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思维的基本概念教案

合集下载

2018届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把握思维的奥妙 课件(55张)

2018届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把握思维的奥妙 课件(55张)
返回导航
政 治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人 教 版
考 点 梳 理
政 治
返回导航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剖析
(一)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 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__________ 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 教 版
2.意识的生理基础 人脑 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 意识是______ 生理基础 。 官,具有产生意识的__________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客观 的,意识的形式是 客观存在 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 ______ 意识是 __________ 主观 的。 ______
精准高考
政 治
人教版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 情 分 析
1
2 3 4
Hale Waihona Puke 考 点 梳 理核 心 突 破
随 堂 训 练
复 习 练 案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人 教 版
考 情 分 析
政 治
返回导航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展示 名称 内容 意识的 起源; 意识的 生理基 础;意 识的内 容与形 式;意 识能动 性的特 点;意 识能动 性的表 现
返回导航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辨析:心想事成,事在人为。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 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②对“心想事成、事在人为”要做具体分析, 如果在否定物质决定意识、不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夸大意识的反作用,是唯心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A版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doc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A版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doc

第55讲哲学第三单元复习一、教学目标二、主干知识梳理(写到背面)三、典型例题1. (2013·天津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材料二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工具。

(3)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

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

(10分)答案:(3)(10分)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就是创新。

(或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发展。

②关健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抓住创新这一关健,能够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整体工作的开展。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坚持重点论,抓住创新这一重点,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关键。

④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汽车消费为背景,用文字、图表数据等材料给出了2004——2011年间我国居民汽车消费的现状,并分析了这一现状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考查考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3)问主要考查“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中的相关知识。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设问要求远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我国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的关键关橄是创新。

首先,它指明了解答本题的知识范围,即以“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的知识为范围;其次,在本题中它还指明了答题的大致角度,即可以从发展的实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主次矛盾和创新的作用等角度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2. (2015·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2018-2019学年人教A版高中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教学设计思维力求创新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22018-2019学年人教A版高中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教学设计思维力求创新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科学思维常识》教学设计思维力求创新学海导航1、学习目标了解思维创新的含义,理解正确进行思维创新的条件,把握思维创新的主要特征,体会思维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而使思维力求创新。

2、学习指导本框内容共分三层:第一层,阐释了思维创新的含义,并着重指出思维创新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第二层,分析了思维创新具有思路上的多向性、步骤上的跨越性、结果上的独特性的明显特征。

第三层,解析了思维创新的过程,即准备、酝酿、明朗和检验四阶段。

理解和把握本框内容,可以结合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创新发明和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发明、有所发现的具体事例来加以分析和理解,还可以通过讨论,相互启发,提高认识。

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联系教材具体的事例,弄清思维创新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正确进行思维创新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

第二,要从思路、步骤和结果三个角度具体分析思维创新的多向性、跨越性和独特性的主要特征。

第三,要掌握思维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其中包括准备、酝酿、明朗、检验等多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的。

第四,认清实践对思维创新的重要性,懂得实践是思维创新的源泉、基础,思维创新需要接受实践的验证。

3、学习探究知识要点思考探究一、了解思维创新的含义1、思维创新的含义2、正确进行思维创新的条件二、把握思维创新的特征1、思维创新的思路具有多向性2、思维创新的步骤具有跨越性3、思维创新的结果具有独特性三、体会思维创新的过程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明朗阶段4、检验阶段1、有人说:“思维创新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

”这种观点对吗?2、思维创新为什么不是一种简单孤立的思维活动类型?3、进行思维创新所综合运用的多种思维方式有哪些?4、思维创新是不是排斥逻辑推导和分析?5、维创新的“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在思维创新的准备阶段,关键是什么?7、为什么在思维创新的酝酿阶段最需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意志?8、你是如何认识思维创新与实践的关系的?知识归纳人的认识反映客观事物不是简单的“照相”或’复制”,而要经过头脑的加工制作,人的思维都具有主观能动性。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专题四 结合实践善于创新 学案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专题四 结合实践善于创新 学案

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学案考纲聚焦1. 思维创新的含义及其特征2. 求异思维的含义、特点3. 思维发散的技法4. 求同思维的含义、特点5. 求同思维的方法6. 逆向思维的含义、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7. 直觉及其特征8. 想象及其作用9. 灵感及其产生条件知识网络考点激活考点一思维创新的含义及其特征1. 思维创新的含义思维创新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思维创新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一方面思维创新要以实践为基础;另一方面,思维创新离不开对前人、对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

2. 把握思维创新的特征思维创新的思路具有多向性;思维创新的步骤具有跨越性;思维创新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考点二求异思维的含义、特点1. 发散思维的含义它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它是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

也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

2. 发散思维的特点(1)其过程具有流畅性。

思维不流畅,就不可能在有限时间内产生较多设想,就不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

(2)其思路具有变通性。

一方面,要打破旧框框、老套套的限制,排除既有经验的负面影响,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甚至从某些不合常规的方面去思考问题。

另一方面,又要不局限于某一思路,当某一思路行不通时,迅速转向其他思路。

灵活多变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

(3)其结果具有独特性,就是独特新奇,与众不同。

考点三思维发散的技法1. 检核表法主要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例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

2. 列举法主要将研究对象的特点、缺点、希望点等逐一列出来,以便提出改进的意见,构成创新的设想。

3. 信息交合法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各种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大量的思路。

4.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

它以会议的形式开展,要求有人主持会议,会议有研究的主题。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观念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观念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解析】选D。正确思维促进实践发展,D符合题意,B错误;实践决定思维,思维 反作用于实践,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实践对思维产生的作用,C与材料无关。
2.(思维的差异)在一列火车的一个车厢里有3个人,他们分别是德国人、日本
人和中国人。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里端着的鱼缸放在空座上。德
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种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的类别及有哪些
联系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根据思维加工时所使用的基 本单元而区分的两种不同思维形态;无论是形象思维 还是抽象思维,都来源于实践。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 的基础,抽象思维依赖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有待于 上升到抽象思维,二者相辅相成
【典题研磨】
1.(思维的作用)某农民为了发家致富,进行了长期努力。他通过梳理嫁接,将
3.论证: (1)论证是指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对其加以证明,使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个证实。 (2)论证的形式: ①事实论证:运用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 心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②理论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③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使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 有吸引力。 ④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是历史故事,也是少儿题材,它们的发行可让人回味历史,其中所表现的幼年司
马光的智慧、勇气和责任感对当代少年儿童仍富于教育意义。司马光的思维
说明思维具有 ( )
①概括性
②能动性
③间接性
④直接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思维的三个主要特性包括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排除④,故 选A。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命题探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答 案
(1)A
(2)①达姆进行试验、调研,体现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达姆进行无数次试验后,从绿色植物中发现了维生 素K,体现追求认识的定量化。③维生素K对防治小鸡 出血症有奇效,体现结论具有可检验性。④达姆通过 调研分析,作出猜想,体现结果具有预见性。⑤维生 素K可以治愈小鸡出血症,体现结果具有普适性。
核心考点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解 析
袁隆平全面、动态地把握水稻杂交遗传变异的规律, 自觉地利用思维定势的优势,克服其负面影响,正确 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 律,全面提升了自己的思维品质,提高了自己的创新 能力。可见,学习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考点
核心突破
核心考点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命题点2 科学思维的意义 典例2 1960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早稻田里发现一蔸鹤立鸡
群的稻子。这蔸稻有10余穗,每穗有壮谷160多粒。第二年, 他把这些种子适时地播种到实验田里,结果变异现象严重, 原有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袁隆平困惑不解。后来,他想到 孟德尔(1822~1884)和摩尔根(1866~1945)的遗传理论,认识 到那蔸特殊的稻子是天然杂交稻。受此启发,袁隆平决心进 行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艰难的攻关,获得了成功。 结合材料,请说明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核心考点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 C.只要定
本题考查科学思维的特点。第(1)问材料主要强调 通过试验得出科学结论,不难看出科学思维要从 实际出发。
第(2)问首先要明确科学思维具有客观性、精确 性、可检验性、预见性、普适性的特点,然后结 合材料进行分析。
核心考点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4.2.2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4.2.2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

(
清除盲点 1.现代,高科技的机器人也具有主观能动性。( ) 2.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 ) 3.精神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力量。( ) 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前提。( ) 5.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 6.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
7.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8.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离开主观能动性 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 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 9.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 10.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容要求和前提。( )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 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 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 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 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 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指的是我们做事情 19 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 要尊重物质运动的 □ 20 规律性,作为 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 □ 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具体要求 21解放思想与时俱 发挥主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 22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 观能动 进,以□ 23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性 律,用□ 24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 尊重客 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观规律 结合起来 5 唯意志 (3)反对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 2 □ 26 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 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 □ 所作为的思想。

一轮创新思维理数(人教版A版)课件:第六章第五节数学归纳法

一轮创新思维理数(人教版A版)课件:第六章第五节数学归纳法

考点一
考点二
[方法提升]
考点三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k成立,推证n=k
+1时也成立,证明时用上归纳假设后,可采用分析法、综合
法、求差(求商)比较法、放缩法等证明.
2.归纳假设就是证明“n=k+1”时命题成立的条件,必须
用上,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
3.“n=k+1”其含义表示“n=k”时的后继数(相邻),要根
(2)假设 n=k 时等式成立,
即 1-12+13-14+…+2k1-1-21k=k+1 1+k+1 2+…+21k,
则当 n=k+1 时,
1-12+13-14+…+2k1-1-21k+2k1+1-2k1+2 =k+1 1+k+1 2+…+21k+2k1+1-2k1+2 =k+1 2+k+1 3+…+2k1+1+2k1+2.
(3)因为xn=xn+1+ln(1+xn+1)≤xn+1+xn+1=2xn+1, 所以xn≥2n1-1. 由xnx2n+1≥2xn+1-xn得 xn1+1-12≥2x1n-12>0, 所以x1n-12≥2xn1-1-12≥…≥2n-1x11-12 =2n-2, 故xn≤2n1-2,
综上,2n1-1≤xn≤2n1-2(n∈N*).
第六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考纲解读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自然数的等式;2.用数学 归纳法证明有关自然数的不等式;3.数列中的归纳猜想综合应 用问题.
[基础梳理] 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 n 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 n 取第一个值n0 (n0∈N*)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当 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 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 从n0开始的所有

22018-2019学年人教A版高中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教学设计运用发散思维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22018-2019学年人教A版高中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教学设计运用发散思维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科学思维常识》教学设计运用发散思维学海导航1、学习目标了解发散思维的客观依据是事物性质和关系的多样性,阐释发散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介绍几例经典的思维发散的技法,剖析具体事例,表明发散思维的运用过程。

2、学习指导本框内容共分三层:第一层,主要阐明发散思维的含义和主要特征,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体现在过程的流畅性、思路的变通性和结果的独特性。

第二层,主要介绍检核表法、列举法、信息交合法和头脑风暴法等经典的思维发散技法,同时提醒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思维发散技法。

学习本框内容,要结合现实生活或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具体事例,来阐述自己对发散思维问题的认识,重在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学习中要注意:(1)关于发散思维的含义,知道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2)关于发散思维的必要性,要知道事物性质和关系的多样性要求运用发散思维,从而使问题更快更好地得到解决。

(3)关于发散思维的特征,要注意从发散思维的过程、思路和结果三个角度完整地来认识,认清流畅、灵活多变和独特新奇是发散思维表现出来的明显特征。

(4)关于发散思维的技法,实际上是一个如何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

要掌握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密切联系实际,学会用这些技法思考问题,不断提高面向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能力。

3、学习探究知识要点思考探究一、发散思维的特点1、发散思维的含义2、发散思维的特征(1)发散思维的过程具有流畅性(2)发散思维的思路具有变通性(3)发散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二、思维发散的技法1、检核表法2、列举法3、信息交合法4、头脑风暴法1、发散思维的客观依据是什么?2、有人认为“发散思维是一种收敛性的思维方式”。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你知道思维发散求索的目的吗?4、为什么说发散思维具有灵活多变的特征?5、适合于个体思维的强制联想的技法有哪些?6、检核表法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思维发散?7、你知道发散思维和思维创新的关系吗?8、如何辩证地理解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互补关系?知识归纳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和关系,不同的性质和关系具有不同的功能与作用,人们已经认识的事物性质和关系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学案.doc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学案.doc

发生严重爆炸后,不同群众的关注焦点有所差异。有的十分关注“涉事企业与港口监管问
题”;有的十分关注“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问题; 也有的对“问责进展与责任追究”十分
关注; 受灾群众与企业更多关注“谁来赔偿、 如何赔偿, 空气质量与港区重建”等。不同群
众所关注的焦点不同,因为 ( )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的分歧表明 (
)
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②人们对同一事物总是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③立场不同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差异性
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认识的反复性
A. ①④
B.②③ C. ②④
D.①③
3.2015 年 8 月 12 日,天津市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天津港
④“尴尬”启示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①③
1. 解析 :D. 从数码荧屏投射出的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从而扰乱人体生物钟,这
表明人体对数码荧屏投射出的光线刺激作出了感应, 说明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作
出感应的特性,故 D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不会因人的需要而变化,故
市建成区 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上述材料表明 (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能促成质变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5. 某地在发放一项惠农补贴时, 为了防止虚报冒领, 引进了先进的指纹机, 以核实领取
A 错误; B、 C 不符
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D。
2. 解析 :D. 欧盟各国在处理难民危机问题上出现分歧,说明人们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

2018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3讲

2018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3讲

知识梳理
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命题中的_且__、__或_、__非_叫做逻辑联结词. (2)命题p且q、p或q、非p的真假判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
q
真真
真假
假真
假假
p且q

_______

______


p或q 真 真 真

_____
非p 假 假

_____
真 _____
基础诊断
考点突第破三页,编辑于星期六课:二堂十总二点结三十一分。
C.∃x0∈R,ex0-x0-1<0
D.∀x∈R,ex-x-1≤0
(2)(2014·全国Ⅰ卷)不等式组xx+ -y2≥y≤1, 4 的解集为 D,有下面四个命题:
p1:∀(x,y)∈D,x+2y≥-2,p2:∃(x0,y0)∈D,x0+2y0≥2, p3:∀(x,y)∈D,x+2y≤3,p4:∃(x0,y0)∈D,x0+2y0≤-1. 其中的真命题是( )
=0,则B为真命题;当x<0时,x3<0,则C为假命题;由指
数函数的性质知,∀x∈R,2x>0,则D为真命题.故选C.
答案 C
基础诊断
考点突第破九页,编辑于星期六课:二堂十总二点结三十一分。
5.(2015·山东卷)若“∀x∈0,π4 ,tan x≤m”是真命题,则实数 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 ∵函数 y=tan x 在0,π4 上是增函数, π ∴ymax=tan 4 =1,依题意,m≥ymax,即 m≥1. ∴m 的最小值为 1. 答案 1
[思想方法] 1.把握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形式,特别是字面上未出现“或”“且”“非
基础诊断
考点突第破二十三页,编辑于星课期六堂:总二十结二点 三十一 分。

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3领会科学思维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3领会科学思维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课程要求]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

体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知识梳理】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________、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________和________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科学思维的特征(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________。

科学思维总是从________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________。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________。

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1.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有利于我们纠正________,驳斥诡辩,捍卫真理;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________和发展规律;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我们的________。

2.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________;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________。

【自主练习】判一判1.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 )2.只有科学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 )3.科学思维就是科学定律。

( )4.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 ) 5.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 )6.科学思维,有利于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 )核心考点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考点精析】1.什么是科学思维(1)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2)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的认识也是有规律的,科学思维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

对“永动机存在”的认识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因而不是科学的思维。

凡是人类文化中的正确思想,都是科学思维的结果。

(3)逻辑是研究思维规律的,逻辑规律和规则是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教案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教案

(四)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1、什么样的思维是辩证思维?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

2、为何辩证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反映)客观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在认识过程中,人们往往需要将普遍联系着的对象及其各个部分、各个性质、各个关系,相对地独立起来、区别开来,分别地加以研究,这样才能获得具体、深入的认识。

这是认识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但是,如果完全切断事物及其各个部分、各个性质之间的联系,就不能正确反映对象的本来面貌。

基于认识对象的本来面貌以及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特点——我们要正确反映认识对象的全貌——就必须坚持整体性、动态化的思维方式去反映客观事物——也就是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反映认识对象。

3、怎样才能正确运用辩证思维呢?接下来,我们就基于认识对象的本来面貌以及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特点来探讨这个问题。

4、人们是如何认识“认识对象的部分”的?复杂多样的客观事物是以有机整体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

为了认识事物的整体,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往往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要素暂时地分割开来,把被考察的部分、要素从对象整体中抽取出来。

在这里,人们运用的就是“分析”。

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地加以认识的思维方法。

必须值得注意的是——实践的需要不同,人们进行分析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不相同。

比如,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对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分析;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定性分析(即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成分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定量分析(即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功能分析(即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的分析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分析;主要解决研究对象“有什么作用”的问题)和因果分析(即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主要解决研究对象“为什么”的问题)等多种方法,考察被研究的对象;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抓住重要问题,认清事物的性质——这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高考精品资料]人教A版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复习课教案.doc

[高考精品资料]人教A版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复习课教案.doc

教学重点难点 1、意识的本质
分析
2、意识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温故:通过选择题练习温故第四节课的考 做一做:复习相关知识,物质、运动、静止、规律
会神,进入课堂学习。
础。
②物质和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运动与规律
改造而成的。
注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不能 停留时间学生背知识点。 帮助学生弄清容易混淆、容易忽
说意识是客观的。
略的知识点。
小结:如何正确把握意识:
(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探究活动一:易错易混修改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3)、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 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
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 雷锋活动(6 分)
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 思考和回答。
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②意识
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精神可 梳理知识框架。
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
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小结: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和方法论:
加深对考点的理解。 梳理知识点。
更好消化知识点。 加深理解 整理知识点。
原理:一是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对人改造客观世界
具有指导作用;二是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 回忆和回答。
适时引导学生归纳知识要点,帮
动作用于对象的观察、实践而自觉反映对象。
2)意识活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 记一记。

一轮创新思维理数(人教版A版)课件:第六章第四节推理与证明

一轮创新思维理数(人教版A版)课件:第六章第四节推理与证明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A.2 011 C.2 013
B.2 012 D.2 01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根据题干图所示的规则排列,设最上层的一个数为 a,则第二 层的三个数为 a+7,a+8,a+9,第三层的五个数为 a+14, a+15,a+16,a+17,a+18, 这九个数之和为 a+3a+24+5a+80=9a+104. 由 9a+104=2 012,得 a=212,是自然数. 答案:B
上是要寻找它的 必要
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它的 充分 条件
条件
4.间接证明——反证法
要证明某一结论 Q 是正确的,但不直接证明,而是先去 假设Q不成立 (即 Q 的反面非 Q 是正确的),经过正确的推理,
最后得出 矛盾 ,因此说明非 Q 是 错误 的,从而断定结论 Q 是 正确 的,这种证明方法叫作反证法.
平面图形 顶点数 边数 区域数
关系
(1)
3
3
2
3+2-3=2
(2)
8
12
6 8+6-12=2
(3)
6
9
5
6+5-9=2
(4)
10 15
7 10+7-15=2
v
e
f
v+f-e=2
其顶点数 v、边数 e、区域数 f 满足关系式 v+f-e=2,故可猜
想此平面图形的边数为 1 009+1 007-2=2 014. [答案] 2 01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由以上特殊不等式,可以猜测,当 a>b>0,s,r∈Z 时,有aasr- -bbsr
≥sra+2 bs-r.
[答案]
sa+bs-r r 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思维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

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

例如,通过对人的观察分析得出“人是能言语,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根据对水的研究得出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101千帕下,水的温度降低到0℃,就会结冰,升高到100℃,就会沸腾;等等。

这些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

人们常说的“考虑”、“设想”、“预计”、“沉思”、“审度”、“深思熟虑”等都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

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基本特征。

所谓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物与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

由于人类感觉器官结构和机能的限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事物本身带有蕴含或内隐的特点,人们对世界上的许许多多的事物,如果单凭感官或仅仅停留在感知觉上,则是认识不到或无法认识的,那么就要借助于某些媒介物与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

例如,内科医生不能直接看到病人内脏的病变,却能以听诊、化验、切脉、试体温、量血压、B超、CT检验等手段为中介,经过思维加工间接判断出病人的病情;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据动物的反常现象或其他仪表的数据来分析与预报震情。

这些都是人们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接认识的结果。

人们要认识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宇宙太空状况、原子结构、生命运动,要认识超声波、红外线,要预测天气等等,都需要借助某些媒介物与思维加工进行间接的认识。

所谓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

由于这一特性,人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特征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通过感知觉我们只能看到具体的一只鸟的外形和活动情况,而通过思维我们才能认识鸟的本质属性:有羽毛,卵生。

也只有通过思维,把不会飞的鸡、鸭列入鸟类,而不把会飞的蝙蝠、蜻蜒等列入鸟类。

又如,温度升降与金属膨胀的关系,植物与动物、动物与人类的生态平衡关系等,都是通过概括活动过程对自然界事物之间规律认识的结果。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是相互联系的。

人之所以能够间接地反映事物,是因为人有概括性的知识经验,而人的知识经验越概括,就越能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

内科医生根据概括性的医学理论才能以中介性的检查,经过思考而间接地判断病人的病情。

气象工作者根据概括性的气象规律,才能从大量天气资料中,经过思考做出天气预报。

正是因为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所以它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使人的认识范围不断扩大。

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而且还可以回顾过去和预见未来。

人类学家根据古生物化石及有关资料推知人类过去进化的规律;地球物理工作者根据已有的地球运动资料,预报地震和火山爆发的情况。

其次,它能不断提高人的认识深度,不仅能认识人一般接触到的事物以及规律,还可以把握人们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以及规律,使人对事物的认识得以无止境地深化。

对于物质结构的认识,正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思维不断深入,由分子水平到原子水平,由原子核、电子水平到核内中子、质子水平,直至夸克水平,目前发现夸克也不是物质的最基本单位,还可以进一步分化。

第三,它能使人由认识世界向改造世界发展,不仅能使人掌握知识、认识规律,还可以使人运用知识和规律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活动。

二、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思维同感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又有根本的区别。

表现为以下几
点:
(1)感知觉只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只是对信息的接受和识别,而思维却是对客

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对信息进行加工;
(2)感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在联系,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
(3)感知觉属于感性认识,它是借助于形象系统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进行反映,反映范围很小,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它是借助于概念系统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它可以反映任何事物,反映范围很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例如,我们见到刮风、下雨,这是对自然现象的感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我们感官的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感性认识;而为什么会刮风,为什么会下雨,我们研究的结果是因为“空气对流”而形成风,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雨,这就是我们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这是思维,是理性认识的结果。

又如,拿我们对三角形的认识来说,感知觉只能反映各种具体的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而思维则能舍弃三角形的具体形状和大小等非本质特征,把任何三角形都具有三条边和三个角这一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概括出来。

前者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后者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思维虽是超出感知范围的理性认识阶段,是更高级更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但它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与感知、记忆等认识过程密不可分的。

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

思维无论多么抽象,它的加工材料还是对个别事物的多次感知,从对个别事物多次感知中,概括出他们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感性认识的材料如不经思维加工,就只能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的、现象的认识上,而不能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三、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人的思维不仅与感性认识相关联,而且与语言密切联系着。

人的思维活动是以感性
材料
为基础,凭借语言而实现的。

思维与语言有联系,也有区别。

1.思维与语言的联系
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

首先,思维活动是借助语言而实现的。

这是由于语言本身具有的概括性所决定的。

人们通过语言才可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概括出来。

例如,“灯”这个词,与各种各样的灯相联系,它概括了一切不同颜色、不同形状和材料制作的灯的本质属性,即能照明的工具。

如果没有标志一般东西的词,思维就无法进行间接概括的反映。

可见思维的结果是靠语言这一载体来表达的,离开了词的刺激作用,人脑就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正如马克思所说:“语言是思维的直
接现
实。

”人类的抽象思维,总是语言的思维。

其次,语言也离不开思维。

因为构成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是思维的结果。

而词义正是概括的思维或概念。

语言和词的意义,也正是靠思维的日益充实和丰富而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

2.思维与语言的区别
认为思维与语言不可分,并不是说二者可以混为一谈,思维与语言是有区别的,表
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它们的本质属性不同。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由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物质的,以声、形的物质形式存在。

思维是人脑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心理过程,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是观念的,以意识的形式存在。

(2)它们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

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二者无必然联系。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代表同一事物,例如,土豆还可称马铃薯,西红柿又称番茄。

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从构成要素来看,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念相关,但并不完全等同。

概念用词来表达,但一个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反之,同一思想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4)从规律的性质来看,语言的语法结构与思维规律之间虽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

语言具有民族性,不同国度、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

而思维具有全人类性,只要是大脑发育正常的人,不分国籍、民族、性别、职业,都遵循着共同的思维规律,都遵循着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思维的基本过程都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

关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也存在着“没有语言的思维”的观点,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但不是惟一的工具,不借助语言也可以进行思维。

这种观点提出的依据有三点。

(1)人类学指出,人类已有几百万年到一千四百万年的历史,而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只有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的历史。

有声语言产生前,人类是用手势进行交际活动的。

(2)人类先有生产劳动,与此同时必然进行思维,然后才给事物命名。

(3)儿童在未理解和掌握事物的类的名称时,就可以将图片上的衣物、动物、植物、器皿、交通工具等分别归类。

儿童表达思想时是先学会手势,以后才学会用语言的等等。

我们谈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主要指已掌握了语言的人来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