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芦花荡导学案
2.芦花荡导学案
第2课《芦花荡》导学案班级:110 姓名:主讲教师:一、学习目标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传奇色彩;学会复述课文情节;2、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3、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二、学习重点:1、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2、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三、难点:1、注意揣摩景物描写。
2、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四、知识链接1.文体常识积累卡片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人物描写手法: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五、学习过程1、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淀》、《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往事》,这些作品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称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一、给加点字注音寒噤.()仄.歪()竹篙()苇塘()黄梢()疟.子()泅.着()提防()()舀()吆喝..()()趴()扒()蹿.()飒()转弯抹.角()白洋淀()莲蓬()张皇失措()二.解释词语能耐:悠闲:央告:吆喝:转弯抹角:三、交流学习1、第二阶段: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结构,复述并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文章结构:一、(1~8):二、(9~54):三、(55~63):2、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作者是怎样对其描写?3、他的性格核心是什么?课文哪些内容体现他这一性格?4、老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以“这是一个___________的老头子”来表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芦花荡》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芦花荡【学习目标】1、学会复述课文故事情节,感知文中人物形象。
2、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3、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
难点:揣摩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学习方法】讨论法、探究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环节预设:自读8分钟、导学5分钟、小组交流5分钟,展示20分钟,小结2分钟模块一:预习反馈一、走近作者、作品1、小说文体简介(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2、作者简介:孙犁(1913-- 2002),河北省安平县人,原名孙树勋,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等。
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语言风格:细腻优美,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有“小说的诗”“诗的小说”美称。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
3、背景简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为了保卫祖国,华夏儿女奋起抵抗,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
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提.防()疟.子()寒噤.()吆.喝()转弯抹.角()蹿.()仄.歪()飒.飒()泅.水()张皇失措.()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芦花荡 导学案
2、《芦花荡》导学案学校:蔡中备课:许龙艳段小艳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能读写文中的重点字词。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中的故事,体会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3、熟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并能精要概括故事内容。
4、揣摩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第一课时温故知新:小说的三要素:、、。
一、自主学习(1)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及作品,给课后的生字词注音并完成《新学案》自主预习1、2、3小题。
(要求:小组长帮助校正字音、字义,并且在课前进行听写。
)(2)读课文,把这个英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提示:简洁复述,绘声绘色)。
二、合作探究1、熟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试分别用四个短语精要概括。
(提示:读课文时,请给段落标注符号。
)开端:从到,段意概括:。
发展:从到,段意概括:。
高潮:从到,段意概括:。
结局:从到,段意概括:。
2、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或段落,并分析其作用。
把作用写在课文段落的空白处(提示:重点在第1段和第62段。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人物心理。
④象征和暗示。
⑤交代人物活动场所。
⑥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三、拓展延伸本文的故事具有传奇色彩,说说他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在下面的空白处列出来。
(在小组内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
)2、《芦花荡》导学案学校:蔡中备课:许龙艳段小艳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简练的文笔,通过对话、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把握“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3、感受老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1、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人物,描写的主人公是。
运用了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提示:根据理解作简要概括。
)2、找出文中最能直接揭示老头子性格特征的一句话。
二、合作探究:赏析文中刻画人物的特点:立体美和真实美。
1、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要求: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芦花荡2课时导学案
2、芦花荡导学案总课时编号:执行时间班级:组号: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2、把握故事情节3、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4、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学习重点: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知识链接1、链接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长篇小说有《风云初记》,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孙犁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本文与《荷花淀》是姊妹篇2、链接小说文体知识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应社会生活②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以有序幕和尾声③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细节3、写作背景:本文创作于1944年.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这里的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生活非常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都能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这里人民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而写下了〈芦花荡〉这样美丽而感人的作品.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完成目标一、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注音苇塘()寒噤()提防()竹篙()张皇失措()疟()子蹿了一蹿()吆喝()zè()歪飒()飒阴惨()提防()2、解词:张皇失措编算阴惨3、填空:《芦花荡》的作者是他是我国现代的家、家,主要作品有,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本文选自《》,本文是他的“ ”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派4、细读课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单概括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故事情节)1、在这个故事中写了三个片段,请概括出来2、据此给本文划分层次3、小组互动,复述故事。
三、拓展延伸: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把自己对人对事情的感受写出来。
八年级语文第2课芦花荡导学案新人教版
《芦花荡》导学案【学习目标】一、复述故情形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二、领会文中景物描述的妙处,提高描述的能力。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歌颂,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故情形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明白得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探讨景物描述起了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诞生,1944年去延安,其间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
文艺界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旗帜,视为“荷花淀派”的要紧代表。
《白洋淀纪事》是最负盛名和最能代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二、写作背景: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的三千余道。
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搜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
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3、文体知识: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情形节和具体的环境描述来反映社会的一种文学形式。
小说三要素:①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点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
②情节。
一样此较完整,往往有开端、进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③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描述和社会环境描述两类。
它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进展情节、渲染气氛效劳的一、朗诵课文,这些小小的字词你必然能顺利过关!疟()子寒噤()仄歪()泅()着飒飒()提防()蹿()2、借助资料书,把握本课的相关常识。
《芦花荡》的作者是__________,选自《》,本文是他的“__________”,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写作年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一起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质朴,充满诗情画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导学案新人教版
2 芦花荡孙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目标A、简介作者作品,解决本课生字词语。
目标B、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问题引领问题A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识记重点字词:提()防竹篙()苇()塘疟()子寒噤()吆喝()一梭()机枪上蹿()下跳撺()掇仄歪()趴()扒()转弯抹()角张皇( )失措精神矍( )铄飒( )爽英姿舀()水问题B 研读品悟、合作交流1.补全课文课文的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2、默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形象 ,以“我认为是一个的人,因为”的句式分析。
如:我认为老头子是一个有强烈爱国抗日热情的人,因为我从文中5、6段中可以看出。
3、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事例吗?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4、课文中有段话精彩的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来并细细体味。
(课后练习二)专题训练训练A 给下列生字注音。
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央()告月明风清()转弯抹()角张()失措()训练B 综合概括文中老头子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目标A 领悟文中环境描写的妙处。
目标B探究本文主旨和人物的传奇特色。
问题引领问题A、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说说其作用。
问题B合作探究1.归纳本文主旨。
方法:这篇小说叙述了的故事,表现了老头子的个性,赞扬了的爱国精神。
2、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专题训练训练A 将文中描写环境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写作。
《芦花荡》导学案
举例解释:
-对于情感的深入理解,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字里行间捕捉作者的情感变化,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这种细腻的情感。
-在分析修辞手法时,教师应通过对比不同文段的例子,帮助学生识别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在信息提炼和整合方面,教师应设计相关练习,如概括段落大意、制作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形成清晰的理解和思考。
-在写作实践方面,教师应提供指导,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指导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芦花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个地方,让你至今难忘,想要与人分享?”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芦花荡》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美好。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景物描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芦花荡》导学案篇一一、整体把握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他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
“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你什么也*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
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敌人的眼皮下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这不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
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
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
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
他自信万无一失,这一次女孩子受了伤,他就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
这样的要脸面,正包含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过失,他就痛苦得万箭穿心,愧疚得无地自容。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
他早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困兽。
2 芦花荡学案
界首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主备:何厚荣班级姓名2 《芦花荡》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学习重点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学习难点探究问题: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学习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
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课时安排:三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要点]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色彩,并探究传奇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界首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主备:何厚荣班级姓名1.辨明字音:提防..( ) 竹篙.( ) 苇.塘( ) 疟.子( )寒噤.( ) 吆喝..( ) 蹿( ) 仄.歪( ) 扒( ) 飒( )转弯抹.角( )辨析词义:寒噤:(因寒冷而哆嗦)仄歪:(倾斜、歪斜)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2.学生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教师点拨: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
三、美点大追寻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一次美点大追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美。
1.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读这篇小说的感受,要求同学用“我喜欢,因为”这样的句式说话。
学生各抒己见,畅谈阅读的感受。
2.教师对同学的发言作总结归纳,明确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节、人物、环境描写。
四、教师引导学生深层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1.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初二语文导学案-2芦花荡导学案及答案
第 2 课芦花荡(第1 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寒噤、仄歪、转弯抹角、张皇失措、提防”等词语。
2.了解小说情节,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细心体会文章充满水乡气息、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及作用,并能仿写。
【体验学习】【基础演练】1.给加点字注音。
寒噤.()仄.歪()蹿.()央.告()莲蓬..()穿梭.()拐弯抹.角()张皇失措.()疟.疾()疟.子()提.防()2.解释下列词语。
穿梭:飒飒:提防:转弯抹角:能耐:央告:3.理清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明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新知探究】探究:环境描写孙犁《芦花荡》中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请从小说中找出精妙的景物描写,揣摩其作用。
(学法指导:想一想作者是什么时候作景物描写的,作者又是怎样写景的。
)1.作用:2.作用:【综合提升】细细欣赏完《芦花荡》优美的语言后,请你也选择一个角度仿写一段景物,并说明你所写的这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当堂检测】分析下列两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走进作者:孙犁,1913年4月6日出生,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风格的一部作品。
文章背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芦花荡》导学案
《芦花荡》导学案编写人:陈晓莉审核人:编写时间:2014-09-5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展开想像,体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4、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赏读语言,把握人物形象;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提高景物描写能力。
【学习难点】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学法指导】阅读理解【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抗战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小说的三要素:(一)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芦花荡》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芦花荡【导学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充满了传奇色彩。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不胜数。
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他将近六十岁了,可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狠地教训了敌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这篇小说——《芦花荡》。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舀.水(yǎo) 梭.(suō) 蹿.(cuān) 仄.歪(zè)飒.飒(sà) 泅.着(qiú) 张皇失措.(cuò)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月明风清:月光明朗,清风微动。
形容美好的月夜。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文中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蹿:向上或向前跳。
《芦花荡》导学案2.doc
《芦花荡》讲学案主备:赵艳霞编写时间:2012年8月7日课型:新授课时安排:2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2.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3.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点: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习过程:.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
)学生互相点评,注意复述中的问题。
.研讨文章,(一)人物性格探究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一句中“过于”二字?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人物描写艺术探究1.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一方面,另一方面,2.英雄的行为:反衬:女孩的怀疑------- 对话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3.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体会老头形象的现实意义。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一老头子。
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老当益壮。
他没有姓名,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 ____________ ,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________ 的。
(三)环境描写艺术探究: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不单纯是一种点缀,而是蕴涵着深远的寄寓。
从文中找出,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出家乡的景物。
.当堂训练1.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2.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抄下来并进行赏析,然后再仿照它写写学校周围的景物(1)抄句子:(2)品句子:(3)仿写:.拓展学习:请收集一组有关抗日战争的歌曲、图片或故事,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
.学后小记:。
2《芦花荡》导学案
《芦花荡》导学案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传奇色彩;学会复述课文情节;2、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3、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学习重点:1、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2、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难点:1、注意揣摩景物描写。
2、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作者介绍及背景:1、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7年冬投身革命,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生活的,赞颂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淀》、《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往事》,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些作品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称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写作背景: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的三千余道。
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
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一、自主预习:(一).给加点字注音悠.闲()疟.子()寒噤.()吆喝..()蹿.()仄.歪()飒飒..()泅.着()转弯抹.角()张皇.失措()(二).解释词语能耐:悠闲:央告:吆喝:转弯抹角:(三).梳理文章思路。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
)学生互相点评,注意复述中的问题。
复述:3.再读课文,组织讨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思路。
芦花荡导学案二
《芦花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阅读整合,抓住主要内容,口述故事情节;识记字词2、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入手,感知人物形象;运用已有知识,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理3、梳理本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体味、欣赏环境描写的作用(对人物,对情节,对主题)4、认识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激励爱国主义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二、学习方法:1、学会默读:整体感知内容,把握故事情节,能够口述主要情节2、圈点勾画:标记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标记描写人物的句子;标记环境描写的内容3、问题探究:①个体自主探究——本文体裁?结构分析?主要人物及特点?所表现的主题?②小组互动探究三、导学内容与学习步骤:(一)营造氛围,导入学习:大家一定熟悉充满传奇色彩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吧,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一位年近六十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头子,仍像年轻人一样,依然地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狠地打击、教训了敌人你知道这个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作家孙犁,学习他的一篇小说——《芦花荡》(二)预习之一:个体快速默读,整体感知内容,把握主要情节,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疟子寒噤仄歪提防往上蹿飒飒泅水转弯抹角张皇失措白洋淀(三)、预习之二:查找有关作者和作品的相关知识,摘录在下面(四)预习之三:个体细读,探究理解实现“目标2、3、4”,在下面写出你的探究理解结果:1、人物:①在文中勾画出描写“老头子”的句子②描写人物(老头子)用了哪些方法:③运用想象体会“老头子”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心理(在文中相应地方做批注)④从这些描写中,你认为“老头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圈点勾画出环境描写的内容,体会本文写景特点和景物特征,感受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在文中相应地方做批注)3、你认为这个传奇故事反映出怎样一个主题?(探究笔记作在课题上方,最好用铅笔)4、文中哪些描写突出了老头子的传奇色彩(是怎样渲染的)?(四)组内预习交流并深入探究:1、组内互相口述故事情节要求:情节的每个阶段分别用一句话归纳2、交流“预习之三”个体探究的几个问题,互相补充完善3、重点研读小说154段,探究下列问题: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结合上下文体会加点词的表达内涵:狠狠:钻:②请分析第四段中“老头子……特别明亮”这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③透过“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敌人发了怒”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④“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鲁莽吗?请结合文段内容说出你的理由⑤为什么在敌人严密封锁的苇塘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对此你有哪些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战斗歌曲吗?⑥描写小女孩与老头子的一段对话,尤其是小女孩“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有什么作用?(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当堂演练:1、“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文中哪些内容表现老头子这种性格?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以本文为例,说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3、以本文为例,具体分析小说情节结构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表现出人物怎样的性格?四、导学巩固与过关评价:(一)及时巩固,自我完善1、给加粗字注音:(6分)悠闲疟子寒噤飒飒撒网白洋淀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4分)①小女孩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她挂花了!”挂花②他按照早出晚归……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编算3、下面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A、旋风躲避穿浚张皇失措B、艄公高粱鱼鹰月名风清C、丝柔聆听竹蒿转弯抹角D、提防谦虚遮掩诗情画意4、找出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4分)A、在月明风清的夜晚,有一只小船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B、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C、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D、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5、分析下面句子分别刻画出人物“老头子”哪方面的性格?(6分)①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②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③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6、辨析下列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8分)A、那晒得干黑的脸上,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B、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C、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D、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7、读小说的第一段,阅读后回答问题(6分)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了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他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①“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②这一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③“钻”一词具有怎样的丰富内涵?8、小说中主人公“老头子”的英雄行为让我们充满了敬佩与敬重,请结合课文内容,概括出“老英雄”的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9、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想些什么?请你以二菱的身份,设身处地的把心里活动写出来(6分)10、品析下面从小说中节选出的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①“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②“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二)中考练兵,幸福提升1、在我民族独有的成语宝库中,有不少关于军事的成语,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相信你能再写出四个这样的成语(4分)2、下面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国家军人死亡人数平民死亡人数中国两千八百万三千万日本一千八十五万六十七万苏联一千三百七十万一千三百万德国三百五十万一百六十万南斯拉夫三十万一百二十万意大利七万五千一百五十万①从表中你发现了那些有价值的问题?请至少写出两条(3分)②看了上表,你想说些什么?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3分)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64周年的日子里,“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成了青少年的共识假如一位抗日老战士来到你的身边,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一位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来到你的身边,你又将对他说些什么?请围绕“记住历, 史,珍惜和平”这一主题,根据不同对象,写下你想说的话,每句话不少于10字(4分)①我将对抗日老战士说:②我将对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说:学后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惑:《芦花荡》导学案之部分问题答案参考三、(三)1、②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④爱憎分明,自尊自信,精明强干,智勇双全,敏锐机智,充满爱国和抗日激情 2、富有诗情画意,雅致隽永;充满水乡气息,生活气氛浓;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精神境界和顽强的性格,加强抒情韵味,烘托小说主题 3、集中表现了老英雄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抗日热情,抒发了作者对抗日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以及乐观情绪,有力地说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4、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①外貌特征与精神和业绩;②小女孩的怀疑与老头子的自信;③孤舟一人玩弄鬼子与水上(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四)1、要求:情节的每个阶段分别用一句话归纳:★老头子护送两个小女孩过敌人的封锁线★由于过于自信,大女孩挂花了★老头子心里感到懊丧,发誓叫敌人十个人流血★老头子手无寸铁,智歼鬼子为孩子报了仇 2、(见上面“(三)”) 3、①抗日军民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威武不屈,坚韧不拔的性格;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②肖像描写,刻画出一位精明强干,敏锐机智,特别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形象③敌人的封锁磨灭不了抗日军民的斗志,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仍充满必胜的乐观精神;敌人对此老羞成怒表现出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和乐观智慧④不是鲁莽一是因为他有着强烈的爱憎: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二是因为他拥有高超的水上技术和独特的对敌斗争武器;三是因为他一贯都很自信⑤示例: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军民团结,同仇敌忾;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等大刀进行曲;地道战之歌;我们都是神枪手……⑥写出小女孩对老头子能力的怀疑,衬托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五)2、第一问(略);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核心,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由此生发出来 5、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能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自信自尊(或:鲜明地表现出老头子自信自尊、豪爽直率的性格,是他全力为民族抗战作出贡献的豪言壮语)四、(一)1、yōu yào jìn sà sǎ diàn 2、受伤,负伤计划,盘算 3、D4、C.5、过于自信;勇于自责,过于自信自尊6、肖像心理神态;动作神态;动作7、①大苇塘;星星;水鸟;苇子②景物“阴森黑暗”的环境烘托敌人无可奈何的胆怯心理;以苇子的张势烘托抗日军民对敌人的仇恨和威武不屈的斗争精神;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创设了典型的环境③“钻”形象地表现出抗日军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志和强大的力量8、表现在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智勇双全,爱憎分明;过分地自信自尊等方面9、示例:老大爷真了不起,不费一枪一弹,轻轻松松地就消灭了十多个鬼子,真是大快人心真后悔,大不该怀疑老大爷的本领老大爷,请原谅二菱先前对您的不敬! 10、①渲染出半夜苇塘的寂静,烘托人物伤感自责的心理②其一象征中国领土是不容侵犯的,谁胆敢侵犯,谁就逃不掉被消灭的下场;其二烘托出对老英雄智杀敌人行为的赞扬,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二)1、千军万马,刀光剑影,横扫千军,荷枪实弹,十面埋伏,孤军奋战,孤军深入2、①在二战中,中国军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战争中,平民死亡人数超过军人死亡人数;在二战中,各国死亡人数以十万、百万、千万计②珍爱和平,远离战争让世界铸剑为犁3、①老爷爷,您好!你们当年的抗日英雄行为真令我敬佩感谢你们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②牢记侵略者的罪行,呼吁人类制止战争。
二 芦花荡导学案
二芦花荡【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展开想像,体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4、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用明快、优美的笔墨叙述了芦花荡里一位老人护送两位女孩及智杀日本鬼子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
小说充溢着浓厚的传奇色彩。
已经六十多岁,本应安享天伦之乐的老人,多次穿过封锁线,护送干部,为淀里的同志送去柴米油盐、军用粮草,而且从不带一只枪,却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他干瘦如鱼鹰,但精神矍铄,他赤手空拳,却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消灭了十几个鬼子,在这种浓厚的传奇色彩中,老人丰富而鲜明的个性得以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走近作者: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景。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疟.()子寒噤.()仄.歪()阴惨.()泅.()着飒.飒()悠.闲()2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风云初记》《荷花淀》)。
3.指出下列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
A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B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芦花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词语;
3、通过度析重点词句,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识记重点字词:
提防()竹篙()苇塘()疟子()寒噤()
一梭机枪()蹿()仄歪()
趴()飒()转弯抹角()吆喝()()
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跟读全文,复述故事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
故事的主人公(人物性格):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2、思考品味,具体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①、爱国。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
②、爱憎分明。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如此深情,对敌人则满怀仇恨。
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
3、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
知识过关: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实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作业练习:
1、识记字词。
2、思考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品味孙犁作品的明丽清新的笔调,秀丽隽永的风格。
2、通过本文学习,让学生对战争与英雄有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树立我们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信念。
自主学习:
1、检查字词
dī()防竹gāo( ) yào( )子寒jìn( )
一suō( )机枪cuān( ) sà( ) 转弯mò( )角
2、文中的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合作探究:
1、赏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进一步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小组讨论讨论: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要素。
小说创作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而编织故事情节、渲染环境描写的目的则是为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而服务的。
那本文的环境描写有哪些呢?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请举例。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是从哪几个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
当堂检测:
重点研读文章的1——54段,问题如下: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
”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4、“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作业练习:
本文在结尾处写道:“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你能想象出当时二菱目睹老头儿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吗?补写出来。
课后反思
《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
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头子的“英雄的行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孙犁的绝绝大部分小说一样,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作为第一个叙事性作品单元的第二课,我认为它是第一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的延续和提升:《新闻两则》侧重从结果的角度来表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芦花荡》则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新闻两则》叙述简明,侧重教会学生六要素的知识,本文开始训练学生从比较复杂的叙述中来把握记叙的要素。
同时,叙述相对新闻详尽、生动,也就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更多的路径。
《芦花荡》法制渗透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
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大菱二菱本应在课堂里安安静静的上课,学习知识,可他们却因为战火无情的剥夺了他们受教育权利,在战火里疲以奔命,这是战争带给人们的沉痛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