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国家企业融资现状及潜在风险分析
当前中东欧国家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当前中东欧国家一体化面临的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d2aec5e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f.png)
2014.6CONTEMPORARY WORLD67当代世界地区情势Regional Situation从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结束在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Comecon)内四十余年的区域经济合作,到21世纪初其中多数国家陆续融入欧盟区域一体化进程,乃至近年来经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不断冲击,可以说中东欧国家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搅动下国际格局的变化,走过一条充满挑战、漫长而复杂的发展道路。
历史:中东欧国家曾经的一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冷战爆发,马歇尔计划出台以及西方经济封锁加剧了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经互会于1949年成立。
此后,在1952年斯大林提出的“两个平行市场理论指导下,东欧国家与苏联形成了社会主义世界市场,脱离了世界市场的竞争环境。
在经互会内,东欧国家高度依赖苏联的能源与原材料供应,彼此关系表现为苏联提供原材料,东欧提供最终产品,形成“孤立排外的循环系统”。
1971年,随着经互会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纲要”的实施,经互会至少当前中东欧国家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贾瑞霞/文部分地重归世界经济体系,既建立社会主义国际分工,也考虑到了全世界的分工。
后来苏联《真理报》曾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体系紧密合作提供了三条理由:第一,专业化是前进的发动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包括大国在内能够发展全面的生产;第二,苏联拥有大量石油和原材料资源,而西方国家机器、设备与技术可以利用,苏联可以用部分商品和原料为新企业换取贷款;第三,与资本主义国家保持经济联系可以保证外汇流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这些观点意味着认同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与统一的世界市场,否定了“两个平行市场理论”。
20世纪70—8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积极推动经互会改革,但没有实际进展。
在世界性的能源危机中,苏联提高能源价格,改革经互会贸易定价机制,使东欧国家在经互会内的贸易条件恶化。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东欧国家的经济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西方技术以提高国内经济增长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中东欧转型经济的现状与前景
![中东欧转型经济的现状与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e95da865b84ae45c3b358c51.png)
中东欧转型经济的现状与前景董鸥中东欧国家[1]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已经10年,已渡过混乱、衰退的最艰难时期,大多数国家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框架,转型开始进入攻坚阶段,制度基础和金融体系的完善及大中型企业的改造将成为今后的主要挑战。
随着地区局势逐步稳定、入盟进程加快,中东欧经济增长前景较为乐观。
一、转型经济现状(一)经济转型程度与成效。
1、政府职能发生根本转变。
目前,政府摆脱了“全能政府”的困境,走出了完全从经济中抽身的歧途,主要通过资源配置、财政政策等手段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利用税收、利率、信贷等手段对国有企业实行间接管理,并通过加强地方政府的自治职能、发挥公共领域中各类机构的社会功能,减轻中央政府的负担。
2、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1)价格实现自由化。
到1994年,各国都已实行市场价格体制,创造了必要的市场竞争环境。
(2)外贸实现自由化,重心西移。
到1993年多数国家就已取消对外贸的垄断,目前大部分商品进出口实现了关税减免。
欧盟已成为该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多数国家与欧盟的贸易额已占其外贸总额的60%以上。
(3)以私有制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结构形成。
除南联盟和波黑受战乱影响不能正常进行私有化外,整个地区私有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60%,其中匈牙利最高,达85%。
(4)新的金融体制已具雏型。
首先,二级银行体制已经建立,央行基本保持了独立性,已不再为政府财政赤字融资,只对宏观经济和商业银行发挥调控作用。
商业银行基本实现股份化、多元化和企业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参与了大中型国企的私有化和重组。
其次,多数国家建立了汇市、股市和债市,资本要素市场启动;实现了货币的国内可自由兑换,并开始与欧元挂钩;波、匈等国已成功向国外发行政府债券。
(5)财税体制与欧盟趋同。
引入西方通用的“公共财政”概念,预算范围限于行政管理、国防、教育、医疗等部门,而不再包括企业财务,并已基本取消各种物价补贴。
减少税种,主要征收增值税、利润税、所得税、消费税等,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和前景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和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69c6d2e34693daef5ef73d79.png)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和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背景及现实意义,以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的经贸往来的发展和现状,并在贸易投资承包工程等领域总结了相应的特点,并提出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经贸往来的一些问题。
最后,本文依据当下双边扩大经贸合作的共识和“一带一路”计划的背景,从基建工程、服务外包、商品贸易和产业合作四个方面阐述了双方经贸往来的前景。
双方在经贸合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加强双方的经贸往来合作对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产生产业协同效应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发展空间摘要 (2)一、引言 (4)二、文献综述 (4)三、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发展及现状 (5)(一)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发展及现状 (5)(二)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发展及现状 (9)(三)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承包工程发展及现状 (10)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问题 (11)五、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前景 (14)六、总结 (16)参考文献 (17)一、引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贸易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合作日益紧密。
中东欧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剧变之后纷纷进行经济转型,在经历了转型衰退期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稳定发展。
欧盟东扩之后,捷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多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享受到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各项便利和经贸优惠政策。
而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双边贸易在这时期发展迅速。
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的中国-中东欧经贸论坛上发表演讲,提出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三愿景:一是五年内与该地区国家双边贸易翻一番。
二是宣布2014年为中国-中东欧经贸促进年,举办系列活动、合作建设基础设施并探索灵活的金融服务。
三是扩大企业双向投资,互创就业机会并提供市场准入。
这三项愿景的提出充分表明了我国愈发重视并加强同中东欧国家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投资建设、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尤其是五年内与该地区国家双边贸易翻一番的目标,及2014年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线深入中东欧地区,在长远规划上对带动双方经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金融合作中的障碍及完善策略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金融合作中的障碍及完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f98fa1db52acfc789ebc978.png)
个人所得税 的征收税 率 , 按年 收入 等 。
“
一
带 一路 ”战略背 景下如何 充分 对捷 克 的投 资 总额 为 1 6亿美 元 ,
发挥 与双边 合作基础 作用 , 深 化中 占我 国对 中东欧 1 6国投 资总额 的 国与 中东欧双边经 贸金融合作 , 促 3 2 % 。 此外 , 我 国对 中东 欧地 区发放 进双方经济 实现互利共 赢 , 成 为本 的 政 策 性 贷 款 也 较 多 。 例 如 , 文研 究 的重点 。 2 0 1 3 — 2 0 1 5 年 问,我 国对中东欧 国 家共发放近 3 0 亿 美元 的政 策性优
边 经 贸金 融合 作 的 完 善 对 策 。
具有重要作 用。 自2 o 1 2年 中国一 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 晤举 办以来 , 我 国与
■
张
滢 河南牧业经济学 院
关键词 : 中东欧 ; 经 贸往 来: 金融合作 ; 面, 临问题 ; 前景分析
现阶段 , 我国与 中国 与 中 东 欧 国 家经 贸 金 融 合 作 中 的 障碍 及
中东欧国 家的 经贸金 融合作逐 渐加 强,贸 易合作 总额 不断扩 大且领域 多 元化 , 前景较 为广 阔。然而 , 当前双 边经 贸金 融合 作 中仍 面 临着 中东欧地 区的 经贸金 融环境 未 完善 、 基础设 施建设 滞后 等 障碍。 由此 , 本文从金 融 支持机 构 、 合作机 制 、 信 息 交流平 台等 方面 , 提 出了促 进 中国与 中东欧双
一
、
0 1 5年 , 我国对中东欧地 中国 与 中东欧 国家经 惠贷 款 。2
贸金融合作的优势分析
区的基础设施建 设、 教育 与能源等 领域, 设立 了 1 0 0 亿 美元 的专 项贷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潜力研究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潜力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d01654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b.png)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潜力研究摘要:近年来,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中国逐渐成为其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本文通过研究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投资环境和潜力,分析了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的潜力及其可能带来的益处。
研究发现,中东欧国家作为欧洲大陆的桥梁和门户,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潜力。
中国企业在高铁、能源、通信、制造业等领域具备竞争优势,可以通过投资中东欧国家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技术引进和市场拓展。
中东欧国家的投资环境、市场规模和国内竞争等方面仍存在一定挑战和障碍,需要中国企业谨慎评估和有效应对。
通过加强政府间合作、提供金融支持和合理规划投资战略,中国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的机遇,实现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二、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投资环境中东欧国家是指位于欧洲大陆东部的一批国家,包括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
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政策环境和市场开放程度方面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出较快的经济增长和较好的投资环境。
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出鲜明的特点。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18年中东欧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5.1%,远高于欧洲平均水平。
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等国的经济增长率更是超过了欧盟平均增速。
这主要得益于中东欧国家进行结构性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和加强对外贸易的举措,促进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东欧国家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开放程度得到了不断改善。
这些国家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和措施,简化了市场准入手续、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中东欧国家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与欧盟、东盟等地区的经贸往来,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规模和机会。
三、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的潜力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近年来不断加强,中国已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金融危机阴影下的中东欧
![金融危机阴影下的中东欧](https://img.taocdn.com/s3/m/b747bb0f90c69ec3d4bb7501.png)
金融危机阴影下的中东欧孔田平自2008年秋季开始,中东欧经济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世界主要媒体开始聚焦金融危机阴影下的东欧经济。
一些观察家将东欧称为“新兴市场的病夫”或“欧洲的次贷”,关于中东欧经济即将崩溃的报道不绝于耳。
2009年2月,中东欧主要国家货币出现大幅度贬值,有媒体因此断言东欧将引爆第二波的国际金融危机。
上述耸人听闻的简单化说法,并不能反映东欧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全貌。
金融危机对中东欧经济的影响自金融危机以来,中东欧国家在新兴市场中率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匈牙利和拉脱维亚不得不寻求国际金融组织和欧盟的救助。
的确,中东欧各国受到了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货币贬值自2008年8月底以来,一些中东欧国家的货币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
根据2009年3月20日彭博新闻社的报道,东欧国家的货币在过去半年间大幅度贬值。
在26个新兴市场的货币中,波兰兹罗提贬值最大,相对于欧元贬值了28%,匈牙利福林位居第三,福林贬值了20%,罗马尼亚列伊贬值16%,捷克克朗贬值11%。
房地产市场走低房地产一度是匈牙利收入稳定而且具有可预见性的投资工具,在危机爆发后房地产的价格下降了20%~50%;保加利亚许多大型房地产项目已经冻结,未售出房地产积压严重;斯洛文尼亚2008年房地产交易下降了20%,市场下降到了2003年的水平,住房价格平均下降了20%;据估计,2009年罗马尼亚房地产投资将比2008年下降80%。
融资成本增加虽然国外市场的流动性紧缩在采取适当的措施后会有所减弱,但是现有的资金更为稀缺,资金配置会更为强调规避风险。
国际金融协会认为,新兴市场资本净流入将锐减。
根据该协会的估计,2009年欧洲新兴市场(包括中欧、俄罗斯、乌克兰和土耳其)的资本流出将为267亿美元,而2008年资本流入为2410亿美元。
即使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东欧国家面临的资本缺口很难得到弥补。
经济增长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到中东欧国家的实体经济,其主要表现为经济陷入衰退。
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经济合作的潜力研究
![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经济合作的潜力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774a7746294dd88d1d26b43.png)
常亮
(要: 随着国际政经形势的变化,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经济深入合作的需求越来越巨大。本文以此为背景展开了对我国与中 东欧国家经济合作潜力的研究,首先介绍了中东欧国家地理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概况。其次分析了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经济合作的 现状和未来的机遇,分析了双方合作中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建议。希望通过这些对策能够更好的促进双 方未来的深入合作,实现双赢。
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同样面临原发达国家市场需求下降,国际 市场萎缩的困境。这就需要我国开拓新的海外市场,特别是以前未 重视的新兴国家市场更是重点培育和开发对象。中东欧国家近些年 经济增长较快,与其 他 新 兴 市 场 相 比 有 较 好 的 经 济 基 础, 人 口 众 多,总体看来是较为理想的合作对象和潜力较大的未来市场。因此 双方这种相互需求为未来更加深入的合作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关键词: 直接投资; 并购; 产业链; 贸易失衡
一、中东欧国家的概况 ( 一) 中东欧国家的地理环境概况 中东欧国家更多的是一个政治性概念,一般是指位于欧洲大陆 中东部和东南部,原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欧洲国家。一共有 16 个国 家,包括中欧的波兰、 匈 牙 利、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北 欧 的 立 陶 宛、 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东南欧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 克罗地亚、波黑、阿尔巴尼亚、马其顿、斯洛文尼亚、黑山。这些 国家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巴尔干半岛,这些国家自然资相对源丰富, 国土总面积广阔约 134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 1. 2 亿。 ( 二) 中东欧国家的社会经济概况 中东欧地区国家均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从社会主义向 资本主义转型的国家,这些国家在转型初期经济都遇到了不小的困 难,经过了一段时间 的 衰 退 和 调 整 后, 各 国 经 济 都 有 了 一 定 的 发 展,成为新兴市场中一支重要力量。但该地区各国之间经济实力差 距加大,中欧地区的波兰、捷克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工业水平发展 较高,其次是波罗的海三国,其他国家工业水平有限,主要产业多 是农业和旅游业。所以该地区整体经济规模与发达西欧国家相比还 有不小差距,但与西欧相比由于人口较多,人口结构也较年轻,经 济增长速度也较西欧快,因此未来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较为广阔 的前景和潜力。 二、我国与中东欧经济合作的现况与机遇 ( 一) 目前双方经济合作的现况 1. 双方的经贸合作现况 中东欧 16 国在全球对外货物贸易中比重约占 5% ,高于日本的 贸易总额,在国际贸易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目前该地区国家 对外贸易主要对象是欧盟和俄罗斯。近些年中国与该地区国家的贸 易不断增长,排在俄罗斯之后,占该地区国家对外贸易的 6. 9% 左 右,虽然规模不大但 增 长 迅 速。 从 国 别 来 看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不 均 衡 性,其中波兰和捷克与我国贸易量最大,几乎占该地区的一半,其 次是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其他国家占比都非常小。目前 双边贸易主要集中在原料分类制成品、运输设备、机械以及杂项制 品等货物贸易上。 2. 双方的投资合作现况 中东欧国家原来的主要投资合作对象是欧盟和俄罗斯,但由于 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及政治因素的影响,使其投资逐渐减少。而中 国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逐渐增加,2006 年以来基本都保持在 7% 左 右的增长率。截止到 2017 年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已达 18. 5 亿美元,于 2003 年相比增加了约 44 倍。目前我国在该地区 的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匈牙利、波兰、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占和塞尔维亚,占我国在该地区投资的 90% 左右,且对塞尔维亚、 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些东南欧国家的投资增速非常高。从投资领 域上来看,主要集中在汽车、机械制造、物流商贸、化工。从投资
欧债危机的原因、影响、前景及解决对策
![欧债危机的原因、影响、前景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da8ed3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5.png)
欧债危机的原因、影响、前景及解决对策一、概述全称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一场自2009年10月起逐渐在部分欧洲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
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政府无法及时履行对外债务偿付义务,导致国家资产负债表失衡,主权信用受到破坏。
这场危机不仅影响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冲击。
从原因上来看,欧债危机的爆发具有多方面的复杂性。
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福利政策带来的财政压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协调等因素都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欧洲国家的债务问题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了危机的全面爆发。
在影响方面,欧债危机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它导致了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长放缓,财政状况恶化,同时也引发了社会问题和政治动荡。
欧债危机还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股市、汇市和债券市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更重要的是,欧债危机还影响了国际贸易,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增速放缓。
对于欧债危机的前景,各方观点不一。
有乐观派认为欧洲国家会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债务问题,实现经济复苏;也有悲观派认为欧债危机将持续恶化,引发全球金融动荡。
多数观点认为,欧债危机的解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协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为了应对欧债危机,各国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
这包括加强财政整顿,降低债务成本,实施相应的经济增长战略,以及建立更加协调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机制。
全球各国也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的挑战。
欧债危机是一场复杂且严重的经济事件,其原因、影响和前景都具有多方面的复杂性。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场危机,从而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其带来的挑战。
1. 简述欧债危机的背景及概况又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一场始于2009年的重大经济危机。
其背景源于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未平,而欧洲部分国家因长期积累的财政赤字和国债问题,导致主权债务风险凸显,进而引发了市场对这些国家偿债能力的广泛担忧。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潜力研究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潜力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3a0b1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c.png)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潜力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潜力的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对中东欧国家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详细探讨了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的现状,然后对中东欧国家对中国投资环境进行了分析。
接着对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潜力进行了评估,并探讨了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机遇。
最后在结论部分指出了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潜力巨大,建议加强双方经济合作,并展望了未来合作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投资合作方面的潜力和机遇,促进双方经济合作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潜力、经济合作、合作机遇、合作前景、投资环境、经济现状、合作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潜力研究引言近年来,中东欧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作为欧洲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国家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人力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
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对外投资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也有所增长。
研究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潜力,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一地区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也能为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东欧国家经济现状、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现状以及双方合作机遇的分析,评估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潜力,为促进两国经济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推动双方经济关系的深入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的潜力,并评估双方合作的机会和挑战。
通过深入分析中东欧国家的经济现状和中国对该地区的投资情况,旨在为中东欧国家和中国政府制定合作战略提供参考。
本研究还旨在发现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合作的优势和劣势,为进一步促进双方经济合作提供具体建议。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东欧国家经济走势分析_徐坡岭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东欧国家经济走势分析_徐坡岭](https://img.taocdn.com/s3/m/dbe9e664f242336c1eb95edc.png)
2009年第3期俄罗斯研究No. 3, Jun. 2009 总第157期Russian Studies Gen. No. 157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东欧国家经济走势分析∗徐坡岭张鲁平∗∗————————————————————————————————————【内容提要】2000-2007年,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总体上呈平稳快速发展的趋势,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东欧转轨国家经济形势迅速恶化。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与这些国家转型后形成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发展模式有关。
本文就国际金融危机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冲击,从多个侧面分析相关原因,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中东欧国家经济【中图分类号】F13/17.51.44【文章标识】A【文章编号】1009-721X(2009)03-0055-(13)————————————————————————————————————中东欧经济转型国家在摆脱转型初期的经济震荡之后,经济增长逐渐平稳。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这些国家大都实现了持续的快速经济增长。
然而,2008年以来,波罗的海三国、匈牙利、波兰等中东欧转型国家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金融形势急剧恶化,甚至可能成为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的诱因。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为什么中东欧经济转轨国家①的经济出现了比其他经济体更严重的波动?如何看待中东欧转型国家的宏观经济波动?中东欧国家经济走势将如何演化?本文拟从这些国家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原因和机制等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中东欧独联体国家转型比较研究”(07JJDGJW250)的中期成果。
∗∗徐坡岭,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张鲁平,辽宁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
①本文研究的中东欧国家包括波罗的海三国、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我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分析
![我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885b2dbcd126fff7050b13.png)
我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分析内容摘要:欧盟东扩加重了欧盟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中国企业应力争抓住欧盟东扩的有利时机,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主动扩大对欧投资,以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关键词:欧盟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战略2004年欧盟成功实现东扩,发展成为包含25个成员国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为中欧贸易和直接投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中国目前对欧盟的投资非常有限,其存量仅占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的3%,相当于中国对欧盟出口额的3%、欧盟年吸引外资的1%与欧盟对华投资的4%。
因此,我国应在继续扩大对欧盟贸易的同时,加快对欧盟的投资步伐。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企业在各方面都已具备了对欧盟投资的基础与条件,应该抓住欧盟东扩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欧盟东扩及其产业结构调整欧盟产业结构一直处在不断的完善之中。
近年来,欧盟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在三个领域展开,即大力发展“新经济”、致力于发展经济多样化和积极推进企业重组。
欧盟追求“新经济”发展,有其自身原因,也有欧盟东扩带来的压力。
欧盟在“新经济”的发展中落后于美国,是欧盟及其成员国致力于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缩小与美国和日本在R&D方面的差距,欧盟理事会提出了到2010年将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3%的战略目标。
欧盟东扩完成后,东西欧之间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使欧盟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
东西欧在经济实力上的巨大鸿沟将直接影响新欧盟的经济和科技发展。
东扩后的欧盟各成员国能否在政治、经济及科技领域真正融合、欧盟能否团结一致是大家担心和关注的重点。
欧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是其重视发展“新经济”的又一重要原因。
原欧盟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其产业结构状况相对劣于美国、日本。
欧盟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高于美、日,而第三产业比重虽稍高于日本,但却低于美国较多。
我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战略欧盟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中国对其进行直接投资提供了机遇。
中东欧国家的私有化进程
![中东欧国家的私有化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29de152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7.png)
中东欧国家的私有化进程一、导言随着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的不断发展,私有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流行的经济制度模式。
中东欧国家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在近几十年的私有化进程中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
本篇报告将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中东欧国家的私有化进程,并结合五个相关案例,全面剖析中东欧国家的私有化发展情况。
二、私有化进程的基本概述近年来,各个中东欧国家的私有化进程都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私有化在这些国家的实际操作中,常常面临着许多阻碍。
如股份结构的复杂化、市场化程度的不够等等。
另外,在私有化进程中,做好政府的监督和规范,同时合理分配利益给相关方要尤为重要。
此外,还应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和要求,采取不同的私有化模式。
三、中东欧国家私有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 股份结构的复杂化中东欧国家的私有化进程中,股份结构的复杂化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股份结构复杂,使得股权流通性不好,导致了许多企业在私有化后无法灵活运作,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因此,如何优化股份结构,使其符合市场化要求,是中东欧国家在私有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 市场化程度不够中东欧国家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这导致了私有化进程受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股票交易市场方面,许多中东欧国家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股票市场,这限制了私有化的范围和深度。
因此提高市场化程度,发展完善的股票市场,对于中东欧国家未来的私有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政府监督不力在中东欧国家的私有化进程中,政府监督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政府的监督和规范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保证私有化的合法性,同时也是防止私有化过程中出现各种违法行为的必要手段。
因此,政府监督和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私有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4. 利益的分配问题在企业私有化过程中,如何合理地分配利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中东欧国家在私有化进程中,需要平衡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才能够真正推动私有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中东欧国家工程市场开发策略分析
![中东欧国家工程市场开发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02da3b2af90242a895e526.png)
훐뚫얷맺볒쫐뎡뾪랢닟싔럖컶近年来,中东欧许多国家的建筑市场增长率都在7%以上。
尤其是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加入欧盟之后,接受了欧盟大笔的财政援助,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大幅度增加。
但是近年来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大量的资金短缺。
于是许多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对外开放,项目的投融资主题多元化格局开始逐步形成。
当地政府对很多项目采取特许经营模式招标,如BOT、PPP、DBFOM等等,同时各国也制定系列吸引外国投资者和承包商的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了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
中东欧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承包商完全有能力、实力和优势将该地区作为未来工程承包市场的主战场进行攻坚。
笔者从事中东欧市场开发近四年,现根据本人的体会,对中东欧市场开发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前期开发对策做浅析。
쮫랽뫏ퟷ헾훎놳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中东欧国家在国际上率先承认新中国并给予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支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道路和发展经验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表现出独特的魅力,中东欧多数国家对中国刮目相看。
开始有意在经济、人文交往以及外交关系等万面拉近与中国的距离,寻求密切合作关系。
中国同中东欧合作不断向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方向发展,呈现出难得的发展机遇。
쫐뎡잰뺰ퟛ쫶中东欧16国,大多数如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已经相继加入欧盟,这些国家成为申根成员国。
欧债危机发生后,欧盟国家难以继续对中东欧进行大力投资。
欧债危机改变了中东欧国家投资环境,急需引进外国资本尤其是急于寻求中国资金和企业的支持。
这些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发展潜力相对较大。
而且中东欧是进入欧盟市场的个大门,这地区劳动力素质较高,而且经营成本要低于西欧地区。
投资环境逐渐改善,总体来说市场前景呈现新兴的发展态势。
뾪랢훐뚫얷쫐뎡폶떽뗄훷튪컊쳢相对高端的中东欧市场,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承包商来说还很陌生,法律法制环境相对健全、欧盟设置的些门槛限制以及我们可能会碰到的些未知因素和不确定性。
在土耳其中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在土耳其中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c2884c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9.png)
在土耳其中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一、引言土耳其作为中东欧国家之一,最近几年在经济和商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然而,与之土耳其企业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土耳其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和应对挑战。
二、土耳其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政治不稳定土耳其长期以来就存在政治不稳定的问题,政府改革和政策调整频繁,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企业在政治不稳定的环境下,难以做出长期规划和投资。
2.经济波动土耳其的经济波动较大,通货膨胀率高、汇率波动大,这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3.法律环境不完善土耳其的法律环境相对不完善,法规复杂,裁判不公,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给企业的合规运营和法律风险管理带来了困扰。
4.市场竞争激烈土耳其的市场竞争激烈,加入了自贸区后更是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企业的挑战,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5.人才短缺土耳其人才市场整体供需不平衡,高素质人才匮乏,给企业的人才招聘和培养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对策建议1.政治风险管理企业在土耳其市场开拓之前,需要对政治风险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建立健全的政治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应对政治变化带来的影响。
2.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成本预算和风险控制体系,减少汇率波动和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3.加强合规和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需要加强对土耳其法规的研究和理解,建立健全的合规体系,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的创新成果。
4.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
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企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总结通过对土耳其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深度分析和对策建议的提出,希望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土耳其作为一个新兴市场,虽然面临诸多问题,但也充满了发展的机遇。
中东欧投资环境及我国投资机遇分析
![中东欧投资环境及我国投资机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9f057ffd0a79563d1e7224.png)
中东欧投资环境及我国投资机遇分析作者:王麓锋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第24期摘要:中东欧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板块,中东欧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欧洲产业升级带动下,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地区。
其相对完备产业发展基础为我国企业提供良好市场经营环境。
中东欧处于连通发达欧盟一体化市场,东联西通地缘优势明显,强化我国同中东欧国家投资合作有利于发挥区域辐射效应,我国对中东欧投资水平实现显著增长,但与中东欧双边关系处于调节余缺初期阶段。
为夯实我国与中东欧国家投资合作基础,回顾现有文献研究,系统梳理其区位优势,明确我国选择逻辑依据,衡量中东欧各国投资便利化水平,对我国向中东欧投资区位流向科学划分,为完善对中东欧投资机制,加快走出去战略实施提供有益经验借鉴。
关键词:中东欧;投资环境;中国—中东欧贸易合作;投资机遇我国改革开放后外贸经济高速发展,21世纪后十五计划提出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高速扩张。
近年来我国外投取得瞩目成就,但面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全球投资环境恶化使得外投发展面临巨大制约。
2013年习近平出访中亚东南亚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响应支持,以开放合作发展理念推动高水平多层次多变区域合作,为我国外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区域发展差异明显,中东欧是连接欧亚大陆门户,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早,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生产要素配置体系,与中国拥有较高经贸合作契合度,促进与我国投资领域合作空间扩大。
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70年的经贸往来,随着我国与各国合作关系深入,对中东欧国家投资水平不断提升。
当前全球经贸格局变化及中东欧各国经济等方面差异为我国寻求中东欧合作投资带来很大挑战,对中东欧国家投资发展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充分发挥中东欧合作基础作用,科学评价中东欧投资环境,优化我国对中东欧投资区域战略布局,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提供理论支撑。
一、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发展历程现状(一)中国对中东欧投资历程中东欧国家是连接亚欧大陆关键节点,以其独特地理位姿成为我国开展对外经贸合作重要选择,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背景下,与中东欧合作潜力得到释放。
中东欧国家是否会爆发类似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中东欧国家是否会爆发类似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899a6a5f3c1ec5da50e2709c.png)
王 昊 : 东欧 国 家是 否会 爆发 类似 19 中 9 7年 的亚 洲金 融危机
欧地 区 20 0 9年净私人 资本流 入将 从 20 0 8年 的 25 0亿美 元减 4 少至 30亿美元 。外 资流入 的锐 减导 致该 地 区外 汇储 备下 降 、 0 股市下跌和货 币贬值 。
迅速发展 , 其他 领域 却基 本处于彻底停滞状 态 , 口导 向型经 但 出 济处于主导地位 , 经济 发展极 不平 衡。据统 计 , l 在 O个新 欧盟
成员 国中, 口占 G P比重 最大 的斯 洛伐 克和匈 牙利 , 比率 出 D 该 达到 8 %左右 , 5 最小 的罗马尼 亚也有 3 %。 0
中东欧各 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东 欧剧 变之后 曾保 持 了良好 的发展势头 , 但随着美 国次债危 机 的爆 发 和全球金 融危 机 的蔓 延 , 发展模 式逐渐突显其 脆弱性 , 该 并成 为导致 当前 中东欧各 国 面临危局 的主要 原 因。随着危机 的不 断深化 , 欧等发 达 国家 西 纷纷从 中、 东欧 国家撤资 , 导致 这些 国家 的资本外 流 、 汇储备 外
四是外资 流 出和 贸易 赤字 上 升 , 币 出现 较 大 幅度 贬 值。 货 19 - 19 9 7 98年期 间 , 国泰铢 、 泰 马来西亚令 吉 、 菲律 宾 比索 、 国 韩 韩元 、 印度 尼 西 亚卢 比相 对美 元 贬值 幅度 分 别达 7 % 、2 、 8 5% 5 % 、0 %和 1 1 。根据 丹麦 D N K 2 17 5% A S E银 行 的统 计 , 2 0 与 08
亚发生暴力 游行 , 导致 政府 垮 台。该 国失 业率 已达 1. % 。3 04 月2 0日, 匈牙利 总理 久尔恰 克宣 布辞职 。3月 2 5日, 捷克 众议
国有企业境外融资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方法
![国有企业境外融资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0d2450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4.png)
国有企业境外融资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方法作者:张爽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5期在国有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为切实有效的推动它们自身的发展,也为了获得更加多元化的投资,应该进行一定的境外融资工作。
可以说,高效且科学化的境外融资,不仅能够切实有效的保障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成效,也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发展水平。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国有企业境外融资的过程中,尚存在着较大的挑战,急需采用高效的应对方法,以此来更好的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成效。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在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进行境外融资,有利于合理配置全球的资源,也有利于调整世界格局。
可以说,在国有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境外融资是非常重要的发展举措,也是国有企业得以实现业务发展的关键立足点。
国有企业在开展境外融资的过程中,必须直面其存在的现实问题与挑战,切实有效的采用高效化的应对方法,最大程度夯实国有企业的发展成效,进一步规范境外融资的水平。
一、国有企业境外融资的现实意义在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境外融资工作的深入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若想不断优化境外融资成效、不断提升境外融资力度,就必须深入全面的把握好境外融资的现实意义,更好的推动境外融资工作的深入高效化开展。
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境外融资工作的科学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拓展了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满足了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需求。
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对于资金的依赖性较强,需求也较大。
在国内资金政策紧缩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为实现更有效的发展,就必须广泛拓展资金范围,不断夯实资金力度,切实有效的拓展规范化的资金渠道。
境外融资工作的开展,为国有企业发展带来了较为充裕的发展资金,也满足了国有企业不断增长的发展需求,更进一步的提升了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依托于广泛且多元化的境外融资渠道,既能够利用充裕的资金来满足自己的发展,也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实现有效化的突破,继而更好地优化国有企业的发展质量,切实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运行成效。
新形势下中企对欧投资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形势下中企对欧投资的挑战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e61593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f.png)
研 究ESEARCH欧盟近期发布了外资审查指导性文件,呼吁欧盟各国加强外资审查以保护战略资产,同时欧盟外资审查条例将于今年十月实施。
新的外资法规对中国企业未来赴欧投资将产生哪些影响?如何有效应对欧盟收紧外资审查?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外资审查制度1、欧盟外资审查制度框架2019年3月19日,在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主要欧盟成员国推动下,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对进入欧盟的外国直接投资建立审查框架的第2019/452号欧盟条例》(简称“外资审查条例”),将于2020年10月11日正式实施。
根据外资审查条例,欧盟及其成员国有权基于安全或公共秩序(security or public order)的理由,对影响欧盟利益的外国投资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在决定某项外国投资是否可能影响欧盟安全和公共秩序时,欧盟及其成员国需要重点考虑:(1)目标资产是否属于能源、交通、通信、卫生、国防等关键基础设施或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关键技术等;(2)外国投资者是否由第三国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
根据外资审查条例,欧盟没有权力直接否决相关交易或对交易附加审批条件,而是可以向外商直接投资涉及的成员国出具意见,成员国仍享有外资审查的“最终决定权”。
随着新冠肺炎在欧洲迅速扩散,欧洲公共卫生系统和经济形势遭受巨大冲击。
欧洲股市动荡、公司价值低估导致欧盟战略资产面临收购风险。
2020年3月25日,欧盟发布了当前国际健康和经济危机时期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指南(简称“外资审查指南”)。
外资审查指南指出,欧盟成员国应利用一切可能的工具,避免关键资产和技术被外资持有,尤其是能源、医疗和机器人等领域的资产和技术;并呼吁欧盟成员国加强合作,敦促各成员国完善或建立外资审查机制。
2、欧盟成员国外资立法最新动向西班牙于3月17日出台以外资审查条例为蓝本的皇家法令并于次日生效,无限期中断此前宽松的西班牙外商投资规制状态。
如果非欧盟投资者收购包括能源在内的关键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和军民两用产品等战略领域的西班牙企业10%股权或者取得管理权或控制权,该交易在交割前必须取得西班牙政府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东欧国家企业融资现状及潜在风险分析摘要:本文就中东欧国家实体企业融资现状及其潜在的风险做了分析,着重从银行信贷扩张增加银行潜在风险、私营银行融资比例增长较小对经济刺激不大,国有银行融资基数较小增加实体经济运行风险、银行业贷款申请周期加快、利率下调增加金融业风险积聚、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和外资银行对外资企业贷款支持造成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做了分析,并对上述问题做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东欧国家企业融资风险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东欧国家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私营部门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在此期间,这些国家也不断通过引入外资银行力图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格局。
目前,这些国家金融银行体系中的外资银行占比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毋庸置疑,外资银行的进入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风险防范措施,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这种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体系也存在着潜在风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潜在风险正在慢慢凸显。
在下文中,首先介绍中东欧国家企业融资主要表现,这些表现分别涉及中东欧国家企业融资难易程度及企业资金充足率、中东欧国家企业的外部间接融资来源和中东欧国家企业融资申请贷款手续及预期。
文章第二部分是对企业融资存在的潜在风险做一分析,这些潜在风险包括:金融危机前后信贷扩张会造成今后的信贷违约、私营银行融资比例增长不大,国有银行融资基数较小会增加实体经济运行风险、银行业贷款申请周期加快、利率下调会增加金融业风险积聚、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和外资银行对内外资企业歧视会造成企业融资困难。
在随后的政策建议中,主要就如上的风险防范做了分析,最后是本文结论。
一、中东欧国家实体企业融资表现随着金融自由化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中东欧国家逐渐取消各种阻碍外资银行进入的壁垒,外资银行逐渐成为中东欧国家金融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金融深化,越来越多的国家依赖外资银行进行间接融资,外资银行的进入为市场中带来了新的资金来源,同时也能够提高市场中间接融资效率。
但是即便如此,一是表现在中东欧国家企业融资难易程度及企业资金充足率方面。
中东欧国家企业融资难易程度表示中东欧国家的企业环境是否有利于企业获得融资,而企业资金充足率反映了中东欧国家企业运营资金充足情况。
注:1、融资难易程度是指在调查样本中,认为融资不成问题的企业数量所占总体受调查企业数量的比率,因此,该数值越大说明企业融资越容易。
原文为:percentage of firms indicating access to finance is not a problem。
2、企业资金充足率是指不需要申请贷款因为没有必要的企业数量所占总体受调查企业数量的比率,该数值越大说明企业资金充足率越高。
原文为:percentage of firms stating they did not apply for a loan because it was not needed。
3、beeps是企业融资环境调研,其中包括各种企业融资面临问题所作的分类调研。
表1显示了中东欧国家企业融资难易程度及企业资金充足率情况,从中可以看到:第一、中东欧国家融资难易程度分化显著,部分国家企业融资变得较为困难。
从表1中可见,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企业融资难度上升,这些国家的受调查企业认为相比2005年,融资变得越发困难。
第二、中东欧国家企业资金充足率不尽相同,各国涨跌不一。
从企业资金充足率来看,中东欧国家各国的情况也各有不同,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企业资金充足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保加利亚的下降幅度最大,从2005年的84%下降至62%。
第三、除了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其他国家的融资难易程度与企业资金充足率呈现同向变化。
从融资难易程度和企业资金充足率变化方向来看,大部分中东欧国家这两个指标呈现明显的同方向变化,但是各个国家融资难易程度与企业资金充足率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同比例变化。
数据来源:beeps数据库注:非企业内部资金或留存收益融资来源企业占总体受调查企业数量的比率。
原文为:percentage of firms financing coming from sources other than internal funds or retained earnings。
二是中东欧国家企业的外部间接融资来源。
中东欧国家企业的融资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向私营银行或者国有银行进行间接融资获得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占用顾客或者供应商的资金弥补短期内的资金不足。
第一、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外,企业从私营银行获得贷款比例呈现上升态势。
从表2中可以发现,大部分中东欧国家私营银行向企业贷款比例呈现上升态势,其中,立陶宛上升幅度最大,从2005年的10.9%上升到2008年的32.3%。
第二、中东欧各国企业从国有银行获得贷款比率均呈现上升态势。
捷克、匈牙利和波兰企业从国有银行融资从2005年的0.7%、4.3%和4.3%上升到2008年的5.9%、8.1%和6.6%。
但是相比从私营银行获得融资,中东欧国家企业从国有银行获得融资的比率仍然较低。
第三、除保加利亚、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外,中东欧各国企业占用顾客或供应商资金所占企业比例均呈现上升势头。
从表2中可以发现,除保加利亚2005年至2008年企业占用顾客或供应商资金所占企业比率不变,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有小幅下降外,其他国家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表3 中东欧10国企业融资申请贷款手续及预期单位:%数据来源:beeps数据库三是企业融资申请贷款手续及预期,该调查主要就申请程序的繁杂程度、利率不合适程度、资产抵押程度、认为贷款不会被审批预期以及其他项目展开,这也成为了企业申请融资的障碍之一。
第一、中东欧大部分国家申请程序简化、利率合适程度不断改善。
从表3中可以看出,除了拉脱维亚外的其他中东欧9国企业融资申请程序的繁杂程度均大幅下降。
此外,各国利率不合适程度均呈现显著的下降态势,其中,克罗地亚、匈牙利、立陶宛和波兰的降幅最大。
第二、资产抵押和对于贷款审批预期分化明显。
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资产抵押要求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他国家则呈现下降趋势。
二、中东欧国家企业融资风险分析应当看到,随着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东欧国家,多元的金融银行体系基本成型,这种银行业体系为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
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种以外资银行为主导,过快发展的间接融资体系会给实体经济带来各种隐患。
(一)银行信贷扩张会增加银行的潜在风险1、银行信贷扩张,增加了银行坏账发生的可能性。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外部经济和国内经济不确定性都会上升,此时,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实体企业预期都会发生变化。
但是,政府为了维持市场稳定,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的信贷投放也会增加,贷款审批加快、申请手续精简、资产抵押品放松以及利率下降都会增加银行坏账的可能性。
2、实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影响银行稳定。
由于金融危机冲击,外部需求下降,中东欧国家企业的出口下降,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信贷主要被用于企业维持生产而不是用于扩大再生产,信贷盈利能力下降导致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加上部分出口企业倒闭,一些银行的坏账率上升,最终造成银行业的不稳定。
企业的破产会加重市场中的悲观预期,失业率上升,消费不足又会进一步对中东欧国家实体经济造成二次冲击。
3、金融危机冲击下需求下降,实体企业生产性投入放缓,影响经济增长。
危机的冲击会导致需求下降,企业的产品堆积滞销,企业现金周转能力下降,库存成本上升。
外部需求下降以及企业成本的上升共同作用会降低企业生产性投入的意愿,从而削弱下游企业对于上游行业产品的需求,经过产业间的层层传导,最终影响经济增长。
(二)私营银行融资比例增长不大,国有银行融资基数较小会增加实体经济运行风险。
1、私营银行出于风险规避考虑,贷款投放增速相对缓慢。
私营银行对于风险较为敏感,在金融危机期间,私营银行不愿意主动放贷,因为此时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较大,向市场中投放的贷款成为坏账的可能性更高。
但是由于东道国货币政策做出调整,东道国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市场中的流动性,从而刺激经济。
此时,私营银行贷款会因为国家政策调整而被动增加,但是由于主动贷款意愿不强,因此,相比国有银行,其贷款投放增长幅度并不是很大,对于经济刺激力度有限。
2、国有银行在金融危机期间贷款投放增速较大,但是总体比例较小。
受国有背景影响,国有银行的经营受到政策的影响很大,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家为了刺激经济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于是,国有银行通过放贷维持市场稳定,但是在经济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国有银行发放贷款速度增幅过快会使坏账率上升,直接影响国有银行的稳定性。
同时,由于目前这些国家的国有银行占总银行比重较低,即使国有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也不能解决大部分企业的融资难题。
3、中东欧国家企业占用顾客和供应商资金以达到变相融资目的,造成融资链变长,影响实体经济稳定。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融资困难,银行也主动收紧银根,此时企业的财务成本上升,企业内部现金流紧张。
出于财务考虑,企业会从顾客那里提前收回货款,加速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应付账款支付周期,以弥补企业紧张的现金流。
但是此举会使融资链变长,一旦融资链中的某一环节出现断裂,会在相应的企业中形成违约循环,影响实体经济的稳定。
(三)银行业贷款申请周期加快、利率下调会增加金融业风险积聚1、贷款申请周期加快没有完全消除信息不对称,增加贷款风险。
在金融危机冲击背景下,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市场中的流动性日渐丰裕,银行可贷资金增加。
一方面,银行信贷扩张增加了企业融资的可能性,缓解了企业资金面紧张的状况。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过快甚至简化的贷款程序会导致银行不能完全消除企业贷款时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银行的坏账,影响银行的稳定。
2、贷款申请周期加快会增加公司融资冲动,增加实体企业运营风险。
随着贷款申请周期缩短,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更为容易地申请到贷款,以达到融资扩张的目的,但是,这也增加了企业的资本负债率。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共同引导下,市场需求逐渐增加,企业预期改变,通过融资维持运营,但是一旦企业不能及时销售产品会造成资金链紧张,增加公司的运营风险。
企业运营风险的增加也会影响到和企业交易的相关方,企业一旦清偿破产就不能够偿还债务,这也会形成连环债务问题,增加经济运行的风险。
3、利率下调不足以弥补风险溢价,影响银行业稳定。
贷款在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以较低的利率投向市场,但是,较低的利率并不能弥补较高的风险溢价,加上宏观形势不明朗,外部需求疲软导致需求不足,在此情况下,很多企业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较低的利率仍使这些濒临破产的企业获得资金从而继续经营,最终,这些企业的倒闭使银行坏账率上升,增加了银行的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