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特征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经济地理知识点全面梳理汇编

高中地理经济地理知识点全面梳理汇编

高中地理经济地理知识点全面梳理汇编经济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其相互关系。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经济地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下面将全面梳理高中地理经济地理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1. 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 经济地理的定义:经济地理是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以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 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经济地理单位的空间组织以及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等。

2. 经济地理的分类- 行业经济地理: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类型进行分类,包括农业地理、工业地理、商业地理等。

- 区域经济地理:根据地理区域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分类,包括国际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等。

3. 生产要素与生产方式的地理差异- 土地的地理差异:包括土地利用的不同、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土地可利用性的不同等。

- 劳动力的地理差异:包括人口数量和素质的不同、人力资源的分布不均衡等。

- 资本的地理差异:包括金融机构的分布、投资环境的差异等。

- 技术的地理差异:包括科研机构的分布、科技创新的地域特点等。

4. 经济地理的空间组织- 产业分布格局:包括工业集聚区、农产品集散地、商业中心等。

- 交通运输格局:包括交通干线、港口站点、物流网络等。

- 城乡经济关系:包括城市与农村的经济联系、城乡发展差距等。

5. 经济区域开发与城市体系- 区域发展战略:包括东西部协调发展、沿海经济开发等。

- 城市体系:包括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区域等。

6.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 全球产业分工: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分工、全球价值链等。

- 跨国公司与跨国投资:包括跨国公司的地理分布、跨国投资的影响等。

- 区域经济整合:包括自贸区、经济联盟等。

7. 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旅游等经济活动的影响。

地理经济地理重点考点解析

地理经济地理重点考点解析

地理经济地理重点考点解析地理经济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地球上各地区的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地理经济地理的学习中,有一些重点考点需要我们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地理经济地理的重点考点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相关考试。

一、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人类的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点。

首先是农业的空间分布。

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之一,它在不同地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主要受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因素的制约。

例如,热带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和热带水果,而温带地区适宜种植小麦和苹果等。

其次是工业的空间分布。

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资源分布、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通常集中分布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例如,中国的珠三角地区以制造业为主,而英国的伯明翰则是钢铁工业的集中地。

此外,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也存在着特定的空间分布模式。

二、经济区位与区域发展不平衡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地理条件下的经济区位会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首先是陆地与水域的区位差异。

沿海地区的优势在于便利的海运交通和丰富的海洋资源,适宜发展港口、航运、渔业等。

而内陆地区则受限于交通运输条件,适合发展农业、矿产资源开发等。

其次是山地与平原的区位差异。

山地地形限制了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增加了生产和交易的成本,因此山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而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

此外,气候、水资源等也会对经济区位和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三、全球化与经济格局的变化全球化对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地理经济地理中也有相关的考点。

首先是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影响。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促进了贸易、投资和资金流动。

同时,也加剧了经济竞争,对资源、市场和劳动力等产生了国际性的配置和竞争。

其次是全球产业格局的变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地理分布发生了重要变化,一些传统产业转移到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而新兴产业则集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较高的地区。

中学地理知识汇编了解我国的经济地理

中学地理知识汇编了解我国的经济地理

中学地理知识汇编了解我国的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国土上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

中学地理课程中,经济地理是一个必学的内容,通过学习经济地理,可以加深对中国国情和地理环境的认识,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特点和经济产业的区域分布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国经济地理。

一、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特点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多种地理环境和资源。

由于地域广阔和地形复杂,中国的经济地理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国经济地理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是我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

这里集中了许多重要的沿海港口和经济中心,如上海、广州和深圳等。

而西部地区地势高原和山脉占据主导,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中国的经济地理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布特点。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发展;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更适宜畜牧业和能源开发。

因此,南方地区以农业为主导,北方地区以工业和能源为主导。

再次,中国的河流和水资源在经济地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人口密集地区,沿岸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如上海和武汉。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流经北方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最后,中国还有丰富的资源,例如煤炭、铁矿石、稀土等。

这些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例如,在中国西南地区,有大量的铜矿和铝土矿,这些资源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

二、中国经济产业的区域分布中国的经济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主要可以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个区域。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这里有着完善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港口设施,是我国开放政策的重点地区。

这里主要集中了制造业、金融服务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

例如,广东省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上海是我国金融中心,深圳则是中国的创新名城。

世界的经济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经济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经济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经济地理是研究地理空间上经济活动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了解世界的经济地理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世界的经济地理特征知识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地理。

一、全球经济格局1. 经济中心地带全球经济中心地带集中在北半球,主要包括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

欧洲是全球最早形成的经济中心地带之一,以德国、法国、英国等国为代表。

北美地区以美国为核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地带之一。

亚太地区则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2. 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引起全球关注。

例如,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也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国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区域经济合作为了加强区域内经济合作,并推动经济发展,各国纷纷建立了区域经济组织。

例如,欧洲联盟(EU)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之一,旨在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亚洲、南美洲和非洲也有各自的区域经济组织,如东盟、南美洲联盟、非洲联盟等。

二、经济发展模式1. 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

通过工业化,国家能够转变经济结构,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率。

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化也随之发展,城市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

这种转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观察到,例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挑战和机遇。

2. 新兴产业和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新兴产业日益重要,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能源等领域。

这些产业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带动经济增长。

一些国家在新兴产业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如美国的硅谷、中国的深圳等。

3.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主要受地理、历史、资源等因素影响。

高二地理知识点:区域经济发展

高二地理知识点:区域经济发展

高二地理知识点:区域经济发展地理是高中文科中是理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高中有一部分知识由于比较抽象,很多同学难以理解。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地理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讲解一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同学们的复习。

高二地理知识点: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大部分位于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但不利条件是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②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主要地形:三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4、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5、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6、东北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自然条件: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市场需求大。

7、东北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原因: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随着科技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的单产和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供开垦;(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商品粮基地潜力下降:由于人口稠密,每年净增人口多;城市、工交建设等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目前单产已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区域经济发展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区域经济发展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区域经济发展东北地区地理条件①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③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三山脉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③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④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高二地理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PPT精品课件

高二地理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PPT精品课件

东部地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出
大防


些现
江洪


人环
大问


口境
河题


、污
下也


城染
游较


镇问
涝严


密题
年重









东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成为全国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
和管理人才、提供咨询和信息
对 内
的基地
东部的沿海地理优势
对 外
进一步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 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基地
中西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
中 部 地 带
西
好 的 地 点
北 水 源 条 件

促进粮食、经济作物、 林业和淡水渔业的稳 定发展
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中国林业分布图
中西部草原
比重(100%)
中西部资源占全国的比重
100
94%
85%
80
70%
70%
80% 80%
60%
60%
60
40
20
可利
耕地 用水 煤 能
石油 铜
铝土 矿
磷矿 硫铁 矿
中西部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阅读材料
中部地带煤炭储量占全国3/4以上,石油探明储量占 全国一半以上,此外,还有铀、氧化钛、氧化钒、铜、 铝土矿、铅、锌、镍、氧化钨、钼、锑、汞、金、银、 稀有氧化物、稀土氧化物、硫铁矿、石棉、石膏、磷矿、 重晶石、天然碱、石墨、锡、锰矿、铁矿、水泥灰岩、 化工灰岩等30余种有色金属矿、化学矿物、建材和非金 属矿资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一半以上。

高二地理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高二地理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返回
东部地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出
大防


些现
江洪


人环
大问


口境
河题


、污
下也


城染
游较


镇问
涝严


密题
年重









东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成为全国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
和管理人才、提供咨询和信息
对 内
的基地
东部的沿海地理优势
对 外
进一步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 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基地
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等方面加大了对 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
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参与西部的开发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点
西部大开发中的重点要抓好基础建设设施和生 态环境建设,加快科发展和人才开发。
修建运输通道



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发展特色产业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县分布图
旅游业
西

西






东部交通便利,集中了中国目前大多数的高
速公路,铁路运输四通八达,拥有我国全部的 32000千米海岸线和部分边界线。
上海街头
广州交通图
辽宁交通图
东部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它集中了我国最具 实力的辽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 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等。
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高中地理经济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经济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经济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而经济地理则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环境下的分布和演化规律,以及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经济地理是一个重点,本文将对高中地理经济地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经济地理是研究地球上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地理学科。

它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规律: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球表面上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农业、工业、商业等。

2. 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地理环境对各种经济活动的制约和影响,比如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对农业、工业的影响。

3. 人文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人文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制约和影响,比如人口分布、文化传统、政治因素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农业地理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之一,也是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农业地理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农业区位的选择:研究农业的地理适宜性,包括土壤、水资源、气候等对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程度。

2. 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布:研究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区域农业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3. 农业发展和现代化:研究农业现代化对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村区域面貌的影响。

三、工业地理工业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工业地理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工业区位的选择:研究工业的地理适宜性,包括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劳动力等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2. 工业分布的区域特点:研究工业的区域分布特点,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分布格局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3. 工业化进程和区域发展:研究工业化进程对地区经济结构、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四、城市地理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地理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研究城市化的历史过程和现代城市的特点,包括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功能和城市层级等。

2. 城市的区位和分布:研究不同城市的区位条件和空间分布规律,包括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高二地理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pptx

高二地理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pptx

5. 试比较东、中、西地带的交通运输状况。
——东部:交通便利是又一优势,陆路交通网稠密,海岸线漫 长,海上运输是其他区无法比拟的,也是本地带经济国际化程 度高的一个原因。 ——中部:交通网稠密程度不及东部,作为能源基地支援周边 的任务艰巨,发展交通更显得意义重大。 ——西部地域辽阔,高山、荒漠阻断明显,居民点分散,交通 线建设投资很大。(可以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以扬长避短)
我国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有哪些?
——加强了地区间的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 ——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加强了西部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了西部科教的发展、人才开发,推进了科技创新,充 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等
第31页/共3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2页/共32页
第26页/共32页
9. 目前进入西藏地区主要依靠公路。下列四条进藏公路中,海拔
最高的是
( D)
A.青藏公路
B.川藏公路
C.滇藏公路
D.新藏公路
10. 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
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地区、长江三角 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地带等
——中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 原等(河套平原)
——西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成都平原、南疆地区等(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这些农业基地发展农业的条件如何?
生产条件好、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
(1)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
联系中国地理的有关内容思考东部地带分布着 哪些重要的农业基地?

高中地理课件:城市经济特征与发展规律分析

高中地理课件:城市经济特征与发展规律分析
3. 信息密集
城市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高速的信息传播,促 进了经济活动和创新的发生。
2. 劳动分工
城市中的经济活动分工细致,不同行业和职业互 相依赖,提高了经济效率。
4. 市场扮演核心角色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聚集地,提供了强大而多样 化的市场需求和供给。
III. 城市经济发展规律
1
2. 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
高中地理课件:城市经济 特征与发展规律分析
通过分析城市经济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本课件旨在探讨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 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加深对城市化进程的理解。
I. 什么是城市经济
城市经济是指在城市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涉及各个 行业和领域。
II. 城市经济特征
1. 集聚效应
城市吸引力使得不同产业与人才聚集,形成经济 规模效应和创新效应。
5. 人口与经济发展
人口规模、结构和素质对城市经济的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人口红利是城市发展的重 要动力。
IV. 中国城市发展历程
1
2. 改革开放以来
2
中国城市快速迅猛发展,特别是沿海城 市和经济特区的兴起带动了全国范围的
城市化进程。
1. 1949年至1980年
中国城市发展主要以重工业和城市工人 为基础,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V. 世界城市发展比较
1. 亚洲城市发展
亚洲城市如东京、上海等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快速崛起成为国际化商业和金融中心。
2. 欧美城市发展
欧美城市如纽约、伦敦等对全球经济有着巨大影响 力,多样化的产业和文化引领着全球城市发展的潮 流。
VI. 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 1. 环境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亟待解决。

高二下册地理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知识点梳理

高二下册地理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知识点梳理

高二下册地理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知识点梳理地理学以往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今天已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

小编准备了高二下册地理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⑴第三世界长期贫困落后的原因:①自然灾害频繁,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长期受殖民统治掠夺,经济基础差;(历史根源)③长期内乱,社会动荡不安;④经济结构不合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根本原因)⑵我国(发展中国家)如何吸引外来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①持续的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商;②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③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④争取国内、国际稳定的政治局势。

⑶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①当前世界国家、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②可增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改善出口商品构成;③利于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⑷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起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⑸跨国公司:国外组织生产的原则(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①在资本过剩的国家筹集资金;②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加工产品;③在物资短缺的国家销售产品。

跨国公司进军我国的利与弊:利:引进资本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利于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弊:对我国传统工业造成冲击⑹阿以冲突和平解决步履维艰。

主要原因是:内因:①巴勒斯坦问题;②耶路撒冷问题;③被占领土问题;④水源问题。

外因:⑤帝国主义国家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

⑺欧盟问题:①欧盟的成立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欧盟成立后,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多足鼎立的局面,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②欧盟的成立说明了什么?欧盟的成立说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的同时,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迅速增强,从而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地理特征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所谓“经济地理特征”,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主要物产,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等等。

那么,如何去归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特征呢?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回答:一、经济体系的性质如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日本、西德、美国等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非洲的一些国家,如埃及、坦桑尼亚等国则是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二、工业地理这里主要包括工业生产水平、内部结构、主要工业部门,供、产、销的关系,工业布局、发展趋势等等。

例如日本,工业现代化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生产设备好。

但国内矿产资源极度贫乏,对外依赖性很大,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为其主要工业部门。

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小地区。

东京、大阪、名古屋、九州北部为四大工业区。

又如西德。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工业的部门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体,重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0%。

工业部门也比较齐全,钢铁,机械、汽车、电器、化学、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工业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但工业原料除煤炭和钾盐外,皆不能自给,对外有一定的依赖性。

莱茵河右岸的鲁尔区,是西德以煤炭、冶金为主的最重要工业区;位于西部边境的萨尔区,利用当地的煤和进口的铁,发展了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

1 2 3 下一页尾页高一地理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达标训练题(含答案)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并结合所学,回答1~2题。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3.(XX广州模拟)如图所示,该地当天的环境最可能出现( )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 B.大气逆辐射较强C.夜间风力较大 D.昼最短夜最长(XX银川模拟)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XX年入冬以来,华北地区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

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据此完成4~5题。

4.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高中政治,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5.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读图,回答6~7题。

6.若上图表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的大小关系是( )A.Pa>Pb;Ta<Tb B.Pa<Pb;Ta<TbC.Pa<Pb;Ta>Tb D.Pa>Pb;Ta>Tb7.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c、d两地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 )A.南风B.东北风C.东风D.西南风XX年8月28日至9月8日中国水上运动会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海上风力适中,帆船项目顺利完成。

读下图,回答8~10题。

8.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转偏向力②摩擦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惯性离心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可能是( ) A.城市热岛环流 B.海陆风C.季风环流 D.山谷风10.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 )A.春季B.秋季C.白天D.夜间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

回答11~12题。

11.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2.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 A.风力减弱B.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减少C.气温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D.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右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力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13~15题。

13.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14.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15.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是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问题。

(20分)(1)据图分析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说明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哪一过程相关。

①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

②塔里木盆地的昼夜温差大。

(2)一般情况下,就多年平均而言B=A+C+D。

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

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②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水汽难以进入,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少,大量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近地面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

甲,丙。

(2)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并保存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大气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17.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20分)(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

(3)右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气温值TA、TB、TA′、T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答案及解析1-2【解析】第1题,分析甲、乙、丙三地附近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状况可知,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介于2 600~2 700之间,丙地小于2 000。

从图示有效辐射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比较选项叙述,只有C项正确。

第2题,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

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也越强。

【答案】3【解析】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如夜晚晴朗则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明显,日出前后应达到最低,但图中夜间气温变化不大较平稳,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强,故夜晚可能是多云或阴天,A项错,B项正确;夜间气温变化较小故风力较小;昼最短夜最长应是冬至日,该地整体气温高,不可能是冬季。

【答案】 B4-5【解析】第4题,雾的形成是气温降低水汽凝结的结果,此过程需凝结核。

第5题,大雾天气能见度低的表现是天空昏暗,原因在于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答案】6-7【解析】第6题,根据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状况分析:Tb>Ta,Pb<Pa。

第7题,根据Pb<Pa判断Pc>Pd,水平气压梯度力由c指向d,该地区为北半球,高空中不受摩擦力影响,故c、d间的风向是东风。

【答案】8-10【解析】第8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摩擦力影响风力的大小。

第9题,由图示中烟尘飘移可判断风向,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由海陆风导致。

此现象的发生与昼夜变化有关,故不是季风环流。

第10题,白天吹海风,沿海企业排放的烟尘飘向城市,带来大气污染。

【答案】11-12【解析】第11题,根据温压定律来判断,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大气由气压高的地区流向气压低的地区。

白天水库温度低,夜间水库温度高,由此判断③④正确。

第12题,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地面状况,使气温变化减小,日、年变化减小,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多,水面摩擦力小,风力增大。

【答案】13-15【解析】第13题,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应考虑两种情况,近地面为⑥,高空由于忽略摩擦力的作用,向右偏转至与等压线平行,即⑦。

第14题,高空空气不考虑摩擦力,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

由于不确定此图所在半球,所以在北半球高空应为③,在南半球高空应为⑦。

第15题,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和风速,两力的合力与另一力的方向成180°角。

【答案】16【解析】第(1)题,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

第(2)题,从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和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分析。

【答案】 (1)①晴夜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效应差,气温低。

丙。

17【解析】第(1)题,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即可确定。

第(2)题,根据热力环流中上升气流形成的原理可知,地面温度越高,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越多,近地面气压越低。

第(3)题,热力环流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

A、B、A′、B′气压大小的判定,A、B大小明确,其对应高空的A′、B′相反,且越向高空气压越低,即高空的气压低于近地面。

气温判断时注意高空气温比近地面气温要低,而高空两处大小与近地面两处大小一致。

第(4)题,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与地面相反。

第(5)题,根据风向判断步骤及各个力的特点绘制。

【答案】 (1)B C (2)B(3)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PA>PB>PB′>PA′(或PA′<PB′<PB<PA ) TB>TA>TB′>TA′(或TA′<TB′<TA <TB)(4)B (5)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规范能源小专题【编者按】本文就高考地理最常涉及到的简答题进行分析,详细列出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包括高线地形图;海洋资源;盐度和洋流;河流及交通;地质地形等专题,对提高高考地理分数极为重要,建议考生认真阅读。

能源小专题:⑴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⑵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⑶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