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大纲(第七版)
流行病学第7版配套光盘课件
诊断怀疑偏倚(diagnostic suspicion bias)
研究者若事先了解研究对象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
在主观上倾向于应该或不应该出现某种结局,在
作诊断或分析时,有意无意地倾向于自己的判断,
由此而导致的系统误差称为诊断怀疑偏倚。
第7版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7版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群中OR(ORT) =1, 住院病人OR(ORO)=4.13 选择偏倚= (4.13-1)/1
0.55 0.60 = -1 =3.13 0.10 0.80
得值>0,由医院住院病人为对象进行研究所得OR 值被错误地高估,比人群OR值高3.13倍。
第7版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7版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选择偏倚
选择偏倚的种类
选择偏倚的测量 选择偏倚的控制
第7版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选择偏倚的种类
入院率偏倚(admission rate bias) 亦称伯克森偏倚(Berkson’s bias)。 当以医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 由于不同患者入院率的不同所导致的系统
κ值判断一致性强度的标准, 一般认为:>0.8,很好;0.6~0.8,较好; 0.4~0.6,中度;<0.4,较差。
第7版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偏倚程度与方向
ORO ORT 信息偏倚 ORT
若得值=0,则不存在信息偏倚; 若得值>0,则存在信息偏倚,此时 ORO>ORT,为正偏倚; 若得值<0,则存在信息偏倚,此时 ORO<ORT,为负偏倚。
第7版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流行病学大纲第》word版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通过对流行病学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发展、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诊断试验;了解疾病分布特点、病因概念及其推断、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预防和防制措施,药物不良反应。
要求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更新医学观,促进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由关心个体病人到从群体角度关心病人转变,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层次。
按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总教学时数24学时,讲授24学时。
各章讲课时间分配可参考下表: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几个重要的基本内涵;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二)熟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流行病学用途。
(三)了解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二)重点讲解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流行病学用途。
(三)一般讲解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
习题:*1.叙述流行病学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几类?3.试述流行病学用途。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常用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项;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二)熟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内容、方法及形成分布的原因;描述疾病分布的主要概念;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分析的原则。
(三)了解率和比的概念,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定义和用途。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项;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二)重点讲解疾病分布的定义,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三)一般讲解率和比的概念,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定义和用途。
习题:*1.何为疾病分布?*2.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散发、爆发、流行的定义。
流行病学第七版课程设计
流行病学第七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旨在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及对流行病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二、课程目标1.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学会对流行病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4.能够独立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流行病学调查。
三、课程内容1. 基本概念•流行病学的定义。
•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内容。
•流行病学分类和研究设计。
•流行病学数据的来源和类型。
•流行病学数据质量的评价。
2.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设计和方法选择。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收集和管理。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初步分析和统计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报告和解释。
3. 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流行病学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
•流行病学数据的从属和独立性检验。
•流行病学数据的危险度和风险度分析。
•流行病学数据的梅勒斯基数学和组状分析。
4. 流行病学实战•简单的流行病学调查设计及实施。
•论文策划与撰写。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教学、案例解析、计算机模拟以及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流行病学基础理论和实用技能。
五、教材-《流行病学》(第七版)——美国老年人希尔大学的教材 -《流行病学高级指南》《流行病学技术手册》等流行病学方面的参考书。
六、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10%2.课程论文:30%3.个人设计:30%4.期末笔试:30%七、参考文献•Rothman KJ, Lash TL, Greenland S. Modern Epidemiology. 3rd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8.•Koepsell TD, Weiss NS. Epidemiologic Methods: Studying the Occurrence of Illnes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Hennekens CH, Buring JE. Epidemiology in Medicine. 2nd ed.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7.。
流行病学理论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专业用
流行病学理论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专业用)前 言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保健对策和措施的学科;它在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流行病作为一门方法学,应用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妇幼卫生、口腔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等各相关领域中。
应用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可以用来阐述如何开展人群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分布的研究,如何确定人群的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如何制定预防保健对策和措施以及怎样进行流行病学评价 。
本课程内容包括流行病学定义及其演变与发展、流行病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应用、疾病的分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几个基本的设计类型,疾病防制对策和防制措施以及适应我国实际需要的有关疾病的流行病学。
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流行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能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做到融汇贯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卫生的整体性、群体观点及预防为主的思想,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使学生能适应新时期预防医学工作方针的需要,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教学、自学、课堂课题讨论等教学活动,以适合流行病学相关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提问、作业、课题讨论、口头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具备预防为主的观点、群体观点、辩证思维的观点;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掌握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状况、趋势及防治对策和措施。
使用教材: 《流行病学》第五版,李立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流行病学教学时数分配学 时顺 序 内 容理论 实习 合计1 绪论2 22 疾病的分布 4 6 103 描述性研究4 3 74 队列研究 2 3 55 病例对照研究 46 106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4 3 77 研究的真实性与因果推断 4 48 传染病流行病学 4 3 7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2 6 810 伤害流行病学 2 211 突发事件流行病学 2 3 512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2 213 筛检 2 3 514 分子流行病学 2 215 遗传流行病学 4 416 管理流行病学 2 217 药物流行病学 2 218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2 219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2 220糖尿病流行病学 2 2 合计 54 36 90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 绪论【目标要求】1、了解 流行病其发展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基本学科发展的展望;2、熟悉 流行病学研究领域;3、掌握 流行病学定义、研究范围和用途。
流行病学人卫第七版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学科。
发病率incidenc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罹患率attack rate: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
发病专率: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分别计算发病率,称。
患病率prevalence: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分时点和期间两类。
死亡率mortality rate: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死亡专率:按不同特征分别计算死亡率(如年龄、性别、职业等)。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潜在减寿年数PYLL: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数。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残疾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
散发sporadic: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
爆发outbreak: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流行epidemic: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3~10倍)。
大流行pandemic:有时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
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al analysis:主要分析同一年代(断面)或不同年代(断面)的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的不同或变化。
年龄期间队列分析age period cohort analysis:是分析年龄、所处时代及队列暴露经历三者对疾病频率变化所起作用及其大小的方法。
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02527027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英文名称:Epidemi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预防医学专业学时数:90授课科室:流行病学教研室执笔人:李波编写日期:2002年10月一、课程教学目的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能够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在疾病的预防、健康促进、病因研究和预防效果评价等方面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学时分配课时分配表授课内容理论教学时数实习教学时数合计教学时数第一章绪论 1 1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3 6 9第三章病因和病因推断 2 4 6第四章描述性研究 3 7 10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4 4 8第六章队列研究 2 3 5第七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2 4 6第八章个案和爆发调查 2 8 10 第九章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2 22 4 6第十章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第十一章疾病预防和疾病监测 2 2第十二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2 2第十三章分子流行病学 1 10 11第十四章遗传流行病学 1 1第十五章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2 2第十六章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2 2第十七章糖尿病流行病学 1 1第十八章流行性感冒 2 2第十九章病毒性肝炎 2 2第二十章性传播疾病 2 2学时合计40 50 90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1.了解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2.掌握流行病学的概念、基本方法、特点。
3.理解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4.了解流行病学用途及面临的挑战。
〔讲授内容〕1.流行病学的发展历史2.流行病学的定义3.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4.流行病学的特点5.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授课时数〕1学时外文专业术语:epidemiology ,〔自学内容〕流行病学的新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目的〕1.掌握疾病频率测定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流行病学(王建华人卫第7版)PPT
2. 促进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第一次卫生革命) 生物医学模式(第一次卫生革命)
宿主 环境
病因
单一的从生物学角度去观察和处理医学问 单一的 从生物学角度去观察和处理医学问 违背了人体具有整体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题,违背了人体具有整体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忽略了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作用。 忽略了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作用。
15
第四节 流行病学的用途
一、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研究人群健康、 二、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三、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四、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五、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 六、疾病预防 七、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疾病诊断、
16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特征) 第五节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特征)
21
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心理 • 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扩大 • 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 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 扩大 • 从医疗(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 从医疗(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 扩大 • 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扩大
11
第三节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 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因而 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 几乎涉及社会科学、 的各主要学科。 的各主要学科。
12
预防医学 临床流 行病学 流行 病学 分子流 行病学
临床医学 临床学 基 础
基础医学
流行病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13预防医学流行临床医学临床流基础医学流行病学在医学中的地位1415一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二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三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四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16一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二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五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六疾病预防四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七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三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17第五节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特征一群体观点四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三概率论的观点五多病因论的观点二比较的观点六预防为主的观点七发展的观点18更新医学观树立整体医学观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在身体上心理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超全)2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现代定义及其认识:①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②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③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④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3. 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基本);②比较的观点(核心);③概率论的观点(特点)。
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流行病学的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的疾病的病因。
<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4.疾病的三间分布:以疾病频率为测量指标,来描述与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简称“三间分布”第二、三章疾病的分布和描述性研究1、发病指标⑴发病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 =100%,1000‰……⑵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 =100%或1000‰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观察的时间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⑶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2、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对例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预防医学(第7版)PPT课件 第十四章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预防医学(第7版)
一、传染源
(三)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
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动物性传染病(zoonosis), 又称人畜共患病。
如阿米巴病、狂犬病、血吸虫病、猪绦虫病等。
预防医学(第7版)
二、传播途径
定义: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
4. 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 ➢ 免疫预防 ➢ 药物预防 ➢ 个人防护
预防医学(第7版)
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传染病流行间歇期的措施
1. 预防接种
➢ 人工自动免疫 ➢ 人工被动免疫 ➢ 被动自动免疫
2. 计划免疫方案
3. 效果评价指标
➢ 免疫效果评价指标: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和抗体持续时间。 ➢ 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 计划免疫管理评价指标:建卡率、接种率、四苗覆盖率、冷链设备完好率。
预防医学(第7版)
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3. 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随时消毒:当传染源还存在于疫源地时所进行的消毒。 终末消毒: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作的一次性彻底消毒,从而完 全清除传染源所播散、留下的病原微生物。
预防医学(第7版)
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2. 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1)患者
(2)病原携带者 (3)接触者
➢ 早发现
➢ 登记
➢ 检疫对象
➢ 早诊断
➢ 管理
➢ 检疫期
➢ 早报告
➢ 随访
➢ 早隔离 ➢ 早治疗
➢ 期限
(4)动物传染源 ➢ 彻底消灭 ➢ 捕杀、焚烧或深埋 ➢ 隔离治疗 ➢ 预防接种和检疫
流行病学(第7版)(配套光盘)
第三节 脑卒中
第四节 冠心病
第五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7版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
演变历程
第一阶段(低发期)
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病率相对较低,死亡 仅占人群全部死亡的5%~10%。
第二阶段(上升期)
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死亡 占10%~30%。
第7版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高血压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第7版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高血压(hypertension)
定义 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组临床
症候群。
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
血管方面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冠心 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第7版 流行病学
北方高于南方
东部高于西部 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 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 城市高于农村
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第7版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时间分布
20世纪70~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全民健康 促进和干预控制,患病率明显下降。
随着肥胖率增加及人口老龄化,90年代后部分发 达国家患病率又呈上升趋势(图21-2)。
第7版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分型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猝死
第7版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地理分布上 存在很大的差异(表21-1)。 我国各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 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总的趋势呈现北方 高于南方(表21-2)。
第7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复习重点(超全)_2
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现代定义及其认识:①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②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③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④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3. 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基本);②比较的观点(核心);③概率论的观点(特点)。
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流行病学的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的疾病的病因。
<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4.疾病的三间分布:以疾病频率为测量指标,来描述与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简称“三间分布”第二、三章疾病的分布和描述性研究1、发病指标⑴发病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k =100%,1000‰……⑵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k =100%或1000‰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观察的时间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⑶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2、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对例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通过对流行病学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发展、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诊断试验;了解疾病分布特点、病因概念及其推断、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预防和防制措施,药物不良反应。
要求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更新医学观,促进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由关心个体病人到从群体角度关心病人转变,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层次。
按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总教学时数24学时,讲授24学时。
各章讲课时间分配可参考下表: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几个重要的基本内涵;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二)熟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流行病学用途。
(三)了解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二)重点讲解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流行病学用途。
(三)一般讲解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
习题:*1.叙述流行病学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几类?3.试述流行病学用途。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常用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项;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二)熟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内容、方法及形成分布的原因;描述疾病分布的主要概念;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分析的原则。
(三)了解率和比的概念,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定义和用途。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项;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二)重点讲解疾病分布的定义,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三)一般讲解率和比的概念,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定义和用途。
习题:*1.何为疾病分布?*2.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散发、爆发、流行的定义。
3.试述疾病地方性的三种类型。
*4.试述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
5.试述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
6.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应用第三章描述性研究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现况调查的定义、研究变量的确定和调查表的制定、质量控制,抽样调查的定义、原则、抽样方法。
(二)熟悉描述性研究的定义,现况调查的特点、目的、方法、实施步骤。
熟悉生态学研究基本原理和方法(三)了解个案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的目的、用途,了解普查,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样本大小的确定,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控制,二、教学内容(一)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概念、方法、用途。
(二)现况研究的概念、目的(三)现况研究的特点、种类(四)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1.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对象2.确定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3.确定收集资料方法4.常见的偏倚与质量控制5.现况研究的优缺点(五)生态学研究1.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概念2.研究方法3.用途及局限性习题:1.试述现况调查的定义及特点。
2.试述现况调查的目的。
*3.简述现况调查的方法及种类。
4.简述现况调查的实施步骤。
*5.如何何制定调查表。
6.试述现况调查质量控制。
7.简述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控制。
8. 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第四章队列研究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队列研究中研究人群的选择,暴露与非暴露的设置,随访期的确定,资料分析。
(二)熟悉队列研究的定义、特点、类型、应用范围。
(三)了解影响样本大小的有关因素,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防止、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
(二)重点讲解的定义、特点、类型、应用范围。
队列研究中研究人群的选择,暴露与非暴露的设置,随访期的确定,队列研究优缺点。
(三)一般讲解影响样本大小的有关因素,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防止。
习题:*1.试述队列研究的定义及特点。
2.试述队列研究的类型及应用范围。
3.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
4.简述队列研究的实施。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病例与对照的选择;掌握非匹配或成组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个体匹配资料的分析;掌握上述两种资料OR值的计算及OR值的意义。
(二)熟悉病例对照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特点;熟悉病例对照研究分层、分级资料分析;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三)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目的、研究类型、实施步骤、样本含量的估计、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了解资料的多因素分析、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控制。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病例与对照的选择,非匹配或成组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个体匹配资料的分析及OR值的计算和意义。
(二)重点讲解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病例对照研究分层、分级资料分析、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三)一般讲解研究的目的、研究类型、实施步骤、样本含量的估计、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资料的多因素分析、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控制。
习题:*1.试述病例对照研究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
*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如何进行病例与对照的选择?*3.试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4.试述OR值的意义。
5.试述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控制。
第六章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随机对照试验的概念、选择研究对象的选择、对照的设立方法、随机分组、盲法的应用。
掌握预后研究的设计方案。
(二)熟悉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随机对照研究试验偏倚及控制;熟悉随机对照试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熟悉预后研究中的生存分析。
(三)了解临床疗效研究的意义、随机对照试验样本含量的估计;了解非随机对照试验;了解多因素试验设计;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随机对照试验的概念、选择研究对象的选择、对照的设立方法、随机分组、盲法的应用;详细讲解预后研究的设计方案。
(二)重点讲解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随机对照试验偏倚及控制、随机对照试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重点讲解预后研究中的生存分析。
(三)一般讲解临床疗效研究的意义、随机对照试验样本含量的估计、非随机对照试验;一般讲解影响预后的因素、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
习题:1.试述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
*2.随机对照试验对照设立的方法有那些?*3.如何选择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对象?*4.随机对照试验盲法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作用?5.随机对照试验常见的偏倚有那些?6.疾病预后研究常用的指标有那些,使用这些指标时要注意那些问题?7.试述生存分析的步骤。
第七章诊断试验的评价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诊断试验的评价, ROC曲线的定义及用途,诊断试验评价的设计。
(二)熟悉诊断试验的定义,选择诊断标准的原则,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办法。
(三)了解诊断试验评价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诊断试验评价和诊断试验评价的设计,ROC曲线的定义及用途。
(二)重点讲解诊断试验的定义,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办法。
(三)一般讲解诊断试验评价的意义。
习题:*1.如何开展诊断试验评价。
*2.试述ROC曲线的定义及用途。
3.简述提高试验效率的办法。
4.试述选择诊断试验的原则。
第八章病因及其推断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病因定义,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二)熟悉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定义,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了解病因模型、因果关联,致病因子、宿主、环境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因果推断。
(二)重点讲解病因定义,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定义,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病因研究方法。
(三)一般讲解病因模型、因果关联,致病因子、宿主、环境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习题:*1.试述病因定义及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2.叙述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
3.何为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4.病因模型分几类?*5.如何进行因果推断。
第九章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自学第十章传染病流行病学自学第十一章疾病预防与控制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预防和控制工作内容、策略与措施的相互关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冷链、扩大计划免疫的定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疾病监测的定义。
(二)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置程序;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三)了解在宏观水平制订预防策略、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疾病监测的种类及几个概念、监测的步骤和内容及监测系统。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强调传染病报告的规定、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重点讲解预防和控制工作内容、策略与措施的相互关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冷链、扩大计划免疫、疾病监测的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置程序;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三)一般讲解宏观水平制订预防策略、全球卫生策略及初级卫生保健,疾病监测的种类及几个概念、监测的步骤和内容及监测系统。
习题:1、临床医师在传染病疫情处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的职责。
2、临床医师在慢性病三级预防中的职责。
第十二章医院感染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医院感染定义及种类,制订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应依据的原则,标准预防的定义。
(二)熟悉医院感染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医院感染的分类诊断标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置。
(三)了解医院感染的特殊性、现状,流行类型、流行过程特征、促进医院感染发生的社会因素、管理的组织机构、监测。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制订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应依据的原则,标准预防的定义。
(二)重点讲解医院感染定义及种类,医院感染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医院感染的分类诊断标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置。
(三)一般讲解医院感染的特殊性、现状,流行类型、流行过程特征、促进医院感染发生的社会因素,管理的组织机构、监测。
习题:1、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制定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原则。
2、标准预防的定义和针刺伤的预防原则。
第十三章循证医学和Meta分析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循证医学的概念;掌握系统综述定义及分类、Meta分析的定义。
(二)熟悉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系统综述的步骤。
熟悉系统综述与传统综述的区别。
(三)了解系统综述的偏倚及其识别;了解系统综述的质量评价;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循证医学的概念、系统综述定义、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
(二)重点讲解Meta分析的定义、系统综述的步骤。
(三)一般讲解系统综述与传统综述的区别;系统综述的偏倚及其识别;系统综述的质量评价。
习题:*1.试述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实践的步骤。
*2.试述系统综述定义、系统综述的步骤。
3.简述系统综述与传统综述的区别。
4.何为Meta分析。
5、系统综述的偏倚的种类。
第十四章药物不良反应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类型、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的分析与评价。
(二)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三)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三间分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危害;了解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