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去杠杆-看懂金融杠杆中的委外投资
给你一篇最透彻的金融去杠杆报告
给你一篇最透彻的金融去杠杆报告金融去杠杆成为热门话题。
我们尝试用多部门的简单模型,刻画出金融杠杆的真相,并大致测算杠杆水平。
读完本文,你至少能明白:(1)金融杠杆(银行视角)是什么?在哪里?有多少?(2)为了去杠杆,监管层会做什么(这些措施已体现在近期的监管措施里)?银行又会做什么?金融杠杆是什么?在哪里?有多少?1.杠杆的本质就是负债杠杆就是负债。
借入资金,投入经营,可以实现以小(少量资本金)搏大(更大的总资产),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加杠杆。
(图片来源:小米公司)所以,只要有债务融资,就会有杠杆。
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金融为主,也就是以银行信贷为主,信贷在社会融资总量中占比最大,所以经济中的杠杆小不了。
银行本身是个杠杆,它们向资金盈余方(存款人为主)吸收资金,投放给资金需求方(包括申请贷款的企业和居民)。
企业向各银行借了钱,用于生产经营,本身也是一个杠杆。
于是形成了一个资金链条,其中银行、企业两个环节都形成杠杆。
其中,后一个杠杆是企业的负债水平,一般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
比如,不同的企业群体,会有不同的资产负债率:但资产负债率指标只看资产的总量,忽视了资产产生现金流的能力,为弥补此缺陷,有时改用利息覆盖倍数等指标。
企业部门的去杠杆也是我国近期的重点工作任务。
但企业杠杆不属于我们今天讨论的“金融杠杆”,也不是金融部委能直接管辖的,因此暂先按下不表(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
而前一个杠杆,即银行的杠杆,则是典型的金融杠杆。
但银行的杠杆水平,我们一般不看它简单的资产负债率,而是另有杠杆率(一级资本净额/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
其中,资本充足率还考虑了不同资产的风险权重,更加精细,是最为重要的指标。
截止2016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13.28%,是非常健康的水平,在近几年也保持稳定,所以表面上看,银行的杠杆水平并不高。
资本充足率就是控制银行杠杆率的监管指标。
以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为例,那么意味着银行如果自有资本8元,那么它所能扩张的风险加权资产最高只能100元,全行的杠杆水平就设有了一个天花板。
金融去杠杆
金融去杠杆篇一:解析“去杠杆”解析“去杠杆”“去杠杆”是以短期阵痛谋求长远健康发展,注定要面对种种挑战和考验,但也是不可回避的必由之路“去杠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以既主动、又稳妥为要义的。
具体来说,就是在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中改善债务结构,以行政力量与市场手段并举、以可控方式和可控节奏逐步消化泡沫和杠杆问题。
总之,“去杠杆”是以短期阵痛谋求长远健康发展,注定要面对种种挑战和考验,但也是不可回避的必由之路近来,“去杠杆”一词在经济界大热。
从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与专家探讨“去杠杆”的方法论,到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判断中国当前已进入“去杠杆”阶段,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杠杆”与“去产能”“去库存”一起列入明年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都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去杠杆”的进程。
经济意义上的“杠杆”,通俗理解为“四两拨千斤”,即通过借债,以较小规模的自有资金撬动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
个人融资融券、企业向银行借贷、政府发行地方债等,都是加杠杆的行为。
适度加杠杆当然有利于盈利,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还债的压力就会反过来拖累发展。
杠杆化还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性,经济向好时能带来更多收益,经济向下时则蒙受更多损失。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对发达国家过度杠杆化的当头棒喝,也使每一个经济体从多年依靠杠杆发展经济的陶醉中清醒过来,私人缩减消费信贷、政府削减公共开支、金融机构收敛衍生工具,开始了艰难的“去杠杆”进程,至今还没有结束。
眼下,我国债务杠杆主要表现为,一是总体负债率不高,但是企业债高企,且增速惊人;二是政府债务总体不高,但是地方债相对较高,在财政收入不振的情况下,巨大的总量和高昂的成本将令地方政府难以承受。
这种债务增长趋势给金融系统带来巨大的风险,如果继续攀升,下一步很可能引发局部性、地方性甚至系统性、全国性金融风险,必须主动防范、未雨绸缪,把防控关口前移。
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杠杆”,对此已达成高度共识,关键是方法选择。
金融去杠杆的原因及方法
金融去杠杆的原因及方法随着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金融杠杆化程度不断加深。
但是,由于金融活动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金融杠杆化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风险问题。
因此,金融去杠杆已成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从金融去杠杆的原因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金融去杠杆的原因1. 风险问题增加:金融杠杆化把金融机构的债务和资产扩大了很多倍,这样一旦发生风险,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将是不可承受的。
因此,金融去杠杆就是为了减少这种风险带来的影响。
2. 资产泡沫:金融杠杆化可能会出现资产泡沫,也就是为了获得高回报率而进行盲目融资,这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是可以承担的,但是一旦风险扩大和爆发,将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因此,金融去杠杆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资产泡沫的出现。
3. 经济稳定性:金融杠杆化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过热,最终导致经济的不稳定。
通过金融去杠杆可以避免这种风险,进而保持经济稳定性。
二、金融去杠杆的方法1. 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金融去杠杆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
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宽松,以保持合理的利率水平。
同时,货币政策也应该控制资产价格的上涨,从而避免资产泡沫出现和经济风险的扩大。
2. 加强监管:监管是金融去杠杆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监管部门要对金融市场严格监管,并依法查处任何违规行为。
同时,还要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规范培训,提高金融从业者的意识和技能,有效地提高监管水平。
3. 降低债务比率:减少金融机构的债务比率是金融去杠杆的一个重要方法。
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减少无效债务的负担,降低杠杆率,矫正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还原实体经济积极的融资需求。
4. 推动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可以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降低杠杆率。
在金融方面,推动结构性改革包括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等。
综上所述,金融去杠杆的原因主要是当前金融杠杆化带来的风险问题,资产泡沫和经济稳定性问题等。
金融去杠杆的方法主要包括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监管,降低债务比率和推动结构性改革等。
去杠杆的名词解释
去杠杆的名词解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去杠杆”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经济术语。
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个词可能有些陌生。
本文旨在解释“去杠杆”这一名词的含义,并探讨去杠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去杠杆的概念去杠杆,英文翻译为“deleveraging”,是指通过降低债务水平和减少债务融资来稳定经济。
在经济学中,杠杆代表着债务的规模。
债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过度借债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因此,去杠杆旨在平衡债务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二、去杠杆的原因1. 防范金融风险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伴随着大规模的债务扩张。
过高的债务水平使得金融系统面临潜在的风险,如违约、非法集资等。
为了防范金融系统风险,中国政府开始推行去杠杆政策。
2. 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削减过度依赖债务的行业和企业。
通过降低债务比例,中国经济将有助于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去杠杆的影响1. 经济增长放缓去杠杆通常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因为减少债务融资会减少资金流入,从而限制了企业和个人的支出和投资。
不过,这种放缓是为了稳定经济并降低金融风险,从长远来看,有助于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2.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去杠杆,将促使中国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由于去杠杆政策的实施,高杠杆行业和企业的生存压力增加,而低杠杆行业和企业则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
这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经济整体效率具有积极的影响。
3. 降低金融风险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对于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通过去杠杆,可以减少金融风险的积累,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并增强金融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这对于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四、去杠杆的挑战和前景在去杠杆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平衡去杠杆和稳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其次,降低债务水平可能会影响市场流动性和企业融资成本,需要政府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然而,去杠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是积极的。
金融去杠杆的原因及方法
金融去杠杆的原因及方法金融去杠杆,是指在金融体系中减少杠杆负债,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风险承担能力的一项重要政策。
本文主要探讨金融去杠杆的原因及方法。
一、金融去杠杆的原因1.金融风险加剧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金融产品的创新与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使得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强,金融风险因此加剧。
尤其是在国内,过去一段时间内,银行的杠杆率高达20倍以上,高杠杆风险已经成为国家面临的一大风险。
2.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杠杆一旦升高,在金融体系中一旦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近年来,我国就曾因为房地产泡沫等因素而出现了一系列金融风险事件,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需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3.适应经济转型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进入到了调整阶段,经济增速不再如以往那样高速增长,而且转型升级亦进入到了阶段性关键时期。
因此,必须进一步进行金融去杠杆化,以提高我国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为经济运行合理、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金融去杠杆的方法1.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金融去杠杆的基础和前提。
要加强金融监管,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风险缓释措施,使金融市场得以有序运行,并能够具备风险防范和应对的能力。
同时,及时修订相关规则和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从根本上控制金融体系中的风险。
2.推进结构性金融供给侧改革结构性金融供给侧改革将重点放在了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上,对金融市场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重构。
通过完善金融市场的各个环节,并加大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的力度,使得金融市场更趋于成熟和稳定,从而减少金融杠杆率。
3.控制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房地产市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利润较高的领域,但由于风险较大,资金不断涌入其中,会导致金融杠杆变得高企。
因此,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房贷的管理,使得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以减少杠杆率。
4.加大金融监管的力度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是金融去杠杆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
经济上说的去杠杆是何意,有何作用?
经济上说的去杠杆是何意,有何作用?“杠杆”的真正被大家所熟知,应该追溯到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他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指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这句话讲的就是杠杆。
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杠杆也逐渐被运用到金融各细分产业中,现在的金融体系没了“杠杆”可谓是寸步难行。
而所谓的“去杠杆”指的就是去除金融市场的各种“杠杆”,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借贷杠杆等等。
那么,杠杆对于我们的金融行业甚至是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呢?初高中学过“杠杆原理”的想必都知道,杠杆原理讲的就是用较少的力量撬动较重的东西。
同样的,运用到金融市场的杠杆也是这个道理,用很少的自有资金撬动巨大的使用资金。
举个简单的例子,银行的住房贷款。
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一般我们买房是没办法一次性拿出百十万甚至是上千万的自有资金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我们的信用、物品、公积金等进行抵押式贷款,这个时候你就已经在无形中撬动了住房贷款的这根杠杆,如果说你手中有10万元,而你所购房子的房价总额是100万元,这个时候你需要向银行贷款90万元,这90万元的借贷基金就是被撬动的“较重的东西”,而你的公积金、已有房产物品、信用等就是“较少的力”,假如在这个过程中你用了9万的公积金,那也就意味着你用9万块钱翘起了90万的资金,杠杆率就是10倍。
一般合理的杠杆率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更美好,金融市场也能得到更多的资金进行高效的运转,整体经济可以用较少的货币维持较快的发展,整体而言是不错的。
但是,凡是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
在经济复苏期,国家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并且防止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通胀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工商企业等都会增加杠杆的使用,并且加大杠杆率。
比如说一家公司总估值100个亿,如果放在经济繁荣期,公司能贷款100个亿,资产负债比为1,财务杠杆也为1,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不会给银行造成较大的次贷/坏账负担,而在特殊时期,比如说是复苏初期,国家为刺激发展,原本价值100个亿的公司,贷款的时候就可能能贷到200个亿,这个时候财务杠杆就是2,也就是说杠杆率放大了,而一旦公司出现经营不善,破产倒闭,银行就会产生不低于100个亿的损失,这样一来就会加重银行的坏账风险、次贷危机,从而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严重的可能会导致金融危机的产生。
什么是金融去杠杆的正确姿势?
什么是金融去杠杆的正确姿势?——高频研判之四十二继4月雷霆万钧的监管风暴之后,近期一行三会频频释放“温和去杠杆”的政策信号,受此影响,股债市场经过前期的大跌之后暂时企稳。
那么,什么是金融去杠杆的正确姿势?未来如何演变?1、金融去杠杆防风险抑泡沫是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政策主线,但2016年下半年-2017年1季度政策导向基本是温和去杠杆。
2016年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二季度会议强调“抑制资产泡沫”,随后8月底央行锁短放长,10月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密集出台;2016年10月28日政治局三季度会议再次强调“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房地产调控加码;2016年12月14-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房地产限购限贷、上调公开市场利率倒逼债市去杠杆、险资监管新规、防止资本流出等一系列政策出台。
2016年下半年-2017年1季度相对而言政策导向温和去杠杆,对市场和经济短期冲击不大,股市震荡向上,经济延续复苏脉冲。
2、4月份银监会连出8道文,雷霆万钧,股债市场均出现了大幅调整,而且这是在外围股市和经济纷纷走强的背景下发生的,再次表明流动性成为市场主要矛盾。
由于间接融资占社融的80%左右,商业银行尤其影子银行体系缩表,以及债券发行大幅收缩、融资成本快速上升,市场对经济预期进行较大修正,经济二次探底时点提前。
而且,市场对监管节奏和力度加码的预期进行较大修正。
3、近期一行三会再度频频释放“温和去杠杆”的政策信号:5月12日央行进行4590亿MLF操作,去杠杆的过程中流动性紧张时给口水喝;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表示,“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4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银监会12日通报会提出,自查和整改之间安排4到6个月缓冲期,实行新老划断,对新增业务严格按照监管标准进行规范,对存量业务允许其存续到期实现自然消化,对高风险业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应对预案;证监会明确资金池监管并非新增要求。
31. 什么是金融去杠杆化,它有何作用?
31. 什么是金融去杠杆化,它有何作用?31、什么是金融去杠杆化,它有何作用?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世界中,“金融去杠杆化”这个术语频繁地出现在各种财经报道和专业讨论中。
那么,究竟什么是金融去杠杆化呢?它又有着怎样至关重要的作用呢?简单来说,金融去杠杆化指的是减少金融机构或者金融市场中的杠杆比率。
杠杆,在金融领域,就像是一个放大镜,它可以让投资者用较少的自有资金,通过借入资金来放大投资规模,从而期望获得更高的收益。
但杠杆也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也可能导致巨大的风险。
金融去杠杆化的核心在于降低金融体系中的债务水平和风险敞口。
当金融机构或投资者过度依赖杠杆进行投资和经营时,一旦市场出现不利变化,比如资产价格下跌或者利率上升,他们可能面临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困境,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金融问题,如违约、破产、金融市场动荡等。
那么,金融去杠杆化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监管部门会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制定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和风险管理规定。
这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拥有更多的自有资本来支撑其业务规模,从而限制了它们过度借贷和扩大杠杆的能力。
其次,货币政策的调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金融去杠杆化。
例如,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借贷成本,使得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减少借贷规模,降低杠杆水平。
再者,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特别是那些复杂的、难以评估风险的金融衍生品。
规范这些产品的交易和发行,防止过度杠杆化的风险在金融体系中蔓延。
金融去杠杆化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其一,有助于降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过度的杠杆化会使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风险很容易迅速传播和扩散,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通过去杠杆化,可以减少这种风险的积聚和传播,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其二,促进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不得不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资本的合理配置,提高经营的审慎性和稳健性,减少盲目扩张和冒险行为。
其三,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
去杠杆是什么?
去杠杆是什么?去杠杆是什么?最近“去杠杆”这个词很热,什么是去杠杆,谁要去杠杆,对哪些机构有影响?雪球上众说纷纭。
我上篇关于资产证券化的帖子也提到去杠杆,感觉大家的理解都不一致。
本文总结一下我的想法,请大家指正。
首先定义杠杆一词,个人理解来自于“财务杠杆”概念。
当企业负债经营时,用较小的权益资产支持起了比较大的经营规模,由此产生“杠杆效应”。
按这个逻辑,我理解的“去杠杆”就是指企业或经营主体主动降低资产负债率。
如果这个理解从根本上就错了,请用力拍砖。
那么,为什么要去杠杆呢?因为如果杠杆率太高,固定利息的存在使得企业的净利润波动性加大,风险也加大。
一旦经营业务不好,企业支付利息就很困难,违约概率很高。
去杠杆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政府去杠杆,二是金融去杠杆,三是企业去杠杆。
一、政府去杠杆政府去杠杆,就是削减政府债务,对中国而言重点是地方政府债务。
其实中国政府整体债务占GDP比重与美国、日本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相比,还不算高,去杠杆的需求不是太迫切。
主要问题是不透明,让中央领导、银行心里没底。
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政府去杠杆,不如说是调结构更合适。
这里就有两个问题要问。
一是现有债务是否可控?二是如何控制未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第一个问题经济界讨论的很多,见仁见智吧。
我没有具体数据不做判断,但有一点很明确。
现存债务已是既成事实,投资项目有清偿能力还得上最好,还不上就从全国财政大盘子里找钱,实在还不上,就只能债务重组。
当然债务重组最好的办法不是像早先那样,再剥离几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这样等于全国人民集体买单,效率不高且不公平。
而是对银行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相关不良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CLO),吸引投资者来买。
悲观的投资者可以买优先级,低风险低收益。
乐观的投资者可以买劣后级,高风险高收益。
这样就把地方债务风险从银行体系转移到了广泛的投资人身上,也就盘活了债务存量。
关于第二个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明确政府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规范的地方债、资产支持证券(注意,这里指狭义ABS!不是CLO)发行机制,让真正用钱的和投钱的直接见面,是为用好增量。
2017年金融去杠杆专题分析报告
2017年金融去杠杆专题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金融加杠杆的动因和条件 (5)一、金融加杠杆的动因 (5)二、金融加杠杆的条件 (8)第二节金融加杠杆方式、现状和风险 (14)一、“同业+委外”五步走加杠杆模式 (14)二、金融加杠杆的渠道多样,杠杆率水平飙升 (21)三、金融加杠杆的潜在风险 (27)第三节金融去杠杆的动因:金融业过度繁荣、控制风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29)一、金融业过度繁荣 (29)二、金融繁荣对实体经济支持有限 (32)三、金融杠杆飙升蕴含极大风险 (32)四、金融与实体互为支撑,实体经济亟需去杠杆 (33)第四节金融去杠杆的前提和目标 (35)一、经济回升是金融去杠杆的前提 (35)二、此轮金融去杠杆的目标 (36)第五节金融去杠杆的模式 (38)一、控制央行再贷款,稳定基础货币投放 (38)二、调整存款准备金,控制货币乘数 (40)三、调高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增加金融机构负债成本 (40)四、强化MPA考核,控制银行规模扩张速度 (42)五、一行三会纷纷出台政策,加强金融监管 (43)第六节此轮金融去杠杆的现状和影响 (45)一、金融去杠杆的现状 (45)二、金融去杠杆的影响 (46)第七节此轮金融去杠杆的展望 (51)图表目录图表1:不断增长的融资需求主要通过贷款实现 (6)图表2:金融杠杆率攀升(亿元) (6)图表3:商业银行对其他金融企业债权占比上升 (7)图表4:实体经济资产回报率与杠杆率反向变动 (8)图表5:2014年底起债券质押回购成交额陡增 (9)图表6:2014年底起信用利差迅速收窄 (10)图表7:非标资产规模13年监管受限后迅速下降 (10)图表8:同业存单发行额迅速增加 (11)图表9:2016年底理财主要流向债券类 (12)图表10:政府为理财资产主要流向提供隐性 (13)图表11: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投放量大幅增加 (14)图表12:大商行对央行负债增速远超中小型 (15)图表13:中小型银行理财规模增速更快 (16)图表14:中小型银行总资产扩张速度更快 (17)图表15:银行同业理财占比迅速上升 (18)图表16:资管扩张伴随表内非银债权增长 (18)图表17:非银机构通过质押回购加杠杆 (19)图表18:证券公司定向业务主要投向债券 (20)图表19:金融加杠杆的示意图 (21)图表20:银行表内外杠杆持续扩张 (25)图表21:各资管渠道杠杆在本轮宽松中增长 (25)图表22:金融杠杆以更快速度扩张 (26)图表23:各资管渠道杠杆在本轮宽松中增长家 (27)图表24:中国金融增速与GDP增速相背离 (29)图表25:中国当前金融业占比重高于美日 (30)图表26:中国金融业净利润占比高于美国 (30)图表27:2011年之后非银债权激增 (31)图表28:银行同业债权增速远高于对实体经济债权 (32)图表29:金融与GDP增速长期趋势基本一致 (33)图表30:实体经济ROA与杠杆率趋势背离 (34)图表31:近期中国经济好转,GDP增长加速 (35)图表32:近期中国PMI值上升 (35)图表33:央行外占持续减少,再贷款持续增加 (38)图表34:近期央行基础货币稳中有降 (39)图表35:2016年至今货币乘数波动上升 (40)图表36: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上升 (41)图表37:同业业务成本提高,利差收窄 (41)图表38:MPA出台以来,M2、金融机构贷款增速放缓 (42)图表39:近期各金融机构杠杆率增速有所减缓 (46)图表40:近期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上升 (47)图表41:2017年央行与商业银行资产缩表 (47)图表42:近期债券利率明显上升 (48)图表43:近期债券发行量显著下降 (48)图表44:社会融资来源占比 (49)图表45: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 (50)第一节金融加杠杆的动因和条件一、金融加杠杆的动因加杠杆,是指经济主体基于相对较低的权益资本,主动负债以获取更大资产规模的行为,加杠杆的本质就是加负债。
去杠杆措施
去杠杆措施摘要去杠杆措施是指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和措施,旨在降低经济系统的杠杠态势,减少系统性风险。
本文将介绍去杠杆的定义、目的、影响因素以及一些常见的去杠杆措施。
引言在金融市场中,杠杆是指通过借贷来放大投资收益或亏损的程度。
当经济出现过度杠杆化时,金融系统可能面临系统性风险。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去杠杆措施。
本文将讨论去杠杆的定义、主要目的和影响因素。
去杠杆的定义去杠杆是指减少杠杆率并降低经济系统的债务负担。
通常,高杠杆率会增加金融风险,因为债务偿还能力的下降会导致信用违约、债务违约和金融危机等问题。
因此,去杠杆的目标是降低债务规模,减少债务风险。
去杠杆的目的1.降低系统性风险:去杠杆措施旨在减少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水平,防止系统性崩盘和金融危机的发生。
2.稳定经济增长:高杠杆率会增加金融不稳定性,抑制经济增长。
通过去杠杆可以稳定经济增长,维持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
3.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去杠杆可以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减少金融波动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去杠杆的影响因素1.政府政策:去杠杆是一项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减少赤字、控制债务增长、加强金融监管等。
2.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对去杠杆的影响很大。
在经济繁荣时期,债务相对容易偿还,去杠杆政策可能会相对松动;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债务偿还能力下降,去杠杆政策可能更加紧缩。
3.金融市场状况: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对去杠杆也有影响。
如果金融市场不稳定,去杠杆政策可能会更加谨慎和谨慎。
常见的去杠杆措施1.财政政策调整: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赤字、控制债务增长等措施来降低经济杠杆率。
2.货币政策收紧: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收紧货币政策,约束信贷投放和债务增长。
3.加强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可以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降低金融风险和杠杆率。
4.优化企业债务结构:通过优化企业债务结构,降低企业债务规模和成本,减少财务风险。
结论去杠杆是降低经济系统杠杆率的重要手段,对稳定金融体系和维护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利用金融杠杆进行投资
如何利用金融杠杆进行投资投资是一种将资金投入某个项目或者资产以期望获取回报的行为。
在投资过程中,一些投资者会采用金融杠杆的手段来增加投资的规模,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本文将讨论如何正确地利用金融杠杆进行投资。
一、了解金融杠杆的定义和机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金融杠杆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金融杠杆是指借用外部资金来进行投资的一种手段。
投资者通过借款或者使用期权等金融工具,将自己的资金与外部资金进行组合,以达到放大投资规模和回报的目的。
金融杠杆可以帮助投资者获得高于其自有资金投资回报率的机会。
然而,同时也存在着风险,因为杠杆投资可能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因此,在利用金融杠杆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需要全面了解有关金融杠杆的知识和相关风险。
二、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利用金融杠杆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需要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估。
杠杆投资可能会对个人的财务状况和心理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
投资者应该考虑自己的负债水平、收入水平、家庭状况等因素,并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承担由杠杆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
三、选择合适的金融工具在利用金融杠杆进行投资时,选择合适的金融工具至关重要。
不同的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杠杆效应和风险特征。
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工具。
常见的金融工具包括借款、期权和期货。
借款是最常见的金融杠杆工具,投资者可以通过贷款来增加自己的投资规模。
期权是一种购买权利,购买者可以在未来某个时间以约定的价格购买或者出售某个资产。
期货是一种合约,合约买方和卖方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以约定的价格交割某个资产。
四、进行风险管理和监测在进行杠杆投资时,风险管理和监测变得尤为关键。
投资者需要及时评估和控制风险,以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投资者可以采取一些风险管理措施,如设定止损点、分散投资组合、定期进行投资风险评估等。
同时,投资者还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投资组合的表现。
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中小银行如何应对金融“去杠杆”
中小银行如何应对金融“去杠杆”当前关于金融杠杆的讨论有宏观、行业、机构等多个层次。
在以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发展模式下,中小银行有着天然的加杠杆动机,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不断压缩利差空间的大环境下,更加注重通过资产规模的扩张来维持必要的利润规模和增速,因而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加杠杆”成为重要经营策略。
由于存在资金“脱实向虚”等现象,当前金融“去杠杆”不断推进,“一行三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更大、更深远。
中小银行杠杆现状与结构特征中小银行之间整?w杠杆水平差异较大。
按照人民银行的统计分类标准,大型银行的资产在4万亿元以上,中型银行的资产为5000亿元至4万亿元,小型银行的资产为50亿元至5000亿元,按照这个标准,除了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及部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外,其他个别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均被归到中小银行行列。
不同规模银行资产扩张速度和加杠杆能力有着较大差异。
小型银行由于基数较小,总资产增速高于大型银行和中型银行。
2015年初,小型银行总资产平均增速在20%以上,2016年更是提高到近30%的增幅水平,但小银行加杠杆的能力在银行体系中相对较低。
中型银行资产增速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有所放缓,到2015年下半年开始增速再抬头,虽不到20%,但也高于大型银行10%左右的水平。
中型银行的杠杆率最高,尽管从2014年底开始有所回落,但目前绝对水平仍超过100倍。
因此在讨论中小银行杠杆问题时,应对中型银行和小型银行区别对待。
资产端:非信贷资产是中小银行加杠杆的重要方向。
加杠杆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正常现象,本轮加杠杆与金融“脱实向虚”紧密关联,表现在银行的资产结构上,对非金融机构和企业部门的债权占比下降,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
如表1所示,小型银行对非金融机构和其他居民部门的债权占其总资产的比重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56.4%下降到2016年第三季度的44.2%,同期对中资小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占比则从19.2%提高到37.1%。
金融去杠杆的措施
金融去杠杆的措施引言金融去杠杆是指通过减少债务和杠杆比例来降低金融体系中的风险和不稳定性的一系列措施。
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国普遍意识到杠杆率过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施金融去杠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金融去杠杆的措施。
1. 加强监管强化金融监管是金融去杠杆的重要手段之一。
监管机构可以制定更严格的规定,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审查。
例如,在风险管理方面,监管机构可以要求金融机构建立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限制杠杆比例和设立资本充足率要求等。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要求,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和监管的有效性。
2. 提高利率通过提高利率,可以有效抑制金融机构过度杠杆和过度借贷的行为。
较高的利率会增加贷款成本,使借款人更加谨慎,并减少对债务的依赖。
此外,提高利率还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资于实体经济,减少资金流向金融领域,从而降低金融杠杆。
3. 加强风险管理金融去杠杆还需要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
这包括建立更为严格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对投资组合的监测和评估,强化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等。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降低坏账率,减少资产负债表中的不良资产。
4. 推行资产负债表清理通过推行资产负债表清理,可以彻底清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是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清理不良资产可以减少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增强其财务健康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出售不良资产,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金融体系。
5. 增加资本充足率要求增加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是金融去杠杆的另一重要措施。
资本充足率是指金融机构核心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例。
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可以促使金融机构增加自有资本,减少对外借款,降低杠杆比例,从而降低风险。
6. 降低杠杆比例降低金融机构的杠杆比例是金融去杠杆的根本目标。
金融机构的杠杆比例越高,其金融风险越大。
降低杠杆比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减少外债,增加自有资本,调整投资组合结构等。
一文看懂金融杠杆中的委外投资
一文看懂金融杠杆中的委外投资作者:广发宏观郭磊团队周君芝源于:郭磊宏观茶座投资要点第一,委外投资是什么?一张图简洁明快看懂委外投资(图1)。
第二,委外投资的资金哪里来?委外投资的最主要资金来源还是表外理财。
自营资金受到更多监管约束,直接开展委外投资的比重应不高。
近年来表外理财规模不断扩张。
第三,委外投资的资产去了哪里?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非标产品、现金和银行存款为理财主要配置资产,其中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配置占比过半。
从委外投资主要管理人基金专户资产投向来看,债券投资占比在50%左右,投向权益资产的占比在7%左右。
第四,委外曾经快速扩张的主要动力主要是什么?委外投资前期迅速扩张的重要背景在于金融体系加杠杆:中小行利用CD发行获得负债资金,大行利用委外投资购买CD,中小行利用委外投资扩大资产端。
第五,委外规模有多大?我们根据银监会关于理财余额的数据和理财年报数据粗略匡算,委外投资规模约5-6万亿,委外资金配置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规模在3-4万亿左右。
第六,委外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随着货币政策更加中性和低利率环境的终结,委外内生驱动下降,规模扩张速度应已边际下行。
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会议指出理财产品余额“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4.8个百分点”。
当前主要矛盾不是委外在继续扩张;而是随去杠杆持续推进,赎回可能会对流动性带来影响。
第七,委外去杠杆会引发流动性问题吗?估算债市可供交易债券规模在44万亿,委外配债规模相对占比不低。
若委外赎回一时过于集中,将带来短期流动性波动。
但由于一则委外投资规模扩张的时段已经过去;二则当前并非利率压力最大的时段(一季度GDP名义增速应是全年高位;中美10Y国债利差亦已达120bp的经验高位),委外蕴含的风险属风险释放末端,不应高估和夸大。
且6号文已经关注“对风险高的同业投资业务,要制定应对策略和退出时间表”,委外集中赎回可能性较低,流动性冲击风险可控。
此外,随着债市扩容,委外存量对债市的影响作用随时间不断降低。
中国金融领域去杠杆的背景与积极意义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99中国金融领域去杠杆的背景与积极意义李希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29摘要: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均不同程度采取了货币宽松的政策。
在此过程中,利率不断下行,全社会杠杆率不断提高,我国金融领域通过加杠杆的方式不断扩大资产规模,并且通过影子银行的套利行为使资金不断脱实向虚,不但积累了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同时对实体经济复苏造成了较大的拖累。
党中央、国务院前瞻性的推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举措,其中包括金融领域去杠杆的措施,降低了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由过度依赖投资和信贷扩张转变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靠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完成经济增速换挡期的平稳过渡。
关键词:金融;去杠杆;表外理财;风险一、中国金融领域去杠杆的背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各国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不断引导名义利率下行,刺激国内总需求,使经济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
但是,在此过程中,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外需出现了显著的下滑,我国宏观经济逐步下行,央行同样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抵御经济下行,与此同时,我国的总体杠杆率显著抬升,而且私人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分布不均匀。
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中国全社会杠杆率(部门总计债务/GDP)自2008年的170%快速提升至2014年的235%,但是如果按照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衡量却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单位债务扩张在经济下行周期创造的GDP下降所导致。
而随着全球量化宽松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项大类资产收益率逐步降低,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的传统信贷逐步收缩,转而通过“影子银行”等手段投资到金融市场,比如2015年通过权益市场加杠杆的方式构造流动性牛市从而引发市场泡沫,2016年通过期限错配、监管套利等方式流入债券市场形成配置牛市从而引发当年四季度的债市大跌。
2018年金融去杠杆系列分析报告
注:银行理财数据2018Q1尚不可得,用2017年底数据代替;2018Q1金融杠杆率计算时分母用2017年度的GDP.
P6
同业存单——金融加杠杆的核心形式之一
同业存单是指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以下简称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 是一种货币市场工具。同业存单的投资和交易主体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员、基金管理公司及基金类产品。 同业存单的发行是银行主动负债的重要工具,快速扩张除了具有存款的替代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套利空间。2017 年4月银监会连续发文加强同业存单监管,触发金融去杠杆进程。银监会先后出台了7个关于同业监管的文件,强调治理 “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
金融杠杆率一般通过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对中央银行负债+国外负债+同业负 债+一般债券发行+其他负债+表外理财)/GDP”衡量,其中“同业负债=对其 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同业存单余额”。这个衡量标准主 要是反映银行体系,偏狭义的角度;作为补充,我们把表外业务以及大金融领域 的细分行业杠杆率分别讨论。
P3
宏观杠杆率概念界定
宏观杠杆率:一般用非金融企业部门(简称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的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 来衡量。
各部门负债一般指通过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形成的负债。其中,企业部门债务包括本外币境内贷款、国内公开发行的债 券、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对外债务等。住户部门债务包括住户部门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 委托贷款(主要是住房公积金贷款)以及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等。政府部门债务包括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地方 政府债务包括地方政府债券以及清理甄别认定的截至2014年末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存量政府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