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十届全国人大期间
两会背景及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3.03.10•【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2003年3月10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李鹏)各位代表:我受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本届常委会五年来的主要工作,请予审议。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的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五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家工作的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立法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五年来,常委会把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共审议了124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
其中,由常委会审议通过102件,由常委会审议后提请代表大会审议通过7件。
另有4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由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在前几届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不懈努力,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各个法律部门已经齐全,每个法律部门中主要的法律已经基本制定出来,加上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宪法和宪法相关法规定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组织、职责和活动原则。
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常委会提请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为巩固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果,进一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宪法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6.03.09•【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正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06年3月9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200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胜利完成“十五”计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
常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按照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精神,坚持围绕中心、以人为本、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在发挥代表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立法质量、增强监督实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认真贯彻中央9号文件精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
去年5月,中共中央以中发〔2005〕9号文件批转了《意见》,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中央9号文件科学总结了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围绕贯彻落实中央9号文件精神,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深入学习中央9号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国人大历届历次会议
全国人大历届历次会议全国人大历届历次会议——中华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2011年3月3日~14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2010年3月5日~14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2009年3月5日~13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2008年3月5日~18日)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2007年3月5日~16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2006年3月5日~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2005年3月5日~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2004年3月5日~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2003年3月5日~18日)•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2002年3月5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2001年3月5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2000年3月5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99年3月5日~16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8年3月5日~19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997年3月1日~15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996年3月5日~17日)•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95年3月5日~18日)•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94年3月10日~22日)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3年3月15日~31日) •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992年3月20日~4月3日) •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991年3月25日~4月9日) •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90年3月20日~4月4日) •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89年3月20日~4月4日)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 •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84年5月15日~31日)•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83年6月6日~21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 •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 •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79年6月18日~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78年2月26日~3月5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75年1月13日~17日)•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 •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59年4月18日~28日)•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958年2月1日~11日)•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56年6月15日~30日)•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55年7月5日~30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54年9月15日~28日)。
中国政治会议类型表
会议类型 全国代表大会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常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
中央委员会 简称:中央、党 中央、中共中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会议
全体会议
分组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
全国政协常委会
政协会议
全体会议
常委会会议
主席会议 专题协商会议
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
中国政治会议类型表
会议全称示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备注
每界共5次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开幕 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3月8日下午3时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3月10日上午9时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3月14日上午9时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3月15日上午9时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六次全体会议3月16日下午3时 3月17日上午9时闭幕会
全体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 得临时召集之。
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十届委员开的第三 次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章程》
每年召开
全体会议是中国政协最高层次的协商 《全国政协全体会议
形式
工作规则》
一般每季度举行一次,必 常务委员会会议是中国政协全体会议
要时可临时举行(十届和 闭会期间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每界共5次全体会议,如 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3月3日15:00开幕)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3月7日15:00)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3月8日9:00)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3月11日15:00)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会(3月12日9:00)
历届全国人大召开时间及历史意义简介
7.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88年3月。这次大会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历届全国人大召开时间及历史意义简介
历届全国人大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于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以历届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及其历史意义进行简要介绍。
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49年9月15日。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重要法律文件,奠定了新中国的基本制度框架。
10.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2003年3月。这次大会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
11.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2008年3月。这次大会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9月15日。这次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性选举,代表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重要职位。
3.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64年9月的北京。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次重要政治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巩固了毛泽东思想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地位。
历届中央会议及相关文件
附1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重大法律通过、颁布和生效时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04.3 宪法修正案三次会议 05.3 反国家分裂法五次会议07.3 物权法——2007.10.1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 03.8 行政许可法——2004.7.115次 05.4 公务员法——06.1.117次 05.8 治安管理处罚法——06.3.123次06.8 监督法——07.1.128次07.6 劳动合同法——08.1.129次07.8 反垄断法——08.8.130次07.12 劳动争议仲裁法——08.5.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次08.4 残疾人保障法 08.7.14次 08.8 循环经济促进法 09.1.15次08.10 消防法——企业国有资产法——09.5.16次08.12 防震减灾法 09.5.17次09.2 食品安全法 09.6.1刑法修正案(七)公布之日保险法 09.10.18次09.4 邮政法 09.10.19次09.6 统计法 2010.1.110次09.8.27 人民武装警察法公布之日11次会议:2009.10国家赔偿法侵权责任法附2:历次中央全会及文件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历次全体会议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前序: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四中全会 197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五中全会 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六中全会 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历次全体会议二中全会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四中全会 1985年9月1 ·关于同意一部分老同志不再担任中央三个委员会成员的请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六中全会 1986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历次全体会议四中全会 1989年6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五中全会 1989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要览(2007年-20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要览(2007年-2013年)作者:来源:《共产党员·上》2019年第09期3月5日至16日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
4月5日 ;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6月29日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7月11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8月7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8月30日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9月18日 ;國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06年突破20万亿元,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跃居第四位。
10月15日至21日 ;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3月15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5月12日14时28分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
8月8日至24日 ;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
9月5日 ;中央政治局决定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9月25日至2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施。
10月9日至12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2月15日 ;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的两岸“三通”协议正式实施。
12月18日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3月5日至13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3月1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3月28日 ;西藏举行首次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大会。
4月23日 ;胡锦涛在山东青岛出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
7月2日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
9月15日至18日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各类大会的名词解释和意义
一、中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我们通常简称为“XX大”。
比如我们所说的“十六大”,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我们平时简称的“中央”、“党中央”或“中共中央”。
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第几届中央委员会。
现任中央委员会是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所以称为“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
党的中央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全会”或“中央全会”。
一般来说,每一届中央委员会总共召开五至六次全体会议,分别简称为“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等。
“XX届X中全会”,就是这样产生的。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为五年,而每年又召开一次会议,所以,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般是召开五次会议。
通常,第一次会议也是换届的会议。
现任全国人大是第十届。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2003年3月份召开的,那是一次换届的会议。
后来,十届全国人大又分别于2004年3月和2005年3月召开了第二次会议、第三次会议。
现在正在北京召开的是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
按照规定,如无特殊情况,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将于2007年3月前后在北京召开。
十届全国人大一共将召开这样五次会议。
等到2007年3月份的时候,将召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这又将是一次换届的会议。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据此,在正常情况下,全国政协每届任期是五年,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现任全国政协是第十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03年3月召开,第二次会议于2004年3月召开,第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4.03.10•【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正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04年3月10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大会报告一年来的工作和今后一年的任务,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200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良好开局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赢得抗击非典阶段性重大胜利的同时,保持了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势头,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过去的一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决议,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履行职责,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一、立法工作不断加强,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关于加强立法工作的精神,在前几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基础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了“实现一个目标,突出一个重点”的立法工作思路。
一个目标是争取在本届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个重点是提高立法质量。
一年来,立法工作不断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
修改宪法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去年12月下旬召开的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认真讨论了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决定提请本次会议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5年工作要点(2005年4月1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5》》T EGAO 稿特》》》》2005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的重要一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努力完成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各项工作任务,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一、做好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1、按照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把立法的重点放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上,抓紧制定基本的、急需的、条件成熟的法律,及时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努力提高法律草案的起草和审议质量。
全年安排审议31件法律草案。
2、继续审议反分裂国家法、可再生能源法、刑法修正案(五)和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企业破产法、公务员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物权法、公证法、监督法等10件法律草案。
前4件法律草案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和三次大会已经通过。
对于后6件法律草案,法律委员会和其他有关专门委员会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收常委会会议的审议意见,加强调查研究,抓紧修改完善,尽快提请再审。
3、对计划安排审议的紧急状态法、违法行为矫治法、劳动合同法、反垄断法、行政强制法、公司法(修订)、证券法(修订)、合伙企业法(修订)、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审计法(修订)、刑法修正案(六)、人民法院组织法(修订)、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义务教育法(修订)等15件法律草案,起草单位要确保按时完成起草任务,如期提请审议。
4、对条件成熟时安排审议的企业所得税法、电信法、护照法、畜牧法、海岛保护法、反洗钱法等6件法律草案,起草单位要抓紧工作,有关专门委员会要加强沟通协调,待条件成熟后适时安排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情况的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情况的报告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7.12.28施行日期2007.12.28文号主题类别人大机关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情况的报告--2007年12月28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晔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代表常委会办公厅向本次会议报告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处理情况。
一、代表建议提出和交办情况五次大会期间,代表们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围绕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建议6091件。
经过逐件分类分析,按照提出建议的数量多少,依次分为:一是关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方面的有1205件,占建议总数的198%;二是关于资源环境、农林水利方面的有1101件,占181%;三是关于人大、法院、检察院工作及法制建设方面的有1015件,占166%;四是关于社会及公共事务方面的有948件,占156%;五是关于发展规划和综合经济方面的有756件,占124%;六是关于财政、税收和金融方面的有604件,占99%;其他方面的有462件,占76%。
代表建议中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等,涉及这些问题的建议数量比四次会议有较大幅度增加。
今年代表提出的建议质量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近70%的建议是代表通过专题调研和视察、座谈走访等方式,在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建议内容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公共基础知识专题: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公共基础知识专题一: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
一、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一)2004年政府的主要工作1.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2.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大力加强薄弱环节。
3.不失时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4.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5.努力改善人民生活,重视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6.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2005年工作总体部署1.着力搞好宏观调控,进一步消除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2.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以改革推动各项工作,把深化改革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问题。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3.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三)2005年政府工作思路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二、反分裂国家法◆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历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的时间
党代会的专用名词:“几届几中全会”
1.“届”:用于定期的会议,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通过了新的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5年。
但由于政治运动等原因,九大直到1969年才召开,而十大、十一大均比党章规定提前一年召开,到了1982年的十二大及以后各次党代会,才真正按“八大”确定的党章的规定,5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我们某次党代会的中央委员会议为“几届几中全会”。
2.“中”:是指中共中央委员会议,如“七届二中全会”就是指七大的党代表选出来的中央委员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委员会议。
中共几届几中全会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该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几次全体会议。
(中是中央委员会)
中共几大几次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的第几次会议。
(大是全国代表大会)。
全国会议简介
我们国家大的会议,主要有四个,即中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中央全委会、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我们通常简称为“XX大”。
比如我们所说的“十七大”,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
根据惯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于下半年召开。
如党的十七大是去年10月召开的。
可以预计,党的十八大将于2012年10月前后召开。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主要选举中央委员会。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我们平时简称的“中央”、“党中央”或“中共中央”。
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第几届中央委员会。
现任中央委员会是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所以称为“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
党的中央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全会”或“中央全会”。
一般来说,每一届中央委员会总共召开五至六次全体会议,分别简称为“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等。
刚刚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常也是换届会议,要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等。
当然,党章同样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可以随时召开会议。
如果一届中央委员会的任期因特殊原因超过五年,那么,一届下来,全会的数量也就很多了。
譬如,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共开了十二次全会。
这是因为,八大到九大之间,时间间隔了十多年。
也就是说,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任期有十多年。
八届中央委员会的全会,有时一年开两次,有时一两年才开一次。
当然,这些都是特殊情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走向了正常化、规范化。
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召开,都比较正常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条、六十一条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的任期为五年,每年召开一次会议。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组成日·十七大关于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十七大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北京)·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18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北京)·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10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北京)·赵紫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北京)·胡耀邦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关于确认十一届三中、四中全会增补中央委员的决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北京)·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至24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北京)·周恩来作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延安杨家岭)《两个中国之《论联合政·中共七大关于军事问题的决议(草案)11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苏联莫斯科)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武汉)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广州)·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关于第三国际第四次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上海→南湖)·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中央局通告——关于建立与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及宣传。
历年两会时间表
全国两会时间表年02月23日16:03 东方法眼评论0条字号:T|T十二届二次会议(2014年3月3日~12日)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2013年3月3日~12日)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 (2012年3月3日~13日)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 (2011年3月3日~14日)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2010年3月5日~14日)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 (2009年3月3日~12日) 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 (2008年3月3日~14日) 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 (2007年3月3日~15日) 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 (2006年3月3日~13日) 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 (2005年3月3日~12日) 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 (2004年3月3日~12日) 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 (2003年3月3日~14日) 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 (2002年3月3日~13日) 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 (2001年3月3日~12日) 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 (2000年3月3日~11日) 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 (1999年3月3日~12日) 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 (1998年3月3日~14日) 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 (1997年2月27日~3月12日) 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 (1996年3月3日~13日) 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 (1995年3月3日~14日) 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 (1994年3月8日~19日) 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 (1993年3月14日~27日) 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 (1992年3月18日~28日) 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 (1991年3月23日~4月4日) 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 (1990年3月18日~29日) 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 (1989年3月19日~27日) 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 (1988年3月24日~4月10日)政协六届五次会议 (1987年3月0 全国政协六届四次会议 (1986年3月23日~4月11日) 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 (1985年3月25日~4月8日) 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 (1984年5月12日~26日) 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 (1983年6月4日~22日) 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 (1982年11月24日~12月11日) 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 (1981年11月28日~12月14日) 全国政协五届三次会议 (1980年8月28日~9月12日) 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 (1979年6月15日~7月2日) 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 (1978年2月24日~3月8日) 全国政协四届一次会议 (1964年12月20日~1965年1月5日) 全国政协三届四次会议 (1963年11月17日~12月4日) 全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 (1962年3月23日~4月18日) 全国政协三届二次会议 (1960年3月29日~4月11日) 全国政协三届一次会议 (1959年4月17日~29日) 全国政协二届三次会议 (1957年3月5日~20日) 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 (1956年1月30日~2月7日) 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 (1954年12月21日~25日) 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 (1953年2月4日~7日) 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 (1951年10月23日~11月1日) 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 (1950年6月14日~23日) 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 (1949年10月9日)。
政治技术与政治发展历届全国人大会议表决方式的变迁与启示
政治技术与政治发展历届全国人大会议表决方式的变迁与启示历届全国人大会议的表决方式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一开始举手表决和无记名投票两种方式一起发挥着作用。
后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电子表决器被引入到人大会议当中,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举手表决的方式正逐渐被摒弃。
这体现了一种新的趋势,一种新的发展。
一、表决方式的类型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十三条规定,表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无记名投票,二是举手表决。
事实上,这就构成了一届人大期间两种最主要的表决方式。
一次会议专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进行无记名方式投票办法》,对投票的范围和程序都作了规定。
根据无记名投票办法,这种投票的范围是有限的。
它主要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决和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这些重要的人事任免的表决[1]。
所以,在一次会议上,这些重要的人事事项都是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
除此以外,其他的议案和人事任免事项,一般都通过举手的方式进行表决。
事实上,尽管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了可以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但是并没有对这种表决方式的范围和程序作出规定,也没有其他的议事规则作出有关规定。
所以,举手表决方式的适用范围和程序都是根据惯例形成的,具有很大的伸缩空间。
两种表决方式各具特点。
举手表决的优点是简便、快捷,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是难以统计,易出混乱;二是代表举手时间过长,会产生种种不利后果,如身体不支,手臂摇动不易统计,举手与否可任意变动等;三是部分人大代表有从众心理,在举手公开表决的情势下,易于影响少数代表真实意思的表示[2]。
所以,举手表决向无记名投票方式的发展体现了对表决人真实意志表达的保护和尊重,体现了民主的发展与进步。
二、表决方式与范围的变迁自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的表决过程不断在发生着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03.03.11•【分类】工作报告正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2003年3月1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会议认为,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最高人民法院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能,大力加强审判和执行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法院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报告对最高人民法院五年工作的总结是实事求是的,对今后工作提出的意见是可行的,会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要求,最高人民法院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严格依法履行审判机关职能,全面加强各项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进一步提高法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解决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要从司法改革的全局出发,深入推进法院改革,完善各项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效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03年3月11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实践“公正与效率”这一法院工作主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关于审判和执行工作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加强审判和执行工作,审判职能进一步强化,审判领域进一步拓展,审判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1998年至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20293件,比前五年上升46%;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2960万件,比前五年上升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01-21
会议讨论即将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会议决定,将此稿发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部门、单位广泛征求意见。
2006年
第八次
2006-01-20
会议讨论即将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会议决定,将这两个文件发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
第一次
2008-03-2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宣布了国务院领导同志分工和国务院机构设置,讨论通过了《国务院工作规则》。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对当前政府工作作出部署。>>>
2007年
第十次
2007-04-02
会议就任命曾荫权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作出决定。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490号令,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于2007年7月1日就职。>>>
第九次
2007-01-26
会议讨论即将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会议决定,将此稿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
2004年
第四次
2004-09-01
会议就任命何厚铧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作出了决定。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第414号令,任命何厚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于2004年12月20日就职。>>>
第三次
2004-01-18
会议讨论即将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会议决定,将此稿发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部门、单位广泛征求意见。>>>
2008年
第十一次
2008-01-19
讨论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会议决定,将此稿发到各省区市和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征求意见,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 国Biblioteka 院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期间
(2008年3月-今)
第五次
2011-01-18
2003年
第二次
2003-05-21
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强调,要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非典防治工作,一手抓经济发展和其他工作,建立防治非典特殊时期良好的工作秩序,努力减少非典造成的损失。>>>
第一次
2003-03-21
会议通报了国务院领导同志分工,宣布了国务院机构设置,讨论通过了《国务院工作规则》
第三次
2009-08-1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决定任命崔世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任期自2009年12月20日起至2014年12月19日止。>>>
第二次
2009-01-1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会议决定,将此稿发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
历年国务院全体会议
国务院
第十届全国人大期间
(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
2008年
2008-02-29
研究部署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2008-02-13
研究部署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2008-02-01
研究部署抢险抗灾和煤电油运保障工作。>>>
2008-01-23
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草案)》,审议并原则通过《护士条例(草案)》。>>>
2008-01-16
听取高等教育“211工程”建设工作汇报。>>>
2008-01-09
研究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作出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
2005年
第七次
2005-06-21
会议决定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即日起就职,任期至2007年6月30日。温家宝当即签署了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国务院第437号令。>>>
第六次
2005-03-12
会议批准董建华先生辞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职务。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433号令,即日生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上午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讨论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会议决定,将这两个文件发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
第四次
2010-01-1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上午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会议决定,将此稿发到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