于某一个阶级、民族、政党的意识形态然而两者之间的界定是模糊的,因为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会把自己的形容为自主的,而把其他的和敌对的描绘成依附性的,其实迈克尔曼形容的是一种意识形态斗争的场面。
2.经济权力是从满足生存需要中是得来的。
这种满足是通过提取、改造、分配和消费自然物的社会组织实现的。
经济组织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环网组成,且提供了广泛性和深入性权力、弥散性和权威性权力的稳定的、社会空间的特有混合。
3.政治权力。
来自于对社会关系许多方面的集权化、制度化和领土化管理的有效性。
主要是指受中央支配并且有领土界限的管理和强制——也就是限定于国家权力。
因此政治权力必定是中央集权和地域性的。
4.军事权力。
来自于有组织的外界防卫的需要和它对侵略的有用性。
因为它关系生与死的问题,以及广大地理和社会空间的防卫和攻击,所以它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方方面面:它是集中强制的,也具有比较广泛的有效范围。
由上述四个维度的权力加以整合的社会网络,展现出制度化的结构。
但制度从来就不是完备的,另一方面,基于不同权力来源的制度化网络之间,也从来不是没有冲突的。
这些冲突和不完备就表现为权力结构内部和权力结构之间的间隙。
间隙的互动就是社会演化的动力。
政治权力的两个特征: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权威性首先,政治权力来自于公共权威部门,其行使对所管辖社会产生普遍的影响。
其次,无论政治权力本质上服务于哪个阶级、集团甚至个人,表面上都是以公共目标为指向,在相当程度上服务于公共利益,诉诸民众对政治权力的普遍认同。
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使用政治权力是唯一可以合法地使用暴力的权力。
政治权力独占暴力,这使它相对于其他一切权力具有了绝对优势,可以利用强制手段去达到目标。
换言之,由于对暴力的合法垄断,政治权力自然成为实现利益的最强大也最有效的手段,从而成为社会力量争夺的首要目标。
政治权力的构成: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存在基于四个基本需要。
1.人们需要对自身政治存在形成一种理解,并在一个共同规范下生活。
2.需要占有和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3.规范统辖在其区域内人的行为4.需要管制、提取、分配资源来维持运作。
意识形态权力、强制权力、规制权力、行政权力分别为了达到政治共同体的这四个目标采取不同的组织手段。
1、意识形态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垄断了意义、规范和礼仪习俗,也就是垄断了政治共同体成员对生命意义和政治价值的理解,它可以巩固被统治者对于政治共同体的信念,以及对当局统治的服从。
a自主:权威形式(宗教/文化/传统)共识维系——合作b依附:集团内聚力团结斗争——冲突e.g. 例如香港反抗国民教育,其实是因为受到了原来英国殖民时期的意识形态教育,来反对现在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洗脑与反洗脑)——一种对于共产党的恐惧e.g. 冷战起源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冲突和矛盾,并且这种冲突一直延续到现在。
苏联阵营和美国阵营都把对方形容成极权主义。
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也存在民主主义和共产国际主义的矛盾和冲突,互咬“反革命”e.g. 欧洲和美国都有很明确的意识形态划分,比如左中右三派划分,美国民主党为左派,支持减税、允许同性恋等激进性政策,而美国共和党则相对保守,为右派⏹2、强制权力:在现代社会中,强制权力往往由国家所垄断。
强制权力包括军事权力和警察权力。
强制权力是最为集中、强制的,它依靠对暴力、人力大规模而集中的动员。
强制权力的打击面、破坏力和威慑力相当广泛的。
强制权力一来用于政治共同体的扩张或保护政治共同体的安全,二来用于维护政治共同体内部的秩序。
e.g.英国足球驯化(国内绥靖)⏹3、规制权力:除了依靠意识形态和强制力,政治组织还依赖法律和制度来维护政治共同体的秩序。
政治权力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制定规范来约束共同体内部成员的行为,并对违背者予以惩罚的权力。
即法律权力,包括立法权(法律规范的制定)、司法权(法律的维护和执行)⏹4、行政权力政治组织对社会进行管制和治理,控制、开发、提取和分配社会资源的权力统称为行政权力。
第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各种政治权力对于政治共同体的相对作用各有不同。
第二,四种政治权力都不是纯粹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互相牵制、互相作用。
第三,尽管没有一种政治权力是纯粹的,但它们都各有其独立性。
海伊对权力的“语境塑造”的分析⏹行为塑造(conduct-shaping):A通过专制或者操纵直接改变B的行为⏹语境塑造(context-shaping):A通过塑造语境间接控制B未来的行为弥散性深入性(集约性)是一种权威:非暴力,渗透到微观层面(语言)权力个性论:权力取决于权力意志e.g.《推背图》是中国古代七大著名预言书之一。
历朝历代均严禁此类谶书,但民间多有藏本,禁不胜禁。
宋太祖命属下将大量粗制滥造的不同版本流传到民间。
不久百姓对推背图的兴趣渐渐消退。
马克思·韦伯三种合法性类型合法性概念:马克思•韦伯:最先提出由命令和服从构成的每一个社会活动系统的存在,都取决于它是否有能力建立和培养对其存在意义的普遍信念,这种信念以及服从者的行动受这一信念支配的可能性也就是其存在的合法性。
(自上而下的支配角度)帕森斯:社会政治的方方面面需要民众的参与和支持,合法性是社会体系维持运作的一种支持性功能,由此转化为“自由民主”的概念。
(自下而上的支持角度)李普塞特:民主政治制度产生并保持现存政治机构最符合社会需要的这种信念的能力。
他认为合法性是评价性的,即合法性取决于民众对政体和政绩的评价。
合法性的定义:政治权力是否能获得被统治者无条件的认可和支持,即政治权力符合政治共同体普遍约定的一种“正当性”。
合法性的政治意义:建立了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支持体系,以制衡于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支配体系。
在现代民主政治中,一切政治权力要想获得持久巩固的基础,都必须获得作为被统治者的公民的认可和支持。
尽管现代社会的公民处于被统治的地位,但是面对政治权力他们非消极无为,合法性恰恰为民众争取和维护基本权利提供了政治空间。
公民不服从:指发现某部分法律、行政指令不合理时,主动拒绝遵守、不支持、抵制,而不诉诸于暴力,是非暴力抗议的一项主要策略。
理论提出者:梭罗《论公民不服从》该文主旨提倡依靠自己,并认为面对不公,不一定要诉诸暴力,可以采取不支持、甚至抵制的作法。
e.g.印度的社会福利运动(甘地)、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梭罗反对美国的黑奴制度,进行不服从抗议(不交税,等待自己被抓),认为这才是不服从行为的终点:用违反不反对的法律(不交税)来反对自己反对的法律(黑奴制度)三种合法性类型传统型——对应于政治权力体系中的“礼治”在传统型合法性中,风俗习惯、传统惯例具有无上的权威性,只要人们生活在这个传统之中,他就得无条件恪守这一传统。
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来自于这个传统,从而让人无条件去服从。
<1道统:祭孔(文庙)——伦理纲常姜子牙(武庙/太公庙)——忠义2政统:大一统和通三统A.唐朝以来就有配“孔子近人”的习惯,比如唐朝配韩愈,宋朝配朱熹、司马光等,通过配“近人”来显示当朝对于意识形态和统治思路的贯彻——论证本朝统治的合法性B.a大一统:统一思想、法律、制度、文化、习惯、命名、天文、服饰,制定唯一的统一标准,从春秋战国直到秦朝完成b通三统:从之前三朝(包括本朝)中找出制度的依据正统:国色、定都、命名(五行)>法理型——对应于政治权力体系中的“法治”在这种政治权力体系中,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