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很牛的审稿人给出的论文写作建议
审稿大牛给出的论文写作建议
![审稿大牛给出的论文写作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626fd39a32d7375a4178013.png)
审稿大牛给出的论文写作建议,超级实用!2015-01-12学术中国审稿大牛给出的论文写作建议,超级实用!来源:360图书馆编辑:学君如果大家仔细看了这些高质量期刊对审稿人审稿的要求或者说直接点,就是对稿件的要求,我想大家心里都有底了。
结合我个人的审稿经验,我个人认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应该具有下面十个要素:(1)原创性(2)创新性(3)题目合适(4)好的摘要(5)论文组织论证严密(逻辑性强)(6)图表清晰可靠(7)英语表达好,语法拼写等错误少(8)精选参考文献(9)LETTER 要求投的文章要适合该期刊(10)可读性,好的文章通俗易懂,有影响力我审稿时看稿件的顺序是题目、摘要、图表、前言、参考文献和正文,我觉得题目、摘要、前言、图表、参考文献很重要,实验部分我觉得其次。
大部分期刊的基本要求:原创性、创新性、图表、论证、组织、写作、参考文献。
一般国外期刊至少两个审稿人,也有三个甚至还有六七个的,审稿人会有不同的审稿方位和审稿重点,所以按照审稿人意见逐条仔细修改很重要的,当然主编根据多位审稿人的意见,进行综合后给出最终决定的,所以你在写作时要从审稿人的角度去写作尽量方方面面考虑到,语法、语言组织、论文逻辑结构、图表表达,实验结果配合理论、仿真等会更好,如果是快报,当然可以只给出实验结果也行。
只有实验数据的文章,除非创新性很强,一般不会发表在高档期刊的。
也许有人认为差一点的杂志档次要求应该低一些,实际上,如果你认为档次差一点的期刊要求低一些,这对你会有害处的,不管档次高低,高标准要求自己是最好的,而且现在低一点档次的期刊投稿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在这么多文章中脱颖而出并被录用,高标准是关键因素。
至于期刊的审稿周期,我审稿的期刊都要我一个月内审完,我都提前十天审完,如果审稿人一个月内没审完,可以申请延期。
当然很好的查询审稿周期方法是:下载该期刊最近五六篇文章,查看摘要下面或者页尾的文章时间信息,会有submit、revise、accept 和available online 等信息,算算相关时间就能估计该期刊的审稿周期了。
审稿人教你如何写论文(2):学会这11招就能成功俘获审稿人和编辑的心
![审稿人教你如何写论文(2):学会这11招就能成功俘获审稿人和编辑的心](https://img.taocdn.com/s3/m/e5cd872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b.png)
审稿人教你如何写论文(2):学会这11招就能成功俘获审稿人和编辑的心本文为募格学术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当你准备论文初稿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每章节的内容是否遵循了论文的标准顺序,这种结构通常会回答以下问题:引言:你做了什么/别人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方法:你怎么做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以及讨论:这意味什么?论文主体后面紧跟着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和附件材料。
这是论文发表时候的顺序,不过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很可能不是严格按照这个顺序来的。
准备论文初稿的11个步骤:数据和图表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
完成结果和讨论之后再写简介。
因为如果讨论不够的话,你怎么在简介里客观展示你的研究的科学意义?清楚的结论激发读者兴趣的引言摘要简明且有描述性的题目关键词致谢参考文献在你写论文之前,还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完成,而这两件事能够为你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奠定基础。
研究的题目应该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明确你的假设和目标(这些将会出现在引言里)检索与题目有关的文献挑选出一些文章引用(大约30篇)(这些在参考文献里要列出)最后,记住每个出版商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参考指南,所以要仔细阅读投稿指南。
好了,接下来我们把每一步的细节总结一下。
第一步◆◆数据和图表一个数据的价值堪比1000个字词,图释和图表是展示结果最有效的方法,而数据是文章的有力论据。
怎样决定用数据还是图表展示数据呢?一般情况下,数据可以直观展示实验结果,而图表经常用于实验结果的对比,一般是与之前的研究对比,或者与有计算或理论价值的数据比较(如图1)图1图1是将数据展示在表格和条形图的例子,根据你的目的把数据放在表格(如果强调数据)或条形图中(如果比较不同的元素),但要注意:表格里不要有竖线。
不管你用什么,文字表述过的信息就不要再用表格说了。
另外强调一个重要的点:图标的内容要一目了然(如图2)。
图2在一个表格或图中,所有的信息必须是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而存在的,包括图中的缩写也要加注,以及文章提到的位置坐标要标示清楚。
如何处理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
![如何处理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6cf87c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6.png)
如何处理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提高文章质量和学术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面临审稿人提出的一些挑战和困惑,如何妥善处理这些意见和建议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处理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往往是基于其丰富的学术经验和专业知识,因此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
不要将审稿人的批评视为攻击,而是将其视为提高文章质量的机会。
我们应该接受审稿人的意见,并尽可能地将其融入到我们的论文中。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文章的学术水平,也能够加深我们对研究主题的理解。
其次,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处理审稿人的意见时,我们不能草率地回复或忽视。
相反,应该认真阅读每一条意见,并仔细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有时,审稿人的建议可能会涉及到我们研究方法的不足或数据的不完备,这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过程,以确保文章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三,我们需要与审稿人进行积极的沟通。
有时,我们可能会对审稿人的意见产生疑惑或不解,这时我们可以通过邮件或电话与审稿人进行沟通。
在与审稿人交流时,我们应该保持礼貌和谦虚的态度,不要过分争论或抗拒。
相反,我们应该尊重审稿人的意见,并尽可能地解释我们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通过积极的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审稿人的意见,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可以寻求其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审稿人的意见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参考依据。
我们可以向其他专家或同行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审视自己的研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同时,与其他专家的交流也有助于扩大我们的学术网络和提高学术影响力。
最后,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修改和改进。
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往往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修改和改进。
在修改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耐心和毅力,不要轻易放弃。
我们可以根据审稿人的意见逐一修改论文,并重新提交给审稿人。
审稿人建议
![审稿人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d2f736faf1ffc4ffe47ac1e.png)
最近刚收到一篇SCI杂志的文章让评审,结果发现在不知不觉之中,这几年我已陆续评审了18篇SCI稿件,涉及聚合物、环境治理等领域,共8个杂志。
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韩国、美国、加拿大、土耳其、马来西亚、埃及、突尼斯等许多国家,稿件水平可谓参差不齐,下面谈一点我的感受,与大家交流。
1。
英语应用水平。
总体来看,欧美的英文写作水平明显要高于其它地区,亚洲的写作水平最差。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评审美国作者的稿件,明显感觉英文写地很地道(甚至地道地很多地方的写作手法我从未见过,当然这也可能理解,毕竟英语是人家母语),而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人写的文章总让人感觉很汉语化,读起来生硬,不连贯,每个部分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显得很分离不融合。
当然这也是中国人的一个弱势,我想只有多练才能提高,没有捷径可走。
2。
文章的创新性。
其实如果你搞过科研已有一定年头,你知道一篇文章要有完全的创新性是不太可能的。
但现在的SCI杂志原则上要求能发表的文章必须是有创新性的,但以我的经验来看,很多基本没什么创新性的东西照样能发表在比较好的杂志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会写,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会哄骗评审人上当,一个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他再做一遍(当然不是完全一样的材料和实验条件),照样可以写出一篇让人看起来很舒服的,让你读后即使明知缺乏创新性但仍不忍拒绝的稿件来。
这其实就是一种能力。
我发现我所评审的稿件中,有一些较为相似的领域,有的作者写得很有层次感和逻辑性;而有的作者写的很简单。
3。
文章的完整性。
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IDEA,但是由于你研究内容的完整性不够,也会给评审人很不好的印象。
第一感觉就是你研究做的不系统,有很多影响因素没有考察,进而会怀疑你所得结论的真实性。
所以我的建议是:一个工作尽量要做系统全面,写文章的时候当然没必要把所有的研究内容都写进去,但是一些在类似论文中常出现的考察内容还应该尽可能包括,我们反对文章写得太长,但相较于太短的文章而言,文章内容多一些更好,至少能让评审人感觉你确实做了较为系统的工作。
sci审稿人提出的optional意见
![sci审稿人提出的optional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d712523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7.png)
sci审稿人提出的optional意见Optional: 提出对实验结果的合理性质疑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所提交的实验结果提出一些可选的意见和疑问。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这个实验的重要性和创新性,它对我们理解某一特定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在审查实验结果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希望作者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或进一步的分析。
我对实验结果中所呈现的数据的完整性提出了一些疑问。
在图表中,某些数据点的取值似乎存在一些不连续或异常的情况。
作者在文中没有对这些异常数据进行解释或讨论,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数据。
我对实验方法的描述提出了一些疑问。
在文中,作者提到了使用了一种特定的实验装置和仪器,但对这些实验装置的详细描述却缺乏。
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更多关于实验装置和仪器的细节,包括其制造商、型号和使用的参数等。
这些信息对于读者能够重现实验非常重要。
我还对实验过程中的控制变量和误差估计提出了一些疑问。
在文中,作者没有详细说明在实验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且也没有对实验误差的估计进行讨论。
我建议作者在文章中增加有关控制变量和误差估计的详细说明,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我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提出了一些疑问。
在文中,作者提到了使用了某一种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但没有提供详细的统计结果和分析过程。
我希望作者能够补充这些统计结果和分析过程,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显著性。
我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结论部分提出了一些疑问。
在文中,作者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然而,这些讨论和结论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我建议作者对实验结果进行更全面、深入的讨论,并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总的来说,我对这个实验的结果和讨论表示了一些可选的意见和疑问。
我希望作者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或进一步的分析,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此外,我也希望作者能够提供更多关于实验方法、数据分析和讨论的详细信息,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实验的结果。
论文写作中的审稿人意见的正确处理方式的建议
![论文写作中的审稿人意见的正确处理方式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ccce94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3.png)
论文写作中的审稿人意见的正确处理方式的建议在学术界,发表一篇优秀的论文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为了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准确性,作者需要面对审稿人对论文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审稿人的意见不仅对于改进论文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作者的学术声誉和研究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正确处理审稿人意见是每一个作者都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
本文将就论文写作中的审稿人意见的正确处理方式给予一些建议。
一、理解审稿人意见的含义首先,作者需要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审稿人意见的含义。
审稿人的意见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论文所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之处提出的批评性意见,二是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建设性意见。
对于批评性意见,作者应该认真考虑和积极改进;而对于建设性意见,作者应该善于吸收,并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融入。
二、冷静客观对待审稿人意见在接收到审稿人意见的时候,作者需要保持冷静和客观,不要受到情绪的干扰。
有时候,审稿人提出的意见可能会引起作者的不满或者是质疑,但是对于论文的发表和提高质量来说,作者需要以一种积极和开放的心态去对待审稿人的意见。
同时,作者也应该坚持论文写作其本身的原则和目标,确保在修改中不失去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创新思路。
三、恰如其分地回应审稿人意见与审稿人的交流应该在回复意见的同时,对之前所做出的修改和改进,作者需要以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进行回应。
回应审稿人意见不仅仅是就问题提出回答,更重要的是通过回复让审稿人明确自身各项修改的合理性,并及时提交申请再审以适应最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在回应审稿人意见时应避免抵触和争论,而应该以礼貌和合作的方式回应,准确解答审稿人提出的问题。
四、充分利用和吸收审稿人意见审稿人的意见往往是有价值的宝藏,能够对论文的发展和提高带来极大的帮助。
因此,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和吸收审稿人的意见。
作者在回应意见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问审稿人关于自己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更好的解决方案,以此来获得更多的专业建议和意见。
处理审稿人意见的八条建议
![处理审稿人意见的八条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52dd9f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4.png)
处理审稿人意见的八条建议本文作者Sophie Lewis,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芬纳环境与社会学院(Fenner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at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优秀青年科研学者奖(DECRA,Discovery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Award)的获得者。
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是一名气候科学家,研究兴趣为气候变化及气候多样性,关注学术多样性及学术公平性,热衷于提供初期科研经验。
曾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会议论文16篇。
该文译自其博客,以下均使用第一人称。
(注:DECRA是ARC为博士毕业五年内的年轻学者颁发的博士后奖学金,每年约200个名额)回应审稿意见是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分关键的一步。
但是,如果你收到的审稿意见褒贬不一,或者第一次投稿没什么经验,该如何应对呢?先来听两个故事。
谁都会有第一次投稿的经历,所幸的是,我的第一次投稿经历非常顺利and愉快。
想当年,我还是个在读博士研究生,曾花两个月的时间不辞辛劳到国外一个学者的实验室学习。
这位学者是某家期刊的特约作者,在学习期间,她让我来当论文的第一作者,于是我在要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完成了论文初稿,留给她提出修改意见。
接下来的一个月,隔着太平洋的我们只能通过邮件进行交流,文章修改了几次之后我们就提交了。
几个星期后,编辑给我们发了审稿人的意见,我们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处理这些意见。
论文提交之后短短两三个月就正式发表了,这对我而言简直就像一场梦。
我喜欢跟这位大洋彼岸的共同作者进行交流与切磋,也喜欢跟编辑互动,当然也非常感激审稿人的宝贵意见,我甚至无法理解为什么大家会对论文发表和同行评审感到头大。
发论文明明就没那么痛苦,很简单好吗?看到这里,不要着急骂我。
关于写好一篇论文的建议
![关于写好一篇论文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ae0a0a4aeaad1f346933f7b.png)
关于写好一篇论文的建议对科研小白:不知道怎么阅读文献、不知道如何找创新点、更不知道如何着手写论文,这些表现都很正常。
因为初学者大都不知道如何高效阅读文献,不知道写作切入点、没有形成写作思维和论文逻辑框架。
我的方法是阅读文献+撰写+模仿+总结。
对初学者来说,有效的、高质量的文献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广泛阅读文献基础上,模仿和总结论文写作规律和技巧是顺利发表论文的重要基石。
一、如何高效阅读文献?1、学会精读和泛读!!!根据自身专业及与导师交流,初步确定研究方向,然后大量阅读文献。
(1)对需要精度的论文,打印装订成册。
阅读时在论文上做好笔记和注释(写什么请见下文二)。
总结各篇论文之间的差异和相似处。
对必要的文献,可以利用几天时间仔细思考论文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甚至要亲自编程仿真再现。
(2)泛读的论文,一般1天读2-3篇;当掌握阅读方法后,可提速。
其实大部分论文是泛读的,精度的只占少数,一般在10篇以内。
敲黑板,精度论文一般指SCI/EI检索或博士毕业论文等高水平论文。
2、怎么判断文献需要精度还是泛读?与自己研究方向相近的、算法/解决方法/实验设计相近的、解决问题相似的就是需要精度的。
3、如何搜索、下载或在哪里免费下载文献:可在中国知网、读秀、百度学术等网站检索、下载论文。
刚开始科研的童鞋,可以先阅读中文文献,等积累一定知识后再阅读外文文献。
科研小白刚开始阅读速度会很慢,这很正常,有时2天一篇文章都不一定吃的透,没关系,坚持2个月,定会有收获,阅读速度和效果会大幅提升。
此外,始终带着怀疑的态度和质疑的眼光阅读,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虽然有创新点,但一般不会完美,开启找茬模式阅读,增加文献阅读的趣味性。
二、阅读文献后,怎么找创新点?1、在阅读十几篇甚至几十篇文献后,可以适当做一个review(评论、综述):及时总结并对比每篇论文的创新点,求解问题、求解技巧/算法、场景模型/数学模型、假设条件和忽略因素、结果/结论、不足/展望等等。
学术论文撰写中常见的审稿人意见及处理方法
![学术论文撰写中常见的审稿人意见及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00cb91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9.png)
学术论文撰写中常见的审稿人意见及处理方法在学术界,撰写论文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审稿人的意见则是论文发表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审稿人的意见可以帮助作者进一步完善论文,提高学术质量。
本文将就学术论文撰写中常见的审稿人意见及处理方法展开讨论。
一、缺乏明确的研究问题审稿人常常会指出论文缺乏明确的研究问题。
在撰写论文之前,作者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并在引言部分清晰地提出。
如果审稿人提出这一意见,作者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对引言进行修改,确保论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二、理论框架不清晰审稿人可能会指出论文的理论框架不清晰。
在撰写论文时,作者应该明确自己所采用的理论框架,并在文中进行充分的阐述和解释。
如果审稿人提出这一意见,作者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论框架,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论文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三、方法论不合理审稿人可能会对论文中的研究方法提出质疑。
在撰写论文时,作者应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充分的论证。
如果审稿人提出这一意见,作者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估,并在论文中进行适当的说明和调整。
四、数据分析不充分审稿人可能会认为论文中的数据分析不充分。
在撰写论文时,作者应该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解释。
如果审稿人提出这一意见,作者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更加详细和全面的分析,并在论文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修正。
五、结论不明确审稿人可能会认为论文的结论不明确。
在撰写论文时,作者应该对研究结果进行明确的总结和归纳,并在结论部分进行阐述。
如果审稿人提出这一意见,作者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结论,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总结,并在论文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六、文献综述不充分审稿人可能会认为论文的文献综述不充分。
在撰写论文时,作者应该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全面的调研和综述,并在文献综述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
如果审稿人提出这一意见,作者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献综述,对相关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搜集和整理,并在论文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修正。
一个审稿人眼中SCI论文写作的十大要点_.
![一个审稿人眼中SCI论文写作的十大要点_.](https://img.taocdn.com/s3/m/fe33bb83561252d381eb6ec6.png)
1 一定要有吸引力的题目,思路清晰的摘要,和漂亮的图。
这三者是决定文章命运的关键。
实际上大部分reviewer,审稿的方法是快速看一下文章题目,摘要和图,如果这三者不满意,这篇文章基本就Over了。
至于意见太容易了,诸如说你文章语言有问题呀,不符合杂志要求呀,或质量低呀。
实际上,这些意见有时审稿人根据没有认真看。
如果题目,摘要,和图三者过关了,一般来说,只要是内容质量不是太差,基本都会给出较好的意见的。
我们知道,一定要让reviewer 心情愉快!不要挑战他的心情!因为这些reviewer大多是大忙人,没有心情给你慢慢看的。
..2 标题尽量不要出现novel, new等字眼,也不要太长,简洁明确,有力。
从逻辑的角度讲,写科技文章的目的就是报道新的进展,如果不新的话那也没有发表的必要了。
从审稿人的角度讲,他首先不会因为你写了个new就会觉得你的文章非常有新意,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让审稿人觉得你在挑战他的经验以及智商,于是乎千方百计找你文章里不new的地方……。
另外,许多题目喜欢用effect on...这类含糊的话,应该改为XXX促进或抑制XXX,这样更为明确的词语。
中文杂志中经常会出现“初探”“初步研究”,这些都不能在SCI文章中出现。
3.Abstract里不要充斥大量数字。
我们知道,人对数字是最不敏感的,abstract需要的是清晰的逻辑思路,引着编辑思路。
切记,做实验的一些朋友有时候可能非常得意自己测出的某些最新数据,于是乎恨不得都塞到Abstract中以示强调,殊不知在审稿人眼中这些仅仅是一串串毫无意义的阿拉伯数字而已。
4 图与表的选择,能用图尽量用图表示,包括各种统计图。
图更直观一些,表都是数字,很难理解的。
如果一篇文章让reviewer看起来“难受”的话,结果不言而喻了。
另外,近年来主张图尽量组合在一起,这样也容易理解一些。
5 参考文献和引用一定要规范,最好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来编辑,不要手工制作,费力且不讨好。
如何写好科技论文的一些个人建议
![如何写好科技论文的一些个人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0917534524de518974b7d24.png)
如何写好科技论文的一些个人建议如何写好科技论文的一些个人建议笔者到现在为止在专业期刊中共发表过三十多篇peer review的学术论文,也曾经做过二十次左右的论文审稿人(reviewer)。
根据自己的论文写作经验和审核经验,愿意将自己对如何写好科技学术论文的不太成熟的看法及建议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也欢迎大家多多讨论以期共同提高科技论文写作水平。
发表peer review的学术论文,首先要过审核关。
显然,如果了解审稿人在审稿过程中的侧重点,那么对我们自己文章的写作无疑是有帮助的。
所以,不妨先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审稿经历。
在我审核过了文章中,仅仅有非常少量的文章我是认识文章作者的,不得不承认,如果我与文章的某个作者相识,那么我从来没有拒过他们的文章,这更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了解他们以前的工作,因此对他们的工作比较信任,另外个人感情因素也起一定作用。
比如说,曾经审核过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最后作者是与我私人关系非常好,学术水平也非常高的教授,但是那篇文章写的质量非常差,甚至还有英文写作的问题,按平时的标准是应该拒的,但是只因为那个作者的名字在上面,(我猜那多半是挂名作者,因为文章的写作风格完全不是那位教授的风格,那位教授既不是通信作者也不是第一二位作者),由于那家期刊(journal)并不是很有名气,影响因子也不是很高,于是我再三考虑过后,决定给文章的整体评价是一般,然后写个非常具体的意见,建议编辑(editor)此文必须进行大幅修改(major modification)以后才可发表,在论文修改建议中,我甚至给出了所需要的进一步分析计算的详细步骤。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你的文章中有比较有名望的教授挂名,你的文章的被接受的机会肯定会相对来说更大一些。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我审核过的文章,我对作者根本就不认识,这时候我的审核标准还是比较统一的。
一般说来,审核文章最主要的标准有三个.1,创新性(originality)一般说来,编辑在找审稿人的时候(我自己也做过guest editor,所以了解这个过程),都是需要自己先浏览一下文章,然后找对领域比较熟悉的并且在领域内有点学术信誉(academic credit)的人审稿,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对文章创新性的判断。
论文创作中的结论与建议优化
![论文创作中的结论与建议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823c33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9.png)
论文创作中的结论与建议优化在论文创作过程中,结论和建议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结论是整篇论文的总结和归纳,而建议则是对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的具体指导。
如何优化结论和建议的撰写,能够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实用性。
本文将探讨论文创作中结论和建议的优化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结论的优化结论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是作者对研究问题的回答和总结。
一个好的结论应当准确地回答研究问题,并简明扼要地总结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现。
在撰写结论时,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优化:1.回答研究问题:结论部分应当直接回答研究问题,并强调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文献的联系和区别。
可以通过总结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引用相关研究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2.简明扼要:结论部分要简明扼要地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和发现,避免重复和冗长。
可以使用简明的语言、简洁的句子,尽量突出重点,使读者能够迅速抓取到论文的核心观点和结论。
3.提出新观点或研究方向:结论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新的观点或研究方向。
这有助于丰富研究领域的知识,并带动后续研究的开展。
二、建议的优化建议部分是论文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体现,对读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个好的建议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具体可行:建议部分的内容要具体可行,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指导。
可以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具体的操作和方法,并支持自己的建议。
2.与研究问题相关:建议部分的内容应当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并能够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帮助。
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进而给出具体的建议。
3.有前瞻性:建议部分可以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可以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一些有前瞻性的建议,从而引导读者关注当前领域的未来发展。
三、论文创作中其他要点的优化除了结论和建议的优化,论文创作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要点需要注意,以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逻辑结构的优化:论文整体的逻辑结构要清晰严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紧密相连。
学术论文投稿前常见的审稿人意见及回应方法
![学术论文投稿前常见的审稿人意见及回应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8c0f6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5.png)
学术论文投稿前常见的审稿人意见及回应方法学术论文投稿是每个研究者都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投稿过程中,审稿人的意见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建议和批评可以帮助我们改进我们的研究并提高论文的质量。
然而,有时候审稿人的意见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困惑或者不知所措。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审稿人意见,并提供一些回应方法,希望能对大家在学术论文投稿中有所帮助。
一、修订方法审稿人常常会提出关于论文修订的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增加实验证据、重新组织结构、改进研究方法等。
当我们收到这样的意见时,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并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决策。
如果我们认为审稿人的建议是合理的,我们应该积极采纳,并在修订稿中进行相应的修改。
如果我们对某些修改意见有异议,我们应该在回复信中清晰地解释我们的观点,并提供充分的理由支持我们的立场。
二、数据分析和实验证据审稿人通常会对我们的数据分析和实验证据提出质疑。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证据的可靠性对于论文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当我们收到这样的批评时,我们应该仔细检查我们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实验设计,确保它们是正确和可靠的。
如果审稿人的质疑是合理的,我们应该修改我们的数据分析或实验方法,并在回复信中清楚地解释我们的改进措施。
三、文献综述和引用审稿人可能会对我们的文献综述提出建议,例如缺少重要的参考文献或者引用不准确。
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因为一个好的文献综述是支撑我们研究的理论基础。
当我们收到这样的意见时,我们应该仔细检查我们的文献综述,确保我们没有遗漏任何重要的参考文献,并修正引用错误。
在回复信中,我们可以解释我们之前的疏忽,并感谢审稿人的指导。
四、语言和表达审稿人可能会对我们的语言和表达提出批评,例如语法错误、句子结构不清晰等。
尽管这些问题在学术论文中是不可忽视的,但它们相对容易修正。
当我们收到这样的意见时,我们应该仔细检查我们的论文,修正语法错误并改进句子结构。
在回复信中,我们可以感谢审稿人的指正,并表示我们已经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论文中的审稿意见与修改建议
![论文中的审稿意见与修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d3a5f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e.png)
论文中的审稿意见与修改建议在学术界,撰写论文是每位研究者必经的阶段。
为了确保学术成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论文通常需要经过同行专家的审稿。
审稿意见和修改建议对于改善论文质量和引导研究方向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论文中的审稿意见以及研究者如何应对审稿意见并进行适当修改的建议。
一、审稿意见的重要性审稿意见是学术界的一种质量保证机制,有助于确保学术论文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同行评议制度能够保证学术论文的质量,并帮助研究者发现未被发现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修正。
审稿意见的主要目的是在确保学术规范的前提下,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进展。
二、审稿意见的类型一般而言,审稿意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对论文整体结构和逻辑性的评价;二是对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的评价;三是对研究结果和结论的评价;四是对论文语言表达和文献引用的评价。
审稿意见的内容丰富多样,研究者需要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并进行合理的回应和修改。
三、合理回应审稿意见的建议1. 仔细阅读和理解审稿意见:在收到审稿意见后,研究者应该仔细阅读每一条意见并确保正确理解。
审稿意见通常会提到论文中的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可以促使研究者深入思考和改进研究。
2. 诚恳回应审稿意见并解释:研究者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审稿意见。
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用客观、清晰的语言解释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理由。
同时,要表达对审稿人和编辑的感激之情。
3. 精确修改论文中的不足之处:审稿意见提供了改进论文的重要线索,研究者需要将其纳入到修改计划中,并逐条进行修改。
修改时要注重细节,确保修改后的论文在结构、逻辑和语言表达上更加清晰和准确。
4. 想方设法满足审稿人的期望: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多半是为了改善论文的质量,因此研究者应该积极考虑并满足审稿人的期望。
在进行修改时,可以通过增加实验证据、改进研究方法和拓展研究视角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论文的学术价值。
四、注意事项和小结1. 修改论文不能简单地回应审稿人的意见而违反学术规范和研究伦理。
论文创作中的审稿人意见与修改建议
![论文创作中的审稿人意见与修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b7a5f4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1.png)
论文创作中的审稿人意见与修改建议在学术研究领域,审稿人对论文的意见与修改建议具有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审稿意见对于提升论文的质量以及学术价值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论文创作中,审稿人的意见与修改建议对于作者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应对审稿人的意见与建议。
一、审稿人意见的重要性首先,审稿人意见可以帮助作者发现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
审稿人通常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仔细审阅论文,他们可以发现并指出论文中可能存在的理论漏洞、数据不足、分析方法不当等问题。
通过审稿人的意见,作者可以及时修改和完善论文,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
其次,审稿人意见可以为作者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
审稿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审视论文,并提出独到的看法和建议。
这些意见和建议有助于作者更加全面地思考研究问题,拓展研究视野,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或认识。
第三,审稿人意见可以帮助作者提升论文的可读性和表达清晰度。
审稿人在审阅论文时不仅关注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还会注意论文的逻辑结构、段落衔接以及语言表达的体系性。
他们会提出修改意见,使得论文更加通顺、清晰,并提高论文的可读性。
二、应对审稿人意见的方法和建议1. 接受审稿人意见并认真思考:作者在接收到审稿人意见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
并且,需要认真阅读和理解审稿人的意见,并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回应和修改。
作者不应将审稿人的意见视为批评而产生抵触情绪,而是应将其作为提高论文质量的机会。
2. 与审稿人进行适当的交流:在回复审稿人意见时,作者可以提出自己对于审稿人意见的看法和解释。
通过与审稿人进行适当的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在交流过程中,作者也可以请教审稿人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以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启示。
3. 保持审稿人和作者的合作关系:无论审稿人的意见与建议是否得到作者的认同,都需要保持合作和尊重的态度。
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应以礼貌的方式进行讨论和辩论。
通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可以共同努力,使得论文质量得到提升。
很牛的审稿人意见(二)
![很牛的审稿人意见(二)](https://img.taocdn.com/s3/m/402549918762caaedd33d4c0.png)
很牛的审稿人意见(二)引言:主要研究进展,有代表性的同行研究工作,自己与他人工作对比的优势和不足,前言的参考文献选取代表性的、重要的文献。
参考文献选取要有代表性,除非那种特殊专业,我觉得参考文献不要参考会议的文章,尤其那些不知名的会议文章引用。
文献要尽量全面客观:不要对相似文献避而不引,或者只引别人早期的工作,这会让人感到你对该领域了解不够,甚至是有意回避,就有学风问题的嫌疑。
不能过低贬低别人的研究工作,要考虑自己和别人工作的时间差,不在一个时代的研究当然不能说自己比前人好,所以英语用词要注意些,客观些。
引言写作注意事项:好的引言相当于文章成功一半,最重要是保持鲜明的层次感和极强的逻辑性,层层递进关系。
首先:阐述自己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要尽量的简洁明了。
一些显而易见的知识要用概括性的而不是叙述性的语言来描述。
其次:文献的总结回顾。
要特别着重笔墨来描写。
一方面要把该领域内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全面的概括总结出来,不能有丝毫的遗漏,特别是最新的进展和过去经典文献的引用。
这是两个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
再次:然后就是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且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这是整个引言的高潮所在,所以更是要慎之又慎。
阐明局限要客观。
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仅仅围绕过去研究的缺陷性来描述,完整而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并且文章摊子不要铺的太大。
创新性描述的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
最后:就是总结性的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等几个方面来描述,为引言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最后对引言检查。
讨论:这部分主要描述研究课题的具体内容、方法,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仪器、条件,并如实公布有关数据和研究结果等。
讨论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
实际上,审稿人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审稿人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心生疑窦: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其次,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较其优劣。
资深审稿人认为的好文章,需要具备哪几点?
![资深审稿人认为的好文章,需要具备哪几点?](https://img.taocdn.com/s3/m/b6f10bf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4.png)
资深审稿人认为的好文章,需要具备哪几点?审稿十年经验谈(图片来源:pixabay)屈指算来,作为审稿人已经超过十年了,为国内外二三十种期刊审过稿件,从最初的战战兢兢到现在的从容自若,期间也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有一些经验,总结一下,也许对投文章的作者有所帮助。
我的审稿比较严格。
这种严格不是对文章的细节吹毛求疵,而是对文章的整体性要求较高。
整体性是指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结果验证之间的强逻辑性,即,立意要明确有效,证据要丝丝入扣,讨论要引人入胜,结论要坚实确定。
“所有期刊都要求投稿文章要有创新性。
其实这个创新性所指有些含糊,所以经常误导一些作者。
我认为所谓创新性应该是指立意明确有效。
立意明确看似没什么问题,每一篇投稿都信誓旦旦地在引言中说自己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但恰恰这个自己提出的问题往往很难打动审稿人的心。
审稿人最不感兴趣的就是作者自说自话的一些个性问题,审稿人最感兴趣的是领域内的共性问题。
如果没有瞄准共性问题,这个立意就有不明确之嫌。
明确的立意之后就是立意的有效,也就是你想要解决的这个问题是不是还是问题。
如果已经被别人解决了,那么就是无效的立意。
还有一种无效的立意,专指那些在已有研究上修修补补的小改进工作,这样的研究属于无限外延,不能说毫无意义,但对于优秀期刊,其立意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
如果立意做不到明确有效,你的文章离被拒就一步之遥了。
(图片来源:pixabay)“证据丝丝入扣应该简单一些。
现在先进的测试仪器种类繁多,一般性的检测都能够解决,所以很多作者以为把各种表征结果罗列起来就可以了。
如果这样写文章,肯定跟吃自助餐一样乏味。
证据绝对是要进行认真排列组合和取舍的,排列的原则就是讨论的逻辑性需要,就像西餐里上菜的顺序。
有的作者分不清重要证据和次要证据,二者同等对待的结果就是该说的问题没说清楚,一目了然的问题喋喋不休。
当下流行的supporting information值得一提,当你把重要证据放到SI中去时,你的文章离被拒就差一半路程了,因为审稿人很可能懒得去查看SI,我认为SI主要是给读者准备的,审稿人很可能希望在不看SI的基础上就能完全理解文章。
(完整版)学术论文审稿人意见
![(完整版)学术论文审稿人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8e5f66c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4.png)
(完整版)学术论文审稿人意见论文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要:该论文探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论文内容该论文的结构合理,层次清晰。
作者在引言中明确论述了问题的背景和研究目的,而论文的理论框架部分有力地支撑起了研究的整体架构。
此外,作者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实证数据对自己的研究进行了验证,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然而,本人认为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中应更加深入和全面。
二、论文贡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当前学术界和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研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并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然而,还有一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论文结论该论文的结论明确,并符合研究的实际。
作者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结论有助于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对学术和实际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该论文在研究的整体框架和结构上表现出色,并对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贡献。
然而,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方面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建议作者在进一步研究中加强相关理论的阐释,并提供更多实证数据进行分析。
相信在作者的努力下,该论文将在学术界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最后,祝贺作者完成了这篇研究,期待作者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果。
*此为独立撰写的审稿人意见,仅供参考,不代表其他任何个人或机构的观点。
---审稿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为审稿人提的问题很好模板
![认为审稿人提的问题很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306d3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7.png)
认为审稿人提的问题很好模板标题,认为审稿人提的问题很好。
第一段,引言。
最近,我的一篇文章被送去期刊投稿,并收到了审稿人的反馈。
其中,审稿人提出了一些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非常好,因为它们
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所研究的主题,并提高了我的文章的质量。
第二段,问题一。
审稿人首先提出了关于我的研究方法的问题。
他们询问了我关
于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的具体细节,这让我意识到我在文章中没有
充分阐述这些重要的方面。
通过审稿人的问题,我意识到需要更清
晰地描述我的研究方法,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我的研究设计。
第三段,问题二。
其次,审稿人对我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质疑。
他们指出了一
些可能存在的偏差,并提出了一些潜在的替代解释。
这些问题激发
了我重新审视我的数据,并深入分析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审稿人的
问题促使我更加谨慎地解释我的研究结果,以确保我所得出的结论
是可靠的。
第四段,问题三。
最后,审稿人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我进一步完善我的文章。
他们提出了一些相关研究的引用,以及一些建议我可以采取的方法
来加强我的论点。
这些建议让我意识到我有必要对文献进行更深入
的研究,并且尝试一些新的方法来支持我的观点。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对我来说非常有益。
通过回答这
些问题,我不仅能够改进我的文章,还能够提高我的研究水平。
我
真诚感谢审稿人的建议,相信这些问题的提出将使我的文章更加完善。
审稿人的建议
![审稿人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07b424efe4733687e21aa63.png)
给全国十五、六种学报、杂志审稿占用了我业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每年的审稿量少说有100篇。
近年来,觉得稿件质量大不如前。
在我前几年开始审稿时,一审的通过率在90%以上;这一年来大概只有20%,有各种问题需要改后再审的约占60%,不能录用的约占20%。
我常常想,是不是稿子看多了,眼睛看刁了,什么都看不惯;仔细想想,确实不是,实在是近来稿件质量滑坡太明显。
有一次,在某学报编辑部开座谈会,主题是如何提高学报的水平。
提高水平的前提是稿件的质量要高,这是大家公认的。
大家对近年来稿件质量的下降也是有同感的。
至于原因,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的同志认为是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有的同志认定为是论文数作为指标被定在某些对个人或单位的评价体系中,造成单纯追求数量而粗制滥造。
应该承认,这些都可以是原因,但其中有些问题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应该看到,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是必然趋势也是好事,尤其是年轻作者正处在创造力旺盛时期,是出好文章的重要保证。
我认为,论文质量下降从面上看严重了一些,但究其原因,主要是论文写作的基础训练不够。
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
因此,我把在审稿中碰到的问题总结了一下,希望对一些作者写作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一、科技论文的内容:中学时就学过,文章的体裁最主要的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
记叙文说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也可以加点作者的感想。
议论文要说的是对某些问题的论点和为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而做的求证工作,即提供论据,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因此,这两种体裁是很不相同的。
还有一种接近议论文但严格说来不算议论文的体裁是只对某些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感,虽有观点但并不刻意去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种文章属于散文中的随笔,本文即属于这种文章。
科技论文应该是议论文,至少应该有观点。
通俗地说,科技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是什么”,而是“怎样做” 和“为什么”,对于“怎样做”的文章,最好要有“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很牛的审稿人给出的论文写作建议-----“如何写好论文?”如果大家仔细看了这些高质量期刊对审稿人审稿的要求或者说直接点,就是对稿件的要求,我想大家心里都有底了。
结合我个人的审稿经验,我个人认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应该具有下面十个要素:(1)原创性(2)创新性(3)题目合适(4)好的摘要(5)论文组织论证严密(逻辑性强)(6)图表清晰可靠(7)英语表达好,语法拼写等错误少(8)精选参考文献(9)LETTER要求投的文章要适合该期刊(10)可读性,好的文章通俗易懂,有影响力我审稿时看稿件的顺序是题目、摘要、图表、前言、参考文献和正文,我觉得题目、摘要、前言、图表、参考文献很重要,实验部分我觉得其次。
大部分期刊的基本要求:原创性、创新性、图表、论证、组织、写作、参考文献。
一般国外期刊至少两个审稿人,也有三个甚至还有六七个的,审稿人会有不同的审稿方位和审稿重点,所以按照审稿人意见逐条仔细修改很重要的,当然主编根据多位审稿人的意见,进行综合后给出最终决定的,所以你在写作时要从审稿人的角度去写作尽量方方面面考虑到,语法、语言组织、论文逻辑结构、图表表达,实验结果配合理论、仿真等会更好,如果是快报,当然可以只给出实验结果也行。
只有实验数据的文章,除非创新性很强,一般不会发表在高档期刊的。
也许有人认为差一点的杂志档次要求应该低一些,实际上,如果你认为档次差一点的期刊要求低一些,这对你会有害处的,不管档次高低,高标准要求自己是最好的,而且现在低一点档次的期刊投稿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在这么多文章中脱颖而出并被录用,高标准是关键因素。
至于期刊的审稿周期,我审稿的期刊都要我一个月内审完,我都提前十天审完,如果审稿人一个月内没审完,可以申请延期。
当然很好的查询审稿周期方法是:下载该期刊最近五六篇文章,查看摘要下面或者页尾的文章时间信息,会有submit、revise、accept和available online等信息,算算相关时间就能估计该期刊的审稿周期了。
现在来谈谈英文文章的写作和注意事项:(1)题目:概括性强、体现创新性、精炼题目写作注意事项:英文题目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目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
例如:The fabrication of …。
短语型题目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
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题目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目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目具有判断式的语义;况且陈述句不够精练和醒目,重点也不易突出。
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目,因为疑问句可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题目中的缩略词语:已得到整个科技界或本行业科技人员公认的缩略词语,才可用于题目中,否则不要轻易使用。
另外,还要注意题目字数的限制,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目字数有所限制,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总的原则是,题目应确切、简练、醒目,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目词数越少越好。
(2)摘要:与结论不重复,体现整个文章的结论和思想,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应用等。
摘要写作注意事项: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A.英文摘要的时态:时态运用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
一般现在时。
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
涉及到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当然也要用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医疗等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的,而只是当时如何如何;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
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
完成时少用,但不是不用。
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
B.英文摘要的语态: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
一篇摘要很短,尽量不要随便混用,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
主动语态:现在主张摘要中谓语动词尽量采用主动语态的越来越多,因其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
被动语态:以前强调多用被动语态,理由是科技论文主要是说明事实经过,至于那件事是谁做的,无须一一证明。
事实上,在指示性摘要中,为强调动作承受者,还是采用被动语态为好。
即使在报道性摘要中,有些情况下被动者无关紧要,也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
C.英文摘要的人称: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 paper…等开头,现在倾向于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
例如:To describe…,To study…,To investigate…,To assess…,To determine…,行文时最好不用第一人称,以方便文摘刊物的编辑刊用。
D.避免一些语法错误:冠词。
主要是定冠词the易被漏用。
the用于表示整个群体、分类、时间、地名以外的独一无二的事物、形容词最高级等较易掌握,用于特指时常被漏用。
这里有个原则,即当我们用the时,听者或读者已经确知我们所指的是什么。
例如:The authorfabricated anew ...The machine is operated with solar energy.由于现在缩略语越来越多,要注意区分a和an,如an X ray. 数词。
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比如8 turn solenoid inductor…单复数。
一些名词单复数形式不易辨认,从而造成谓语形式出错。
尽量使用短句。
因为,长句容易造成语义不清;但要避免单调和重复。
科技期刊涉及专业多,英文更是不易掌握,各行各业甚至表达方式、遣词造句都有区别。
多看英文文献,也会有助于我们英文写作及水平的提高。
(3)引言:主要研究进展,有代表性的同行研究工作,自己与他人工作对比的优势和不足,前言的参考文献选取代表性的、重要的文献。
参考文献选取要有代表性,除非那种特殊专业,我觉得参考文献不要参考会议的文章,尤其那些不知名的会议文章引用。
文献要尽量全面客观:不要对相似文献避而不引,或者只引别人早期的工作,这会让人感到你对该领域了解不够,甚至是有意回避,就有学风问题的嫌疑。
不能过低贬低别人的研究工作,要考虑自己和别人工作的时间差,不在一个时代的研究当然不能说自己比前人好,所以英语用词要注意些,客观些。
引言写作注意事项:好的引言相当于文章成功一半,最重要是保持鲜明的层次感和极强的逻辑性,层层递进关系。
首先:阐述自己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要尽量的简洁明了。
一些显而易见的知识要用概括性的而不是叙述性的语言来描述。
其次:文献的总结回顾。
要特别着重笔墨来描写。
一方面要把该领域内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全面的概括总结出来,不能有丝毫的遗漏,特别是最新的进展和过去经典文献的引用。
这是两个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
再次:然后就是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且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这是整个引言的高潮所在,所以更是要慎之又慎。
阐明局限要客观。
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仅仅围绕过去研究的缺陷性来描述,完整而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并且文章摊子不要铺的太大。
创新性描述的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
最后:就是总结性的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等几个方面来描述,为引言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最后对引言检查。
(4)讨论:这部分主要描述研究课题的具体内容、方法,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仪器、条件,并如实公布有关数据和研究结果等。
讨论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
实际上,审稿人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审稿人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心生疑窦: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其次,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较其优劣。
与其它研究进行对照,切忌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
重要的是应该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的结论,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为什么与别人的结果有差别,就不该断言自已的研究结果正确,而别人的错误。
接着应该讨论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释自己的研究发现,以及本研究有什么意义?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结果证明不了什么,防止读者得出过度、不实的结论。
最后,应点明哪些问题尚未解答,以及要继续做的工作,审稿人和读者不喜欢夸大的作法。
(5)图表:清晰直观、代表性清晰直观是基础,要让审稿人和读者不看正文就明白要表达的意思,代表性无论是自己实验结果还是和别人工作的比较,都要体现重点,无关的数据不要罗列在图表。
合理解释每一个参数,合理说明每一个步骤。
审稿人没时间考虑细节。
程序和参数的合理化显示出你知道你在做什么,而不是凑数据。
没理由要找理由,有理由要强调。
(5)逻辑性:我审稿时碰到作者的结论性错误,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期刊的那篇,后来我给他指出错误并给他参考文献,不要轻易下结论,这很糟糕的。
我就觉得这个作者文献还是看少了,特别是理论性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