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优质课《黄河颂》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 5 《黄河颂》课件(共33张PPT)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 5  《黄河颂》课件(共33张PPT)

重点品析颂歌部分 5.连续三次写“啊! 黄河”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歌词的主体 清楚地划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分别歌颂了黄河 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黄 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阅读方法解密 反复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 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复起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情感;回环 起伏,充满语言美等作用。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 作用。本题主要从表达情感的作用上分析。
1.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诗歌。(重点)
2. 分析诗歌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诗歌。(难点) 3. 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热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重点)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 北)人,诗人、 文学评论家。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 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3.“奔”“掀”“结”“劈”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作者用“奔”“掀”“结”“劈”等动词生 动传神地突出了黄河雄壮的气势、豪迈的气概。
4.“摇蓝”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把黄河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 地指出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黄河哺育滋养了炎黄子 孙,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传承。
【难点探究】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 借歌颂黄河歌颂什么?
【答案】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 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 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 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魄。作者借 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 的意志。

《黄河颂》课件课件

《黄河颂》课件课件
击日本侵略者。
影响
《黄河颂》作为《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诗歌,通过歌颂黄河,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 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它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同时,《黄河大合唱》也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中国的音乐创作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3
《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和 表现手法
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黄河颂》的意义和价值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作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作品,《黄河颂》传承了中华民 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通过《黄河颂》的演唱和传播,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 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作为经典的音乐作品,《黄河颂》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黄河颂》PPT课件
目录
• 黄河的地理文化背景 • 《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 • 《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目录
• 《黄河颂》的主题思想和意义 • 《黄河颂》的演出和评价
01
黄河的地理文化背景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01
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 九个省份,最终注入渤 海。
02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全长约5464公里。
冼星海
中国现代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他出生 于澳门,后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回国后积极投身 于音乐创作和演出,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 唱》等。
《黄河颂》的创作过程和影响
创作过程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诗歌,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于 1938年秋冬之际,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内嵌视频)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内嵌视频)
海日记》、《文艺辩论集》
时代背景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 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 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 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 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 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词作曲者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 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创作了《救国军歌》、 《游击军歌》、《茫茫的 西伯利亚》、《在太行山 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 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 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 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 光荣称号。
从内容上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 从结构上看又可分为三部分:序曲、主体、尾声。
即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 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望黄河 颂黄河
尾声
学习 黄河精神
5、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黄河的?描绘出黄河的什 么特点?
滚滚、惊涛澎湃万丈狂澜表现了黄河气势汹涌; 掀起、结、奔向、劈成表现了黄河的力量之大; 宛转,九曲连环表现了黄河外形特点。
主题思想
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用 澎湃的激情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 并表达了学习黄河精神,铸就像它一样伟大坚强的决心。全诗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表达 了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思想感情。
《黄河颂》当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它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 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
6、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 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课八 年

初中语文精品系列《黄河颂》课件 (共24张PPT)

初中语文精品系列《黄河颂》课件 (共24张PPT)
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
3、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 主要写了什么? 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文章结构
绘黄河 颂黄河
中华民族的摇篮 望 惊涛澎湃 颂 浊流婉转 力劈中原 中华民族的屏障 千万条铁的臂膀
黄河颂
抒壮志
增 强 民 族 观 念 发 扬 民 族 精 神
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近镜头
俯瞰全景
“望”统领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
向黄河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纵向描写 横向展开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 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对黄河进 行赞颂的?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 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
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
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 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
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
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 强国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保护母亲河——黄河
2、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李白《将 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冼星海作曲 光未然作词
欣赏黄河
黄河源头景观
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黄 河 上 游 景 观
黄河中游景观
芦花
壶口瀑布
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现代 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
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
诗《黄河大合唱》,经
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词的作曲者
读准下面加横线的字音:
——李白《赠裴

初中语文5黄河颂教学ppt课件

初中语文5黄河颂教学ppt课件
现代水利、农业发展的基础
黄河仍然是中国的水利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国家的经济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河的文化意义
01
02
03
民族精神的象征
黄河被视为中华民族不屈 不挠、勇往直前的民族精 神的象征。
中华文化的代表
黄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 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 慧和勇气。
文化遗产的传承
黄河代表着中国的文化遗 产,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 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 意义。
爱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内容与重点
教学内容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全诗以黄河 为象征,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 儿女的坚强决心和豪情壮志。其中,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 现形式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重点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黄河的视频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黄河的 印象和了解,从而导入新课。
展开新课
通过PPT展示黄河的历史、文化 和现状,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 容。
巩固练习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 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并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 。
归纳小结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手段的辅助与创新
使用PPT课件
通过PPT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河的历
史和文化。
互动教学
利用多媒体互动教学软件,实现师 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创新
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 境地感受黄河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文 化氛围。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导入新课
音乐与舞蹈的表现手法

5 黄河颂 课件(共44张PPT)

5 黄河颂  课件(共44张PPT)

整体感知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⑤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 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 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知识备查
黄河之源
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知识备查
壶口瀑布
九曲黄河
知识备查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敌部队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岸边行 军。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 感,准备创作朗诵诗《黄河吟》。稍后在延安时,作者接受冼 星海等人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者的创作 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 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诗词借助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顽强的 奋斗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激发中华儿女的自 豪感和自信心,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 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感悟①: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养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哺育
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它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 屏障,它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
①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 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 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 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黄河养育中华民族
精读细研
②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42张PPT)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42张PPT)
《黄河颂》
光未然
走进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 光年。现代诗人, 文学评论家。1936 年到延安,创作了 歌颂中华民族精神 的组诗《黄河大合 唱》,经冼星海谱 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 共有八个乐章。诗 中雄奇的想象与现 实的图景交织,歌 唱苦难与抗战,刻 画黄河形象,反映 中华民族英雄儿女 抗战的真实画面。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 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
黄河 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里 我们要在你的面前 献一首长诗 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 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 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 跳跃着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从纵向写黄河的流向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横向展开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 向黄河之边;
俯瞰全景 纵向描写
把中原大地
横向展开
劈成南北两面。
“望”统领
读“颂黄河”部分
思考:
啊黄河 你奔流着 怒吼着
《黄河之水天上来》 替法西斯的恶魔
唱着灭亡的葬歌 你怒吼着 叫啸着
痛诉民族的灾难 向着祖国的原野
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 胜利的凯歌
歌颂时代的英雄 向着祖国的原野
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 胜利的凯歌
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 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 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 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 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 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保卫 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 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讲授新课
第二节 正文 合唱部分
第三层: 赞黄河 直抒胸臆: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反复:语句反复,情感强烈 铿锵有力 庄严豪迈
讲授新课
探究主旨
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 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 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当堂检测
寄语
悠悠黄河,巍巍中华,我 们的民族走过了五千年 的 风风雨雨,最终取得了令世 人瞩目的成绩,这让每一个 中 国人都觉得自豪,同学 们,继往开来 ,建设祖国的 重任就落在你们肩上了!
当堂检测
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写一份倡议书, 保卫我们的母亲河,保卫我们的黄河。
宛转, 九曲连 环表现 了黄河 外形特 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授新课
第二节 正文 合唱部分
第二层: 颂黄河
历史贡献:中华文化发源地 哺育滋养炎黄子孙 地理优势: 天然屏障保卫民族抵御外辱 激励精神:泽被众生 激励民族精神
讲授新课
语言品析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讲授新课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 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的船夫的战斗的号子声!
注音解释
巅(diān)山顶 澎湃(péng)(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 屏障(píng)(zhàng) 体魄(pò)体格和精力 哺育(bǔ) 九曲连环 浊(zhuó)流 滋长 (zī)生长 一泻万丈(xiè)江河水流迅速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 研读文本
1.感情的表达是要通过具体的诗句体现的。请 品读朗诵词,这节诗写了什么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8张PPT)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 /伟大坚强!!
初读诗歌——知内容
1.从内容上看,诗歌有几部分?
第一部分是朗诵词,让读者了解黄河形象——伟大坚 强,引出下文的颂歌。
第二部分是歌词,主要是赞颂黄河。
2.歌词的主体部分都是在“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 始歌颂,在“颂”之前还有一段“我站在高山之巅……劈 成南北两面”,这又是在写什么?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这里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 把黄河写作一个有千万条臂膀
浩浩荡荡,
的巨人,“一泻万丈”“浩浩
向南北两岸
荡荡”,体现了黄河不可阻挡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力量和恢弘磅礴的气势,正
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 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 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 家国情怀
目录
《黄河颂》 《老山界》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土地的誓言》 《木兰诗》
单元学习重点
1.体会作品的抒情方式 2.学习做批注
黄河 颂
光未然
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 这个民族。
——毛泽东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 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 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 亲河”。黄河长达6300千米。 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 大的“几”字。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中黄河的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 会做批注。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 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省光化县人。 中共党员,1935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 文系。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1936 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 会。他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 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其他代表作品 有《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风雨文谈》 《文艺辩论集》等。

《黄河颂》ppt课件(精品)

《黄河颂》ppt课件(精品)

和感受诗歌的内涵。
《黄河颂》的配乐与伴奏
配乐选择
《黄河颂》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诗歌,应选择与之相 匹配的配乐。可以选择具有磅礴气势的交响乐或民族音乐 ,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伴奏方式
在朗诵《黄河颂》时,可以采用伴奏或纯朗诵的方式。根 据个人喜好和场合需要,选择合适的伴奏方式,使诗歌朗 诵更加完美。
作出《黄河颂》。
该作品以宏大的结构、磅礴的气 势、铿锵的节奏和激昂的音调, 表现了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和勇
敢精神。
《黄河颂》的主题思想
歌颂黄河
作品以黄河为象征,歌颂了中华 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展 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意志和抗争
精神。
激发民族精神
通过赞美黄河,作品激发了中华儿 女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抗 击日本侵略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 力。
、希望和永恒的信念和理想。
诗歌的主题思想解析
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以黄河为载体,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象和歌颂黄河的历史地位,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 神和豪情壮志。诗歌呼吁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勇往直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 斗。
思想内涵
这首诗歌不仅是对黄河的赞美,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颂扬。它激励着中华儿女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 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敬 畏和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投身抗 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具有 民族气派和时代感的音乐作品 。
《黄河颂》是其在抗日战争时 期创作的音乐作品,旨在激发 民族精神,鼓舞抗战士气。
《黄河颂》的创作过程
1938年,诗人光未然创作了长篇 朗诵诗《黄河吟》,后经冼星海 谱曲成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黄河磅礴的气势,激发了民族精神。
总结:
【探究一】诗人从哪三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 英雄气概?
自然特点:惊涛狂澜;
地理特征:九曲连环;
历史贡献:摇篮屏障。
任务三: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三处“啊!黄河!”反复出现,直接抒发对 黄河的赞美之。
2.结尾“学黄河”部分: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伟大”、“坚强”。
二.歌词
1.歌词按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望黄河、赞黄河、 学黄河。请按此划分层次。
望黄河:总写--近看---俯看---纵看---横看 赞黄河:摇篮---屏障---臂膀
学黄河:伟大、坚强
2.诗人如何总写黄河的自然特点?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望”统领下文
总写黄河的气势和流向。
学习任务
1.朗读背诵歌词; 2.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抒情方式; 4给文章做批注。
任务一:读背歌词,积累词语 气魄( pò) 宛转( wǎn )哺育( bŭ ) 狂澜( lán ) 斑斓( lán ) 屏障(píng 荡 水势浩大。 一泻万丈 水流湍急。
朗读提示
摇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哺育了中华民族
啊!黄河! 你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屏障 黄河是抵御日军的天然屏障,保护了中华民族
啊!黄河! 你一泻千里,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臂膀 黄河是巨人,主流是躯干,无数条支流臂膀,
从高空俯瞰,黄河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它源于青藏高原,在 山东省东营市注入渤海,贯穿九个省、自治区, 长达6300千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件(共26张PPT)

的描绘、
河 主体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歌颂,表

颂黄河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达对民族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精神的赞
颂之情
尾声: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我们要以黄河 为榜样,发扬 中华民族坚强 不屈的精神, 为祖国贡献自 己的力量。
3、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 要写了什么?
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4 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思考探究
• 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你”究竟指什么?诗歌运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亲切、自然,直抒胸臆。指中华民族和中 华民族精神。象征手法
序曲: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借对黄河

望黄河
黄河大合唱
•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生于河北省光
化县,1927年参加革命,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 花“歌词,1939年在延安创作歌颂中华民族精神 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有8 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 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 《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 幅广阔的历史画卷,刻画了黄河母亲的伟大形象, 反映中华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结成九曲连环; பைடு நூலகம்昆仑山下奔 向黄河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远镜头 近镜头 俯瞰全景 纵向描写 横向展开
“望”
表现了黄 河一往无 前、无坚 不摧的特 点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 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对黄河进行 赞颂的?
➢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 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
整体感知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 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 颂”。在这一章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 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 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34张PPT)

合新作知探导究入
1、了解批注 编者已对诗歌进行了部分赏析,也就是文中的批注。
这是精读文章常用的方法。 批注的对象:字、词、句、段、篇章。 批注的角度:语言特色、思想内容、层次结构、写作手 法、修辞手法、疑难感受等方面。
合新作知探导究入
合新作知探导究入
2、批注示例 学习课文中的“批注示例”,想一想示例是从哪些角
合新作知探导究入
黄河,以她磅礴的气势,母亲的情怀,启迪激 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要伟大坚强。在苦难 的年代里,我们向黄河母亲学习“伟大坚强”,同仇敌 忾,最终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
在今天的中国,国力日趋强盛,经济日渐繁荣。 但在我们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 战,这更需要我们要勇往直前,开拓进取……作为少 年的我们,更要铭记并发扬黄河精神,为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美好中国而努力。
新知讲解
1.听读诗歌 听名家朗诵视频,注意标注节奏和重音。 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新知讲解
1.听读诗歌 听名家朗诵视频,注意标注节奏和重音。 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新知讲解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指导: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停 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 ,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 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 铿锵有力。
写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九曲连 环、绵延万里),“望”字领起,可概括为“望黄河 ”。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听读诗歌
听读诗歌,感受气势 朗读指导: a、感情处理 :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要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 的情感。 b、读准字音、注意停顿、重音、重音、 语速、语调的处理。 c、朗颂词与歌词之间停顿较 长,以示区别。 d、“啊,黄河!“重复三次,三 个”啊“要读 得深沉,声音延长,“黄河”要 读得高昂。
小组讨论
自由诵读,思考,小组讨论: 1.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 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2.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 用是什么? 3.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 分割三层意思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几句话?
预习检查
pài
澎湃
wǎn
宛转
lán
狂澜
diān
山巅
zhuó
浊流
píng
屏障

臂膀

劈成

哺乳
bǎng
榜样
dàng
浩浩荡荡

气魄
预习检查
【澎湃】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 喂养。 【九曲连环】 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大的弯)。
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 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 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 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合作探究
语言品析 1、“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几次?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4.最后两句有何表达效果? 5.全诗用第几人称写的?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6.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黄河颂》PPT优秀课件(2024)

《黄河颂》PPT优秀课件(2024)
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全诗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4
2024/1/29
光未然(1913年11月1日—2002年1月28日),本名张光年,男,汉族,湖北省光化县人(现湖北襄阳老河口市),中共党员,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24
2024/1/29
01
02
04
我对《黄河颂》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通过学习,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山河和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我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诗歌的解读有了自己的见解。
03
25
2024/1/29
下一讲将学习《黄河万里图》,了解黄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跨文化视角下的河流解读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河流题材作品,可以挖掘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河流的共同认知和独特理解,进而促进文化交流和互鉴。
22
2024/1/29
06
CHAPTER
知识总结与回顾
23
2024/1/29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对中国的经济文化有着重要影响。
当代黄河主题创作
21
2024/1/29
中西河流文学比较
中西河流文学在创作手法、主题表达等方面存在异同。中国河流文学更注重对河流本身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而西方河流文学则更侧重于通过河流探讨人性、命运等哲学问题。
西方河流文学
西方文学中也有众多以河流为题材的作品,如《老人与海》、《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等,这些作品通过河流象征生命旅程、历史变迁等主题。

初中语文精品课件: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2张ppt)

初中语文精品课件: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2张ppt)

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请同学们以交响曲《黄河颂》作为背 景音乐,运用所掌握的朗读技巧齐诵诗歌, 体味作者豪迈、激昂、悲壮的情感。
课外延伸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 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课后作业
1.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 之水天上来》,揣摩关键语句和精彩 内容,进行批注。
创作背景
光未然创作这首诗歌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 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 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 为其二,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 卷。
学做批注
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 价或疑难问题,用简洁的语言和相 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 就是批注。
第一处批注:“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思想内容 形象、情感特点
第二处批注:“‘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词语的表达效果 形象特点
第三处批注:转入‘颂’。直抒胸臆。 ——层次结构 结构特点 抒情方式 艺术特色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 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走进作者
光未然(1913年11月1日—2002年1月28日),原名张光年,湖 北省光化县(现老河口市)人,中共党员,现代诗人、文学评论 家。光未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 记。并被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在他89年的人生岁月中,经历了颠沛流离、激昂奋进、风华正 茂的青年时代,他一生笔耕不辍,每天写日记,他开蒙甚早,利 用一切机会学习外语、中国古典文学,如《诗经》、《楚辞》、 古代文论、文字学等,并潜心研究戏剧、音乐,阅读了大量外国 文学名著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在身患多种疾病的晚年,他关心 青年作家的创作,并完成了厚重的古典文学研究成果《骈体语译 文心雕龙》,之后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实现了他40年的心 愿。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 小学教员。2002年光未然在完成了《张光年文集》的编审工作 后,于2002年1月28日在北京辞世,享年89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
作家、作品介绍
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现代诗 人、文学评论家。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 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 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等。
学习目标
❖ 1、学习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 修辞美;
❖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 3、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3、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 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通过反复的诵读,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与同学合作,可以探讨出结论
❖ 1、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 铁的臂膀”?
课后完成
• 1、积累歌颂黄河的诗词名句(独立完成)
读一读
•• 澎湃 (péng pài) 狂澜 (lán) •• 屏障 (píng zhàng) •• 一泻万丈 (xiè) 巅 (diān) •• 宛转 (wǎn) 滋长 (zī) 哺育 (bǔ)
整体感知,你以回答这些问题
1、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诗歌的结构)
2、主体部分“望”字统领的内容有哪些?
• 2、《黄河颂》表现了怎样的一种精神? 新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实践这种精神? (小组合作完成,每组完成一篇书面稿, 第二节课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序 曲 →主 体
黄河
望黄河
伟大坚强

颂黄河
→尾 声 学习 黄河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