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旅游真实性理解差异与遗产地管理

合集下载

世界遗产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世界遗产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世界遗产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一、引言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世界遗产不仅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

而世界遗产旅游,作为一项融合文化、生态和商业的综合性产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快增长且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该产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过度开发、文化失真、生态破坏、游客管理等等。

本文将探讨世界遗产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二、世界遗产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1. 过度开发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业也相应地呈爆发式增长,导致了严重的过度开发。

一些地区甚至因旅游过度开发而失去其本质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特色,进而影响旅游的品质和良性的发展。

2. 文化失真问题为了适应游客需求,一些旅游从业者会对文化进行刻意改造,甚至迎合了游客口味,将旅游分配主张变成赚钱工具,使得市场导向凌驾过了本身的文化振兴或是保护。

3. 生态破坏问题旅游对文化、自然、社会等资源的利用过度,也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交通的过度、景点建设和运营、游客舆服等方面的问题等,这些不当的旅游管理活动将缺点和恶果转移到自然环境中。

4. 游客管理问题随着跨境旅游、主题旅游、自由行等新的旅游模式的涌现,游客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然而,游客管理却成为了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游客数量增多,可如果管理不好,将极有可能因为游客过多、质量不高可能导致文化脆弱处境,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文化自信。

三、世界遗产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1.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应该考虑制定严格的旅游规划和管理制度,确保旅游的发展与遗产保护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并由专业的管理团队负责运作,从而使世界遗产旅游产业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2. 加强宣传和教育应该加强对游客和旅游从业者的宣传和教育,让游客了解世界遗产的文化和自然背景,并认识到保护遗产的重要性和责任,意识到自己不应该留下垃圾、破坏环境等不文明行为。

3. 投资合理开发世界遗产地应该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和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促进对世界遗产地的投资,创造有益于环境、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的发展途径。

《旅游与遗产保护—基于案例的理论研究》

《旅游与遗产保护—基于案例的理论研究》


乌镇与周庄比较分析表明,政府、居民、游客与研究人 员对古镇的原真性感知评价存在较大的差异。政府倾向于较 正面的积极评价,而研究人员对周庄多是负面评价,对乌镇 则多是正面评价,游客对周庄的原真性感知评价高于乌镇, 而居民对周庄的原真性感知评价则低于乌镇。 由此可得出原真性理解差异对遗产地商业化的路径依赖 ,其分析示意图为:
六、休假及门票案例: 保护制度互动反馈
政策影响:休假政策案例

休假时间集中化促成了遗产地客流峰值,过分集中的休 假制度无疑不利于遗产地保护。 在以团队游客为主体的市场格局下,由于高度稀缺的世 界遗产资源对游客的需求弹性较小,世界遗产地门票涨价后 直接影响的经营主体是旅行社,且不影响游客人数。 所以,全面分析制度、观念、政策、措施对现实世界的 影响的波及路径,理解各种力量之间的真实互动反馈机制。



对遗产地政府招商引资政策 的启示: (1)旅游业投资综合性较 强; (2)遗产地核心资源的控 制权往往会影响遗产地发展 格局; (3)先锋企业的先锋理念 可能加速遗产地自然更新与 遗产地。


旅游投资企业的成长与衰落表明: 健全旅游企业成长机制,引导理性开发商与旅游地成长 的正反馈机制。遗产地投资企业与遗产地的成长并不必然矛 盾或和谐,追求企业成长和追求遗产地持续发展之间天然存 在着耦合与错位的需求。
五、以张股公司为案例: 旅游企业正反馈




1992年12月19日张家界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92年-1995年起步阶段; 1996年-2001年第一轮成长与衰落; 2001年-2004年第二次成长与衰落; 2007年-至今第三轮发展。
张股公司成长变迁的启示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原则之一,指的是保护对象的原始状态、历史风貌和文化特征不受损害。

在保护过程中,必须遵循历史证据和学术研究,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2.可持续性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仅仅是保护一时,还需要确保其持续传承和使用。

这就涉及到保护对象的维护、管理和利用问题,不能因为保护而使其陷入荒废或无人问津的境地。

3.全面性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

保护的目标是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仅仅是保存建筑,还要考虑其所处的环境和周边文化的保护。

4.可读性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保持其原始特征,还要使之能够传达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保护对象应当能够被观众和游客理解和欣赏,通过展馆、讲解员、标识等方式,提供有关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信息。

5.参与性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是一个参与的过程,社会各界、居民和相关利益方都应该有参与的权利和义务。

保护工作需要与当地居民和当地文化相关方达成共识,形成共同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6.灵活性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应当一刀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

在保护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技术,根据物质状况和文化价值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7.可持续发展原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与地方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保护工作不应该只关注保护对象本身,还要考虑其对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保护工作应该支持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形成可持续的保护模式。

总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遵循多个原则,包括真实性、可持续性、全面性、可读性、参与性、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不断发展进步。

文化遗产保护的两大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

文化遗产保护的两大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
宗教活动场所才是兴教寺的基本属性 ,也 是基本职能。
42
13
1.2原真性质疑
1.2.1文物原状与原真性——并非静态 对历史遗产的原状之争:“宪章派”认为
要保护建筑进行干预之前的状态,包括发 生在建筑上的所有历史叠加信息;
“操作派”认为原状即始建之状,应去掉 有损建筑本体的价值。
42
《威尼斯宪章》(1964)提出“将文化遗产真 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
详见《奈良真实性宣言》(1994年,日本) (the Nara Document on Authenticity)第13 款
42
7
奈良宣言:想要全方位地评价文化遗产的 真实性,其先决条件是认识和理解遗产产 生之初及其随后形成的特征,以及这些特 征的意义和信息来源。
在和保护,不是为了历史的停滞,而 是为了历史的延续。
42
16
杨辛“泰山颂”诗 刻石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说明】
此诗刻在泰山朝阳洞北约200米盘 路西侧石壁上,刻于1999年春。字面 高110厘米,宽360厘米。诗文10行, 满行4字,凡32字,草书。跋语6行, 满行8字,凡43字,字径8厘米,草书。
14
《威尼斯宪章》提出保护、修复和发掘过 程中应遵循的“三不”原则:
不移动——保护对象不宜随意移动。
不乱真——修复古迹的可识别原则,既要 整旧如旧,又不能以假乱真。
不重建——不能在无任何遗存的基础上再 建,也不能在原有遗存基础上改建、扩建。
42
15
从可持续的观念切入,历史遗产的存
原真性:与文化背景相关的真实性判断必 须联系大量的信息来源,包括形式和设计、 材料和质地、用途和功能、传统和技艺、 位置和设置、精神和感情等

世界遗产“原真性”的开发与保护

世界遗产“原真性”的开发与保护

内容摘要:世界遗产的原真性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核心。

旅游开发过程是对世界遗产原真性的认识过程,其开发初期通常表现为对原真性的破坏上,旅游开发在本质上是一种“原真性”的回归,在未来趋势上是一种“原真性”的发展和延伸,旅游开发与遗产的原真性保护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且具有不可逆性。

两者的矛盾会在改革与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

关键词:世界遗产原真性旅游开发对世界遗产原真性的认识原真性源于“Authenticity”,意为原本的、真实的、可靠的、非复制的等等。

199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制定的《世界遗产公约实施行动指南》(第10版)指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财产至少应具有〈世界遗产公约〉所说的突出的普遍价值中的一项标准以及真实性标准”,“要满足对其设计、材料、工艺或背景环境以及个性和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真实性的检验”。

真实性是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的基础,是进行遗产的科学研究、保护与修复规划及登录与管理的依据。

世界遗产原真性是追寻和传承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家园的根基;是教育和提升现代公民素质的媒介;是可持续发展和代际公平思想的体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具有相对性、主观性、动态性。

就自然遗产而言,由于受到自然腐蚀、污染、细菌、动植物生长和破坏等客观自然因素以及不科学的发掘与开发、缺乏项目规划、预测与决策失误、公众的忽视、磨损、涂写、走私等主观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原真性的生态延续更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性。

就文化遗产而言,不同地区、国家的文化根基、价值观念、经济基础、制度背景不同,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与管理就不同。

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可能更注重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精神层面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可能更注重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经济层面的作用。

就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而言,它包含了人类无限的情感,在数代人的传承中逐步形成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文化血脉,它不是原封不动的一种延续,而是一种由时空、文化、情感等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系统。

旅游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旅游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旅游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自古以来,旅游一直是人们探索世界、拓展视野的重要方式。

而与旅游息息相关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瑰宝,其保护与开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旅游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资产,包括建筑物、遗址、艺术品、传统技艺等,对于维护和传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保护文化遗产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保证游客在游览文化遗产时所获取的信息是准确和真实的。

为了保护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管理和监督。

此外,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促进社会各界的参与,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可有效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开发与利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

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们,在同时保持其独特性和价值的基础上,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开发文化遗产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地区经济。

在进行文化遗产的开发时,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受损害。

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发出各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增加游客的体验价值。

三、旅游与文化遗产的互动旅游与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提供资源和资金,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

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则能够吸引更多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更应该考虑到外地游客的需求和兴趣。

通过在文化遗产中设置导览牌、展示牌、讲解员、多媒体设备等,可以为游客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更丰富的体验。

四、合理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中,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规划需要考虑到文化遗产的保护、游客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

同时,要注重避免过度商业化和过度开发,以免给文化遗产带来损坏和破坏。

谈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原真性

谈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原真性

谈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原真性摘要:原真性与完整性是世界遗产领域的核心理念,我国对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遗产类型、遗产保护案例和旅游原真性四个方面。

总体而言,文化遗产研究的丰富程度高于自然遗产,原真性研究的深入程度高于完整性。

从遗产类型日趋多样化、遗产内涵日趋丰富的现实出发,完整性原则的研究、自然遗产和复合遗产的保护研究、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的关联性研究仍需引起更多关注。

关键词:原真性;完整性;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是世界遗产领域的核心理念,是世界遗产申报、遗产价值评估、遗产保护和环境整治的直接依据.文化遗产研究的丰富程度高于自然遗产,原真性研究的深入程度高于完整性。

从遗产类型日趋多样化、遗产内涵日趋丰富的现实出发,完整性原则的研究、自然遗产和复合遗产的保护研究、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的关联性研究仍需引起更多关注。

1国内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措施1.1国际文件中的“原真性”原则“原真性”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威尼斯宪章》中,这一宪章主要针对欧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修复。

自《威尼斯宪章》诞生和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发祥至今,原真性和完整性一直是文物古迹保护和生态保护领域的基本内容。

2008年,《文化遗产地解说与展示宪章》肯定了原真性保护在文化遗产地解说与展示中的重要性,指出:“通过沟通历史构造与文化价值的意义,保护遗产地价值免受强行引入的解说,尊重文化遗产地的原真性。

”1.2国际文件中的“完整性”原则“完整性”一词来源于拉丁词根,表示尚未被人扰动过的原初状态。

《操作指南》对自然遗产的完整性有如下的界定:应包括其自然关系中所有或大部分重要的相关独立元素;应拥有足够的规模,并包含必要的成分,以展示其所具备的、对于长期保存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言十分重要的过程;应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并包括对维持景点美景至关重要的区域;应包括代表该生物地区最大限度的多样性特点的动植物的栖息地及其生态系统。

遗产旅游对维护遗产原真性分析研究

遗产旅游对维护遗产原真性分析研究

遗产旅游对维护遗产原真性分析研究作者:李梦子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3期旅游大众化发展的当下,世界遗产逐渐成为旅游热点。

遗产资源的垄断性、宝贵性、不可复制性,使得遗产地成为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开发利用的对象,久而久之,遗产的原真性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开展遗产旅游是否有利于遗产原真性保护?遗产旅游对于遗产地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本文将从遗产原真性的内涵和遗产旅游的优势两方面入手,通过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达到遗产旅游与遗产原真性两者之间的互利双赢。

引言目前大部分世界遗产地开发旅游后都存在相似的问题——遗产地失真。

其中部分原因是政府管理不到位,导致景区出现环境承载压力大,文物古迹受损,遗产地逐渐商业化、虚假化,遗产地失真等现象。

本文意在探索遗产旅游这种商业化的旅游模式,是否有利于遗产原真性的维护。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此看法诸多,作者将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借鉴和质疑,综合实践,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国内外学者针对遗产旅游与遗产原真性两者关系的见解部分学者认为遗产地的“旅游化”导致了遗产地的商业化和遗产资源的失真化,反过来,这一现象影响了旅游价值,形成了恶性循环。

也有人认为开展遗产旅游虽然促进旅游者对遗产原真的感知,但也使遗产的原真性遭到破坏。

研究遗产旅游的学者MacCannell也曾指出“ 展示的原真性”,对此,我所理解的是开展遗产旅游,导致遗产地为迎合旅游者口味,而展示出来的遗产原真,并非真正原真。

综上分析,开展遗产旅游会对遗产原真性造成破坏,开展遗产旅游与保护遗产原真性之间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不可兼得的。

但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正确引导,合理开发遗产旅游,它就能大力促进遗产原真性的保护。

二、遗产旅游对维护遗产原真性的理论和实践论证(一)理论论证遗产“原真性”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遗产物本身的原真性;二是旅游主体对遗产物原真性的感知。

遗产的原真不是某一个静止的时间点的原真,而是伴随自身历史文化发展的原真;它不是单一的物质形态的原真,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多层次的信息的原真。

原真性与遗产旅游和遗产地管理的关系

原真性与遗产旅游和遗产地管理的关系

2.遗产旅游对保护遗产原真性的积极意义
遗产旅游的发展并不总是与遗产原真性的保护背道而驰, 陈享尔(2012)认为二者只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给出了 对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理解,而且旅游活动还在一定意义 上起到建构文化遗产原真性的作用。 发展遗产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护和延续原本就 有但开始被人们淡化或者原本就有却被人们遗忘的遗 产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等,使遗产的文化内涵日渐 丰富, 文化传承能够不中断。
在对遗产地进行管理时,遗产原真性的保护工作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考虑: (1)媒介对遗产原真性的影响 在原真性的认识与理解过程中,媒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旅游经营者通过媒介去宣传文化遗产旅游地,利用媒 介构建于文化遗产的真实相符的、积极的形象,在潜在游客 心中构建一个真实而正面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增强游客对旅 游目的地现场的真实感(张朝枝);另一方面通过媒介对遗 产地的积极宣传,在扩大遗产地知名度的同时,也使公众更 加了解和认识遗产地,反过来会和公众一起起到对遗产地进 行监督和保护的作用。
(2)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
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能增强他们对旅游展示活 动的“真实感”,从而也影响游客的“原真性”体 验。同时通过“前台”文化表演这种方式来实现对 “后台”的保护,避免大众旅游对文化的破坏。居 民对“前台”表演的认同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表演和 展示活动的原真性,从增强了游客的原真性体验。 (张朝枝)
(4)旅游经营者应重视对原真性的保护
原真性保护得好,旅游开发会获得持续性的收益,原真 性保护得不好,旅游开发只能获得暂时性的收益(王伟 伟),所以若想让遗产地获得持续性的收益,旅游经营 者要重视对遗产原真性的保护。 为了让旅游者有一个“原真性”的体验,旅游经营管理 者应该重视景区的解说系统的建设(张朝枝)。因为旅 游地解说可以通过影响游客的情感而影响游客的原真性 体验(McIntosh&Richard,1999)。

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
1. 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其保留原貌和原有的历史信息。

2. 可持续性:保护文化遗产时要考虑其可持续性,即能够长期保护并传承下去,不被破坏或消失。

3.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的参与和合作,通过让当地社区、专家和相关利益方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提高其保护效果和可持续性。

4. 文化多样性:尊重和保护各种文化的多样性,确保每个社群和群体都能够表达和传承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

5. 适度保护:根据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状况,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避免过度保护或过度干预。

6. 继承性:将文化遗产传给后代,确保其长期传承和保存,使其成为未来世代的遗产。

7.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保护和传承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共同维护全球文化多样性。

8. 科学技术支持: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保护文化遗产,例如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数字化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

这些基本原则可以帮助指导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确保保护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遗产旅游者行为特征对遗产保护和遗产地管理的影响

遗产旅游者行为特征对遗产保护和遗产地管理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彭燕. 武夷山风景区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D].天津:天津 大学管理学院,2011. [2]马永勇.遗产型景区游客行为管理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 学,2009. [3]张朝枝.旅游与遗产保护—基于案例的理论研究[M].天津:南 开大学出版社,2008.
Thank you!
遗产地可以考虑招募这些高素质的人成为景区志愿 者,由他们协助景区工作人员进行遗产旅游者的管 理。这些在遗产地志愿服务的严格遗产旅游者将对 其他旅游者起到一个示范带头作用,与此同时,他 们自身的保护意识和旅游行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也 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一般性遗产旅游者管理对策
遗产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遗产旅游者的类型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new严格型遗产旅游者contentdesign10yearsexperience强烈的遗产保护责任感小团队或独自一人一般性遗产旅游者浅显的责任感较大的团队主动地强调个人体验自己进行旅行安排被动地强调对环境的解说依靠旅行社或旅游经营者遗产旅游者的类型中间型遗产旅游者在严格型遗产旅游者和一般遗产旅游者之间还存在一种类型的遗产旅游者他们遗产保护意识较强们遗产保护意识较强但是在旅游过程中又表现接近一般遗产旅游者的行为特征例如强调对环境的解说称之为中间型遗产旅游者
(2)游客游览行为管理策略
游客游览行为是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 游客在目的地与各利益主体接触并形成各种关系,也会与遗 产资源发生直接接触。游客游览行为会对遗产资源和目的地 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游客游览行为管理是遗产型景区游客 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于游客游览行为,遗产型景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①直接管理策略 ②构建科学的解说系统 ③培养思考型游客 ④加强游客教育,倡导保护性旅游行为

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内容提要:文章从世界遗产的性质入手,对我国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对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保护的对策。

指出,我们应站在保存人类文明、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上,认清遗产本质,完善管理体制,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使中国的世界遗产得以完整保存、永续利用。

关键词:世界遗产;管理保护;问题;对策1.世界遗产的性质及我国的世界遗产1.1世界遗产的性质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代表人类文明的文化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与保护,1972年11月1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影响深远、历久长新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的宗旨在于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相互支持,为保护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自然遗产做出贡献。

1973年美国成为首个签署该项公约的国家,到1976年,已有26个国家签署了该项公约;1976年11月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了第一届《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正式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公约》的实施,并决定是否接受某项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负责审查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报告。

那些获得世界遗产殊荣的遗产项目,其产生都经历了一系列严格的申报与认证程序。

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世界遗产主要代表了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一是人类的创造,它包括世界遗产类别中的文化遗产;二是大自然的创造,世界遗产类别中的自然遗产记录的就是这些天然造化;三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创造,像世界遗产类别中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1]。

翻开《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的瑰丽画卷徐徐展开,五彩斑斓的世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然而,《世界遗产名录》也有人类历史的沉重记忆,像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南非的罗宾岛等,人类曾经历的苦难时时提醒人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及时矫正自己的行为。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与协调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与协调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与协调一、引言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历史瑰宝,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矛盾,如何有效地协调二者关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1.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它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历史瑰宝。

在现代社会,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文化的多样性,也是文化交流和了解的桥梁。

2.旅游开发的影响旅游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但是,旅游开发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文化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磨损,尤其是那些遭受过度开发的旅游景点。

3.矛盾与冲突的表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表现为:一方面,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不能随意造访和破坏;另一方面,旅游业需要一定的开发程度,才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

这就需要在保护文化遗产和创造旅游体验之间寻求平衡。

三、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措施1.加强立法保护通过立法与管理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文化遗产不会被破坏或盗窃。

2.提高意识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强化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的认识。

3.建立旅游体验中心建立旅游体验中心,提供真实的文化遗产,展示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让游客通过真实的体验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

4.限制旅游开发限制旅游开发的程度,合理安排旅游路线和游客数量,防止过度开发和旅游业的不健康竞争,同时避免影响文化遗产的原始和自然状态。

5.发挥科技的作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提高旅游体验的质量和深度,让游客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化遗产。

四、结论文化遗产与旅游业是相互关联且不可分离的,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合理的协调与平衡,是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以及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文化旅游与遗产管理

文化旅游与遗产管理

文化旅游与遗产管理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文化旅游与遗产管理呀!你说这文化旅游,那可真是像一场奇妙的冒险!当你踏入那些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的地方,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满是宝藏的神秘世界。

你想想看,那些古老的建筑,它们就像是时间的见证者,静静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是不是感觉自己也穿越回了古代?这时候,你可千万别走马观花,得用心去感受,去聆听。

就好比你去听一场音乐会,你得静下心来才能领略到音乐的美妙呀!再说说遗产管理,这可太重要啦!这就像是给那些珍贵的宝贝找了个贴心的守护者。

要是没有好好管理,那这些宝贝不就遭罪啦?那多可惜呀!咱们得像爱护自己的宝贝一样去爱护这些文化遗产。

你知道吗?有些地方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那真叫一个上心。

他们精心修复那些古老的文物,让它们重新焕发光彩。

这就像给一个疲惫的人做了一次舒服的按摩,让他又精神抖擞起来。

咱们去旅游的时候,看到这些被精心呵护的遗产,是不是也会特别感动呢?文化旅游和遗产管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呀!好的遗产管理能让文化旅游更加精彩,而文化旅游的发展也能让更多人意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这就跟吃饭和睡觉一样,缺一不可呢!咱们出去旅游的时候,可别光想着拍照打卡,得好好了解一下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

这样才不枉此行呀!你说要是去了一个地方,啥都不知道,那不就白去啦?那多浪费呀!而且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别觉得这事儿跟自己没关系,你在景区不乱扔垃圾,不随意破坏,这就是在为遗产保护做贡献呢!这多简单呀,咱们都能做到吧?你再想想,如果大家都不重视遗产管理,那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看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吗?他们会不会怪我们没有好好保护呢?所以呀,咱们得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总之呢,文化旅游与遗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阳光和空气一样,不可或缺。

让我们一起好好享受文化旅游的乐趣,同时也用心去保护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吧!别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哟!。

浅谈对世界遗产的一些认识

浅谈对世界遗产的一些认识

浅谈对世界遗产的一些认识一世界遗产概念的一些认识1.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狭义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大类。

广义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能被却认为世界遗产。

其必然包含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

2.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国是世界遗产大国,排名居世界第二位。

自1987年至2015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共48处。

仅落后意大利两处。

其中文化遗产34处、自然遗产10处,含跨过项目一项。

之所以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是紧密联系的。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非凡的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二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的一些认识世界遗产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无法替代的。

作为世界遗产的大国,中国应该好好保护自己的遗产。

每一处都是古代人民历史与文化精髓的结晶,对它们的保护与利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重大意义.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传承千年从不间断,而那些文化遗产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载体。

只有保留了传承,才能强大。

目前虽然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最主要的莫过于经济发展与文物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

1.旅游发展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在我国,世界遗产大多作为刺激旅游的工具,表现为旅游高峰期遗产地游客超载。

比如十一黄金周。

以故宫为例,在10年的时候,连续数天超过其最大客容量。

仅10月3日的客流量就达到了最大客流量的近两倍。

此外,乱建旅游设施,尤其是接待设施、电梯、索道、道路等。

文化遗产成了商业化、城市化的牺牲品。

以丽江古城为例,遗产地被商业项目包围,一些旅游设施、商店、地产项目甚至建在大研镇缓冲区内;旅游开发项目和遗产地的迅速商品化对遗产地的社会结构、传统产业、纳西文化和古城价值造成损害。

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一、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对于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遗产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历史、传统和文化。

它们不仅仅是建筑物、艺术品或传统习俗,更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保护文化遗产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游客来访,并且有助于保障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

二、加强文化遗产的监管与管理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必须加强对其的监管与管理。

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确立适当的保护措施和政策,明确禁止破坏、盗窃、贩卖文化遗产行为的法律责任。

其次,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对文化遗产进行登记和分类,制定合理的使用和保护计划,并进行定期检查和修复工作。

三、加强文化遗产的修复与保护工作文化遗产的修复与保护工作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环节。

这些工作需要使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修复和保护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有必要培养和提供足够的专业人才,包括建筑师、考古学家、艺术保护专家等。

同时,注重对修复和保护工作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工作不受利益驱动和违规行为的影响。

四、加强文化遗产的宣传与推广宣传和推广文化遗产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多种渠道,如博物馆、展览、网络平台等,向公众展示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和价值。

同时,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五、增加旅游业对文化遗产的贡献旅游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巨大。

通过旅游活动,可以增加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并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经济支持。

因此,有必要加强旅游业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

例如,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提供专业导游服务,同时鼓励游客文明旅游,遵守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规定。

总结: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密不可分。

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法律责任,更是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

通过加强监管与管理、修复与保护工作、宣传与推广以及旅游业的参与,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旅游景区的管理问题与对策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旅游景区的管理问题与对策

数量和质量得出的每个项目加权因子,需要通过精确的计算分析
得出。例如:两者各取0.5加权得出的最终加权系数ωi(也可以认
1 定数量占3,质量占
2 3
),在此仅提供一种计算形式;Si是依据质量
体验报告得出每个项目计分情况;n表示考虑评价的项目总数;Fi
是第i个项目最后的度量分数。
根据Fi的值对照评分度量系统可以确定哪些项目需要改进,
(作者单位:伯明翰大学学院)
(上接第55页) 给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加了难度。相比之下,美国作为世界自 然遗产数量排名第二的国家,在自然遗产的管理方面有很多可借 鉴之处。美国世界自然遗产采用的是垂直管理与单一管理模式, 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国家公园实行垂直管理,由联邦政府负责, 其他自然遗产由内政部下设的公园管理局负责,其他机构没有管 理权限。我国需要依托国情,建设世界自然遗产统一管理机构, 理顺管理体制。
需要,对游客进行限流,确保游客不成为景区管理的负担。同 时,景区要加强游客的管理,针对游客在观赏中出现的不文明行 为乃至违法行为,要及时纠正,必要时报送公安机关,从而彻底 改善景区的旅游生态。
(四)优化配套服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出现了爆炸式的 增长。但在游客数量增加以及旅游收入增长的同时,旅游业内部 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游客服务中,更是如此。配套 服务的欠缺对游客旅游体验以及满意度均有重要影响。因此,世 界自然遗产旅游景区要秉持人文化的旅游发展理念,在不损害自 然遗产的前提条件下,加强各项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游 客反映最为强烈的配套设施建设,比如卫生间、休息室等,以提 高景区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
(三)旅游负担日益加大 世界自然遗产旅游景区因其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深受国内 外游客的青睐。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旅游经济,推动住宿、娱乐、 餐饮和文化等行业的发展,积极利用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打造区 域旅游名片。但旅游经济在发展中却由于管理不到位,出现了负 担过重的现象,给旅游景区的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世界自然 遗产旅游景区每日的游客承载量有一定的限制,超出此一限制便 会给景区管理以及保护带来风险,从而对世界自然遗产的文化以 及生态平衡造成破坏。然而,当前世界遗产旅游景区“超负荷” 运营已成常态,特别是在小长假、黄金周期间,游客摩肩接踵的 现象极为常见,以四川九寨沟景区为例,2017年7月以来,入沟 人数连续5天超过12 000人,给景区生态人文环境带来巨大负担。 旅游过度开发、游客数量激增都加剧了游客管理难度,游客不文 明现象得不到有效的制止,破坏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现象屡见 不鲜,如古墙砖面被涂抹刻画等。 (四)配套服务建设滞后 世界自然遗产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行业的重点景区,每年均 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因此,做好配套服务的建设就成为景 区更好地服务游客的客观需要。但当前自然遗产旅游景区在管理 中存在着过度开发与配套服务建设不足的双重问题。一方面,大 量华而不实,对自然遗产保护有害的项目大量上马,另一方面, 与游客切身利益相关的配套服务建设却长期停滞不前,严重影响 了游客的观感与满意度,这对于景区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以最为基础的卫生间为例,自然遗产旅游景区面积通常很大, 卫生间数量稀少,且分布不均,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而其他体 现旅游景区人文关怀的配套服务要么处于空白状态,要么名不副 实,比如母婴室、医疗救助站、矛盾仲裁处等,给游客的旅游出 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原真性理解旅游与遗产保护视角的演变与差异

原真性理解旅游与遗产保护视角的演变与差异

原真性理解:旅游与遗产保护视角的演变与差异原真性是世界遗产保护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但“由于被运用于多个语境和层面,原真性是一个很难被定义的概念”(Golomb 1995)。

的确,原真性概念在哲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学、艺术、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都在相互传播与使用,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不断为原真性提出新问题,再加上国际的文化差异,使得原真性概念理解越发困难。

在旅游与遗产保护研究领域,原真性概念在遗产保护与旅游研究两个甚至多个学科领域之间交替出现,关注视角的不同导致对原真性概念理解差异使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两个本已经矛盾重重的管理部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理清原真性概念在两个领域问的不同演变路径及其理解差异十分必要。

本研究拟从authenticity的中英文词义入手,分析该词两种不同学科语境的词义与概念演变并进行分析比较。

一、“Authenticity”的起源及其中文译法一般认为,“Authenticity”来自于希腊语和拉丁语“权威的”(authoritative)和“起源的”(original)两词。

在宗教占统治力量的中世纪,“Authenticity”用来指宗教经本及宗教遗物的真实程度(阮仪三、林林,2003)。

“authenticity”的英文词义表示“真正”(true)、“真实”(real)、“原作”(original)、“诚实”(honest)、“神圣”(sacred)(Lowenthal, 1994)。

“Authenticity”引入文化遗产领域始于《威尼斯宪章》(1964),在汉语中能与“authenticity”相对应的术语是用于鉴定文物的“真品”一词中的“真”,但仅针对可移动文物而言。

根据英文辞典中对“authenticity”的“original(原初的)”、“real(真实的)”、“trustworthy(可信的)”三种含义,以及《奈良文献》中的相关理解,曹娟(2005)、徐嵩龄(2005:105)认为将“authenticity”译为“原真性”更能准确反映英文原词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产旅游真实性理解差异与遗产地管理
摘要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遗产旅游真实性的理解存在差异,游客、居民、旅游经营者对遗产旅游真实性理解差异较大,并且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

本文从遗产旅游与真实性的概念剖析入手,分析与比较和利益相关者的真实性概念理解差异,以及这种理解差异造成的遗产旅游地发展恶性循环,探讨了如何通过构建真实性的手段来管理遗产旅游地。

关键词遗产旅游真实性;理解差异;遗产地真实性构建
Understanding Discrepancy of the Authenticity of Heritage Tourism and Management of Heritage Sites
WANG Xiaoxiao��1,ZHANG Chaozhi��2
��(�┆���1 School of Touris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2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Center for Tourism Planning & Research,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Abstract:Different stakeholders hold different views of the authenticity of heritage tourism and greater differences are
found with tourists, local residents and tourism operators since each seek for their own benefits. The paper start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heritage tourism and its authenticity, compares the stakeholders’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authenticity and the vicious circ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ritage tourist destinations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s. It also explored the means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construct authenticity in order to manage heritage tourist destinations.
Key words:authenticity of heritage tourism; understanding difference; construction of authenticity of heritage site
关于遗产旅游,较为西方学界接受的定义是指“关注我们所继承的一切能够反映这种继承的物质与现象,从历史建筑到艺术工艺、优美的风景等的一种旅游活动”(Yale, P.,1991),它是从旅游者动机的角度来区别遗产旅游与其他旅游类型。

也有学者认为遗产旅游应该从旅游对象即遗产地的特征来划分,到遗产地的旅游活动就是遗产旅游(Yaniv Poria,2001)。

在中国,遗产旅游的概念伴随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热潮而产生,学界通常将遗产旅游理解为以世界遗产地为对象的旅游活动。

最近遗产旅游的概念有着不断外延的趋势,将凡是以自然或文化遗产地为对象的旅游活动都被称之为遗产旅游。

“真实性”一词,源自拉丁语,译自英语authenticity,国内亦常译为“原真性”、“原生性”或者“本真性”①,它常应用于伦理学、语言学、文学艺术、传播学等领域,自MacCannell 三十多年前将authenticity一词引入旅游社会学研究领域以来,游客体验的真实性问题一直是西方学界的热门话题(Ning Wang, 1999),国内旅游学术界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在遗产研究领域,真实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基础和核心概念(阮仪三、林林,2003;张成渝、谢凝高,2003;徐嵩龄,2005;),它直接决定着文化遗产所表征的“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既是文化遗产认证和评价的标准,又是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所有文化遗产的申报必须经受“真实性”检验(test of authenticity)。

在实践中,近年来旅游业界以“真山真水”为宣传口号的旅游“寻真”运动日益盛行②,这一现象说明旅游经营者与旅游需求者都已经开始关注旅游中“真”与“真实”的问题,但这些“寻真”的旅游活动仍经常被批评为破坏旅游资源,影响遗产保护,本文拟从旅游业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遗产旅游真实性理解差异的角度来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遗产旅游真实性的理解
1.游客对真实性的认识与理解
Boorstin(1964)认为游客容易被旅游行业创造的“伪事件”(pseudo��events)展示所满足,不在乎是否“原真”或者“真实”,而MacCannell(1976)认为游客虽是“世俗的探秘者”,但他们也渴望获得真实性体验,只是因为旅游业创造的“非原真的或舞台型体验”(inauthentic or staged experiences),而游客自己又无能力辨别真伪,从而不得不接受这种“伪真实”。

实际上,由于文化背景差异、性格特征不同以及旅游偏好不同等原因,不同的旅游者对真实性有不同的理解,也正如其他心理活动一样,这个标准常常是不明确的、复杂的,在一定幅度内不规律的波动。

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学遗产旅游真实性理解差异与遗产地管理在现实中其实两种情况都存在。

一方面,成群结队的团队游客跟在导游后面涌进了遗产旅游地,挤进了酒店,他们追求舒适与享受,挑剔服务质量,以“到此一游”为荣,但他们也会厌烦旅游景点的拥挤与喧嚣。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驴友”去追求远离大众游客。

没有商业化痕迹的“真山真水真民俗”旅游,他们拒绝豪华酒店,醉心原色山水,追求“原生”遗产,可他们却不能离开互联网,不能丢下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数码相机,实际上他们也难以逃脱经过精心包装的“真实”山水,追寻“真山真水”对更多游客而言只是一种理想。

所以游客对真实性的理解其实很矛盾,也很复杂,他们对真实性的理解更合乎“客观主义的真实性”(objectivist authenticity)
的解释。

2.旅游经营者对真实性的生产与制造
当遗产地被旅游者体验为真实时,并不是因为它们原本事实上就那样,而是因为它们被当作了真实性的符号或象征(李旭东,张金岭,2005)。

旅游真实性是由各种旅游企业、营销代理、导游解说、动画片制作者(anmators)等生产、制造的(Hughes,1995)。

旅游经营者之所以生产与制造遗产旅游地的“真实”,是因为原生的、客观的“真实”不能容纳足够的商业机会,而经过经营者包装的“真实”却往往能满足经营者们的需求。

因此,旅游经营者所理解的“真实”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相对的、由环境决定的、是具有思想意识形成的,他们对真实性的理解更接近“结构主义真实性”(constructivist authentic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