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及赏析

合集下载

求《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

求《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

求《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期无名氏的作品,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下层知识分子功名失意的怨苦之情,感情真挚,语言朴实生动,叙事简练,抒情气氛浓烈,饶有情韵,是一组内容与风格都很一致的成熟的五言诗。

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首次标为《古诗十九首》,后来就成为定名。

钟嵘《诗品》赞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这组古诗对后代五言诗的创作曾经发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是第七首,埋怨朋友显贵以后不相援引,遂使功名无成。

全诗格调低沉,景物凄清,人生的失意感,充斥于字里行间。

这是秋夜即兴之作,因此开篇即从秋夜的景物写起。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一轮秋月高挂中天,皎洁明亮光华四射,这是目所见;东边的墙壁跟前,蟋蟀在凄凄切切地鸣叫,这是耳所闻。

朱筠说:“大凡时序之凄清,莫过于秋;秋景之凄清,莫过于夜,故先从秋夜说起。

”(《古诗十九首说》)月光的皎洁,引发了诗人的愁绪,使他想起了《诗经·月出》篇中的名句“月出皎兮……劳心悄兮”,于是,他发出了沉重的喟叹;东壁下蟋蟀的鸣叫声仿佛在应和他的喟叹,又仿佛在惋惜时光的迅速流逝。

于是,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他沉潜于这样凄清寂静的境界,似乎忘了自身,忘了世界……这样地不知过了多久,他猛然惊醒过来,发现“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原来,上弦月已经落下去了,北斗星的斗柄(玉衡)已经指向孟冬的方位,残秋已经结束,冬天来到了,空中无数星星,都在闪烁着光芒,夜已经很深了。

诗人还在仰观天上的星象出神,突然身上感到寒飕飕的,原来露水已经打湿了衣襟。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诗人俯察地上的物象,不禁悲从中来:原来秋露已很重很重,快要“白露为霜”了;蝉儿的鸣叫已经有气无力,它的生命即将结束;燕子已经无影无踪,不知躲到那里去了。

古诗十九首赏析优秀5篇

古诗十九首赏析优秀5篇

古诗十九首赏析优秀5篇《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明显标记。

汉末文人对个别生活代价的存眷,使他们与本身生活的社会情况、天然情况,创建起更为遍及而深入的情绪接洽。

已往与内在事功相接洽关系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奠、武功武功、畋猎游乐以致国都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范畴,如今让位于与墨客的实际生活、精力生活患患相干的进退来由、交情恋爱以致街衢田畴、物候骨气,文学的题材、气势派头、本领,因之产生宏大的变革。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门路阻且长,碰面安可知。

胡马依寒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天,游子掉臂返。

思君令人老,光阴忽已晚。

搁置勿复道,高兴加餐饭。

与君一别,消息茫然:“相去万余里”。

作品原文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

作品注释〔良宴会〕‘良’,善也。

‘良宴会’,犹言热闹的宴会。

〔难具陈〕‘具’,备也。

‘陈’,列。

‘难具陈’,犹言难以一一述说。

〔弹筝奋逸响二句〕‘筝’,乐器。

‘奋逸’,不同凡俗的音响。

‘新声’,指当时最流行的曲调。

指西北邻族传来的胡乐。

‘妙入神’,称赞乐调旋律达到高度的完满调和。

〔令德唱高言二句〕‘令’,善也。

‘令德’,有令德的人,就是指知音者。

‘唱’古作‘倡’,这里泛用于言谈,‘唱高言’,犹言首发高论。

‘真’,谓曲中真意。

指知音的人不仅欣赏音乐的悦耳,而是能用体会所得发为高论。

〔齐心同所愿二句〕上句说,下面感慨为人人心中所有,下句说,这种感慨大家都没有把它说出来。

〔奄忽若飙尘〕‘奄忽’,急遽也。

‘飙尘’,指狂风里被卷起来的尘土。

用此比喻人生,言其短促、空虚。

〔何不策高足二句〕‘路’,路口。

‘津’,渡口。

‘据要路津’,是说占住重要的位置。

要想‘先据要路津’,就必须‘策高足’。

‘高足’,良马的代称。

‘策高足’,就是‘捷足先得’的意思。

古诗古诗十九首翻译赏析

古诗古诗十九首翻译赏析

古诗古诗十九首翻译赏析《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古诗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

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

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

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遂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古诗十九首》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

这种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

事功不朽的希望破灭,诗人乃转而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去开掘生命的价值。

无论是露骨宣称为摆脱贫贱而猎取功名,还是公开声言要把握短暂人生而及时行乐,总之是丧失了屈原式的执着。

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来的生命冲动,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客观环境和自身文化积淀的束缚,很难获得健康、乐观的内容和形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感叹短暂的人生时,虽出言愤激,却也并非真是甘心颓废,有人仍在洁身自好,寻觅精神上的永恒。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怀人之作,不少是从女性角度着笔的。

首先,这是由于在宗法社会中,女性因其特定的处境,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关系。

古诗十九首原文与解析

古诗十九首原文与解析

古诗十九首原文与解析1.《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是李白的一首名篇,诗人在静夜里抬头望见明亮的月光,以为地上有霜,于是心思遥想故乡之情。

2.《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这首诗以描写壮阔自然景色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于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渴望。

3.《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柳宗元通过描绘荒凉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舍弃世俗喧嚣,专心致志追求内心宁静与安宁的意境。

4.《杂诗》 - 白居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白居易通过描绘壮阔景色,表达了对于人生苦短、追求高远的人生态度。

5.《登乐游原》 - 杜甫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杜甫通过描绘壮丽自然景观以及少数民族的生存处境,抒发了对于社会不公和战乱的愤慨之情。

6.《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以及作者的壮志豪情,表达了拼搏奋斗的人生态度。

7.《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解析:杜甫以描绘国家动荡和自身凄凉的境况,表达了对于时代不公和对家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8.《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这是杜甫的一首秋天的作品,诗人借景抒发自己的失意忧愁之情。

9.《将进酒》 -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古诗十九首全集赏析

古诗十九首全集赏析

古诗十九首全集赏析《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创作的并被南朝萧统选录编入《文选》的十九首诗的统称。

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01《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赏析: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02《青青河畔草》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二首,是代思妇设想的闺怨之作。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赏析: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

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青青陵上柏》这首诗与《驱车上东门》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赏析古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最为璀璨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古诗作品以其深刻的感情、精妙的艺术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被世人所赞赏和传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古代十九首经典古诗进行赏析,让我们一起领略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和情感。

1.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述登高望远,表达了对壮美自然风景的赞叹和对进取精神的讴歌。

2.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展现了李白在寂静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深沉情感的寄托。

3.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春天的清晨景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觉醒和自然界的变化。

4. 《登金陵凤凰台》(杜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似,以壮丽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追求进取、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首诗以宏大的笔墨描绘了古代壮丽的山川和城阙,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

6.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通过对幽州台的登高俯瞰,表达了自身孤独和对历史时空的思索。

7.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繁华场景,富有节日气氛,令人陶醉其中。

8. 《饮中八仙歌》(李白)银鹤分飞后,千山暮雪寒。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船。

这首诗以八仙过海的传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离合的感慨。

9.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古诗十九首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古诗十九首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古诗十九首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古诗全文解释及原著赏析篇1[汉]汉无名氏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解释:【1】远:久。

缓:宽松。

【2】发:指乐声的发散、传播。

中曲:乐曲的中段。

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

这里借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3】遗〔wèi〕:赠予。

【4】所思:所思念的人。

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5】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6】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7】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8】馨〔xīn〕香:香气。

【9】盈:充盈,充积。

【10】致:送到。

【11】贵:宝贵。

一作“贡”。

【12】感:感受,感动。

【13】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受的时间。

【14】但:仅,只。

作品赏析:出自《古诗十九首》之九。

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

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非常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女仆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经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由于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峻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很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四周的一切永久是那样沉闷而缺少改变,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改变,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由于这标志着她们珍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旧没有终点。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两句诗写得很朴实,其中呈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

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肤浅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很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或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由于那布满生气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快乐和盼望。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赏析
1、整体赏析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汉族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

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思想内容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因而,这些诗歌能够永久地感动人,千古常新。

同时,它以艺术的方式,《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学者所谓“逐臣弃友、思妇劳人、托境抒情、比物连类、亲疏厚薄、死生新故之感,质言之、寓言之、一唱而三叹之”(王康《古诗十九首绎后序》),良非虚言。

3、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从乐府民歌汲取养料,滋养自己的创作。

他们有感而发,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决无虚情与矫饰,更无着意的雕琢,因此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翻译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翻译

古诗十九首简介《古诗十九首》,组诗名,五言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而成。

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迢迢牵牛星朝代:汉朝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简介《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翻译/译文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默默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注释迢(tiáo)迢:遥远的样子。

牵牛星:河鼓三星之一,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河汉,即银河。

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

擢(zhuó):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

素:洁白。

札(zhá)札:象声词,机织声。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赏析《古诗十九首》赏析《古诗十九首》虽说不是出于一个作者之手,但这些诗篇却都植根于东汉末年大动乱的历史土壤,而具有共同的忧患意识。

因为人生理想的幻灭而跌入颓废感伤的深谷的作者们,为了排遣苦闷,需要挖苦和抨击黑暗,这一个惨雾迷漫的外宇宙;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内宇宙进行反思:既然人生如寄,那么人生的价值观该是如何?既然是荣枯变幻、世态无常、危机重重、祸福旦夕,那么人生的最后归宿又将是如何?出自东汉诗人佚名的《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扬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赏析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四首。

从题材范围、艺术境界以至语言风格看来,有些近似第十三首《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是出于游子所作。

由于路出城郊,看到墟墓,有感于世路困难、人生如寄,在死生大限的问题上,愤激地抒发了世乱怀归而不可得的怆痛之感。

虽说《十九首》作者未必是富于思辨的哲学家,然而极尽人间的忧患,促使他们耽于沉思,而道家的辽阔想象空间和先秦以来名理观念的长期孕育,多方引导他们考虑生死存亡问题,终于把对人生奥区的探索和对世路困难的悲歌二者相拌和。

这是《去者日以疏》一诗的思想特点,也是当时中下层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写照。

当然,同是探索,同是悲歌,手法也还有不同。

由于《十九首》作者的每一篇作品的思维定势不同,因而表现这一种自我反思的核心观念的建构也各有不同:有的是着意含情,有绵邈取胜;有的是一气贯注,而不以曲折见长;有的运用一层深似一层的布局而环环套紧;有的是发为挥洒的笔势,历落颠倒,外表看来,好似各自游离,而却又清楚是在深层次中蕴藏着内在脉络。

而《去者日以疏》这一首,就思维定势说来,那么更有其异守崛起之势。

请看,开头的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起笔之人生高度概括,就已经笼罩全诗,和另外十八首迥然不同。

另外十八首,大都是用比兴手法,由自然景物形象之表层的提醒,逐步转为景物的社会内涵的纵深掘发。

《古诗十九首(十九)》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古诗十九首(十九)》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古诗十九首(十九)》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原文】:古诗十九首(十九)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注释】:萧统(501年―531年)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字德施.武帝长子.天监元年,立为皇太子.中大通三年卒,谥曰昭明,因称梁昭明太子.中国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长子,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去世,死后谥昭明,故世称昭明太子.【赏析】:《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是东汉时期的诗歌。

该篇诗歌突出表现了细致的心理描写手法,此诗写闺怨离愁,诗中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

其愁由明月引起。

“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

夜深人静,孤寂难耐的时候,月光皎洁照耀着床帐。

原本“忧愁不能寐”,月光的照临更勾起若许的情思,只好披衣而起,徘徊于闺室。

开头两联,就形象生动地把一个辗转徘徊的孤闺女子亮相于明月清辉之中。

第三联:“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女子心头对“客行”在外游子的劝说,有抱怨,也有期许。

这一联是对全诗主题的揭示。

但说归说,怨归怨,在此时此刻他能听见?他能回来?这满腹的愁思啊该告诉谁去?无可奈何,只好孤独地到院子里去流连彷徨,去对月倾诉。

古乐府《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但月亮照我影,却难慰我情,抬头仰望愈久,而“忧愁”愈添,不得不回到房屋里去,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

后两联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阅读训练】:1.试分析诗歌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4分)2.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1:(解析:要注意“月”这一意象的常用意义――借明月寄相思。

另外,女主人公的“愁”“泪”等也证明了这一含义。

)古诗中常借明月寄相思,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明月,独悬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赏析《古诗十九首》读书笔记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摘自<辞海>1989年版)之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赏析:这首诗是思妇词,抒发了个人离别之情,是东汉末年动荡不宁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这首诗中思妇将有情的思念融入无情的时空之中,人各一涯,相隔万里,关山难越,不免有生离死别之悲,会面无期之痛。

也正是因,会面无期,相思之情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最后,坐愁无益,不如努力加餐,以养容颜,以待来日相见。

使整首诗有一种沉重的压抑感,给人以悲伤的基调。

之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赏析:这首诗中思妇同样望眼欲穿,在对情人的思念之中,她们抒发着内心的失意、落寞、彷徨与孤寂,以此得到心灵上的排遣与慰藉。

之三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赏析:这首诗是一位失意之士藉由他所看到的当时政治首都洛阳的一些现象,写出了个人不平之感,和不满现实的心情。

之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赏析:这首诗写客中对酒听歌的感慨,表现出“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愤激心情。

《古诗十九首》注释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注释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作者:朝代:公元140-190年之间出处:《昭明文选》(《文选》)整理:诗词文集()《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原文: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注释:1)《楚辞》曰:‚悲莫悲兮生别离。

‛2)《广雅》曰:‚涯,方也。

‛3)《毛诗》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薛综《西京赋注》曰:‚安,焉也。

‛4)《韩诗外传》曰:‚诗云‘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

‛《盐铁论·未通》篇:‚故代马依北风,飞鸟翔故巢,莫不哀其生。

‛(徐中舒《古诗十九首考》)《吴越春秋》:‚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同类相亲之意也。

‛(同上)5)《古乐府歌》曰:‚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6)浮云之蔽白日,以喻邪佞之毁忠良,故游子之行,不顾反也。

《文子》曰:‚日月欲明,浮云盖之。

‛陆贾《新语》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鄣日月。

‛《古杨柳行》曰:‚谗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

‛义与此同也。

郑玄《毛诗笺》:‚顾,念也。

‛7)《小雅》:‚维忧用老。

‛(孙鑛评《文选》语)8)《史记·外戚世家》:‚平阳主拊其(卫子夫)背曰:‘行矣,强饭,免之!’‛蔡邕《饮马长城窟行》:‚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补)出处:《古诗十九首释》《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赏析:本篇最早为《文选》所选录,收入《杂诗》,列《古诗十九首》第一首,不著撰人姓名;《玉台新咏》题作枚乘作,为枚乘《杂诗九首》中的第三首。

严羽《沧浪诗话·考证》云:‚《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玉台》作两首。

自‘越鸟巢南枝’以下,别为一首,当以《选》为正。

‛今存宋本《玉台新咏》仍为一首,不知严羽所据何本?这是一首思妇怀念远行丈夫的诗。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赏析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赏析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赏析明月何皎皎【作者】佚名【朝代】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译文:明月为何这般皎洁光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

夜里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在空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赏析:此诗通过皎皎明月抒发主人公的愁思。

其主题有两种解读:一说塑造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一说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

全诗充分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主人公丰富复杂的情感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以及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性,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

按第一种说法,此诗为游子思乡之作。

游子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

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羁旅人的思绪。

谢庄《月赋》曰:“隔千里兮共明月。

”李白《静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于这首无名氏古诗中的主人公来说,同样是这种情绪。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

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

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

不是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而是“忧愁不能寐”。

他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

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

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诗写到这里,写出了“忧愁不能寐”的种种情状,接着写“忧愁”的原因。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这是全诗的关键语,画龙点睛,点明主题。

这两句虽是直说缘由,但语有余意,耐人寻味。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 [诗词那些事|汉代诗歌四《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 [诗词那些事|汉代诗歌四《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诗词那些事|汉代诗歌㈣《古诗十
九首》]
⒈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有《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回车驾言迈》。

意识到物有盛衰,感叹人生短促,渴望建功立业。

⒉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和痛苦,有《青青陵上柏》和《明月皎夜光》。

前诗写从政理想被亵渎的愤懑,后诗写对友情炎凉,人心不古的愤慨。

⒊表现对个体生命的唯物认识和人生选择,有《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

建功立业的传统观念破灭以后,诗人转向对个体内在生命价值的新思考。

⒋其他十一首则表现了游子思妇相离相别之苦。

《古诗十九首》特点
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抒情方法是用事物来烘托。

另一艺术特点是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来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突出,善于运用比兴手法映衬烘托,语言不加雕琢,含义丰富,十分耐人寻味。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赏析古诗十九首赏析(通用5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十九首赏析(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十九首赏析篇1古诗十九首作者:汉无名氏朝代:汉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注释】出自《古诗十九首》之十二。

逶迤:长貌。

相属:连续不断。

回风:旋风。

萋:盛也。

“萋已绿”,犹言“妻且绿”。

以上四句写景物,这时正是秋风初起,草木未衰,但变化即将来到的时候。

晨风:《诗经·秦风》篇名。

《晨风》是女子怀人的诗,诗中说“未见君子,忧心钦钦”,情调是哀苦的。

蟋蟀:《诗经·唐风》篇名。

《蟋蟀》是感时之作,大意是因岁暮而感到时光易逝,因而生出及时行乐的想法,又因乐字而想到“好乐无荒”,而以“思忧”和效法“良士”自勉。

局促:言所见不大。

结束:犹拘束。

以上四句是说《晨风》的作者徒然自苦,《蟋蟀》的作者徒然自缚,不如扫除烦恼,摆脱羁绊,放情自娱。

【译文】本篇十句,内容是感叹年华容易消逝,主张荡涤忧愁,摆脱束缚,采取放任情志的生活态度。

结构是从外写到内,从景写到情,从古人的情写到自己的情。

处在苦闷的时代,而又悟到了“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的生命哲理,其苦闷就尤其深切。

苦闷而无法摆脱,便往往转向它的对立一极--荡情行乐。

本诗所抒写的,就正是这种由苦闷所触发的滔荡之思。

诗人大约是独自一人,徘徊在洛阳的东城门外。

高高的城墙,从眼前“逶迤”(绵长貌)而去,在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自相连接--这景象不正如周而复始的苦闷生活一样,单调而又乏味么?四野茫茫,转眼又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的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苏东坡《红梅》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宋·苏轼《赠岭上梅》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白居易《新栽梅》莫怕长洲桃李嫉,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今年好为使君开。

元·王冕《梅花》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元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元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玉楼春.红梅》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柳宗元《早梅》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江梅(杜甫)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己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坭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己是悬崖百丈冰,尤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咏梅(郭沫若)晨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

本有东风孕满怀,春伴梅花到。

风雨任疯狂,冰雪随骄傲。

万紫千红结队来,遍地吹军号。

赠范晔南朝.宋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南朝乐府民歌《西州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十九首及赏析古诗十九首及赏析一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

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

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

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

“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

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

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

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

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

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

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

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

“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

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

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

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

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

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二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这首诗与《古诗》中的另一首《驱车上东门》(见后)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

《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开头四句,接连运用有形、有色、有声、有动作的事物作反衬、作比喻,把生命短促这样一个相当抽象的意思讲得很有实感,很带激情。

主人公独立苍茫,俯仰兴怀:向上看,山上古柏青青,四季不凋;向下看,涧中众石磊磊,千秋不灭。

头顶的天,脚底的地,当然更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呢,却像出远门的旅人那样,匆匆忙忙,跑回家去。

《文选》李善注引《尸子》、《列子》释“远行客”:“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

寄者固归。

”“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

”《古诗》中如“人生寄一世”,“人生忽如寄”等,都是不久即“归”(死)的意思。

第五句以下,写主人公因感于生命短促而及时行乐。

“斗酒”虽“薄”(兼指量少、味淡),也可娱乐,就不必嫌薄,姑且认为厚吧!驽马虽劣,也可驾车出游,就不必嫌它不如骏马。

借酒销忧,由来已久;“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邶风·泉水》),也是老办法。

这位主人公,看来是两者兼用的。

“宛”(今河南南阳)是东汉的“南都”,“洛”(今河南洛阳)是东汉的京城。

这两地,都很繁华,何妨携“斗酒”,赶“驽马”,到那儿去玩玩。

接下去,用“何郁郁”赞叹洛阳的繁华景象,然后将笔触移向人物与建筑。

“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

“索”,求访。

“冠带自相索”,达官显贵互相探访,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后面的“极宴娱心意”,就明白地点穿了。

“长衢”(大街),“夹巷”(排列大街两侧的胡同),“王侯第宅”,“两宫”,“双阙”,都不过是“冠带自相索”,“极言娱心意”的场所。

主人公“游戏”京城,所见如此,会有什么感想呢?结尾两句,就是抒发感想的,可是歧解纷纭,各有会心,颇难作出大家都感到满意的阐释。

有代表性的歧解是这样的:一云结尾两句,都指主人公。

“极宴”句承“斗酒”四句而来,写主人公享乐。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冠带”者。

“是说那些住在第宅、宫阙的人本可以极宴娱心,为什么反倒戚戚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呢?”“那些权贵豪门原来是戚戚如有所迫的,弦外之音是富贵而可忧,不如贫贱之可乐”(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

一云结尾两句,分指双方。

“豪门权贵的只知‘极宴娱心’而不知忧国爱民,正与诗中主人公戚戚忧迫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从全诗章法看,分指双方较合理,但又绝非忧乐对照。

“极宴”句承写“洛中”各句而来,自然应指豪权贵。

主人公本来是因生命短促而自寻“娱乐”、又因自寻“娱乐”而“游戏”洛中的,结句自然应与“娱乐”拍合。

当然,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未尝不“戚戚”,但口上说的毕竟是“娱乐”,是“游戏”。

从“斗酒”、“驽马”诸句看,特别是从写“洛中‘所见诸句看,这首诗的主人公,其行乐有很大的勉强性,与其说是行乐,不如说是借行乐以销忧。

而忧的原因,也不仅是生命短促。

生当乱世,他不能不厌乱忧时,然而到京城去看看,从“王侯第宅”直到“两宫”,都一味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全无忧国忧民之意。

自己无权无势,又能有什么作为,还是“斗酒娱乐”,“游戏”人间吧!“戚戚何所迫”,即何所迫而戚戚。

用现代汉语说,便是:有什么迫使我戚戚不乐呢(改成肯定语气,即“没有什么使我戚戚不乐”)?全诗内涵,本来相当深广;用这样一个反诘句作结,更其馀味无穷。

(霍松林)三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她,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为什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如此用心;为什么,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什么呢?望见了园久河畔,草色青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青青河畔草,绵绵思无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

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

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

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波弄,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本诗定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的章法、“秀才说家常话”(谢榛语)式的平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平凡。

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就是本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诗的结构看似平直,却直中有婉,极自然中得虚实相映、正反相照之妙。

诗境的中心当然是那位楼头美人,草色柳烟,是她望中所见,但诗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见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远行的荡子--代她设想,则自然由远而近,从园外草色,收束到园内柳烟,更汇聚到一点,园中心那高高楼头。

自然界的青春,为少妇的青春作陪衬;青草碧柳为艳艳红妆陪衬,美到了极至。

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发的悲声才分外感人,也只是读诗至此,方能进一步悟到,开首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草树,早已抹上了少妇那梦思般的哀愁。

这也就是前人常说的《十九首》之味外味。

如以后代诗家的诗法分析,形成前后对照,首尾相应的结构。

然而诗中那朴茂的情韵,使人不能不感到,诗人并不一定作如此巧妙营构,他,只是为她设想,以她情思的开展起伏为线索,一一写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诗歌结构的自然曲折。

诗的语言并不经奇,只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词,而且一连用了六个,但是贴切而又生动。

青青与郁郁,同是形容植物的生机畅茂,但青青重在色调,郁郁兼重意态,且二者互易不得。

柳丝堆烟,方有郁郁之感,河边草色,伸展而去,是难成郁郁之态的,而如仅以青青状柳,亦不足尽其意态。

盈盈、皎皎,都是写美人的风姿,而盈盈重在体态,皎皎重在风采,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试先后互易一下,必会感到轻重失当。

娥娥与纤纤同是写其容色,而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划,如互易,又必格不顺。

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而局部,由朦胧而清晰,烘托刻画了楼上女尽善尽美的形象,这里当然有一定的提炼选择,然而又全是依诗人远望或者悬想的的过程逐次映现的。

也许正是因为顺想象的层次自然展开,才更帮助了当时尚属草创的五言诗人词汇用得如此贴切,不见雕琢之痕,如凭空营构来位置词藻,效果未必会如此好。

这就是所谓“秀才说家常话”。

六个叠字的音调也富于自然美,变化美。

青青是平声,郁郁是仄声,盈盈又是平声,浊音,皎皎则又为仄声,清音;娥娥,纤纤同为平声,而一浊一清,平仄与清浊之映衬错综,形成一片宫商,谐和动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