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完整)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空气1、找空气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2、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性趣;能尊重事实。
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
学生解释谜底:空气。
教师展示小魔术:做关于大气压力或压缩空气的小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趣,一次导入探究活动。
二、活动过程1、想办法,找空气。
1)提出问题:找一找,哪里有空气。
2)小组合作设计找空气的方案。
3)交流找空气的方法。
4)分组找空气。
5)汇报、交流通过哪些方法找到了空气。
2、实验探究“杯子中是否有空气”。
1)提出问题:杯子中有空气吗?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
3)小组讨论试验方法。
4)交流实验方法。
5)小组实验探究。
6)得出结论:杯子中也有空气。
3、交流试验情况,获得结论。
1)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你们有哪些发现?2)学生列举实例,得出结论:我们周围有空气。
4、拓展活动1、提出活动指向: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2、对以上问题进行猜想。
3、引导学生课下找衣服验证。
12、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息、能流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的特点。
3、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谜语导入。
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
猜猜它是什么。
学生说明谜底:空气。
关于空气,你们有哪些了解?二)演示小魔术——纸为什么不会湿?教师提问:为什么纸第一次没有湿,第二次湿了?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对空气的探究活动。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研究制作纸风车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风是流动的空气,能够推动物体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出示一张纸,在课堂上演示如何制作纸风车,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尝试。
2、提问:你们知道纸风车是怎么旋转的吗?是什么推动它的?二、制作纸风车1、教师现场演示制作纸风车的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
2、学生自主制作纸风车,教师巡视指导。
三、观察风车运动1、将纸风车放在通风处,观察风车运动。
2、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为什么会这样?3、引导学生理解风是流动的空气,能够推动物体的概念。
四、小结1、回答提问: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现在能制作一个纸风车了吗?2、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更多的纸风车,观察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情况。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把纸风车放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什么不同的运动情况呢?可以尝试在不同环境下观察纸风车的运动情况,记录下来并进行比较。
四、课后作业1、回家后制作一个纸风车,并观察它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情况。
2、写一篇关于纸风车的文章,介绍纸风车的制作方法和运动原理,以及你们在制作和观察中的收获。
教学导入:1、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动物名称。
2、通过猜测,引导学生注意动物的特征,如马尾长,兔尾短,松鼠尾巴像把伞等。
3、板书题目:“马尾长,兔尾短,松鼠尾巴像把伞。
蜂采蜜,羊吃草,动物特征仔细找。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动物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常见动物名称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教师补充介绍其他常见动物。
3、讨论常见动物的用途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比较和分类动物1、出示不同动物图片,引导学生根据特定标准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讨论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性,如食物、栖息地、行动方式等。
三、选择研究题目1、引导学生思考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提醒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进行选择。
四、猜动物1、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动物名称。
2、通过猜测,引导学生注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性。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春天的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情况;2.了解小动物的生产生活及依靠性;3.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作用;4.了解各种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二、教学重点1.对于春天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情况的理解和掌握;2.对于小动物的生产生活及依靠性的认知;3.对于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作用的认知;4.对于各种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春天的植物和动物的照片和制作PPT;2.教师准备小动物的模型、蚯蚓饲养箱、手动井水筛等实物;3.教师准备各种水生生物的图像资料和视频。
四、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一课时春天的植物1. 教师讲解1.春天的气温逐渐升高,花儿就会绽放,这是春姑娘带给我们的礼物。
2.通过春天植物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春天的美丽,让学生体会春天的气息。
2. 学生练习1.巩固学生对春天植物的认知程度,让学生描述春天植物的外型、颜色、花形等。
2.学生分组,扮演花,学生依照花开放的方式和节奏跳舞。
3. 拓展延伸1.通过视频、图文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和自然的关系,鼓励学生亲自去观察自然。
第二课时春天的动物1. 教师讲解1.春天得到生物的最好展示,就是动物的出现,比如蜜蜂、蝴蝶等。
2.通过图片和PPT,了解春天出现的动物信息。
2. 学生练习1.在小组内,学生交流动物的稳定区域,颜色和特征等。
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蜜蜂采蜜的故事。
3. 拓展延伸1.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表演出春天动物上演的戏剧。
2.通过室内摄影,捕捉家里到处活动的小动物,记录这些动物的特征。
第三课时小动物的生产生活及依靠性1. 教师讲解1.小动物是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们可以通过他们的活动得到丰富的食物和其他物品。
2.通过实物—小动物的模型展示小动物的生产生活,以及小动物是如何依靠环境来生存的。
2. 学生练习1.学生在班级中组成小动物小组,了解小动物的生产生活、依靠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天地人”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了解大自然中的事物、现象和人,加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了解并经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生命素养,锻炼学生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
4.四会33个汉字。
教学重点1.了解并掌握树的生长过程和结构。
2.了解并掌握种子的生长过程和结构。
3.了解并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现象。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四会33个汉字。
教学难点1.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
2.理解环保并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树的结构1.展示_树的结构_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树的结构,从汉字上练习“树”的写法。
2.配合PPT展示不同树的图片,让学生分别寻找树的差异。
3.准备一些名为“让叶子变出现”的资料,演示树的结构,并与学生合作完成手工模型制作。
第二课种子的结构1.展示_种子的结构_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种子的结构,从汉字上练习“种”的写法。
2.准备一些各种种类和大小的种子,进行现场观察和探讨。
3.在班级草地上进行观察实验,研究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实验和观察能力。
第三课化学变化1.简单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其区别。
2.出示一些物质的化学变化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究。
3.培养环保意识,让学生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第四课物理变化1.简单讲解物理变化的概念和物理变化的现象。
2.出示一些物质的物理变化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究。
3.带学生实验制作游戏,锻炼学生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
教学方法1.抽象概念教学法:利用图片和现场观察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树和种子的结构。
2.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实验中,探究现象背后的道理。
3.游戏式教学法:利用游戏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在引导下进行认知和运动锻炼。
教学评价1.考试:覆盖教学目标中所列内容,结合多种题型,其中包括客观题、主观题和操作题。
2.作品发表: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节目后,完成相应的作品。
2021五四制《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16课时)
根据(五四制)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全册共16课时学校:姓名:日期:第一单元《空气》全部教案(共3课时)1.《找空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找空气》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利用图片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砖块、土块、海绵、粉笔、塑料袋等。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指导学生通过用纸板扇、用塑料袋装,使学生感知我们周围的空间有空气;然后引导学生把粉笔、砖块放入水中观察、在水中握海绵,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固体中也有空气;最后通过把杯子倒扣入水中再倾斜的活动,使学生又认识到“空”的容器里也有空气。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探究“空气的无处不在”,学生通过想办法知道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衣服里面也有空气,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处处有空气。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周围处处有空气。
【学生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2.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科学探究目标:1.指导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实验。
2.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用肉眼观察到空气的存在。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砖块、土块、海绵、粉笔、塑料袋等教师准备:课件、玻璃杯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 3 出示]出示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和全册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安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惫,留意力简洁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假如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相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爱好”,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究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当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当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学问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三.内容分析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我们一起学科学”和“我们怎么知道”等5个单元组成。
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终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等三个板块组成。
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运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验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
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相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相识实力相关,而且肯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五、详细教学措施1.培育学生科学学习的爱好和良好习惯学习爱好对于科学学习特别重要。
在教学中要擅长激发学生的爱好,利用教材所供应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热忱,多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让每个学生喜爱上课、喜爱老师,进而喜爱学科学。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洁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索、敢于提问、细致倾听他人的看法、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精品(K12教育文档)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精品(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精品(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精品(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空气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出空气的特点.2、能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能够流动的气体,我们周围都有空气。
3、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欲望。
教学重点:探究空气的特点教学难点:空气能够流动。
教学材料准备分组材料:保鲜袋、橡皮筋、气球、烧杯(250ML)、粉笔、泥块、海绵、毛巾演示材料:打气筒、气球、水槽1 找空气教学过程一、猜谜1、让学生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2、引出课题:空气在哪里?是什么样呢?二、找空气1、要研究空气,先要找到空气,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生汇报2、组织学生收集空气。
到小组想去的地方用保鲜袋收集空气。
通过在不同的地方找空气,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周围有空气。
三、观察空气1、提出问题:空气找到了,小组讨论并汇报实验方法,你用什么方法观察它?2、分组观察,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学生用眼、耳、舌头等感官非常自然轻松地来了解空气的特点。
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小结:空气没有颜色、透明的、3、感受空气的流动性:观察空气并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 ,先将气球吹涨,再对着自己的手或脸放气。
你有什么感觉?说出自己的感受。
4、归纳: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能够流动的一种气体。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一年级科学下册优秀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一年级科学下册优秀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专题:空气单元内容:1、找空气 2、认识空气 3、纸风车科学知识目标:学生能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了解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但能流动。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用语言初步描述空气的特征。
能用多种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空气的特点等。
科学态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空气的特点。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空气的特点表现出探究兴趣等。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学生能初步了解空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风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单元教学重难点: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注意问题: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2、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3、科学课实验落到实处。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
教学措施:1、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研究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研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专题:认识周围的动物单元内容:4.常见的动物 5.动物的反应 6.动物的运动 7.小动物找妈妈科学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
了解有的动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
了解许多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知道动物主要靠四肢、翅膀等器官运动,能繁殖后代。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外部形态特征。
能根据动物的反应做出预测。
能按照动物运动的快慢进行排序。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动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蚂蚁、金鱼等动物对多种刺激的反应做出猜测,尝试多方式认识动物的特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增强学生对于小动物喜爱的情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动物的兴趣。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和全册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三.内容分析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我们一起学科学”和“我们怎么知道”等5个单元组成。
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等三个板块组成。
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
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五、具体教学措施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学情分析: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喜欢动植物,能参与课堂学习,动手实践操作,但观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目的的观察,不会从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强,喜欢单独行动。
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科学教材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逐步展开教学内容的。
按照“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和宇宙”的脉络,随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活经验圈及视野的不断扩大,逐步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
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
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利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
教材实用性、可操作性强。
每个阶段设计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如种凤仙花单元,分别设计了播种(认识植物的种子)、观察茎叶的生长(认识植物茎叶的特点)、研究凤仙花的花(认识植物花的构造)、对“结果”的观察研究(认识植物果实的特点及存放种子的方法)、对凤仙花一生的生长情况进行整理(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而且,每一课有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便于教师操作。
同时,这些内容又是相关联的,它们是根据植物自然生长过程有机编排的,在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教师针对植物生长阶段的最佳时机,调整实施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
●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会流动的。
●知道什么是观察。
●知道借助空气可以让纸风车转起来。
●了解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了解生活中的风车有什么用途。
●了解空气和水的不同点。
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空气风车转,柳枝摇,风筝飘飘入云霄。
看一看,找一找,空气特点我知道。
1. 找空气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到处都有、到处都是特点。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喜欢进行小实验,探究空气的秘密。
教具准备:砖块、土块、海绵、塑料袋,水槽、杯子。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实验导入:不会湿的纸图。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只空的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中有没有东西。
生:杯子中没有东西,是空的。
教师在杯子内的底部塞上纸团,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
在这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一下纸团能不能湿。
师侗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纸团没湿。
师:为什么纸团不会湿呢?原来杯子不是空的、里面有空气二、活动过程(一)感受空气的存在。
师:同学们,我们的周围哪里还有空气呢?生:教室里、嘴里、杯子里、书里、书包里、衣服里里等。
师:既然我们的周围到处有空气,那么哪些现象能说明我们周围有空气存在呢?生:树叶、衣服、旗子随风飘动;风吹到验上、验能感觉到凉凉的。
师:同学们想到了很多能证明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的方法。
谁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吗?学生交流自己想到的方法:用手在脸旁扇一扇、用望料袋上下抖动装空气等。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如何操作。
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汇报活动的结果和发现,明确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存在。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明确:用手在脸旁扇一扇、用塑料袋装空气等在教室内外很多地方能够实现;让学生明白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地方有空气。
教师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感受到了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二)找一找物体中存在的空气。
气二、活动过程(一)感受空气的存在。
师:同学们, 我们的周围哪里还有空气呢?生:教室里、嘴里、杯子里、书里、书包里、衣服里里等。
师:既然我们的周围到处有空气, 那么哪些现象能说明我们周围有空气存在呢?生:树叶、衣服、旗子随风飘动;风吹到验上、验能感觉到凉凉的。
师:同学们想到了很多能证明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的方法。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空气风车转,柳枝摇,风筝飘飘入云霄。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不禁想起空气。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空气到处都有、到处都是的特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并喜欢进行小实验,探究空气的秘密。
一、找空气教学过程:1.让孩子知道空气的特点教师出示一个塑料袋(装空气)。
塑料袋鼓鼓的。
教师:小朋友,塑料袋里装的是什么呀?学生:空气。
教师:空气宝宝,我好想跑出去和小朋友玩一玩……让孩子自己说出空气的特点。
2.做实验验证杯子里面有空气1)在玻璃杯里放入面巾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水中,过一会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中的纸没有湿。
幼儿猜想,教师最后总结原因。
2)同样做实验,这一次杯子斜斜的插入水中,这一次纸湿了,为什么?幼儿猜想,教师最后总结原因。
3.学生自己找空气1)同学们,杯子里面有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呢?2)哦,这么多地方有空气,那教室里哪里有空气呢?3)那外面哪里有空气呢?4)原来啊,到处都有空气。
拓展活动:1.“抓空气”游戏结束本次活动(记住塑料袋用完不要乱扔呦。
)2.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二、认识空气教学过程:1.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1)请学生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气球都鼓起来(不能装东西)。
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3)请学生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
2.认识空气1)让学生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
实验:空气助燃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倒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空气与水的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找空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找空气》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利用图片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砖块、土块、海绵、粉笔、塑料袋等。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指导学生通过用纸板扇、用塑料袋装,使学生感知我们周围的空间有空气;然后引导学生把粉笔、砖块放入水中观察、在水中握海绵,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固体中也有空气;最后通过把杯子倒扣入水中再倾斜的活动,使学生又认识到“空”的容器里也有空气。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探究“空气的无处不在”,学生通过想办法知道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衣服里面也有空气,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处处有空气。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周围处处有空气。
【学生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2.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科学探究目标:1.指导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实验。
2.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用肉眼观察到空气的存在。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砖块、土块、海绵、粉笔、塑料袋等教师准备:课件、玻璃杯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 3 出示]出示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谜语说的是什么吗?2.[PPT 3 出示]生回答后出示:空气。
师:是的,谜底就是“空气”。
师板书:空气。
3.你知道哪里有空气吗?谁来说一说,哪里有空气?4.同学们认为我们周围很多地方都有空气,开动你的小脑筋,你能想办法找到空气,让大家看到空气的存在吗?板书:找二、探究活动:找空气1. [PPT 4 出示]说一说哪里有空气?你知道哪里有空气?你是怎么知道的?2. [PPT 出示]想办法。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怎样能找到空气,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3. [PPT 6 出示]找空气。
(1)我们周围的空间里有空气。
同学们的方法真多,现在就用你们想到的方法找空气。
学生活动。
汇报:师:我看到有的小组用扇子扇,有什么感觉?生:感觉凉凉的,有风吹过。
生:,脸能感觉到空气。
师:还有的小组用塑料袋在不同的地方抖一抖装空气,说一说你都是在哪里装的空气?装上空气后塑料袋有什么变化?生:用塑料袋可以装到空气让塑料袋鼓起来了。
生:我是在桌子上方装空气的。
生:我在教室门口。
生:我在讲台前装的。
……师:看来大家在教室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空气,那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教室里到处都有空气。
生:教室外面也有空气。
生:处处有空气。
……[PPT 7 出示]师:通过刚才我们找空气可以知道我们周围的空间里到处都有空气。
(2)实验探究固体中有空气吗?[PPT 8 出示]课件出示:砖头、粉笔、海绵、杯子等。
1.同学们,我们知道周围的空间里有空气,那你认为这些物品里面有空气吗?谁来猜一猜。
2.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咱们能看到这些物品中有没有空气吗?想什么办法让我们看到这些物品中有没有空气呢?老师教你一招,把砖块和粉笔放入水中看看,把海绵放入水中,用手在水中握海绵再看看有什么现象。
3.学生实验。
4.汇报:师:把它们放入水中看到什么现象?生:我看到冒了好多气泡。
生:有气泡。
[PPT 9 出示]师:你知道这些气泡是什么吗?生:空气。
生:这个气泡是气体,这儿的气体只有是空气,所以是空气。
生:在水里一握海绵就看到冒气泡了。
[PPT 9 出示]师:海绵中的气泡又是什么?师:看到这些现象你知道了什么?生:粉笔中有空气。
生:砖块里有空气。
生:海绵里也有空气。
[PPT 9 出示]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像粉笔、砖块等这样的固体中也有空气。
(3)实验探究容器里有空气吗?[PPT 10 出示]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些固体中也有空气,那杯子里有没有空气呢?我们来试一试:把杯子倒扣入水中,水要高于杯子底部,然后在水里把杯子慢慢倾斜,看看有什么现象?学生实验操作后汇报。
师:慢慢倾斜杯子,看到什么现象?生:倾斜杯子时冒气泡。
师:大家都看到冒气泡了吗?你又知道了什么?生:杯子里有空气。
师:通过探究我们知道像玻璃杯这样的容器里也有空气。
(4)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固体里面都有空气。
生:每一个地方都有空气。
得出结论: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三、拓展活动师:空气无处不在。
我们的衣服里有空气吗?生:有。
[PPT 10 出示]师:想一想:不同的衣服里面空气一样多吗?薄衣服里面空气多还是厚衣服里面空气多?课下找不同厚度的衣服验证你的猜想。
【板书设计】1.找空气教室里教室外砖头粉笔海绵杯子都有空气2.《认识空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空气》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课是在学生找到空气以后,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利用图片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塑料袋、矿泉水瓶、纸杯、蚊香、气球、蜡烛等。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本环节有一个活动:空气有什么特点?首先通过与牛奶对比着看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然后用闻的方法知道空气是没有气味的;又通过把气球套在矿泉水瓶口,捏矿泉水瓶,气球鼓起来了,体验到空气是会流动的。
再吹蜡烛火焰观察火焰的变化,观察烟的流动,进一步观察空气的流动;借助装玩具、装空气的塑料袋,认识到空气和玩具一样,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和玩具一样,能把空气鼓起来。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比较空气和水在轻重方向的不同。
本课指导学生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学生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
2.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认识空气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提出问题,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能力。
2.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塑料袋、矿泉水瓶、纸杯、蚊香、气球、蜡烛等教师准备:课件、火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 3 出示]猜谜语: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
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
它是什么?(空气)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周围到处有空气,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空气是什么样的。
板书:认识空气(板书课题)。
二、活动过程(一)认识空气的特点。
1.我们原来学习过用眼、耳、鼻、舌观察物体的特点,你们想怎么观察空气的特点呢?小组讨论讨论,你们想用什么材料,怎样观察,同时还要想一想用到哪个器官观察的。
2.学生讨论后汇报。
[PPT 4 出示]出示记录表,引导学生研究记录。
3.学生探究。
4.研究后汇报。
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的研究成果?(以下的顺序随着学生的汇报安排。
)(1)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透明的。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喝牛奶吧?牛奶是什么颜色的?生:白色。
师:如果把牛奶倒进杯子,你能看到什么颜色?生:白色。
师:(拿出一个装有牛奶的杯子,一个装有空气的杯子)同学们仔细看,隔着装有牛奶的杯子能看到老师的手吗?生:看不到。
师:隔着装有空气的杯子能看到手吗?生:看得到。
师:经过对比可以得出:空气有没有颜色?生:空气是没有颜色、透明的。
板书:没有颜色,透明。
师:是的,看一看是“观察”的一种方法。
(2)认识空气是没有气味的。
师: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生:闻一闻。
师:这个方法真不错。
怎么闻?生:像闻水的气味一样闻一闻空气。
师:来,用正确的方法闻一闻。
师:你们闻到什么气味了吗?生:没有气味。
师:我们也可以说:空气(没有)气味。
板书:没有气味。
……5.通过观察研究,你知道空气有什么特点?[PPT 4 出示]小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6.[PPT 5 出示]出示“观察”探究技能。
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就是观察。
(二)认识空气是流动的。
1.师:经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还是透明的。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继续观察空气呢?2.[PPT 6 出示]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3.学生活动尝试。
4.师:我们再这样试一试:把气球套在矿泉水瓶口,用力捏矿泉水瓶,有什么发现?学生实验,观察。
师:谁来对大家说一说你的发现?生:用力捏矿泉水瓶,小气球鼓起来。
生:松开手,气球又瘪了。
师:什么让气球鼓起来的?说明什么?生:捏矿泉水瓶时空气就跑到气球里,使气球鼓起来,松开手,空气又回到矿泉水瓶中,说明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5. [PPT 7、8 出示]师:想一想,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的现象证明?生:国旗迎风飘扬。
师:是的,刮风时,飘扬的国旗让我们感觉到了空气在流动。
生:对着脸扇扇子。
师:是的,夏天扇扇子,能感受到空气流动。
生:倒热水时候,看到上面有白气飘动,也是空气流动。
师: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想到了生活中空气流动现象。
6.师:现在我们对空气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空气是流动的,想不想观察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师:可是我们看得见空气吗?生:不能。
师:那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来看见空气的流动方向呢?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
生:可以看烟的流动。
[PPT 9 出示]师:你的方法真不错,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蚊香、蜡烛。
想一想,你可以用这些物品,怎样更好的观察空气流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方案?生:点燃蚊香。
师:蚊香可以帮助我们怎样来认识空气呢?生:点燃蚊香,我们观察烟飘的方向,就可以看出空气在动。
师:这个方法真好,我们眼睛看不到空气,可以借助烟的流动来证明空气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