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习题一:速度的概念1.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3.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v = \frac{s}{t} \],其中\( v \)代表速度,\( s \)代表位移,\( t \)代表时间。

习题二:变速运动1. 变速运动是指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bar{v} = \frac{\Delta s}{\Delta t} \]。

第二章:力与运动习题一:力的概念1.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单位是牛顿(N)。

习题二:牛顿第一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第三章:压强与流体力学习题一:压强的定义1. 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

习题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 在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2. 这一现象称为伯努利定理。

第四章:功与机械能习题一:功的概念1. 功是力在物体上移动距离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2. 功的计算公式为:\[ W = F \cdot s \],其中\( W \)代表功,\( F \)代表力,\( s \)代表位移。

习题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 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机械能(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练习,同学们应该已经对八年级上册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思维能力。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不要犹豫,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

记住,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

请根据实际教材和课程要求,参考以上示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8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配人教版【五篇】

8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配人教版【五篇】

8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配人教版【五篇】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答案基础训练1、同种均匀介质;不需要2、路径;方向;快3、月食;直线传播4、3×10 ;3×10 ;3/45、6、7、8、9、BDCDAB10、(1)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2)小孔成像所成的项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3)倒立;光的直线传播(4)太阳拓展提高11、直线传播;变大12、直线传播;小孔距地面的高度不同13、沿直线传播;甲14、倒立;变大;不变15、(1)减小(2)15(3)慢;基本不变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答案基础训练1、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漫反射3、凹凸不平;遵循4、入射光线;光路是可逆的5、镜面;入射光线;发射光线;法线;∠AON;∠NOB6、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7、粗糙;漫8、30°;0°;10°;10°9、D10、A拓展提高13、45°;增大14、垂直;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15、B16、D17、①B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③不能18、(1)光源(2)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距离在纸板上各打两个点,在过两点用直尺、铅笔将光的路径画在纸板上(3)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4)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5)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答案基础训练1、4;不变;衣领2、1.68;13、凸面镜;凹面镜;光的传播方向4、5、6、ACB7、(1)茶色玻璃板;薄;小华的理由是点燃的蜡烛像清晰(2)B;不能;虚8、(1)薄玻璃板;相同(2)不同;完全重合(3)无关拓展提高11、反射;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12、(1)虚(2)6(3)下降;0.513、(1)确定像的位置(2)像和物大小相等(3)M(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14、(1)abdc;a、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答案基础训练1、水;空气;虚2、OC;BO;OF;OD;60;∠6;右3、37°;43°4、折射;能;光路是可逆的5、6、7、8、DABA9、(1)远离(2)B拓展提高12、A13、C14、甲;等于15、(1)滴入几滴牛奶;能(2)大于;增大;折射光线消失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答案基础训练1、黄、绿、蓝;红外线;热效应强;红外线烤箱2、红、绿、蓝;红外线3、黑4、色散;紫;红5、6、7、8、DBDAC拓展提高9、C10、C12、(1)透过的色光(2)反射的色光(3)半透明的红伞能透过红光,使西瓜看起来特别红。

物理配套练习册八年级上册答案

物理配套练习册八年级上册答案

物理配套练习册八年级上册答案第一章:力学基础1. 物体的重量是由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其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2.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1.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定义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2.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相同。

第三章:力和运动1.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2.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其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压力有关。

3.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第四章:功和能1. 功是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做的量,其大小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2.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第五章:简单机械1. 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滑轮系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也可以减少所需的力。

3.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第六章:压强和浮力1. 压强是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其单位是帕斯卡(Pa)。

2.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3. 浮力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结束语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的部分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记住这些概念和公式,更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索,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沪科版物理八上《配套练习册物理》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上《配套练习册物理》答案

上海科技版配套练习册 物理(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配套练习册 物理(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 1 (1)冰雪在冬季;霜在深秋和初冬;露在春秋两季;雨在春、夏、秋、冬季 (2)温度高低或冷热程度有关 2 (1)鸡蛋会浮上来; (2)使它们旋转,转不起来的是生鸡蛋; (3)鸡蛋被“吸”入瓶中; (4)鸡蛋变大了; (5)手握鸡蛋时,手对鸡蛋的作用力分散到整个蛋壳表面,所以不易握碎 3 (1)雨后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2)冬天为什么口中会呼出“白气”? (3)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 (4)加油站为什么禁止拨打手机?第二节 1 天圆地方 2 哥白尼 伽利略 牛顿 相对论 量子力学第三节 1 物质结构、相互作用 2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3 B 4 D 5 B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1.参照物 位置 2.地面 3.列车 地面 4.静止 南 5.向下向上 6.B 7.B 8.B 9.A 10.D 11.B 12.D 13.(1)以飞机为参照物,地面是运动的 (2)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14.在交接棒时,若不能做到交棒队员与接棒队员的相对静止,则容易出现掉棒现象,会影响成绩;在交棒过程中,运动员在跑动中接棒比在静止中接棒后再跑的平均速度要大些15.《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做事机械刻板.求剑者的问题就出在“舟行而剑不行”,求剑者以船为参照物,认为刻下的记号没有运动,可是剑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自然就找不到剑了第二节 1.测量单位 米 m 秒 s 2.长度 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 3.误差 校准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m cm mm s s min 5.0.09 9×104 6.(1)2.5×108 (2)1.7×104 (3)4216 (4)15 7.B 8.B 9.A 10.C 11.D 12.1mm 0.0280 13.犅 2.44(2.41~2.49均对) 14.73.0 15.(1)a、c有问题.改正:a.应去掉精装小说的封面、封底,量出其中小说纸的总厚度,记为犾;d.去掉精装小说的封面、封底后,小说书的页数1为狀,则小说书纸的张数为狀′=狀2张,每张纸厚度为犾狀′=2犾狀 (2)bacd 16.甲:所绕的圈数太少;乙:①铜丝应紧密缠绕在铅笔上;②应多次测量 17.方法一:用两个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将硬币夹住,可测出硬币的直径;方法二:将硬币在刻度尺上滚一圈,或用棉线绕一圈,测出硬币周长,根据犱=犮π计算出周长第三节 1.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2.路程 时间 3.6 3.364.5600 5.277 95.52 6.B 7.C 8.C 9.C 10.C11.C 12.猎豹的速度大.可以将30m/s换算成108km/h,也可以将72km/h换算成20m/s,然后进行比较 13.(a)图:比较相同时间内跑过的路程;(b)图:比较跑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14.由于该女士不明白速度的物理意义,60km/h指的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而不是7min所通过的路程.60km/h大于40km/h,所以被罚款 15.3m/s 10.8km/h 16.(1)91.17km/h 没有(2)3.65min 17.150km第四节 1.0.5 汽车 2.0.75 3.300 20 4.(1)运动 (2)0.08 (3)慢5.D 6.D 7.A 8.D 9.(1)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狊/cm6490时间狋/s26平均速度狏/cm·s-11316(2)不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10.(1)运动员最快运动区间所用时间狋1/s最慢运动区间所用时间狋2/s通过全程所用时间狋/s全程的平均速度珔狏/m·s-1甲0.851.159.0511.03乙0.941.229.9110.09(2)略 11.此题有多种解法,可以通过比较时间、路程、速度来判断2配套练习册 物理本章测试 1.静止 运动 运动 2.填18~20均可 24 μm 3.1mm 2.14cm(2.11~2.19cm均对) 2.1cm 4.80km/h 40km 0.5 5.D 6.B 7.B 8.B 9.B 10.C 11.C 12.A 13.C 14.“西大桥8km”表示此地到西大桥路程为8km;“40”为限速标志,即在此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不能超过40km/h.从此地到西大桥最少要12min 15.700s 16.14m/s17.用直径为犇1的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绕狀1圈,在起点和终点做上记号,然后拆下铜丝;再用没有标签的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绕同样的长度,数出所绕圈数狀2,则直径犇2=犇1狀1狀218.(1) (2)狏=70km/h,超速 (3)D(4)大 19.(1)第14幅水滴下落的距离犺为45.0cm (2)正确 1(3)成正比 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1.振动 2.气体 液体 固体 真空 3.340m/s 4.振动 空气5.物体振动 液体 6.振动 固体 7.振动 固体 8.固体(大地)可以传声(或大地的传声效果比空气好;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比空气快) 9.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光传播的速度慢得多 10.680 11.D 12.C 13.D 14.D15.D 16.蜡烛的火焰随着橡皮膜的振动一起振动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具有能量) 17.(1)金属线的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2)人手阻挡了声波在线上的传递 (3)声波(的能量)被松弛的线消耗了 18.两次声音.第一次是铁管传播的,第二次是空气传播的第二节 1.音调 2.响度 音调 音色 3.振动幅度 振动幅度 距离(远近) 分散程度 4.高低 振动频率 音调 5.响度 6.乐音 规律 让人心烦 7.音调 振动频率 响度 振动幅度 8.传播 接收 9.振动 音色 10.振动 音调 11.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12.音调 13.音调3配套练习册 物理(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音色 14.响度 音色 15.低 16.A 17.B18.B 19.A 20.C 21.C22.A 23.(1)D、E (2)③①②④ (3)控制变量法第三节 1.20~20000Hz 20000Hz 20Hz 2.穿透 破坏 3.次 4.超声波 声呐(超声雷达) 5.20 次声 次声 6.C 7.D 8.D 9.B10.D 11.蜜蜂的翅膀振动频率高于20Hz,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内;而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内 12.地震发生前产生次声波,狗等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所以会有异常行为 13.1500m本章测试 1.D 2.A 3.D 4.C 5.C 6.C 7.B 8.A 9.C 10.C 11.A 12.C 13.B 14.C 15.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快 16.振动 音色 17.音色 空气 18.响度 音调 19.超声波 次声波 20.低于 次 21.(1)音调越来越高 (2)水(空气,瓶壁)振动产生的声音 22.11.72m/s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一节 1 正在发光 太阳 2 空气、玻璃等透明均匀物质 3 真空 3×108 3×105 4 光线 5 太阳 萤火虫 6 3×108m/s 1.5×1011 7 可以 直线 8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9 法 入射 入射 反射 ∠2 ∠3 10 60° 减小 0° 11 入射光线 可逆 12 平行 平行各个 13 B 14 A 15 D 16 B 17 略 18 略 19 略 20 (1)∠犉犗犖=40° 图略 (2)将纸板犅向后(或向前)折,观察在犅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1 (1)影子的长度与光源高度有关 (2)减小 (3)保持光源的高度不变,短木条向右移动第二节 1 虚 相同 相等 对称 2 镜面 漫 3 虚 不变 4 1.6 2 3 5 B 6 D 7 D 8 C 9 B 10 略 11 略 12 表针通过平面镜成像,读数时视线必须垂直表盘,这时指针和它的像重合 13 不是.汽车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景物会通过玻璃成像,玻璃倾斜安装,可以使车内乘客经过玻璃反射成像在车的前上方,以便将车内乘客的像和路上的行人分离开来,避免司机出现错觉 14 (1)利用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的大小 (2)像、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3)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同 (4)不能 (5)不变 15 (1)会聚 (2)焦点犉处 光路可逆配套练习册 物理4性 (3)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前灯等第三节 1.法 入射 折射 ∠犆犗犙 ∠犃犗犇 20° 55° 2.C 3.B 4.D 5.D 6.C 7.B 8.B 9.略 10.略 11.略 12.偏向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慢 13.(1)增大 41.8° (2)小于第四节 1.光的色散 单色 复色 2.三基色 按合适的比例 3.红、橙、黄、绿、蓝、靛、紫 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4.色散 5.红、绿、蓝 6.B 7.D8.B 9.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10.能 背对太阳 11.(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色光颜色决定的 (2)夏天气温较高,浅色衣服能将大量的太阳光和辐射热反射掉,因而人感到凉爽 (3)黑色第五节 1.光的折射 会聚 会聚 2.焦点 焦点 光心 3.两倍焦距 实 一倍焦距 放大 虚 4.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 实 两倍焦距 实 一倍焦距 5.10cm 10~20cm 6.乙 7.虚 折射 8.D 9.C 10.D 11.A 12.C 13.D 14.B 15.A 16.A 17.略 18.略 19.略 20.上 右 放大 21.虚 犆 22.(1)同一直线上 (2)不妥,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略 同一高度 (3)烛焰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 光屏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 (4)略(5)控制变量法 (6)略第六节 1 晶状体 倒立 缩小 实 2 凸透镜 两位焦距以外 倒立 缩小 3 度 100 4 视网膜 焦距 5 (b) 凹透镜 6 后 凸 7 凸 远视 8 (b) 9 正立 放大 虚 同侧 10 凸透 11 凸透镜 虚像 一倍焦距以内 12 B 13 C 14 B 15 C 16 D 17 (1)A C (2)B 18 略 19 (1)佩戴的可能是凸透镜.理由:小明的爷爷看书时要戴上眼镜,说明他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他眼镜的折光能力太弱,来自近一点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后,由于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所以他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2)将小明爷爷佩戴的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并正对太阳光,在眼镜下面放一张白纸,移动眼镜,如果在白纸上能看到很亮的光点,则说明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20 小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1 放大的虚像,水珠相当于凸透镜 22 (1)横截面积 凸面程度 材料 (2)与横截面积无关 (3)凸面程度越凸,焦距越短 (4)取形状完全相同的不同材料构成的凸透镜,在太阳光下做实验配套练习册 物理(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5本章测试 1.漫反射 各种(所有) 2.发亮 较暗 3.反射 上 折射4.直线传播 反射 5.倒立、缩小的实像 6.小于 正立、放大的虚 7.凸透 倒着 实 8.正立、放大 缩小 9.(c) (b) (d) 10.C 11.A 12.B 13.B 14.A 15.C 16.D 17.A 18.B 19.C 20.D 21.A22.B 23.C 24.C 25.图略 26.从金鱼表面射出的光,分别通过拐角两侧发生折射,各自形成金鱼的虚像 27.(1)较黑暗 蜡烛犅 (2)完全重合相等 垂直 相等 (3)B 28.(1)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狏随物距狌的增大而减小 (2)物屏距离犾 第一次成像的物距等于第二次成像的像距,第二次成像的物距等于第一次成像的像距 (3)物屏距离大于4犳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一节 1 物体所含物质 犿 2 不改变 不改变 不改变 形状 状态 位置 基本属性 3 1.2×105 6×103 20 4×10-4 4×10-7 0.024 2.4×10-5 60 4 kg g mg g kg 5 2.0×1027 6.0×1021 3.3×105 6 电子秤 杆秤 台秤 7 C 8 C 9 B 10 B 11 A 12 托盘天平 指针 分度标尺 砝码 平衡螺母 游码 称量标尺 13 10 5第二节 1 水平工作台 左 0 平衡螺母 右 2 左 右 砝码 示数 3 镊子 由大到小 移动游码 4 20g(1个)、10g(1个)、5g(1个);3.5g 5 量筒 量杯 量程 分度值 凹液面底部 凸液面顶部 100mL 2mL70mL 6 50 5×10-5 5 5×10-3 7 C 8 C 9 C 10 C 11 D 12 右 62.4 13 (1)左端“0”刻度线上 平衡螺母 (2)20 10 10 5 14 (1)物体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2)不应用手拿取砝码 (3)应该将游码移到左端零刻度处再添加或减少砝码 15 李明同学的做法更好一些.刘红同学测瓶子质量时,瓶中会残留一部分水,会使得瓶子的质量偏大,实际测得的水的质量偏小 16 犞2-犞1 注入量筒内的水至少能浸没放入其中的待测固体,且待测固体浸没在水中后,液面位置低于量筒的最大刻度线 17 B.先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C.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取放砝码或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E.整理器材,应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第三节 1 恒定 不同 密度 ρ 2 千克每立方米 1m3酒精的质量为配套练习册 物理6配套练习册 物理(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0.8×103kg 0.8×103kg/m3 3 铁比木头的密度大 4 较大 5 一半 一半 不变 变小 6 正 3 3×103 7 乙 乙 8 C 9 B 10 A 11 A 12 C 13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或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 (2)1与4(2与5,或3与6) (3)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14 (1)水平 C (2)42 14 3 3×103 偏大 15 左 31.4 20 1.57×103 16 0.73×103kg/m3第四节 1 增大 不变 减小 2 2 1.0×103 3 1.25×10-3 1 4 C 5 C 6 C 7 C 8 A 9 A 10 A 11 实心木模的体积犞2=20×10-3m3,钢铸件的体积犞1=犞2=20×10-3m3,若钢铸件没有气孔,则其质量应该是犿=ρ1犞1=7.9×103kg/m3×20×10-3m3=158kg,由于158kg>154.4kg,说明此钢铸件有气孔 12 1g/cm3 4.9g本章测试 1 C 2 C 3 C 4 D 5 C 6 C 7 B 8 C 9 A 10 C 11 0.002 2 12 不变 减小 13 丙 乙 甲 14 2.5kg/m3 80.8×103kg/m3 15 178 16 右 78.4 17 变小 下调 18 天平左盘放了砝码,右盘放了物体 57.4 错误 19 (1)水平 游码 平衡螺母 (2)取下最小砝码,调节游码 (3)增加 偏小 20 78 10 7.80 (1)①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②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等;③同种物质,其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④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不相等(写出一种即可) (2)ρ=犿犞犿=ρ·犞,犞=犿()ρ 21 (1)47.4(2)测出空瓶的质量犿1=14g 测出小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犿2=44g 测出小瓶装酱油后的总质量犿3=47.4g (3)1.11g/cm322 (1)犞壶=犞水=犿水ρ水=14.8g1g/cm3=14.8cm3ρ泥=犿盖犞盖=44.4g14.8cm3=3.0g/cm3=3.0×103kg/m3(2)犞壶=犿壶ρ泥=159g3.0g/cm3=53cm3=5.3×10-5m37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 1.物体对物体 相互 物体发生形变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快慢 方向 3.桌面 茶杯 4.运动状态 5.发生形变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相互 6.方向 不断变化 7.(1)水 人 (2)空气(或风) 国旗8.相互 形变 9.相互 改变 10.形变 运动状态 11.(a) (b)12.不能 同时 13.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14.D 15.B 16.D 17.B 18.D 19.(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踢足球、跳高等 20.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二节 1.大小 方向 作用点 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 2.牛顿 牛 N 1N 3.示意图 4.3N(或4N) 5.作用点 6.方向 作用点 7.C 8.C 9.配套练习册 物理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轮胎与地面的摩擦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轴承之间的摩擦 添加润滑油 5.D 6.C7.B 8.D9.B 10.C11.D 12.C 13.(1)①40 ②4.0 ③4.0④8.0 (2)一、二 (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14.(1)2.8 (2)不对,没有控制压力不变本章测试 1.D 2.C 3.C 4.A 5.A 6.D 7.(a) (b) 8.kg 400 9.伸长量 能 10.压力 摩擦力 11.2 水平向左 12. 13. 14.配套练习册 物理(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四、35.(1)右 (2)被测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左盘 (3)22.8 36.(1)平板玻璃 (2)平板玻璃的两个反射面分别成像 (3)不能 虚 (4)不变 (5)A 37.(1)匀速拉动木块(2)压力一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接触面积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4)利用图(a)或图(b)的器材,将木块分别侧放、平放,匀速拉动木块,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8.(1)右 (2)81 (3)27 (4)3配套练习册 物理01。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配套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物理配套练习册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基础知识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

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

3引力,斥力。

4运动,升高。

5A6B7A8A能力提升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

10扩散,加快。

11D12D13C14B15A16A探索研究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

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

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

20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有微弱的引力作用。

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

21因为用手抹几下,可以使胶带与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基础知识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

2内,减少,具有,增加。

3(1)增加(2)增加(3)增加。

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

5(1)×(2)×(3)×(4)√(5)×(6)√。

6减少,热传递。

能力提升7D8D9D10B11B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木材的燃点,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

13不是这样。

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

14由于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

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

16啤酒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当瓶盖开启时,里面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也就看到“白烟”。

第二节比热容基础知识1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C,J/(kg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共2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共27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配套练习 册参考答案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初一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

初一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

初一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练习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或其他介质产生压力波,这些压力波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经过耳膜的振动,最终被大脑识别为声音。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吗?答:不一样。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这是因为固体和液体的分子间距较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能更快地传递振动。

3. 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回声?答:回声是由于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会被反射,如果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声音有时间差,我们的耳朵就能分辨出回声。

【练习二:光的反射与折射】1. 什么是光的反射?答:光的反射是指光在遇到物体表面时,沿入射方向返回的现象。

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什么是光的折射?答: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折射的程度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差异。

3. 为什么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位置偏移?答:这是因为光从水到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导致我们看到的物体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

【练习三:力的作用效果】1. 力有哪些作用效果?答: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有三种: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以及使物体发生形变。

2. 什么是平衡力?答:平衡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或多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得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 什么是惯性?答: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练习四:能量的转换与守恒】1. 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答: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2. 能量有哪些形式?答:能量有多种形式,包括动能、势能、热能、光能、电能等。

3. 为什么说摩擦力是一种能量损失?答:摩擦力在作用过程中会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这部分能量不再参与机械运动,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种能量损失。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基础知识:1、凸透镜 会聚 像 2、薄 会聚 厚 大 会聚 3、(b) 凹透镜 4、C 5、 C 6、C 能力提升:7、前 凹 8、远视 凸透 B A 9、 C 探索研究:10、(1)光屏 晶状体 (2) 前方 (3)发散 凹 (4)A C B D 11、 (1)光屏中心 (2)放大 (3)远离
第五章综合练习
一、1、放大 虚 2、0.2m 3、厚 强 凹透镜 发散 4、会聚更多的光线,使像更明亮清晰 5、放大 投影仪 6、平面 改变光的传播方 向 减小 上调7、凸 凹 8、变大9、大于10cm 10、小于15cm 二、11、A 12、D 13、B 14、B 15、C 16、A 17、D 18、D 三、19、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阳光有 会聚作用,导致叶子被烧坏
第六章第1节质量
1、物质的多少 m 2、千克 kg 3、6.6×103 0.3 0.91 20 4、形状 物态 位置 5、秤 天平 6、水平台 左 平衡螺母 右 7、左 右 砝码 刻度值 8.A 9.C10.等 于 等于 11.D12.C13.C14.水平 左 78.4 15.C 16.左 被测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 盘 67.6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2f 实 2f 实 f 放大 虚 f与2f 实 f 2、D A E 3、15 正立 4、凸 50 5、C 6、A 7、大于 增大 8、B 9、D 10、C 11、C 12、B 13、(1)凸透镜 同一高度 (2) 前 (3)10 (4)倒立、放大 14、C 15、(1) 上(2)变小(3)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透过凸 透镜向蜡烛方向观察 16、因为酒杯底部凹下一 块,当斟满酒后,凹下的酒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能使杯底画上的龙成正立放大的像,就出现了题 目中描述的情形。

八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基础知识 1米。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纳米。

2、1mm。

0.68。

3测量值。

真实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

读书粗心。

4A。

5B。

6D。

7D。

8D。

9C。

10D。

11B。

能力提升12偏小。

13A。

14B。

15A。

探索研究 16测出课本中厚度相同的100张纸的厚度为d,d/10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

17第一步,用细铜丝在铁钉上紧密缠绕n圈;第二步,将缠绕的细铜丝拉直,测量它的长度L;第三步,根据公式D=L/nπ计算出铁钉的直径。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基础知识1运动。

静止。

2江岸。

竹排。

3船。

江岸。

4位置。

参照物。

5A。

6B。

7B。

8是相对于跑步机的跑道跑了2千米。

能力提升9地球。

24。

10、静止、向北运动或向南运动(速度小于列车的速度)。

11C.探索研究12C。

13(1)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以迅速移动的背景作参照物。

(2)能。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基础知识1、运动快慢。

v=s/t。

m/s。

km/h。

3.6。

2B。

3A。

4C。

5C。

6D。

7、4m/s 能力提升 8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

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9、3。

15。

10(1)从标志牌处到西大桥的流程为8km。

(2)该路段车辆可行驶的速度为40km/h。

12。

11C。

探索研究12(1)大(2)匀速。

13、(44*25m)/50s =22m/s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基础知识1、v=s/t。

路程。

时间。

卷尺。

停表2略。

3(1)匀速。

6。

(2)1.2。

(3)小于。

能力提升4(1)5min(2)72km/h。

5、80km/h。

200km 。

探索研究6(1)测出一盘蚊香的长度L; 测出长为L1的蚊香燃烧时间t1;算出蚊香燃烧所用时间t 。

(2)t = Lt1/L1 第一章综合练习一、1、dm。

cm。

min。

s。

2、20。

18。

3、1.2米每秒。

每秒通过1.2米的路程。

4岸边。

配套练习册物理八年级上册答案

配套练习册物理八年级上册答案

配套练习册物理八年级上册答案本配套练习册物理八年级上册答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下是部分习题的答案,供参考。

习题一:运动的描述1. 判断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正确)2. 选择题:下列物体中,哪个物体的速度是恒定的?A. 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B. 正在加速的火车C. 正在减速的飞机D. 转弯的自行车答案:A习题二:力与运动1. 填空题: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状态。

答案:静止;匀速直线运动2. 计算题: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推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a = F/m = 10N / 5kg =2m/s²习题三:压强和浮力1. 判断题:液体的压强只与深度有关,与液体密度无关。

(错误)2. 选择题:下列物体中,哪个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大?A. 铁块沉入水底B. 木块漂浮在水面C. 气球悬浮在空气中D. 潜水艇在水下答案:B习题四:简单机械1. 填空题: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需要多绕一些_______。

答案:绳子2. 计算题:一个动滑轮,其半径为0.1m,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N,求物体的重力。

答案:根据动滑轮的原理,物体的重力为 F × 2r = 20N × 2 × 0.1m = 4N习题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 判断题: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正确)2. 选择题:下列哪种情况下,机械能不守恒?A. 无摩擦的滑梯上滑下B. 有摩擦的斜面上滑行C. 无空气阻力的自由落体D. 无外力作用的物体答案:B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习题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祝学习进步!。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三篇】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三篇】

导语:九年级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段,⾯对新课学习和整体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以下是整理的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三篇】,希望对⼤家有帮助。

第1节热机基础知识1、化学,化学,内。

2、热机,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

3、吸⽓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冲程。

4、喷油嘴,空⽓,功率。

5~8:A;B能⼒提升7、做功,内,机械。

8D11B9C12C10D13B探索研究14、汽油机的顶部有⽕花塞;吸⼊空⽓和汽油的混合⽓体;点⽕⽅式为点燃式;⽤在⼩汽车上、低速飞机上。

柴油机的顶部有喷油嘴;吸⼊空⽓;点⽕⽅式是压燃式;⽤在载重汽车、⽕车、轮船、拖拉机上。

第2节热机的效率基础知识1、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质量,q,J/kg,J/m³,Q=mq。

2、内,机械,有⽤功。

3、⼄4~5:C;D能⼒提升678910C D A D C探索研究11、6.3×10⁵J,3kg。

12、8.7×10⁹J。

13、(1)锅炉效率低的原因:①锅炉冒出⼤量的⿊烟说明煤燃烧不完全;②锅炉周围的温度很⾼说明向周围散失的热量太多。

改进措施:①加⼤送风量,将煤块磨成煤粉,使煤在炉膛内尽可能燃烧完全;②在锅炉的外⾯包裹⼀层不易散热的材料,减少热量散失。

(2)可以加⼤受热⾯积。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基础知识1、能量,产⽣,其他形式,其他物体,总量。

2、功,能量。

3、机械,内,机械,内。

4、内能的转移,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5、(1)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化学能转化为内能(5)机械能转化为内能(6)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然后转化为机械能(7)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能⼒提升6B11D7D12A8C13A9D14B10D探索研究15、在滚摆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不可避免,总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整个装置的机械能不守恒,但总的能量(即机械能和内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八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苏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苏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苏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基础知识 1米。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纳米。

2、1mm。

0.68。

3测量值。

真实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

读书粗心。

4A。

5B。

6D。

7D。

8D。

9C。

10D。

11B。

水平提升12偏小。

13A。

14B。

15A。

探索研究 16测出课本中厚度相同的100张纸的厚度为d,d/10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

17第一步,用细铜丝在铁钉上紧密缠绕n圈;第二步,将缠绕的细铜丝拉直,测量它的长度L;第三步,根据公式D=L/nπ计算出铁钉的直径。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基础知识1运动。

静止。

2江岸。

竹排。

3船。

江岸。

4位置。

参照物。

5A。

6B。

7B。

8是相对于跑步机的跑道跑了2千米。

水平提升9地球。

24。

10、静止、向北运动或向南运动(速度小于列车的速度)。

11C.探索研究12C。

13(1)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以迅速移动的背景作参照物。

(2)能。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基础知识1、运动快慢。

v=s/t。

m/s。

km/h。

3.6。

2B。

3A。

4C。

5C。

6D。

7、4m/s 水平提升 8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

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9、3。

15。

10(1)从标志牌处到西大桥的流程为8km。

(2)该路段车辆可行驶的速度为40km/h。

12。

11C。

探索研究12(1)大(2)匀速。

13、(44*25m)/50s =22m/s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基础知识 1、v=s/t。

路程。

时间。

卷尺。

停表2略。

3(1)匀速。

6。

(2)1.2。

(3)小于。

水平提升4(1)5min(2)72km/h。

5、80km/h。

200km 。

探索研究6(1)测出一盘蚊香的长度L; 测出长为L1的蚊香燃烧时间t1;算出蚊香燃烧所用时间t 。

(2)t = Lt1/L1 第一章综合练习一、1、dm。

cm。

min。

s。

2、20。

18。

3、1.2米每秒。

每秒通过1.2米的路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上册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

2内,减少,具有,增加。

3(1)增加(2)增加(3)增加。

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

5(1)×(2)×(3)×(4)√(5)×(6)√。

6减少,热传递。

能力提升7D8D9D10B11B
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木材的燃点,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

13不是这样。

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

14由于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

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

16啤酒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当瓶盖开启时,里面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也就看到“白烟”。

第二节比热容
基础知识1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C,J/(kg ℃)。

2特性,一般不同,1kg的冰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1*103 J。

3热量,比热容,质量,初温,末温,cm(t-t0),cm(t0-t)。

4、70,比热容,热量。

5比热容,低于
能力提升6C7B8B9C10A11B12B13C14、6.3*104J。

15、65℃
探索研究16(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有关(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类有关(4)物质的种类、质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

17、7.072*105J。

18(1)0.46*103J/(kg ℃)。

(2)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