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附历年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附历年试题及答案)(材料整理黄土)一、课程说明1、课程概述:《政治学原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为学期课,课内学时为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及其他专业选修本课程的学生。
《政治学原理》是有关什么是政治以及如何认识现实政治生活的政治学入门课程。
该课程在系统介绍政治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分析政治体系的基本方法和概念,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政治分析能力。
2、课程目的:《政治学原理》包含两个方面的知识:(1)政治操作原理;(2)政治分析原理。
政治操作原理有一部分涉及实际的经验,属于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有一部分涉及制度安排。
本课程重点是在政治分析原理方面,目的在于使选修该课程的同学明白如何认识和分析政治生活,进而掌握政治操作的一般原理。
3、课程受益估计:通过学习《政治学原理》,学生可以获得的主要收获是:(1)了解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和知识;(2)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政治分析的一般方法;(3)在政治思维的一般训练中,培养政治分析的能力。
二、考核说明1、考核概说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政治学原理》课程结业考试,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的方式进行。
本课程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有效地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题目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并合乎教学大纲的规定。
考试合格水准应达到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教育的要求。
2、考核依据《政治学原理》课程考核教材使用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浦劬教授任主编、燕继荣副教授任副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学原理》。
学生可参考使用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古小华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设出版发行的《政治学原理》录像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制作的IP课件等其他教学媒体的内容进行考试复习。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试基本规定1、考试形式:半开卷,标准卷(不分主、客观卷)2、考试时间:90分钟3、考试内容:教材第一章——第九章4、考试题型及分数比例: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连线题(每项目3分,共15分)填表题(每项目3分,共15分)辨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阅读分析题(20分,1题)案例分析题(10分,1题)5、依据教材:《政治学原理》,沈文莉、方卿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第二部分考试复习范围一、辨析题1、“国家”概念与中国古代的“国家”概念在含义上基本一致。
判断错误理由中国古代的“国家”是指中央政权下的诸侯及贵族领地。
2、“事鬼”这一祖先崇拜传统所遗留的宗教神权政治观,和“尚文”而形成的以礼乐为中心的制度化是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政治成就。
判断错误理由“事鬼”是殷人政治观。
3、西方政治研究的最早内容是权力研究。
判断错误理由西方最早研究的是城邦正义等价值性问题。
直到15世纪才有权力性研究。
4、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提供重要的新内容。
判断正确理由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它与历史上其他政治学体系都构成了重要区别。
判断正确理由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上,与其他政治学体系有本质不同。
6、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离不开权力这一政治的核心问题。
判断正确理由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必然要围绕国家政权来展开。
7、国家不能相对独立于社会和阶级之外。
判断错误理由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即在形式上脱离阶级冲突而作为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的属性。
8、从长远看,现代国家自主性的发展为国家的最终消亡创造了条件。
判断正确理由现代国家自主性的发展能够促进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回归社会。
9、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形态与社会演进图式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判断错误理由马克思并没有把任何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都归入到这个演进图式中去,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关注就说明了这一点10、国家职能中,社会管理职能对于政治统治职能具有优先性。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1.政治的核心问题:权力合法性基础与权利的制约结构。
2.政治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制度研究,对分正式制度的经验描述,行为主义革命,后行为主义。
3.政治学的研究范式:新制度主义,精英理论,多元主义,政治系统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4.民主国家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
(1)城邦国家,(城邦是最早的国家形式。
)(2)封建国家及城市的兴起,(3)绝对君主制国家,(4)现代民族国家。
5.国家政体形式:(1)君主制【在专制君主国家,最高权力完全属于君主】(2)共和制6.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联邦制,帮联制,不同国家结构的趋中和融合。
7.公民社会理论的经历的发展阶段。
古典公民社会理论,进代公民社会理论,现代公民社会理论,当代公民社会理论。
8.中国属于哪种社会关系模式?——发展型国家9.最小国家是古典自由主义者主张的国家模式。
10.代议民主制度的基本类型:议会制【英国是最早从等级会议制度中确立了近代的议会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总统制,半总统制。
11.当代各国议会的结构,从其内部行使立法权的实体数量上可分为:一院制,两院制【两院制议会源于英国的一个“历史的偶然”】。
12.议会党团:议会中同一政党的议员或政治倾向相近的政党的议员通常组成一个团体,统称为议会党团,作为党在议会内的基本组织。
13.行政监督权:质询,不信任投票【如何行使倒阁权:明示和暗示】,调查,14.现代国家行政体制的类型。
(1)总统制的行政体制,总统一人同时兼任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是一种单头制或一元行政体制。
特征:1)行政权完全独立于立法权之外;2)实行行政首长个人负责制。
(2)议会制的行政体制,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分立,是一种双头制或二元行政体制。
特征:1)元首“虚位”;2)议会主权;3)责任内阁。
(3)半总统制的行政体制,特点:1)总统由议会制政体中的“虚位”元首变成了一个大权在握、凌驾于其他国家权力机构之上的“仲裁者”。
2)与议会制政体相比较,议会的权力被大大削弱。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政治学原理:是指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基础性学科,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治权力:是指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体现在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强制、引导、控制和支配等方面。
3、政治文化:是指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观、信念、态度和习惯等,它反映了社会群体对于政治生活的认知和态度。
4、政治制度:是指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规范、规则和组织形式,它规定了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行为方式。
5、民主制度:是指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大众通过选举、投票等方式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二、简答题1、请简述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和国际政治等方面。
这些内容涵盖了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的基础。
2、请简述政治权力的特点。
答:政治权力具有强制性、引导性、控制性和支配性等特点。
它可以通过强制手段迫使他人服从,也可以通过引导、控制和支配等方式影响他人的行为和决策。
3、请简述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的影响。
答: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因此政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到社会群体的政治文化背景。
同时,政治文化也影响着社会群体对于政治制度的认同和支持程度。
4、请简述民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答:民主制度的优点包括能够充分反映民意、促进社会公正、提高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积极性等;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可能会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增加社会成本、容易被利益集团操控等。
5、请简述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的影响。
答: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际政治的格局、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方面都可能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同时,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也会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三、论述题1、请论述政治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答:政治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1.政治的定义(理解)——第一章第一节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政治学的学习意义(理解)——第一章第二节1.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政治和制度环境。
2.政治学提供了行政管理的政治哲学基础。
3.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其发生和发展的根源。
4.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及其发展规律。
3.利益的含义(理解)——第二章第一节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4.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理解)——第二章第一节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是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的矛盾。
因为这一基本矛盾决定和影响着利益内含的其他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它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要和可能,而人们在利益关系中形成的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则是人类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基础。
此外,它还铸造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基本特性,所以,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的矛盾是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
5.利益的内在矛盾(理解)——第二章第一节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矛盾。
2.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的矛盾。
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的矛盾。
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的矛盾。
6.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第二章第三节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规定了社会政治活动的范围、内容和职能。
4.利益是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5.利益是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源泉。
6.利益矛盾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7.政治权力的含义、本质及特性(理解)——第三章第一节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学原理 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一、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关注政治权力、政府组织、政治制度以及政治决策等方面的问题。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等。
二、政治学的基本概念1. 政治:指的是社会中关于权力的分配和运用的活动。
2.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
3. 政治权力: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他人行为产生影响的能力。
4. 政府:是指执掌政治权力的组织机构。
5. 政治制度:是指政府组织和运作的规范和程序。
6.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关于政治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模式。
7. 政治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政治领域中的活动。
三、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传统政治学:主要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规范性和制度性。
2. 行为政治学:强调对政治行为的实证研究,关注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动机和决策过程。
3. 制度政治学:重点研究政治制度对政治行为和政策结果的影响。
4. 文化政治学:关注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影响。
5. 批判政治学:强调对现有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批判和改革。
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 历史研究法:通过研究政治现象的历史演变来理解其本质和规律。
2.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政治系统和政治行为的比较来揭示其异同和规律。
3. 实证研究法:通过对政治现象进行观察、实证和统计分析来验证理论假设。
4. 理论研究法:通过对政治理论的构建和推理来解释和理解政治现象。
5. 模型构建法:通过建立数学或逻辑模型来研究政治行为和政策结果。
五、政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 政治理论:研究政治权力、政府组织和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2. 政治制度:研究政府组织和运作的规范和程序。
3. 政治行为:研究个体和群体在政治领域中的行为动机和决策过程。
4. 国际关系:研究各国之间的政治互动和国际组织的角色。
5. 公共政策:研究政府决策和政策实施的过程和结果。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形式。
们生活在自然状态可,受自然法支配。
10、共和制:共各制是指国家的权力为了安全和发展的需要,人们根据理名词解释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性放弃了自己的一部分权利,并在订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立社会契约的基础上建立国家(政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府),国家(政府)拥有某些权力,是11、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人们与国家统治者订立契约的结果。
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契约论把统治者的统治行为看成人民2、国家: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12、压力集团:又称利益集团,是指授权的行为,一旦统治者越权统治,一个阶级的统治、压迫、迫使一切从那些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但人民可以将其推翻。
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是是其本身并不谋求组织政府的组织。
19、福利国家:指通过创办并资助社有阶级社会的组织,是阶级统治具有会公共事业,实利和完善一套社会福13、政治合法性:现代意义的合法性公权力的机器。
是批政治体系客观上获得了社会成员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3、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各个成员给予的内心自愿的认同、支持与服从,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作为独立的单个人通过成员的需要在从反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形式普遍中建立起来的通过保障人身互动、共认理念,并以被统治者对于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国家。
和财产的法律制度以及维护他们特殊统治者的认可、赞同和忠诚作为第一20、第三部门:指介于国家和市场之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外部秩序的联合。
要件。
间的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的机构。
4、议会君主制:是指以议会为国家14、全球化: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21、文明冲突论:指亨廷顿提出的未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出现的物质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内阁由议和精神产品的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化的百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文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全)
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学:政治学是指研究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4、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5、政治权利: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6、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国家: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8、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政治学原理期末总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期末总复习资料(09秋季学期行政管理本科补修)说明:本资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以往试题;第二部分为七套综合练习题及其答案,本部分适合作为考前冲刺训练。
第一部分往届试题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08年上半年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原理》试题(2008年7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1、政治权力2、政党3、压力集团4、选举5、政治发展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1、政府有哪些特性?2、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实现政治合法性?3、要实现民主和平转变需具备哪些条件?三、论述题(24分)试述选举的意义和作用。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08年上半年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原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2008年7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1、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2、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压力集团:又称为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4、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5、政治发展:主要是指当代政治的现代化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现代化问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1、政府有哪些特性?(1)阶级性;(2)公共性;(3)权威性;(4)有机组织性;(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2、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实现政治合法性?(1)建立政治共识;(2)宪政建设;(3)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
3、要实现民主和平转变需具备哪些条件?(1)经济市场化(2)文化世俗化(3)政治文明化(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三、论述题(24分)试述选举的意义和作用。
(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1、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提出了法治原则,他本人也由此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意大利马基雅维里《君主论》——《霸术》。
1、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三种:神权论、暴力论和契约论。
神权论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
契约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国家起源学说,它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让渡权利、缔结契约并共同守约的结果。
契约论对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是现在西方政治文化关于国家和政府起源的通行的解释。
暴力论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强调暴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政治上的奴役先于经济的发展。
国家的产生不是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而是暴力征服的结果。
剥削阶级的国家学说一般都认为国家是一个永恒现象,因此,除了无政府主义从总体上否定国家之外,马克思主义是唯一预言国家将会消亡并且提出系统的国家消亡理论的学说。
这是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人类社会的必然结论,也是对剥削阶级国家学说构成致命一击的理论环节。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指反应统治阶级意志,并且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国家权利的表现在: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
第二,普遍的约束力。
第三,主权性。
马克思主义定义: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当阶级出现,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就产生了国家,当阶级完全消失,国家就灭亡了;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阶级专政,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产生发展力,生产关系改变的时候,通过社会变革,国家阶级的性质就随之改变;国家是个实体物,是社会组织,是机器,这个“统治权力”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主权性,他是国家权力同其他权利不同的主要标志。
3、国家的基本职能:内部职能: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外部职能: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4、划分国家的基本标准:济基经础和阶级实质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前三者属于剥削阶级5、中国封建与西方封建的区别:一。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材料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材料必背概念1. 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 政体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3. 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4. 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在议会共和制国家,总统也是“虚位”国家元首,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组织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政治责任的政体形式。
5. 政治改良政治改良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在不会改变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的前提下,被迫作出的某些局部性的政治变革的过程。
6. 国家结构国家结构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7. 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全国政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
8.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9. 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由各种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共同组成的一个实行国家统治的统一的整体。
10.分权制衡原则所谓分权制衡,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分立与制衡,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它们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而又互相制约的平衡。
11.两院制两院制,即议会由两个议院组成,各国两院的名称不一,可通称为上议院和上议院,下议院议员通常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名额按人口或选民人数的一定比例分配。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一、第一个系统论证国家主权学说的思想家是博丹,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在1984年共同发表的《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开创性著作。
二、1996 年,霍尔和泰勒在英国的《政治学研究》杂志上共同发表了《政治科学和三个新制度主义》一文,提出把新制度主义分为“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之后该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被接纳为一种公认的划分方式。
三、政治科学和政治哲学的区别政治科学指狭义的政治学,它强调确定性、强调价值中立,主张研究“是什么”,而摒弃“应是什么”。
它力求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本来面目及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绝不使用无法用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加以验证的概念,目的是使政治学研究精确化。
政治哲学注重“应当是什么”,具有强烈的价值指向,属于政治学的规范性研究。
它从纯理论角度探讨政治的本质、目的和发展规律,具有浓厚道德色彩与价值色彩的政治研究称为政治哲学。
其内容:一是对政治的一般理论的研究,探讨政治的起源、本质、规律、规范、目的和手段;二是对政治理论、学说、思想、观念本身的研究,具有“元理论”或“超理论”的特征,主要分析词汇和概念的含义、论证的逻辑、命题的根据等四、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观点批评行为主义偏重形式方法,追求“科学主义的狂热”,脱离政治实际内容,认为应关注迫切的社会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要内容置于技术之前。
批评行为主义把事实和价值分开,肯定了价值因素在政治研究中的地位。
倡导政治学应用研究,促成了政策科学的兴起。
要求政治学者负有政治责任,应成为集教书、研究和参与实际政治于一身的“政治人”,为现实政治服务。
五、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特点1.在维持君主专制的前提下研究具体的“治国之道”,在统治的策略和方法上比西方更为突出。
2.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伦理思想等融为一体,并渗透了强烈的宗法观念。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政治学原理复题课程代码)一、名词解释1、政治权利2、国家3、政治权力4、政党5、政治文化6、两党制7、政治统治8、联邦制9、政治管理二、简答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XXX,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国家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XXX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一、名词解释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
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
(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
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气力比力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限制能力。
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气力限制关系,最高方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会合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气力中的领导气力,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争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俗规范的庞大综合。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有阶级社会以来,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科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国家理论、国家制度、国家活动及影响国家活动的各种政治力量和政治斗争,研究历史上各个阶级夺取、建立、巩固,运用、参与和控制政权的经验,研究国家兴亡盛衰的规律,研究治理国家的理论,政策和方法。
简言之,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什么是政治现象?是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怎样确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哪些是政治关系,哪些不是政治关系?即划定政治关系的范围是什么?确定政治关系的范围主要有两点;第一,时间范围。
指政治关系是个历史过程还是永恒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到一定历史阶段就不存在了。
政治关系不是永恒存在的。
另外一些思想家认为,政治关系是永恒存在的,即有人就有政治,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政治关系。
不管什么性质的社会,不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政治关系是永恒存在的。
关于政治关系的时间范围的不同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对象分歧的出发点。
第二,空间范围。
指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界限问题。
政治现象的特点是复杂多变,有些政治关系是比较明确,但也有些社会关系是不容易区别它是否是政治关系,这就有个划分政治关系与非政治关系的界限问题,或称标准问题。
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凡是阶级关系、阶级斗争以及与此直接间接相联系的关系,都属于政治关系,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也是非常明确的,因此,在有阶级社会里划分政治关系与非政治关系的标准是明确的。
但在人民掌握了政权,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条件下,区别政治关系与非政治关系的标准是什么?一是政权;二是全局性问题。
这就是说在剥削阶级已被消灭、国家政权仍然存在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除了属于阶级斗争性质的政治现象外,凡是通过政权所要解决的全局性问题,就属于政治现象。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2010.06特别说明:该资料是任课教师根据中央电大责任教师(古小华老师)三次单向视频的辅导内容整理而成,建议同学们最好能够全面复习,方可确保万无一失。
一、填空题(共6分,6个)复习范围:《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中每章自测题中的填空题特别说明:可能个别填空的内容会出现与指导书中不一致的情况。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20分,10个)复习范围:《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中每章自测题中的选择题特别说明:可能个别选择题的答案顺序会出现与指导书中不一致的情况。
三、名词解释(共18分,3个)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复习重点:第一章:政治第二章:无第三章:政治权利、政治权力、公共利益第四章:共和制、国家元首第五章:利益集团、市民社会、政党第六章:政治秩序、政治合法性第七章:政治参与、选举、政治监督、社会监督(公民监督)第八章:政治信仰、意识形态第九章:政治革命、政治改革、宪政、有限政府第十章:民主四、简答题(共36分,3个)五、论述题(共20分,1个)复习重点:第一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44—47页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简答题)2、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特别关注论述题或简答题)第二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63—64页1、儒、法、道、墨各家(古代诸子百家的研究成果)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论述或简答)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是特点(简答或论述)第三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79—80页1、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述题或简答题)2、试述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征(特别关注)第四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94—96页1、政府具有哪些基本特性?(特别关注论述题)2、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3、国家构建的人民主权原则(特别关注论述题)第五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102—106页1、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民主化的意义是什么?2、政党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特别关注论述题)3、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方式(简答题)第六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126—127页1、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简答题特别关注)2、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第七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137—138页1、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简答题)2、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简答题)3、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说公民权利能够对政治权力进行监督?)(特别关注论述题)八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146—147页1、政治文化的功能有哪些?(补充)2、试述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原则(简答题)第九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166—168页1、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的特征2、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试述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第十章:参考答案见《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180—183页1、民主可能的缺陷有哪些?2、民主的限度时什么?3、试述民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二、考试形式:闭卷(90分钟)。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材料一、填空题: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6、亚历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西方现代政治的学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2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1、(政治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导论一、政治带给人们的思考政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无非在于:(1)权力本位或官本位;(2)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3)“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二、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知识,就是关于“善”的学问。
“善”可以分成多种:有个人之善,家庭和村落之善,还有集体(城邦或国家)之善。
研究个人之善的学问是伦理学;研究家庭或村落之善的是经济学;而研究集体或国家之善的是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国家之善的问题,即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
根据他的观点,人是社会的动物。
人的本性就是要过社会(群体)生活。
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人类社会生活如何组织和安排才算不失为公平合理,即所谓“正义”?这就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政治学涉及两个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
政治分析原理告诉我们政治生活分析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是如何构成的。
政治操作原理涉及政治制度的设置和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它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应该如何建立和如何维持。
政治学为三种人提供帮助:(1)政治从业人员:社会需要职业政治家。
这样的政治家具有现代的政治理念,开放的胸襟和不断接受新知的能力,有引导国家不断进步的使命感和抱负,有长远的发展战略和有效的实施策略,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领导大众的智慧。
这样的政治家需要了解政治分析的原理,更需要掌握政治操作的原理;他不仅需要明白什么是“政治正义”,而且还需要懂得如何实现“政治正义”。
(2)政治学从业人员:社会也需要专业的政治学家。
这样的政治学家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阐释和发展政治理念,推动关于政治的知识的进步,引导全社会深化政治认知,并能就实际的政策提供分析研究的成果。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01.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BCD)A 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B 官本位C “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D 权力本位02. 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他认为政治学是人类的最高学问( A )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苏哥拉底D 西塞罗03. 政治学的创始人、学科分类的创始人是:( A )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苏哥拉底D 西塞罗04. 道德政治观(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05. 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06.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它具有(ABCD)的美德。
A 智慧B 勇敢C 节制D 正义07. 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他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08. 《为人者天》的作者是董仲舒,他创造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09. 权力政治观的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10. 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学者有:马克思·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
11. 孙中山先生是( A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 管理B 神权C 道德D 权力12.美国政治学家( B )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A马克斯·韦伯 B 戴维·伊斯顿C汉密尔顿 D 哈罗得·拉斯韦尔13.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
A 经济的集中体现B 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 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 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14.1880年美国( D )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A 华盛顿大学B 康奈尔大学C哈佛大学D哥伦比亚大学15.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B )。
A 政治哲学研究B 政治科学研究C政治经济研究 D 政治法律研究16. 权力是政治的根本问题,所有的政治活动都是围绕权力展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政治的定义(理解)——第一章第一节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政治学的学习意义(理解)——第一章第二节1.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政治和制度环境。
2.政治学提供了行政管理的政治哲学基础。
3.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其发生和发展的根源。
4.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及其发展规律。
3.利益的含义(理解)——第二章第一节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4.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理解)——第二章第一节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是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的矛盾。
因为这一基本矛盾决定和影响着利益内含的其他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它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要和可能,而人们在利益关系中形成的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则是人类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基础。
此外,它还铸造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基本特性,所以,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的矛盾是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
5.利益的内在矛盾(理解)——第二章第一节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矛盾。
2.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的矛盾。
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的矛盾。
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的矛盾。
6.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第二章第三节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规定了社会政治活动的范围、内容和职能。
4.利益是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5.利益是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源泉。
6.利益矛盾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7.政治权力的含义、本质及特性(理解)——第三章第一节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利。
1.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利益。
2.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利益关系。
3.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是在力量对比关系中产生了制约其他力量的力量。
特性:1、制约性;2、能动性;3、动态拓展性;4、垄断性。
8.政治权力的作用(理解)——第三章第三节1、政治权力在政治关系中的作用:(1)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借。
(2)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2、政治权力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而展开的;(2)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3)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4)社会政治权力的发展是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3、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分配共同利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
(2)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反作用;(3)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4)政治权力还能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等社会生活其他方面。
政治权力的本质是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其形式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
9.政治权利的定义(理解)——第四章第一节政治权利,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10.政治权利的特性(理解)——第四章第一节1.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具有规范性。
2.政治权利意味着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
3.政治权利是不断发展的。
4.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实现政治利益的手段。
11.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运用)——第四章第二节1.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
政治权利是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它体现着这种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对于政治权力主体的每个成员来说,政治权利又是他们作为个体参与政治生活,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的资格。
2.有利于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政治权利具有规范性的特征,它以法定的形式规定着社会政治成员政治活动准则,因而有利于保障政治生活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愿有序地进行。
在社会主义社会,它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按照人民的利益要求而正常进行。
3.有利于发挥政治权力主体成员的政治积极性。
政治权利是其享有者的法定政治自由,为谋取自己的利益,政治权利的享有者必然要在权利的法定范围之内进行积极的政治活动,因此,政治权利的确定,会为政治权力主体成员进行政治活动提供有效的空间和积极条件。
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权利是人民发挥政治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的必要前提。
4.有利于社会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政治权利的明确规定和有效实现,意味着社会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明确规定和有效实现,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政治向着规范化、法制化、责任化的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政治权利则使得广大人民有可能通过政治生活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12.政党的作用(理解)——第六章第一节1.凝聚和集中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2.动员和发展政治力量。
3.领导和影响社会政治生活。
13.政治统治的特征(理解)——第八章第一节1.阶级性。
2.强制性。
3.秩序性。
4.最高性。
14.政治参与的含义、特征及作用(运用)——第十章第一节、第四节政治参与,指一个社会中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且影响政治体系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是社会政治生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基本方式。
特征:1.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
政治参与的主体必须是公民,而不可能是臣民。
政治参与的主体必须是普通的公民。
2.政治参与本质上是公民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不仅有服从的义务也有参与的权利,政治参与实际上是公民行使以普选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
由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政治参与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过程。
3.政治参与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进行。
政治参与的目的,是普通公民为了明确表达自己对于公共事务的看法和意见,表达自己对于政府和公共权力的要求,实现自己或者特定社会群体的利益,以影响政府和政治过程,并不破坏和摧毁现有政治制度,推翻和颠覆现有政权为目标,因此政治参与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进行。
4.政治参与的范围包括一切公共政治生活。
政治参与其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它包含多种层次、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的参与活动,包含围绕着各种公共事务活动展开的参与活动,尽管如此,政府重要公职人员的产生、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却是政治参与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作用:1.政治参与的政治作用。
(1)政治参与促进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民主化的标志是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平等、真实和广泛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市政府管理行为按照广大社会成员的意志和要求进行。
只有充分的政治参与,才能明确表明公共利益的内容和公民的利益所在,才能使得政府管理和决策按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进行,才能实现其科学化的目标。
(2)政治参与有利于强化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公民的制度化的、普遍的政治参与,是政权稳定的重要标志和对政权合法性的实际肯定。
(3)政治参与有助于推进民主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进程。
公民只有在政治参与的实际活动中,才能逐步提高政治责任感,强化权利义务意识,形成明确的民主观念,提高自己的参与能力,感受政治价值,进一步激发和加强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意识,而这种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又恰恰是政治参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2.政治参与的社会作用。
(1)政治参与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政治参与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盲目的和超发展阶段的政治参与,可能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2)政治参与影响社会公平的实现。
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有助于推动社会公平的发展。
15.政治文化的含义、特点及作用(运用)——第十一章第一节、第三节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治体系中的社会政治成员或政治群体,在既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作用下,通过对政治生活实践经验和感受的概括、总结和综合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稳定性、普遍性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模式的总和。
特点:1.政治文化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与鲜明的民族性。
建立在客观政治实践活动基础上的政治文化,是对客观政治关系所构成的现实政治制度的反映,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带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
2.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传统的政治文化以及现实的特定政治环境的双重作用下,经过长期的心理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和思维定势,具有某种惯性而不会轻易改变,但是社会的生产方式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社会的政治关系也会或迟或早地发生改变,因此政治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而言的。
3.政治文化具有内部结构性。
一个政治体系中政治文化内部通常存在着:主导型政治文化;次主导型政治文化;反主导型政治文化。
这三种亚文化的存在,构成了政治文化的内部结构性。
作用:1.政治文化规定着政治生活的方向。
一定的政治文化既反映了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取向,也反映了他们对政治关系的本质和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并且政治文化支配者政治行为主体的活动方向,进而规定着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
2.政治文化规范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
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直接影响着他们行为的性质、类型和目标,同时,政治文化形成的政治原则、规则、制度规范着政治行为主体的活动模式。
3.政治文化影响着社会政治的变革。
政治文化中包含着对现实政治制度的性质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对于旧有制度和运行机制有正确的认知,并形成改革的政治动机与价值取向,这时,政治文化就成为促进政治生活变革的力量,反之,政治文化就会阻碍变革。
16.政治民主的特征(理解)——第十二章第一节1.政治民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其前提特征。
2.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
3.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
4.政治民主以多数决定作为基本规则。
5.政治民主以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为基本实现方式。
6.政治民主以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
1、政治管理(第九章第一节)按照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在政治活动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统治,需要履行特定的社会职能,需要把社会中的阶级冲突和其他利益冲突控制在秩序允许的范围之内,这种出于政治统治要求而承担社会职能,对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就是政治管理。
2、政治团体(第七章第一节)政治团体,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按照特定利益结合在一起,通过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以实现自己利益目标和要求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