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茶树栽培简史
茶 树 栽 培 学
茶树栽培学茶树栽培学绪论茶文化:有关茶的物质文化(茶树品种、茶的栽培、茶叶加工、营销)和精神文化(茶的历史、人文、茶俗、茶道茶艺、茶的文学作品等)的总和。
普通人们所讲的茶文化,要紧是指茶的人文历史等精神文化。
茶商文化:是在一切茶事活动(茶的栽培、加工、营销)中,为了某种政治利益(对政府)和经济利益(对茶商)而举行宣传的所有文化和茶文化第一章:茶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茶树的分类一:茶树的分类地位:在植物分类学中,茶树属于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云南大叶种)二:茶树的种类:山茶属:全世界共347种,分为20个组,其中一具组为茶组,茶组共发觉53种,这53种都能够做成商品茶,但许多种成品茶品质不行。
在茶组53种中,全世界60多个栽培茶树的国家中,栽培惟独两种,叫栽培种,其余的属于野生或半野生种。
两种栽培种是:1:云南大叶种(也叫普洱茶):大叶类,原产云南,要紧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四川和贵州的部分地区,以及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热带气候的国家和地区。
2:中国小叶种(简称小叶种):几千万年前由云南大叶种进化而来,要紧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山东、河南、西藏,以及日本、前苏联的格鲁吉亚等温带气候的国家及地区。
野生种在云南利用的非常多,要紧有大理茶(云南第三大茶种)、大苞茶、滇缅茶、哈尼茶、勐腊茶、德宏茶、底纡茶、广南茶、马关茶、毛叶茶、多脉茶、圆基茶等。
野生种:是植物形态有不于栽培种的,自生自灭,化学成分和植物形态特征与栽培种相似的茶组植物。
栽培种:是人们千百年来栽培利用,通过人工和自然挑选而形成的。
第二节:茶树的植物形态特征茶树的形态由根、茎、叶、花、果组成一:茎的特征:1:树形:茶树树形分乔木,半(小)乔木、灌木三种。
乔木:主干明显,最底分枝高度在1.5米以上的茶树。
灌木:无主干,分枝从地面开始,丛生的茶树。
半乔木:介于乔木和灌木之间。
第一章茶树栽培简史与茶区概况
•茶树品种:以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居多,品种资源丰富
•生产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以及各种特种名
茶。如: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
2013-8-4 魁,武夷岩茶和庐山云雾等。
江北茶区:
•位于长江以北,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
山,东至江苏东部沿海。我国最北的茶区。
•土壤类型:砖红壤和赤红壤(主要) 、黄壤。
•茶树品种:乔木型或半(小)乔木型(主要)、灌木型 •生产茶类:红茶、普洱茶、六堡茶、绿茶和乌龙茶(红茶、乌
龙茶为主),名茶有铁观音,凤凰单枞,西山茶等。 2013-8-4
西南茶区:
•位于我国西南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 江,盈江以北,神农架,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 以东。茶树原产地,我国最古老的茶区。
2013-8-4
第二节 中国茶区简况
2013-8-4
我国茶区辽阔, 东自东经122°的 台湾东岸 西至东经98 云南陇川 南自北纬18
。
的
山东蓬莱
。
附
云南陇川 台湾 海南岛
近的海南榆林, 北至北纬38
。
的
山东蓬莱山。 2013-8-4
1
茶叶生产分布范围
分布在20个省区,总面积374.8万km2
700~1000
中国茶区划分简况
茶 区 范 围
主产茶 类
品 种
乔木型大 叶种, 半乔中叶 种
气 温
年均20~29℃ 最低7~12℃ 极低-3~4℃
雨量( mm)
无霜期 (天)
生长期 (天)
土 壤
砖红壤 、赤红 壤,部 分黄壤 赤红壤 ,黄壤 ,山地 红壤和 棕壤
茶树的原产地和栽培简史
茶树的原产地和栽培简史茶树原产我国的西南地区,已为世界多数学者所公认。
这不仅由于我国西南地区是最早知道饮茶与生产茶叶的地区,而且还为近代的科学研究所证实。
茶树为山茶科茶属中一个种。
山茶科各属大部分起源于地质史上和第三纪多颁于热带与亚热带,距今已有六千多万年的历史。
第四纪以来,由于地壳变动,大地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原属亚热带地区,遭到冰或洪积覆盖,茶属植物不能保存。
但在我国处于较低纬度的西南地区,以山岳冰川为主,大部分地区并未被冰川洪积覆盖,因此保存了较多的古代植物。
如在已发现的山茶科二十三属三百八十多种中,就有十五属二百六十多种原产我国。
茶属中的一百多种,其中有半数以上是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省)发现的。
直到最近,我们还不断地在四川、云南、贵州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许多在自然生长状态中的乔木型大茶树。
多年来人们认为茶属中作为饮料用的茶树都属于一个种,它就是1753年由瑞典的植物分类学家林奈氏命名的茶种(C.sinensis,L.),原产中国。
其后国为在印度的阿萨姆发现了乔木型大叶茶,有人曾企图将印度阿萨姆说成是茶的原产地,或者将印度与中国说成是两个不同茶种的起源中心,我们现在明了阿联系姆大叶茶种(Var.assamica)不仅在印度的北部茶区有分布,而且在缅甸、越南以及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的海南岛等地,也都有分布。
它们的染色数目都是相同的(2n=30),在外部形态方面,则因生态条件不同而引起连续性的变异。
而且根据资料记载,印度阿萨姆等最早发现的茶树,也并非当地原产,而是从缅甸北部逐步引种过去的。
茶树从原产产向外地传播,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天然,一是人为。
我国西南地区,多为横断山脉,我国云南、四川、西藏等省区是印度、缅甸、泰国、老挝及越南等国各大河流的上游及发源地,茶种由起源中心在漫长的年月中,经过大河流以天然及人为的方法传播到下游各地,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近代的英国植物学家席勒在他所著《山茶属的修订》一书中认为可以作为饮料的茶种不只是一个种,他所迄今休集到的标本,按照植物分类的方法,划分为亲缘相近的三个种,它们是:中国茶种(C.sinensis),大理茶种(C.talien-sis)和伊洛瓦底茶种(C.irrawadiensis);而在中国茶种中,又可分为中国变种(Var.sinensis)与阿萨姆变种(Var.assamica)。
第一章茶树栽培学
三、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
时 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0年(秦汉到南北 朝) 意 义:是茶树栽培在巴蜀地发展,并向长江中下
游扩展的时期。 发展原因:政治-秦始皇统一中国;
宗教-佛教、道教的兴起; 道教视茶为养生之“仙药”。
佐 证:四川通志、尔雅等
四、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
时间:公元581-1911年(隋唐至清代 ) 意义:中国茶叶生产的兴盛时期,饮茶风盛行 发展原因: 1、隋唐
我国是茶树原产地的证据:
(1)中国存在大量古茶树 以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在中国滇南思茅
和西双版纳地区发现了很多野生大茶树
1700年的巴达大茶树、 1000年的邦崴大茶树 800年的南糯山大茶树 ……
千家寨2700余年野生古茶树
普洱县困卢山千余年野生古茶树
香竹箐大茶树
(唐一春拍摄)
云南永德县发现一株栽培茶树,树冠非常大(5.2M×5.3M)约20平方米, 可能是目前栽 培茶----树冠之王,简介:茶树位于永德县乌木龙乡银珠茶厂,海拔2160米,北纬:24°12′, 东经99°40′,1973年种植,树势生长旺盛(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唐一春 摄)
学时:40个
学分:2.5
认识和了解茶学专业 认识和了解茶树栽培学
与茶相关:
营销
消费
干茶
茶
茶园
嫩梢
茶学专业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营销 如何销售茶叶? 消费 如何鉴定和评价茶叶的优劣? 干茶 怎样加工出优质的茶叶? 嫩梢 如何培育和选取茶树鲜叶? 茶园 如何建设和管理茶园?
茶学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
国内战乱频起,苛捐杂税,经济萧条,民不聊 生,茶园荒芜,植茶面积锐减,茶叶产量剧降,到 解放前夕,全国仅有15.4万公顷,产茶4.1万砘, 出口茶0.89万吨。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茶树栽培技术二、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性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二)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三)适用对象:专科(四)学时:32(五)教材:茶树栽培学(第四版),骆耀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10月(六)考核形式:闭卷考试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茶树栽培、茶区分布及其自然条件,掌握茶树栽培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其内容包括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繁殖、•新茶园建立和低产茶茶园改造以及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基本方法:采取课堂讲授、电化教学、实训、教学实习相结合。
讲课32学时侧重讲授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新茶园建设、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茶园灌溉、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树病虫害防治、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方面:了解目前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简史与概况,掌握茶树生物学基础与适生环境、品种与繁育、茶园建设与土壤管理、树冠培养、茶园安全生产、茶叶采摘与茶叶可持续发展等教学理论。
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实践掌握茶树繁殖、除草、施肥、土壤管理、修剪、采摘等技能。
道德目标方面:树立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良好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质疑与勤奋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学时分配和课程内容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本章计划课时为2教学目标:1、了解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2、了解中国茶区分布。
3、了解世界茶区分布及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4、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茶树栽培技术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学农热情,树立努力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茶树栽培发展简史:1、茶树发现、利用起始时期;2、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3、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4、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教学难点:国内茶区如何借鉴国外茶树栽培成功经验。
教学内容: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第一节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一、茶树栽培的起始时期;二、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三、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四、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茶艺1.1茶树起源与传播1-8页
3)茶叶的采摘
采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采摘方法:人工采摘(传统)、机械采摘(现代)。 优劣比较:
传统人工:生产效益低,成本高,适宜制作高档名优茶; 现代机械:生产量大,成本低,质量较人工低,芽叶破碎、混杂和老 梗老叶,匀净度差。适宜制作中档茶和大宗茶。
采摘总体要求:合理采摘 具体要求:按标准采、及时采、分批采、留叶采
嫩叶片上的茸毛(毫)是茶树叶片形态 的又一特征,也是品质优良的标志。
叶片大小
50cm² >特大叶种 28-50cm² 大叶种 (多做普洱茶) 14--28cm² 中叶种 14cm² <小叶种 (主产于浙、皖、赣、苏)
花
茶树大多数在10—11月普遍开花。茶树的花为两性花, 开花较多,大多呈白色,少数也有淡黄或粉红色的。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以中医辩证论治的理论阐述了茶的药理功 效。
茶的利用:2 饮料
茶的养生功能——茶能延年益寿
唐代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序》:“唯玉泉真公,常采而饮
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名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 枯”。 宋人钱易《南部新书》:“大中三年(公元849年)东都进一僧,年一百三 十岁。宣皇问服何药而至此,僧对说:“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 至处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因赐茶五 十斤,令居保寿寺,名饮茶所曰茶竂。 日本“茶祖”荣西禅师(1142——1215):南宋乾道四年(1168)来到中国, 在浙江天台山、育王山学习佛教。研读经书之余,关注茶事,回国后,荣西 种植茶树,倡行茶道,撰写了《吃茶养生记》。
第一章 茶叶基础知识(1-8页)
1.1茶树的起源与传播 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叶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第一篇: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 茶树栽培技术二、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性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二)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三)适用对象:专科(四)学时:32(五)教材:茶树栽培学(第四版),骆耀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10月(六)考核形式:闭卷考试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茶树栽培、茶区分布及其自然条件,掌握茶树栽培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其内容包括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繁殖、•新茶园建立和低产茶茶园改造以及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基本方法:采取课堂讲授、电化教学、实训、教学实习相结合。
讲课32学时侧重讲授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新茶园建设、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茶园灌溉、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树病虫害防治、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方面:了解目前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简史与概况,掌握茶树生物学基础与适生环境、品种与繁育、茶园建设与土壤管理、树冠培养、茶园安全生产、茶叶采摘与茶叶可持续发展等教学理论。
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实践掌握茶树繁殖、除草、施肥、土壤管理、修剪、采摘等技能。
道德目标方面:树立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良好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质疑与勤奋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学时分配和课程内容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本章计划课时为2 教学目标:1、了解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2、了解中国茶区分布。
3、了解世界茶区分布及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4、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茶树栽培技术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学农热情,树立努力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茶树栽培发展简史:1、茶树发现、利用起始时期;2、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3、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4、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教学难点:国内茶区如何借鉴国外茶树栽培成功经验。
教学内容: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第一节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一、茶树栽培的起始时期;二、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三、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四、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世界茶产区与中国茶树栽培史(20201204)
世界茶产区与中国茶树栽培史(20201204)茶书共读 |《茶树良种与栽培》- 世界茶叶产区 -茶树经人工栽培后,适应范围已远远超过原始生长地区。
目前,世界茶树分布区域界线,北从北纬49°的外喀尔巴阡,南至南纬22°的纳塔尔,垂直分布从低于海平面到海拔2300m(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范围内,且以北纬6°~32°茶树种植最为集中,产茶量亦最大。
世界种茶国家有60个,其中亚洲20个、非洲20个、美洲12个、大洋洲3个、欧洲5个(表0-1)。
- 中国茶叶产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我国茶树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生产国。
1982年,全国茶叶区划研究协作组依据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分布、茶类结构、生产特点,将全国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广东和广西北部,福建中北部,安徽、江苏和湖北南部,以及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
- 中国茶树栽培史 -历史上,茶树栽培管理以明清技术最发达。
在明代,至少在明代后期,茶树繁殖除了用茶籽直播外,有的地方还采用育苗移栽法,而清代则发明了用茶树枝条扦插和压条进行茶树无性繁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茶学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茶树器官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茶树生物学年龄变化,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相关性、适生条件,茶树的光合、呼吸、营养、水分和抗性生理机制,茶树生态生理、激素生理,茶园土壤管理等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全国各地通过大力推广和运用茶树良种、深耕肥土、合理密植、修剪培育、灌溉施肥、耕作除草、防治病虫和合理采摘等科学种茶的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地抓好茶园的园地开垦、种苗应用、种植技术和种后管理,为茶园的高产优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湖南,汉代以前就开始产茶,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
(完整版)茶艺师教学大纲
茶艺师初级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茶艺即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它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茶艺学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艺师职业认证的推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为提高生活情趣,提升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以茶艺为主线,以茶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系统介绍国内外饮茶习俗以及饮料调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种茶叶泡饮方式,培养其相当高级茶艺师的技能。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论知识方面:是在《茶艺学1》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安排在《茶艺学1》后学习的课程。
因此主要介绍国内外茶叶的主要泡饮方式以及饮料调制技术。
实验技能方面:掌握茶饮料调制有关技术。
3、课程教学改革是从茶文化学独立出来的课程,为新开课程。
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国内外饮茶习俗及主要茶艺介绍(6学时)第一节: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第二节:主要茶艺形式:中华茶艺(文人茶艺、宫廷茶艺、民俗茶艺、禅宗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本章的重点、难点:文人茶艺、日本茶道建议教学方法:此部分应与实验课有机结合思考题:各主要茶艺形式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饮料调制技术及调制茶介绍(2学时)第一节:饮料调制基本原理第二节:各种配料茶介绍:枸菊茶,擂茶,奶茶、冰茶,果味茶等第三节:花草茶介绍本章的重点、难点: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建议教学方法:透彻介绍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调制茶介绍。
思考题:1、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什么叫花草茶,主要有哪些类型?(二)课程实验教学本课程实验学时共24学时,设6个实验,分别如下:实验一观看茶艺表演录象(4学时)通过观看茶艺表演的录象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不同茶艺的表演方式。
实验二枸菊茶冲泡技艺训练(4学时)训练枸菊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实验三擂茶冲泡技艺训练(4学时)训练擂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实验四奶茶、冰茶冲泡技艺训练(4学时)训练奶茶、冰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山茶栽培简史
高 原 均有 天 然 的 野 茶 花 分 布 故 能认 定 中 国 既 是 山 茶 属 植 物 的 分 布 中心 又 当 是 茶 花 的 主 要 发 祥地
。
早 在 南北 朝 后 魏 时期
14 0 0
,
,
Ⅸ 魏 王 花 木 志 》提 到 :
。
“
山 茶 似海 石 榴 出桂 州 蜀地 也 有
, 。 , ,
。 ”
,
山 茶 》诗 提 到 了 茶 花 的 品 种 与 山 茶 花 树 子 赠 李廷 老 》便 谈 到种植 茶 花 陶弼 《 北 宋梅 尧 臣 有诗 Ⅸ
种 : 浅 为玉 茗 深 都胜 人 白山茶小 海 红 名檐 漫 多朋 援 少 年年 身在雪霜 中
,
。
“
,
。
玉 茗 都胜
、
,
均 系山
是 茶梅 故可认 定 我 国 也是 茶 梅 的原产 地 之 口 茶 品种名称 而海 红 器
。
伟哉
红百叶 j 花 重 极 不 胜 尤爱 并 山 茶 花开
。
,
一
尺盈
。
日丹 又 其 亚
,
不 减 红 带 靼 吐 丝 心 抽 须 巨 齿 叶剪
。
,
梭 白茶 亦 数 品 玉 磬 尤 晶 明 桃 叶 何处来
。
一
,
。
,
见
,
一
叹惊
” 。
此 诗列举 了宋代 新 出 的
,
众 多 茶 花 品种 值 得 注 意 其 中有
“
山茶 之 盛 极 矣 固半 出于人 工 之 培植 又 有
,
,
,
种野茶 丽
,
,
江 永北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
茶叶品种
肯尼亚茶叶品种以红茶为主,口感清新爽口,香 气独特。
ABCD
茶叶产区
肯尼亚的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高原地区, 包括肯尼亚山、塔尔火山和基塔布等地。
茶叶加工工艺
肯尼亚茶叶加工工艺采用轻发酵工艺,注重茶叶 的色泽和香气。
斯里兰卡
01
茶树栽培历史
斯里兰卡的茶树栽培历史可追溯 到19世纪中叶,至今已有近200
多样化发展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茶叶的种类也逐渐多样化,如绿茶、红茶、乌龙茶 等相继出现,丰富了茶叶市场的品种。
茶叶贸易的兴起与繁荣
国内贸易的兴起
随着茶叶产区的扩大和茶叶种类的多样化,国内茶叶贸易逐 渐兴起,茶叶பைடு நூலகம்通渠道也逐渐完善。
国际贸易的繁荣
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加,茶叶也逐渐走出国门,成为中外贸易 的重要商品。茶叶出口量逐年增加,推动了中外茶叶贸易的 繁荣。
茶园管理技术
中期发展阶段,茶园管理技术也 得到了改进,如施肥、修剪、采 摘等环节逐渐规范化,提高了茶 叶的产量和品质。
茶叶加工技术
茶叶加工技术也在这个阶段得到 了发展,如制茶工艺、茶叶干燥 技术等逐渐成熟,提高了茶叶的 品质和附加值。
茶叶产区的扩大与多样化
产区扩大
随着茶叶市场的扩大和茶叶需求的增加,茶叶产区逐渐扩大,从原来的南方地区 逐渐向北方和西部地区扩展。
年历史。
03
茶叶品种
斯里兰卡茶叶品种以锡兰红茶最 为著名,口感浓郁,香气独特。
02
茶叶产区
斯里兰卡的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 中部山区,包括努沃勒埃利耶、
丹布勒和康提等地。
04
茶叶加工工艺
斯里兰卡茶叶加工工艺采用中度 发酵工艺,注重茶叶的色泽和口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平夷:贵州毕节
1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
“南安出名茶,凌云初春所采。不减江南,凌 云茶色似虎丘,味逼武夷,而泛绿含黄。清馥 芳烈,伯仲天目六安”
南安治乐山,包括今乐山、峨眉、洪雅、夹江、 犍为、丹棱、青神诸县。武阳治今彭山县。
说明巴蜀诸郡都有种茶,而四川的乐山、彭山等地在 周代已是名茶产地。
1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
涪陵郡,“惟出茶、漆”
建安21年(216年)刘备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治涪陵 县(重庆彭水县城),辖今重庆彭水、武隆、黔江、 酉阳、秀山和贵州省务川、沿河一带。
什邡“山出好茶”
什邡即今什邡县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
南安、武阳 “皆出名茶”
南安,今剑阁,武阳,今彭山
1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广雅》
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 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 令人不眠。 ——引自茶经-七之事
广雅作者,张辑 芼:mào ,芼羹,用菜和肉做成的羹。
1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出歌》:最早茶诗
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 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 姜桂荼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
采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
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
勿使焦。
元代王桢
明太祖朱元璋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蒸青散茶 大为盛行。
1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朱元璋对茶的贡献
《万历野获编》:明初各地进贡茶叶沿袭宋代的做法, 所有进贡的茶叶都要碾碎之后,揉制成大小不同的团状, 即所谓龙团。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认为这种做 法是浪费百姓的劳力,下令停止龙团制作,直接进献散 茶。
大学茶树栽培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茶树栽培学第一章茶树栽培开展简史与茶区概况一、怎样科学划分中国茶区?中国四大茶区各有何特点?答:1、茶区是依据茶树生物学特性,在适合于茶叶生产要求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综合第划分为假设干自然、经济和社会提哦啊件大致相似、茶叶生产技术大致相同的茶树栽培区单元, 依据中国茶区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分布、茶类结构、生产特点,将全国国家一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2、华南茶区:本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域划最适宜区,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个茶区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茶区土壤大多为砖红壤和赤红壤,局部是黄壤,主要生产茶类为红茶、普洱茶、六堡茶、绿茶和乌龙茶.西南茶区:该去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 去内各地气候差异大,但大局部地区均属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且土壤类型较多,主要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黄壤.主要茶类有红茶、绿茶、普洱茶和花茶.江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根本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春温、夏热、秋爽、冬寒,四季清楚.土壤类型根本上是红壤,局部为黄壤或黄棕壤.生产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江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次适宜区.处于亚热带北缘,区内地形复杂,气温低,积温少.宜茶土壤多位黄棕壤,局部为山地棕壤,主要茶类为绿茶.第二章茶树生物学根底一、茶树学名及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答:学名: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地位: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种.二、茶树枝梢生育有那些规律?答:茶树新梢:〔1〕但凡新梢具有继续生长和展叶水平的都称为正常的未成熟新梢;〔2〕当新梢生长过程中顶芽不再展叶和生长休止时,芽成为驻芽,称为正常的成熟新梢;〔3〕而有些新梢萌发后只展开2-3片新叶,顶芽就成驻芽,而且顶端的两片叶片,节间很短,似对生状态,称为对夹叶或摊片,是不正常的成熟新梢.三、茶树叶片有那些可区别与其他植物叶片的特征?答: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茶叶的主脉明显,与侧脉相连呈网状结构;叶缘有锯齿,一般16-32对,锯齿上腺细胞脱落,留有褐色疤痕.四、茶树的医生可划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有那些特点?栽培上要做好哪些?答:茶树一升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幼苗期:茶籽萌发到茶苗出土至第一次生长休止.特点:全株不分枝;叶片较小;幼根长于幼茎;不耐强光;双重营养〔异养和自养.举措:以出全苗、壮苗为目的;选择饱满的籽粒;选地,垦地;遮荫、保证水、肥供给.幼年期:第一次生长休止到正式投产.特点:生长旺盛;单轴式的分枝方式;主根向深处伸展,侧根少〔直根系〕;由双重营养过渡到光合自养.举措:培养好树冠骨架;增强水肥管理〔NPK比例〕;以养为主,适当打头;注意保护.成年期:茶树正式投产到第一次更新改造时为止.特点:根系前期离心生长,后期呈向心生长;根系由直根系到分支根系到丛生根系.前期营养生长旺盛,后期生殖生长增强;自然更新.举措:增强水肥供给;协调采养矛盾;采用轻修剪和深修剪的交替进行的方式更新树冠;防病虫.衰老期:第一次更新到植株死亡.特点:骨干枝衰老,根颈枝多;生产枝细弱,对夹叶多;生育量小,产量低;营养、生殖生长都弱,但生殖生长>营养生长.举措:地上部〕掌握各次修剪程度;〔地下部〕改土改园结合;合理剪采、留养;防治病虫.五、了姐茶树年生育规律,对茶树子栽培有怎样的意义?答:第三章茶树的适生环境一、光强对茶树品质有何影响?生产上如何限制?答:光强通过影响光合作用效率来影响茶叶品质,一方面影响茶树的整体外观,光照强度大, 茶树叶色比拟嫩绿.另一方面光强影响茶树的内含物,光照强度越影响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影响茶叶内N和C的含量,而N直接关系到茶氨酸的含量,C关系到茶多酚的含量,所以适当的光照强度有利于提升茶叶品质.而生产上同过遮荫来限制光强.二、茶树喜酸的原因?答:A、茶树的遗传性所决定.B、茶根汁液的缓冲水平在pH5.0时最高,这也是由于茶树长期生长在有效磷含量极低的红壤中,因而造成了根中含磷量较低,借以适应红壤的环境.C、茶树菌根需要在酸性环境中才能生长和侵染与茶树根系共生互利.D、茶树需要土壤提供大量的可给态铝.在pH>5.5时,代换性A13+的含量便很低以致不存在.E、茶树是嫌钙植物.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概念?答:活动积温:指植物在某一生育期或整个年生长周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温度总和. 有效积温:指植物在某一生育期或整个年生长周期中幼小温度的总和,有效温度是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四、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原因?答:茶树是耐阴、喜湿怕晒植物,在高山地区,温度低、湿度大、多云雾,且昼夜温差大. 相对低温导致茶叶生长缓慢,有利于维持新梢组织中高浓度的可溶性含氮化合物,适宜氨基酸和香气物质的形成;多云雾和高湿度,不仅能抑制纤维素的合成,保持芽叶柔嫩,而且还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较大的昼夜温差又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使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含量增加.另外,某些鲜爽清香型的芳香物质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条件下形成较多, 所以高山云雾出好茶.第四章茶树栽培品种与繁殖一、试述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特点.答:无性繁殖:1、能保持良种的特征特性.2、悟性繁殖后代性状一致,有利于茶园的治理和机械化作业,特别是有利于机械化采茶,其鲜叶原料均匀一致,有利于保持和提升茶叶加工品质.3、繁殖系数大,有利于迅速扩大良种茶园面积,同时克服某些不结实良种在繁殖上的困难.4、技术要求高,本钱较大,苗木包装运输不方便.5、母树的病虫害容易传输给后代.6、苗木的抗逆水平比实生苗要弱.有性繁殖:1、幼苗主根兴旺,抗逆水平强,2、菜种、育苗和种植方法简单,茶籽运输方便, 便于长距离引种,本钱低,有利于良种的推广.3、有性繁殖后代具有复杂的遗传性,有利于引种驯化和提供丰富的育种材料.4、后代个体出现形状别离和个体差异,芽叶色泽、萌芽期都不相同,对机械采茶作业有一定的影响,原料的差异也会导致加工作业和品质保证的困难.5、对于结实率低的品种,难以用种子繁殖加以推广.6、植株间经济性状杂,生长差异大,生育期不一.二、进行茶树品种搭配有什么意义?怎样做好品种搭配工作?答:意义:1、将不同萌芽期的茶树品种进行搭配,可以延长生产季节,调节茶树生产的洪峰,缓解相同品种同时萌发带来的茶季劳动资源的压力,可减少单一品种造成的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快速蔓延带来的损失,从而保证茶叶品质.2、将品质特性不同的茶树品种进行搭配,可增强各品种的品质成分的协同作用,提升茶叶的品质,有利于精制茶生产加工时的产品拼配.举措:1、萌芽迟早的搭配.一般多项选择用春季芽萌发早的品种,根据不同哦该地区不用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变化来搭配,在生产上注意茶叶色泽一致或相近的品种搭配及百芽重相近的品种搭配,便于茶叶加工和成茶外形色泽及叶底的一致性.2、品质特性的搭配.一般在绿茶区选用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合理搭配,红茶区选用茶多酚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合理搭配.三、如何提升扦插育苗的成活率?答:1、水分治理:一般以保持土壤持水量70%-80%为宜,发根前保持在80%-90%.2、光照治理:光照是插穗发根和幼苗生长的必须条件,在遮阳时必须限制好遮阳度,一般遮掩度以60%-70%为宜.3、培肥治理:根据苗木生长状况,看苗施肥,扦插幼苗柔嫩,不耐施浓肥,在施肥时没注意先淡后浓,少量屡次.4、扦插苗床要时刻做好中耕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5、当年冬天前未出圃的茶苗要注意防寒保苗.可通过盖草和覆盖塑料薄膜来保温. 四、试述影响扦插发根的因素?答:1、插穗自身因素:A、茶树品种的差异,插穗发根水平因茶树品种不同.B、插穗的老嫩程度,半木质化的绿色硬化枝、黄绿色半硬化枝的插穗发根率较高.C、枝条的粗细与长短,选用粗而短的枝条具有较高的发根率.D、扦插留叶量,一般选用一叶短穗进行扦插. E、腋芽动态,腋芽膨大的插穗发根早.2、外界条件:A、温度,扦插发根最适宜温度是20-30度,B、湿度,一般土壤以持水量70-80%为宜.C、光照,对插穗进行适当遮光,多照射蓝紫光可加快发根.D、土壤.土壤PH限制在4.0-5.5,选用腐殖质含量少的红黄壤心土为好.第五章茶园建设一、新茶元开垦种植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品种选择:品种选择应考虑茶树种植的适应性.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地形、海拔高度是否适合所选的茶树品种.2、园地选择.园地应该线那么在茶树生长的最适宜区域或适宜区域,所选地的土壤应为酸性土,PH值一般在4.5-5.5之间.同时土层厚度与地下水位应适宜.坡地茶园最大坡度不得大于5度.茶园四周无污染,最好交通便利.3、茶园开垦. 在园地开垦是应必须做好茶园地面清理、平地及缓坡地的开垦、陡坡梯级开垦.但凡荒山地开垦茶园,必须分初垦和复垦二次进行,去除柴根、树根和草根.熟地种茶首先也要对土壤进行深耕.4、茶苗移栽.适宜茶树移栽的时间是春秋二季.茶行规划时应合理密植,一般一行距4.5尺,株距一尺为好,栽植沟深在33cm左右,移栽茶苗时,要一边起苗,一边栽植,尽量带土和勿伤根系.5、水土保持,开垦茶园应注意茶园周边的水土流失,在茶园周边种植树木和开排水沟,防止水土流失.二、提升茶苗移栽成活率应掌握那些技术环节?答:1、浇水抗旱.移栽茶苗根系损伤大,移栽后必须及时浇水,以后必要时每隔1-2周浇一次水,浇到成活为止,成活后,可适当施一些稀释的农家肥、稀氨基酸液肥等,提升苗期的抗寒水平.2、遮荫防晒.由于茶树喜湿、好阴、怕晒等特征,所以在高温季节,必须对茶苗进行遮荫处理.3、根际覆盖.旱季根际铺草,有利于提升茶苗成活率,出尽茶苗的生长势.可采用稻草、麦秆、山草、绿肥等作为茶苗根际覆盖材料.4、间作绿肥.幼龄茶园合理间种绿肥不仅可以解决肥源问题,还可以增加土壤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从而提升茶苗成活率.5、其他处理方法.为提升茶苗成活率,还可以在茶园中进行假植和药剂处理等手段.三、试分析低产茶园的成因,如何改造?答:成因:1、树龄过大.茶树为多年生植物,但在栽培条件下长期采摘等原因,会导致生机衰退.2、生态条件恶劣.由于茶园生态环境不够理想,会使茶树根系发育不良、叶量少、树冠覆盖率低等状况,使产量降低.3、建园根底差.由于选址不合理、根底建设质量差、引种不当和栽培举措不力等原因导致茶树产量较低.举措:1、茶树群体结构改造,从新调整群体结构.2、树冠改造.对地上部长势弱、结构不良或枝群的枝系进行改造.3、改善管理.主要从肥水治理、采摘治理、茶树保护等方面着手采取举措.4、换种改造,主要从改种换植、新老套种、嫁接换种等方面对茶树品种进行改造.四、简述嫁接技术.答:嫁接是低产茶园换种更新的技术,具有成园早、见效快的特点.做好嫁接技术须掌握以下方法.1、做好嫁接前的准备工作.A、嫁接工具.主要有台刈剪、整枝剪、手锯、锄等.B、遮荫材料.采用遮荫网对茶苗进行遮荫.C、留养优质的接穗.留养好质量的接穗枝,嫁接成活率高.2、嫁接方法:A、老茶树台刈.将改造茶园的茶树在离地约2-3CM处剪断.不能使茎杆被撕裂.B、砧木劈切.根据砧木粗度在砧木截面中央或三分之一出纵劈一刀,不能让泥土落尽劈口内.C、接穗切削.把接穗削成两侧对称的楔形削面,整穗长约2-3CM,芽叶完整,削面长1.5CM左右.D、穗砧插结.把接穗轻轻插入砧木的切口内,薄面向内,厚面朝外.E、培土保湿.接穗插入后,在接口处覆上不易板结的细表土,接穗芽叶露在土层外.3、嫁接后的治理.接穗嫁接后,要进行浇水遮阴、除草抹芽、打顶修剪和防风抗冻等方面的治理.第六章茶园土壤治理2.简述茶园耕作的技术要求与具体应用.答:〔1〕、生产季节的耕作一一中耕与浅锄:①中耕:深度稍深度为10〜15cm.不能太深,否那么损伤根系,不利于春季根系的吸收, 地上局部即将进入活泼生长阶段,养分供给缺乏,肯定会减产.在中耕时要把秋冬茶树根颈部防冻时所培高的土壤扒开,并平整行间地面,结合清理排水沟.②浅锄:春茶后浅锄,夏季开花植被旺盛萌发的时期,耕作深度约10cm左右,以能到达锄去杂草根系,切断毛细管作用,保蓄水肥为限,不宜太深,过深反而会使下层土壤水分被蒸发;夏茶后浅锄,此时天气炎热,夏季杂草生长旺盛,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杂草又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和养分,为了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消灭杂草,同时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动,要及时浅锄,深度约4〜7cm.〔2〕、非生产季节的耕作一一深耕:这是指在秋季茶叶采摘结束以后进行的一次较深〔17〜25cm〕的耕作.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提升土壤的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从而促进根系生长.6.采取哪些举措可实现茶园保水?答:〔1〕扩大土壤蓄水水平①土类选择:黏土和壤土的有效水范围大,砂土最小.②深耕改土③健全保蓄水设施:坡地茶园上方和园内加设截水横沟,并做成竹节沟形式,能有效地拦截地面径流,雨水蓄积于沟内,再徐徐渗入土壤中,也是有效的茶园蓄水方式.新建茶园采取水平梯田式,且能显著扩大茶园蓄水水平.另外,山坡坡段较长时适当加设蓄水池,对扩大茶园蓄水水平也有一定作用.〔2〕限制土壤水的散失①地面覆盖②合理布置种植行③合理间作④耕锄保水⑤造林保水⑥合理运用其他治理举措⑦抗蒸腾剂8.茶园施肥遵循哪几条原那么?答:〔1〕重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2〕氮肥为主,氮肥与磷、钾肥和其他元素肥料相结合;〔3〕重施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4〕掌握肥料性质、做到合理用肥;〔5〕根部施肥为主,根部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6〕因地制宜、灵活掌握茶园.10.如何制定年施肥方案?11.如何解决茶园有机肥缺乏的问题?答:〔1〕在茶园间作绿肥是资历更生解决茶园有机肥来源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外,有的茶园绿肥可作为家畜饲料;〔2〕大力提倡茶场办养殖场,茶农养猪、牛、兔和家禽,利用畜禽粪便堆呕造肥;〔3〕积土杂肥;〔4〕利用当地肥源进行简单的加工生产肥料等;〔5〕茶园铺草.13.试分析茶园间作的利弊.答:〔1〕茶园间作的优势:①、改进茶园土壤、增加土壤肥力②、改善生态环境③、改善茶园的生物种群④、品质改进和增产效应.〔2〕茶园间作的缺乏之处:间作物与茶树争夺水分、养分,有些间作物与茶树可能发生共同的病虫害,这些都不利于茶树的正常生长.14.有哪些茶园土壤覆盖形式?如何应用?答:〔1〕生物覆盖:即对某种作物不进行任何方法的中耕除草,而使园地全面长草或种草, 并在它的生长期间刈割数次,铺盖行间和作物根部,或者将刈割的草做成堆肥、既肥,也有作饲料,即在田间放牧.其具有较多的优点:①防治水土冲刷②调节土壤温度③保蓄土壤水分④通过土壤肥力,促进根系分布⑤节省劳力.〔2〕人工覆盖:采用的覆盖材料有铺草、铺泥炭及覆地膜等.其中铺草覆盖有许多综合效应:①保水保土,提升土壤含水量;②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现状;③促进茶树生长,提升品质.第七章茶树树冠培养1.茶树高产优质树冠有哪些结构要求?答:〔1〕分枝结构合理:茶树分枝级数多,骨干枝粗壮而且分布均匀,生产枝健壮而茂密. 一般认为骨干枝与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数的比值以1:3:6-9为宜.〔2〕树冠高度适中:茶叶产量的上下并不决定于茶树的高度,但过高或过低还是会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有影响.茶树树冠培养高度限制在80cm左右为适宜.〔3〕树冠广阔,覆盖度大:高幅比〔树冠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一般到达1:1.5〜2.0左右. 即假设树冠高度为80cm,那么其宽度应为120cm〜160cm.同时要使树冠覆盖度到达85%以上水平.树冠面一般采用弧型和水平型较好.弧型冠面上分布的芽均匀一致,密度较高,是制绿茶和名优茶所需的茶芽.〔4〕有适当的叶层厚度:一般中小叶种高产树冠面应有10〜15cm厚的叶层.新芽生长时老叶逐渐脱落,所以在生长季节中,采摘应适当留叶,以利下季芽叶的正常发育.2.修剪对茶树树冠培养起哪些作用?答:〔1〕促使幼龄茶树合轴式分枝提早发生,培育健壮的骨干枝.〔2〕调整茶园树冠结构,维持旺盛的生产力.在修剪是应以小桩数量到达较高标准,并保持树冠面生产枝粗度在一定范围内.⑶限制树冠高度与平整度,调节采面芽叶的分布.〔4〕促使侧枝生长,形成合理的树冠覆盖度.5.茶树系统修剪包括哪几种修剪方式?答:〔1〕定型修剪;〔2〕轻修剪和深修剪;〔3〕重修剪和台刈.6.各种修剪方式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答:〔1〕定型修剪用于幼年茶树和台刈后的茶树.它通过剪去局部主枝和高位侧枝,限制树高,培养健壮的骨干枝.包括对灌木型幼年茶树的一刀齐修剪和对小乔木、乔木型幼年茶树的分段修剪的两种方法.〔2〕轻修剪用于成年采叶茶园.在当年留养的枝条上适当剪除局部枝叶,以保持生长势的稳定和发芽根底的相对一致.〔3〕深修剪用于经多年轻剪和采摘后,树冠面上出现密集的细弱枝,结节枝,育芽水平减退,新梢生长势减弱的茶树.目的在于重组新的生产枝层.〔4〕重修剪用于半衰老茶树或未老先衰,其主枝尚强壮的茶树.方法是剪去树冠大局部, 仅留主枝粗干及少数侧枝.常用的深度是剪去树高的1/2或略多一些.〔5〕台刈用于衰老茶树.剪去树冠全部枝条,利用根颈部不定芽的萌发重新培养树冠骨架和整个分枝结构.8.茶树树冠综合维护技术主要有哪几方面内容?如何掌握?答:〔1〕茶树修剪后的培肥治理:①.轻、深修剪的茶树,可在修剪前后,在行间边缘修剪后开施肥沟,施入一些速效氮肥和体积小的有机肥.②.定型修剪的茶树,按茶树生长规律,一年屡次进行养分的补充.③.重修剪和台刈后的茶树需进行深翻后施肥.〔2〕茶树冠面叶片的留养与采摘:修剪后的另一项重要治理举措,是合理地进行采与留养,在树冠养成的一段时间里应坚持少采多留.〔3〕修剪茶树的保护:茶树修剪后,应做好各种防护举措.第八章茶园平安生产3.简述茶树产生寒、冻害的机理及其防御技术.答:寒害是指茶树在其生育期间遇到反常的低温而遭受的灾害,温度一般在零度以上;冻害是指低空温度或土壤温度短时期降至0c以下,使茶树遭受伤害.其防御技术如下:〔1〕新建茶园寒、冻害的防护:①地形选择;②选用抗寒良种;③深垦施肥;④营造防护林带.〔2〕现有茶园寒、冻害的防护:①深耕培土;②冬季覆盖;③茶园施肥;④茶园灌溉;⑤ 修剪和采摘.〔3〕防寒、冻害的其他方法:熏烟法、屏障法、喷水法、防霜风扇发、喷施化学药剂、喷石蜡水乳化液、使用抗菌素杀灭冰核细菌.10.试述有机茶基地建设与生产技术.答:〔1〕有机茶基地的建设:①基地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干道,基地附近及上风口及河道上游无污染源;②茶园土壤背景及理化性状较好,没有严重的化学肥料、农药、重金属污染史;③生产基地的空气新鲜、生物植被丰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④生产基地的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生产技术根底,规模较大的基地,其周围要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和清洁水资源.〔2〕生产技术:①有机茶园的土壤治理:主要内容包括土壤覆盖、水土保持、耕作除草、疏松与培肥土层等, 如:茶园行间铺草覆盖、精耕细作、勤除杂草、茶园蚯蚓饲养等.②有机茶园的施肥:有机肥无害化处理方法很多,如EM堆腐法、自制发酵催熟堆腐法、工业化无害处理法等.③有机茶园的病虫害的农业调控: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合理间作、正确施肥.适时排灌、及时采摘、修剪调控、杂草防除等;另外还有物理调控,如直接捕杀、物化诱杀、培植植物驱除害虫和培植植物助长天敌等等.12.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概念和异同点.答:〔1〕概念:①无公害茶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 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卫生质量指标到达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②绿色食品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化学物质,是由专门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③有机茶:一种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近农业〞生产体系与方法生产出鲜叶,加工、包装、楚云过程中不受化学物质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2〕异同点: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与有机茶的共同点是要求生产的产品无公害、无污染, 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生产、加工标准的依据不同;②标准的要求不同;③颁证组织和时效不同.第九章茶叶采摘2.试述茶叶采摘标准确定的依据及其掌握的方法?答:〔1〕茶叶采摘标准确定的依据:①依据茶类要求;②依树龄树势强弱;③依新梢生育和气候特点.〔2〕掌握方法;①采摘应因地、因时、因树制宜,从新梢上采下的芽叶,必须符合某一类加工原料的根本要去;②采茶要量质兼顾,发挥最正确的经济效应;③在采摘的同时,注意适当留叶养树,保证茶树在年生育周期内留有适量的新生叶片,维持茶树正常而旺盛的生长势,促使茶树生长健壮,延长经济年限,保证茶叶可持续开展;④能较适当兼顾同一类茶、不同等级或不同茶类的加工原料.⑤采茶必须与各项栽培技术举措密切配合,充分满足茶树对水分的需要,运用科学的修剪制度,保证茶树萌发出数多质优的新梢,满足茶叶采收的需要.4.怎样做到依树龄、树势留采叶?答:茶树不同年龄阶段,在正常的治理条件下,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1〕幼年茶树的采摘:通过合理打顶,“以养为主,以采为辅〞的原那么;〔2〕成年茶树的采摘:以采为主、以养为辅,采养结合为原那么,以延长丰产年限;〔3〕更新茶树的采摘:采摘只能作为配合修剪、养好茶树的一种手段,强调“以养为主, 采养结合〞原那么.5.怎样运用茶树栽培举措调节茶叶采摘的洪峰?答:〔1〕品种合理搭配:茶树品种不同,新梢的物候学特性显著不同,因而品种间的萌发期、生育强度、萌发轮次表现各异,在采摘上也就有所不同;〔2〕改变剪采方式:同一品种可采用不同修剪时间和修剪强度来调节萌发期,降低鲜叶进厂的峰值.同时,老茶树采取轮回更新,此外,还可以采用轻剪或不剪的结合重采,重剪的结合轻采的方式进行调节;〔3〕其它举措的应用:施肥的种类和时期,耕作的迟早和使用发芽促进剂等,都能改变育芽时期,影响采摘日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鲜叶顶峰的作用.。
1.1茶树栽培综述
高一茶树栽培(2018-9)-1.1茶树栽培综述编写:张军审核:张军学时:1课时班级:组别:姓名:任务1 茶树栽培综述◆教学目标:1、了解茶树的起源及中国茶树栽培简史。
2、了解茶树栽培的意义。
3、了解茶树栽培的研究对象、任务、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茶树栽培的研究对象、任务、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课件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讲授时利用视频、图片等增强了解。
◆问题模块:Ⅰ、任务准备——查阅教材、资料,梳理知识点一、茶树的起源与中国茶树栽培简史1、茶树的起源茶是之一,起源于,传播于。
2、中国茶树栽培简史中国人工栽培茶树有年历史,是最早发现的国家,唐代在758年前后著。
在我国,茶开始作为,采自于,后来作为,开始采自,据记载,我国在年就有人工栽培茶树,茶树栽培史到现在有年,形成了、、、、、、、八大茶产区。
到2009年,我国茶树栽培面积达到了,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二、发展茶树栽培的意义1、茶叶具有饮用价值,茶树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药理功能。
2、茶树可加工成多种产品,具有综合利用价值茶树可制成各种茶类,茶籽可以制成、、、。
3、茶树可保持水土,美化环境茶树是植物,能保持水土,,,起到、、的作用。
三、茶树栽培的研究对象、任务、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1、茶树栽培学研究的对象是:。
2、茶树栽培学的主要任务是:。
Ⅱ、小组合作探究1、茶树栽培的发展方向是什么?2、茶叶具有哪些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国时(805年)携回茶仔。印度尼西亚于1731年从我
国运入茶籽。印度第一次栽茶始于公元1780年,由东印
度公司船主从广州带回茶籽种植于不丹和加尔各答植物
园。斯里兰卡的华尔夫于公元1867年从我国游历回国, 带回几株茶树栽于普塞拉华的咖啡园中。前苏联1848年 又在黑海沿岸的外高加索种茶,1883年又从湖北羊楼洞 运去大量种苗,种植于格鲁吉亚。
1.茶树原产地的分歧
(1)一元论 主张茶树原产于中国,其理由中 国是利用和栽培茶树最早的国家; (2)二元论 科恩· 司徒(CohenStuart, 1919)认为,茶树在形态上的不同可以分为 二个原产地。一为大叶种,原产于中国西藏 高原的东部一带(包括四川、云南),以及越 南、缅甸、泰国、印度阿萨姆等地;一为小 叶种,原产于中国东部和东南部。
如《神农本草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
里的荼即为茶,传说远古时代,神农氏为拯救人民,
采集百草尝试,以发现治病救人的草药。一日,神 农采集草药尝试,遇毒晕倒于茶树下,碰巧茶树叶
片上的露水滴入神农口中,起死回生,神农得救,
因而发现茶的药用价值。二日,神农尝百草遇毒,
必需品。而马在古代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是交
通工具,还是作战工具。双方的需求促进了“茶马交 易”的盛行。至元、清两个朝代是外蒙古族和满族统 治,他们不缺马,而且禁止汉人养马,所以“茶马交 易”衰落。
(2)茶的国外传播
我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是在南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公 元483--493年),中国与土耳其商人在边疆贸易时,茶 叶是首先输出的商品之一。向国外最早传播种茶技术的 是日本,公元804年,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学佛,
6.茶的起源时间与大地构造变化相吻合6.茶的 起源时间与大地构造变化相吻合 从经地质学家、植物学家考证,我国云贵高原的 许多地区没有受到第四纪大地环境变化的影响。 没有受到冰川的侵袭,因而保存有很多世纪古代 的动植物(孑遗植物),山茶科的茶树也得以保 存下来。茶树对土壤要求的特性来说,云、贵高 原和临近诸省的山地土壤类型,大多以砾石、页 岩和花岗岩为母质的红色酸性土壤,也可以作为 茶树原产地的佐证。
(二) 茶树原产地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
的国家。
神农氏发现茶树只鉴别和断定茶有药用价值,至 今已有4~5千年的历史了。真正使茶面为“国 饮”的是数千年来无数的无名氏不断的栽培更新 改进,以最初是采集自野生叶子以生食或煮食作 为药用,后来逐渐发展用作解酒、祭品和饮料。 秦汉以后饮茶之风逐渐传开,后来随着消费增加, 逐渐发展为人工栽培。
1.茶树原产地的分歧
(3)多元论 威廉· 乌克斯(Willian Wkers, 1935)主张,凡是自然条件适合而又有野生植 被的地方都是茶树的原产地,它包括泰国北部、 缅甸东部、越南、中国云南、印度阿萨姆。 (4)折衷论 艾登(T.Eden,1958)宣称,茶 树原产依洛瓦江发源处的中心地带,或者更在 这个中心带以北的无名高地。
世界各国“茶”的语音也都导源于我国广东语系
(陆路)和福建语系(海路)。如日本“cha”、朝鲜
“cha”、蒙古“chai”、比利时“cha”、伊朗 “cha”、土耳其“chay”、希腊“ts· ai”、阿尔巴 尼亚“cai”、阿拉伯“chay”、波兰“chai”、葡萄 牙“cha”等均属广东语系;而马来西亚“the”、 斯里兰卡“chey”、南印度“tey”、荷兰“thee”、 英国“tea”;德国“tee”、法国“the”、 意大利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和制作茶叶的国家。 我国茶叶加工历史悠久,在周武王时 ,巴蜀 所产之茶列为贡品,三国时期,我国都有用茶叶 制作茶饼的记载。在唐朝,人们创造了蒸青技术, 并进一步发展成为炒青技术.我国劳动人们在制 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地改进和提 高制茶技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各类茶叶 ,这 也是世界上其它国家无法相比的。 6.茶的起源时间与大地构造变化相吻合
唐朝,饮茶已相当普及,所谓“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之说,在茶叶传播中,佛教和道教起到相当的作用。
汉代佛教自西域传人我国,到了南北朝时更为盛 行,佛教提倡坐禅,饮茶可镇定精神,夜间饮茶 可以驱睡,盛行以茶代酒。因此,一些名山大川 僧道寺院所在的山地和封建庄园都开始种茶。我 国许多名茶,相当部分都是佛教和道教徒最初种 植的,都产于名山大川的寺院附近,它对茶的传
算,人工栽培茶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人工栽培茶树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
山茶。最早种茶旧址是在蒙山之顶的上清峰,
据《四川通志》记载,“在西汉甘露年代,
即公元前53—50年….名山县之西十五里有
蒙山,其山五顶…… ,其中顶最高,名为上
清峰,至顶上略开一坪,直一丈二尺,横二
丈余,即种“仙茶”之处”。至今已有二千
一年生植物,味苦,到8世纪,才知道荼与茶不同,
遂改名为茶。
依现代称茶的语音,总括起来有两个系统,一为
荼(tu—te);一为木贾(jia)、茶。荼音涂(tu), 大都是少数民族称茶的音符之一,如贵州彝族称 茶为(ba-tu);又如福建莆仙人称吃茶为食荼(situ)。侗族称设,苗族称木贾,布依族称舛。
茶树原产地是指茶树演化、形成、生长的 原始地区。 我国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 有关茶树源产地的问题,一百多年来,国 际学术界展开了一场大的争论,根据地处 我国西南的云、贵、川高原气候和生态条 件,以及地质的变化和古历史的考证,经 过深入研究后,证明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是茶的故乡。 证明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 茶的故乡,主要证据有:
2.世界各国对茶字的称谓起源于中国。 茶的名称因各地语音不同,称呼各异。或 因茶树不同,或因制成茶叶后茶名不同,地 方方言翻成汉字,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同音 汉字。
(3)我国有世界上最多的山茶科植物,发现
最早最多野生大茶树。 现今已发现的山茶科二十三属三百八十多种中, 就有十五属二百六十多种原产于我国,而茶属中 一百多种,其中有半数以上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发 现的。云南茶种占世界茶种的 80%,在茶树形 态结构上有着从原始到进化的各种过渡类型,有 三分之二的种为原始型,这是原产地植物的最显 著特点。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我国 就有关于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近 几十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更不断地发现古老的 野生大茶树。
2.茶树原产于中国
一百多年来,经过深入研究后,从各个方面 获得大量资料,证明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 但茶树原产我国何地,众说不一,归纳起 来主要有云南南部说、川滇黔毗邻山区说和 川东鄂西说。
2.茶树原产于中国
(1)云南南部说 主要立论根据为,云南茶 种占世界茶种的 80%,在茶树形态结构上 有着从原始到进化的各种过渡类型,并呈现 连续变异,滇东南有世界47.5%的种,有 三分之二的种为原始型,这是原产地植物的 最显著特点;
( 4 ) 世界各产茶国的茶树都是直接或
间接由中国引种的 世界各产茶国的茶树及栽培制作技术均由 我国传去。向国外最早传播种茶技术的是 在唐朝(公元805年)传日本,日本僧人从 中国带回茶籽在贺滋县种植。828年,传到 朝鲜,1618年传到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于 1731年从我国运入茶籽。印度第一次栽茶 始于公元1780年。斯里兰卡的华尔夫于公 元1867年从我国带回几株茶树栽于普塞拉 华的咖啡园中。
“te”、丹麦“re”、瑞典“te”、芬兰“tee'’等均
属福建语系(闽南话)。
3.茶的最早栽培
据考证,人工栽培茶树记载,始于东晋的常琚于公元
347年所写的《华阳国志· 巴志》中说,周武王于公元
前1066年联合当时居于四川、云南等地的“方国部
落”共同伐纣之后,巴蜀所产之茶列为贡品,即有茶 叶生产的记载。另据《华阳国志》载:“土植五 谷,…丹漆茶密….皆纳贡之”,“园有芳弱、香 茗”。从园有香茗来论,可能是人工栽培的,依此推
饮茶之风逐渐传开。秦朝已把茶叶作为饮料。后
陆羽系统编著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 经》,叙述了茶的历史、种植、加工、生产工具 陆羽被后人尊称之为“茶圣”。
来因消费增加,逐渐发展为人工栽培。到了唐朝,
和饮茶风俗等内容,大大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
2.茶的名称
茶的名称因各地语音不同,称呼各异。或因茶树不同,
播起到一定的作用。
陆羽《茶经》问世,宣传茶的作用,茶的效用扩大,
成为百病之药,为人民所喜爱,饮茶之风更加普及民
间,自江南传到北方和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等 地的游牧民族,并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封建皇朝 视茶为重要财源,以茶换马,也促进了茶的发展。从 宋开始饮茶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茶成为其生活
多年历史。
4.茶的传播 (1)茶的国内传播 当茶叶作为商品后才能广泛传播。而作为饮料的记载, 在西汉时期(公元前59年)王褒所著《僮约》(买 卖奴隶的契约文书),其中谈到他从寡妇家中买进一 个仆役,规定她除了炒菜,煮饭之外,还需“烹茶”, 还中提到,“脍鱼庖鳖,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杨 氏担荷”等,前一句反映西汉当时成都一带,不但饮 茶已成风尚,茶叶当时已成品为贵族的家常了事,而 且说明地主贵族还专门有专业的饮茶用具,后一句反 映了成都附近的茶叶消费和贸易需要,茶叶已成为商 品化,还出现了如“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一类 的茶叶市场。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或因制成茶叶后茶名不同,地方方言翻成汉字,便产 设(she)、茗、舛(chuan)、诧(cha)、游冬、皋芦、 荼等十多种。据《茶考》考证,许多不同的茶字,除
生了各种不同的同音汉字。主要有搽、茶、木贾(jia)、
茗字外(茗可能指成品茶),在语音上都有一定联系。
古汉语只有“荼”字,没有“茶”字,荼为中原地区
在树下烧水,树上的叶片飘入水锅中,过后神农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