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赏析

合集下载

摊破浣溪沙(李璟)

摊破浣溪沙(李璟)

摊破浣溪沙(李璟)
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珠帘上玉钩原文及
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里落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中愁。

回首渌波三峡暮,接天流。

注释
①珠帘:即真珠。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朝代:五代作者:李璟原文: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玉钩:帘钩之美称。

⑶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⑷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⑸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注:“三足鸟,青鸟也。

主西王母取食。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⑹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⑺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赏析:作者:佚名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1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栏通:阑) (何限恨一作:无限恨)译文及注释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显示全部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菡萏:荷花的别称。

⑶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⑷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

“今陕西省横山县西。

《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

亦作鸡禄山。

《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这里泛指边塞。

⑸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 大遍“有几十段。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①,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②,小楼吹彻玉笙寒③。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①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

②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

③鸡塞:即鸡禄塞。

汉朝为北边要塞。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北击匈奴,即出此塞,获胜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遍。

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所以叫做“寒”。

也可作玉笙凄凉解。

⑤何限:一本作“无限”。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意译】:池塘里鲜艳芬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

秋风裹带着忧愁刮来,在池塘里吹起绿色的波纹。

这池中的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真叫人不忍心再看。

夜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梦中回想起国家边塞的战事。

小楼上有人吹奏起哀婉幽怨的玉笙的声音,让人感到透心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

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少愁苦怨恨,又流淌了多少泪珠啊!译文2:莲香销尽,荷叶凋残,萧索的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吹起。

自己的美好时光,就像这荷花一样香销叶残了,眼前的景象让人不堪回首。

细雨迷朦中,与日夜思念的丈夫相见了,醒来却发现这只是一个梦,怀恋的丈夫仍远在边塞,在她居住的孤寂的小楼上,整夜回荡着凄冷的玉笙声。

流了许多眼泪,有无限多的怨恨,无可奈何,只好独倚栏杆。

【赏析】:李璟是南唐烈祖李昇长子,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为南唐中主。

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

他留下的词作只有四首。

这首词通过秋景写出了作者身为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即“荷花”,也叫“莲花”,称“菡萏”,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

【2018-2019】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阅读题答案与翻译赏析-范文模板 (4页)

【2018-2019】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阅读题答案与翻译赏析-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阅读题答案与翻译赏析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1、“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这二句围绕词中哪个字来写?写法有何特点?(5分)2、戴望舒《雨巷》的意境取自“丁香空结雨中愁”,但又有发展。

请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围绕“恨”字来写,写法上都是借景热情,前一句写近景,直接热情,后一句写远景,间接热情。

2、丁香在《雨巷》中既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象征,又表达诗人无限的惆怅与依恋。

而《浣溪沙》表达的则离别相思之情或是对南唐风雨飘摇国运的忧虑和感伤。

二(1)简析词中有哪些“愁”。

(4分)答案:“伤春之愁”和“怀人之情(或身世之忧)”。

(2分)上片写卷起珠帘,重楼阻隔,落红飘零,孤苦无依,是伤春,也是感慨;下片写音书难达,愁思中结,楚天暮云,绿波浩荡,正是愁思压抑而又深广的写照。

(2分)(2)赏析“丁香空结雨中愁”中的“空”字的妙处。

(3分)答案:“空”是“徒然”的意思。

(1分)词人移情于景,用一“空”字强烈地表达出愁思难以排遣的无奈和哀伤。

(2分)三:1。

词的上阕写抒情主人公卷帘出场,倚楼凝望,思绪万千,“ ”一词点明了主旨。

下阕“青鸟不传云外信”一句,运用了“青鸟”的典故,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2分)2。

简要赏析结尾句“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的表现手法。

(5分)参考答案1.春恨。

恋人无音信的愁苦。

(2分。

每空1分,后一空写出“愁苦”也可给分)2.①以景作结或以景结情,(答出手法给1分,答“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也可给分)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更见凄迷,更增愁情;(分析1分)②化抽象为具体,(1分,表述近似的也可给分)把哀愁化作不尽之水,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也是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的物化形象,写出抒情主人公心中的忧伤!(具体分析给2分,如有缺漏,酌情赋分)(共5分)四:(1)结尾“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两句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浣溪沙 李璟

浣溪沙 李璟

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释①珠帘:即真珠。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赏析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上阕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手轻轻地把珍珠门帘卷起,挂在玉钩上,依靠在门边看着外面的春景,心中的怨气依旧象从前一样笼罩着整座高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风中的落花显得那么的柔弱,随风飘零,身不由己,眼前的暮春景象触发我思绪缥缈,闲愁点点。

下阙进一步写愁肠百结,思绪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青鸟无法传递远方思念的人儿的一点儿消息,那绵绵的春雨中绽开的丁香花蕾可是一团团结成的愁怨?“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回首瞭望,但见浩浩江水,从三峡奔腾而下,苍茫的暮色笼罩着西接天际的碧涛,长空万里,水天一色。

浣溪沙李璟

浣溪沙李璟

浣溪沙李璟浣溪沙李璟《浣溪纱》,词牌名,是浣溪沙的别名。

《浣溪纱》是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

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

下面请看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浣溪沙李璟,供大家阅读参考。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唐;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景致与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里还忍心再看。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吹到最后一曲,寒笙呜咽之声久久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1、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2、菡萏:荷花的别名。

3、韶光:美好的时光。

4、梦回:梦醒。

5、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6、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故址在今内蒙古。

这里泛指边塞。

7、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赏析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

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

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

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

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

西风,秋风之谓也。

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

古诗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翻译赏析

古诗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翻译赏析

古诗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翻译赏析《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煜。

其古诗全文如下: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前言】《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

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

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oRG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玉钩:帘钩之美称。

⑶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⑷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⑸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注:“三足鸟,青鸟也。

主西王母取食。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⑹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⑺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翻译】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意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意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意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意: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出自唐代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诗文如下: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南唐·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译文:
轻轻地卷起珍珠门帘,挂在玉钩上。

看着门外的春景,心中不免生出一股怨气,笼罩了整所高楼。

柔弱的花儿随风飘零,眼前暮春的景色让我思绪缥缈,闲愁点点。

青鸟带不回远方我怀念之人的丁点音信,雨中绽放的丁香花开出团团的愁怨。

那绿色水波,浩浩荡荡从三峡奔腾而下,远远望去,碧涛与苍茫的暮色连成一片,长空万里,水天一色。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简短赏析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简短赏析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简短赏析《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典诗词,它汇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全面评估,并给出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1. 诗词赏析《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南宋词人秦观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以华美的词藻描绘了一幅婉约、典雅的意境。

词中的“手卷真珠上玉钩”暗喻着女子的婉约之美,表现了女性柔美的形象和内心世界。

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优美,给人以无限遐想之感。

2. 主题探讨本词的主题可以归纳为“女性之美”,它通过对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描写,展现了我国古代审美观念中对女性的赞美和崇敬。

也暗含了作者对女性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这一主题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反映了古人对女性的崇高评价和对人生美好的追求。

3. 文章撰写在这篇文章中,将以《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为中心,从古诗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诗词的艺术特点、意象的意义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逐步揭示其内涵和魅力。

另外,还会探索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以及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在文章结尾,将进行总结和回顾,以干货的形式给出对该诗词的全面评价和个人理解。

4. 个人观点个人认为,《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其表现出作者对女性之美和情感的真挚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值得当代人深入品味和解读。

也反映了中华传统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对于当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人文情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篇文章将全面解读和评估《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给予读者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典诗词的内涵和魅力,使其得到更有意义的传承和发扬。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古典词,它以其华美的词藻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及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及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及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及赏析导语:《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有人认为《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五代.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赏析一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

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的诗意

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的诗意

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的诗意浣溪沙,作为唐代文学家李璟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以其清丽婉约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诗中,作者展示了一个少女凭借技巧熨烫布裙的情景,诗意感人,既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将从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等方面,探讨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的诗意。

首先,从诗歌的结构来看,这首诗整体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各有六句,以六言绝句的形式写就,第三部分则是一个单独的三言绝句。

这种结构既呈现了作者对细腻的描绘,也增强了整首诗的厚重感。

整首诗没有明显的开头和结尾,呈现出一种流水般的连贯和律动,给人带来了一种自然而流畅的阅读感受。

此外,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对偶和押韵,使得诗歌韵律优美动听。

其次,诗中融入了丰富的意象,突出了山水景色和女性的形象。

首先是“山色苍然”、“水声澹然”的描绘,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接着是“青莎布裙熨烫干”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女子熨烫衣裙的情景,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了作者对美好细节的关注。

最后一句“纤指如蚕作缕线”则是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女子手指的纤细,以及女子巧妙掌握技巧的能力。

这些意象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诗意的深度。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富有表现力。

比如,作者在描述“山色苍然时远辉,水声澹然长别离”时采用了反问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质问表达出对人生遭遇的思考。

另外,在描绘女子熨烫衣裙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女子的手指比作蚕丝般纤细,形象地展现了女子的灵巧和细腻。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形象鲜明,引起读者的共鸣。

最后,本诗的主题是传达生活的美好和追求的意义。

通过描绘女子熨烫衣裙的过程,作者展现了对细致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女子在熨烫衣裙的过程中,展示了她对细节的关注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这一首,下面让我们学习一下李璟的这首诗。

摊破浣溪沙⑴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⑵,依前春恨锁重楼⑶。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⑷。

青鸟不传云外信⑸,丁香空结雨中愁⑹。

回首绿波三楚暮⑺,接天流。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玉钩:帘钩之美称。

⑶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⑷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⑸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注:“三足鸟,青鸟也。

主西王母取食。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⑹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⑺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翻译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名家点评宋佚名《漫叟诗话》:李璟有曲云“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非所谓遇知音者。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相关试题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相关试题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相关试题《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相关试题《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

整理了《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相关试题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试题(1)结尾“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两句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5分)(2)有人认为“依前春恨锁重楼”的“锁”字用得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6分)【参考答案】(1)这两句以景结情,以景衬情,更增愁情。

暮色之中,春水绿波流向天际。

这既是词人所见之景,又是人物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的物化形象。

愁如不尽之水,何其深广。

(2)春恨是抽象的情感活动,无形无迹,似乎不能说“锁重楼”,但在有春恨的愁人眼中,风中的落花,雨中的丁香都透出忧郁。

“锁”字化无形为有形,化虚为实,传达出重楼之人被春恨乌黑的窒息的感受。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玉钩:帘钩之美称。

⑶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⑷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⑸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注:“三足鸟,青鸟也。

主西王母取食。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⑹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⑺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李璟的诗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阅读

李璟的诗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阅读

李璟的诗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阅读《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五代•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赏析】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表面看来,这是一首春恨词,词的第二句“依前春恨锁重楼”便已点明主题。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两句,点出“春恨”的缘由所在: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上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

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

这里却说青鸟不再传信,表达了词人心事落空的惆怅。

下句承上,写相思难解之情。

“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苞,形状极像人的愁心,所以常用来表示愁思的一种情结,多用以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牛峤的“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等句,均是以丁香来暗喻愁思。

李璟的独创之处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使人如亲见一位结着仇怨的姑娘,她在雨中“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戴望舒《雨巷》)。

这两句不仅意象优美,情意绵绵,而且从结构来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如律诗般的俊语将之情写得既空灵又真挚。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

再接以“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句,愁之深、愁之广均和盘托出,意蕴无穷。

扩展阅读:李璟的简介李璟(916-961年8月12日),即南唐元宗,初名景通,曾更名瑶,字伯玉。

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于943年嗣位。

青鸟不传云外信的全诗诗意

青鸟不传云外信的全诗诗意

青鸟不传云外信的全诗诗意
诗句“青鸟不传云外信”出自五代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全诗的诗意是:
卷起珍珠编织的帘,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随风飘荡的落花谁才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忧思不尽。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原文: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作者】李璟【朝代】五代十国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赏析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译文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注释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

或为帘之美称。

《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玉钩:帘钩之美称。

依前:依然,依旧。

春恨:犹春愁,春怨。

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注:“三足鸟,青鸟也。

主西王母取食。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

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

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

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

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竟具体何指。

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

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
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