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生态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草地生态学第五章 草地群落生态学

草地生态学第五章 草地群落生态学

第三节 群落动态 3.1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3.1.1群落的季节动态 (1)季相变化; (2)草原群落的季节变化 3.1.2群落的年际(波动 fluctuation)变 化 (1)不明显波动 (2)摆动性的波动 (3)偏途性波动
3.2 群落的演替(Succession) 3.2.1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1)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 (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3)外部环境条件的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5)人类干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3.2.6两种演替观点 1.经典演替观 (1)每一个演替阶段的群落都不同于下一个阶 段的群落; (2)前一个阶段的物种的活动促进了下一阶段 物种的确立. 2.个体演替观: (1)促进模型,自己限制了自己,并为后来物种创 造了条件; (2)抑制模型,取决于先期到达,连续而不离散. (3)耐受模型
第四节植物群落的分类和排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2个体论(individualistic)观点 1926年H.A.gleason提出:群落的存在 依赖于特定的生境与物种的选择性,由 于环境条件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不断变 化的,因此群落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边界。 Ramengsky、Whittaker持有相同的观点
1.3 群落的性质 1.3.1机体论(organisimic shool)学派 以美国生态学家Clements为代表 (1916,1928),曾把植物群落比喻成为有机体, 看成是一个自然单位.基本思想是:任何一个植 物群落都要经历一个从先锋阶段(pioneer stage)到相对稳定的顶级阶段(climax)的演替 过程.Braun-Blangquet,Tansley赞同和发展了 此学说,后者还形成了著名的”生态系统学说”
2.1.3.2 综合数量指标 (1)优势度(dominance):用以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定义和计算方法有别“四度一量”“三度一量” 。 (2)重要值(important volume):也是用来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 地位和作用的数量指标。(森林研究中用显著度) 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度) 草原群落研究中: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物种i的个体数 相对密度(%)= ×%

福建省考研草业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草地生态学重点概念解析

福建省考研草业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草地生态学重点概念解析

福建省考研草业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草地生态学重点概念解析草地生态学是草业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研究草地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福建省考研草业科学与工程的复习中,草地生态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草地生态学的一些重点概念进行解析和讨论。

一、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是由植被、土壤和环境条件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空间范围的自然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它能够提供食物、水源、土壤保持等生态服务。

1.1 草地类型根据植被特征和生长环境,草地可以分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

天然草地包括自然形成的草原、沼泽、湿地等。

人工草地包括种植的草坪、牧草地等。

1.2 草地植被草地植被是草地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草本植物和其他低矮植被。

草地植被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可再生性高等。

1.3 草地土壤草地土壤是草地生态系统的基质,它对草地植物的生长、物质循环和水分保持等起着重要作用。

草地土壤的特点是富含有机质、呈松散状、透水性好等。

二、草地植物群落草地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草地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草地植物群落是草地生态系统中各种植物种类的集合体,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2.1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草地植物群落复杂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物种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组成等方面。

2.2 群落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是草地植物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群落生态学的重要内容包括群落结构、物种分布格局和群落演替等。

2.3 营养生态学营养生态学研究的是草地植物群落中的营养循环过程。

草地植物群落的营养生态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与转化。

三、草地生态功能草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1 保持土壤草地具有很强的保持土壤的能力,能够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程度。

草地保护复习题

草地保护复习题

草地保护复习题草地保护复习题草地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和环境污染,草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草地生态系统,我们需要了解草地的特点、价值和保护方法。

下面是一些草地保护的复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1. 什么是草地?草地是指由草本植物主导的植被类型,包括草原、牧草地、沼泽等。

草地通常具有矮小、茂密、均匀的植被,根系发达,适应性强。

2. 草地的生态功能有哪些?草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空气、保持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草地还能吸收二氧化碳,缓解气候变化。

3. 为什么要保护草地?草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草地保护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4. 草地退化的原因有哪些?草地退化的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施肥、过度使用农药等。

人类活动对草地的破坏是主要原因。

5. 如何保护草地?保护草地的方法包括合理放牧、合理开垦、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等。

同时,加强对草地的管理和监测,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也是重要的保护措施。

6. 草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草地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草地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7. 草地保护的挑战有哪些?草地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8. 草地保护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草地保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草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碳汇,保护草地可以减缓气候变化。

9. 草地保护的前景如何?草地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草地保护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10. 你认为自己能为草地保护做些什么?每个人都可以为草地保护做出贡献。

草地学复习资料

草地学复习资料

草地学个人复习资料1.我国天然草地总面积3.93亿hm2 ,占国土总面积的41.41%,可利用草地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84.26%,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

(约4亿公顷,60亿亩,即393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2.禾本科草种的形态特征。

禾本科草种实际上是一果实—颖果;其果皮与种皮相粘着不易分离。

胚位于颖果基部向外稃的一面,呈圆形或卵形凹陷。

紧包着颖果的苞片叫做稃片,与颖果紧贴的一片为内稃,对着的一片为外稃。

外稃顶端或背面可具一芒,系中脉延伸而成。

芒通常直或弯曲,有些种芒膝曲,形成芒柱和芒针两部分。

芒柱常螺旋状扭转,有的作两次膝曲,芒柱或芒针上有时被羽状毛,如针茅属(Stipa)的草种。

3.开花:牧草的花芽分化中,雄蕊的花药发育成熟或雌蕊的胚囊发育成熟后,包被雌雄蕊的花器官展开,使雄蕊或雌蕊(或二者同时)暴露出来称为开花,即指花器官发育完全至成熟花粉从花药中释放出来的过程。

4.生育期:牧草或饲料作物从出苗到主产品收获时期为止所经历的天数。

(将整个生育期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生育时期:也叫物候期,指牧草饲料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上发生显著变化的几个时期。

一般把达到某一形态植株占全部植株的50%时期称做此期标准。

(举例:豆科50%为开花期,20%开花为初花期,80%为盛花期。

)5.根据株丛形状和植株高度可分为上繁草(株高1米以上)、下繁草(高40—50厘米)、半上繁草和莲座状丛草。

6.多年生草类借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两种方式进行繁殖更新。

7.根据分蘖特性和营养繁殖方式分为根茎型、根蘖型、疏丛型、密丛型、根茎-疏丛型、匍匐型、鳞茎型、根颈型、莲座型等。

8.根茎型草类生长的特点。

①根茎分布在距地表5~20cm深处;②根茎自母枝长出,形成节和节间;③在根茎的节上生长的垂直的更新芽,并可形成枝条④垂直枝条长出地面后形成绿色的茎和叶。

9.疏丛型草类生长的特点。

①疏丛状草类茎的基部有短的茎节,位于地表1~5cm深处。

草地生态学习题集

草地生态学习题集

草地生态学习题集一、选择题1. 草地是指____。

- A. 集中分布着草本植物的地区- B. 土地被草覆盖的地方- C. 草类植物构成的植被类型- D. 牛马等动物放牧的地方2. 以下哪项不是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A. 保持水土- B. 供应食物- C. 提供氧气- D. 调节气候3. 草地通常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 植物生长较缓慢- B. 地下根系发达- C. 降水量较大- D. 温度波动较小4. 以下哪种气候条件适宜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 A. 寒冷干燥- B. 年降水量少于年蒸发量- C. 短暂春夏季和寒冷冬季- D. 年均温度超过25摄氏度5. 草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面积最广的生态系统之一,同时也是____。

- A. 光合作用最强的生态系统- B. 动物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C. 自然植被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D. 全球最受保护的生态系统之一二、填空题1. 生态链是由____组成的。

2. 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主要包括____、氮循环。

3. 草地具有____功能,可以减缓洪水的产生。

4. 草地是____动物栖息地。

5. 生物多样性是草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____之一。

三、问答题1. 请简要说明草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2. 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哪些因素影响?四、综合题某国家的一片草地面临人类活动带来的破坏和退化威胁,请设计一份保护和恢复该草地生态系统的行动方案。

注:请在答题纸上回答以上问题。

参考答案请在下方回复。

甘肃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地生态与管理要点梳理

甘肃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地生态与管理要点梳理

甘肃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地生态与管理要点梳理草地是我国重要的资源类型之一,草地生态与管理是草业科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甘肃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中,草地生态与管理的要点需要我们进行梳理和总结。

本文将从草地生态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生态环境因素及其影响、草地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和阐述。

一、草地生态与管理的基本概念草地是由草本植物组成的大片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草地生态与管理旨在保持和改善草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以实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草地生态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草地的类型和分类、草地植物的结构和组成、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等。

二、生态环境因素及其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受到多种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中,气候、土壤、水分和光照是草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降水和日照等,对草地植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因素包括土壤质地、水分状况和养分含量等,对草地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功能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草地管理措施合理的草地管理措施是维护和改善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

草地管理措施包括草地的建设和恢复、草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等方面。

草地的建设和恢复主要包括草种选择、播种和护坡等操作,以建立健康的草地植被覆盖。

草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涉及到合理的放牧管理、草地养护和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科学合理的草地管理措施还包括合理施肥、灌溉和防治病虫害等。

四、甘肃省草地生态与管理的特点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草地资源区域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草地生态与管理的特点与其他地区略有不同。

甘肃省草地生态与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高寒草地、沿黄草地和草原草地等不同类型的草地分布,对干旱和半干旱草地的管理要求较高,同时还面临着草原退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等挑战。

综上所述,草地生态与管理是甘肃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中重要的内容。

通过梳理和总结草地生态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生态环境因素及其影响、草地管理措施等要点,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山东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原生态与草业管理核心知识总结

山东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原生态与草业管理核心知识总结

山东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原生态与草业管理核心知识总结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草业科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到草原生态与草业管理的核心知识。

在山东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中,了解草原生态与草业管理的核心知识,对于备考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中的草原生态与草业管理核心知识进行总结。

一、草原生态1.草原植被类型草原植被类型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基础,根据植被的特征和地理分布可将其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高山草甸、荒漠草原等。

草原植被的类型差异直接影响到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2.草原生态系统功能草原生态系统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碳循环等。

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对于合理保护和管理草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3.草原植被演替草原植被演替是草原生态系统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于草原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草业管理1.草地资源评估与监测草地资源评估与监测是进行草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通过对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评估和监测,可以为合理规划和管理草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放牧管理放牧是草业生产的重要方式,合理的放牧管理对于草地生态和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

放牧强度、放牧方式、放牧时间等因素都会对草地植被和土壤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放牧管理。

3.草坪建设与管理草坪是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坪建设与管理涉及到选择适宜的草种、草坪养护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草坪建设与管理的核心知识,对于草坪的良好生长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4.草地改良技术草地改良技术是提高草原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了解不同的草地改良技术和方法,对于实施草地改良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草业发展政策草业发展政策是指导和推动草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针和政策。

了解草业发展政策对于了解草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草地学考试复习资料

草地学考试复习资料

1.草地(Grassland)简单定义:草地是草及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土地是环境,草是构成草地的主体,也是人类经营利用的主要对象。

现代草地定义:草地是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或稀疏树木,可以为家畜或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活场所,并可以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三、草地学1.定义:研究从草地上获得高产、优质饲草进行畜牧业生产,而草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得以维持的科学。

2.内容:生物学基础、生态学基础、饲用价值、草地类型及分布规律、草地资源、草地利用、草地培育、人工草地的建植、牧草加工、草地经营等。

3.任务:研究和应用现代草业科学理论和技术,为草地畜牧业和草地农业的发展建立巩固的饲草料基地,提供充足的优质饲草料,提高草畜转化效率,生产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的畜产品,并通过技术措施有效保护草地,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服务。

草地主要植物及其特征根据草地植物的经济价值分为4种经济类群:禾本科草类豆科草类莎草科草类杂类草类(外部形态、生物学特征、经济价值)禾本科草类的经济价值(1)从营养的成分来说,富含无氮浸出物(NFE)(2)适口性好,大多数禾本科草无论放牧或调制干草,家畜都很喜欢吃;(3)在天然草地上的出现率和丰富度较高;(4)禾本科特别有价值的特性是调制干草或运输时叶子不易脱落,长期贮存产生的草末很少,也不易霉烂,是最好的调制干草的原料;(5)禾本科草有很强的耐牧性,再生力强。

因此,禾本科草的经济价值居首位。

豆科草类的经济价值(1)从营养的成分来说,蛋白质量高(18~24%),含钙丰富(>0.9%);(2)适口性好,家畜都很喜欢吃;(3)豆科草开花期长,营养成分下降没有禾本科迅速;(4)豆科草的根部具有根瘤,有固氮作用,能增加土壤中氮含量;(5)豆科草叶片干燥时容易脱落,调制干草时养分容易损失。

因此,豆科草的经济价值居第二位。

多年生草类的生长发育时期(物候期)1.萌发(返青期):鉴别萌发再生的标准是50%的植株返青为萌发返青期。

草地学-第二章草地生态学基础1汇总.

草地学-第二章草地生态学基础1汇总.
30
第 二 章 草 地 生 态 学 基 础
短日照植物:
在一定范围内暗期越长开花越早,一般至 少需要12~14小时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
但在长日照下则只能营养生长而不开花。
如苍耳、牵牛、草地早熟禾、高羊茅、无芒雀麦、 鸭茅等,作物中有水稻、大豆、玉米、烟草、 棉等。通常在早春或深秋开花。
31
第 二 章 草 地 生 态 学 基 础
第 二 章 草 地 生 态 学 基 础
植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是自然界客观存
在的,但是人们对其规律的认识,则经 过较长的历史过程。
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与环境关
系的科学。
5
第 二 章 草 地 生 态 学 基 础
生态学中所理解的环境,是指生物周围客观存 在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 物的条件。
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是由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光谱
成分构成
光能条件与植物的生物学产量有直接关系 光合产物的多少是植物高产最根本的生理基础 提高光能利用率是进一步提高植物产量的根本途径
11
1、光的性质及其变化
第 二 章 草 地 生 态 学 基 础
光是太阳的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投 射到地球表面的辐射线。 主要波长范围是150~4000nm
以光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
21
第 二 章 草 地 生 态 学 基 础
阳性植物: 在全日照或强光下才能生长健壮,在遮荫 或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特征:植株矮小,密丛生,叶肉厚,栅栏、 海绵组织发达,粗糙有毛,角质层和表 皮较厚,机械组织发达。 草原和沙漠植物都是阳性植物,如苜蓿、 三叶草、冰草、针茅等。
79形态特征植物体干而硬叶子不发达气孔下陷表皮具厚外壁有灰白色绒毛栅栏组织发达枝叶具有肉质性生理特点具有一系列抗盐特性植物类型特点典型植物嗜盐植物体内积盐强盐碱土上生长依靠肉质的茎叶积盐使渗透压升高珍珠柴泌盐植物根细胞对盐的通透性大通过嫩枝和叶表皮分泌腺排出柽柳胡杨大米草滤盐植物根对盐类的透过性很小体内渗透压靠有机物维持在盐渍度较轻的土壤上生长蒿类植物81珍珠柴大米草胡杨82白沙蒿沙生植物生长在沙地或沙漠中的植物如梭梭沙蒿沙鞭1对基质流动的适应形成不定根的能力强根的萌蘖能力强强大的根系向下到达地下水水平可达20多米种子果实适于风播如沙蒿果实小而轻柽柳沙拐枣有毛状附属物三芒草带毛

草地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

草地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

草地生态学草地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生产、动态、生态调控,并探索其实现高效、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科学。

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生理、生态和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环境:主体以外、围绕主体,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要素。

环境因子(Environment factors):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是环境因子的一部分。

生态适应:生物在与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一些具有生存意义的特征。

依靠这些特征,生物能免受各种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和伤害,同时还能有效地从其生境获取所需的物质、能量,以确保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

生态适应是生物界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生活因子(life factors):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

所有生活因子构成生存条件。

生境habitat:具体生物个体或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限制生物生长和生存繁殖的任何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Liebig’s law of minimum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1状况的食物的量。

a. 只适用于稳定状态,能量、物质处于平衡态时才适用;b. 要考虑生态因子的可补偿性。

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会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内稳态homeostasis: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内稳态通过生理或行为的调整来实现的。

驯化过程是通过酶系统的调整来实现的,因为酶系统只能在特定的环境范围内起作用,并决定着生物的代谢速率与耐性限度,驯化即体内酶系统的改变过程。

草地生态学课程知识重点总结

草地生态学课程知识重点总结

草地生态学课程知识重点总结绪论1.草原: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与其着生的土地,亦即被草覆盖的地方叫做草原。

2.草地:受到人为干扰利用(刈割、烧荒、放牧)的草原叫做草地。

3、草地有自然形成的和人工种植的,前者叫天然草地(natural grassland,rangeland,range),后者叫人工草地(artificial grassland,pasture)。

农业上,人工草地又叫栽培草地,草地一般用于经营畜牧业,用于放牧的叫放牧草地(grazing land),用于刈割的叫刈割地(meadow)。

4、世界草地包括热带草地或称热带稀树草原—萨王纳(savannah)、温带草地或温带草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域名称,欧亚大陆叫斯太普(steppe)草地;北美叫普列里(prairie)草地;南美叫帕斯(pampas)草地;非洲叫费尔德(veld)草地。

加上草甸、森林区的次生草地和可利用的稀疏矮灌丛约50亿公顷,占世界陆地面积的33%。

5、中国天然草地资源面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澳大利亚。

6、草地的重要性(1)草地是重要的“肉库”,关系到国家的食物安全;(2)草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3)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关系到边疆的久安。

7、草地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生产、动态、生态调控,并探索其实现高效、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科学。

第一章草地生态系统概论1、草地生态系统(grassland ecosystem):是在一定草地空间围共同生存于其中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转和信息传递的综合自然整体。

2、草地生态系统的组分:草地生态系统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无机盐类、水和二氧化碳。

人类是主要的生物影响因素,气候是主要的非生物影响因素。

草地生态学考试重点

草地生态学考试重点

草地(grassland): 是一种土地类型, 是草类和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

强调草类, 并非说草地上没有其他植物, 有些草地常有少量灌木或乔木散生其中, 但仍不失以草类为主。

草地--1天然草地(natural grassland, 草原、草甸、疏林草地、灌丛草地和多年撂荒的弃耕地及荒漠牧野等)2栽培(人工)草地(cultivated grassland)草原: 由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 在地球表面(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占据特定的生物气候地带, 属显域植被。

根据草原的组成和地理分布可分为温带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草原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其气候有密切关系。

草原气候的主要标志是水分和温度, 即水分与热量的组合状况是影响草原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草原生态系统所处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较强, 降水量少, 日温差和年温差变化都大。

草甸:由喜湿润的中生草本植物组成, 常出现在河漫滩等低湿地和林间空地, 或为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类型, 属隐域植被, 可出现在不同生物气候地带。

典型草甸, 草原化草甸, 沼泽化草甸, 盐生草甸, 高寒草甸人工草地: 利用综合农业技术, 在完全破坏原有植被的基础上, 通过人为播种建植的人工草本群落。

包括以饲用为目的播种的灌木与草本混播的人工群落、以牧用为主要目的的人工草地, 还有以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和体育运动等为主要目的的其他类型的人工草地(草坪、绿地等)。

草地生态学: 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 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生产、动态、生态调控, 并探索其实现高效、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科学。

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以经营草食家畜, 获取各种畜产品为目标的草地生态系统, 而应是所有的覆盖陆地表面的草地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在一定草地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所构成的功能综合体。

是草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也是草地管理与生产的基本单位。

动科-草地学复习题

动科-草地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1.草地按成因分类(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2.草地按用途分类(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3.根据利用年限可以将人工草地分为(永久性草地)(轮作草地)(临时草地)(天然草地)(补充草地)。

4.草地是“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木)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5.草业包括的是个生产层是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和后生物生产层。

6.我国拥有(3.92亿hm²)的天然草地,成为世界第二大草地资源国。

7.秋季放牧生长结束前的(30)天左右应停止放牧8.草地植物的分蘖类型有(根茎型—芦苇)、(根蘖型—甘草)、(疏从型—鸭茅)、(密从型—芨芨草)、(根茎—疏从型-----草地早熟禾)、(匍匐茎草类---白三叶)、(鳞茎型草类---野葱)、(根茎丛生草类---苜蓿)、(无茎莲座型草类---车前草)等。

9.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的枝条类型有长营养枝、短营养枝和(生殖枝)。

10. 用干物质和化学成分动态看草地合理利用①草地放牧利用应不迟于(抽穗—开花期)禾本科或(现蕾—开花期)(豆科),因为这两个时期是牧草消耗率的转折点,在这以前消化率高,以后则低。

②草地刈割草应在(现蕾期—开花期)为好,因为此时营养物质的绝对量最高。

11.禾本科牧草种子成熟,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12.根据寿命长短可以将多年生牧草分为(二年生植物)(少年生植物)(中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四大类。

13.牧草的再生性一般以(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再生产草量)三个指标来表示。

14.一般牧草在第(1-2)次的产量较高,以后的产量逐渐下降。

15.构成豆科牧草饲草产量的主要因素有()()()16.禾本科牧草种子主要由(种皮)(胚乳)(胚)组成,种子有叫(颖果)。

17.豆科牧草的花瓣包括(旗瓣)(翼瓣)(龙骨瓣)18.豆科牧草的种子又叫(荚果),主要由(种皮)(胚乳)(胚)构成19.禾本科牧草的小花由(3)个雄蕊(1)雌蕊组成。

山西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地生态与管理概述

山西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地生态与管理概述

山西省考研草业科学复习资料草地生态与管理概述一、引言草地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草地生态学作为草业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草地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生态过程,为草地的正确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对山西省考研草地生态与管理进行概述。

二、草地的生态特征1. 植被组成山西省草地主要由禾草、杂草和野花组成。

禾草是主要的牧草种类,如早熟禾、黑麦草等;杂草主要指一些不良草本植物,如蒿属、稗属等;野花是指草地中广泛分布的彩色花朵,如紫花苜蓿、大黄等。

2. 土壤特征山西省草地土壤以黑土为主,具有肥沃、疏松、保水保肥的特点。

草地的土壤pH值一般在6.0-7.5之间,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3. 生态功能草地具有保水保肥、固碳减排、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

草地植被可以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草地茂盛的植被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减轻沙尘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草地管理的原则1. 合理放牧合理放牧是草地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山西省草地资源有限,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

因此,在放牧中应控制放牧的程度和时间,保证草地植被的恢复和生长。

2. 施肥管理草地的肥力充足与否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状况。

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提高草地的产量和素质,同时减少土壤营养物质的流失。

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草地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常见的草地病虫害有草地贼、禾本科蠹孔蛾等。

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保障草地植被的健康生长。

四、草地生态恢复与保护1. 种草补植在草地退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进行种草补植,引进适应当地环境的牧草种类,提高草地的植被覆盖率。

2. 防治草地退化草地退化是当前草地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草地退化地区,可以采取措施进行退化地的整治,如人工培育、植被覆盖增加等,防止草地退化进一步扩展。

3. 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维护草地生态平衡的关键。

云南省考研草学复习资料草地生态系统保护技术总结

云南省考研草学复习资料草地生态系统保护技术总结

云南省考研草学复习资料草地生态系统保护技术总结草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而草地的生态系统保护技术在云南省考研草学复习资料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总结草地生态系统保护技术,并提供云南省考研草学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植被保护与恢复植被是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保护和恢复植被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云南省考研草学复习资料中,我们需要了解草地植被的分类、生长规律以及保护和恢复的相关技术。

1.分类和生长规律草地植被根据生长习性和耐干旱能力等因素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旱生草地、湿生草地、高寒草地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草地植被对于保护和恢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了解草地植被的生长规律也是草地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例如,草地的休耕期、割草期、补播期等。

只有在正确的时间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植被的生长和繁衍。

2.植被保护与恢复技术(1)合理利用和管理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是草地生态系统保护的基础。

在草地的合理利用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如合理放牧、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等,以确保草地的生态系统稳定。

(2)采取生态措施采取适当的生态措施,如合理的抚育治理、草种选择、植物间作等,有助于恢复草地的植被,提高草地的生态功能。

(3)土壤改良草地的土壤是植被恢复和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因此,进行土壤改良是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中的关键环节。

采取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有机物添加、矿物质调整等,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植物的生长条件。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特征,对于维护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优良功能至关重要。

在云南省考研草学复习资料中,需要了解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知识。

1.保护重点物种保护草地生态系统中的重点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任务。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如藏羚羊、金雕等。

保护这些物种对于维护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至关重要。

草地生态系统期末复习

草地生态系统期末复习

草地生态系统:在一定草地空间范围内共同生存于生物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自然综合体。

研究对象: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生产、动态、生态调控,探索其实现高效、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科学。

日本结缕草1形态特征具横走根茎和匍匐枝,须根细弱,茎叶密集,植株高15-20cm,基部常有宿存枯萎的叶鞘。

叶片扁平或稍内卷,长2.5-5.0cm,宽2-4mm表面疏生柔毛,背面近无毛:叶鞘无毛,下部松弛而互相跨覆,上部紧密裹茎,叶舌纤毛状,长约1.5mm总状花序呈穗状,小穗柄通常弯曲,小穗卵形黄绿色或带紫褐色,2.生态习性a广泛用于温暖潮湿、温暖半干旱和过渡地带b靠强大的匍匐茎和根茎蔓生,形成致密的草地,抗杂草侵入c结缕草比其它暖季型草地植物耐寒,低温保绿性比大多数暖季型草地植物强d抗旱性和抗热性极好。

虽然较耐寒,但它不能在夏季短或太冷的地方生存。

最适合于温暖潮湿地区,耐荫性很好。

狗牙根1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具根茎和匍匐茎。

杆细而坚韧。

下部匍匐地面蔓延甚长,节上常生不定根,直立部分高10-30cm,直径0-1.5cm杆壁厚,光滑无毛,有时略两侧压扁。

叶片线条形,长1-12cm,宽1-3mm, 先端渐尖,通常两面无毛。

叶鞘微具脊,无毛或有疏柔毛,鞘口常具柔毛:叶舌为纤毛状。

穗状花序,小穗灰绿色或带紫色。

2生态习性◆适于世界各温暖潮湿和温暖半干旱地区长寿命的多年生草,极耐热和抗旱但不抗寒也不耐荫。

◆随着秋季寒冷温度的到来而褪色,并在整个冬季进入休眠状态,◆狗牙根适应的土壤范围很广,但最适于生长在排水较好、肥沃、较细的土壤上,要求土壤pH值为5.5-75。

◆狗牙根较耐淹,水淹下生长变慢:耐盐性较好。

◆狗牙根常见的病有长蠕孢菌、褐斑病、币斑病、穗赤霉病、腐霉枯萎病、锈病和春季死斑病等。

◆常见的昆虫有草皮蛴罐、粘虫、蝼蛄、狗牙根螨类、无茎虎尾草介壳虫、狗牙根介壳虫和线虫。

草地学复习资料

草地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光补偿点:一种植物在某种光强度下,叶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所放出的CO2量,这种光强度即为该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所需光强度的“补偿点”。

2.光饱和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愈大,光合能力愈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光合强度不再增加。

强光对叶绿体有破坏作用,因而光合强度反而降低。

3.种子用价:种子用价也叫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品种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样品的百分率。

4.田间持水量当土壤含水百分率达到毛管悬着水最大量时。

植物的有效水分调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分。

田间持水量可作为灌水定额的依据,有效利用水资源。

5.木质化:随植物的成长成熟,细胞壁上生成木质素,并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紧密结合,使植物组织变地牢固结实,这种现象称为木质化。

6.牧草出现率:指植物出现的频度,即一种草在草地分布的广泛程度。

7.牧草丰富度:指一种草在草群中产量的大小,可以用各种草占总产草量的百分数表示。

8.忌牧期:春季牧草萌发,完全依靠贮藏的营养物质,直到草类开始发育15~18天后,消耗的营养物质才能得到补充,这段时间称为牧草发育的临界期,放牧上称为“忌牧期”。

9.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所占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10.有害植物:本身不含有对家畜有毒的物质,可以为家畜所采食,但在植株上具有芒刺,能造成家畜的机械伤害,或体内含有某些化学成分,虽对家畜无毒害,但能使畜产品变质的,都属有害植物。

填空1.在生育期中,消化率由高到低明显下降的转折点,在禾草为抽穗期、其他牧草多在盛花期,这是由于牧草细胞壁部分从此时开始木质化而引起。

2.牧草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水分的变化:第一阶段散失游离水,迅速、匀速;第二阶段散失结合水,豆科50-55%,禾本科40-45%,速度慢。

营养物质的变化:饥饿代谢时期;自体溶解时期。

3.植物的有效水分指调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分。

草地保护复习题

草地保护复习题

草地保护复习题草地保护复习题草地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生态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许多草地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提高对草地保护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一些草地保护的复习题。

1. 什么是草地?草地是由草本植物主导的生态系统,通常由多种草本植物、地被植物和灌木组成。

它们通常分布在温带和寒带地区,并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2. 草地为什么重要?草地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包括鸟类、昆虫和哺乳动物。

它们提供食物、庇护和繁殖场所。

此外,草地还有助于保护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和洪水的发生。

草地还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

3. 什么是草地退化?草地退化是指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受到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生态系统服务减弱的过程。

草地退化的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土地污染和气候变化等。

4. 如何保护草地?保护草地的关键在于可持续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保护草地的方法:- 合理管理放牧,控制放牧的数量和时间,避免过度放牧。

- 保护草地的水源,避免过度灌溉和水土流失。

- 限制开垦和土地开发,保护原始的草地生态系统。

- 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 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提高,提倡公众参与草地保护。

5. 草地保护的挑战是什么?草地保护面临许多挑战,其中包括:- 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化导致草地面积减少。

- 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干旱和洪水频发。

- 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导致草地退化。

- 缺乏草地保护的政策和法律。

6. 草地保护的前景如何?尽管面临许多挑战,但草地保护的前景仍然是积极的。

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草地保护,并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例如,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以保护草地生态系统。

此外,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为草地保护提供了新的机会和解决方案。

总结起来,草地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涉及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草地:以多年生禾草占优势的植物群落,灌丛极少甚至没有,或完全没有乔木(moore ,1964),一般被称为永久性草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及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草地:通过人们精心播种与培育的农业栽培草本植被,但经过长时间的演替,也会有外来种侵入,物别是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种,使人工草地打上天然草地的烙印
草地:具有更广泛的农学涵义,而不等同于植被类型概念,应与“草原”一词作划分,也就是说草地是指可作为家畜放牧或打草利用的比生态学上草原植被类型更为广泛的范围,其中包括草原,也包括草原以外天然的或人工的供畜牧业利用的草地。

草地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是研究草地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系统关系的科学。

它是草地学与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科学,是农业生物学与生态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因而又是应用植物生态学。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A·G·Tansley 1935年提出的
草原:主要是在温带半干旱气候下发育形成的一种植被类型,以夏绿的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要成分,缺乏乔木,有时夹以小灌木,小半灌木。

它主要是由所在地区的气候因素和历史条件决定的。

即温带半干旱气候下发育形成的旱生或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即称为草原。

典型草原:大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克氏针茅草原
荒漠草原:小针茅草原、短花针茅草原、沙生针茅草原
草甸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
紫花高寒草原:紫花针茅草原
草甸:是由多年生中旱生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群落类型,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包括大气降水,地面径流,地下水和冰雪融化等各种来源的水分)形成和发育起来的,这里所说的中生植物包括旱中生植物和湿中生植物,也包括那些适盐耐盐的所谓盐中生草本植物。

草甸一般不呈地带性分布。

草场:通过放牧,割草或其它方式为家畜等食草动物提供食料的自然,地段(李特),一般是指在其上进行着草群培育过程的生产地段,在每一段时间内,草场都处在一定的生产状况之下,产生若干一定品质的草群。

草地(Grassland):一般译为草地,狭义指禾草草地,包括Prairie(高禾草草地)和Steppe (矮禾草草地)。

广义的草地应与草场相同。

草本植物群落的泛称,即能放牧或割草,提供牲畜饲料的自然地段。

草地资源: 一般是指提供家畜所需要的放牧场与打草场的自然资源。

在论述草地资源前,我们有必要分清几个概念,即草原,草甸,草地,草场。

一般情况下草地和草场是农学的概念,草原和草甸是植物群落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