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离技术 教学大纲
![药物分离技术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e4a89cfee06eff9aff80781.png)
药物分离技术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50310Z10课程名称:药物分离技术/Drug Separation 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制药工艺学药物化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冯淑华主编,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李淑芬,白鹏主编,制药分离工程(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利用待分离物系中有效活性成分与共存杂质之间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离纯化的工程技术学科,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
药物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最重要的前提是获得所需纯度的化合物。
药物特别是制剂中的药物的分析,也大多要求先进行分离纯化。
因此,分离纯化技术是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与分析中的关键技术。
本课程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药物研究、开发相关的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药物分离纯化工艺过程中的基本原理、方法、流程,熟悉各种分离纯化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新型药物分离工程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药物分离知识,针对具体的药物分离目标设计选择合理的分离工艺和方法。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合成药、生物药、植物药的分离纯化技术,包括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的基本概念;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特点及一般工艺过程;分离与纯化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的分类、工艺及原理,以满足制药工程专业适应本专业工作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
能力:1、具有对药物混合物进行分析、分离的能力,合理设计分离工艺和选择设备类型;2、具有对药物分离工艺、技术进行优化的能力;3、具有能够恰当运用现代分离技术手段对药物混合物进行分析,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能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相关工作进行分析,并用于解决复杂制药工程问题。
《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296d00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e.png)
《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58504课程名称: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英文名称: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ample Investig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4学分:4适用对象:应用统计学、统计学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微积分、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二、课程简介主要介绍抽样调查及其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以及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和抽样调查的步骤与设计流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特别是估计量的分布及其特征;并要求具有对一般实际场合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抽样方法、制订抽样方案的能力。
This curriculum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sampling survey and sampling survey, as well as several basic sampling methods, steps and design process of sampling survey. Students Ieam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sampling technology through this course, especially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stimators, and require the ability to choose suitable sampling methods and draw up sampling plans for general practical situations and specific situation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专业课、选修课2、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制药专业《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制药专业《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453b49501f69e314232943d.png)
《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413104002课程名称:制药分离工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开课教研室:生化与制药教研室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药物提取、分离、纯化的理论与技术,是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药物成分分离的一门课程。
内容包括常用分离技术及近年发展的新型分离技术的原理、理论、方法、工艺及其应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能够掌握制药过程所涉及分离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固液萃取、萃取分离、非均相分离、沉淀分离、膜分离、吸附与离子交换、电泳分离技术等内容。
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生产过程中具有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成绩考核形式:期末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分离过程基本原理的概念、定义;熟悉和了解制药工业现状、分离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熟悉制药工业下游技术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其重要性,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动态。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工业发展状况;分离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分离过程基本原理概念、定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分离过程基本原理的概念、定义。
教学难点是制药工业下游技术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其重要性。
4.教学内容(1)制药工业主要知识点: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
(2)制药分离技术主要知识点:制药分离技术的作用;制药分离原理及分类;制药分离技术的进展。
第二章固液萃取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固液萃取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过程计算;熟悉分离过程的特点、影响因素、工艺流程;了解使用设备结构。
中药制药分离工程(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药制药分离工程(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98fcd80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2.png)
第二节中药提取智 能制造关键技术及
应用
第一节智能制造总 体设计原则
第三节中药智能化 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第一节智能制造总体设计原则
一中药提取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 二智能制造相关概念 三智能制造总体设计
第二节中药提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一关键工艺技术 二在线检测技术 三 MES与EMS 四产业化节能新技术
一中药制药分离技术的选择 二中药制药分离技术选择的工业生产影响因素 三中药制药分离技术选择的优化
第三节中药制药分离工程的环保、卫生与安全
一 EHS管理体系 二中药制药分离过程的环境保护 三中药制药分离过程的职业卫生和生产安全
第四节中药制药分离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一中药制药分离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中药制药分离工程技术的耦合(集成)
第三节化学萃取技术
一化学萃取原理 二化学萃取剂及其应用 三化学萃取基本流程及应用
第二节常用的膜技 术
第一节概述
第三节膜技术应用 中的相关问题
第四节膜技术 在中药制药领 域中的应用与
展望
习题
第一节概述
一膜技术发展简史 二膜的分类与膜材料 三膜组件
第二节常用的膜技术
一微滤 二超滤 三纳滤 四反渗透 五膜蒸馏 六渗透汽化 七电渗析 八其他膜技术
第二节溶剂回收
一溶剂回收的依据 二溶剂回收的基本原则 三溶剂回收工艺 四溶剂回收工艺的验证
第一节常用干燥技术 及设备
第二节干燥在中药生 产中的应用
第三节沙参麦冬颗粒 临床前研究中用到的 干燥技术
习题
第一节常用干燥技术及设备
一传统干燥方法 二现代常用干燥方法
第二节干燥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一药材及饮片的干燥 二料液的干燥 三固体的干燥
中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中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7289118650e52ea5518986b.png)
《中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药分离工程/ Separation Engineering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l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中药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药分离工程本课程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是一门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分离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各类超临界流体分离、色谱分离、吸附分离、膜分离、固液分离、蒸馏分离、结晶分离、生物分离、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分离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药中的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精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掌握中药分离的基本了解寻找中药有效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1.绪论中药分离工程的定义、中药分离工程的内容、中药分离工程的发展、中药有效成分。
2.超临界流体分离工程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超临界CO2特性、中药的超临界CO2萃取过程及设备、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夹带剂在超临界CO2萃取中的作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前景、中药传统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主要优点、临界流体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实例、超临界萃取CO2技术与其他分离手段的联用、超临界流体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3.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分离工程超声及微波特性简介、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特点、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基本原理、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原理、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操作及设备、影响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过程的因素、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超声及微波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实例、超声及微波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4.色谱分离工程色谱分离的概念、色谱分离方法的分类、色谱分离方法的发展、特点、色谱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66ccd92be1e650e53ea9944.png)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制药工程专业)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制药分离工程相关技术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其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1)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固液萃取,液液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与双水相萃取,非均相分离,精馏技术,膜分离,吸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过程,结晶过程与电泳技术等制药分离工程常用技术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制药工程领域常用分离技术及近年发展的新型分离技术的原理,能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较好地运用各种分离技术来设计合理的提取、精制的工艺路线,并能从理论上解释各种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正确、有效的解决制药生产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思想教育目标: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展示等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结合板书,讨论讲解课堂习题。
学习方法: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完成每章的课后习题。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固液萃取,液液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与双水相萃取,非均相分离,精馏技术,膜分离,吸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过程,结晶过程,电泳技术。
教学难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精馏技术,膜分离,吸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过程,结晶过程,电泳技术。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安排课程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第1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制药工业发展情况。
2.理解分离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作用及应用情况。
【授课内容】1.1 制药工业1.2 制药分离技术第2章固液萃取(浸取)【目的要求】1.理解固液萃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掌握浸取分离的计算方法。
3.熟悉浸取工艺的技术流程及常用设备。
【授课内容】2.1 概述2.2 浸取过程的基本原理2.3 浸取过程的计算2.4 浸取工艺及设备2.5 浸取强化技术简介第3章液液萃取【目的要求】1.理解萃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
![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aaf6029858fb770bf68a5571.png)
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代码:S0913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数:32学时开课部门:中药学院授课对象:硕士生考核方式:开卷笔试主讲教师:李医明,王新宏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常建华,董绮功.波谱原理及解析.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王峥涛,梁光义.中药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张祥民主编.现代色谱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陈培榕,李景虹,邓勃.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中所含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检识、分析以及结构鉴定。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中药研究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本课程的研究范围以及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简单介绍了中药有效成分结构研究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程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旋光谱、圆二色谱等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1.了解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的研究范围。
2.了解中药有效成分结构研究方法。
3.熟悉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程序。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主要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中药材提取前的粉碎原则及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的方法以及分离纯化新技术,重点介绍半仿生提取、免加热提取等;分离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同时介绍了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在技术和方法上的基本要求以及分离、分析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研究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常规提取方法。
分离工程课程设计教课书
![分离工程课程设计教课书](https://img.taocdn.com/s3/m/ec3f2b3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5.png)
分离工程课程设计教课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分离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2)掌握常用的分离方法及其原理,如过滤、沉淀、吸附、蒸馏等;(3)了解分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物料性质等;(4)熟悉分离工程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分离工程问题;(2)具备初步的分离工程设计和优化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分离工程的模拟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分离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关注环保、安全意识,强化工程伦理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分离工程概述:介绍分离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2.分离方法原理:讲解过滤、沉淀、吸附、蒸馏等常用分离方法的原理和应用;3.分离过程影响因素:分析温度、压力、物料性质等对分离过程的影响;4.分离工程设计计算:学习分离工程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5.分离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分离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3.实验法:进行分离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离过程;4.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分离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分离工程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分离工程的相关概念和案例;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分离实验。
《分离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制药工程).
![《分离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制药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b8b7c0f150e2524de5187ed1.png)
《分离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制药工程)课程名称(中文)分离工程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分离工程实验》学时学分:总学时60 总学分 3 实验学时20 实验学分应开实验学期三年级下学期先修课程分离工程(理论课)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分离工程实验制药工程及相近专业必修的实践型课程,是整个分离工程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在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
通过实物操作,扩展学生的眼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扎实掌握制药工业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初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分离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药物分离工程生产应用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
在实验中,重点是要让学生熟悉分离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经过较全面的训练后,学生应掌握以下技能:1.熟练掌握固液萃取、液液萃取的原理和操作;2.掌握膜分离技术的设备构造、膜组件类型和适用范围,并能熟练操作膜分离设备;3.掌握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技术的操作方法(包括清洗、上样、洗脱、再生等)和树脂选型方法;4.掌握色谱技术的原理、分类、特点以及常规色谱方法的操作;5.掌握结晶分离技术的操作和关键注意事项。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分离工程是一门实验课程,学生必须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实验课,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才能真正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种分离技术方法。
本课程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学生亲自完成一些分离单元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分离工程技术和设备以及实验方法学等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分离过程中单元操作遇到问题,掌握先进的分离设备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进而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适用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四.主要仪器设备:50L电加热式中药多功能提取浓缩机组,膜分离设备,无机陶瓷膜组件,紫外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仪,电炉,渗漉装置,水浴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各种实验用玻璃仪器(索氏提取仪、量筒、试管、烧杯、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玻璃层析柱、双槽展层缸等)。
《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教学大纲
![《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bec591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6.png)
《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教学大纲《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教学大纲New Technologies of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课程编码:27A20705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适用专业:药学、制药工程推荐教材:Natural Products Isolation (Second Edition).Edited by Satyajit D.Sarker Zahid.Latif Alexander I. Gray.HUMANA PRESS.T otowa,New Jersey.2006.参考书目:1.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编著,《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第二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
2.陈玉昆编著,《中药提取生产工艺学》。
沈阳出版社,沈阳。
3.刘成梅,游海主编,《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年。
4.卢晓江主编,《中药提取工艺与设备》。
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旨在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基础上,对天然药物(中药)的经典提取与分离技术进一步深入阐述,对现在广泛应用于中药生产的提取与分离新技术、新工艺详细讲解。
培养学生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科研和生产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经典提取与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掌握现代提取与分离新技术、新工艺的原理、使用方法、适用范围。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第一章:经典提取技术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溶剂提取法的概念、原理、溶剂种类、溶剂选择、使用方法和范围;熟悉水蒸气蒸馏法和升华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回流提取法;难点在于溶剂法中溶剂的选择。
[授课方法] 课堂教学[授课内容]§1.1提取的概念;研究准备;文献工作;经典提取法的水蒸气蒸馏法和升华法§1.2溶剂法的概念、原理、溶剂种类、溶剂选择、使用方法和范围第二章:提取新技术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酶法、双水相萃取技术、半仿生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376cd5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2.png)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制药过程所涉及分离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创新思维,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制药工艺的设计与改革创新及工程设计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达到的课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制药领域常用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基本设备,具备对针对不同的待分离体系选择适当的分离技术工艺的应用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培养善于分析、归纳总结、迁移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
2.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制药分离工程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药物提取、分离、纯化的理论与技术。
现代药物包括了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工程药物和天然药物,因此制药分离工程也涉及了化学与生物交叉领域,其集成了化学分离与生物分离原理与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药分离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制药分离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情况。
本课程内容与制药工业的结合较为紧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解决在今后工作和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分离工程方面的实际问题。
3.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制药工程专业的个性化选修课程,学分数2,总学时数36,制药分离过程主要是利用待分离的物系中的有效成分与共存杂质之间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离,由于药物的纯度和杂质含量与其药效、毒副作用、价格等息息相关,使得分离过程在制药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制药领域中常用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设备及其应用情况。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08104e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9.png)
《制药别离工程》课程简介课程内容:制药别离工程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该课程主要包括药物的提取、别离与纯化 技术,它是化学与生物的交叉领域,集成了化学别离与生物别离的原理与技术。
因此,它是 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局部:1 .原料的预处理(离心沉降;过滤).萃取(浸取;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液膜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2 .膜别离.吸附与离子交换3 . 层析.电泳 4 .分子蒸馈.结晶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Pharmaceut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is a compulsory curriculum for students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This course content covers the technology of pharmacy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It is a across field about chemistiy and biology. This principle is integration of chemistry separation and biology separation. So it is an importance course for pharmaceutics.This course contents following parts:1.Material pretreatment (Centrifugation; Filtration)2.Extraction (Leaching; Solvent extraction;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Reversed micellar extraction; Liquid membrane 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3.Membrane separation4.Adsorption and Ion exchange5.Chromatography6.Electrophoresis7.molecule distillation一、教学内容绪论第一章原料的预处理第一节细胞别离:离心别离、过滤。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构建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构建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736ad2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9.png)
第48卷第11期2020年6月广 州 化 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48No.11Jun.2020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构建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潘 洁,姜 军,赵一玫,王 凯(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摘 要:根据国家2015年发布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的12条毕业要求,本文将这门课程的课程教学大纲做了一定的规范改进,主要体现在教学要求㊁教学内容㊁考核说明和课程改进等方面㊂同时,根据毕业要求中的分解指标点,构建和完善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工程知识㊁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等问题,使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制药分离工程相应问题的能力㊂这对推动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和工程教育的提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㊂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课程教学大纲;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毕业要求 中图分类号:G4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20)11-0170-04*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No:201801081006);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No:2018237);湖北大学教研项目(No:201801)㊂The Conformation of a Standardized Course Syllabus for PharmaceuticalSepar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PAN Jie ,JIANG Jun ,ZHAO Yi -mei ,WANG Kai(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ubei University,Hubei Wuhan 430062,China)Abstract :In 2015,the government issued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tandards,which including 12graduation requirements.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the curriculum syllabus of this course has been standardized.The standardized curriculum syllabu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teaching content,assessment instructions and curriculum improvement.In the meanwhile,in line with the decomposition index points in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the engineering knowledge,design /development solutions involved in the course were constructed and improved.Through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undertake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tasks,analyze and solve the pharmaceut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problems independently.Thi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he promo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course syllabus;engineering education;quality of teaching;graduation requirements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由专业的机构对高校开设的工程类专业进行的专业性认证,是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和提升教育质量而提出的外部质量评估㊂通常由专门职业㊁同行业协会㊁专业协会㊁同领域教育专家及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的㊂2015年,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对原教育认证标准进行了首次修订,并于2018进行了进一步修订㊂该标准中提出的12条毕业要求适用于全国普通高校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是本科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㊂这次认证标准的修订促进了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加强了工程实践教育,吸引了工业界的广泛参与,提高了工程教育人才对工业生产的适应能力㊂并于2016年达成了‘华盛顿协议“,实现了国际工程师互认㊂为我国工业化人才与国际接轨并得到国际认证做出了巨大贡献[1]㊂工程教育是高等学校在本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门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和毕业出口为要求的学科㊂由于工科对实践应用方面要求很高,因此在本科培养中需将知识和生产密切联系起来[2]㊂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 新工科建设”的概念,并提出新工科建设指导意见,相对于传统工科人才,新工科建设旨在培养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实践能力强㊁创新能力强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3]㊂制药工程是为制药工业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医药产品应用在治病㊁防病㊁保健等方面,与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㊂制药工业,包括化学制药㊁生物制药㊁中药制药,其制药过程包含原料药的生产和制剂的生产[4]㊂制药分离工程主要是研究原料药生产过程中分离技术的应用㊂这里面包括技术,设备以及涉及其中的工程计算,问题解决方法等内容㊂其中涉及到中药制药和生物制药,尤其是生物制药,需要很多特殊的设备以及新兴的技术的应用㊂目前,生物制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专业认证标准的修订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㊂由于各个学校的教学内容㊁教材使用㊁试卷出题乃至教学重点都互不相同,缺乏沟通,所以会出现教学随意性大第48卷第11期潘洁,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构建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71的问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大不相同,导致各个学校毕业生的能力各有不同㊂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标准,有些学校的毕业生甚至毕业时都未曾接触过相应的内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参差不齐[5]㊂因此,确立标准化的课程教学大纲是十分有必要的㊂1 确立课程教学大纲的构架课程大纲是规定课程内容㊁范围㊁课程进度和教学要求的基本概要,是由教学计划的要求㊁课程的地位㊁作用㊁性质㊁目的和任务来决定的㊂课程大纲既是开展各种媒体教学㊁教材编写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教育思想传播和教学计划实施基本保证㊂教学课程大纲主要包括课程信息㊁课程目的㊁课程内容㊁教学要求㊁教学目的㊁考核说明㊁课程教学评价㊁课程持续改进以及教学参考书等内容㊂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大纲的标准化,对应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使老师们有统一的教学指导标准与教学进度参考㊂帮助任课老师按照教学计划和进度来实施课程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课程知识掌握方面有一个统一的认证标准[6]㊂2 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学校在建立教学大纲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标准和课程特点,填写相应的内容㊂以下以我校(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为例,说明如何构建标准化的课程大纲㊂2.1 课程信息课程信息是表格对课程基本状况进行直观的表达,包括中英文名称㊁课程类型㊁课程编码㊁总学时㊁使用专业㊁使用教材㊁先修课程㊁开课院系等基本信息,同时包括课程关键词,以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本质㊂拟定的制药分离工程课程信息如表1所示㊂表1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信息Table1 Pharmaceut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中文名称制药分离工程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编码334X41总学时24适用专业制药工程使用教材郭立玮先修课程无机化学㊁有机化学㊁分析化学㊁生物化学㊁药物化学等开课院系化学与化工学院课程关键词分离工艺,设备选型,生产原理,环保要求,安全经济2.2 课程目的课程目的包含课程的性质,课程要求,课程内容和学习成效㊂通过了解课程目的,可以清晰的将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区别开来㊂任课老师通过了解课程性质㊁课程要求之后在宏观上对课程的指导方向有一个认识,能很快的抓住教学重点,教学内容,然后通过课程内容的具体指导,使教学目标有效的达成㊂表2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目的Table2 Pharmaceut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course purposes课程的性质课程要求课程内容学习成效‘制药分离工程“是制药工程的专业基础课㊂主要任务是研究药物提取㊁分离㊁纯化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㊂它集成了化学分离与生物分离的原理与技术,因此涉及了化学与生物交叉领域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制药过程中所涉及的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㊁技术和所需设备㊂能够设计针对制药工程中所涉及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制药分离单元操作的设备或工艺流程本课程通过介绍分离理论及新技术的研究,逐步掌握分离理论和技术的规律,建立接近于实际情况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学习有关制药分离工程中选择技术和设备的手段,方法㊂以典型的生产实例促进创新思维,使之称为新药研发,制药工艺设计与改革及工程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熟练掌握各项分离原理和技术,设备选型㊂能将其用于制药工程的流程设计,工艺实施和分离过程,并考虑社会㊁健康㊁安全㊁法律㊁文化及环境因素2.3 教学要求以往教学要求都是各个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前人的经验编写的,每个老师对课程的理解不同,所以会有较大的差异㊂有些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某些方面有更深的理解,因此,着重讲了相关的内容,而对于其他内容有所忽略㊂‘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8版)“的出台对毕业要求和课程的关联性提出了统一的要求㊂因为课程教学应优先满足毕业要求,所以我们将教学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分解为相应的知识点,进而形成教学的基本要求㊂通过本专业老师们的讨论,拟定了以下4条制药分离工程的教学要求㊂(1)能够将数学和工程数学知识用于解决制药工程实际问题,并提供计算方法和模型基础㊂对于制药工程的过程控制问题㊁流程设计和分离工程能熟练掌握并解决相应制药工程问题(毕业要求1 工程知识”的分解指标点)㊂(2)运用四大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能够分析复杂制药工程问题,构建数学模型,为出现的制药分离问题提供基础理论支撑(毕业要求2 问题分析”的分解指标点)㊂(3)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制药单元操作的设备或工艺流程,并同时考虑到社会㊁健康㊁安全㊁法律㊁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同时在设计中体现自主创新意识(毕业要求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分解指标点)㊂(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制药工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㊁分析与解释数据㊁通过合理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毕业要求4 研究”的分解指标点)㊂172 广 州 化 工2020年6月表3 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内容Table3 Teaching content of pharmaceut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关联第一章概述1.制药工业的发展现状;2.制药分离技术的作用㊁原理与分类,和制药技术的进展2第二章萃取及其强化技术1.萃取技术原理及其影响因素;2.萃取过程的计算;3.萃取工艺流程与设备;4.萃取设备内流体的传质性质6教学要求1教学要求4第三章超临界流体萃取1.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天然药物成分的适用性;3.超临界流体萃取传质过程及其工艺流程与装置;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4教学要求2教学要求4第四章反胶团萃取与双水相萃取1.反胶团萃取(1)反胶团的形成与特性;(2)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的过程;(3)反胶团萃取的工艺研发和应用2.双水相萃取(1)双水相体系;(2)双水相萃取原理;(3)双水相萃取的工艺设计和基本流程;(4)双水相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㊂4教学要求2教学要求3教学要求4第五章基于场分离原理的分离技术1.沉降分离;2.基于重力沉降原理的中药醇沉工艺;3.沉降分离强化技术;4.筛分与过滤;5.基于电场分离原理的电泳技术4教学要求1教学要求3第六章膜分离技术1.膜科学与技术概述;2.制药工程常用的膜分离技术;3.制药工程常见膜污染及其防治;4.膜分离技术在制药工程领域的应用4教学要求2教学要求32.4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大纲的核心㊂在课程开始之前,学校都会要求任课老师提交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就包含了授课计划㊂任课老师需要讲解的全部章节,各个章节的学时分配,都能像一个进度表一样让老师和同学都能直观㊁清晰地认识这学期的课程将如何开展㊂同时,我们将各个章节的内容对应了毕业要求的分解指标点,将二者关联起来㊂这样不仅有效的明晰教学内容与毕业要求之间的联系,同时起到了统一规范教学的效果㊂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内容如表3所示㊂2.5 考核说明及课程教学评价在明确了课程目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内容之后,相应的考核说明以及教学评价就需要与之紧密关联,有助于老师评估培养目标与学生达成度的确定[7-8]㊂有些学校采取简单的3︓7制,学生通过考勤和最后期末试卷的突击就能完成,达不到提高学生工程教育素养的培养提高㊂因此,我们采用平时考勤,作业,小组讨论,课堂小测验,以及文献汇报的形式作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试卷成绩占60%㊂要注意的是,期末试卷的考试重点需要按照教学内容与毕业要求相关的分解指标点来进行分配㊂具体教学要求对应章节比例指标在表4中体现㊂通过课程的指标点分配与课程章节的关联的百分比,可以具体得出计算值㊂课程教学评价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课程与毕业要求大程度进行计算,即K=∑n k=0Q i×(P i/T i)(1)其中,Q i=教学要求(i)的指标点权重值;P i=试卷要求与教学要求(i)相关的平均得分;T i=试卷中与教学要求(i)相关的总分;i=1,2,3,4[9]㊂表4 制药分离工程试卷出题标准及指标点权重Table4 Standards and indicator point weights for pharmaceuticalseparation engineering test papers章节比例指标教学要求1教学要求2教学要求3教学要求4第二章10%10%第三章5%10%第四章8%8%10%第五章10%7%第六章7%15%权重值Q0.20.20.30.3 2.6 课程持续改进第48卷第11期潘洁,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构建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73表5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持续改进内容Table5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harmaceut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courses定期记录评估结果,分析改进其他协助持续改进的资源课堂互动:通过提问,案例分析讨论的形式;平时作业检查:及时跟进学生掌握情况;阅读文献:以学生报告的形式判断学生是否具有独立分析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学要求和考评的成绩权重,独立核算每个教学要求对应的毕业要求,判别学生对应掌握教学要求的程度,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结果评价和改进利用我校仿真平台培养设计能力;国内外文献的搜索和阅读;与其他专业课结合的实际案例分析通过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价,总结各个培养过程的情况,经验和教训,并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㊂这其中包括定期记录学生平时掌握知识,以及专业能力方面的提高;同时通过评估学生个人及分组完成的情况来实时跟进学生的情况㊂在课程之外,通过和专业负责人以及其他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和座谈,加强本课程同其他专业之间的配合㊂统一交叉学科之间的要求,了解本课程内容设置与毕业要求培养的差距,并不断地完善㊂同时,毕业要求会在毕业生毕业五年左右后在用人单位中得到极大体现,追踪和调查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为毕业生今后实际工作中的工作要求进行调整㊂总的来说,对学校内的教学监管㊁监督是很有必要的㊂通过课内外的实时信息反馈,使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按照程序进行,该过程中的监督和适时调整为课程的开展和专业认证提供了有力支撑[10]㊂2.7 教学参考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增强应用,在教学大纲中我们给出如下参考书:(1)李淑芬,白鹏主编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制药分离工程“㊂(2)应国清主编㊁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药物分离工程“㊂(3)徐心茹主编㊁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工过程分离工程“㊂(4)田瑞华主编㊁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分离工程“㊂(5)计志忠主编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化学制药工艺学“㊂3 结 语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8版)“的制定,使得课程教学可以实现标准化㊂这一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一致性,包括教学质量的保证,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工程人才质量的稳步提升,缩小因任课老师教学差异而导致的教学质量差距㊂同时,课程教学大纲作为指导性文件,为提升教学效果㊁加强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㊂参考文献[1] 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3年度)[R].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14.[2] 何海燕,常晓涵,李宏宽,等.工程教育人才与高技术产业关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27-33.[3] 熊平.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制药工程专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思考[J].药学教育,2018,34(4):61-65.[4] 徐一新,李明,丁勇,等.应用型药学人才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J].药学教育,2019,35(2):1-5.[5] 王凯,张秀兰,侯敏,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构建标准化课程教学大纲 以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大纲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5):6-11.[6] 吕永军,宋莹,张丽萍,等.工程教育认证下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的构建[J].广州化工,2017,45(19):163-194.[7] 史雪婷,冯利邦,刘艳花,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教师,2017(32): 99-100.[8] 丁智国,吴建斌.工程认证背景下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8(5):33-39.[9] 王淑芳.ABET认证中课程持续改进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5):12-14.[10]陈敏,董晓华,刘冀,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50):109-110.。
药物分离工程教学设计 (2)
![药物分离工程教学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551af2e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5.png)
药物分离工程教学设计简介药物分离工程是药物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分离纯化原料药,得到符合规格的成品药。
本文主要探讨药物分离工程方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分离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使其具备下列能力: 1. 理解药物分离工程基本原理; 2. 熟悉各种药物分离工程操作过程; 3. 掌握常用的药物分离工程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三部分:理论讲授、实验教学、实践操作。
理论讲授第一部分:药物分离工程基本原理1.药物的来源、性质与结构;2.药物纯化的必要性及意义;3.药物分离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方法;4.药物分离工程主要操作过程和技术要点;5.药物分离工程的工业化技术和应用。
第二部分:药物分离工程分析方法1.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测试方法;2.药物纯化效果检验方法;3.药物纯度、含量检测方法;4.药物分子结构鉴定方法。
实验教学本课程实验教学共有六个实验,包括以下内容: 1. 药物分离前的制备和处理实验; 2. 药物分离的萃取和结晶实验; 3. 药物分离的色谱实验; 4. 药物分离的膜分离实验; 5. 药物分离的离子交换实验; 6. 药物分离的反渗透实验。
实践操作本课程安排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药物分离工程,并尝试自己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案例演示、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
具体包括: 1. 理论讲授:通过详细剖析、逐层深入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 实验教学:通过开展实验、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分钟逻辑思考能力; 4. 课程设计: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课程设计和论文撰写。
教学评价本课程完成后,将通过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1. 理论考核: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理论考核; 2. 实验考核:考察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3. 课程设计和论文撰写:通过论文撰写和课程设计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药物分离工程教学设计
![药物分离工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cecb5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9.png)
药物分离工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药物分离工程实验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1.了解药物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掌握药物分离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方法;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综合能力;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理论知识1.药物分离的基本原理2.药物分离的常见方法3.药物分离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2.2 实验内容1.制备药物分离实验方案;2.材料准备:药品、试剂、耗材等;3.药物分离实验操作练习:萃取、结晶、过滤、干燥等;4.实际样品制备、分离和检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PPT和讲解,向学生介绍药物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以及药物分离的常见方法。
2.实验指导:通过实验指导书和教师现场指导,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药物分离实验,掌握分离方法和实验技术。
3.分组讨论:每组学生在课前和实验中进行讨论,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4.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并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以下考核方式:1.实验考核:实验过程中,由教师现场评分,评分标准包括操作技术、数据准确度、结果分析等。
2.实验报告考核:学生将根据实验报告来进行成绩评定,要求实验报告内容完整、准确、结构清晰、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3.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价:评价学生组内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本课程的教学进度为:1.第1-2周:理论授课和实验指导;2.第3-5周: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3.第6周:实验报告撰写和提交。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实验室设施和设备;2.实验指导书;3.实验材料和药品。
七、教学效果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药物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掌握常见的分离方法和操作技术,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技能和知识,成功地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
同时,课程也使得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药分离工程/ Separation Engineering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l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中药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药分离工程本课程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是一门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分离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各类超临界流体分离、色谱分离、吸附分离、膜分离、固液分离、蒸馏分离、结晶分离、生物分离、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分离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药中的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精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掌握中药分离的基本了解寻找中药有效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绪论
中药分离工程的定义、中药分离工程的内容、中药分离工程的发展、中药有效成分。
2.超临界流体分离工程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超临界CO2特性、中药的超临界CO2萃取过程及设备、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夹带剂在超临界CO2萃取中的作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前景、中药传统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主要优点、临界流体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实例、超临界萃取CO2技术与其他分离手段的联用、超临界流体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3.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分离工程
超声及微波特性简介、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特点、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基本原理、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原理、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操作及设备、影响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过程的因素、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超声及微波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实例、超声及微波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4.色谱分离工程
色谱分离的概念、色谱分离方法的分类、色谱分离方法的发展、特点、色谱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
5.吸附分离工程
吸附分离的概念、吸附分离的种类、吸附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吸附与吸附平衡、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常用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吸附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应用实例、新型吸附剂及其应用。
6.膜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史、膜分离技术简介、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分离膜、膜分离过程的操作及分离装置、膜分离技术的影响因素、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应用实例、应用前景、存在问题及建议。
7.固液分离工程
固液分离的特点、固液分离的分类、固液分离的基本原理、过滤分离、沉降分离、过滤分离设备、固液分离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中药固液分离的特点、过滤分离技术的发展。
8.蒸馏分离工程
蒸馏技术的发展简史、蒸馏技术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蒸馏技术的工艺流程及设备、蒸馏分离的影响因素、蒸馏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应用实例、技术展望。
9.生物分离工程
生物分离的特点、中药中的生物物质、分离效率的评价、细胞内产物的分离与溶解、细胞分离、细胞破碎、包含物的分离、酶技术、酶工程技术,结晶原理、溶
解度、过饱和溶液与介稳区、成核、结晶的生长、生长速率、ΔL 定律、结晶过程设计基础、结晶粒度分布、粒数衡酸方程、结晶器、冷却结晶器、蒸发结晶器、结晶操作及其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结晶操作特性。
(二)基本要求 1.掌握下列内容
中药分离工程的定义及意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色谱分离的概念、色谱分离方法的分类,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结晶原理,熟悉结晶操作及其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2.熟悉下列内容
中药分离工程的内容、中药分离工程的发展、吸附分离的概念、吸附分离的种类、吸附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
熟悉生物分离的特点、中药中的生物物质、分离效率的评价,
3.了解下列内容中药主要有效成分。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前景、中药传统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主要优点,超声及微波特性、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特点、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基本原理、掌握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操作及设备、影响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过程的因素、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固液分离的特点、固液分离的分类、固液分离的基本原理。
细胞内产物的分离与溶解、细胞分离、细胞破碎、包含物的分离、酶技术。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2学时,课内学时分配如下:
生物分离工程 2 2
合计
(四)课程内容重、难点
1.重点:中药分离工程的定义及意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色谱分离的概念、色谱分离方法的分类,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结晶原理,熟悉结晶操作及其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吸附分离的概念、吸附分离的种类、吸附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
生物分离的特点、中药中的生物物质、分离效率的评价, 2.难点: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中药传统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主要优点,超声及微波特性、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特点、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基本原理、掌握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操作及设备、影响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过程的因素、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固液分离的特点、固液分离的分类、固液分离的基本原理。
细胞内产物的分离与溶解、细胞分离、细胞破碎、包含物的分离、酶技术。
三、课程改革与特色
本课程是一门运用现代分离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分离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内容覆盖面大,知识新颖。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中药分离工程》,主编:刘小平、李湘南、徐海星,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5年参考书:《中药化学》,主编:匡海学,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3年《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主编:吴立军,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1年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cHugh M A, Krukonis V J.. Boston:Buterworth,1998
执笔:徐海星
审阅:刘小平日期:2005.8.30. 审定:刘小平日期:200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