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的故事白话文
完璧归赵的故事白话文
完璧归赵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赵国使者到秦国访问,被秦昭王扣留并索要宝玉的故事。
赵国通过重重难关,最终将宝玉完好无损地归还给赵国。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被用来比喻坚守承诺、尊重他人的重要价值。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赵国和秦国是敌对关系。
赵国派遣使者到秦国访问,秦昭王却将使者扣留,并要求赵国献上一块珍贵的宝玉。
赵国深知秦昭王的意图,为了避免冲突,赵国最终将宝玉献上。
但是,赵国使者却暗中将宝玉藏匿起来,并想方设法将其带回赵国。
在回到赵国的路上,赵国使者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告诉他,如果他想回到赵国,就必须尽快行动,因为秦昭王正在悬赏追捕他。
赵国使者十分惊恐,但老人却告诉他,如果他能够将宝玉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那么秦昭王就会放弃追捕。
于是,赵国使者赶紧将宝玉放回原处,并沿途小心护卫。
最终,他成功地将宝玉带回了赵国,秦昭王也不得不佩服赵国使者的勇气和智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守承诺、尊重他人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是在敌对的情况下,也要以诚信和尊重为基础,以避免冲突和误解。
同时,这个故事也表达了对于珍贵品质的追求,即勇气、智慧和诚实。
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是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它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
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大臣蔺相如奉命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面对秦王贪婪的威胁,蔺相如机智勇敢地保护了和氏璧,最终将它完璧归赵。
主人公蔺相如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有着聪明的头脑和过人的胆识。
在秦王面前,他沉着冷静,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将和氏璧带回赵国。
同时,他还需要处理与廉颇之间的矛盾,以维护国家的稳定。
故事中,蔺相如面临着许多艰难险阻。
在秦王面前,他不仅要面对贪婪的威胁,还要应对各种狡诈的陷阱。
然而,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不仅成功地保护了和氏璧,还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此外,在与廉颇的矛盾中,他也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胸怀,最终赢得了廉颇的尊重和国家的稳定。
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和勇气的传统美德。
它告诉我们在面对贪婪和强权时,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用智慧和勇气去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我们在处理内部矛盾时,应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化解矛盾,团结一致,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在当代社会,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故事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它教育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和勇气去面对各种挑战。
同时,它也鼓励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忠诚度,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努力。
总之,这个成语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它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
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什么是“完璧归赵”完璧归赵,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
故事讲述了赵国与齐国之间因为一块名为“完璧”的玉石而展开的一系列争斗和最终的归还。
那么,什么是“完璧”呢?在中国文化中,完璧是指一块被打磨得非常完美无瑕的玉石,象征着极高的价值和不可多得。
故事的背景是,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为了争夺霸权,经常发生战争。
而完璧这块宝贵的玉石被赵国击败的齐国的王室夺走了。
这块完璧被齐国王室视为宝贵之物,并将其放在了国家宝藏中。
而赵国为了夺回完璧,展开了一次次的战争和外交斡旋。
赵国的努力与坚持赵国为了能够夺回完璧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们首先派遣使者前往齐国,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能够争取到返还完璧的机会。
然而,齐国王室对于赵国的请求并不予理睬,甚至不愿接见使者。
面对齐国的强硬态度,赵国决定采取更强硬的手段来夺回完璧。
赵国决定动用军队来打击齐国。
他们调动了大量士兵和战马,在战术上做了精细的部署,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赵国的军队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最终成功地进攻了齐国,并夺回了完璧。
这次胜利对于赵国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是为了夺回宝贵的玉石,更是对敌国的震慑和自己实力的展示。
完璧归赵后的意义与价值完璧成功地归还给了赵国,这对于赵国来说意义非凡。
首先,完璧代表了赵国的实力和胜利。
通过成功夺回完璧,赵国向其他国家展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和战略智慧。
这给赵国带来了更多的国际认可和地位的提升。
其次,完璧的归还也标志着赵国取得了对齐国的胜利。
这对于赵国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外交成就,不仅为自己争取了尊重,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盟友和支持。
而且,这次胜利对于齐国来说也是一次耻辱,给了齐国人民一个教训,也为其他国家显示了齐国的弱点。
最后,完璧的归还也意味着赵国能够重新获得这块极为珍贵的玉石。
完璧被打磨得如此完美无瑕,代表了财富和价值的象征。
通过完璧的归还,赵国不仅获得了极高的经济价值,也增加了国家财富和壮大了国家实力。
在中国文化中,“完璧归赵”也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夺回失去的珍贵物品或挽回损失,以及象征着追求完美和追求胜利的精神。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通用3篇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通用3篇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 1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璧归赵后,秦昭襄王恼羞成怒,起兵攻赵。
后因为要攻楚,于是主动交好,才有渑池之会。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于国有功,获得封赏,廉颇一时妒忌,才有了负荆请罪的典故。
【完璧归赵成语故事】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完璧归赵的故事概括
完璧归赵的故事概括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做《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讲述了一个珍贵的玉璧被秦国夺走后,赵国为了夺回玉璧不惜一切代价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国家之间的斗争,更展现了人们对珍贵物品的珍视和追求。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完璧归赵》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各国争霸,烽烟四起。
赵国有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璧,被秦国夺走。
赵国国君非常愤怒,决定要夺回玉璧。
于是,他派遣使者前去秦国,要求归还玉璧。
但是秦国国君却以各种理由拒绝了赵国的要求,赵国国君只好另寻他法。
赵国国君得知秦国国君非常喜欢美女,便想出了一个计策。
他派出了美丽的女子和珍贵的礼物前去秦国,想要诱惑秦国国君,以此来夺回玉璧。
果然,秦国国君被美女和礼物所吸引,答应将玉璧归还给赵国。
赵国国君得知消息后,派出精壮的士兵前去接回玉璧,最终成功将玉璧带回了赵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珍贵的物品往往引起人们的争夺,而国家之间也是如此。
在那个时代,国家之间争斗不断,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也在所不惜。
而赵国国君为了夺回玉璧,不仅派出了美女和珍贵的礼物,还派出了精壮的士兵,最终成功将玉璧夺回,展现了赵国的强大和决心。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巧妙地运用策略和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赵国国君派出美女和珍贵的礼物,成功地诱惑了秦国国君,最终夺回了玉璧。
这种策略的运用,对于解决问题,达到目的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的来说,《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国家之间的斗争,更展现了人们对珍贵物品的珍视和追求。
同时,也告诉我们,解决问题需要巧妙地运用策略和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做到处事有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处事能力。
完璧归赵成语故事(精选五篇)
完璧归赵成语故事(精选五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完璧归赵成语故事(精选五篇)完璧归赵成语故事 1解释: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完璧归赵成语故事简介]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4篇
[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成语故事简介]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4篇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篇(一):历史(lìshǐ)故事的成语历史典故成语你知道哪些关于历史(lìshǐ)故事的成语吗?下面这些成语有给你长知识吗?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yuán wù)完好地归还本人。
围魏救赵[wéi wèi jiù zhào]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xíjī)敌人前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防止冲突。
毛遂自荐[máo suí zì jiàn] 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 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纸上谈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一鼓作气[yī gǔ zuò qì]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 讳:避忌;忌:怕,畏惧。
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卧薪尝胆[wò 某īn cháng dǎn] 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完璧归赵故事简介
完璧归赵故事简介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则著名的故事,就是“完璧归赵”。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讲述了齐国国王孟尝君为了夺回被赵国夺走的“完璧”,不惜一切代价,最终成功将“完璧”夺回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齐国和赵国之间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斗。
在一次战争中,赵国从齐国夺走了一块名为“完璧”的宝玉。
这块“完璧”对齐国来说意义非凡,不仅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更是国王的荣耀。
因此,孟尝君决定要将“完璧”夺回来。
孟尝君派遣使者前往赵国,向赵国国王提出夺回“完璧”的要求。
赵国国王看到齐国使者的态度坚决,便想出了一个计策。
他对齐国使者说,如果齐国能够送来一匹会走路的马和一辆可以载人的车,他就愿意将“完璧”归还齐国。
孟尝君得知赵国国王的条件后,并没有气馁,而是决定答应赵国国王的条件。
他命令人制作了一匹木马和一辆木车,然后将“完璧”藏在了木马的腹部。
随后,齐国使者将木马和木车送到了赵国。
赵国国王看到齐国使者履行了承诺,便很高兴地将“完璧”交给了齐国使者。
然而,当木马和木车被送回齐国后,孟尝君打开木马,发现了“完璧”藏在其中。
齐国终于成功夺回了“完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孟尝君为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不惜一切代价,最终成功将“完璧”夺回。
他的智慧和果断,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果断的行动,才能取得成功。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成为中国传统美德和智慧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只有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才能收获成功。
这个故事也教育我们,要有智慧地应对问题,善于运用策略,才能化解危机,取得胜利。
在当今社会,这个故事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具备坚定的意志和智慧的头脑,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应该从“完璧归赵”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自己,迎接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是中国古代的一则著名故事,叙述了赵王接收到一块完美无缺的玉石的传奇。
故事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当时的赵国君主是一位非常喜爱美玉的王爷。
有一天,一个名叫小寡妇的女子拿着一块玉石前来进贡给赵王,称之为“完璧归赵”。
这块玉石造型精美,质地瑰丽,完全没有瑕疵,赵王看到后非常喜欢,决定奖赏小寡妇。
小寡妇坚持说这块玉石是祖辈传下来的,不能贱卖,只想将它进贡给赵王。
赵王见小寡妇坚持不肯领赏,心生疑虑,便派人前往小寡妇家中察看。
结果却发现,小寡妇家非常贫穷,简陋的房屋只有破旧家具,根本不会有如此宝贵的玉石。
小寡妇还带着纯真的笑容,请赵王不要强行接受她的进贡。
赵王恍然大悟,明白这位小寡妇是一个重情义、诚实守信的人。
他决定重奖小寡妇,为她修了一所美丽的房子,并且亲自去给她道谢。
小寡妇非常感动,表示赵王的恩德,让她备受鼓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仅仅是物质财富,对于一些人来说,荣誉和诚信更有价值。
小寡妇并不在乎个人获得的财富,而是真心为国家和赵王带来美玉,并且诚实地表示出来。
这种真实无私的行为得到了赵王的重视和认可。
故事的意义在于,诚实守信、重情义是一个人真正的宝贵之物。
与此同时,它也反映了赵王有文明的品质,真正珍惜这种品质的人和事物,而不仅仅是物质财富。
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战国时,秦王听说赵王有一块无价之宝——和氏璧(b ì),便派人去说想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宝玉。
赵王怕得罪秦王,又怕自己上当受骗,于是就派蔺(lìn)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来到秦国,把玉璧献给秦王,见秦王根本不提拿城换璧的事,便走上前去说:“这玉璧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把玉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接过玉璧说:“大王要是想要宝玉而又不割城池,我宁愿把这块宝玉摔碎。
”秦王无奈,只好假装同意割让城池,并答应斋戒五日后举行交换仪式。
可当天晚上,蔺相如就派手下的人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完璧归赵——完:完整无缺。
璧:玉。
比喻把原物完整地归还给本人。
“臣请完璧归赵。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一想
“完璧归赵”这个成语说的是赵国哪个大臣的故事?。
概括完璧归赵的故事
概括完璧归赵的故事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中国。
它是一则关于君臣忠诚和宝物返还的传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据传,战国时期的赵国年年与齐国争夺一个叫完璧的珍宝。
赵王派遣使者前往齐国交涉,希望能够和平解决争端。
但齐王对于赵国的请求置若罔闻,而将完璧收藏于宫中。
赵国失望地返回,但谋士李牧提醒赵王,只有亲自动用兵力才能夺回完璧。
赵王决定亲自出征,他招募了大批士兵,武装到牙齿。
经过艰辛的行军和苦战,终于打到齐国的都城。
齐王得知赵王亲自领军来袭,感到十分恐惧,知道这次必难逃过灭亡的厄运。
赵王的将领忠诚勇敢,战胜了齐国的抵抗。
最终,完璧回归赵国。
在回国路上,赵王感到非常欣喜,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件宝物的归还,更是君臣之间忠诚和国家尊严的维护。
完璧归赵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勇气是建立一个强大国家的基石。
赵王因为忠诚于国家、百姓和宝物的追求,才能够最终夺回完璧。
这个故事也彰显了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
赵王对于士兵的信任和士兵对于赵王的忠诚造就了胜利。
完璧归赵的故事也启示了我们要正确对待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
宝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义非凡,它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所以,我们应该像自己宝贵的财富那样,妥善保护好宝物。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珍惜历史文化,保护历史遗产。
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骄傲。
完璧归赵的故事在中国影响深远。
它打破了战争中君臣之间的隔阂,强调了忠诚和勇气的重要性。
同时,它也教育了人们要维护国家尊严和文化传统。
这个故事至今还被许多人重视,并成为了教育的一部分。
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传承着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
在人们的心中,完璧归赵的故事象征着一种追求正义和尊严的精神。
它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真理、正义和勇敢地追求,我们才能夺回我们失去的东西,保护我们的利益。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挫折和困难。
我们应该像赵王一样,勇敢面对困境,并努力克服它们。
只有灵魂的完整和国家的和谐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的故事完璧归赵是一个中国古代的典故,讲述了战国时期的赵国失去一块名贵的玉璧,并经过努力最终取回的故事。
这个故事以它丰富的寓意和深刻的启示而被人们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
以下是关于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聚集了七个强大的诸侯国,争夺着统一天下的权力。
其中,赵国是一个相对较小但富庶的国家,国王赵武为人正直善良,深受国民的爱戴。
有一天,赵国在庆祝国庆节时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各地贡献的美酒佳肴摆满了宴会厅。
国王赵武侍立在宴会场的中央,焦急地等待一位贵客的到来。
这位贵客是六国之间公认的玉石鉴赏大师,他带来了一块罕见的美玉璧,价值连城。
赵国国王渴望能够借此机会展示赵国的文化魅力,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不幸的是,在宴会的最后一刻,贵客告诉国王,美玉璧遗失了。
赵国国王大惊失色,他知道此事若不解决,将对赵国的声誉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他决定积极采取行动,亲自带领赵国的官员展开搜寻。
天色渐暗,国王带领一队有经验的侦探,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四处寻找美玉璧的蛛丝马迹。
经过几个星期的辛勤努力,他们依然一无所获,国王倍感沮丧。
就在国王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位聪明的小贩告诉他,他似乎知道该玉璧的下落。
这位小贩说自己在城市的东门口看到了一位可疑的人,他抱着一个包裹,与通常的路过行人不同。
这个线索为国王带来了新的希望。
他紧紧抓住这个线索,出动人力搜查了东门和周边地区,终于在一个小巷子里找到了这个可疑的人。
这个人惊慌失措,试图逃跑,但最终被捉住。
经过严查,这个人终于承认自己就是偷窃的嫌疑人,并将美玉璧藏在了他租住的屋子里。
国王将美玉璧交给了专人保管,同时表彰了这个小贩的功勋。
这个小贩之前在赵国的市场里卖瓷器,凭借聪明才智和敏锐的观察力,他灵机一动发现了那个可疑的人,并将这个线索告诉了国王。
国王深深感叹这个小贩的智慧和正直,将他任命为赵国的官员,职位越高,福利也越丰厚。
故事传遍了整个赵国,人们纷纷讨论这个小贩的伟大奉献和国王的正确决策。
完璧归赵的故事6篇
完璧归赵的故事6篇战国时候,赵王得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
这件事让秦王知道了,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面见赵王,说是甘愿以十五座城池来换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
这次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一颗宝玉,看似很不值。
说明其中肯定有阴谋诡计,必须要谨慎一些为妙。
”可是,如果是真的呢?赵王转念一想,又改变了态度。
他想:如果是真的,怎么能放弃一只到手的肥羊呢?思来想去还是拿不定主意,便把大臣都召集起来,共同商议此事。
大臣们面面相觑,谁都没有良策。
此时,蔺相如站了出来,毛遂自荐。
看没有人选,赵王也就欣然同意了。
来到秦国,秦王热情接待了他。
蔺相如把宝玉双手献给秦王,奏王左看右看,非常喜爱,吩咐手下人:“好好招待这位贵客!”蔺相如,等了好一阵子,也不见秦王提起那十五座城池的事情。
他知道秦王在耍心眼儿。
但是宝玉已经在他的手里,怎么才能夺回呢?这时,他想的一招妙计。
走上前去,轻声对秦王说:“大王!其实宝玉有点瑕疵!”秦王一听,大惊失色,忙把宝玉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宝玉退后几步,他气呼呼的指责秦王道:“你怎么能这么不讲信誉!既然你在纸上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宝玉,做到了吗?如果你现在还不答应你当初的诺言,我现在就把宝玉摔掉!不能受你的玷污!”秦王一看大惊失色,连忙拿出一张地图,胡乱应付到。
假惺惺的把许多城池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在一旁看着他,只见他的眼珠滴溜溜乱转,知道他在心怀叵测,所以便假装说:“这块宝玉,价值连城,确实是稀有之物!请大王举行一个隆重的接宝玉仪式吧!”好的好的。
秦王连连点头。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来到公馆,他叫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模样,把那块宝玉包在纸里包好,藏在身上。
趁他们不注意,偷偷的从小到跑回。
至于秦王会把他怎样,他知道,秦王不敢把他如之何,赵国的实力的确让秦王有些后怕。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也晚了。
人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挑大指称赞:“蔺相如,真是一个勇敢而又聪明的人啊!”完璧归赵的故事二:完璧归赵造句1、同学们有什么好书,都会借给我看,因为每次我都会完壁归赵地还给他们。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故事;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
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
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
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
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
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
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
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
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
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
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
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
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
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并演变成了成语?可是你知道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的信息,希望能帮到大家!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完璧归赵的主人公,蔺相如是也。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
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
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
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
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关于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故事:缪贤举荐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惠文王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
赵惠文王同大将军廉颇及大臣们商量:要是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呢,就怕秦军马上来攻打。
怎么解决没有确定,想找一个能派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没能找到。
宦者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派去。
”赵惠文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为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愿意跟您交个朋友”。
因此我就了解他了,所以想往他那里去。
’蔺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惠文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
现在您是逃出赵国奔到燕国,燕国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导语】完璧归赵成语,本指蔺相如将完美⽆缺的和⽒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
⽐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
出⾃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璧归赵后,秦昭襄王恼羞成怒,起兵攻赵。
后因为要攻楚,于是主动交好,才有渑池之会。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于国有功,获得封赏,廉颇⼀时妒忌,才有了负荆请罪的典故。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完璧归赵成语故事翻译】公元前283年,赵惠⽂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送给赵王⼀封信,说愿意⽤⼗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璧。
赵王跟⼤将军廉颇及许多⼤⾂商量:想把这块宝⽟给秦国,⼜怕得不到秦国的城,⽩⽩受欺骗;想不给吧,⼜担⼼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找不到。
宦官头⽬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定不敢收留您,反⽽会把您*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王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赵王说:“拿⾛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城换璧⽽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
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
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
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定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
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璧的来历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
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
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
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
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
”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
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
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
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
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
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
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
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
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
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
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
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
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
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
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
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
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
”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
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
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
”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宾馆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
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
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
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直到今天,人们谈起这段故事来,还对蔺相如的英勇行为翘大拇指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