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陪审团制度的思考
美国陪审团制度利弊

美国陪审团制度利弊美国陪审团制度是美国司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出现既有利也有弊。
本文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美国陪审团制度的利弊。
首先,美国陪审团制度的最大优点是能够确保公正审判。
陪审团成员是由普通市民组成的,他们与案件有关或受案件影响较少,可以更加客观地审理案件。
这种制度能够避免由一小部分人对案件做出偏见性判断,保证每个被告都能得到公平的审判。
此外,陪审团制度还可以反映社会多元化,在决策中融入不同背景、意见和经验,防止权力滥用。
其次,美国陪审团制度还能增加公众对司法体系的信任。
因为陪审团是普通市民组成的,并且由公众随机选出,这可以使公众更加相信判决结果是公正而准确的。
这也使得整个司法体系更加透明和有说服力。
此外,陪审团制度的庄重和正义感,能够让被告和公众更容易接受判决结果。
然而,美国陪审团制度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
首先,陪审团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为陪审团成员来自不同背景和经验,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和判断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判决的准确性。
此外,陪审团成员的个人态度和立场也可能影响到庭审的结果。
其次,陪审团制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陪审团成员的招募、面试、培训以及审判过程中的费用都需要由政府承担。
此外,陪审团制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案件的审理周期较长,给予当事人和法庭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最后,美国陪审团制度也存在争议性。
有人认为陪审团制度存在地域性和社会偏见,可能导致不公正的判决。
此外,陪审团制度对证据的要求比较严格,容易排除一些有效的证据,从而影响判决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美国陪审团制度有利有弊。
它能够确保公正审判、增加公众对司法体系的信任,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争议。
针对陪审团制度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改进招募和选拔程序,以及提高陪审团成员待遇来改善。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陪审团决策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判决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陪审团制度:司法公正的保证还是弊端重重?

陪审团制度:司法公正的保证还是弊端重重?陪审团制度是一项以被告人平等为基础的司法制度,旨在通过让由普通民众组成的陪审团参与审判过程,确保司法公正和民意的表达。
然而,陪审团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本文将探讨陪审团制度的优势和不足,并分析其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首先,陪审团制度在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一个完善的陪审团制度下,陪审团成员通过听取庭审双方的证据和辩论,从而对案件进行独立、客观的评判。
陪审团的成员通常是普通市民,他们不受政治和权力的影响,能够代表社会大众的观点和利益。
这有助于避免司法过程中的偏见和腐败现象,并增加了人们对司法系统的信任。
其次,陪审团制度能够提供法律教育和宣传的机会。
通过参与陪审团,普通市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的原则和程序,提升法律意识和素养。
这有助于加强公民对法律的遵守和尊重,并培养出更加负责任和成熟的市民。
此外,陪审团的存在也可以促进公众对法律的关注和讨论,增加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
然而,陪审团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
首先,陪审团的决定可能受到个人主观偏见的影响。
陪审团成员通常是普通公民,他们可能在主观判断上受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观念。
这可能导致对证据的理解和评价存在误差,进而影响案件的结果。
此外,陪审团的决定也可能受到舆论和媒体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公正的判决。
其次,陪审团制度的运作成本较高且耗时长。
召集和组织陪审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并且庭审过程通常会因为陪审团的参与而延长。
这不仅增加了司法系统的负担,也给被告人和原告带来了额外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而且,陪审团制度还可能导致一些经济利益的损失,例如庭审会耽误陪审团成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最后,陪审团制度可能对案件结果产生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由于陪审团由一群不同背景和认知水平的成员组成,他们的意见和判断可能存在差异。
这可能导致在相同证据和辩论情况下,不同陪审团做出不同的决定,给被告人和原告带来无法预测的结果。
关于美国陪审团制度的一点看法

关于美国陪审团制度的一点看法看过这部以陪审团为主角,探讨美国陪审员制度和法律正义的经典之作<<十二怒汉>>,透过演员精细的表演和精彩的台词,我看到人性的高贵、责任、正直,以及脆弱、阴暗和自私;同时也对美国的陪审团制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本已经有十一名陪审员裁定疑犯有罪,只有一位觉得事态可疑,坚持已见提出异议,并且凭耐心与毅力逐一说服其他陪审员推翻原意。
整个过程跌宕起伏,中间经历了七次表决,表决方式有写纸条、举手、口头表示,其结果分别是:11比1;10比2;8比4;6比6;3比9;4比8;1比11,同意有罪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顽固坚持被告有罪的陪审员终于放弃立场。
被告终于被宣判无罪。
这一过程形象地说明了陪审团制度的特点:即不是证明嫌疑人无罪,而是证明该案子证据不够充分,无法定罪,这也是西方法律制度“宁可放走一万,不可错杀一个”的例子。
我认为,作为英美法系中最具特色的制度,陪审团制度在对抗专制统治,维护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保障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遏制司法腐败和贪赃枉法,提高公民素质和普及法治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陪审团制度有利于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
陪审团制度首先是一种政治制度,它的精髓就是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陪审团监督审判,坚持让普通民众与专业法官平起平坐,分享权力,等于把领导社会的权力置于人民之手。
它使普通民众凭借随机抽签,而不是财富、声望或者选票,就可以直接参与日常性公众事务管理,真正体验当家作主“大权在握”的滋味,是民主政治的体现和总结。
陪审团审判所提倡的民主参与性,也是美国诉讼制度最具诱惑力之处,体现了美国法治的草根性和民主性,是英美民主理念在所谓“缺乏民主”的司法领域中的具体化。
第二、陪审团制度是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的制度保障。
法官依法办案是天职。
但是,如果说司法部门及其官员与其他政府行政部门一样在人事上、财政上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就很难谈得上依法办案。
见证正义:法庭上的陪审团制度

法庭上的陪审团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司法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代表着公正、民主和公众参与,为确保每个被告人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接受审判提供了保障。
本文将探讨陪审团制度的重要性、优点和挑战。
陪审团制度的存在有助于平衡司法权力。
在司法过程中,法官通常是唯一的决策者,而陪审团则由普通公民组成,代表了广大社会群体的利益。
这样的安排确保了司法判断不会被局限于法官个人的观点和偏见,而是通过多元化的群体智慧,综合考虑案件的各方面因素。
此外,陪审团制度还为被告人提供了一个公正公平的审判环境。
陪审团由普通公民组成,他们并不属于法律专业人士,这使得他们更容易理解证据和法律条款。
与单一法官相比,陪审团能更全面地审视案件,充分利用他们的常识、经验和价值观进行评判。
这种民意的参与可以有效防止司法机构的滥用和错误判决的发生。
陪审团制度还有助于加强社会的信任和认同感。
当案件的决策权交给公众时,人们更容易接受审判结果。
陪审团代表了社会的多样性和普遍价值观,他们的决策反映了人民对正义的共同理解。
因此,陪审团制度有助于建立司法决策的合法性和可信度,增强人们对司法系统的信心。
然而,陪审团制度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随机选取陪审员过程中可能存在主观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陪审员的选择不够客观和随机。
其次,陪审团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可能导致决策的偏颇和不公正。
另外,陪审团的决策可能受到舆论和情绪的影响,而不是严格按照事实和证据来裁决。
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国家采取了改革措施,例如增加陪审团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其专业知识和决策能力。
同时,引入专业人士来辅助陪审团的决策也成为一种解决方案。
这样的改革可提高陪审团制度的效率和公正性。
总之,陪审团制度在法庭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保障了每个被告人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并促进司法决策的多元化和公众参与。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但通过适当的改革和完善,陪审团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进一步确保正义的实现。
失控的陪审团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陪审团制度的思考姓名:闫彦慧班级:法学三班学号:201022090328科目:英美法概论陪审团制度的思考在美国,民主思想通过所谓的陪审团制度在司法活动中得到了体现。
陪审团制度作为一项宪法性制度,它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保障审判公正,防止司法专断上,更反映在它的“寓权于民”的政治思想中。
凡事都有两面性,陪审团制度一样存在着弊端与不足,可以说该制度是饱受争议的。
陪审团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数的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决定嫌犯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
美国法律规定,每个成年美国公民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
但是不满21岁、不在本土居住、不通晓英语及听力有缺陷的人、有前科者,没有资格充当陪审员。
在“失控的陪审团”这部电影中,最为突出的内容是陪审团成员的挑选,听审和受控。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不同的阶段浅析陪审团制度。
第一:陪审员的选择陪审员的选择在经过法官的初步审查之后,候选人要接受辩方律师和检方的审查,他们对陪审员候选人都有否决权。
另外,双方的律师团都只有否决权,任何一名入选的陪审员都必须同时得到双方的认可。
在影片中每一位陪审员都经过了专业人士的调查与分析,不论辩方和检方的立场如何,他们都会尽可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陪审员,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就是由于陪审员的选择权掌握在一些特定人的手里,这为陪审团的存在埋下了一个炸弹,一个队伍不纯的炸弹。
为什么这么说呢,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检方和辩方在选择陪审员时如果他无法找到百分百赞成其立场的人,那么他们偏向选择对案件漠不关心的人,很显然,这些人容易被说服,那么把案件交由一群“门外汉”来审理,正义何存?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每个陪审员都只是一个人,他们也会有是人就有的贪婪,愤怒,仇恨,自私心理。
而且他们也会受到强势力量的干扰。
本案中陪审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制枪工业一方为了取得胜利,为了达到换陪审员的目的,不惜伤害陪审员,在陪审团队伍中造成恐慌。
很明显,这并不利于案件的审理。
陪审团制度的利与弊:司法的两面刃

陪审团制度的利与弊:司法的两面刃陪审团制度作为一种司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公众参与来确保案件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然而,这个制度也存在一些争议,因为它的运作方式可能引发偏见和错误判断。
下面将探讨陪审团制度的利与弊。
首先,陪审团制度的利处之一是提供了公正和民主的司法环境。
由于陪审团是来自公众的普通人,他们代表了社会多样性和众声喧哗。
陪审团的成员既有法律专业人士,也有普通市民,这样的多元化确保了案件的审理过程更加开放和全面。
其次,陪审团制度能够增加公众对司法系统的信任度。
在陪审团的职责是评估证据和作出裁决的过程中,公民有机会亲身经历司法程序并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这使得公众更有信心,相信自己的权益会得到公正的对待,同时也提高了对司法系统的认可度。
此外,陪审团制度还可以减少潜在的腐败和不当行为。
陪审团的成员是根据一定程序和随机选择的,他们不容易受到外界压力或腐败因素的影响。
这样一来,裁决的公正性和中立性就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有助于避免司法系统内部的不当操作。
然而,陪审团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陪审团的成员并非专业法律人士,他们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能相对较低。
这使得他们在理解和评估案件的证据和事实时可能出现偏见、误解或错误判断。
这可能导致无辜被定罪或有罪者逍遥法外的情况发生。
其次,陪审团制度的审判过程相对较慢。
由于陪审团的成员需要进行调查和讨论,案件的审理时间可能会延长,并导致司法程序的繁琐性增加。
此外,陪审团制度还可能导致额外的费用和资源消耗,因为需要支付陪审团成员的津贴和提供相关设施。
最后,陪审团制度在一些特定类型的案件中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例如,在涉及敏感问题或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件中,公众的情绪和偏见可能会对陪审团的裁决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在一些复杂的案件中,陪审团成员可能难以理解专业的证据和法律原则,从而导致不公正的判决结果。
综上所述,陪审团制度具有一定的优点和局限性。
它为司法系统带来了公正、民主和透明的特征,增加了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度。
陪审团制度的弊端

陪审团制度的弊端陪审团制度是一种法律制度,通过让一群普通人作为陪审团成员,参与对案件的审判和判决。
尽管陪审团制度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更加公正地决定案件的结果,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陪审团倾向于受情感和偏见的影响。
陪审团成员是一群普通人,他们可能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偏见和情感来判断案件。
例如,一起涉及种族歧视的案件,如果陪审团成员中有人具有种族偏见,他们可能会偏向于支持与其相同种族的一方,而不是依据事实和证据来判断。
这会导致案件判决的不公正。
其次,陪审团成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法律背景。
陪审团成员通常是普通公民,他们没有接受过法律教育和培训。
因此,他们可能无法准确理解案件的法律问题和证据,也无法正确地解释法律条文和法规。
这可能导致他们对案件的判决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陪审团制度会增加司法程序的复杂性和时间成本。
陪审团制度需要组织和召集一群陪审团成员,协调他们的时间表,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培训。
这意味着需要额外的时间和成本来处理案件。
而且,由于陪审团成员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和讨论案件,案件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出裁决结果。
这对案件的当事人和司法体系来说都是一种负担。
最后,陪审团制度还可能导致处罚不一致和不可预测。
因为陪审团成员是一群普通人,他们对案件的判决可能受到情感、偏见和个人喜好的影响。
同样的案件可能因为陪审团的不同个体差异而得出不同的判决结果。
这导致了判决的不一致性和不可预测性,可能会削弱法律制度的公信力。
总的来说,陪审团制度在某些方面能够提高司法公正和民主参与感,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陪审团成员可能受到情感和偏见的影响,缺乏专业知识和法律背景,增加了司法程序的复杂性和时间成本,以及可能导致判决不一致和不可预测。
因此,在实施陪审团制度时,需要权衡其利弊,同时加强对陪审团成员的培训和监督,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陪审团制度

陪审团制度陪审团制度是一种司法制度,通过选取平民群众作为陪审团员,协助判断刑事或民事案件的真实性并最终发表裁决。
在发达国家,陪审团制度已经广泛实行,并被视为维护司法公正性和民主性的关键性制度。
本文将从陪审团制度的历史渊源、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提高陪审团制度的效率三个方面来探讨陪审团制度。
一、历史渊源陪审团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英国,早期的陪审团制度是由贵族专家组成的法官团,其作用在于辅助法官完成司法裁决。
到了17世纪,在英国文化和人权思想快速发展的时期,陪审团制度逐渐转变为由平民公民组成的陪审团。
这项改革的目标是增加司法制度的公正性,让公众参与到司法裁决的过程中。
陪审团员具有相对独立的思考和决策能力,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可以平衡法官的权力,从而防止司法权力的滥用。
二、优点和缺点陪审团制度有以下几点优点:1. 增加裁决的公正性:陪审团制度考虑到了公众的利益和看法,从而在裁决结果上更加符合社会普遍意见和公众认同。
2. 加强司法透明度和民主性:陪审团制度的公开审理、公开裁决和公示裁决结果,使人们可以了解裁决的全过程并产生信任感。
3. 可以广泛扩大裁判范围:陪审团制度可以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司法裁决的过程中,使得裁判更具社会适应性和广泛代表性。
陪审团制度也存在如下缺点:1. 容易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陪审团员分布广泛,受到的信息来源也会千差万别,这就常常造成陪审团员的态度和情绪对判决产生影响,导致判决在客观性上存在一定问题。
2. 陪审团员的普遍水平问题:很多陪审团员并非法律专业从业人员。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复杂的法律术语和客观证据,导致判决出现一些偏差。
3. 陪审团制度的复杂性:赞成票数、否决票数等技术问题很多,而且陪审团员的规定、选任、授权等程序也十分复杂。
三、提高陪审团制度的效率陪审团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应对一些问题,就可以提高其效率:1. 合理的执法环境:杜绝不公平的执法环境对陪审团裁决产生的影响,是实行陪审团制度的前提和保障。
人民陪审团制度研究

人民陪审团制度研究人民陪审团制度是我国司法领域的一个重要改革,它的出现旨在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司法过程中,保障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经过多年来的推广和实践,人民陪审团制度在推动司法改革和维护社会正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人民陪审团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列举三个案例来说明人民陪审团制度的实际应用。
首先,人民陪审团制度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民主法治的建设。
借助陪审团制度,法律司法更加民主化,人民代表的参与性得以增强,这样更能有效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
其次,人民陪审团的参与,能够增强司法的公正性。
在案件审理中,陪审团成员代表了普通群众,他们所提供的意见和看法,有助于法官认识案件的真相、判断证据的合理性和法律的适用性。
比如只要理念不同,就难以做法律客观公正的人。
最后,人民陪审团的引入,有利于合理配置司法资源。
在陪审制实施前,法官人数少、案子多是普遍现象,导致审判难度大,耗费时间长,而引入人民陪审团之后,既可以减轻法官工作负担,同时也为被告人提供了更公正、公平的审判。
比如针对“校园欺凌”现象,人民陪审团率先介入,阻止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另一方面,人民陪审团的引入,也促进了全社会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任。
综上所述,人民陪审团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次革新和完善,其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应该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团制度,加强陪审团成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以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司法改革中的作用。
同时,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行业多年来也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中山被称为陪审团“判冤案之乡”,其中存在的学生威胁案全国开展,全市政法机关以及各地检察院和法院相继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开展自我反思,并表示,要将中山市各类错案暴露出来的机制落实下去,加强地方立法,规范司法案件程序,系统打造精细化的工作机制,提高司法办案质量和公正性,为走向更加开放、规范、公平、公正的法治社会铺平坦道。
此外,还有一些案例可以进一步说明人民陪审团制度的实际应用。
陪审团制度:法治的民主化体现

陪审团制度:法治的民主化体现在一个现代法治社会中,陪审团制度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民主化体现。
陪审团由一群普通公民组成,他们作为法庭的一部分,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评判。
通过让普通人参与到司法过程中,陪审团制度确保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民主的实施。
首先,陪审团制度使得法律的执行更具民主性。
传统上,司法系统是由专业的法官来判断和裁决案件。
然而,法官只代表了一小部分社会的观点和想法。
陪审团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限制,使得案件的审判更具多元性。
陪审团成员是普通公民的代表,他们不仅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案件,还能将自身的社会经验和价值观带入判断中。
这样一来,审判的结果更加全面和公正,体现了多数人的意愿和价值取向。
其次,陪审团制度增强了法律的公信力。
公众对于司法系统的公正性和可信度有着很高的期望。
然而,如果只由法官来审判案件,可能会引发公众对司法系统的质疑和怀疑。
陪审团制度的存在可以消除这种质疑,因为陪审团成员是随机选取的,他们代表了普通人的利益和观点。
这意味着,通过陪审团制度,法律的判断和裁决不再被视为法官的个人意志和身份的象征,而是被认为是公平和中立的结果。
这样一来,社会大众会更加信任和尊重法律,从而增强了法治社会的稳定性和发展。
此外,陪审团制度还有助于普及法律知识和提升公民素质。
作为陪审团一员,公民需要对案件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这要求他们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和程序。
通过参与陪审团制度,公民会接触到不同的法律案例和诉讼过程,从而增加了对法律的了解和认知。
此外,陪审团成员需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并根据证据和事实作出决策。
这些能力的培养将提升公民的素质和法治观念,使得社会更加文明和法治。
然而,陪审团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陪审团成员可能受到个人偏见和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案件的公正性。
此外,陪审团制度的运行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更严格的筛选和培训机制来确保陪审团成员的中立性和专业性。
总之,陪审团制度是法治的民主化体现。
人民陪审团制度研究

人民陪审团制度研究人民陪审团制度研究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人民陪审团制度正在逐步发挥着其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项基于公民平等参与的司法机制,人民陪审团制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司法公正与公信力,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本文旨在对人民陪审团制度进行研究,并结合三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人民陪审团制度的法律基础人民陪审团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法律基础主要有以下两点:1.宪法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第一百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行。
”这一规定为我国的人民陪审团制度提供了宪法上的保障。
2.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明确规定了人民陪审团制度的适用条件、组成方式、职责义务等具体细节,为人民陪审团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法律指引。
二、人民陪审团制度的优点与局限性1.优点(1)提高司法公正性。
人民陪审团制度可以增强司法公正性,避免单一法官或陪审员对案件判决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性、片面性进行裁决。
(2)增强司法公信力。
人民陪审团制度可以提高司法裁判的公信力,使得被执行者和社会大众都能够更好地信任于司法的公正性。
(3)促进社会和谐。
人民陪审团制度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会公众对于国家所订立的司法行为的信任感,并且可以使得不同社会阶层的代表更好地参与到司法中来,弥合司法与社会之间的断裂。
2.局限性(1)陪审员素质参差不齐。
人民陪审团制度存在着陪审员素质调配不符合实际、陪审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对案件判决时的选择可能会出现偏见。
(2)陪审员权威不足。
人民陪审团制度的设立已成为我国司法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其权威性较低,很多基层法院的陪审员认知不足、参与的时间不足,导致很多案件中的陪审员发表有偏见的意见。
(3)陪审员数量有限。
目前,我国陪审员的数量相对有限,很多案件难以涵盖最多的陪审员代表,难以有效提高司法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对我国陪审制度的思考(一)

对我国陪审制度的思考(一)摘要:陪审制度是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陪审团制度的价值,并结合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相关观点。
关键词:陪审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在近代社会,陪审制度作为公民直接参与司法活动的民主形式和公民权利的保障制度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亲睐,特别是在英美国家,被盛赞为“自由的堡垒”。
但今天,陪审制度看上去已经有风足残年之象了,各国都开始限制陪审制度的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甚至有些国家已经取消了陪审制度,如何看待陪审制度的这些变化,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建设法制的国家来说,自然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一、陪审制度的价值陪审制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陪审制度与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审判活动永恒的宗旨,司法公正的要旨在于司法机关审理每个具体案件的程序是公正的,而且其就每个具体案件所作出的裁决是公正的,实现审判公正是陪审制度的重要功能之一。
普通民众参与审判,可以为职业法官提供丰富的民间生活经验,尤其是在刑事案件中,陪审员来自民间,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方式与被告比较接近,较之于与社会环境有隔膜的法官,更容易了解被告的心理及其所处的状况,从而使得判决更加贴近社会生活,职业法官长期从事的审判活动所养成的固定思维形势,往往会使他们对案件的认定及量刑与普通市民的价值观相违背,难以作出适合情势的判决。
此外,陪审员的参与还可以加强公众对审判程序的监督,从而保障司法活动的公正进行。
何家弘教授也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是否公正,不是法律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能否保障法官做出公正裁定,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具体案件中适用的程序是否公正,以及法官在具体案件中作出的裁定是否公正,毫无疑问,公民以陪审员的身份参与审判活动对保障这种个案意义上的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二)陪审制度与监督司法的权能司法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任何公共权的行使都离不开社会民众的监督,尤其是执掌公民生杀予夺的司法权就更是如此,否则就是可能产生司法专横与司法擅断。
对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思考

在 陪 审 制度 的 萌芽 产 生于 古 希腊 、 罗 马。 古 公元前 6世纪 , 著 中 有提 问和记 录 的 权利 , 合 议 是有 发 表 意见 权 利 。 5 合 议庭 意 见 实行 少 数服 从 多 数 原则 。 、 名 的政 治家 梭伦 对政 治机 构进 行 改革 , 没立 了陪 审法庭 制度 , 即 “ 为法庭 的 公 民大会 ” 作 于集 市 日公 开审 理除 凶杀 和叛 国罪外 的 所有 案 件 。陪 审法 官 在 四个 等级 的 公 民中选 任 , 破 了贵族 对 打
我 国现 行 的人 民陪 审 员 制度 是在 革 命 战 争 时 期 形成 和发 扬 光 大 的 。 13 年 , 鉴 苏联 的审 判经 验 , 华 苏维 埃 中 央执 92 借 中 行 委 员会 颁 布 了 《 判 部暂 行 组 织或 裁 判 条例 》 规 定 了陪 审 员 裁 , 是 各 级法 庭 的 法定 组 成人 员 。随 后 ,各 革 命 根据 地 都 先 后 实 行 了人 民陪 审 员制 度 。新 中 国成立 后 ,9 4年 《 法》 7 条 15 宪 第 5
对 完善我 国人 民陪审员制 度的思考
口
摘 要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公民参与司法活动
的 重要 形 式 , 我 国的 法制 建设 中发挥 了重要 作 用 ; l 在 同
Hale Waihona Puke 潘 奕 帆 陪 审团 对刑 事 案件 的裁 决 须全 体 一致 : 除非 当 事人 有 约 定 , 对
民 事案 件 的裁 决 , 审 团也 须 是一 致 通 过 。 陪 5 、陪 审团 在庭 审 中 的地 位 消 极 。英 美 法 系是 当事 人 主义 模 式 , 审 团的 地位 极 为 消极 , 审 员不 准 提 问 。 多数 法 院也 陪 陪 大 不 允 许 陪审 员记 录 。
陪审团制度的优缺点

陪审团制度的优缺点陪审团制度是一种司法制度,其职责是根据法庭上所呈现的证据和辩论内容,对被告进行裁决。
该制度有其优点和缺点,我们需要进行权衡以确定其适用性。
首先,陪审团制度有以下优点。
其一,陪审团的参与可以确保案件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通过陪审团的参与,意味着法官不再是唯一的决策者,而是由一群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员共同参与裁决。
这样可以避免个别法官的偏见和错误判断,提高了裁判的公正性。
其二,陪审团是普通人的代表,可以代表社会的普通价值观。
陪审团的成员一般是普通公民,理论上代表了社会的多样性。
他们拥有各自的职业、年龄和文化背景,通过对证据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带来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这样可以避免法官在解释法律意义上出现的盲点和狭隘性。
其三,陪审团的决策是可以被大众接受的。
陪审团的决策是通过一定程序进行的,并且由多人参与讨论和表决,可以减少决策的随意性和个人主观因素的干扰。
这样的决策结果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有助于社会稳定和公信力的建立。
然而,陪审团制度也有一些缺点需要考虑。
其一,陪审团成员的素质和能力不一致。
由于陪审团成员是从普通人中随机选取,他们的法律知识和判断能力可能会有较大差异。
这可能导致一些决策存在主观性和盲从性。
其二,陪审团的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
正常情况下,陪审团的审判过程是封闭的,公众无法了解其中的细节和理由。
这可能会引发外界质疑和猜测,降低了司法制度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其三,陪审团制度存在一定的费用和时间成本。
组成一个陪审团需要较长时间的筛选和培训,并且需要支付陪审团成员的费用。
这可能会增加诉讼的成本和周期,不利于司法程序的高效进行。
综上所述,陪审团制度有其优点和缺点。
在权衡利弊时,我们需要考虑陪审团成员的能力和素质、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以及成本和时间效率等因素。
通过改进和优化制度,我们可以充分发挥陪审团制度的优势,同时降低其缺点的影响,更好地服务于公正和公平的司法实践。
对陪审员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对陪审员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以下是一些关于陪审员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1. 选拔的公平性和代表性:陪审员的选拔过程应该确保公平和代表性。
这包括从各个社会阶层、种族、文化背景和年龄范围中选拔陪审员,以确保陪审团能够反映社会的多样性。
2. 培训和教育:陪审员在参与审判前应该接受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这可以包括对法律程序、证据评估和陪审团职责的解释,以帮助陪审员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角色和责任。
3. 信息披露和审查:为了确保公正审判,应该对陪审员进行适当的信息披露和审查。
这可能包括询问他们是否与案件有任何关联、是否存在偏见或利益冲突等。
4. 陪审团的独立性:陪审团应该保持独立和中立,不受外界干扰或压力。
保障陪审团的隐私和安全,以防止他们受到不当影响。
5. 透明性和监督:陪审员制度的运作应该是透明的,并接受监督。
公众应该能够了解陪审员的选拔过程、培训内容和陪审团的决策过程,以增加对制度的信任。
6. 持续改进和评估:定期评估陪审员制度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
这可以通过收集反馈、研究相关数据和与法律界、学术界和公众进行对话来实现。
陪审团制度的利弊

陪审团制度的利弊陪审团制度在司法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陪审团制度可以提高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确保被告人得到公正的审判。
另一方面,陪审团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例如可能引发人争议、花费时间和金钱。
首先,陪审团制度可以确保公正的审判。
陪审团由普通公民组成,代表了社会的多样性。
陪审团的成员有不同的人生背景、观点和经验,这可以确保审判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得到全面考虑。
陪审团的参与可以帮助法官更好地理解案件,并做出更准确公正的裁决。
其次,陪审团制度可以避免权力的滥用。
法官一方面拥有权力,可以对案件做出决策,但另一方面,这种单一权力可能导致滥用。
陪审团的参与可以确保对于案件的决策是多数公民的联合决策,从而减少了个别法官滥用权力的可能性。
此外,陪审团制度还可以增强司法过程的公开透明。
陪审团的成员是公众的代表,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参与案件来了解司法过程。
这样一来,公众就可以更好地信任司法制度和法院的公正性,从而增加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然而,陪审团制度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首先,陪审团的参与可能引发人争议。
陪审团成员的观点和背景可能存在差异,他们可能因此而相互冲突。
如果陪审团在案件的关键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就可能导致裁决结果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延长司法程序的时间和成本。
此外,陪审团制度的参与也可能带来不公正的结果。
陪审团成员是普通公民,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和专业能力来理解复杂的法律事实和证据。
这可能导致对案件的错误评估和不公正的裁决。
最后,陪审团制度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陪审团成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案件的审理和决策。
这可能导致司法程序的时间延长,并增加司法系统的成本负担。
综上所述,陪审团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公正的审判和避免司法滥用,增强司法过程的公开透明。
然而,陪审团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引发人争议、带来不公正的结果和增加时间和金钱成本。
对于陪审团制度的优劣,需要充分权衡其优点和缺点,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我国建立人民陪审团制度的思考

廖 国辉
摘 要 :在现代 司法发展 时期 ,公众参与司法活动在推动 司法民主化进程 中发挥 了无可取代作 用。公众 以适 当的形 式参 与 司法活动在 我 国最直接 的体现 即为人民陪审员制度 ,其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 ,在 司法 实践 中发挥 着重要 的作 用。但 随着我 国民主 政治推进 、 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及公民文化 水平提 高,人民群众对 司法的期待和需求不断加强 ,现有的人 民陪 审员制度 由于政治体制、司法设计 的原 因。使 得人 民陪审员陷入 了 “ 法官陪衬” 、“ 干部陪审 员” 的尴尬境地。在推 进司法民主化进程 中,人 民陪审 员制度将何去何从 ,本文就如 何 打 破 现 有 的 陪 审制 度 困境 、建 立我 国的 人 民陪 审 团 制度 进 行 探 讨 。 关 键 词 :陪 审制 ;人 民陪 审 团 ; 司 法 民主 现有陪审员制度 问题 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 四、人 民陪审团制度 的选择 人 民陪审团制度的提 出,是 由于人 民陪审 员制度的现 实困境所致 。 较之人 民陪审员制度的民主属性而言 ,人 民陪审 团制度显然更具 民主特 质。 _ 4 这项更具 民主特质的制度存在着上 述一些风险及 问题 ,针对这 些 问题 ,笔者认为应当做 以下选择 。 ( 一 ) 案 件 范 围 的选 择 :严 格控 制人 民 陪审 团审 理 适 用 范 围 陪审 团审理案件的复杂程序要求对适用人 民陪审 团程序 的案件进行 限制 ,这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 系的陪审制度均是 如此 。如何选 择适 用范 围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 笔者认为 ,一般情况下 ,是否 由陪审团参 与法庭审理 ,选择权归当事人 ,法庭不能依职权 强制进 行。但 在充分考 虑陪审团的政治价值 、法律价值 、诉讼效率和成本等 ,下列 案件应依职 权适用陪审团审理 :一是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 、死刑 的案件 ;二是涉及 公 民政治权利和政治 自由的刑事案件 ;三是社会影响较大 、民众关注度 较高的刑事案件 ;四是人 民法院认为应 当适用人民陪审团审理的其他案 件。 ( 二)人 民陪审 团成 员的选择 :扩大人民陪审员的选任 范围 人 民陪审团制度发挥司法民主化 功能 的前提是陪审团成员选任 的广 泛性和大众化。笔者认为人 民陪审团应尽可能地容纳社会成员 ,使 每一 个公 民享有参与陪审团的权利 ,从而在最大范 围内体现陪审 团的社会代 响。 表性 。笔者认为可以规 定 ,凡年满 1 8周岁 ,完成 九年义务 教育 ,享有 = 、人 民陪 审 员 制 度 的 困境 政治权利 ,无不能担任 陪审员 情形 的公 民,可 以担任 陪审 员职 务。同 近几年来 ,人民陪审员制度逐步得以完善,但影 响人 民陪审员制度 时 ,陪审 团应具有一种使 自己的存在成为不可或缺的 品质特征 :它是独 运行实效 的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性 的解决。主要原 因在 于现有的人民陪 立而不受 制 约 的,且 “ 用 政 治 手 段 无 法 收 买 通 过 抽 签 组 成 的 陪 审 审员制度设计难 以完全发挥 陪审制 的作用。一是陪审员 的精 英化与公众 团” 。 因此 ,我 国应建立完善 的人 民陪审团成员选拔培养机制 ,考虑我 参与司法 的期待 的矛盾 ,担任人 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大学 专科 以上文 国行政 区域管辖 以及人 口众多 的因素 ,可以以乡镇 为 中心 ,以 2 0 0人取 化程度 , 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的中国公 民没有机会成为人民陪审员 ,参加 1 或3 0 0人取 1 的比例建立人民陪审员信息库。 法庭审理。二是 陪审员的专业化与弥补法官 “ 思维偏差” 的矛盾 ,无论 ( 三)陪审 团意见的选择 :明确陪审团成 员的权利与义务 人民陪审 团制度是否能真正落实关键 在于人 民陪审团意见 的采用 。 是英美法系的陪审 团制还是大陆法 系的参审制 ,都不强求 陪审人员具备 法律专业知识 ,陪 审员仍 然 主要 依靠 生 活 经验 和 正义 直觉 来 判 断案 应从现行立法方面明确赋予人 民陪审 团成员的权利 ,使之具 有应有 的效 件。 2 这种通过陪审员的正义直觉 和善 良判断来 弥补法官 的专业思维偏 力 :一是可以记 录庭审 内容 、要求控辩双方重新询 问证 人 ;二是可要求 差 ,这样才是陪审制度 的重要 内涵。三是陪审员的职业化与监督 司法权 法官对实体法及诉讼程序作出解 释;三是合议庭评议 前 ,当事人或犯罪 行使的矛盾 ,过多参与案件陪审 ,必然影 响人 民陪审员在监督司法 中的 嫌疑人 、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发 表 自己 的意见 和建议 ;四是案 件合议 时, 作用 ,甚至可能出现 当事人通过人民陪审员进行司法行贿 ,反而成为新 对案件事实有独立发表 自己意见的权利 ,陪审团以多数 意见形成统一意 的腐败滋生点。四是 陪审员与法官审判权重叠 的矛盾 ,人 民陪审员除不 见 ;五是陪审团形成 的对事实认定的统一意见作为定 案依据 ,合议庭不 得担任审判长外 ,同法 官有 同等权利 , 加上选任程序严格 ,直接导致从 同意的可以提请本 院审判委员会决定 ;六是陪审团成员进行陪审 的相关 费用 由法院承担 。( 作者单位 :宁化县人 民法院) 公众参与司法成为公众 主导 司法 ,与设置人 民陪审制度的初衷相违背 。 三 、人 民陪审员制度的出路——设立人民陪审团 现有 的人 民陪审员制度 已成为司法民主改革 的桎梏 ,如何打破这 种 参 考文 献 困境 ,河南 以及陕西省法院的人 民陪审团制度试点工作提供 了一 种很 好 [ 1 ] 蒋安.论 我 国的陪 审制度与 司法改 革学评 论 [ J ] . 法学评 论 , 的解决思路 。陪审团制度是英美法系 国家的基本 司法制度 之一 ,它是指 1 9 9 9( 6 ) . 特定人数 的有选举权的公民参张曙光.人 民陪审 :困境中的出路——河南法院人 民陪审 团制度 的制度 。 _ 3 陪审团制度在英美法系确立 是有其深厚 的历史文化背 景和政 的贡献与启发 [ J ] .政治与法律 , 2 0 1 1( 3 ) . 治理念基础 的,在我 国并不具备实行英美国家陪审制度 的条件。但在立 [ 3 ] 杨峰 .陪审团制度在我 国的不适 用 [ J ] .天津市经理 学院学报 , 足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及现在的政治 、 经济条件下 ,可以在陪审团制度和 2 0 1 1( 2 ) . 人民陪审员制度之外去探索一种新 的陪审制度 ,即人民陪审团制度 。现 [ 4 ] 汤维建.人 民陪审 团制度试 点的评析 和 完善 建议 [ J ] .政 治与 有的人 民陪审团制度试点工作中 ,人民陪审 团成员从其公 民代表库 中随 法律 ,2 0 1 1( 3 ) . 机抽取 ,所提意见供合议庭参考 ,以公众智慧裁决事实问题 ,使审判工 [ 5 ] 路 易斯 ・ 博 洛尔.政治的罪恶 [ M] .北京 :改革出版社,1 9 9 9 . 2 6 8. 作从封闭 、神秘走 向了开放 、透明 ,体现 了司法 民主 ,可 以看作是解决
对我国陪审制度的思考

对我国陪审制度的思考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参审制,目前正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
一些学者提出的陪审团制度移植又不符合我国的国情,难以实现。
我国陪审制度是存是废,作者通过对制度本身的发展历史、价值以及陪审制度的移植论进行详尽的闡述、深刻的分析,结合我国陪审制度的现状,提出看法。
陪审制度本是指国家吸纳职业法官外的普通公民参与审判机关审理案件的一项司法制度。
在我国,陪审制度的称谓是人民陪审员制度,其基本模式脱胎于前苏联。
而前苏联的诉讼构造又移植于法德,所以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结构类同于法德,可以归于大陆法系的陪审之列(这种陪审实质上是一种参审制度)。
对于陪审制度有人赞誉它是民主审判的模式,是司法公正的保障;有人批评它是落后的审判方式,是司法效率的大敌。
如此的毁誉参半显示了人们对陪审制度价值观念的巨大差别,作为一项沿袭了一千多年的司法制度,在我国司法改革浪潮中,是否有存在及发展的必要?是否真的能够给我国的司法民主与司法公正建设带来不可替代的功用?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一、我国陪审制度的发展历史“陪审”一词之于我国,起初并非是司法领域的专有名词。
在封建时代行政司法合一的现象中,常有一些皇亲国戚或朝廷权贵参与地方官员的审案,他们的陪审意见往往左右案件的最后判决,但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说的现代司法意义上的陪审制度。
现代意义上的“陪审”在我国最初出现在清末的立法改革运动之中。
1906年沈家本先生在其主持编成的《刑事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陪审制度,意在弥补法官知识的缺陷。
但由于当实的种种状况,该法没有得到实行。
从那以后尽管陪审制度不时被人们提起,但最终还是“寝而不行”。
1930年,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的《裁判部暂行组织或裁判条例》规定了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
新中国成立的前夕,《共同纲领》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照法律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陪审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4-1966)是确立和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美国陪审团制度的思考
在电影《十二怒汉》与《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都很好地表现出了陪审团制度在美国法庭审理中的重要性。
在美国法庭审理大的刑事案件中,都有陪审团参与,其成员人数一般情况下为12人,特殊情况下为6-12人。
法官只负责量刑与组织庭审,而将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的裁定权交给陪审团来决定。
也就是说陪审团只负责对案件事实的认定。
单从陪审团这一制度而言,我认为是非常好地的制度,最突出地方是可以很好地让普通民众参与庭审活动中,审判不是法官等精英阶层地事,这可以很好地鼓励民众关注法律,也可以很好的树立法律地权威,这对于我国当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陪审团制度可以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法官,有效的防止法官的专断和司法的腐败。
陪审团制度,将是否有罪决定权交于陪审团,而将量刑交予法官,这体现出一种分工与制约,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从而将法官的权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美国并无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不像大陆法系国家设置检察院或者与之类似的机构。
美国虽然也有检察官,但其是由联邦政府或者州政府任命的,职责仅限于提起公诉,在美国对法院的监督主要来自于自身法院系统内部监督,以联邦调查局,即俗称的FBI为辅助监督。
在无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情况下,设置陪审团显得更为重要。
陪审团制度更好的将人的情理寓于庭审中,在审判中,相比法官冷冰冰的将法律条文适于犯罪中,陪审团成员来自于社会大众,他们
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背景,更能将社会中存在的情理一面考虑其中,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合法与合情之间的冲突。
12名陪审员是由随机抽选出来的,排除了与当事人可能的接触,他们来自各个行业,从事不同的职业,有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社会精英也有社会底层大众,对一个问题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看待,也可以站在当事人立场上去思考其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这样可以使一个问题被全面的审视,可以防止由于法官学识、所处的阶层、社会经验不足、种族不同而产生错误或不合情理的判决。
陪审团制度也很好的体现出民主,12名成员的不同背景,来自不同阶层与不同地域,具有一定代表性,表决以一致通过或多数人同意的原则,表现出大家共同或者多数人的意志。
当然任何制度都是不完美的,陪审团制度同样如此。
该制度是否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关键还是看选出来的陪审员本身的素质。
选择什么样的人最为陪审员,是有一定地甄别还是毫无限制的随意选择,选择正直负有责任心的人还是只顾自身利益无责任心的人,对一场庭审,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冤假错案也极有可能发生。
在电影《十二怒汉》中,亨利·方达扮演的8号陪审员的形象与杰克·瓦尔登扮演的7号陪审员的形象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在会议刚开始,一种烦躁、不耐烦的气氛弥漫在整个会议室,多数人认为这个案件没必要讨论下去,7号陪审员更是表现出想早点离开这里去看一场球赛的心态,而对于会议讨论的案情漠不开心,数次表达出自己对讨论延长的不满,在毫无思索的情况下,便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
没有表现出责任心与对生命的尊重。
会议在方达扮演的8号陪审员的坚持下,从细节处发现证据存在的漏洞,合理的质疑,让大家认为已毫无悬念的有罪裁定变得不那么牢固,并由此唤起大家对案情事实的重新思考,之后更多的证据漏洞被人们指出,在无合理的反驳情况下,根据疑罪从无的精神,作出无罪判决。
在12名陪审员中,既有客观公正的中学体育老师、也有沉稳而冷静的股票分析师、有自顾享乐的推销员、也有漠不关心的广告设计师、有持有阶级偏见的老人、也有坚持正义而且勇敢的中年人等等,他们组成了一个小社会,用不同的态度去评价案件,表达观点。
在《杀死一只知更鸟》电影中,黑人青年不是死于法律的正义的判决,而是死于人性黑暗的一面,这些陪审员由白人组成,他们怀有种族偏见,不顾事实,只顾坚守那份白人的优越感,他们忽视了法律背后的公平正义,以及祖先们曾经捍卫的人权精神。
在一个自诩为民主法治的社会中,这是非常令人难以接受的。
对陪审员的选择,应当持慎重的原则,在坚持广泛性、无差别、平等被选择机会的同时,应该考虑的他们平日的表现,应该选择那些有担当、有责任、负有正义感、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来担任,这就可以克服因为人为的原因造成冤假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