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的文学语言艺术

合集下载

浅论《聊斋志异》的艺术风格

浅论《聊斋志异》的艺术风格

浅论《聊斋志异》的艺术风格《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已经达到和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可以称得上是迷信的百科全书,里面饱含着丰富的民俗和传说。

中国文言小说自六朝起开始谈狐说鬼,有了记述怪异的传统。

但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只是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些花妖鬼狐才具有更加明朗的人情味,才更有意识地、大量地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这不能不说是蒲松龄的一种创造。

标签:浅论《聊斋志异》艺术风格一、蒲孙玲《聊斋志异》艺术风格《聊斋志异》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造诣,足以彪炳千古而启迪后人。

它既宏富又洗练;既奇谲又质朴;既含蓄又犀利;既委曲又真挚。

这种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决非偶然:一则取决于作者广阔的视野、丰富的想像和厚实的生活基础;二则由于作者具有鲜明的是非和热烈的爱憎,三则归功于作者善于取精用闳,他一方面汲取了古代散文“词近”、“旨远”、“言约”、“意丰”的优良传统,另方面把握了志怪、传奇等文言小说的若干艺术手法,不落前人窠臼,勇于创新;四则有赖于作者严肃的创作态度,无论是推敲语言、提炼情节、讲究技法,莫不苦心孤诣,刻意求工,”如蜂采百花为蜜,其味自别,使人莫辨也”1.从内容和选材上《聊斋志异》的情节离奇曲折,幻诞诡谲,但在作品提供的特定情境之内,却又顺理成章,是按照某种固有的逻辑必然出现的。

其情节的内在逻辑,主要包括人物性格逻辑和幻想逻辑,二者往往蕴含在同一个情节系列中,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作品幻中有真、真中有幻的艺术特色。

受封建制度和迷信的影响中国本信巫,自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

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

到晋,言鬼神志怪之书愈多。

从六朝志怪到唐传奇,从宋之志怪传奇到明之神魔小说,到清代的《聊斋志异》已达到巅峰。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里面的故事环境基本上发生在冥界仙境人间,故事人物大多是花妖狐魅。

它的故事题材主要集中在揭露社会丑恶,科举弊端和男女婚爱上。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浅析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浅析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浅析《聊斋志异》是18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传世佳作,由吴承恩所著。

这部经典之作塑造了一个充满诡异动人气息的虚构世界,把神怪、小说、寓言类作品融合在一起,实现真实与虚幻的完美结合,贯穿着浓浓的民间情调。

本文将重点从语言艺术的角度,通过文献探究、深入浅出地分析《聊斋志异》所具有的语言艺术特色,探讨它对于后世语言艺术创作发展的影响力及意义。

一、《聊斋志异》文学史上的地位《聊斋志异》以其独特的文学美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宋以来竹林八贤之一”。

它与另外七贤秦观、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蒲松龄、卢祖皋的著作组成了竹林八贤,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聊斋志异》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艺术的运用,给中国文学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二、《聊斋志异》语言艺术的特点《聊斋志异》是以南宋文人吴承恩的犹太传说故事为基础,结合中国文化的传统神怪传说来构筑的一部诡异的童话小说。

这部小说的语言艺术形式多样,具有富有创意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古典中国传统文学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比喻,更加有力地描述了作品中隐喻和情节。

1.喻在《聊斋志异》中,比喻是最为常见的语言艺术手段,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思想,更可以用来提升文章的表达力和表现力。

典型的比喻有:“尘与尘,一成为两,岂知一尘,不见其半”;“白日照耀着晶莹的光景,如纱窗中的月华般,入眼如流,深情似诉”;“残花弥残,满目芳菲,犹如秋日里的月空”。

这些比喻可以有效地表现出作品中描写的场景,更加形象地把作品中传达出的情感传达给读者。

2. 修辞《聊斋志异》中同样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拟人、夸张、幻想、讽刺、预言等,以增强文字的表达力。

例如:吴承恩描写猫妖精的时候,刻画精细,通过“翩翩若仙,初入梦乡”的句子,将她异常的美丽传达给读者;在描写圣教士的时候,用“正声正色,正面直言”的句子,把他正义的心态表达给读者。

用修辞的手法,把作品中的情节营造得更加具有感染力,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聊斋志异》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自己的艺术特点的短篇小说集。

它的艺术特点和它的创作方法密不可分。

《聊斋志异》虽有少数现实主义的作品,如《细侯》、《念秧》等,但大多数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

它们一方面把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等非现实事物组织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来,又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矛盾;一方面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力量,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和生活境界,并给好人以美好的结果,给恶人以应得的惩罚。

这种特点构成了作品想象丰富奇特,故事变幻莫测,境界神异迷人的风格。

这是作者继承了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以来,以狐鬼幽冥等超现实事物反映现实、表现理想的传统,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的结果。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上。

这些人物既属于一定的社会阶层,有其社会本质,又都有鲜明的个性。

例如同是年青的女性形象,有感情缠绵,拘于叔父严训而行动谨慎的青凤(《青凤》),也有天真烂漫,肆意言笑,不受任何礼教约束的婴宁(《婴宁》)。

有爱诗善歌,“谈词风雅”,却心境凄苦的林四娘(《林四娘》),也有不懂世事,顽皮憨跳,乐不知愁的小谢(《小谢》)。

有“瘦怯凝寒”,无力自卫的连琐(《连琐》),也有“艳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只身为父报仇的侠女,等等。

这种成就的取得是和作者重视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分不开的。

作者往往让人物所代表的一定社会本质通过鲜明的个性表现出来。

仅以婴宁为例,真个是她到那里,笑声就跟到那里: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

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

”户外嗤嗤笑不已。

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媪真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

……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

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

至门外,笑声始纵。

部编2019秋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部编2019秋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部编2019秋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聊斋志异》创造了一个色彩绚丽、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

它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除了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外,还因为它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读后能使我们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聊斋志异》的艺术美,表现为思想与艺术的完美融合,绝不是那些逞才使气、炫弄技巧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一)形式上兼采众体之长《聊斋志异》虽然名为短篇小说集,实际上其中所收的作品非止一体,而是兼采众体之长,又加以融会创造,是对中国传统的文言小说体式和散文体式的总结和发展。

《聊斋志异》中的作品,从形式体制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

一般篇幅都较长,有完整的情节结构,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明确的主题思想。

书中的传世名篇多为这类作品,如《促织》、《席方平》、《红玉》、《婴宁》、《青凤》等等。

这类作品多取法于唐人传奇,又广泛地从志怪小说和散文传统中吸取营养,是对传奇小说的发展和提高。

比之唐人传奇,想像更丰富,情节更曲折,描写更细腻。

在形式上,这类作品多采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体,小说也多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又仿《史记》人物传记后的“太史公曰”,篇末一般附有“异史氏曰”,在讲完故事之后,直接发表作者的议论和见解。

或者点明主题,或者借题发挥,尖锐泼辣,短小精悍,很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杂文。

这些都显然熔铸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史传文学和散文的艺术传统,以及宋元以来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经验,在构思、人物塑造、情节组织和语言提炼等方面,都有新的特色。

其二,可以称为志怪短书。

这类作品,内容多为记述奇闻异事、神鬼妖魅;但与上一类不同的是,它们情节单纯,用笔精简,一般篇幅很短,只有二三百字,或者更少。

从形式上看,这类作品很像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但多数在意趣、情韵上与传统的志怪小说又很不相同。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之略论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之略论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之略论【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独特的语言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本文从历史背景、艺术风格、文学技巧、人物塑造和语言特点等多个角度对《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进行了略论。

首先介绍了《聊斋志异》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揭示了其在当时文学潮流上的独特地位。

其次分析了《聊斋志异》的艺术风格,揭示了其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接着探讨了《聊斋志异》中独特的文学技巧,包括叙事手法、结构安排等方面。

紧接着对《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塑造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作者塑造人物的独特眼光和技巧。

最后总结了《聊斋志异》的语言特点,强调了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通过全面探讨,《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得到了充分展现和肯定。

【关键词】《聊斋志异》、语言艺术、略论、引言、历史背景、艺术风格、文学技巧、人物塑造、语言特点、总结。

1. 引言1.1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之略论简介《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一部以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创作的文学巨著。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蒲松龄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塑造了许多神秘、奇幻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超自然现象和人与鬼魅之间的交流。

《聊斋志异》以其独特的鬼怪文学题材和细腻的文笔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着重探讨《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分析其历史背景、艺术风格、文学技巧、人物塑造和语言特点。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聊斋志异》这部作品,进一步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以及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人性的思考。

2. 正文2.1 《聊斋志异》的历史背景《聊斋志异》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清代初期,是清代著名文人蒲松龄所创作的一部神怪小说集。

蒲松龄生于1640年,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藏书家。

他在书法、绘画、诗歌、小说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文苑第一”。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主要著作《聊斋志异》,还有《菊花山房笺牍》等作品。

在《聊斋志异》问世之时,清代社会正处于一个政治动荡、社会不安的时期。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之略论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之略论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之略论【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以神怪故事为主题的作品,其语言艺术独具特色。

本文从《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文学风格、神怪描写、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在描写神怪时,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出独特的神秘氛围。

情感表达细腻动人,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整体上,作品的语言运用巧妙、独特,展现出了作者卓越的写作技巧和对文学的深刻理解。

《聊斋志异》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神怪元素的融入和对情感的表达,对中国神怪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对《聊斋志异》语言艺术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关键词】《聊斋志异》、语言艺术、艺术特点、文学风格、神怪描写、情感表达、语言运用、独特魅力、中国神怪文学、影响、文学史、地位1. 引言1.1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之略论《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神怪小说的代表作品,其语言艺术极具独特魅力。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蒲松龄运用了精致、细腻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

他不仅善于运用古典文言,表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巧妙地融入了口语和方言,使作品更具地域特色。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通过精湛的描写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各种灵异奇事。

他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绚丽的修辞,将神怪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感情的揭示,使作品更具情感共鸣,触动读者心弦。

作者对于语言的运用也极具特色。

他善于运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

他还注重对白的刻画,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聊斋志异》在语言艺术上的表现十分出色,不仅独具特色,而且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 正文2.1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该书以神怪传说为题材,融合了许多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描写了各种奇幻神怪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作者蒲松龄以笔墨描绘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神怪的殊境之中。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浅析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浅析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浅析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即兴叙事诗体的典范之作,有着极为优秀的语言艺术。

本文将从构词工夫,表述手法,现实意蕴及文学形式几个方面对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进行浅析,旨在深入研究其中所蕴含的美感,以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迪。

聊斋志异的构词工夫精湛,不同于一般传统押韵的叙事手法,其诗歌形式的叙述更是壮丽磅礴,尤如翠竹环绕,云气清澜,势威恢宏。

作者更是注重字面意义上的创造性,运用隐喻,象征,多层次讽刺,使其作品不仅有清绝的美感,还可以从中感受出作者的情意和隐喻的含义。

聊斋志异在表述手法上也有着深厚的底蕴。

以其最著名的《诛仙》为例,作者之把握人物张扬,细腻深刻,通过叙事穿插提示,营造出表现手法精炼,激情弥漫的叙事氛围,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灵活。

此外,作者更是灵活运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协同描绘,充分展现场景的情趣与优美,使其故事更加感人至深。

聊斋志异不仅是形式上的精细,更是蕴含着丰富的现实意蕴。

以《桃花扇》为例,在淡雅的文字中,更是对现实社会环境的反思,凸显出中国古代对于繁杂封建礼法的迷失的内涵,也呈现了桃花扇的惆怅之情。

此外,更有如《风月宝鉴》等,暗藏着社会弊病的讽刺,加上蕴含的深刻哲理,更加彰显了其文学价值。

聊斋志异以其精湛的语言艺术和优美的文学形式,在后人之中经久不衰,一直是读者钟爱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对传统文学形式进行了
深刻的研究,更是弥漫着作者的情意,能够令读者感受到独特的美感,仿佛置身于其中。

因此,本文结尾可以呼吁所有热爱文学的读者,尽管此书的文字已经百年老话,但其中蕴含的美感依然能够让人折服。

结合文本论述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结合文本论述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结合文本论述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独具特色的短篇小说集,被誉为“唐宋八大奇书”之一。

全书共计491篇,收录了各种形式的民间传说和神怪故事,涵盖了爱情、婚姻、家庭、官场、宗教、道德等方面的主题。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聊斋志异的故事情节多为民间传说或神怪故事的改编,但作者蒲松龄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例如他在《牡丹亭》中通过写女主角李靖的梦境,将两个生命层面不同的人的爱情悲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故事更加有张力和深度。

在《画眉狂想曲》中,作者通过让人物画眉变成人的形象,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并存的现实。

二、独具匠心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聊斋志异的语言表达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艺术性。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小说情节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加深了人物形象的描写。

例如在《陆判》中,蒲松龄运用了“船到江心补漏,人到半山修竹”的比喻,把主人公陆判的修身自律与修竹的相似之处进行了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三、深刻的社会思考和心灵探索聊斋志异并非只是一部神怪故事集,而是通过神怪故事反映了社会和人性的缺陷,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牡丹亭》中,作者通过男女主角的悲剧爱情,探讨了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和女性地位的低下问题。

在《艳真传》中,作者通过女主角张生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残酷现实和女性的无助处境。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部具有重要艺术成就的作品。

它在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创新、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社会思考和心灵探索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贡献,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举例说明鲁迅对聊斋志异的评价

举例说明鲁迅对聊斋志异的评价

鲁迅对聊斋志异的评价一、文学价值1.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学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

2. 鲁迅认为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先生能够将传统我国的神怪故事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展现了超凡脱俗的文学才华。

3. 聊斋志异中所展现的爱情、友情、亲情等人性纠葛与情感冲突,无一不触及人心深处,具有观赏性和感召力。

二、思想意义1. 鲁迅认为聊斋志异并非仅仅是一部神怪小说,更多的是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2. 聊斋志异通过神怪故事的形式,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性、人生、善恶等方面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得以启发。

3.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聊斋志异在书写时代社会风貌、道德伦理观念、人性光暗面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

三、对后世影响1. 鲁迅认为聊斋志异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聊斋志异中通过对神怪故事的书写,超越了一般小说对我国古代社会的纪实,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叙事艺术,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3. 今天,聊斋志异在我国文学史上依然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艺术特色1. 鲁迅对聊斋志异的评价中,也提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2. 聊斋志异中虽然描绘了神怪异事,但作者蒲松龄却能以写实手法,栩栩如生地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

3. 聊斋志异还有着浓厚的文学气息,语言优美、精准,情节曲折离奇,使作品更富有张力和吸引力。

五、不足之处1. 鲁迅对聊斋志异的评价中,也提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2. 虽然聊斋志异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情节牵强、逻辑不严谨之处。

3. 聊斋志异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相对较为片面,缺乏对女性的全面性塑造,这也是其值得反思之处。

六、结语1. 鲁迅对聊斋志异的评价是积极向上的,他认为聊斋志异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卓越表现,更在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上具有深远影响。

2. 虽然聊斋志异不乏不足之处,但这并不影响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仍然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征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征
层层点染,诗意盎然,环境之 清幽雅净与人物的天真美洁,相映 生辉,使婴宁的形象格外动人。这 种一派天然美的自然氛围恰恰是婴 宁纯真自然个性的写照。
《公孙九娘》中环境:
“坟兆万接,迷目榛荒,鬼火狐鸣,骇 人心目” 。 凄惨景象,渲染小说的悲剧情调; 《连锁》写书生杨于畏,移居于泗水之 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坟,夜闻 白杨萧萧,声如涛涌。夜阑秉烛,方 复凄断。”
杨由是伺诸墙下,听其吟毕,乃隔壁 而续之曰:“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 单寒月上时。” 诗及渲染幽森氛围,又成为二人发 生联系的契机。
2)以吟诗作为小说中人物的行为来结构 故事
《白秋练》
一夕翁赴饮,久不归,生吟益苦。有人徘徊 窗外,月映甚悉。怪之,遽出窥觇,则十 五六倾城之姝。望见生,急避去。
“郎君杀吾女矣!”生惊问之,答云:“妾 白姓。有息女秋练,颇解文字。言在郡城, 得听清吟,于今结念,至绝眠餐。意欲附 为婚姻,不得复拒。”
王与鸟言,应对便捷。呼肉啖之。 食已,鸟曰:“臣要浴。”王命金 盆贮水,开笼令浴。浴已,飞檐间, 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顷之 羽燥。翩跹而起,操晋音曰:“臣 去呀!”顾盼已失所在。王及内侍 仰面咨嗟,急觅其人则已渺矣。后 有往秦中者,见其人携鸟在西安市 上。此毕载积先生记。
(7)继承《史记》传统 体式上篇首介绍传主的 姓氏里籍,中间叙事,结尾 的“异史氏曰”类似《史记》 结尾的“太史公曰”,对故 事人物或作评点,或伸发议 论。
(五)小说诗意化倾向。
1)小说中人物吟诗 《公孙九娘》:枕上追述往事,哽咽不成眠。
乃口占两绝云:
“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 十年露冷枫林月,此夜初逢画阁春。” “白杨风雨绕孤坟,谁想阳台更作云? 忽启镂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

《聊斋志异》讽刺手法

《聊斋志异》讽刺手法

《聊斋志异》讽刺手法:
《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夸张与对比。

夸张手法是指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手法则是通过比较两种事物或情境,突出其差异,达到讽刺效果。

2.双关。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在《聊斋志异》中,双关的双关点是小说塑造的虚幻世界和作者所处的现实世界之间的相似性。

透过这种相似性,读者可以轻易地由作者塑造的花鬼狐妖的虚幻世界联系到作者所处的现实世界,捕捉到隐藏在表层话语行为之外的深层意义。

3.象征、影射等艺术手法。

象征、影射等艺术手法对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与贪官酷吏进行深刻的揭露与抨击,如《梦狼》、《席方平》、《促织》等。

《聊斋志异》文体内涵论

《聊斋志异》文体内涵论

《聊斋志异》文体内涵论《聊斋志异》是一部明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包含了五十个故事,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其文体和内涵两个角度来论述《聊斋志异》的特点和意义。

一、文体特点《聊斋志异》的文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魔幻现实主义:《聊斋志异》的故事情节多涉及到妖怪、鬼魂、仙人等超自然现象,通过虚幻的文学构建,展示了一种魔幻的现实主义。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为仙人、女鬼、妖怪等,情节叙述流畅而具有张力,给人以独特的观赏体验。

2. 辞章优美:蒲松龄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辞章手法,使得《聊斋志异》的语言十分优美。

他灵活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富有音韵感和节奏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3. 写意风格:《聊斋志异》整体呈现出一种写意的风格,作者通过描写景物、人物的神韵,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其描写手法简练而富有感染力,能够让读者陶醉其中。

4. 性稗类特色:《聊斋志异》还具有一定的性稗类特色。

作品中许多故事通过描写男女之间的关系和性爱的场景,以达到揭示社会阴暗面和探讨人性的目的。

这种独特的文体特点使得《聊斋志异》在当时文坛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

1. 社会现实的反映:《聊斋志异》虽然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但其中的故事情节却有强烈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多与社会现象相联系,从而使得作品在表现寓意的同时也在反映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个别人物的心理状态。

2. 对人性的思考:《聊斋志异》以灵异、鬼怪的形式展开了对人性的思考。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存在善恶、爱憎、诱惑和欲望等复杂的心理,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理并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3. 鲜明的时代特色:《聊斋志异》是明代作品,因此其中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色。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多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种时代特色,使得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简述《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

简述《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

第 31 卷 第 1 期2018 年 1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1 No.1Jan.2018收稿日期:2017-12-16作者简介:张海明(1978-),男,山西吕梁人,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简述《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张海明(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山西 吕梁 032200)摘 要: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运用了十分高明的语言艺术,展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使得其所刻画的人物和故事深入人心。

本文主要分析了《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从引经据典、运用古代成语、使用多种语言文体、使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使用口语化语言等几个角度探讨了《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聊斋志异;语言;艺术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97(2018)01-0042-020 引言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除了其创造了一个个鲜明、活泼,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之外,还得益于其过硬的语言艺术。

蒲松龄驾驭文字的功夫了得,虽然通篇都是文言文,但是其语言文学造诣却值得后人学习。

1 《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概述《聊斋志异》一经问世,就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虽然蒲松龄在这一作品中融入了许多文言文,但是却没有传统文言文中的呆滞、晦涩等问题,而是通过高超的语言技巧和新颖的故事点“活”了文言文,语言简洁、生动,对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做到准确诠释。

《聊斋志异》的文字之所以有其独到之处,主要是由于在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大部分小说都是以白话进行描述,由于长期的发展,许多小说都有语言僵化、枯燥的问题,而且内容与真实的生活脱离,而《聊斋志异》与这些小说相反,语言诙谐幽默,即使使用了许多口语,其与普通的白话小说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具备优秀的语言艺术功底,十分有艺术张力[1]。

1.1 在作品中引经据典《聊斋志异》的语言风格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这主要是由于蒲松龄善于学习,对于古代语言可以做到集百家之长,最重要的是,善于引经据典,又不拘一格,在语言方面可以灵活运用,自成一派。

《聊斋志异》介绍

《聊斋志异》介绍

《聊斋志异》介绍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含蓄地反映了蒲松龄生活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其中也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认识。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孤愤。

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聊斋志异》的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从题材内容来看,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梅女》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等;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等;
第五类,是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狼》等。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征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征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征《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明珠,是一部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巨著。

研究它的艺术特征,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吸取其有益的创作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拟从题材的处理、艺术构思和语言特色等几个方面,谈一下这个问题。

一从六朝志怪小说开始的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多取材于鬼狐幻化的故事。

蒲松龄继承了这一艺术传统,并有很大的创造和发展,首先表现在对题材的处理上。

《聊斋志异》有四百多个短篇故事,塑造了大批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其中体现着一个共同的创作倾向,即蒲松龄的笔下,鬼狐花妖不是厌弃人生,而是羡慕人的生活;不是逃避现实,而是积极参加人类社会的现实斗争。

在《翩翩》、《女神》、《蕙芳》等作品中,描写了仙女下凡的故事;在《乌鸦》、《红玉》《青凤》、《妖娜》等作品中,描写了狐女来到人世。

仙女、狐女尚且如此,鬼女就更不用说了。

鬼女伍秋月的坟头上,插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女秋月,葬无冢,三十年,嫁王鼎”(《伍秋月》)见到王鼎后,又一再表示:“妾少须阳气,欲求复生”。

表现了她强烈的求生愿望,羡慕人的爱情生活。

《连琐》中连琐,她不安于鬼魂的清苦和寂寞,反复吟诵鬼诗,“其声哀楚”;并要求她的情人发掘她的坟墓,约定“百日为期,视妾坟前,有青鸟鸣于树头,即速发冢。

”在蒲松龄的笔下,一块石头也是有情的(《石清虚》),一棵橘树也因人的变化而变化(《橘树》),鬼狐花妖则更是“彼虽异物,情亦犹人”(《巧娘》)。

它们带着特殊的聪明和智慧,从四面八方集中到蒲松龄的笔下,过着人的生活,参加着现实社会的斗争。

因此在《聊斋志异》中,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以现实生活为中心,吸引鬼狐花妖纷纷进入人间社会的艺术园地。

从文学史的发展上看,这种现象很值得重视。

众所周知,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从六朝志怪开始,到了唐代“始有意为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元明时期发展不大,明代末年虽出现了一些作品,但正鲁迅先生所指出:“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中国小说史略》)。

《聊斋志异》的文学语言艺术

《聊斋志异》的文学语言艺术

《聊斋志异》的文学语言艺术《聊斋志异》之所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与它在语言上所达到的高度造诣是分不开的。

《聊斋志异》虽然是使用文言的形式来写作的,但蒲松龄提炼语言的道路却鲜明地体现了向古代学习、向民间学习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倾向,他在学习和提炼古代语言和民间语言上,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提炼语言的道路是值得认真总结的。

蒲松龄生活的时代,白话文学从宋、元话本算起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到了明代,就小说而论,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拟话本都是用通俗的白话文写作的。

由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继承的是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的传统,这对《聊斋志异》何以采用文言的形式写作是不无关系的。

唐、宋传奇发展到宋代,由于内容上不注意反映现实生活,缺乏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语言上也逐渐僵化,明代这种僵化更加明显。

《聊斋志异》的问世,不仅在内容上有耳目一新之感,在语言上也是如此。

它使用文言的形式,但却克服了一般文言文的板滞晦涩的毛病,他给渐趋僵化的文言小说注进了新的血液。

蒲松龄继承了我国文言文的精炼、简洁、准确、生动、骈散结合等优良传统,又从口语中提炼出大量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清新、隽永、活泼、诙谐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他虽然大量采用口语,但又不同于白话小说,通过文言虚字的运用,尽管口语词汇很多,但仍然保持文言的派头,创造了《聊斋志异》特具的语言艺术风格。

一、广泛吸收古代语言精华王渔洋在《聊斋文集序》中,对《聊斋志异》的语言风格,做了十分中肯的概括:读其文,或探原左、国,或脱胎韩柳;奄有众长,不名一格。

视明代之摹拟秦汉以为高古,矜尚神韵,掉弄机灵者,不啻小巫见大巫矣。

即骈四俪六,游戏谐噱之作,亦能出入齐梁,追蹑庾、鲍,不为唐以下儇佻纤仄之体,吾于薄子,叹观止矣。

蒲松龄很善于学习古代语言。

《聊斋志异》中直接引用古代典籍的地方很多,《诗经》、《左传》、《国语》、《国策》以及诸子百家,《史记》,《汉书》,汉、唐小说,唐宋古文,无不兼收并蓄。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浅析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浅析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浅析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之一,由元代文学家施耐庵所著。

此书收录了近百篇描写怪异、冒险、神秘、传说以及鬼怪故事,其中包括了《葬花吟》、《西游记》、《搜神记》、《灵异轶事》等多部经典作品,并令众多继承者受其启发。

《聊斋志异》的各篇文章以文字表达博大精深的思想,令读者有一种深刻的感受。

施耐庵在这本书中创造出苍凉、神秘的气氛,通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故事,以及精细的描述技巧,使故事能够更贴近生活,从而让故事更富有趣味性。

另外,《聊斋志异》中还体现了文字表达高超的艺术。

施耐庵在这本书中很好地运用了中国传统词句,他用“天下大乱,血雨霏霏”、“藤蔓攀缘”等句子来描述该书中的场景,深刻地描绘出血腥恐怖和神秘异常的场景。

此外,他充满了情节变化的写作,使故事更加有趣,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文字的艺术处理。

此外,《聊斋志异》也体现了施耐庵强大的创作能力。

他在每一篇文章中都创造出新思维,使故事看起来更有活力和张力,能够让读者进入文章之中,感受其中的神秘感和悬念感。

他在故事中避免使用重复或乏味的描述,他灵活地使用比喻和有趣的语言来描述场景,从而给读者以新的感受。

总的来说,《聊斋志异》中的文字表达艺术无可争议。

施耐庵以集大成之作,创造出多种文字表达能力,使故事有趣、有张力,令读者们有深刻的感受。

繁复的文字表达,使《聊斋志异》成为中国古代
文学艺术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简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简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1、全书在取材上以小见大,常借生活中的细微之事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2、小说的情节曲折多变,情节安排动人心魄,真实传达了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感情;
3、小说结构严谨,情节曲折而不松散;
4、细节生动逼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体察以及高超的语言技巧。

《聊斋志异》的简介
《聊斋志异》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通过花妖狐魅和人之间发生奇妙故事,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

蒲松龄作《聊斋志异》,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人传奇的衣钵,但将宗教迷信意识转化为文学的审美方式,使神仙狐鬼成为观照人间官僚或某类人的文学形象,多半寓批判之意。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聊斋志异》创造了一个色彩绚丽、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

它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除了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外,还因为它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读后能使我们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聊斋志异》的艺术美,表现为思想与艺术的完美融合,绝不是那些逞才使气、炫弄技巧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一)形式上兼采众体之长《聊斋志异》虽然名为短篇小说集,实际上其中所收的作品非止一体,而是兼采众体之长,又加以融会创造,是对中国传统的文言小说体式和散文体式的总结和发展。

《聊斋志异》中的作品,从形式体制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

一般篇幅都较长,有完整的情节结构,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明确的主题思想。

书中的传世名篇多为这类作品,如《促织》、《席方平》、《红玉》、《婴宁》、《青凤》等等。

这类作品多取法于唐人传奇,又广泛地从志怪小说和散文传统中吸取营养,是对传奇小说的发展和提高。

比之唐人传奇,想像更丰富,情节更曲折,描写更细腻。

在形式上,这类作品多采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体,小说也多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又仿《史记》人物传记后的“太史公曰”,篇末一般附有“异史氏曰”,在讲完故事之后,直接发表作者的议论和见解。

或者点明主题,或者借题发挥,尖锐泼辣,短小精悍,很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杂文。

这些都显然熔铸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史传文学和散文的艺术传统,以及宋元以来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经验,在构思、人物塑造、情节组织和语言提炼等方面,都有新的特色。

其二,可以称为志怪短书。

这类作品,内容多为记述奇闻异事、神鬼妖魅;但与上一类不同的是,它们情节单纯,用笔精简,一般篇幅很短,只有二三百字,或者更少。

从形式上看,这类作品很像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但多数在意趣、情韵上与传统的志怪小说又很不相同。

作者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神鬼妖异确实存在,而是含蕴着隽永的思想内涵,透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的文学语言艺术《聊斋志异》之所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与它在语言上所达到的高度造诣是分不开的。

《聊斋志异》虽然是使用文言的形式来写作的,但蒲松龄提炼语言的道路却鲜明地体现了向古代学习、向民间学习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倾向,他在学习和提炼古代语言和民间语言上,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提炼语言的道路是值得认真总结的。

蒲松龄生活的时代,白话文学从宋、元话本算起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到了明代,就小说而论,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拟话本都是用通俗的白话文写作的。

由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继承的是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的传统,这对《聊斋志异》何以采用文言的形式写作是不无关系的。

唐、宋传奇发展到宋代,由于内容上不注意反映现实生活,缺乏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语言上也逐渐僵化,明代这种僵化更加明显。

《聊斋志异》的问世,不仅在内容上有耳目一新之感,在语言上也是如此。

它使用文言的形式,但却克服了一般文言文的板滞晦涩的毛病,他给渐趋僵化的文言小说注进了新的血液。

蒲松龄继承了我国文言文的精炼、简洁、准确、生动、骈散结合等优良传统,又从口语中提炼出大量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清新、隽永、活泼、诙谐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他虽然大量采用口语,但又不同于白话小说,通过文言虚字的运用,尽管口语词汇很多,但仍然保持文言的派头,创造了《聊斋志异》特具的语言艺术风格。

一、广泛吸收古代语言精华王渔洋在《聊斋文集序》中,对《聊斋志异》的语言风格,做了十分中肯的概括:读其文,或探原左、国,或脱胎韩柳;奄有众长,不名一格。

视明代之摹拟秦汉以为高古,矜尚神韵,掉弄机灵者,不啻小巫见大巫矣。

即骈四俪六,游戏谐噱之作,亦能出入齐梁,追蹑庾、鲍,不为唐以下儇佻纤仄之体,吾于薄子,叹观止矣。

蒲松龄很善于学习古代语言。

《聊斋志异》中直接引用古代典籍的地方很多,《诗经》、《左传》、《国语》、《国策》以及诸子百家,《史记》,《汉书》,汉、唐小说,唐宋古文,无不兼收并蓄。

他既能无所不包,又能无所不扫,“绝去町畦,自成一家”(张元《柳泉薄先生墓表》)。

他在用典方用,不拘泥,不呆板,而是灵和巧妙,卷舒自如,有时使人不觉其用典,实际上只是语言词汇的借用。

如《董生》中的董生酒后夜归,入室后发现自己的衾被中卧一姝丽,“戏探下体,则毛尾修然。

”女醒,董生吓得“战栗哀求”,惟求“仙人怜恕”。

女笑曰:“何所见而仙我?”董曰:“我不畏首而畏尾。

”“畏首畏尾”语出《左传·文十七年》:“畏首畏尾,身余其几”。

显然,《董生》中的“我不畏首而畏尾”与《左传》可以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如同战国时代的赋诗言志,不过是断章取义的借用,以谐语增加语言的趣味性。

《叶生》的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但在科场中屡次失败,死后的鬼魂至丁公家坐馆授徒,遂使丁公之子名中亚魁。

“公一日谓生曰:‘君出余绪,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钟长弃,奈何!’生曰:‘是殆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

’”“黄钟长弃”用《楚词·卜居》“黄钟毁弃,瓦斧雷鸣”的典,用得贴切,得当。

“非战之罪也”用的是《史记·项羽本纪》的典故。

遭到彻底失败,尚不觉悟的项羽,曾说过:“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叶生在这里引用项羽的话,只在说明,他所以屡试不中,半生沦落,是命运使然,文章憎命。

这种用典,用得也比较活。

《聊斋》中还有些典故,作者信手拈来,使人不觉其用典。

《莲香》中的“田舍郎,我岂妾哉”,是直接引用唐人小说《集异记》中的高适、王昌龄、王之涣旗亭赌诗的原话,但莲香引用这句话来打趣桑生,用的十分巧妙,即使不知道旗亭赌诗的典故,对于理解文意也无什么影响。

蒲松龄很善于将古代的成语典故驱使在自己笔下,为我所用,并善于花样翻新,有时简直是在大胆的开玩笑。

《仙人岛》中的“心中正,则眸子瞭焉”与“心中不正,则瞭子眸焉”的戏谑对话,是用《孟子》的话反其义而用之,这种以文为戏的巧合之语,古文家是不敢用的,《聊斋》中却屡见不鲜,如“黄鸟、黄鸟,无止于楚”(《仙人岛》),“今夕何夕,见此凉人”与“子兮子兮,如此凉人何”(《凤仙》),都是从《诗经》中变化出来的。

蒲松龄的以文为戏,有时连冯镇峦、但明伦这些《聊斋》的评论者也不能接受。

对于《仙人岛》中的“心中不正,则瞭子眸焉”的玩笑,冯评曰:“真是以文为戏,口孽哉!《聊斋》恶息,当以为戒。

”但评曰:“语亦巧合,特嫌其侮。

”这说明蒲松龄在提炼语言上,不怕士大夫的指责,不做板起面孔的道学家,思想很解放,很大胆。

所以尽管我们在《聊斋》中可以找出很多用成语、典故的地方,但却没有掉书袋的毛病,不但用的活,而且敢于引经据典的开玩笑,这是各种流派的古文家所没有的语言风格。

我们所以说《聊斋》的语言风格是“奄有众长,不名一格”,并不仅仅着眼于他的“或探源《左》、《国》,或脱胎韩柳”,也不仅仅着眼于他直接间接的大量的征引典籍,而在于蒲松龄在《聊斋》中使用了多种多样的语言表现方式和各种文体,使《聊斋》的语言风格变得丰富多彩。

他叙事语言简净、生动、详略得当,显得古朴而又艳丽,可作优美的散文来读。

在自然景物描写上,他不作大段的景物描写,往往用一两句话,“点缀小景如画”(但评),如写人夜入荒废的凶宅:“见长莎蔽径,蒿艾如麻。

时值上弦,月色昏黄,??登月台,光洁可爱??西望月明,惟衔山一线耳。

”(《狐嫁女》)寥寥数语,第宅的荒凉与上弦的月色历历如在目前。

写云中之游,则俨然如在天上:“既醒,觉身摇摇然,不似榻上;开目,则在云气中,周身如絮。

惊而起,晕如舟上。

踏之,软无地。

仰视星斗,在眉目间。

逐疑是梦。

细视星嵌天上,如老莲实之在蓬也,大者如瓮,次如瓿,小如盎盂。

??拨云下视,则银海苍茫,见城廓如豆。

”(《雷曹》)《聊斋志异》中很多美丽、多情的女性,作者在刻画这些女性时,用的语言很少雷同化、程式化,往往用几句话,就能传神的刻画出一位少女的外貌特征。

《娇娜》中用“娇波流慧,细柳生姿”八个字写出了这位少女的美丽、智慧。

“绝代容华,笑容可掬”概括出婴宁的美丽与爱笑的特征。

(《婴宁》)“笑弯秋月,羞晕朝霞,实天人也。

”(《公孙九娘》十几个字活画出一位美丽、羞涩的大家闺秀。

“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也。

”(《青凤》)这里写青凤的美与写娇娜的美用语相近但又有所不同。

写聂小倩的美,又是另外一种语言,先说“有一十七八女子来,仿佛艳艳”,接着又通过老妪的口道出小倩的美:“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摄魂去。

”《绩女》一篇,写绩女的美,通篇都是从七十老妪,村中少女、少年,直到费生的口中、眼中、心中极力形容,由侧面衬托到正面描写,更显得出神入化。

绩女一出场,只用了“仪容秀美,袍服炫丽”八个字,继而写她“罗襟甫解,异香满室”,以至使七十老媪私念:“遇此佳人,可惜身非男子。

”接着又写绩女出臂挽老媪时,老媪感到“臂腻如脂、热香喷溢;肌一着人,觉皮肤松快,媪心动,复作遐想.”媪曰:“使是丈夫,今夜那得不死!”特别是写费生“破产相见”的场面,更是句句惊人:“忽见布幕之中,容光射露,翠黛朱樱,无不毕现,似无帘幌之隔者。

生意眩神弛,不觉倾拜。

”从以上例证中,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蒲松龄的语言表现手段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十分透足、够味。

《聊斋》语言风格的丰富多彩,还表现在它杂有多种不同文体方面,有骈四俪六的骈文,有诗词,有俚曲、民间谣谚、对联等等。

《聊斋》中的骈文段落,多用于特殊的场合,有少数是严肃的。

如《续黄粱》中包龙图弹劾曾孝廉的上疏,是用骈文写的,上疏内容义正词严,切直严厉。

多数骈文段落(如《胭脂》的判词、《马介甫》中异史氏曰的附录等)都是诙谐戏谚之文,作者有时明确交代其目的是“以博一噱”(《马介甫》),其作用在于与正文相补充。

语言风格多数是诙谐的。

《聊斋》中的诗词,更是屡见不鲜。

有些诗词是引用唐宋人的作品,有些是作者的创作,小说中杂有诗词,这本来是从志怪小说到唐宋传奇所具有的传统,白话章回小说中也常常使用这种形式,但《聊斋》中的诗词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它不是游离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之外,也不是用韵文来复述和概括散文中已经叙述过的内容,而是与人物情节成为有机的整体。

有些诗词,在篇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成为青年男女爱情的媒介。

《连琐》中连琐的诗“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

”被杨生续上两句“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

连琐与杨生的爱情故事,就是从吟诗与续诗开始的。

《白秋练》中白秋练与慕蟾宫的爱情,始终与吟诗是分不开的。

《公孙九娘》中的二首绝句诗:“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

十年露冷枫林月,此夜初逢画阁春。

”“白杨风雨绕孤坟,谁想阳台更作云?忽启缕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

”恰切地表现了公孙九娘的悲剧命运,虽偶逢阳台云作,画阁春生,追述往事,终难忘露冷枫林,血腥罗裙。

这样的诗词,在渲染气氛上起了很好的作用。

《聊斋》中的俚曲,大部分是井市里巷之谣。

《凤阳士人》丽人所唱的那首“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

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

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

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可见一斑。

这个曲子,虽然出自丽人之口,但句句字字,都是表达的凤阳士人之妻翘盼负笈远游的丈夫的心情,丽人又用它来勾搭其夫,一曲双关,艺术效果是很好的。

《彭海秋》中女郎唱的:“薄幸郎,牵马洗春沼,人声远,马声杳,江天高,山月小。

掉头去不归,庭中生白晓。

不怨别离多,但愁欢会少。

眠何处,勿作随风絮,便是不封侯,莫向临邛去。

”《褚生》中李遏云唱的《浣溪沙》:“泪眼盈盈对镜台,开帘忽见小姑来。

低头转侧看弓鞋,强解绿娥开笑靥。

频将红袖拭香腮,小心犹恐被人猜”等等,都是情意缠绵的曲子,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从以上的简单例证中,我们可以看到《聊斋志异》兼用古文和诗、词、曲、赋等各种文体,每种文体都能曲尽其妙。

蒲松龄是一位能精通多种文体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奄有众长,不名一格”的特点,在驾驭多种语言形式方面,也充分地表现出来。

它的语言闪耀着熠熠的光彩,成为我国古代文言小说中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

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在《聊斋志异》的人物画廊中,有很多栩栩如生,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蒲松龄善于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做到说何人,肖何人,不仅口吻毕肖,而且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身份、教养与典型环境十分协调,有些还达到如闻真声、如见其人、出神入化的境界。

《邵女》中的媒婆贾媪,通过她的口底生莲的三寸不烂之舌,把媒婆写得跃然纸上。

邵女是一位“光艳溢目”而又聪慧的少女,是邵家的独生女儿,又是择婿多年“贫富皆少许可”的眼高之人,柴廷宾虽是个富家之子,但其妻金氏奇妒,两妾先后被金氏害死,再纳妾,特别是纳邵女为妾可以说是相当困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