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湖北 武汉日出日落方位角

合集下载

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计算公式

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计算公式

计算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公式要计算任意一个地方在任意一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方位角=90 - 0.5arccos[2(sinM/cosN)^2- 1]公式中,M表示的是某天太阳直射的纬度,N表示的是某地的纬度,^2表示平方。

例如,北京在北纬40度,则N=40,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北纬23.5度(太阳直射北纬23.5度),即M=23.5,把N和M的值代入上式,可求得方位角=31度意思是,夏至这一天,在北京的人看来,太阳是从东偏北31度的方位升起的,是在西偏北31度的方位落下的。

说明:1本公式是在理想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即假设地球是个标准球体。

而实际上地球两极略扁,而且各地也有高山、洼地等,所以计算结果可能与实测结果有一点误差。

2 太阳围绕地球旋转的轨迹实际上是螺旋线(好象在地球外面套一根弹簧),所以实际上每天日出和日落的方位角稍微有点差别。

例如,在春分到夏至这段时间,日出方位角要略小于日落方位角。

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Cost=-tgδ*tgφ太阳视位置太阳视位置指从地面上看到的太阳的位置,用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两个角度作为坐标表示。

太阳高度角指从太阳中心直射到当地的光线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其值在0°到90°之间变化,日出日落时为零,太阳在正天顶上为90°(本万年历中显示的高度角均已进行了蒙气差的订正,蒙气差值取自天文年历)。

太阳方位角即太阳所在的方位,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可近似地看作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直线在阳光下的阴影与正南方的夹角。

方位角以正南方向为零,由南向东向北为负,由南向西向北为正,如太阳在正东方,方位角为-90°,在正东北方时,方位为-135°,在正西方时方位角为90°,在正北方时为±180°。

实际上太阳并不总是东升西落,只有在春秋分两天,太阳是从正东方升,正西方落。

在北半球,从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在西偏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而从秋分到下一年春分的冬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0°之间),在西偏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0°到90°之间)。

中国 湖北 武汉日出日落时间表

中国 湖北 武汉日出日落时间表
7:09
17:22
12月12日
7:10
17:22
12月13日
7:10
17:23
12月14日
7:11
17:23
12月15日
7:12
17:23
12月16日
7:12
17:24
12月17日
7:13
17:24
12月18日
7:13
17:24
12月19日
7:14
17:25
12月20日
7:15
17:25
12月21日
6:57
18:15
2月23日
6:56
18:16
2月24日
6:55
18:17
2月25日
6:54
18:18
2月26日
6:53
18:18
2月27日
6:52
18:19
2月28日
6:51
18:20
2月29日
6:49
18:21
3月1日
6:48
18:21
3月2日
6:47
18:22
3月3日
6:46
18:23
3月4日
5月21日
5:24
19:14
5月22日
5:24
19:15
5月23日
5:23
19:15
5月24日
5:23
19:16
5月25日
5:22
19:17
5月26日
5:22
19:17
5月27日
5:21
19:18
5月28日
5:21
19:18
5月29日
5:21
19:19

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计算公式

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计算公式

计算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公式要计算任意一个地方在任意一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方位角=90 - 0.5arccos[2(sinM/cosN)^2- 1]公式中,M表示的是某天太阳直射的纬度,N表示的是某地的纬度,^2表示平方。

例如,北京在北纬40度,则N=40,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北纬23.5度(太阳直射北纬23.5度),即M=23.5,把N和M的值代入上式,可求得方位角=31度意思是,夏至这一天,在北京的人看来,太阳是从东偏北31度的方位升起的,是在西偏北31度的方位落下的。

说明:1本公式是在理想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即假设地球是个标准球体。

而实际上地球两极略扁,而且各地也有高山、洼地等,所以计算结果可能与实测结果有一点误差。

2 太阳围绕地球旋转的轨迹实际上是螺旋线(好象在地球外面套一根弹簧),所以实际上每天日出和日落的方位角稍微有点差别。

例如,在春分到夏至这段时间,日出方位角要略小于日落方位角。

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Cost=-tgδ*tgφ太阳视位置太阳视位置指从地面上看到的太阳的位置,用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两个角度作为坐标表示。

太阳高度角指从太阳中心直射到当地的光线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其值在0°到90°之间变化,日出日落时为零,太阳在正天顶上为90°(本万年历中显示的高度角均已进行了蒙气差的订正,蒙气差值取自天文年历)。

太阳方位角即太阳所在的方位,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可近似地看作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直线在阳光下的阴影与正南方的夹角。

方位角以正南方向为零,由南向东向北为负,由南向西向北为正,如太阳在正东方,方位角为-90°,在正东北方时,方位为-135°,在正西方时方位角为90°,在正北方时为±180°。

实际上太阳并不总是东升西落,只有在春秋分两天,太阳是从正东方升,正西方落。

在北半球,从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在西偏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90°到180°之间);而从秋分到下一年春分的冬半年中,太阳从东偏南的方向升(方位角为-90°到0°之间),在西偏南的方向落(方位角为0°到90°之间)。

日出日落方位知识总结(ppt)

日出日落方位知识总结(ppt)

1.夏至日,北京(40°N、116°E)当地看到太阳升落的 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为图中的
H 想想: H的变化范围?
0
24
思考
• 夏至日我国科考队员站在黄 河站看太阳,在一天中它是 如何升落的呢?
极昼区的日出日落
W
a
S
N
E
图3
极昼区日出日落规律
• 出现极昼的地方(除极点): • 若位于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
正北落下; • 若位于南半球,则正南升起,正
南落下。
极点的日出日落及太阳高度
2、正午日影长短年变化规律:与正午太阳高 度成反比。直射点纬度正午日影缩短为零
3日影方位的变化规律:
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始终相反。 正午日影方向:
直射点纬线以南——日影向南;
直 射点纬线以北——日影向北;
有极夜的地区正午无日影。
全球不同纬度日影分布规律
高考考点:太阳视运动பைடு நூலகம்线图的判读
❖判断当地地理纬度: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及方位 ❖判断日出日落方向 ❖判断白昼长短 ❖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判断某一时段日影朝向
太阳高 度
H
W
S E
图4
N
0 6 12 18 24 小时
总结:极点日出日落及太阳高度规律: 1、极点极昼时,太阳终日不落,而且太阳
高度全天不变。
2、极点的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春分-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 日出时物影指向西南,正午指向正北,日落指向
东南,物影一天的移动是由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东-东南。
三地正午太阳位置不同点是:
甲地,有时太阳在头顶,有时在北方,有时 在南方,说明甲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乙地上,太阳终年在北方,说明乙地在南回 归线以南;

武汉日出日落时间表

武汉日出日落时间表

日期武汉月日时分时分1 1 7 20 17 331 11 7 21 17 401 21 7 20 17 492 1 7 15 17 592 11 7 08 18 072 21 6 58 18 153 1 6 50 18 213 11 6 38 18 283 21 6 26 18 354 1 6 13 18 424 11 6 01 18 484 21 6 26 18 355 1 5 40 19 015 11 5 31 19 085 21 5 25 19 146 1 5 21 19 216 11 5 20 19 256 21 5 21 19 287 1 5 24 19 307 11 5 28 19 287 21 5 34 19 258 1 5 40 19 188 11 5 47 19 098 21 5 53 18 599 1 5 59 18 469 11 6 05 18 349 21 6 10 18 2110 1 6 16 18 0910 11 6 22 17 5710 21 6 29 17 4611 1 6 37 17 3511 11 6 45 17 2811 21 6 54 17 2312 1 7 02 17 2112 11 7 10 17 22 12 21 7 16 17 26东湖最佳落日点我心中的武汉珍藏地:东湖靠近植物园路口的落日点、华南海鲜市场、华师东门的一家小火锅店喜欢水面,喜欢落日。

在不同的水边,看太阳掉进水里,是一件让我愉快的事。

寻找武汉最佳落日点,是我一直想做的事。

东湖的这个落日点,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的心头所好。

这是一个很大很干净的草坪,有人嬉笑着打羽毛球,有人在树下弹吉他,还有人在草地上睡觉。

草坪前方,是大面积开阔的水域,正对落日方向。

浑圆绚烂的夕阳,浮在湖面上,背景音乐是布谷鸟的叫声。

东湖水域的具体地点,很难用语言描述,所以我告诉你它的地理位置:北纬30°33.1415,东经114°23.9129。

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的计算及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示意图的制作方法

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的计算及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示意图的制作方法
高中地理
2015 年第 17 期
高中地理必修1 ..地球运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 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日出日落方位判断及太阳周日视运 动轨迹示意图的制作等问题 。 从查阅的相关资料看,人 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一 。 本文运用立体太阳光照图,用
位角 。 下面,我们用几何方法来求。的值。
几何方法推导任一日期不同纬度地区日出日藩时间和方
=Rsinφtan Õ 。 又在 6 ABC 中 ,
问题 如图 1 所示,以夏至日立体太阳光照示意图为例,
图中 0 为地心, ENFSE经线国经过赤道与晨昏线的两
L ACB= L CAE = () ,
( Rsinφtan
AC=AM=Rcosφ ,故有 sin
e =AB/ AC=
õ )
/
(Rcosφ)
交点,是M 地纬线圈平面的中心 。 在纬度(此时 Õ =23
0
8 是太阳直射点所
度和当天太阳直射点所处纬度有关 。 如呆把这个方
位角换算成时间 t ,就可得到当地当天日出和日落时 间(地方时) 。 日出时间 =6:00 - t ( 夏半年.冬半年
26') , R为地球半径 。 从图中可
以看出, M地当天于C点日出,于D点日落,
3. 非极昼区域,日出日落方位角。 =arcsin
,、也 15'
,太田正东升
(tanφtan&)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太 阳自东北方位升起,西北方位落下,北半球各地6:ω之 前日出, 18:ω之后日落,南半球各地6:00之后日出,
18:00之前日落;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
圄2 武混市二分二至日;太阳周日;棍锺动辙迹示'圃
25

日出日落方位详解[1]

日出日落方位详解[1]

(一)、日出和日落方位问题: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任何地点(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区域除外),其太阳出没点的地平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取决于太阳直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而与观测地点位于南北半球无关。

具体来说:(1)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从春分日经过夏至日到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

(3)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

(4)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

(二)、太阳视运动图的判断方法:太阳视运动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一天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看太阳在天空中以观测者为中心,自东向西运动,一天转一圈。

观测者所在的平面是地表切面,叫做地平圈,以观测者为中心的大球面为天球,天体在天球上运动。

(1)太阳视运动最高位置为正午,正午太阳高度为从地平圈中心向太阳最高位置的连线与地平圈的交角,地平圈以上部分长度反映昼长,以下表示夜长。

( 2)不同半球的正午太阳偏向: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轨迹是平行的。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南方,每天太阳最高时太阳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北方,太阳最高时在正北,根据一年中太阳视运动最高、最低、居中位置来判断季节。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轨迹也是平行的,只不过正午时太阳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北,有时位于观测者正头顶(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与地平圈中心连线与地平圈夹角),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南。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北极点出现极昼时:太阳不升不落
继续
B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E
N
a bc
S
A
W
规律3:北半球某地观察
三条太阳运行轨道面都平行
B 81°26′ 58° 34°34′
E
N
S
A
W
规律4:正午太阳射到A地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就是此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夏至: H= 81°26′ 春秋分:H= 58° 冬至: H= 34°34′
【例题】.在中国有三个相同高度的柱子,分别 位于A、B、C三地,称柱A、柱B和柱C
(1)当柱A和柱B在正午的影子如左图所示时,柱C的影
子如右图所示。则柱C的位置可能在( )
A.中国东北 B中国西北 C中国东南 D.中国西南
判断理由是
.
(2)柱A在上午10时和下午3时的影子是什么样子?请在
图中画出影子,并注明相应时间,并用箭头标出影子的移
• 2.正午时间问题:影子最短时
南半球二分二 至日的太阳运 动轨迹
北半球二分二 至日的太阳运 动轨迹
【例题】.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 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 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颗树
,OM垂直于OP。读图回答:
• (1) 月 日OP最长,三个月后,该地的昼夜 长短状况是 。
• (2)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 方向,其精确的纬度 是
• (1)12月22日,昼 夜等长(3分) (2)东,23.5°N(2 分)
• (1)6月22日缩为0,说明太阳 直射,则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 上,故12月22日时,当地正午 太阳高度最小,则影子最长;3 个月后为春分日,昼夜等长。 (2)根据图示OP表示正午日 影方向,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 上,终年正午日影朝北,故OM 表示正东方向。(

如何判断日出日落的方位

如何判断日出日落的方位

如何判断⽇出⽇落的⽅位如何判断⽇出⽇落的⽅位河北/⼘全⼒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西向东⾃转的反映,太阳的这种视运动不仅反映出地球⾃转的⽅向。

同时还反映出地球⾃转的速度,即地球每⼩时向东⾃转15°,那么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速度也是每⼩时15°。

但是,严格说来,笼统地认为太阳东升西落是不准确的。

由于黄⾚交⾓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直射点位置的变化,使得我们在不同季节看到的太阳⽇出、⽇落的⽅位并不相同,那么世界各地⽇出⽇落⽅位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下⾯我们就利⽤⽇照图来分析这个问题。

按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分三种情况来进⾏讨论。

⼀、太阳直射⾚道我们知道在晨线上看到的是⽇出,在昏线上看到的是⽇落。

在上图中,选任意⼀点A,我们来分析⼀下A地⽇出⽇落的⽅位。

因为纬度相同的地⽅,⽇出⽇落的⽅位也相同,所以我们⾸先作出过A地的纬线,找到该纬线与晨线的交点B、与昏线的交点B’。

只要得出太阳光线相对于B地的⽅向,就可知道A地⽇出的⽅位;只要得出太阳光线相对于B’地的⽅向,就可知道A地⽇落的⽅位。

显然,相对于B地⽽⾔,太阳光线来⾃正东⽅向,所以在A地太阳从正东⽅向升起;相对于B’地⽽⾔,太阳光线来⾃正西⽅向,所以在A地太阳从正西⽅向落下。

由此可得出规律⼀:春秋⼆分⽇,全球各地的⽇出⽇落⽅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向升起、从正西⽅向落下。

⼆、太阳直射北半球我们讨论⼀下任意⼀点C地的⽇出⽇落⽅位,作出过C地的纬线,找出该纬线与晨线的交点D、与昏线的交点D’,显然太阳光线相对于D地来说来⾃东北⽅向;相对于D’地来说来⾃西北⽅向,所以,在C地太阳从东北⽅向升起,从西北⽅向落下。

由此可得出规律⼆: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向升起、从西北⽅向落下,⽽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出、⽇落的⽅位就越偏北;纬度越⾼的地⽅⽇出⽇落的⽅位也越偏北。

日出日落方位知识总结

日出日落方位知识总结

根据日出日落判断该地的纬度范围
极昼区的日出日落

H

这种太阳视运动是否只有极圈存在?
该地的纬度范围

H
66034'—90

该地位于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上, 即:某日出现极昼的最低纬线 (注意:不一定为极圈)
H 想想: H的变化范围?
0
24
思考 • 夏至日我国科考队员站在黄 河站看太阳,在一天中它是 如何升落的呢?
全球不同纬度日影分布规律
高考考点:太阳视运动路线图的判读
判断当地地理纬度: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及方位 判断日出日落方向 判断白昼长短 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判断某一时段日影朝向
1.夏至日,北京( 40° N、116°E)当地看到太阳升落的 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为图中的
2右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O为地平圆, 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角1=角2=220,回答:
春分-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 日出时物影指向西南,正午指向正北,日落指 向东南,物影一天的移动是由西南-西-西北-北-东 北-东-东南。
思考
• 今日我们校园旗杆在一天中日影如 何变化?此时此刻它的影子朝最大何时最小? • 2日影长短取决于什么因素? • 3日影的方向取决于什么因素? ? • 4正午日影的方向取决于什么因素?
三地正午太阳位置不同点是:
甲地,有时太阳在头顶,有时在北方,有时 在南方,说明甲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乙地上,太阳终年在北方,说明乙地在南回 归线以南; 丙地上,太阳终年在南方,说明丙地在北回 归线以北。
正午太阳方位规律总结
• 1、北回归线以北的点,正午时太阳总 是位于正南(如天津) • 2、南回归线以南的点,正午时太阳总 是位于正北(如悉尼) • 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点,正午太阳可 能位于北方,也有可能位于南方,也有 可能位于正天顶(如海口、巴西利亚)

日出日落方位详解[1]

日出日落方位详解[1]

(一)、日出和日落方位问题: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任何地点(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区域除外),其太阳出没点的地平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取决于太阳直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而与观测地点位于南北半球无关。

具体来说:(1)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从春分日经过夏至日到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

(3)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

(4)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

(二)、太阳视运动图的判断方法:太阳视运动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一天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看太阳在天空中以观测者为中心,自东向西运动,一天转一圈。

观测者所在的平面是地表切面,叫做地平圈,以观测者为中心的大球面为天球,天体在天球上运动。

(1)太阳视运动最高位置为正午,正午太阳高度为从地平圈中心向太阳最高位置的连线与地平圈的交角,地平圈以上部分长度反映昼长,以下表示夜长。

(2)不同半球的正午太阳偏向: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轨迹是平行的。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南方,每天太阳最高时太阳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北方,太阳最高时在正北,根据一年中太阳视运动最高、最低、居中位置来判断季节。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轨迹也是平行的,只不过正午时太阳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北,有时位于观测者正头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与地平圈中心连线与地平圈夹角),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南。

日出日落方位详解[1]

日出日落方位详解[1]

(一)、日出和日落方位问题: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任何地点(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区域除外),其太阳出没点的地平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取决于太阳直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而与观测地点位于南北半球无关。

具体来说:(1)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从春分日经过夏至日到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

(3)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

(4)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

(二)、太阳视运动图的判断方法:太阳视运动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一天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看太阳在天空中以观测者为中心,自东向西运动,一天转一圈。

观测者所在的平面是地表切面,叫做地平圈,以观测者为中心的大球面为天球,天体在天球上运动。

(1)太阳视运动最高位置为正午,正午太阳高度为从地平圈中心向太阳最高位置的连线与地平圈的交角,地平圈以上部分长度反映昼长,以下表示夜长。

(2)不同半球的正午太阳偏向: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轨迹是平行的。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南方,每天太阳最高时太阳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北方,太阳最高时在正北,根据一年中太阳视运动最高、最低、居中位置来判断季节。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轨迹也是平行的,只不过正午时太阳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北,有时位于观测者正头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与地平圈中心连线与地平圈夹角),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南。

1.3计算日出日落方位角的通式

1.3计算日出日落方位角的通式

计算日出日落方位角的通式
要计算任意一个地方在任意一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方位角=90 - 0.5arccos[2(sinM/cosN)2 - 1]
公式中,M表示的是某天太阳直射的纬度,N表示的是某地的纬度。

例如,北京在北纬40度,则N=40,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北纬23.5度(太阳直射北纬23.5度),即M=23.5,把N和M的值代入上式,可求得方位角=31度,意思是,夏至这一天,在北京的人看来,太阳是从东偏北31度的方位升起的,是在西偏北31度的方位落下的。

说明:
1、本公式是在理想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即假设地球是个标准球体。

而实际上地球两极略扁,而且各地也有高山、洼地等,所以计算结果可能与实测结果有一点误差。

2、太阳围绕地球旋转的轨迹实际上是螺旋线(好象在地球外面套一根弹簧),所以实际上每天日出和日落的方位角稍微有点差别。

例如,在春分到夏至这段时间,日出方位角要略小于日落方位角。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例题】.在中国有三个相同高度的柱子,分别 位于A、B、C三地,称柱A、柱B和柱C
(1)当柱A和柱B在正午的影子如左图所示时,柱C的影
子如右图所示。则柱C的位置可能在( )
A.中国东北 B中国西北 C中国东南 D.中国西南
判断理由是
.
(2)柱A在上午10时和下午3时的影子是什么样子?请在
图中画出影子,并注明相应时间,并用箭头标出影子的移
2、根据路线长短判定季节: 红色(超过半圈)——夏至 黑色(不足半圈)——冬至 蓝色(正好半圈)——二分
继续
AN
aa a
直射点
N
A
S
S
设:太阳直射在10°N (a°N)
问:1、北半球刚好极昼的纬度A是(80°N) 2、A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 (20°)
规律六:太阳直射在a°N,刚好极昼的 纬度为 90 °-a°, 其H=2 ∠a°
• 1)A,由柱A和柱B影子朝向 正北,知太阳直射AB所在经 线,柱C影子朝向东北,判断 柱C位于柱A和柱B的东部; 又据柱C影子长于柱A和柱B 的影长,判断柱C在我国的东 北地区
• (2)图略(10时时影子朝 向西北,下午3时时影子朝
向东北,两影长都长于图 中影长,下午3时时的影长 又长于10时时,且与柱A 夹角大于10时时;移动方 向由西向东。)
继续
天球立体图
冬至 B 春秋分
夏至 E
N
S
A
W
规律1-2:观察点A位于南半球,则太 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倾斜
继续
天球立体图
夏至 春B秋分 冬至
E
N
S
A
W
规律1-3:观察地点在赤道上,则太阳 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垂直

湖北省日照小时数

湖北省日照小时数

1176 1180 1317 1309 1318 1315 1313 1307 1318 1292 1278 1272 1269 1277 1292 1293 1300 1289 1287 1288 1282 1279 1298 1277 1274 1300 1302
1218 1224 1405 1401 1407 1403 1400 1398 1407 1349 1345 1342 1339 1344 1353 1356 1372 1354 1352 1347 1342 1339 1369 1331 1335 1374 1378
时数
NASA与MN平均 值
水平 最佳倾角
备注
1292 1353
1292 1353
1292 1349
1228 1279
1270 1353
1349 1455
1270 1345
1268 1346
1263 1341
1270 1351
1249 1296
1246 1293
1240 1289
1246 1293
1239 1288
110.68 30.21 111.21 30.48 112.14 32.02 111.85 31.78 111.66 32.27 111.27 31.88 112.78 32.13 112.26 31.73 111.69 32.38 114.69 30.11 112.21 31.06 113.13 31.02 112.60 30.72 112.59 31.17 114.89 30.44 114.88 30.65 114.62 31.29 115.41 30.79 115.69 30.74 115.27 30.46 115.29 30.15 115.95 30.08 115.02 31.18 115.57 29.85 113.92 30.92 114.00 31.26 114.13 31.5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6
244
12月5日
116
244
12月6日
116
244
12月7日
116
244
12月8日
116
244
12月9日
116
244
12月10日
116
244
12月11日
117
244
12月12日
117
243
12月13日
117
243
12月14日
117
243
12月15日
117
243
12月16日
117
243
12月17日
78
282
8月29日
79
281
8月30日
79
281
8月31日
80
280
9月1日
80
280
9月2日
80
279
9月3日
81
279
9月4日
81
279
9月5日
82
278
9月6日
82
278
9月7日
83
277
9月8日
83
277
9月9日
83
276
9月10日
84
276
9月11日
84
276
9月12日
85
275
9月13日
72
287
8月14日
73
287
8月15日
73
287
8月16日
74
286
8月17日
74
286
8月18日
74
286
8月19日
75
285
8月20日
75
285
8月21日
75
284
8月22日
76
284
8月23日
76
284
8月24日
77
283
8月25日
77
283
8月26日
77
282
8月27日
78
282
8月28日
62
298
6月28日
62
298
6月29日
62
298
6月30日
62
298
7月1日
62
298
7月2日
62
298
7月3日
63
298
7月4日
63
297
7月5日
63
297
7月6日
63
297
7月7日
63
297
7月8日
63
297
7月9日
63
297
7月10日
63
297
7月11日
64
296
7月12日
64
296
7月13日
68
292
5月13日
68
292
5月14日
68
293
5月15日
67
293
5月16日
67
293
5月17日
67
293
5月18日
67
294
5月19日
66
294
5月20日
66
294
5月21日
66
294
5月22日
66
295
5月23日
65
295
5月24日
65
295
5月25日
65
295
5月26日
65
296
5月27日
251
11月9日
109
251
11月10日
110
250
11月11日
110
250
11月12日
110
250
11月13日
111
249
11月14日
111
249
11月15日
111
249
11月16日
111
249
11月17日
112
248
11月18日
112
248
11月19日
112
248
11月20日
113
247
11月21日
67
293
7月29日
68
292
7月30日
68
292
7月31日
68
292
8月1日
69
291
8月2日
69
291
8月3日
69
291
8月4日
69
291
8月5日
70
290
8月6日
70
290
8月7日
70
290
8月8日
71
289
8月9日
71
289
8月10日
71
289
8月11日
72
288
8月12日
72
288
8月13日
113
247
11月22日
113
247
11月23日
113
247
11月24日
114
246
11月25日
114
246
11月26日
114
246
11月27日
114
246
11月28日
115
246
11月29日
115
245
11月30日
115
245
12月1日
115
245
12月2日
115
245
12月3日
115
245
12月4日
2月11日
106
254
2月12日
106
254
2月13日
105
255
2月14日
105
255
2月15日
105
256
2月16日
104
256
2月17日
104
256
2月18日
103
257
2月19日
103
257
2月20日
103
258
2月21日
102
258
2月22日
102
259
2月23日
101
259
2月24日
101
99
261
10月14日
99
261
10月15日
99
260
10月16日
100
260
10月17日
100
260
10月18日
101
259
10月19日
101
259
10月20日
102
258
10月21日
102
258
10月22日
102
257
10月23日
103
257
10月24日
103
257
10月25日
104
256
10月26日
104
256
10月27日
104
255
10月28日
105
255
10月29日
105
255
10月30日
106
254
10月31日
106
254
11月1日
106
254
11月2日
107
253
11月3日
107
253
11月4日
107
252
11月5日
108
252
11月6日
108
252
11月7日
109
251
11月8日
109
中国 湖北 武汉日出日落方位角
日 期
日出
日落
1月1日
117
244
1月2日
117
244
1月3日
116
244
1月4日
116
244
1月5日
116
244
1月6日
116
244
1月7日
116
244
1月8日
116
244
1月9日
116
245
1月10日
115
245
1月11日
115
245
1月12日
115
245
1月13日
115
245
1月14日
115
246
1月15日
114
246
1月16日
114
246
1月17日
114
246
1月18日
114
246
1月19日
114
247
1月20日
113
247
1月21日
113
247
1月22日
113
247
1月23日
113
248
1月24日
112
248
1月25日
112
248
1月26日
112
249
1月27日
94
266
3月12日
93
267
3月13日
93
267
3月14日
92
268
3月15日
92
268
3月16日
91
269
3月17日
91
269
3月18日
91
270
3月19日
90
270
3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