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成矿区域及特征共20页

合集下载

中国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岩金矿床1.中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1)大多数岩金矿床产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

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多数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

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区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1.35‰,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1.55‰,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3.58‰,而两矿区地层δ34S 为3.39‰,表现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

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

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

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 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并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 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

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

岩层含金丰度0.7~0.83×10-6,高于同类岩石的25~200倍。

本区已知金矿床(点)115处,有109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 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

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 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

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41.5×10-9。

根据320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δ34S平均为5.6‰;围岩硫δ34S为2.1‰。

二者相近,硫源相同。

④小秦岭金矿田: 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1.24×10-9。

中国锰矿

中国锰矿

y o u j i n x u 中国锰矿什么是锰矿在现代工业中,锰及其化合物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其中钢铁工业是最重要的领域,用锰量占90%~95%,主要作为炼铁和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以及用来制造合金。

其余10%~5%的锰用于其他工业领域,如化学工业(制造各种含锰盐类)、轻工业(用于电池、火柴、印漆、制皂等)、建材工业(玻璃和陶瓷的着色剂和褪色剂)、国防工业、电子工业,以及环境保护和农牧业,等等。

总之,锰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锰矿矿业简史锰矿物的利用历史十分悠久,据文献记载,世界上利用锰矿物最早的国家有埃及、古罗马、印度和中国。

我国利用锰矿物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约4500~7000年前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彩陶文化)时期。

由于软锰矿呈土状,它的颜色呈黑色,极易染手,在古人看来,这是一种奇妙的陶器着色颜料。

可是锰元素的发现却比较晚,到1774年才由瑞典矿物学家甘恩(J.G.Gahn)从软锰矿中还原出了金属锰。

锰在钢铁工业上的应用是各国冶金学家几十年不懈努力的结果。

1875y ou j i n x u 年以后,欧洲各国开始用高炉生产含锰15%~30%的镜铁和含锰达80%的锰铁。

1890年用电炉生产锰铁,1898年用铝热法生产金属锰,并发展了电炉脱硅精炼法生产低碳锰铁。

1939年开始用电解法生产金属锰。

最早开采的锰矿山是美国田纳西州惠特福尔德(Whitifeld)锰矿,始采于1837年,到1884年锰矿石年产量已达4万t。

印度也是开采锰矿较早的国家之一,始采于1892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印度出口锰矿石一直居世界首位。

1928年以后其地位被原苏联所取代。

从本世纪20年代末原苏联的锰矿石产量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

此外,开采锰矿石比较早的还有巴西、加纳、澳大利亚、南非和加蓬等国。

我国锰矿的地质找矿工作开始得也比较早,据所见资料,从1886年开始,并于1890年首先在湖北兴国州(今阳新)发现锰矿,随后于1897年和1907年又先后在湖南发现安仁、攸县和常宁、耒阳锰矿;1910年发现广西防城大直、钦州黄屋屯锰矿;1913年和1918年,前后发现了湖南湘潭上五都锰矿(1937年改称为湘潭锰矿)和广西木圭、江西乐华锰矿。

铜矿资源地质特征

铜矿资源地质特征

铜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铜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有以下特征:(一)成矿时代相对集中中国铜矿成矿时代虽然从太古宙至第三纪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其次是中新元古代和新生代。

从探明的大中型矿床的储量在时代占有情况来看,据王之田(1988)统计的各时代铜矿储量比例:太古宙0.6%,古元古代7.8%,中-新元古代16.5%,早古生代3.5%,晚古生代6.2%,中生代49.8%,新生代15.3%。

从各期的地壳运动来看,自寒武纪以来,历经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各期的地壳运动,每期虽然都有相应的铜矿成矿作用,并形成矿床,但以燕山期生成的矿床最多。

据郭文魁主编的1∶400万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987)统计了115个铜矿的床(点)在各成矿期的比例,其中燕山期占46%。

可见铜矿床的形成在整个地史成矿期中,燕山期成矿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二)成矿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从成矿环境来看,中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南与印度板块相接。

地层发育较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也较强烈。

这种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形成了多种铜矿类型,主要分布在赣东北、长江中下游、祁连山及邻区、中条山、西昌-滇中、三江地区以及黑龙江嫩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等。

在这些成矿区带已探明的铜储量占全国铜总储量的80%以上。

(三)主要铜矿类型的成矿环境从板块构造成矿环境来看,据王之田等人研究认为,斑岩型铜矿产于会聚板块边界,包括大陆边缘(含活动陆内古板边)和岛弧环境挤压弧系里,都与发生大幅度相对运动正负构造单元之间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有关;夕卡岩型铜矿与斑岩型铜矿成矿环境基本类似,但成矿围岩有所不同;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在离散板块边缘和会聚板块边缘以及岛弧环境等均有产出,主要为大陆边缘斜坡已跨上洋壳部位的优地槽,或经洋壳俯冲送到海沟地带的原来生成在洋中脊的蛇绿岩套环境;海相沉积岩块状硫化物型铜矿,产于大陆壳海西-印支期海相断裂拗陷带环境,并受中生代岩浆岩的活化改造富集;海相沉积(变质)岩型铜矿,产于稳定大陆边缘裂谷或类似张裂构造的早期阶段,属冒地槽环境;镁铁-超镁铁质岩型铜镍矿,产于大陆边缘和增生褶皱带边缘深大断裂环境。

中国新疆优势金属矿产成矿规律

中国新疆优势金属矿产成矿规律

中国新疆优势金属矿产成矿规律
中国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这些资源的成矿规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新疆地区独特的金属矿产分布格局。

首先,新疆地区的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和昆仑山等大型山脉地区。

这些地区的岩浆活动较为频繁,为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同时,这些地区的变质作用也比较强烈,对金属矿产的富集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新疆地区的金属矿产类型较为多样,主要包括铁、铜、铅、锌、金等。

其中,铁矿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区和吐鲁番盆地,铜矿主要分布在南疆的且末、若羌和北疆的富蕴等地,铅锌矿则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区和吐鲁番盆地。

这些不同类型的金属矿产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岩浆成分、成矿时代、构造环境等。

此外,新疆地区的金属矿产还具有明显的成矿期次,主要集中在早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这些成矿期次与全球地质板块运动和岩浆活动周期密切相关,对金属矿产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矿床主要成矿规律概述

中国矿床主要成矿规律概述

中国矿床主要成矿规律概述摘要:经过我国广大学长多年来地质勘探的汇总最终概述出了我国矿床的成矿规律。

本文通过对我国自地球地壳形成开始所有矿床的成矿规律做出来细致的阐述,其中包括时间与空间的分布规律,并总结了矿床成矿的物质来源和矿床共生规律。

关键词:时空分布;物质来源;矿床共生;一、简述成矿规律成矿规律是指矿床(矿体)形成和分布在时、空上的不均匀分布与集中分布规律,及其物质共生组合关系和内在的成因联系等[1]。

成矿规律是我国地质工作者找矿的基础。

经过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在成矿规律方面的不懈努力,最终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二、矿床时间分布规律在我国,从古生代的前寒武纪到新生代都有矿床的形成,可以说我国矿床的时间分布是广泛且不均匀的。

我国主要有六大成矿区,这六大成矿区主要由时间顺序来划分。

下面以这六个成矿期阶段为例,做简要介绍。

1.前寒武纪成矿期该成矿期又划分为三个成矿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壳随着地球的形成,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化,从开始形成到趋于稳定的过程。

在整个地壳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以及与火山喷发有关的岩浆活动。

2.加里东成矿期这个时期的地壳演化进一步稳定,浅海地带矿床较为发育,著名的宣龙式铁矿和瓦房子锰矿便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3.海西成矿期、印支成矿期、燕山成矿期在这三个成矿期内,仍然发生着剧烈地由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向酸性、中酸性火山活动转化的一些构造运动。

这三大成矿期都进入了地槽演化的阶段,从加里东成矿期末期开始一直到燕山期地槽阶段结束,而内生成矿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并繁盛。

4.喜马拉雅成矿期该成矿期正好与前寒武纪成矿期相反。

喜马拉雅成矿期间,除了喜马拉雅山地区还存在着比较活跃的构造运动,并伴随着一些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其余地区的大多数构造活动都慢慢变弱了。

三、矿床空间分布规律与时间分布规律相类似,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样是不均匀的,具体表现为有丛聚性分布、带状分布等特点而在个别地区存在分布均匀的现象,为等距性分布。

中国锶矿典型矿区

中国锶矿典型矿区

中国锶矿典型矿区(床)案例1. 四川合川干沟锶矿矿区地处华蓥山帚状褶皱束西北分支,沥鼻峡背斜北东段的西北翼。

出露地层有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地层走向北东50°~55°,倾向北西,倾角60°~85°。

矿区断裂发育,主要有三组:一组为层间滑动断裂带,二组为纵向陡倾角断裂(成矿后断裂),三组为斜向(北东东)断裂。

区内无岩浆岩出露。

锶矿体产出受层位严格控制,主要赋存于嘉陵江组第四段第二亚段(T1j4-2)微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膏盐溶蚀角砾岩内。

含矿带长约650m,水平厚度5~25m,共圈定主矿体5个、次要矿体10个、溶蚀残留矿体9个。

主矿体一般呈似层状、透镜状,长50~275m,延深20~130m,厚度变化较大,变化系数0.49~0.90。

矿石矿物成分以天青石为主,少量钡天青石和菱锶矿;脉石矿物以白云石、方解石、石英为主,少量(硬)石膏、菱镁矿、水云母、萤石、黄铁矿等。

矿石平均含SrSo446.22%,划分为4个自然类型:①条纹条带状天青石矿石,含SrSo473.93%,最高达82.83%;②块状天青石矿石,一般含SrSo479.12%,最高达95.9%;③网脉状天青石矿石,一般含SrSo410%~35%;④角砾状天青石矿石,SrSo4含量与网脉状矿石相当。

各类矿石化学组分大体一致,详见表3.21.4。

表3.21.4合川干沟锶矿石多项分析结果表为大型矿床,探明储量(SrSo4)38.23万t。

矿床成因属沉积 热卤水叠加型(层控型)。

2.四川铜梁玉峡锶矿矿区地处华蓥山锶矿带的南段,矿体受西山背斜轴部鞍状虚脱构造所控制。

出露地层主要有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

地层走向北东50°~55°,分别倾向北西和南东,地层倾角分别为65°~85°和35°~45°。

第二章 矿山地质概况

第二章 矿山地质概况

第二章矿山地质概况1.矿区概况吉林大黑山钼矿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境内,是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发现和勘探的大型钼矿之一。

矿床属斑岩型钼矿床,钼金属量达 109 万吨,是我国的第二大钼矿床。

大黑山、福安堡、季德屯等钼矿同处吉黑成矿省吉中-延边(活动陆缘)成矿带,它们在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选择大黑山钼矿作为研究对象在区域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些钼矿床与小兴安岭地区的霍吉河、鹿鸣等大型-超大型钼矿产出背景及成矿时代均相似,共同构成了我国东部环太平洋钼成矿带的北部。

2.矿区自燃及经济地理吉林大黑山位于永吉县境内,属于长白山系哈达岭山脉,主体由海西和燕山晚期两次构造—岩浆活动形成。

哈达岭山脉东起松花湖,向西分布在旺起、口前、五里河、西阳、大岗子、双河镇、黄榆等乡镇。

蜿蜒起伏的哈达岭主脉脊岭,构成永吉县与桦甸县的天然分界线。

岭北一则有 5 条向北伸入县内的支脉:大顶子-花砬子支脉,摩天岭-大砬子-青山子支脉,荒沟岭-白马虎山支脉,西大山-大黑山-磨盘山支脉,白石砬子-华道山-后老虎林子支脉。

其中大黑山属于西大山-大黑山-磨盘山支脉,该支脉由主脉至西大山向西北至大黑山,再逶迤向北至磨盘山,南北近 40 公里,南段分别为西阳镇、双河镇界山,向北分布在大岗子、西阳,拉溪、搜登站、春登和大绥河等乡镇;由西大山至北分支抵西阳镇马鞍山,长约 11km。

大黑山主峰位于西阳镇西南 12.5km 处,海拔位高度671.3m,为西阳镇与双河镇的界线,山体狭长,走向北东。

永吉县大黑山钼矿床位于永吉县西阳镇前撮落屯,距沈吉铁路线最近的长岗火车站仅 4km,据口前镇 32km,交通十分方便(图 1)。

该矿床在五十年代中期已完成地质勘探工作。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吉黑造山带,位于永吉复背斜西翼,在北东走向的吉林盘石构造带与近东西走向的桦甸-双河镇构造带的交汇部位。

永吉县属中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4.9℃,年平均降水量 690mm,无霜期 130 天左右。

西北地区重要金属矿产成矿特征及其找矿潜力

西北地区重要金属矿产成矿特征及其找矿潜力

西北地区重要金属矿产成矿特征及其找矿潜力摘要: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金属矿产种类较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的重点工作区之一,其总体上处于古亚洲造山区,东接环太平洋造山区,南接特提斯造山区,大约有309处大中型金属矿床。

本文通过总结分析了西北地区金属矿产区域成矿特征和背景,重新整理了成矿区域划分,并探索勘查可能存在巨大找矿力的地区,以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关键词:重要金属矿产;成矿特征;找矿潜力西北地区包括宁、甘、新疆、青、陕五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陆地的1/3,约有320万平方千米。

西北地区金属矿产资源经过半个世纪的找矿勘查和开发利用,在我国已占有一定的地位,如镍金属储量占全国的76.7%,铂金属储量占58.1%,但仍有部分重要金属矿产储量(如铅、铁、锌、铜等)还不足全国的20%,这表明西北地区重要金属矿产资源找矿空间还很大,有待加强勘查工作。

根据原有的矿产资源资料和对地质调查工作的最新进展,需基于西北地区辽阔的找矿面积和良好的成矿条件来重新认识成矿地质背景,集中勘查新发现的(超)大型金属矿床潜力,加强综合性研究,以在地质找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西北地区重要金属矿产成矿特征西北地区主要分为三大成矿域,即古亚洲成矿域、秦祁昆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

其中各自成矿特征均不同,且各区域成矿时空分布因其所有的重要金属成矿类型和时间的不同而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

古亚洲成矿域主要体现作用是华力西期成矿作用,同时还有加里东期和元古代成矿作用。

古亚洲成矿域的主要成矿时期是华力西期,主要是造山带受到急剧的壳幔,然后伴随着再次发育逐渐演化形成铜、铅锌、稀有稀土、镍、钼、钨和金等矿床。

在古亚洲成矿域整个古生代发育史中,泥盆纪-中石炭世的岩浆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国新疆北部,但可能被华力西的强烈作用掩盖或与新疆地区的加里东构造作用表现不明显有关,古生代岩浆作用分布有限。

然而随着再次发育,逐渐地形成了阿舍勒的铜锌矿床,该矿床是一种块状硫化物,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科克塔勒的铅锌矿床;可可托海的稀有稀土矿床;喀拉通克和黄山的铜镍矿床,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白山堂、喇嘛苏、土屋-延东和公婆泉的斑岩型铜矿,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但这类矿床的形成环境还存在着些许争议,等等。

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

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

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
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是一项重要的规划工作,旨在将中国广大的矿产资源进
行科学合理地划分,为国家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指导和支持。

根据地质条件、矿产类型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通常由
政府部门和专业地质机构共同制定。

这一方案的制定需要依靠大量的地质勘探和钻探工作,分析矿产资源的分布、储量和品位等因素,以及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中国成矿区带的划分通常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基于地质条件,考虑矿床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确定各个成矿区带的范围。

地质因素包括岩性、构造特征、矿化类型等,这些因素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储存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需综合考虑矿产类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对经
济发展的贡献与发展潜力各异,因此需要将其与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合理划分成矿区带。

同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确
定成矿区带时,必须考虑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矿区的开发规模和方式,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资源。

综上所述,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是基于地质条件、矿产类型和区域经济发展
的考虑,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一方案的制定需要科学的勘探和研究成果的支持,以确保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同时,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与支持,以推动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16个中国重要成矿带

16个中国重要成矿带

16个中国重要成矿带1.西南三江成矿带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

区内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

本区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构造带的一部分。

已有工作发现德钦羊拉铜矿、维西白秧坪银铅锌矿、思茅大平掌铜矿、中甸普朗铜矿、金平长安金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

发现铜、铅、锌、银等矿床(点)数百处,其中部分探明了储量,奠定了该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地位。

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

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

目前滇西北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

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

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

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山带东侧。

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

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

加快推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争取找矿突破。

西南三江北段:位于青海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本区工作程度较低。

发现各类矿产地或矿(化)点百余处,涉及矿种有金、汞、铁、铜、铅、锌、锑等。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青藏北特提斯华力西—印支造山系,主体为唐古拉陆块。

本区主攻铜、铅锌多金属矿,以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加快推进区域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重点对然者涌、东莫扎抓、众根涌、宗陇巴、赵卡龙等一批具有较大找矿远景的矿产地择优勘查。

中国沉积磷矿床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

中国沉积磷矿床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

中国沉积磷矿床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夏学惠1袁俊宏2杜家海2 东野脉兴1(1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4;2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北京,100107)题要中国沉积磷矿床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东南缘与西缘,华北地块南缘和西缘。

沉积磷矿主要赋存在震旦系陡山陀组、下寒武统梅树村阶、古元古界上部滹沱群和古元古界顶部榆树砬子组等含磷岩系中。

根据成矿条件,矿石组合特征划分为开阳式、荆襄式、昆阳式、什邡式等11个类型。

通过含磷岩系分布,成矿规律的综合分析,划分出28个聚磷区,对有远景的聚磷区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

关键词沉积磷矿,成矿类型,资源分布,找矿潜力中图分类号:P619.213︰P612 文献标识码:A中国磷矿资源地理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于滇、黔、鄂、川、湘等南方五省,占全国累计探明资源储量的74%,北方地区分布较少,造成了我国南磷北运的局面。

考虑到中国沉积磷矿成矿作用的连续与完整性,本文将沉积变质型磷矿并入沉积磷矿中一起讨论,通过对中国沉积与沉积变质型磷矿不同成矿区带、不同成因类型磷矿特征的综合研究,达到全面了解中国沉积磷矿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资源潜力及成磷区进行远景评价。

1沉积磷矿成矿背景及分布1.1成矿地质背景中国沉积磷矿床都出现在构造活动相对稳定的地台区域,特别是其边缘地带。

沉积磷矿床主要产出在扬子地块东南缘与西缘,华北地块南缘和西缘。

震旦系陡山陀组沉积磷矿床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东南缘,下寒武统梅树村阶沉积磷矿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北缘,在华北地块南部边缘、秦岭褶皱系边缘地区沉积有下寒武统低品位沉积型磷矿,塔里木地块北缘沉积的含磷层位及低品位磷矿相当于寒武系梅树村阶,天山褶皱系的含磷层位相当于寒武系筇竹寺阶。

沉积变质磷矿主要指分布于北方的古元古代沉积变质岩中的磷矿床。

中国前寒武纪变质磷矿主要分布在中南地区的东北部,华东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北部,即华北地块东南缘与华北地块东北缘。

变质磷矿床由于矿石可选性较好,因此该类磷矿是我国,特别是北方缺磷省区较为重要的磷矿资源。

中国金矿床成因类型划分表

中国金矿床成因类型划分表
中国金矿床成因类型划分表
成 因 类 型
典型矿床
类型
地质特征
亚 类
建 造
(一)岩浆热液金矿床
系指与重熔的中酸性侵入体或与混合岩化花岗岩在成因和时空分布上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可分三个亚类。
1.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硫化物—金建造
河北峪耳崖
2.混合岩化—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硫化物—金建造
山东玲珑、焦家
3.接触交代—热液金矿床
砷—锑—汞—金建造
贵州板其、丫他
(六)风化壳金矿床
系指在地台和近地表含金地质体,经风化淋滤形成,并主要在风化壳带产出的金矿床,可分三个亚类。
1.残余(铁帽)金矿床
褐铁矿—金建造
四川木里耳泽
2.淋积金矿床
铜—银—金建造
甘肃白银厂
3.残(坡)积金矿床
碎屑—金建造
内蒙古金盆
(七)沉积
金矿床
系指含金地质体的风化产物,经表生流水等介质搬运沉积而形成的砂金矿床,并包括部分已固结的古砂(砾)金矿床,可分五个亚类。
黄铁矿为主,次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少量的银金矿、自然金、自然银、白铁矿、斑铜矿、辉铜矿、黝铜矿、斜方辉钻铋矿、锆石、铁矿
石英、绢云母、长石,少量绿泥石、白云石、绿帘石、石榴子石
钾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
脉带形
小到特大型
Ag
焦家、新城、三山岛
含金石英脉型
石英单脉型
单脉以五龙金矿为代表,赋存在吕梁期黑云母花岗片麻岩发育区,含金石英脉与构造控矿关系密切,处于两组构造的复合处
岩金矿床工业类型
2011-05-18 22:04
矿床工业类型
成矿地质特征
矿物共生组合
围岩蚀变

矿产特征

矿产特征

矿产资源是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关系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可预见的将来,社会生产所需的80%以上的原材料和95%的能源,仍将来源于矿产资源。

一、中国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一)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我国是世界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目前发现的矿藏有162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49种,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发现油气田440多处、固体矿产矿区1.6万个,已经开发利用的矿产136种,我国有20余种矿产探明储量在世界上具有明显优势。

依据矿藏资源的储量、质量和找矿的远景,对40种重要矿藏进行评估,按资源保证程度可分为四个类级。

第一类级,储量丰富,自给有余,有部分可供出口的计19种,包括煤、钨、锡、钼、稀土、盐、石墨、萤石、菱镁矿、重晶石、滑石、石膏、高岭土、硅藻石、膨润土、硅灰石、水泥灰石、玻璃硅质原料和石材。

第二类级,可基本满足需要,但也有缺口的计11种,包括铁、锰、铅、锌、铝、镍、硫、磷、铀、石棉和海泡石,其中铁矿缺口较大。

第三类级,有一定资源潜力,但可供规划用的探明储量缺口较大,包括石油、天然气、铜、金和银五种。

第四类级,探明储量不足,资源远景不明的计五种,铬、铂(族)、金刚石、硼和钾盐。

(二)成矿时空跨度大中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

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不同的地区,只要成矿控制条件有利,都有形成矿产的可能性。

我国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接地区,受板块活动影响,从中生代开始形成的世界两大构造活动带——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和环太平洋构造带在中国交汇,地壳活动性大,地质构造运动具有多旋回性,岩浆活动是多期多幕的,内生矿藏的形成也具有多期多幕性。

特别是几条巨大的构造带,多次的造山运动导致了多期的岩浆活动,产生多次的成矿过程。

例如,阴山-天山构造带,在元古代时即已存在,古生代的加里东、海西运动,中生代印支、燕山以及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都受影响,具有不同时期的酸性、中性、基性与超基性岩浆侵入,形成了多种金属和稀有金属矿床。

第八章中国矿产资源结构矿业开发及能源工业

第八章中国矿产资源结构矿业开发及能源工业


铬矿资源短缺,主要由于缺少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目前探明储量不多,多为中小型矿床,主要分布于西藏、新疆、内蒙古等边远地区。
钛 钒
我国钛、钒矿储量十分丰富,主要为四川攀西地区铁矿中伴生矿。钛矿储量居世界首位,钒矿储量居世界第2位,可以充分保证建设需要。
(三)有色金属矿产
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图
保证 程度低
铁、锰、银、高岭土、汞
煤、铁、铅、锌、钨、钼、硫铁矿、高岭土、石墨、硅灰石
(二)成矿时空跨度大
地质构造运动具有多旋回性,岩浆活动是多期多幕的,内生矿藏的形成也具有多期多幕性。特别是几条巨大的构造带,多次的造山运动导致了多期的岩浆活动,产生多次的成矿过程。
(三)矿床类型多样,矿石类型齐全
在矿床种类上,中国不仅拥有世界上主要矿产的重要矿床类型,而且有些矿床类型惟中国独有,带有明显中国地质特色。
辽中—辽河地区,铁、煤、油气、辅助原料、建筑材料、钠盐; 冀东—渤海湾地区,铁、煤、油气、辅助原料,建筑材料、钠盐; 冀南—豫北地区,煤、铁、辅助原料、油气; 豫西—豫中地区,煤、铝土矿、辅助原料;
10片矿产资源合理配套组合有利于原材料工业基地建设
鲁中—黄河三角洲地区,石油、煤、铁、铝土矿、辅助原料、建筑材料 晋中地区,煤、铁、辅助原料,建筑材料、铝土矿; 黔中地区,煤、铝土矿、磷、建筑材料;
川滇黔接壤地区,铁、煤、铜、锡; 内蒙古宁夏接壤地区,煤、建筑材料,天然碱、钠盐; 河西—东疆地区,铁、镍、铜、煤、石油。
二、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及潜力分折
(一)能源矿产
我国能源矿产比较丰富,已探明储量的有煤、石油、天然气、铀、钍、油页岩、地热、水力等,以煤和石油为主。
煤炭主要成煤时期是石炭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 全国已知含煤面积约55×104 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7%,预测埋深在2 000 m以浅的总储量为4.5×1012 t,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可持续开采500年左右。

我国各类矿产分布特点

我国各类矿产分布特点

我国各类矿产分布特点————————————————————————————————作者:————————————————————————————————日期:我国各类矿产特点1.能源矿产(1)煤截至1999 年底,我国煤炭可采储量1292 亿吨。

可采储量位于原苏联和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可满足国内50 年以上的需求。

但人均占有量低,只有100.5 吨/人,为世界人均储量187.12 吨/人的53.91 %。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格局是,北多南少,中西部多东部少。

我国北方拥有储量/资源量6567.54 亿吨,占全国的90.7 %,且集中分布在晋陕蒙三省(区),共有储量/资源量4706.39 亿吨,占全国的65.0 %;南方673.61 亿吨,只占全国的9.3 %,且集中分布在贵州和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东部10 省(市)(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储量/资源量仅567.83 亿吨,占全国的7.8 %。

我国已利用的著名煤田和产煤地区主要有:山西的大同(动力煤、炼焦煤)、宁武(炼焦煤)、西山(炼焦煤)、霍西(炼焦煤)、沁水(炼焦煤、无烟煤)、阳泉(无烟煤);内蒙古的准格尔(主要为长焰煤)、东胜(不粘结煤)、霍林河(褐煤)、伊敏(褐煤)、扎赉诺尔(褐煤);河北的开滦(炼焦煤)、峰峰(炼焦煤为主);辽宁的抚顺(动力煤、炼焦煤)、阜新(炼焦用煤、长焰煤);黑龙江的鸡西(炼焦用煤、弱粘结煤)、双鸭山(炼焦煤、长焰煤)、鹤岗(炼焦用煤、弱粘结煤);陕西的渭北(炼焦用煤、贫煤)、府谷—神木(长焰煤、弱粘结煤为主);宁夏的贺兰山(炼焦用煤为主);河南的焦作(无烟煤)、平顶山(炼焦用煤);山东的枣庄(炼焦用煤)、济宁(炼焦用煤、无烟煤);安徽淮南(炼焦用煤);新疆的天山北麓(炼焦用煤);贵州的六盘水(炼焦用煤为主);云南的昭通(褐煤);四川的川南(无烟煤、贫煤)等。

我国煤炭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煤炭资源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

中国九大热点矿业开采区域

中国九大热点矿业开采区域

中国九大热点矿业开采区域全球有3大构造成矿域,即环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和古亚洲洋成矿域。

这3大构造成矿域分别通过我国的东部、西-南部和北部。

近几十年来,我国主要开采东部环太平洋成矿域内的矿床。

但随着东部资源的不断耗竭,人们现在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北部和中西部。

印度-欧亚板块会聚造山运动使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具备了较好的成矿条件,但由于区域技术经济条件和地理条件差,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般说来不太适于大规模的矿产开发。

我国北部是在古亚洲大洋构造成矿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方造山带,具有多块体拼合增生造山的典型特征,从而具备了大规模成矿的条件和潜力。

中新生代又受到多种成矿地质作用的改造和叠加,成矿期次增多,成矿强度增大,找矿潜力也很大。

我国北方技术经济条件和地理条件都较好,且北方邻国大多是资源大国,具有“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地缘优势。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我国中西部矿产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我国当前矿产资源的最佳战略布局是:东部进一步挖潜节流,西部摸清家底作为中-长期战略储备,局部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开发步伐;北部则是最重要的战略接替基地,而与我国东部经济带直接相连的大兴安岭中南段尤为重要。

新世纪矿产勘查开发工作的国家战略大转移,已经从东部转往北部和中西部。

1.兴安岭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富集区该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和黑龙江省的西部与北部。

富集区处于古亚洲和滨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交接复合部位,成矿条件有利。

由于缺乏深部地质工作,目前发现的深部内生大型和特大型矿床还不多。

区内已探明的重要矿产资源储量铜约246万吨,金约240多吨,铅锌(金属)约210万吨,铁约1150万吨。

本区的优势资源是金、铜、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储量规模大,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好,可利用的伴、共生矿产可增加矿床的利用价值。

区内矿产开发目前只是以黄金为主。

砂金开采历史悠久且已形成规模,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

主要金属矿成矿规律

主要金属矿成矿规律

古元古代不同类型铁矿床产出特点对比
成矿构造环境 类型 浅海相沉积 海相火山沉 积 沉积受变质型 与海底洼地有 关的火山岩沉 积变质热液改 造型(简称火 山沉积型) 粘土-硅质岩建造 中酸性火山岩(变粒 岩)碳酸盐-铁硼建 造 磁铁矿-绿泥石-石英 硼镁铁矿-稀土-磁铁 矿-黄铁矿(铀) 浪子山组 里尔峪组 灵山寺式 翁泉沟式 建造类型 矿石矿物共生组合 地层层序 代表矿床
表16
地层顺序 上鞍山群 樱桃组
鞍山群各组地层中条带状铁矿床特征
中鞍山群 大峪沟组 茨沟 组二 段 茨沟组一段 下鞍山群 通什村组 城子疃组
变质相
绿片岩相—低 角闪岩相
主要为角闪岩相
角闪岩—麻粒岩相
主要岩石类型
绢云母一白云 母石英绿泥片 岩、千枚岩、 二云母片岩、 黑云变粒岩
细粒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云 母片岩、石榴绿泥片岩
太古代:鞍山式条带状铁矿;元古代:灵山寺式、翁泉沟式、杨林式、大安口式、仰 山式等铁矿; 小房身式铁矿产出青白口系钓鱼台组石英岩、南芬组紫色页岩下部 ;四海式铁矿产于蓟县系铁岭组;延庆式铁矿产于与铁岭组呈整合接触的下马岭组。 另外,还发现有基性岩浆型铁矿及矽卡岩型铁矿,但规模较小。岩浆热液型、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不发育。
金属矿床找矿
金属矿产分类:
黑色金属矿产: 铁、锰、铬、钛、钒 有色金属矿产: 铜、铅、锌、钼、镍、钴、钨、锡、锑、铋、汞 (轻金属矿产 :铝、镁) 贵金属矿产 :金、银、铂族金属(铂、钯、铑、铱、钌、锇) 稀有金属矿产:钽、铌、锂、铍、铷、铯、锆、铪、锶 稀土金属矿产:钪、钇和镧系元素总称。镧系元素:镧、鈰、镨、 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 稀散元素矿产: 锗、镓、铟、铊、铼、镉、钪、硒、碲 放射性金属矿产: 铀、钍

中国主要富铁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中国主要富铁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中国主要富铁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中国是世界上铁矿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包括了多种主要富铁矿床类型,如磁铁矿、赤铁矿和褐铁矿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铁矿床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下面将以此为主线进行阐述。

1. 磁铁矿型铁矿床磁铁矿型铁矿床是中国最主要的类型之一,其主要成矿岩石为长英质岩石。

磁铁矿通常出现在深部地质结构复杂的区域。

这种铁矿床的地层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常常与脉状矿体及矿脉结构有关。

这些矿脉、矿体呈伞形、漏斗形、钻孔形状,铁矿石含量在30%以上,磁性极强,可用磁力选别。

2. 赤铁矿型铁矿床赤铁矿型铁矿床主要成矿岩石是变质岩或沉积岩,分布广泛,如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等地。

这种铁矿床通常与变形、变质有关,形成方式多样,如板状、块状、层状、砂岩状、矿脉状等,其中板状铁矿床最为常见。

赤铁矿型铁矿床中赤铁矿含量较高,矿石品位一般为30%左右。

3. 褐铁矿型铁矿床褐铁矿型铁矿床主要成矿岩石是火山岩和沉积岩,由火山岩相和轻变质相构成。

其中火山岩相的褐铁矿床多位于太行山和阜阳地区,轻变质相的褐铁矿床主要分布于华中地区。

这种铁矿床矿体形态多样,有层状、叠层状、似层状、斑状、散状等,矿石的品位一般不高,一般在20%以下。

综合以上几种铁矿床类型,可以发现中国的铁矿床类型分布广泛、类型丰富。

在矿床开发利用中对不同的铁矿床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以实现更好的开采效果。

同时,中国需要更加注重不同铁矿床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提高铁矿石产出和品质,促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推进矿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铁矿石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原铁矿石产量为1.1亿吨左右,为全球总量的50%左右。

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铁矿石进口大国,2020年全年进口铁矿石亿吨,而出口仅为3.02万吨。

以下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1. 原铁矿石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原铁矿石的产量一直都在世界领先地位。

16个成矿区带

16个成矿区带

成矿区带详细划分全国统一分出五个成矿域,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

成矿省——属成矿域范围内的次级成矿区(带),它的范围受大地构造旋回的控制,成矿作用形成于一个或几个成矿旋回;发育有特定的矿化类型;成矿物质的富集主要与地球层圈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作用明显受区域岩浆活动、沉积地层、变质作用的控制,如我国华南成矿省受花岗岩浆的侵入和岩浆喷发作用的控制,形成与燕山成矿旋回(或火山岩)有关的有色、稀有、稀土及非金属“成矿系列组”,其中每个系列受成矿地质环境的控制。

成矿省内成矿地质环境形成某一或几个矿床成矿系列,出现成矿地质环境与矿床成矿系列大致对应关系,应用成矿年代学对矿床的测年资料,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中的成矿旋回,各个成矿旋回在不同成矿区带内出现的成矿地质环境及对应的矿床成矿系列,构成了成矿省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应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剖析每个成矿省的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

据此编制了每个成矿省的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图。

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深化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区域成矿作用的科学依据。

有关“矿床成矿系列组”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的内容和含义在第四篇中将做详细论述。

全国划分的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将中国大陆各个成矿旋回形成的各类矿床和相应的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做了定位。

应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按成矿省及其所属成矿区(带)阐明了成矿省的范围、区域构造概要、区域成矿特征;成矿省内成矿区(带)的划分、矿床成矿系列的形成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用每个成矿省的矿床成矿系列特征表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矿床成矿系列图”作了矿床成矿系列的空间定位。

提出在成矿省(或成矿区带)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规律及区域成矿作用的高峰期,区域构造演化的继承性和成矿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矿床成矿系列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构成了“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区域成矿作用框架。

中国主要矿产及产地

中国主要矿产及产地

各类主要矿产资源能源矿产主要是煤和石油,其次,还有油页岩(见中国能源)。

黑与有色金属矿产主要有下列12种:(1)铁矿。

中国现有铁矿储量400多亿吨,类型齐全,其中鞍山式变质的沉积铁矿几乎占1/2。

铁矿资源虽丰,但富矿所占比例很少,不少矿组分复杂,易采易选矿石不多。

铁矿分布广而不均衡,东北、华北两区储量几占全国的一半,其中最集中的地区是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和西昌地区。

(2)锰矿。

中国的锰矿储量相当丰富,大多为沉积型或次生氧化堆积型,但以中低品位和碳酸锰矿石为主。

产地大多集中于中南、西南两大区,包括桂、湘、黔、川、滇、鄂等省区,辽也有较大储量。

(3)铜矿。

中国铜矿资源也较丰富,已探明铜矿储量居世界第3位。

但缺少易选的高品位富矿。

储量的一半以上在华东、西南两区,包括赣、滇、藏、皖等省区。

铜产地分布较广,长江中、下游是集中地区之一,甘肃的白银厂、云南的东川和山西的中条山也是有名的大矿。

矿类型以斑岩型和接触交代型为主,前者以江西德兴为代表,后者以湖北大冶和安徽铜陵为代表。

(4)铅、锌矿。

也是中国储量丰富的矿产。

锌比铅多。

现有储量,稍多于一半在中南、西南两个大区。

主要产地分布于南岭一带(包括湖南水口山在内)、滇、内蒙古、甘、陕南和柴达木的北缘;矿石中有银,也有镓、锗、铟、镉、硒、碲等伴生的分散元素。

(5)铝矿。

中国的铝矿大多为沉积型铝土矿,矿石以一水心硬水铝石为主,铝、硅比相对较低,冶炼能不如三水型铝土矿。

其主要产地在山西中部、河南巩县一带、贵州修水、山东淄博和广西平果等地。

浙、闽、皖等省的明矾石矿也是可供综合利用的铝矿资源。

(6)镍矿。

中国镍矿的主要类型是硫化物铜镍矿。

甘肃金川镍矿是世界著名大矿区,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矿石中含有较多的铜和铂族元素等。

滇、吉、新、川、鄂等省区也有一些镍矿资源。

(7)钨矿。

中国是世界上钨矿储量最多的国家,也是钨矿的主要出口国。

钨矿主要有石英脉型钨锰铁矿和接触交代型白钨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