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学-第5章 机器人控制算法(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Z
end effector
O Y Z X
X
图 机器人操作手
机器人的基坐标作为参考坐标。机器人的基坐标的设置也不尽相同,如日 本的Movemaster-Ex系列机器人,它们的基坐标都设置在腰关节上,而美 国的Stanford机器人和Unimation公司出产的PUM系列机器人则是以肩关节坐 标作为机器人的基坐标的。
2、主要控制变量 任务轴R0:描述工件位置的坐标系 X(t):末端执行器状态; θ(t):关节变量; C(t):关节力矩矢量; T(t):电机力矩矢量; V(t):电机电压矢量 本质是对下列双向方程的控制
V(t ) T(t ) C(t ) (t ) X(t )
3、主要控制层次 分三个层次:人工智能级、控制模式级、伺服系统级 1)人工智能级 完成从机器人工作任务的语言描述 生成X(t); 仍处于研究阶段。 2)控制模式级 建立X(t) T(t)之间的双向关系。
7.1 引言(Introduction) 前几章,我们借助齐次变换阐述了对于包括机械手 在内的任何物体的位置和姿态的描述方法。研究了机械手
的运动学,建立了机械手关节坐标和与直角坐标的位置和
速度之间的关系,推导了机械手的动力学方程。 本章,我们要根据动力学方程来考虑机械手的控制
问题,由于任何机械手的实际控制都是通过对各个关节的
7.3 机器人的位置控制
位置控制是在预先指定的坐标系上, 对机器人末端执行器(end effector)的 位置和姿态(方向)的控制。如图所示 ,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是在三维空 间描述的,包括三个平移分量和三个旋 转分量,它们分别表示末端执行器坐标 在参考坐标中的空间位置和方向(姿态 )。因此,必须给它指定一个参考坐标 ,原则上这个参考坐标可以任意设置, 但为了规范化和简化计算,通常以
θbi 光电 码盘 Xd θdi · · · - θei 关节位控制 PID 机器人 操作手 X
解逆运动程 Xd →θd


由图可知,通用机器人是一个半闭环控制机构,即关节坐标采用闭环控制方 式,由光电码盘提供各关节角位移实际值的反馈信号 θbi。直角坐标采用开环 控制方式,由直角坐标期望值Xd解逆运动方程,获得各关节位移的期望值 θdi, 作为各关节控制器的参考输入,它与光电码盘检测的关节角位移 θbi比较后获 得关节角位移的偏差θei,由偏差控制机器人操作手各关节伺服机构(通常采 用PID方式),使机械手末端执行器到达预定的位置和姿态。
协调控制来实现的,因此,必须对每一个关节进行有效的 控制。
7.2
机器人控制器和控制结构
机器人的控制就是要使机器人的各关节或末端执行器的位置能够以 理想的动态品质跟踪给定的轨迹或稳定在给定的位姿上。
机器人控制特点:冗余的、多变量、本质非线性、耦合的 1.控制器分类 结构形式:伺服、非伺服、位置反馈、速度反馈、力 矩控制、 控制方式:非线性控制、分解加速度控制、最优控制、 自适应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 等 控制器选择:依工作任务,可选PLC控制、普通计算机 控制,智能计算机控制等。 简单分类:单关节控制器:主要考虑稳态误差补偿; 多关节控制器:主要考虑耦合惯量补偿。
下位机进行运动插补及关节伺服控
制。它由6块6503CPU为核心的单 板机组成,它与B接口板、手臂信 号板插在J-Bus总线上。 C接口板、高压控制板和6块功率 放大器板插在Power amp bus上。 上位机软件为系统编程软件——软 件系统的各种系统定义、命令、语 言及其编译系统。针对各种运动形 式的轨迹规划和坐标变换,以 28ms的时间间隔完成轨迹插补点 的计算、与下位机信息交换、执行 VAL程序、示教盒信息处理、机 器人标定、故障检测等。 下位机软件为伺服软件——驻留在 下位机6503微处理器的EPROM中。 每隔28ms接受上位机轨迹设定点 信息,将计算的关节误差以 0.875ms的周期伺服控制各关节的 运动。
X(t ) (t ) C(t ) T(t )
T(t )
C(t )
(t )
Baidu Nhomakorabea
X(t )
机器人模型
电机模型 传动模型 关节动力学模型 3)伺服系统级 解决关节伺服控制问题 即 VT
PUMA机器人的伺服控制结构
计算机分级控制结构,VAL



编程语言。 采用独立关节的PID伺服控 制,伺服系统的反馈系数是 确定的。由于机器人惯性力、 关节间耦合、重力与机器人 位姿和速度有关,所以难于 保证在高速、变速和变载情 况下的精度。 上位机配有64kB RAM内存, 采用Q-Bus作为系统总线, 经过A、B接口板与下位机 交换数据。上位机作运动规 划,并将手部运动转化为各 关节的运动,按控制周期传 给下位机。 A接口板插在上位机的Q-Bus 总线上,B接口板插在下位 机的J-Bus总线上。B板有一 个A /D转换器,用于采样电 位器反馈的位置信息。
机器人的位置控制主要有直角坐标和关节坐标两种控制方式。
直角坐标位置控制:是对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坐标在参考坐标中的位置和姿态 的控制。通常其空间位置主要由腰关节、肩关节和肘关节确定,而姿态(方 向)由腕关节的两个或三个自由度确定。通过解逆运动方程,求出对应直角 坐标位姿的各关节位移量,然后驱动伺服结构使末端执行器到达指定的目标 位置和姿态。
第七章 控制 Control
7.1 7.2 引言 机器人控制器和控制结构
7.3 7.4 7.5 7.6 7.7 7.8
机器人位置控制 二阶线性系统控制规律的分解 单关节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 柔顺控制 位置和力的混合控制 其他控制方法
第5章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5.3 控制理论与算法
• 在机器人的运动学中,已知机器人末端欲到达的位姿,通过运 动方程的求解可求出各关节需转过的角度。所以运动过程中各 个关节的运动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各轴相互关联、协调地 运动。 • 机器人运动的控制实际上是通过各轴伺服系统分别控制来实现 的。所以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运动必须分解到各个轴的分运动, 即执行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力或力矩必须分解为各个轴的 速度、加速度和力或力矩,由各轴伺服系统的独立控制来完成。 • 然而,各轴伺服系统的控制往往在关节坐标系下进行,而用户 通常采用笛卡儿坐标来表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所以有必要进 行各种运动参数包括速度、加速度和力(或力矩)的分解运动控 制。分解运动控制能很大程度上化简为完成某个任务而对运动 顺序提出的要求。本节将讨论分解运动的求解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