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教案

第四课时乘除法的关系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2页、43页,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

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比较熟练地计算乘法,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中选择学生喜欢的金鱼做素材,设计了一乘一除两个问题。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索、解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和除法的联系,明白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什么样的问题用除法,为进一步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用乘法口诀也可以计算相应的除法,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的过程。

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乘法口诀不仅能计算乘法,也可以用来计算除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学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看,我们的好朋友“大头蛙”来看大家了,它想先跟大家做个小游戏,它出口诀,你们说乘法算式,希望小朋友们积极参与、抢答哦!(课件出示口诀图片)(学生根据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抢答)师:“大头蛙”出的题目小朋友们都这么快就答出来了,它有些不服气了,它想跟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计算的速度更快师:小朋友们真棒,三五十五 四六二十四 二三得六 三六十八□□□□ □□□□●●● ●●●8÷2=4×5=20÷4=2×5=10 ÷5= ÷2= 口诀:4. 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2.根据上面的图片,列式计算:4.小明给弟弟和妹妹每人买了3支铅笔,他一共买了几支铅笔?他买铅笔共用去1元2角,每支铅笔多少钱?答案:1. 5 12 9 6 20 62. 4 20 20 5 20 43. 15÷3=5(个)4. 3×2=6(支) 1元2角=12角 12÷6=2(角)五、课堂小结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进一步认识了乘法和除法,你发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谁能来说一说?生1:我发现乘法和除法是密切相关的……生2:我发现除法也可以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生3:我还能结合事例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通用5篇

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通用5篇

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通用5篇通过制定个性化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想要在教学中取得更好成绩,教师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在教案上,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篇1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师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师:每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研究一下。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师: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操作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操作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师:还有想法吗?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X10=100(平方厘米)师:总结并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学生齐读。

2、知识迁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师:仿照刚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小组在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巡视,生汇报。

数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数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数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熟练应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乘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乘除法的关系式及验算
教学方法:
指导自学当堂训练
教学用具:
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巩固训练
计算下面各题
45277542911532
8767310337
二、自学目标、自学指导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会计算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中熟练运用关系式。

自学指导
(1完成课本第七页练习二的第一题,并说出这道题分别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第二题另外两个等式及第三题中缺少的部分。

(3)完成课本第八页的第*十题,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学生汇、报相互订正
学生汇报时第2、3、4题时,引导学生说出算式的同时进一步说出利用哪条关系式。

四、教师精、讲指导发现
1、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五、测试总结、完成作业
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加工零件48个,每天工作8小时。

每天能加工零件多少个?
一篇稿件需要打印,王阿姨每分钟能打84个字,18分钟刚好完成,丽丽每分钟只能打63个,那丽丽需要几分钟完成稿件?。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之间接关系 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之间接关系 教学设计
4、活动四
师:这一幅图我们列了几道算式?
生10:这一幅图我们列了四道算式。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四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说一说。
师:谁来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1:我发现这四道算式算的时候都用了二四得八这句口诀。
生12: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
师:再来说一说?(指2—3名说,生说师板: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师:算式中的8、4、2分别表示什么?(指2—3名说)
生8:算式中的8表示8个三角形,4表示平均分成4组,2表示每组有2个三角形。
师:自己说说,同桌说说。
师:算式中的8、4、2分别叫什么?(指2—3名说,生说师板名称)
生9:算式中的8叫被除数,4叫除数,2叫商。
师:自己说说,同桌说说。
3、活动三
(教法同活动二)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2、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Ppt课件
生5:算式中的2和4叫因数,8叫积。
师:自己说说,同桌说说。
2、活动二
师:这幅图还可以怎么说?(指2—3名生说,生说师板)
生6:有8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几个三角形?
师:自己说说,同桌说说。
师:算式怎么列?
生7:8÷4=2。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7:我是用乘法口诀算的,二四得八,所以8÷4=2。
有8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组,每组有几个三角形?8÷2=4(个)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关系》名师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关系》名师教案

《乘除法的关系》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9页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四5—12题。

学生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后,理解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沟通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就显得水到渠成。

教材设置了蒸包子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教师重在引导组织学生探究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求商的方法,并进行及时的总结。

(二)核心能力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乘法,在学习表内除法的时候,引导学生找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形成初步的模型思想,提高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1.在看图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

2.在不同的练习中,掌握求商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能根据乘法算式写出除法算式。

(五)学习难点理解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关系。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乘除法的关系》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堂设计1.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看看下面的题目你能快速口算出结果吗?课件出示:师: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在计算的时候,都用了哪些口诀吧!师:看来,乘法口诀不但可以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也可以计算除法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借助计算乘、除法算式的得数,并说出相应的口诀,初步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继续探究乘除法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2.问题探究(1)借助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口诀求商(课件出示下图)师:瞧,厨师正准备蒸包子,你能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吗?对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给予肯定。

师: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思考,同桌讨论,全班汇报交流:①乘法问题:每笼装4个包子,装了6笼,一共有多少个包子需要蒸?师: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呢?生回答,教师板书:4×6=24(个)师:这是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除法的关系》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除法的关系》教案

《乘除法的关系》教案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核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选择合适的条件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数学思考。

锻炼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经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具学具:课件、小圆片儿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1、看图列出除法算式O O O O O OO O O O O O()÷( )=( )()÷( )=( )✿✿✿✿✿✿✿✿✿✿✿✿✿✿✿()÷( )=( )()÷( )=( )2、想口诀,写得数。

3×4= 5×6= 6×4= 3×3=2×2= 4×5= 3×2= 1×6=3、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又认识了除法,你想过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吗?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板书: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师: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出示图)你能计算出3种鱼一共有多少条吗?自己列出算式,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师:哪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列算式和怎样想的。

(3种鱼每种有5条,也就是有3个5,列乘法算式:5×3=15(条)。

总数15条用了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板书:5×3=15(条)2、师:把15条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每个鱼缸放几条?这个问题又怎样想呢,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列式计算,然后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算式的、怎样想的?(把15条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就是求每个鱼缸里放的鱼同样多,用除法计算:15÷3=5(条)。

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基本方法。

2. 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乘法和除法的计算卡片。

2. 教师准备实际问题的案例。

3. 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小本子。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 讲解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通过计算卡片,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顺序和方法。

3. 练习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乘法和除法的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课堂练习:1. 布置一些乘法和除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提交解题报告。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并找一个实际问题,与家长一起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 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成小论文。

小学数学_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找学生回答加法、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用加法:3+3+3+3=12用乘法:3×4=12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

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

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预设: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并板书:因数×因数=积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10、出示第二幅情境图:(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11.师:为什么方法计算呢?生:因为知道了两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设计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设计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关系2.乘除法算式的变形和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乘除法算式的变形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的乘除法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举例、讨论等方式,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应用拓展(1)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乘除法算式的变形和应用。

4.巩固提高(1)进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关系的掌握情况。

(2)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次数、合作学习情况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关系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2.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给予了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3.课堂练习和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否有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教材:小学数学课本(四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乘除法练习题、教学课件等。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举例、讨论等方式,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乘除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乘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设计

乘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设计

乘除法的关系數學教案設計主题:乘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应用乘除法的关系。

3.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和除法的定义2. 乘法和除法的关系3. 乘法和除法的应用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课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如“如果有10个苹果,每份分3个,可以分几份?”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数学运算来解决,从而引出乘除法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新知1. 乘法: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例如:“5+5+5”可以用“3×5”来表示。

2. 除法:已知被除数和除数的积,求其中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如:“15÷3=5”。

第三步:探索乘除法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比如用小方块摆出不同的乘法和除法模型,让学生观察和发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例如:“4×3=12”和“12÷3=4”,让学生理解到乘法是求和的过程,而除法是分配的过程。

第四步:应用练习设计一些关于乘除法的问题让学生解答,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如果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每组5个人,可以分成几组?”或者“如果一本书有60页,每天读10页,需要多少天才能读完?”第五步:总结反馈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和掌握了乘除法及其关系。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个人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乘除法的关系》(西南师大)

【教学设计】《乘除法的关系》(西南师大)

《乘除法的关系》第1课时乘除法的关系(一)本课教学学习乘除法的关系,乘除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之前,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课内容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关系。

1.经历讨论、归纳乘除法的关系及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能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在已知两个数的情况下,求出乘除法算式中的任一未知数;3.知道0不能做除数。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0不能做除数。

教学课件。

一、复习引入1.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比比谁最快!出示四道题,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1)()+5=8(2)4+()=10(3)()-7=12(4)15-()=6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用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上期的时候,我们学过这个内容,还记得是怎么说的吗?(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2.揭示课题对的,加减法之间有这样的关系,同学们你们会想到什么问题吗?(乘法和除法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找到数学信息春节快到了,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出示例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有12棵树,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一共有48个灯笼。

)(2)写出算式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能用这些数据写出算式吗?生在作业本上写:4×12=48,48÷4=12,48÷12=4。

你知道这些算式分别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请几名学生分别介绍。

(3)小组讨论观察4×12=48,48÷4=12,48÷12=4,这三个算式,你发现除法和乘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之后,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二年级下册的《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对加减法有了深入的理解,这节课我们将引入乘除法,并学习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37页至第40页的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我们将学习乘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并通过实际例题来展示如何将它们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乘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并能够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乘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实际问题。

难点则是如何理解乘除法与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物品,如苹果、小棍等,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乘除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我会问孩子们:“如果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那么一共需要几个小朋友呢?”2. 讲解乘除法:在孩子们思考的过程中,我会引入乘除法的概念。

我会解释说,当我们把3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时,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即3乘以2等于6,这意味着一共需要6个小朋友来分这3个苹果。

接着,我会解释除法的概念,即当我们有6个小朋友,要把3个苹果分给他们时,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即6除以3等于2,这意味着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孩子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亲自计算和解答。

例如,计算3乘以4和4除以3的结果。

5. 加减混合运算:在孩子们掌握了乘除法后,我会引入加减混合运算。

我会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展示如何将加减法和乘除法结合起来使用。

例如,我会问孩子们:“如果有3个苹果,又来了1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孩子们可以通过思考和计算来得出答案。

数学教案范本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数学教案范本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数学教案范本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技巧。

3. 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乘除法的意义1. 引入乘除法的概念,解释乘除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乘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的关系,即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乘法的运算规则1. 介绍乘法的运算规则,包括乘数的定义和乘积的含义。

2. 通过示例,讲解乘法的运算步骤和技巧。

3. 练习乘法运算,巩固学生对乘法规则的理解。

三、除法的运算规则1. 介绍除法的运算规则,包括除数、被除数和商的含义。

2. 通过示例,讲解除法的运算步骤和技巧。

3. 练习除法运算,巩固学生对除法规则的理解。

四、乘除法的关系1. 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即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如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乘除法的相互转换,提高学生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应用题练习1. 提供一些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合适的运算方法。

3. 练习并解答应用题,巩固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例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2.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应用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应用题解答,评估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1.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乘除法的示例和运算规则。

2. 练习题和学习材料,用于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应用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时教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2图)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活动:
1.乘法的意义。

(1)你们会解答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2(1)]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3+3+3=12
3×4=12
(2)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板书: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

(3)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教师板书:因数、因数、积
2.理解除法的意义。

(1)结合情境改写乘法算式。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今天你们结合情境和这个乘法算式能改编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
教师适时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2(2)、(3)。

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尝试列式。

6.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关系》(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乘除法的关系》(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乘除法的关系》(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乘除法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与除法的相互转换,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转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 乘除法关系的理解和转换。

2. 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乘法口诀表、除法口诀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与除法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观察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与除法的联系。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转换。

(3)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除法的关系和转换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乘法与除法的关系2. 乘除法的转换方法3. 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实例,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除法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关注学生对乘除法转换方法的掌握程度,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除法关系的理解和转换”。

乘除法关系的理解和转换在数学教学中,乘除法关系的理解和转换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乘除法本质的理解,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利用他们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初步体验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方法★难点:根据情景图提出除法问题★算式各部分的意义,算式求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问题:你做过标本吗?是怎样做的?(同学交流)上一节课咱们一起到郊外捉了一些蝴蝶,今天老师就把这些蝴蝶作成了标本带给大家。

(出示小黑板)二、教学过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标本,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交流)生答:黑板上有5件蝴蝶标本。

每件标本用了2个蝴蝶。

师:那么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生答:一共用了几只蝴蝶?师: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答:用乘法2×5=10(只)(师板书)师:谁能说出算式的意义(同位讨论)(就是求几个几?)用到了那句口诀?生答:5个2 二五一十(师板书)师:根据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你能想到求什么?(师提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生答:1、做了几件标本?2、每件标本用几只蝴蝶?(师板书)师: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生说除法算式10÷2=5(件)(师板书)师:你是根据哪句口诀得到的结果?生:二(五)一十(师板书)师:谁能说出这道算式的意义?(同位讨论)生:把10两个两个地分,可以分成5份师: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生说算式10÷5=2(只)(师板书)师:你是根据哪句口诀得到的结果?生:(二)五一十(师板书)师:谁能说出这道算式的意义(同位讨论)生:把十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请同学们观察这3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用到了同一句口诀二五一十那么根据这个规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同位讨论)师引导学生说出:用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三、课堂反馈自主练习评介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精品教案【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学会用一句口决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对应的除法算式。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看图提出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问题【教学用具】扑克牌一、自学(一)谈话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到野外捉了一些蝴蝶,接着他们把采集来的蝴蝶制成了标本,想不想去参观蝴蝶标本(出示情境图)师: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板书:①有5件标本②每件标本用2只蝴蝶③一共用了12只蝴蝶师:同学们真棒找到3条重要的信息,下面请同学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来完成下面的问题:(二)出示自学提示:1.选择其中的两条信息提出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问题。

如①和②:③和②③和①2.分别列出算式并说出口诀,注意单位。

学生自学(约5分钟)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

二、互学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提出了问题,也列出了算式,下面在小组内把你的问题和算式说一说。

温馨提示:1.由3号和4号分别汇报三个问题和算式,2号和1号帮助补充改正。

2. 再说一说三个算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三、共学分小组汇报(找1小组汇报,其余小组补充)预设:1.一共有几只蝴蝶?2×5=10(只)说口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总结:求一共多少蝴蝶,也就是求5个2是多少,列乘法。

2.做了几件标本?10÷2=5(件)说口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总结:求做了几件标本,也就是求10里面有几个2,列除法3.每件标本用几只蝴蝶?10÷5=2(只)说口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总结:求每件标本用几只蝴蝶,也就是把10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几。

列除法师:这几个小组表现真棒,汇报很精彩,看来只要动脑筋,小组同学互相帮助,我们会克服一切困难。

唉,老师有个发现,黑板上出现了一对双胞胎,看这两道算式,像不像双胞胎啊?再像的双胞胎,他们也是有区别的,想一想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预设:1.1是算的有5件标本,2是算的每件标本用几只蝴蝶。

乘除法关系教案

乘除法关系教案

乘除法关系教案教案标题:乘除法关系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关系,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通过灵活运用乘除法,学生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乘除法的关系;2. 学生能够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乘法和除法公式。

教学资源:1. 白板、白板标记笔;2. 教材:包含乘法和除法的相关练习题;3. 实际问题的素材:例如购物清单、食谱等。

教学流程:1. 引入(5分钟):a. 引入乘除法的概念,给学生提供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例子;b. 引入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解释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 概念解释(10分钟):a. 根据教材提供的例题,示范如何使用乘法和除法;b. 解释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例如整数相乘结果的正负性等。

3. 实践练习(15分钟):a.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练习乘法和除法的运算;b. 提供实际问题的素材,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1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b.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拓展应用(10分钟):a. 提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运用乘除法进行解决;b.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 总结(5分钟):a. 与学生一起总结乘除法的关系;b. 回顾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在白板上总结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解题思路;2. 留给学生书面作业,查看他们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程度。

拓展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教师可以:1. 给学生提供更多实际问题的练习,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学概念与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例如关系运算、倍数等。

教案指导:本教案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关系,并能够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案)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掌握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1.回顾例1相关内容2.口算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什么?二、情境导入,引入新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早餐喜欢吃小笼包吗?那么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平时有没有仔细观察一笼包子有几个呢?【设计意图】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说一说,但不强调到底有多少个,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真棒!同学们真细心!今天我们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白色大袍子的厨师叔叔也带来了好多包子呢!课件出示教科书P19例2主题图。

2.自主提问,难点突破。

师:仔细观察,看厨师叔叔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有6屉包子,每屉里有4个,一共有24个包子。

师:任意选择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情预设】预设1:有6笼包子,每笼有4个,一共有多少个包子?预设2:一共有24个包子,每笼有4个,能分成多少笼?预设3:一共有24个包子,平均分成了6笼,每笼有几个包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如果不能快速想到,教师可以追问:“你能提出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师:你能列式解决这些问题吗?请独立完成。

然后跟自己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列式3.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交流后集中汇报。

【学情预设】列式是:4×6。

因为是求6个4是多少,所以选择用乘法,通过想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计算。

4×6=24。

板书:4×6=24四六(二十四)师: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有4个,能装几屉?24、4表示的是什么呢?【学情预设】24表示一共有24个包子,4表示每屉4个,想求能装几屉,也就是看24里面有几个4。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_教学设计_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_教学设计_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2.理解乘法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能够分析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乘法的定义和性质;2.除法的定义和性质;3.乘法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分析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预计耗时5分钟)1.引入乘法的概念:请学生回顾加法的运算方法,并思考如何用简便的方式进行大量重复相加的运算。

然后引出乘法的概念。

2.引入除法的概念:请学生回顾减法的运算方法,并思考如何用简便的方式进行分割和平均的运算。

然后引出除法的概念。

步骤二:乘法的定义和性质(预计耗时15分钟)1.介绍乘法的定义:乘法是一种重复相加的运算,用符号“×”表示。

例如:3×4=3+3+3+3=122.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实际操作一些具体例子)。

3.练习乘法的运算:出几个简单的乘法题目,供学生互相计算和纠正。

步骤三:除法的定义和性质(预计耗时15分钟)1.介绍除法的定义:除法是一种分割和平均的运算,用符号“÷”表示。

例如:12÷3=4,表示将12分成3份,每份42.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的性质:除法和乘法的关系、零除问题、除法的封闭性。

3.练习除法的运算:出几个简单的除法题目,供学生互相计算和纠正。

步骤四:乘法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预计耗时10分钟)1.介绍乘法的应用场景:购买物品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等。

2.介绍除法的应用场景:分配物品、平均值的计算等。

3.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常见的乘法和除法的应用场景,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步骤五:分析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预计耗时15分钟)2.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分析:例如:设a、b为实数,a乘以b等于c;c除以a等于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乘除法的关系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乘除法的关系
教材说明: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主要用途为训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用数字去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得在能严谨地思考,并有更多良好的解决方法,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

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第11~15页例1~2,课堂活动第1~2题以及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发现乘与除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过程,并有成功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情景中探索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主题图,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园玩一玩。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情景图,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解答。

教师板书算式:12×5×4=24012×4=4848÷4=1248÷12=4……
(2)学生认真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都是乘除法算式。

学生2:12×4=48和48÷4=12这两个乘除法算式有相同的地方,好像有点关系。

……
(3)同学们观察得好,你能观察出乘除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我们从情景图中知道: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

12棵树上挂了48个灯笼。

通过这3个信息列出了3道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道算式。

12×4=48 48÷4=12 48÷12=4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和每个算式解决的问题。

(2)看一看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1:都说的是同一件事。

学生2:…
教师:同学们观察讨论得很好,找出了这3道算式之间的一些关系,我们继续来研究下面的问题是不是也有这种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情景图,学生选择两个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

请在12页上写出1道乘法算式和2道除法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算式。

65×15=975
975÷65=15
975÷15=65
说说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再比较上面3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做好记录)
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师:议一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汇报。

3讨论
0不能做除数“0不能做除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先计算下列各题:
(1)0÷4=0÷5=0÷134=
(2)0÷0=6÷0=
学生猜一猜这两组算式的商是几?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说明)
4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课堂活动
1.教科书第14页课堂活动第1题。

师生对口令,然后同桌互对口令。

2教科书第14页课堂活动第2题。

先读题,问:从题目的要求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独立练习,并写出依据。

抽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上。

2.练习三第2题和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说出依据。

五、课堂作业
1.练习三第4,5题,学生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第13页例3,第14页课堂活动中第3题以及练习三第6~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整除,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

2在区别“除尽”与“整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从除法中整理出“整除”的过程,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学例3
(1)口算。

(教师板书结果)
6÷2=39÷2=15÷12=250÷50=26÷13=25÷7=160÷1=0÷9=76÷21(2)观察口算题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议一议。

(3)全班按小组汇报交流发现的情况。

(算式都是整数除以整数计算结果有“除尽”和“除不尽”两类,或有“有余数”和“没有余数”两类……教师将学生发现的情况一一板书出来让学生讨论,同时注意引导得出“整除”来)(3)教师小结出整除的意义。

像6÷2=3,0÷9=0……这些除法算式都没有余数。

6÷2=3我们就说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

(让学生齐读书第13页)
再让学生尝试说说:250÷50=,26÷13=,谁能被谁整除。

(4)再次引导学生讨论:在表示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有什么特点?每个学生举出几个表示整除的除法算式。

2“说一说”下面哪个算式的除数能整除被除数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反馈。

重点讨论25÷4中的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吗?
(2)教师小结:要判定算式中除数能否整除被除数,要看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才能确定。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3题:学生读题后,先独立完成,然后抽生订正,请同学帮助有错的同学并说明理由。

2练习三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回答,再集体订正理由。

3练习三第8题:学生先独立试做,订正时抽学生说说依据。

4练习三第10题:学生独立试做,再集体订正。

四、拓展练习
1.练习三第13题:学生独立思考后试做,对有困难的同学可在小组中商量,全班汇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9,11,12题。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