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主要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又称公共权力或(狭义的)政治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3、政体:政体是“政权构成形式”(或阶级统治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4、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理论主张和政治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取得、维护或参与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或习惯形式的统称。
6、政治团体:政治团体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
7、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利益的主张行为,因此,政治参与实际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为,是政治权利以公民政治行为为载体的体现。
8、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9、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指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过程,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方向和方式的改变和调整,政治体系基本性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完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认知情感、态度动机、思想理论的变化和演进。
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治发展有两种基本形态和方式: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1.马克思主义政治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②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③核心是政治权利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2.政治的含义和本质①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政治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本质是争取、维护、调整、分配不同阶层或者集团的利益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
4.政治学的发展中国:①儒家:德治、礼治②法家:法治③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④1952京师大学堂,首设法律科西方:①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②马基雅维利《君主论》③孟德斯鸠和卢梭: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和分权制衡学说5.政治行为的产生①原始社会末: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分配—财产私有②封建社会:租赁土地—奴隶主与佃农的剥削关系③资产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理想纲领6.政治学的任务①阶级阶层与利益集团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及决策体制③中央政府与地方、基层政府之间的关系④政党关系、政党不分、政企不分⑤民间表达与社会舆论⑥政治文化革新⑦廉政问题⑧民主建设7.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传统:①历史研究法②制度③比较④规范⑤法律⑥机构-功能研究法现代:①心理学②社会学③阶级分析④经济分析⑤系统分析⑥理论联系实际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⑧从具体到一般,从一般到具体8.马克思主义的两个论断①国家是个历史现象,不是本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9.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是社会公共利益主体,具备公共权力10.国家权力及特性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以完成一定的公共职能为前提,所表达的国家意志本质上就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政治学原理重点详细版
导论1政治的含义H3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H17Z1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
领域:政治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第一章1利益的概念H47①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利益首先起源于人的需要;需要是人们对所需对象的欲求;人类的生产是联系人类需要与需要对象的中介)②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利益构成: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利益的内在矛盾H49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和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最基本的矛盾)2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3利益的目标性和手段性之间的矛盾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3共同利益的特性H54共同利益首先是在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支配性、多重价值复合性。
在政治生活中经常发生作用的主要有集体、集团、阶层、阶级、民族及社会这些共同层次和范围内产生的共同利益。
4利益与政治权利的产生之间的内在联系H61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当特定社会的共同利益需要社会的合法强制性权威力量予以实现时,人们就会结成特定的政治关系)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利益关系包括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两个方面,它们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特性形成的基础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政治权利及其权威性强制方式来实现共同利益,协调和解决不共同利益。
政治学原理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本节概述: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科学,因此,要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政治。
本节回答了什么是政治、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中西历史上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的“polis”一词演化而来的,其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时代的“城邦”,即当时的“城市国家”。
在中西历史上,不同的思想家因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对于“什么是政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
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中国古代的法家,也把政治理解为对权力的追逐和运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这种观点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美国政治学界,戴维·伊斯顿的政治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活动的观点影响尤其巨大。
知识点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根本上阐明了政治活动的实质,对于政治的含义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政治学原理:是指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基础性学科,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治权力:是指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体现在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强制、引导、控制和支配等方面。
3、政治文化:是指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观、信念、态度和习惯等,它反映了社会群体对于政治生活的认知和态度。
4、政治制度:是指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规范、规则和组织形式,它规定了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行为方式。
5、民主制度:是指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大众通过选举、投票等方式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二、简答题1、请简述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和国际政治等方面。
这些内容涵盖了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的基础。
2、请简述政治权力的特点。
答:政治权力具有强制性、引导性、控制性和支配性等特点。
它可以通过强制手段迫使他人服从,也可以通过引导、控制和支配等方式影响他人的行为和决策。
3、请简述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的影响。
答: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因此政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到社会群体的政治文化背景。
同时,政治文化也影响着社会群体对于政治制度的认同和支持程度。
4、请简述民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答:民主制度的优点包括能够充分反映民意、促进社会公正、提高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积极性等;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可能会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增加社会成本、容易被利益集团操控等。
5、请简述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的影响。
答: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际政治的格局、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方面都可能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同时,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也会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三、论述题1、请论述政治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答:政治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压迫、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是阶级统治具有公权力的机器。
3、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各个成员作为独立的单个人通过成员的需要在形式普遍中建立起来的通过保障人身和财产的法律制度以及维护他们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外部秩序的联合。
4、议会君主制:是指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5、二元君主制: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政权由掌管内阁的任命控制国家行政权的君主和掌握立法的议会共同掌握但君主为国家中心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6、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7、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指世界自16世纪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的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是工来化渗透到政治领域并引起深刻变革折过程和发展目标,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参与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有强烈的政治认识和较高的参与政治的能力,与民主政治制度相一致。
9、寡头政治铁律:指由少数人充当领导所有社会以实施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10、共和制:共各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11、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12、压力集团:又称利益集团,是指那些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但是其本身并不谋求组织政府的组织。
13、政治合法性:现代意义的合法性是批政治体系客观上获得了社会成员给予的内心自愿的认同、支持与服从,从反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互动、共认理念,并以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认可、赞同和忠诚作为第一要件。
政治学原理要点
1、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与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古典主义政治学与旧制度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和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3、政治权力的类型根据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可以将政治权力划分为五种类型:1. 强制性权力:强制性权力是普遍存在的权力形式,它是以威胁为基础、如果无法达到目标就施以制裁的权力类型。
2. 功利性权力: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相反,是权力主体通过提供某种好处而达到自身目的的权力类型。
3. 操纵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上,而是通过隐蔽的方式改变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权力主体的目标的权力类型。
4. 人格型权力:人格型权力又称克里斯马型权力,是通过自身的个人品质、个人魅力等人格力量而达到目的的权力类型。
5、合法性权力:基于权力客体的心理认同与支持,被认为是正当合法,应予以自愿服从的权力类型。
4、政治合法性即是指基于民众的心理认同与支持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当性或正统性。
5、韦伯论权威根据其来源,得到服从的统治或者说合法化的权威包括三种类型:法理性权威:建立在相信统治者是根据被认定合法的制度和规则进行统治的基础上。
传统性权威:建立在相信统治者是基于历来适用的神圣传统进行统治的基础上。
魅力性权威:建立在对统治者所独有的超凡品质和天赋魅力的崇敬和信仰的基础上。
6、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7、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这是阿尔蒙德与维巴提出的一种分类框架。
狭隘型文化主要位于原始落后的社会政治系统中,这些地区尚未形成成熟的政治共同体,缺少政治角色分化。
社会成员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缺乏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更谈不上对体系内的决策及实施施加影响。
政治学原理精简内容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绪论第一章1、政治:就是人类社会得一种特殊历史现象。
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得利害冲突,就是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得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得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得手段来天界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得活动。
(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得上层建筑,就是经济得集中表现,就是一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得各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得总与。
)(前为书上答案,后为学委)2、如何理解“政治就是经济得集中表现?”(简答、辨析)政治得根源就是经济,政治就是经济得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就是由经济关系决定得(1)政治得性质由经济基础得性质所决定,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得阶级结构、阶级得经济地位以及阶级得经济利益。
(3)有什么样得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得政治关系。
(4)强调经济对政治得决定性作用,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得根本特征。
(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何理解政治?(论述)结合实际第一,政治得根源就是经济,政治就是经济得集中表现,①政治得性质由经济基础得性质决定,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②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得阶级结构、阶级得经济地位以及阶级得经济利益。
③有什么样得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得政治关系。
强调经济对政治得决定性作用,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得基本特征。
第二,政治得实质就是阶级关系。
阶级性就是政治得基本特征。
在人民掌握政权,国内得政治关系主要就是人民内部关系。
第三,政治得核心就是政治权力,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得目得,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得最高统治权。
政治权力得中心问题就是国家。
她就是关系全部政治得主要得与根本得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就是科学、艺术。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她就是有规律可循得。
第五,政治就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得上层建筑,就是经济得集中表现,就是以政治权利为核心展开得各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得总与第二章政治关系(名词)1.政治关系:政治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与利益关系而形成得,以政治强制力量与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得社会关系。
政治学原理应该记住的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应该记住的知识点:
第一篇:
政治、政治学
第二篇:
政治权力、政治权利、
第三篇:
政治统治、政治权威、政治管理、马克思·韦伯关于权威的三种类型、法治的含义、法治的特征和法治的功能、善治、政治参与第四篇:
政治体系、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的分类、国家结构形式、政党、政党制度、两党制、多党制、政治社团、压力集团
第五篇:
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社会化、意识形态
第六篇:
政治改革、政治革命、政治民主、民主政体、极权政体、威威权政体。
政治学原理
第一节政党的概念本节概述:在西方国家里,政党制度同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构成代议民主制的三大支柱;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政党制度是其整个政治制度的核心。
因此,要了解政党制度的内容,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政党。
本节回答了什么是政党以及政党的基本特征、分类和功能。
知识点1:西方学者关于“政党”的基本观点由于现实中的政党及政党政治的形式多种多样,关于政党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西方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为政党下过许多定义。
(1)政党是为选举(竞选)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2)政党是为了谋求官职,或是为取得权力和控制政府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3)政党是这样一种组织,它通常是通过它所提出的候选人担当公职,以达到控制政府机构之目的。
政党有很多形式:提供担任政府职务的人员;组织这些人员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以及在个人与政府之间起桥梁作用。
知识点2:马克思主义对政党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从政党的阶级实质角度,结合政党的组织和活动内容,对政党做了全面和深入的阐述。
(1)列宁指出:“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被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
” “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
”(2)在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知识点3: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定义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知识点4:政党的特征政党的特征,是指政党的基本特点。
第一,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
政党这个特殊的政治团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现象。
第二,政党由阶级、阶层或某些重要的社会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所组成。
政治学原理复习总结
政治学概论应掌握的要点一、基本概念:1、政治:“政治实际上就是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的各阶级、集团、社会团体、政党、领袖和人民,为了实现和维护其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围绕公共权力发生的各种关系、形成的各种制度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2、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3、人民:人民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那些具有共同利益和政治目标,能顺应历史潮流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所构成的社会政治群体;4、国家:是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工具;5、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在国家生活中,那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那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6、所谓政体:则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组成反对敌对势力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权机关,特别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7、政党实质上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8、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指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总和,主要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9、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代表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两党制中的“两党”仅仅是指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而不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政党数目;10、多党制:所谓多党制,是指一国中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当今世界的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其中以意大利、法国、德国较为典型;11、政治社团:在政治社会中,以某种共同利益为纽带而结合在一起的人们,通过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的决策,以维护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群众团体;12、公民素质:指公民群体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所形成的公民意识、参政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总和;1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定政治共同体或组织中的某些政治实体,利用已经占有的优势政治资源,以不可抗拒的公共理由,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控制、支配和影响另外一些政治实体的强制力量;14、政治权力的集权结构:是指社会政治权力体系中的权力集中于上一层面机构,而下一层面机构很少有权;同一层面机构间的权力集中于某个机关,而这个机关的权力又集中在主要领导一人或几人手中; 15、政治权力的分权结构:是指社会政治权力体系的各级各类权力机关的地位、职能和相互关系等都按照某些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规则而做了明确的规定,它们共同分享了产生于主权的治权,权力不论大小强弱都享有自主权;16、政治权力异化:政治权力执行人改变、取消政治权力正当职能,致使政治权力偏离公共本质的现象就是所谓政治权力的异化;17、政治权利:就是政治共同体赋予其正式成员进行政治作为或不作为的资格、自由和利益等,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称;18、创制权:是指公民有权直接提出关于法律或宪法的建议案,其目的在于防止公共机构拒绝提交或制定有利于人民的公共决策议案,而创制权一旦实现就会使社会各派势力的政治意志更容易输入到社会公共机构中,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代议制民主政体中政治代表们代表性不足、不充分和不普遍的缺陷;19、复决权:则是指公民对国家立法机构通过的一般法律或宪法进行再表决,以决定其是否成为法律或宪法,它是公民对公共机构所做选择的再选择,防止公共机构做出不利于人民的决策;19、政治文化是人们对现存的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思想反映,是政治主体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各种政治意识的总和;20、政治心理是政治主体对社会政治现象不系统和不定型的感性反映,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志等诸多具体形式;21、政治思想,就是政治认识主体对政治认识客体的理性反映,是在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和;它是人们对政治生活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自觉反映,是政治文化的理性形态;22、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是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23、政治决策就是国家、政党、社会政治组织的领导权力机关,选定国家发展的方向、目标,选择按此方向而实现其目标的途径、步骤以及方法、手段等措施的活动;24、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就是说,通过这种特殊的约束方式使政治生活的各方面都能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来运行和发展”;25、所谓政治参与:就是指一个国家内的普通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依法参加社会政治生活,表达个人或集体意愿,从而影响政权体系的构成、政治规则和政治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过程的政治行为;26、所谓政治发展应该是指整个政治系统发生的包含着系统增量的变迁过程,它可能表现为系统要素的质量不断改善,系统要素的数量不断增多,系统的结构日趋复杂而和谐,系统的功能日益多样化及专门化,系统整体的加工、服务和输出等的能力不断提高等;二、简答题:一阶级的特征作为经济实体的阶级有如下基本特征:1、不同的阶级在社会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有的处于支配地位,有的处于服从地位;2、不同的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同,即各阶级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及占有生产资料的多少各不相同;3、不同的阶级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4、不同的阶级获取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不同;二、人民的政治作用人民既是国家赖以存在的基本因素,又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主体,因而对国家政治生活必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决定性的作用:1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物质生产是政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2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精神生产深刻地影响着政治社会的发展;3人民是社会政治实践的主体,他们的革命斗争是推动政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三、国家职能的共性•尽管不同类型的国家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甚至国家的具体职能也各有特点,但是任何国家都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大基本职能;1、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是指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镇压被统治阶级及其一切破坏分子反抗的职能;这种职能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是指国家对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公共福利等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它同样体现了国家的本质;四、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一方面,国体决定政体,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政权所要采取的组织形式;任何政体的选择,都必须与国体相适应,必须符合阶级统治的需要;也就是说,在二者的关系中,国体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政体也并非完全消极被动的适应,它可以反作用于国体,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是说,如果政体选择得当,就能够起到巩固和发展国体的作用;反之,则会影响阶级统治的顺利实现;五、单一制国家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第二,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最高国家权力归中央政府掌握;•第三,全国行政单位按地域划分,地方权力受中央权力的统辖;•第四,由中央机关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行政单位包括自治单位对外不具有独立性,因而不具有独立的外交权;•第五,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六、政党制度的特征•政党制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党制度通常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设立的,所以,统治阶级为了更有利于其政治统治以及利益的最大化,根据自身的需要,会不断地改变政党制度;•第二,政党制度有些是成文法规定的,有些是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尚无成文法规定;•第三,政党制度不仅规范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以及社会成员的政治生活内容;七、两党制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在一个国家有两个以上的政党,但居垄断地位的政党只有两个;第二,这两个大党势均力敌,相互对峙,长期轮流执掌政治权力;第三,两党通过竞选,夺取议会多数组阁或当选总统执政;第四,其他政党没有希望掌权,但在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八、多党制的国家通常具有的基本特征:第一、党派林立,政党联盟松散:第二、联合执政,政局多变:第三、意见分歧较大,政府效能低下:九、政治社团的特点1、团体利益的单一性2、团体成员的群众性3、活动方式的非盈利性4、政治活动的参与性5、政治思潮的多样性十、政治社团的作用1、推进政治社会民主化2、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3、增强政治监督的社会化4、维护政治局势的稳定性十一、文官制度的内容1.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提拔;2.没有任期限制,薪酬逐年提升;3.专业分工明确,职位级别严明;4.保持政治中立,限制政治参与;十二、政治权力的功能政治权力的功能和作用非常广泛, 大致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政治整合;2、政治控制;3、政治分配;4,政治影响;十三、以政治权力异化的原因为标准,可划分以下类型:1、政治权力的结构和体制是影响政治权力异化的最重要的制度原因,据此形成的政治权力异化属于体制或结构型的政治权力异化;2、社会风气,特别是政治领域的社会风气,是影响政治权力异化的重要社会原因,由此形成的政治权力异化就是风气型政治权力异化;3、掌权者的素质决定了政治权力能否或多大程度上被异化,是政治权力异化是否发生的关键要素,由此形成的政治权力异化就是素质型的政治权力异化;所谓掌权者的素质,包括品德和能力两方面,其中以品德素质最为重要和关键,绝大多数的素质型政治权力异化都是由掌权者的品德缺陷造成的;十四、政治权利发展的基本趋势第一,人类政治权利的要求将更加急迫和普遍;•第二,政治权利的形态将更加多样化,更加错综复杂;•第三,人们实现自己政治权利的方法、途径、手段和措施也更加多元化,更加完善;•第四,人们享有政治权利的种类不断丰富,绝对数量也与日俱增;•第五,在全球相互联系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一国之内包括政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的发展和实施状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影响;•总的来说,政治权利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呈现如下趋势,即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越来越多的手段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治权利;十五、政治心理的特点1、从主体上看,政治心理具有广泛性和个体差异性;2、从属性上看,政治心理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3、从形成过程看,政治心理具有自发性和直接感受性;4、从表现形态看,政治心理具有潜在性和相对稳定性;十六、政治心理的作用1、政治心理是激发政治行为的直接动力2、政治心理是影响政治变革的心理基础3、政治心理是政治理论的直接基础4、政治心理是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十七政治决策原则:第一,信息原则;第二,预测原则;第三,系统原则;第四,可行原则;第五,优选原则;第六,创新原则;第七,适时原则;十八、政治管理的特点1、政治管理行为是一种矢量;“有的放矢”即为“矢量”;2、政治管理是少数人对多数人实施的一种管理3、政治管理的实施呈现明显的层次性4、政治管理作用具有一定的结果十九、政治管理的内容•首先,对政治思想的管理;这主要是通过对舆论和传媒宣传什么、不宣传什么的管理,来控制社会政治思想、规范传媒的行为;影响政治道德观、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政治态度等;•其次,对政治言论的管理;政治言论有口头的和书面的两种,这里主要是指公民在公共场合发表的涉及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有影响的言论,除此之外,不在政治管理之列;•最后,对政治活动的管理;政治活动即个人和集团直接围绕国家政权进行的活动,通常指一定时期为完成一定的政治目的而开展的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活动;如选举、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罢工、起义等;这些活动直接涉及统治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因而必须加以管理;二十、政治参与应具备的特征: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应是普通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所从事的政治活动也必须是业余的、非连续性的,其参与各种政治活动的行为同时也应当是主动的、非胁迫性的;第二、政治参与的目标指向是影响政府的活动;公民的参与行为不管最终是否对政府当局产生压力,从而实现政治参与者的愿望,只要实施者的行为旨在影响政府活动,这种行为就属于政治参与行为;第三、政治参与是一种表达政治意愿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指向,必须外化为一种具有政治意义的行为;第四、政治参与的途径具有多样性;一般有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游行集会、罢工罢市、参加听证会、质询会等,我国还有公民投书信访、上访、与政府官员直接对话等形式;第五、政治参与基本上是一种体制内的非暴力行为;政治参与是公民履行宪法、法律所赋予的政治表达权利的行为;它是以维护现有的政治秩序为前提的,所以政变、暗杀、骚乱和暴动等以非常手段影响甚至改变政府组织的行为不属于政治参与;二十一、政治参与的方式1、政治投票与政治选举2、政治接触3、政治结社4、政治表达除以上主要的几种政治参与方式外,基层自治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政治参与;二十二、政治参与的作用:1、影响经济的发展2、影响政治稳定3、影响社会公平和政治统治的合法性4、影响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二十三、政治发展的类型•政治发展可概括为政治革命、政治改革和政治现代化三种基本类型;1、政治革命是政治发展的一种常见类型,它比较多地出现于人类文明尚没有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前各阶段,而在人类掌握了巨大物质力量的近现代社会则相对受到了限制;2、政治改革作为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类型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曾经长期是一种不彻底的妥协式政治发展的基本形态;3、政治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政治发展形式,它关注的焦点是政治系统怎样具有现代政治的那些标准特点和属性,比如大众化、世俗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等;。
政治学原理要点
政治学原理要点一填空和选择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奴隶社会时期。
《尚书》中就有了“道洽政治,润泽生民”的说法,西方的古希腊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也使用“政治”这样的词汇。
2、政治学研究内容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政治哲学研究和政治科学研究。
3、在西方政治学中,制度研究方法可以上溯到古希腊时期。
4、按照一般的历史发展线索,我们可以将西方政治研究分为不同时期,即古希腊—罗马时期,被称为“古典政治学时代”;中世纪时期,被称为“神学政治学时代”;现代时期,被称为“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当代时期,被称为“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
5、按照政治权力实现和作用方式是否动用武力,分为暴力方式和非暴力方式,其中非暴力方式按照和平程度逐渐增强分为压力方式、命令方式、规范方式和说服方式;按照政治权力实现和作用方式的奖惩分为奖励方式和惩罚方式。
6、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主要有精英主义模式,多元主义模式,多元精英主义模式和马克思主义模式。
7、根据现代政治的实际经验,可以对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做出更加具体的分析:不同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的权力分配模式(阶级分权);不同政党之间的权力分配模式(政党分权);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配模式(政府横向分权);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政府纵向分权)8、除了国家的阶级本质之外,具体的历史条件、经济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民族构成以及政治力量的对比等因素也影响着具体国家和历史发展阶段中具体政体的选择。
9、国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当代的中国,日本,法国等实行单一制;复合制又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当今美国,德国等实行联邦制,当今的欧洲共同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都是邦联的具体组织。
10、政府组织机构具有如下特性:阶级性;实体性;严密组织性;特定的职能性。
11、政治学家依据政党数量把政党制度划分为一党制,两党制(英国美国等),一党居优制(日本印度等)和多党制(法国德国意大利等)。
政治学原理重点掌握
1、道德政治观:将政治等同或归于道德。
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只有道德高尚的有学问的贤人哲学家统治,才能实现政治目的。
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而非社会现实,忽视阶级性,片面。
2、权力政治观: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玩弄权术的活动。
文艺复兴,马基雅维利,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及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
某种程度涉及政治的核心内容,看到政治的黑暗面,但没有看到政治的全部,是片面的。
3、“管理众人之事”:即政治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政,众人之事;治,管理。
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抓住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功能,有合理内核,但忽视其阶级性。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的根源是经济,实质是阶级关系,核心是政治权力,是科学,是艺术,具有公共性,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5、政治: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6、政治与法律的关系: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都建立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
政治是人们根据社会利益,通过政治权力进行政治权利分配的社会关系,而法律是特定的政治权力制定和认可的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和行为的刚性规范,它们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和集团的利益。
一方面,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法律由特定的政治机关制定和认可,以政治权力为后盾,必须在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中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法律对政治文化又有作用的影响和作用,使统治者利益要求和权力地位合法化,保障权力运行。
7、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宗教是人们根据对于人为制造的神的信仰而形成的一整套的世界观、社会心理、感情等的总和。
宗教是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的条件下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及其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的现象。
宗教需要借助政治权力扩大宗教的影响,就统治者来说,宗教是被统治者的精神鸦片,是巩固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1.马克思主义政治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②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③核心是政治权利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2.政治的含义和本质①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政治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本质是争取、维护、调整、分配不同阶层或者集团的利益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
4.政治学的发展中国:①儒家:德治、礼治②法家:法治③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④1952京师大学堂,首设法律科西方:①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②马基雅维利《君主论》③孟德斯鸠和卢梭: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和分权制衡学说5.政治行为的产生①原始社会末: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分配—财产私有②封建社会:租赁土地—奴隶主与佃农的剥削关系③资产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理想纲领6.政治学的任务①阶级阶层与利益集团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及决策体制③中央政府与地方、基层政府之间的关系④政党关系、政党不分、政企不分⑤民间表达与社会舆论⑥政治文化革新⑦廉政问题⑧民主建设7.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传统:①历史研究法②制度③比较④规范⑤法律⑥机构-功能研究法现代:①心理学②社会学③阶级分析④经济分析⑤系统分析⑥理论联系实际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⑧从具体到一般,从一般到具体8.马克思主义的两个论断①国家是个历史现象,不是本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9.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是社会公共利益主体,具备公共权力10.国家权力及特性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以完成一定的公共职能为前提,所表达的国家意志本质上就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政治学原理理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原理理论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原理的概念政治学原理是指政治学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原则或规律,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政治学原理囊括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政治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政治学原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学的基本原则、政治学的基本方法等。
如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参与、政治文化等等都是政治学原理的内容。
在政治学原理中,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是政治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而政治学的基本原则则是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客观规律。
政治学的基本方法则是研究政治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政治学原理的作用政治学原理作为政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政治学研究工作的理论指导。
其次,政治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政治、分析政治现象、解决政治问题。
再次,政治学原理可以指导我们的政治实践,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政治活动。
三、政治学原理的基本概念1.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指一定社会中的某些人或某些组织所拥有的对其他人或其他组织进行行为约束和行为引导的能力。
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政治权力的特点是普遍性、专一性、有限性和历史性。
政治权力的普遍性是指政治权力在各个社会中普遍存在;政治权力的专一性是指政治权力是社会权力的一种特殊形式;政治权力的有限性是指政治权力的范围和程度是有限的;政治权力的历史性是指政治权力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2.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协调相互关系的规范和规则,是社会生活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规范的一种形式。
政治制度是政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权力的组织结构、政治权力的行使程序和政治权力的行使方式。
政治制度的类别有很多,常见的有单一制和权力分立制、民主制和专制制度、议会制和总统制等。
3.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人们通过政治活动来权利意见和决定政治事务的一种行为。
《政治学原理》重点内容
《政治学原理》重点内容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11、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4、国家元首: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6、利益集团: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8、市民社会: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5、政治合法性: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9、政治参与: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31、选举: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33、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34、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政治学原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1,国家结构形式:实质处理国家整体与局部之间,全国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
2,单一制:是中央政府将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域,具有统一的主权国家结构形式,有统一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国家具有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统一的行政机关体系和统一的国籍。
3,压力集团: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拥有共同利益或者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市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压力的集团。
4,政治团体:为表达争取人们利益或国家权力的运行机关而组织的群体、集合、集团和组织。
5,民族:使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领域、共同的经济生活方式,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6,政治社会化:指的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7,政治发展:实质上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的,由进步阶级或集团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
8,民族融合:是指全世界都实现共产主义后,世界各个民族的经济、文化高度发展趋于一致,世界各个民族的差别以及原有的特征逐渐消失,最终在世界范围内融合成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共同体。
9,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10,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在面临经济社会政治危机时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政治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政治。
1,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讲政治和伦理分开2,我国单一制的两大特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3,国家机构的基本构成: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4,洛克的分权思想体现在:立法权、行政权、联盟权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主席的职权有: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交权、荣典权6,国家权力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总体的以强制力保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政治原理知识点总结
政治原理知识点总结政治原理是指从政治的本质、政治的起源、政治的发展、政治的功能、政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系统地阐述政治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特征的学科。
政治原理是政治学的基础学科,它系统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学的其他学科。
下面将从政治的本质、政治的起源、政治的功能、政治的基本原则等几个方面来总结政治原理的知识点。
一、政治的本质政治的本质是指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内在的本质特征。
政治的本质是由政治的起源、发展、功能、目的等方面共同决定的。
1.政治的本质是关于权力的竞争和制度的调整政治的本质性特征之一是权力。
政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和维护权力,并通过制度来调整权力的运行和分配。
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政治决策,都是围绕着权力问题展开的。
因此,政治的本质是关于权力的竞争和制度的调整。
2.政治的本质是关于人的利益政治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的利益。
政治活动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的利益,包括社会整体的利益和个体的利益。
政治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维护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因此,政治的本质也是关于人的利益。
3.政治的本质是关于公共事务的管理政治的本质还包括公共事务的管理。
政治活动主要是为了管理社会事务,包括民生、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环境等方面。
政治活动通过制定政策、法律、规章制度等手段,调节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二、政治的起源政治的起源是指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发端和开始阶段。
政治的起源是由早期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社会关系、政治组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1.政治的起源与生产活动有关政治的起源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期人类处于采集社会阶段,一开始只是为了维持生存而分工合作,没有出现专门的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动。
但随着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进行农业耕种和畜牧养殖,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社会产生了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从而产生了政治等级和政治组织。
《政治学原理》知识要点
《政治学原理》核心要点第一章绪论▲一、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 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二、《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系统阐述,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宣言》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第二,明确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第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第四,强调指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根本目的,无产阶级在政治上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是实现真正的民主。
第五,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及意义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学研究还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
其中比较常有的有:历史研究方法、制度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结构功能研究法。
2、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在于:①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②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③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一、氏族1、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第二,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氏族制度的组织结构式议事会;第三,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2、原始民主制的特征:第一,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共同事务的管理体制,而不是国家形式;第二,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度,而不是国家产生后的阶级民主制;第三,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是处于社会之中的,“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而不是像国家权力那样成为独立的,站在社会之上的支配主体。
政治学原理重点
名词解释1、国家国家是最复杂的政治现象,也是我们理解政治现象的入口国家是在确定的领土边界内建立最高管辖权,并通过一套永久性机构行使权威的政治结合体。
2、政治权力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而在实际政治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经济权力、社会权力、道德权力)政治主体:最核心是国家或政府政治权力使政治生活得以可能,是政治生活的凝合剂。
3、专断性权力不用与社会商量,用非常规的专断方式使用的权力,常用于镇压或强制性的社会动员。
即强加于社会的权力(power over society)4、基础性权力基础性权力:国家渗透社会,在社会中合法地实施自己的政治决策的能力,它通过官僚系统,以常规化的方式运作。
即通过社会获得的权力(power through society)。
5、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可以被界定为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力及其行使得到政治权力客体认可和自愿服从的能力和特性。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而创立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形式。
7、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一定的机制获取政治知识和技能,形成政治意识、政治观念和政治价值的过程。
8、政治文化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
(“硬件”—“软件”)简答题1、三种类型的合法性传统型的合法性自古就流传下来的传统,尤其是从祖先继承下来的神圣规则。
人们必须无条件服从既定的规则,常常被奉为不可改变的圭臬。
(长老制、家长制和世袭制:“历来如此”、“奉天承运”)魅力型的合法性依赖的是最高统治者的特殊魅力和超凡品质,即从人格上皈依某个人的大彻大悟、大智大勇和其他一些领袖品质。
它来自于服从者作为信徒的虔诚态度,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统治形态。
法理型的合法性法律和章程的明文规定,相信法令、规章必须合乎法律,掌权者,必须在法律规则的约束下才有发布命令的权力;是一种比较稳固的政治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本节概述: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科学,因此,要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政治。
本节回答了什么是政治、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中西历史上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的“polis”一词演化而来的,其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时代的“城邦”,即当时的“城市国家”。
在中西历史上,不同的思想家因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对于“什么是政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
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中国古代的法家,也把政治理解为对权力的追逐和运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这种观点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美国政治学界,戴维·伊斯顿的政治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活动的观点影响尤其巨大。
知识点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根本上阐明了政治活动的实质,对于政治的含义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包含以下一些要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这说明政治不是脱离经济而孤立存在的,政治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所决定,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作用过程,反映着阶级关系及阶级利益的复杂关系。
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这里的阶级关系不仅包括了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了其他类型的阶级关系。
具体地说,主要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领导阶级与同盟者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等。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
无论是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还是人民掌握政权的社会,政治关系的存在与解决,都是通过政治权力实现的。
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它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们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研究它,就能从错综复杂的政治现象中找到其规律性,从而在政治实践中通过运用政治规律实现自己的阶级意志,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
知识点3: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定义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知识点4: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政治现象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因此,国家政权居于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地位。
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应当牢牢树立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学的根本问题的坚定意识。
同时,随着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政治现象的表现形式日益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将政治学理解为“国家学”,就容易使其研究对象失之狭窄,从而减损政治学的现实解释能力。
我们认为,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这种概括既在逻辑上重视了传统的政治学研究的根本,又兼顾了政治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和具体性。
知识点5:政治学的研究范围通过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即可对于政治学的研究范围进行推导和概括。
我们首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理论逻辑,同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现实特点,认为将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归纳为六个方面比较适宜。
(1)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
(2)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知识点6: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为政治学提供理论基础、思维视角和认识方法。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几乎每一种新的和具有影响的哲学流派出现之后,都会引起政治学基本理论或政治学研究方法论的某些变化,并导致了新的政治学流派的出现,以及现有政治学流派的分化或消亡。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就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自由等问题的基本看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哲学基础,是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价值理念的根基。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通过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效益的学问,因此经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效率问题。
政治学是研究如何通过权力配置和制度的设计,处理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学问,因此政治学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公平问题。
经济是决定政治的重要因素,经济利益是人们利益体系的核心,政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
同时,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水平的推进,也提升了人们理解政治问题的视野和层次。
政治学和法学的关系。
在历史上,政治学和法学曾经长期处于彼此不分的状态。
现代政治文明已经进入宪政与法治的时代,因此现代政治学研究与法学研究很多内容是交叉的。
但是,法学与政治学的研究角度有所不同。
法学是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研究社会生活,法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制度理性”,即人类运用规则处理社会关系的智慧;政治学则是从公共权力归属和运行的角度研究社会生活,政治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权力关系,也就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本节概述: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中西古代社会的人们关于人类自身生存及其社会关系的最初思考大都带有政治学的性质和特征。
中国的先秦时期是思想家集中涌现、政治思想比较繁荣的时期,诸子百家虽然观点分殊,但是大都涉及了“治国平天下”这一基本的政治学问题。
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及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中国政治生活的影响最为深远。
通常认为,现代政治学的正宗源头来自古希腊,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人的思想和作品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创造了一直影响至今的概念、原理和思维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始于19世纪40年代,它对于人类政治生活本质的揭示以及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预言,超越了人类先前存在的任何一种政治观点和政治思维,标志着人类政治学发展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
知识点1:中国古代政治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社会只有“君主专制”一种政体形式,自秦汉以来,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国家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萌芽于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制度确立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等诸子是那个时代的代表。
他们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学的基本思路和主题,内容除少量论证“君权神授”以作为君主权力合理性基础的观点以外,多为探求和教授“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自秦以降,各种学说经历淘汰和整合,最终形成了“儒表法里”、道家为辅的长达2000多年的思想格局。
儒家思想由孔丘所创立,孟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派,长期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注重对人的道德教化,反对单靠政令、刑罚来维持社会统治;注重用“宽厚”的办法来进行统治,并要求统治者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法家思想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法家反对孟子的“仁政”和“王道”,主张“法”、“术”、“势”兼用,以“霸道”治国。
法家思想在逻辑上是与儒家思想对立的主要流派,两千多年来,其地位虽不如儒家思想彰显,甚至长期处于被贬低的状态,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却一直是统治阶级暗中使用的重要策略。
道家思想老子和庄子创立的道家思想,与儒家和法家积极入世的态度不同,主张“清心寡欲”、“无为而治”,即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生活,实现天下自“治”。
道家思想一直被历代统治者作为缓和阶级矛盾的一种补充性手段加以使用,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与儒法思想形成了重要的互补。
知识点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被认为是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初萌芽。
亚里士多德则在《政治学》一书中奠定了西方政治学两千多年发展的概念系统和思维方式的基础,被一致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亚里士多德本人也因此捍卫了西方政治学“开山鼻祖”的历史地位。
西欧中世纪绵延1200余年,基督教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君临一切,政治学沦为神学统治的思想工具。
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作为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从上帝的意旨来解释一切,极力鼓吹人的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理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
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时期。
新时代的思想家们开始以理性和经验的眼光观察和解释政治现象,逐步摆脱了宗教神学和伦理观念对于政治学的束缚。
自此以后,西方政治学说的发展呈现出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条是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
马基雅维里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的第一个政治思想家”,他的《君主论》一书完成了政治与伦理的彻底分离,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同一时期,以莫尔和康帕内拉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也在猛烈地抨击私有制的基础上开始发端。
他们猛烈抨击了当时私有制度的罪恶与腐朽,而且精心描绘了一个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一切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权利的理想社会蓝图。
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时期。
在这个时期涌现诸如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西方近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大批思想家。
他们提出的“自然法理论”、“自然权利思想”、“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以及“分权制衡思想念”,以及贯穿于其间的自由、平等、博爱等的价值理念,构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
同时,以温斯坦莱、摩莱里和巴贝夫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主张也在人类政治思想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变革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