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精选7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精选7
篇)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篇1
端午又称重五。

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

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

每适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沅、汀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投汩罗江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中秋节是我最期待的节日。

因为每年的`这一天到处都充满欢庆和团圆的气氛,街上张灯结彩,人来人往,处处都笼罩在一片欢乐之中。

在每年的这天我们全家人会一起到外面吃团圆饭。

爷爷会给我挟美味可口的菜肴,奶奶会给我一个带有祝福的红包,爸爸会送我一只造型独特的小灯笼。

享受完一顿充满欢笑声的团圆饭之后,妈妈会拿出精心准备的月饼。

有莲蓉月饼、巧克力月饼、水果月饼,还有我最喜欢的冰皮月饼。

看着那些香喷喷的月饼,我早已垂涎三尺了!
我给爷爷挟了一块他最喜欢的苹果味月饼。

爷爷一边吃一边乐呵呵地说:“真好吃,真是甜到我心底啊!”听到爷爷这么说,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吃完饭回到家后,我和同学三五成群在楼下花园玩起了小灯笼,还做各种各样有趣的游戏,像老鹰捉小鸡、猫捉老鼠、传足球等等。

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真希望每天都是中秋节啊!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篇2
夜幕降临,刚刚从学校训练完,走在回家路上的我,拖着疲惫的身躯一步步走着。

突然脚下被拌了一下,低下头,看见那散开的细细的鞋带,已经有些发黑。

想蹲下,又想到肩上沉重的书包,便马上打消了这一念头。

“姑娘!”一中年男子的声音响起。

对陌生人略有戒备的我,一时加快了脚步。

但那声音似乎紧追着我。

“姑娘!”又是一声。

好奇心使我回了头。

“哈,鞋带开了!”一男子向我这边走来,边指着我的脚。

“嗯!谢谢!”我有些不好意思,小声咕哝一声。

那人一下子停住脚,一脸严肃,“孩子,不要谢
我,这本是人与人之间最正常的事啊!但是如今……哎……”风吹过,那陌生人头上的几根白发随风飘着,略显憔悴,但那双眼又是那么厉害,似乎要把这几句话注入我的骨头里,说完,他又叹了口气。

不知怎的'我一时满脸通红。

走到路边,蹲下,系上,抬头,那人已消失在人海中。

这就是一种以自己所能帮助别人的小善举吧!或许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我进被深深地打动了。

会不会他也曾接受一个陌生人的帮助,而当时的他根本不在意?会不会,他也是过了数十年,历经了人世的冷漠,才蓦然明白那小善举的温暖?他是期待我传承的,我也决定传承。

从此,我慢慢学会尽自己的力去帮助别人。

一日中午,天气虽不寒,却下了些雪。

我同朋友一起绕着学校走。

在墙角处,我们发现了一小点绿色,低头,那原来是一张饭卡。

拾起,那是一个外班的女孩。

由于都不认识,走了几趟,才找到失主。

她一脸惊讶,似乎为他自己的小过失而略有歉意吧。

那羞红的脸颊又让我想起了原来的我。

她向我道谢,我笑笑“小事而已,没事!”
我仅仅也只做了一件小善举。

或许说,传承。

善举的力量真的很大。

但愿那位不知名的陌生男子从心中感到欣慰吧!也希望那外班女孩能有所感而选择传承。

“姑娘!”依然回响在我耳边。

“传承”一词,看似很小,但也有很强的力量,足以温暖人心。

或许,只有体会了才能理解“传承”的力量吧……
感谢您,陌生的中年男子……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篇3
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泱泱国风。

没有传统的延续,便没有如今的灿烂文化之光,而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所以我们华夏儿女要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文化是民族的根,对于文化,汉字是它的根。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精粹,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书法的笔墨古韵流香,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人对书法的审美其实是长在骨子里,溶在血液中的。

字如其人,相由心生,所以书法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对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审美情趣产生了恒久而深刻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书法。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可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尊老敬老之风淳厚而深远。

古人云:“孝道,德之本。

”孔子也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这些都是说,孝是一切社会道德的根本、做人的根本。

千百年来,孝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流淌不息,永不停歇。

“孝德”这股文脉给中华民族注入生命活力。

孝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里,根深蒂固,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

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孝。

书法乃中华艺术文化之魂,孝乃中华道德文化之根。

我们要守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留住中华传统文化的魂。

没有根就不会长出参天大树,没有文化的根就不会有社会的文明。

它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明的根,也是世界文化的根。

只有当我国观察人类文化的进展时,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

“乱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所以我们在传承文化与弘扬美德的同时,也应观乎人文,方以化成天下。

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强大的.祖国能在五千年的岁月里熠熠生辉?我想,应该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文化的
根深深地扎进土里,深深地烙印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里,因为这是我们的信仰,是我们心底涌动的力量。

中华传统美德为我们的灵魂注入人文精神,使我们的国家向着世界的文化之巅迈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每个华人注入到心灵。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也许,我们还在平凡的窗口上舞动青春;也许,我们还在题海战术里挑战困苦;也许,我们还在一堆堆文字材料中敲打岁月……但莫忘初心,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我们要秉持传承中华文化的信念,携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谱写历史新篇!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篇4
从古至今,中国在不断的变化而时代随之推动发展。

我们的国家从贫穷走向小康。

从落后走向强盛。

经历了太多太多,凡事有利必有弊,所以在发展的同时,它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让中国人对于利益权势更加看重,而唯一不变的是流传传程至今的孝道。

孝之一字——表现的是儿女们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它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该拥有的品质。

在古时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远古帝王——舜,作为五帝之一。

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母亲恭顺,对弟弟妹妹慈爱,他的孝举感动了天帝。

所以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尧帝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尧帝决定选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之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由此可见舜不仅有才干,而且还是个大孝子。

从此人们就把“孝亲敬老”视为最崇高的美德,也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

可见“孝”是自远古就沿
袭流传下来的,并时代相袭、贯穿百代。

即使是和现代社会相距千年的封建社会,“孝”也是被人们所传颂的文化之一。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长辈的人才是有思想有品格正直的人。

意大利的亚米契斯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这句话对我来说有影响很大,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让爱并呵护自己十几甚至二十几年的'母亲伤心那么他不会配成为一个真正人,它只是一个行尸走肉,只会破坏并且伤害他人感情的高级动物。

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孝”也是尤为重要的。

如今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国青年,作为一个正直的高中生,也同样作为父母心中的掌上明珠。

我们更应该坚守孝道,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的传承献上我们自己的一份力,因为“孝”从来不会过时。

“孝”传承至今有着它永不落下的原因就是有着人间有三大真情之一的美称,也是因为孝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所以孝道永远不会落下。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篇5
各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国家之所以富强,是因为文化,社会的,社会之所以和谐,是因为文化。

我国是世界文化唯一延续的四大古国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利弊日益暴露,有大部分已经被淘汰了,但有些人却想把传统文化一成不变地交给下一代,这就需要注意了。

传统文化有好有坏。

我们应该发扬好的。

剔除坏的。

因为她会杨勇青少年的心灵。

甚至束缚他们,所以在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取舍。

中国有过年的习惯,过年会使人精神焕发,过年还要燃放鞭炮,放烟花,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现在我们不燃放鞭炮烟花了,有人会说过年是传统文化,燃放鞭炮不是理所应当嘛,难道传统文化不重要了吗?不,不是的燃放鞭炮烟花会使空气,变差。

也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这个地球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人们正在保护环境,所以不燃放鞭炮,烟花并不是,抛弃了传统文化,而是发扬了他。

传统文化理应现在结合我们一样。

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而尊老爱幼,尊师重教我们已经传承了五千多年。

它是传统文化,它是发扬光大,会永不磨灭,因为它是民族之魂永不磨灭。

但现在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老人仗着尊老爱幼的传统扬言这样了,分家。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有个老人每天下午都会端着板凳坐在车上,人肉抢位,等到他们而女同事,不会为了停车的事而烦恼,这引得我们的.思考,如果那两个老人,每天座位,会不会引起别的控车主的愤怒,甚至社会上一些不谙世情的出现。

如果长此以往,每个车主的父母令人,那社会还会稳定吗?还会和谐吗?难道尊老爱幼就是理由吗?现在有些人打着各种幌子,请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去学习那些哟,腐蚀作用的文化,以此来谋划我们青少年的心理。

如果我们接受传统文化,那以后准,会不堪设想。

因此在好的传统文化上,我们更应该擦亮眼睛,用传统文化,用批判的眼光去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取舍。

与传统文化之精华,省传统文化之糟粕。

我们势在必行——取舍。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篇6
一点点暖黄色的光通过窗户照亮了本该漆黑的夜,传递出一丝温暖。

我手中提着刚买回来的竹叶,迎着小区中一阵阵飘过的糯米的清香踏进了家门。

家中一片和乐。

一家人都聚在一起,围坐在电视前观看正激烈举行的龙舟赛。

我把竹叶拎进厨房清洗过后用水焯了一遍,将清香的竹叶,雪白的糯米和各种各样的馅料一起端到了电视前的鸡翅木方桌上。

方桌上,各种馅料被摆在四周,被煮到淡绿的竹叶和泡着水的糯米,如同有主角光环似的被摆到了最中间。

而与众不同的是,桌上除了有常见的麻绳,还有一根根14号大小的针。

接下来就到了大家每年端午节中最期待的包粽子。

一切都准备好后,连同我刚满五岁的表弟锦一起,大家都围坐在了方桌旁边。

这是锦第一次包粽子,所以由我来教他:“拿起一片竹叶在宽的一端靠近1/3处弯折成圆锥的形状,并往里放一点糯米…”锦很聪明,并没有像曾经的我一样因为不懂的`话语而失去兴趣,只是在我旁边照猫画虎的做。

家中长辈们都是做美食的好手,他们用着从爷爷奶奶那里学来,却早已熟悉到融进骨子里的手艺都着各种样式的粽子。

我曾问过他们这么认真包粽子的原因,印象最深的便是是那句“这是和你爷爷奶奶离得最近的时候。

”我还在继续着交警的动作失去,却又向远方飘去:多年前初学包粽子的我靠在父亲怀里,由她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包三角粽--这种奶奶最喜欢的样式;听他讲他学包粽子时因为调皮而被打的故事…
“霏霏姐,然后呢?”一生童声打破了我的思绪。

我看着锦无奈的笑了笑,递给他了一根针:“把这根针插进粽子的一角,将竹叶尾部塞进针鼻儿里,再顺着拔出来粽子就包好了。

”完成后,锦用他的小手扯着我的衣角,拿着他包的粽子,向我炫耀。

我看着锦,恍惚间竟和曾经的我有些重合,就又笑着摸了摸他的头。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包好了的粽子被送上了蒸锅。

很快,屋中就传来了一阵阵清香。

把粽子端上桌后,一家人纷纷包开粽子
品尝。

一股香甜的味道顿时将屋子填满。

这香味儿不仅是粽子的味道,更是这融进骨子里的家之脉的甜蜜味道。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篇7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

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

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

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

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

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

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

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

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

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

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