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伯格的技术价值观理论解析(一)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第十一章  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第十一章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在当代,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作用与影响。

同时,技术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

本章集中研究技术的价值、伦理以及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第一节技术价值一、技术价值的概念及特点技术价值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技术与人的这种价值关系是在客体(技术)与主体(人或社会)发生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是客体的属性在与主体发生关系中的体现。

当技术对主体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的时候,它就具有正面价值,否则,它就没有价值或具有负面价值。

例如,当人们利用核技术建造核电站,满足人及社会的用电需要,促进人与社会发展的时候,该技术就具有正面价值。

反之,当该技术被恐怖分子用来制造杀人武器,并以此危及人和社会安全的时候,它就具有负面价值。

技术价值归根结底来源于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是技术属性在与主体发生关系中的体现。

技术价值只有在与主体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

例如,手术刀的价值是在医生使用手术刀的过程中的体现,它的价值也只有在它与医生发生关系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如果医生不用手术刀做手术,那么,手术刀的属性就只能潜存于其中,很难显现出其价值。

技术的属性是二重的,可分为启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属性是二者的对立统一体:一方面技术作为实现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具有自然属性,并且是自然过程。

这主要表现在技术产品的效用性、技术原理的科学性、技术操作的规范性、技术存在的客观物质性以及技术后果的两重性等特性。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虽然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和文化传统不同;但它们在生产技术和工程技术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另一方面,技术作为社会的人所创造、所应用,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目的并满足其需要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它具有社会属性,并且是社会过程。

这主要表现在技术的社会制约性(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皆受社会影响)、经济性(技术活动要符合高效率、低成本等原则)、革命性(技术在社会变革中起作用)、历史性(技术产生与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民族性(技术在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等特性,因而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结构和文化传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技术背景。

浅谈现代技术的超越

浅谈现代技术的超越

学术论坛技术一词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意为技能、手艺、本能。

那么什么是技术?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因为技术无所不在,我们的吃穿住行处处充满着技术,技术就是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存在方式,因此很难说什么是技术,什么不是技术。

没有一样东西不被技术渗透。

总而言之,技术是人类存在的方式,技术是人类自我塑造的方式,技术是整个世界的建构方式。

当人和世界融为一体的时候,技术隐而不显。

《哲学大词典》对技术是这样定义的:“技术一般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

1 现代技术的超越目前技术哲学家对现代技术的两种不同的观点:技术工具论和技术实体论。

技术工具论认为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是用来服务于使用者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指向任何的某种价值、某种目标。

这其实就是一种技术乐观主义。

技术乐观主义认为技术是中性的,它的价值和目标是取决于技术的使用者的价值和目标。

技术实体论则认为,技术是自主的,是自我发展的,技术本身有其自己内在的发展逻辑,它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自我发展,这便是技术的悲观主义方面的体现。

这种悲观主义认为,技术已构成了一种个新的文化、环境和生产方式的体现,这种文化、环境和生存体系将整个世界重新构建成一种控制的对象。

这种文化、环境和生存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实体,而不是一种工具,是人所不能控制的。

人的发展却被技术束缚起来,变成了技术的奴隶。

现代技术的超越主要是针对技术的实体论和工具论这两种观点,而提出的另外不同与以往这两种观点的新观点。

这些新观点都极力在为现代技术寻找新的出路,从而摆脱以往的技术的宿命论。

2 世界著名的一些哲学家对现代技术的理解及其认为的技术发展2.1技术乐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的实质就是“技术崇拜”或“技术救世主义”,其基本特征是把技术理想化、绝对化或神圣化,把技术进步视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

技术乐观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古代,亚里士多德认为技术将更好地使人类生活。

走向技术民主化——论芬伯格对技术和权力的批判

走向技术民主化——论芬伯格对技术和权力的批判

2021.06 LANZHOUXUEKAN 收稿日期:2020-12-06。

作者简介:刘光斌,哲学博士,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启蒙辩证法及其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7YBA094)的阶段性成果。

走向技术民主化———论芬伯格对技术和权力的批判刘光斌摘 要 芬伯格的技术政治学关注权力和民主主题,他通过对现代技术的本质追问,展开对权力的批判,主张走向技术民主化。

芬伯格遵循海德格尔的思路,探讨了古希腊至现代有关技术本质的观点,提出功能与意义相统一的技术双面理论,为技术民主化做了理论铺垫。

芬伯格认为技术是社会权力的主要形式,他通过对技术专家治国论的依据和主题的分析,展开对技术权力的批判,指出走向技术民主化的必要性。

在整合技术民主形塑的方法、对象、途径和目标的基础上,芬伯格认为在技术世界中,可以为技术的应用做出民主辩护,技术民主化是技术政治学的一种发展方向。

关键词 芬伯格;技术;权力;民主;技术民主化中图分类号B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21)06-0040-10 技术创造了把我们卷入其中且形塑我们生活的环境,技术系统的掌权者利用技术霸权而达到控制的目的,最典型的现代技术技术控制者是企业家,他们为了生产和利润的需要垄断技术,还有诸如像美国这样的技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对他国实施技术霸权,芬伯格注意到现代技术与民主和权力结合在一起,我们必须挑战技术具体应用中的霸权,比如,互联网的应用将产生新的行动者,黑客从边缘打破技术垄断,把计算机变为一种通信媒介。

芬伯格采用技术批判理论的方法分析了当代技术世界,形成了其技术政治学,他对技术和权力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为技术民主化进行辩护。

具体来说,芬伯格通过对技术的本质追问,提出了自己的技术双面理论,主张把技术的功能与社会意义结合起来。

他在对技术的本质追问基础上,展开了技术的权力批判,指出技术专家治国论的盛行压制了技术的民主潜能,如何实现技术世界中的民主理念便成了芬伯格技术政治学的价值目标。

技术民主化究竟是什么——论芬伯格技术民主化的理论基础及界定标准的矛盾

技术民主化究竟是什么——论芬伯格技术民主化的理论基础及界定标准的矛盾

美国技术批判理论学家安德鲁•芬伯格(Andrew Feenberg)在民主化运动浪潮中发现了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技术民主化运动,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重新审视以往政治批判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技术民主化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芬伯格真正关注的是以技术为中介获得自由的民主政治,指出技术与民主可以在当代技术社会中和解。

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是为其技术民主化思想服务的,所以从这一理论出发有助于真正把握技术民主化的核心思想。

一、技术民主化思想的理论基础具有确定性吗?芬伯格的技术民主化理论是从建立一种非本质主义技术哲学开始的。

他认为非本质主义技术哲学“目的是建立关于技术决策的更民主的政治,并对我们所建构的环境进行更加理性的设计”[1]。

从理论出发点来看,芬伯格的非本质主义技术观始于对工具论和实体论两种传统技术理论的批判。

在工具论看来,技术意味着中立性,它仅仅是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纯粹工具,只关注效率的最优化;在实体论看来,技术被视为是负载价值的相对独立实体,因此实体论强调探寻技术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内涵。

在芬伯格看来,它们都属于一种技术本质主义的决定论思想,这源于两种理论都把技术看作是一种“天命”,都不能被技术之外的价值、利益所改变。

芬伯格反对技术的中立论,认为我们所建立环境中的每一具体技术都体现了一种设计理念,技术的合理性将占统治地位的价值、信仰及统治阶级的利益融入这些技术设计过程中。

为此,芬伯格用“技术代码”一词来解释这种技术的合理性。

他指出“技术代码是技术理性的统治形式,具有日常生活中普遍的、文化上的意义”[2]。

技术民主化究竟是什么?——论芬伯格技术民主化的理论基础及界定标准的矛盾张保光(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4)摘 要:在技术领域如何实现民主化是芬伯格在政治批判理论与技术之间开启的新研究领域,他以工具论为理论基础建构的民主化 却陷入实用主义的窠臼,以参与者利益为标准对技术的民主化进行界定,但市场经济框架下私有财产的存在使其面临挑战,政治行动范式和平等范式之间的张力为创建民主化的实质理念设置了障碍。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2023-11-25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汇报人:
目 录
• 技术批判理论概述 •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影响 •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争议与批判 •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意义与启示
01
技术批判理论概述
技术与现代社会
技术决定论
费恩伯格认为现代社会的特点是技术决定论,即技术成为推 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技术不再是简单的工具或手段,而 是融入到社会各个方面,决定着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
详细描述
费恩伯格认为,现代社会中技术的快速发展 和广泛应用使人们逐渐失去了自主性和创造 性,成为“机器人”。他指出,这种技术异 化现象是由于现代社会中的分工和专业化导 致的,人们被限制在狭窄的工作领域中,失 去了对整体社会的认识和参与能力。
技术理性的批判
总结词
费恩伯格认为技术理性是一种工具理性,追 求效率和实用性,忽视了人的情感、价值和 伦理等因素。
思想
费恩伯格在学术上深受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影响,致力于将精神分析、社会批判 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探讨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自由与权力等问题。他主张通 过建立人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来克服现代社会的问题。
技术决定论的批判
总结词
费恩伯格认为技术决定论是一种片面的 观点,过分强调技术对社会的决定作用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技术发展的 影响。
技术异化的再思考
总结词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对技术异化进行了再思考,认为技术异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
详细描述
费恩伯格认为技术异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的自由和自主性的丧失,使人成为技术 的奴隶。这种观点被一些人批评为过于悲观和消极,而忽视了技术的积极作用和价值。

芬伯格论技术的民主化——技术民主化中的权力、实质与准则

芬伯格论技术的民主化——技术民主化中的权力、实质与准则

术 民主 化 形 式 和 本 质 的统 一 三 个 维 度 重 新 阐述 技 术 的现 代 性 问题
关 键 词 :技 术 民 主 化 ;参 与 者利 益 :技 术 代 码 :深 层 民主 化
中 图 分 类 号 :F403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6—2815(2018)O1—0022—06
安 德 鲁 ·芬 伯 格 (Andrew Feenberg)是 美 国 当 代著名 的技术哲 学 家 。他在 批 判 传 统 技 术 理 论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自己 的 批 判 理 论 。与 以往 理 论 不 同 的 是 ,芬 伯格 开辟 了新 的研 究 领域 ,打 开 了技 术 通 向政 治 及 文化 等领域 的道路 。即将 技术 与 民 主 、政 治联 系 起 来 .强 调要关 注 如 何确 保 技 术能 够 真 正 实 现 公 众 利 益 的潜 在诉求 ,从 而将 民主融 入到 技术 发展 之 中 。 这 就是 芬 伯格 给 出 的技 术 民 主化 、政 治 化 方 案 。他 认 为 ,正是 政 治 的技术 化导 致 了技术 统治 论 的 出现 ,
一 、 技术 民主 化 的提 出 :权 力及 其运行 方 式
这 种传 统 观点把 技 术 发 展 看成 是线 性 的 、别 无 选 择 的 。事实 上却 恰恰 相 反 ,技 术 发 展 可 以是 多 方 向 的 , 可 以由公众 选择 的 。芬伯 格 明确 肯定 了技 术 中存在 的理性 潜 能能够 促使 技 术在设 计 过程 中向着 良性发 展 的可 能性 。但 是芬 伯格 的观点遭 到 了包 括杰 拉 尔 德 ·道 培 尔 特 (Gerald Doppeh)在 内 的许 多政 治 哲 学 家 的批判 ,他们 强调 应 该 通 过 程 序 化 以及 权 力 的 平 等来 实现 技术 领 域 的 民主化 .但 是 芬伯 格 并 没有 认 识 到这一 点 ,他 主要 关 注 的是 利 益 的 实 质 以及 人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内涵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内涵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内涵摘要: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安德鲁•费恩伯格在分析以往技术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批判理论,从传统法兰克福学派抽象地批判社会转向对社会中最为常见的技术现象的批判。

从理论基础、价值目标、理论内核、方法论框架和批判主题等方面对这一理论展开了剖析,其中理论基础是对传统技术哲学“接受还是放弃”技术的两难困境的分析,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理论内核是民主的理性化,使用的是社会建构论研究技术的方法论框架,批判主题是告别敌托邦。

关键词:费恩伯格;技术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敌托邦abstract: andrew feenber,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eneration of frankfurt scho ol in the united states, brouht up the critical theory of technoloy throuh an alyzin the insufficiency of earlier theories of technoloy and turnin the focu s of the frankfurt school's criticism from abstract social critique to mon te chnoloical facts. this theory is discuss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its basis, tar et value, theoretical core, methodoloy frame and theme of critique. amon themthe theoretical basis is analyzed for that the technoloy is in a dilemma overbein accepted or bein iven up as arued in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technolo y; the taret value refers to human bein's liberation and the theoretical coreis the rationalization of democracy; the methodoloy frame is that used to stud y the technoloy on the basis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and the theme of critiqueis farewell to dystopia.key words:andrew feenber; critical theory of technoloy; frankfurt school; dystopia安德鲁•费恩伯格(andrew feenber)是马尔库塞的学生,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他从传统法兰克福学派抽象地对社会展开批判转向对社会中最为常见的技术现象展开批判,提出了技术批判理论,并自1991起在十年中写下了“技术批判三部曲”:《技术批判理论》(1991,2002年新版本《改造技术》)、《可选择的现代性》(1994)和《追问技术》(1999)。

技术的价值观

技术的价值观

技术的价值观摘要:从各种技术价值观念的比较、对立中阐释问题,探讨技术价值的多维度特征,揭示现代技术人文价值冲突的内在矛盾根源和社会文化根源。

关键词:技术价值观存在论技术是否荷载价值,在怎样的意义上荷载价值,现代技术的人文价值冲突的内在矛盾根源何在,这是本文旨在揭示、探讨的问题。

1 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之争在技术与价值的关系上,即技术是否荷载价值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

技术中性(value-neutral)论,又称技术工具论,认为技术不过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体系,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听命于人的目的,只是在技术的使用者手里才成为行善或施恶的力量。

最常见的论证就是,刀既可以用作救死扶伤的手术刀,也可以用作害人性命的凶刀。

雅斯贝尔斯和梅塞纳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

梅塞纳说:“技术为人类的行动创造了新的可能性,但也使得对这些可能性的处置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

技术产生什么影响,服务于什么目的,这些都不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而取决于人用技术来做什么。

”从梅塞纳所说,我们不难发现技术中性论是以“技术本身”作为前提条件的,而这也是所有技术中性论者的理论根基。

“技术本身”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常常是与“技术应用”相对的意义上来使用的,实质上就是把技术看作是脱离了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非历史的、现成的静态存在。

在海德格尔以前,技术中性论一直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技术观。

这可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构想意义,但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则完全脱离了现实的可能。

与技术中性论相对立的是技术价值论,认为技术是价值负荷的,技术不仅仅是方法或手段,它在政治、经济、文化、伦理上并不是中性的,我们可以对技术做出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

邦格就说,“技术在伦理上决不是中性的,它涉及伦理学,并且游移在善和恶之间。

”技术价值论主要表现为社会建构论(social constructivism)和技术决定论。

社会建构论认为,技术发展依赖于特定的社会情景,技术活动受技术主体的经济利益、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等社会因素决定,在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整合中形成了技术的价值负载,技术不仅体现技术价值判断,更体现出广泛的社会价值和技术主体利益。

自然辩证法第十一章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自然辩证法第十一章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自然辩证法第十一章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第十一章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第一节技术价值一、技术价值的概念及特点1、技术价值: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技术价值只有在与主体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

正面价值与负面价值(或没有价值)。

2、技术的二重属性与价值的关系技术的自然属性:技术作为实现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具有自然属性,并且是自然过程。

主要表现为:技术产品的效用性、技术原理的科学性、技术操作的规范性、技术存在的客观物质性、技术后果的二重性等。

各个国家、民族虽然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和文化传统不同,但它们在生产技术和工程技术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技术的社会属性:技术作为社会的人所创造、所应用,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目的并满足其需要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具有社会属性,并且是社会过程。

主要表现为:社会制约性、经济性、革命性、历史性、民族性。

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结构和文化传统必然产生不同的技术背景。

技术价值来源于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是技术属性在与主体发生关系中的体现。

技术的自然属性是其社会属性的基础,技术的自然价值是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基础。

技术的自然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体现是同技术所在的环境条件分不开的。

3、技术价值的特点客观性:技术属性的客观性,人与社会需要的客观性(受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

实践性:技术在与主体的相互作用中显现其价值,而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历史性:技术价值的显现与为人们所承认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相对性:技术的自然属性是绝对的,技术的社会属性是相对的。

二、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1、技术的自然价值:技术在与主体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技术设计和发明,由其自然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

技术的效用价值是其主要成分,是在技术实践中,是以精确性、耐久性和低成本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安德鲁·芬伯格的社会建构思想探析——技术·人·社会的视角

安德鲁·芬伯格的社会建构思想探析——技术·人·社会的视角

安德鲁芬伯格的社会建构思想探析——技术人社会的视角贺武华;戴璐【摘要】安德鲁·芬伯格通过对传统技术理论的批判并借鉴它们的合理一面,认为技术不是一种天命,而是斗争的舞台。

芬伯格关注技术设计的批判,打破技术代码所形成的技术霸权,认为技术应该民主化,扩大参与者利益。

芬伯格进而提出工具化理论,以此来给社会的建构提供一种依据。

【期刊名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5页(P42-46)【关键词】安德鲁·芬伯格;传统技术理论;技术民主化;工具化理论【作者】贺武华;戴璐【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如今,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人们离不开技术,技术正在或已经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等。

安德鲁·芬伯格虽然不是对技术批判的第一人,但他考虑了技术变化的更大文化情境,试图重新建构一种新技术观来改变我们的这一可能性。

自从技术快速发展以来,人们对技术的看法不尽相同。

马尔库塞认为,偶然性是技术设计的特征,“技术的转变同时也是政治的转变,但政治的转变只有在它能够改变技术进步的方面,即发展出一种新技术时,才会变成社会的质变。

”[1]哈贝马斯认为,技术已经影响和渗透到政治,生活和文化领域,“按照目的理性活动的自我调节的系统模式和相应的行为的自我调节的系统模式重建社会”[2],从而达到实现控制社会的目的。

总体而言,传统的技术理论可归为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技术工具理论;另一种是技术实体理论。

持工具理论观点的人认为,技术是用来服务于使用者的目的,是“中性”的,没有自身的价值内含[3]。

也就是说,技术与社会、政治无关,而且同样的效率标准能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

例如一把钳子,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可以用,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同样也可以使用,而且都被认为是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体现了技术的普遍性。

芬伯格的技术本质观——一种文化情境中的技术

芬伯格的技术本质观——一种文化情境中的技术

芬伯格的技术本质观——一种文化情境中的技术芬伯格的技术本质观,是指在技术领域中,技术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情境中的技术。

意思是,技术不单单是一种机械化的工具或者产品,而是被社会和文化所塑造,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社会实践。

芬伯格的观点与我们对于技术的认知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常常把技术当作是科学、工程和制造业的产物,而忽略了技术背后的文化因素。

芬伯格的技术本质观正是以这种文化情境作为分析技术发展的基点,来探讨技术本质的本质。

在芬伯格的技术本质观中,技术是被文化所塑造的一种客观实践和意义符号,它备受人们追捧和推崇,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人的生活方式。

技术在芬伯格的义定上是与文化密不可分的,技术具有人文性。

这样理解技术,不仅可以为技术的评价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更能在不同的技术应用上,发现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及其对于技术本身的影响。

芬伯格在他的著作《技术决定论:机器服务于人类,还是人类服务于机器?》中,详细讲述了技术背后的文化原因或者文化因素是历史、经济、政治、人际关系、文化与习惯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他指出我们需要考虑技术的意义和目标是否适应了不同文化和语境的需求,以及技术实践与社会正确对齐的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快速发展与日俱增。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技术工具正有力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福利以及个人身份的构建。

但是,在技术的驱动下,我们也面临了众多挑战。

其中包括技术因素对社会经济、环境、政治文化等方面多样的影响,以及技术发展引起的资源消耗、安全问题、价值冲突、伦理道德考验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和权衡。

通过芬伯格的技术本质观,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技的本质和意义,即科技为被社会和文化所控制和影响的一种文化符号和社会实践。

无论技术对于社会和人类的影响到底是善良的还是恶劣的,都有着影响技术应用和发展的本质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始终把生态文化平衡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动技术的良性应用和发展,共同探索人性化、健康、安全、环保的科技未来。

浅论芬伯格技术民主观的创立

浅论芬伯格技术民主观的创立

浅论芬伯格技术民主观的创立黄亚华摘要:芬伯格作为当代著名的技术批判理论家,传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优良的批判性传统,在总结和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及其前辈们的技术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其独具特色的“技术批判理论”,而其中的技术民主观则是他整个技术批判理论的核心和归宿。

芬伯格的技术民主思想批判了传统狭隘的政治民主理论以及马尔库塞对极权的“单向度”工业社会的悲观主义。

通过对其技术民主思想理论来源及创立背景的探究可以对其整个技术批判理论有更好的把握和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技术民主;技术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芬伯格一、关于技术的价值争论这场争论来自于西方两位哲学大家: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

马尔库塞在其最负盛名的著作——《单向度的人》中集中阐述了他的技术批判思想。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被技术所掌控的社会,技术统治的新形式代替了传统的权威统治,人成为技术合理性支配之下的副产品。

人成为蒙昧的缺失个性的奴役,成为“单向度的人”。

通过对进步技术的权力控制,自由被完全剥夺,但是这种剥夺却是安稳而舒适的,十分隐蔽而且看起来又是理所当然的合法,它通过自由和民主的外衣来剥夺人的自由和民主。

“一种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在发达的工业文明中流行,这是技术进步的标志”。

技术成为社会控制的新形式,“现行社会控制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

马尔库塞的立场是鲜明而坚定的,技术不是中立的,技术在它完成它最初的使命之后,在工业文明这一组织和统治体系之下,开始从目的转为工具,从追求改善人类处境的种种可能的进步,演变为作为政治统治手段的工具,“工业化的技术是政治的技术”。

在技术合理性的支配之下,在自由和富裕的外衣掩盖之下,统治由公共领域渗透到私人领域——即使它仍然被宣称是神圣不可侵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将一切真正的对立同化,思想、语言、文化、生产、需要,使一切的改革和替代性选择同化。

“技术的合理性展示出它的政治特性”“并创造出一个真正的极权领域”。

技术的批判建构论

技术的批判建构论

芬伯格的技术批判建构论黄邹毅(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201306703006)摘要:海德格尔发现了技术的建构性,但却把技术的建构性当成技术的不可变易的本质。

哈贝马斯看到了技术的社会性,但却把技术的社会性当成技术不可变易的本质。

芬伯格批判了海德格尔和哈贝马斯的技术本质主义,发展了马尔库塞技术批判理论理论中通常被忽视的一个观点,即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社会价值规范而进行不同的设计或发展的观点,论证了社会建构主义的技术理念:技术是人的社会建构。

[1]对比了前资本主义和时期和资本主义时期技术关系不同处后,芬伯格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时期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次级工具化层次四个方面的补偿方式,形成不同的技术,实现对现代化技术体系所造成的异化的客服。

关键词:工具理论;实体理论;工具化理论一、工具理论工具理论提供了一种最广为接受的技术观。

它是建立在常识观念的基础上,这种观念认为技术是用来服务于使用者目的的“工具”。

技术被认为是“中性”的,没有自身的价值内涵。

[2]这个概念大致有四种要点:1.技术的中立性仅仅是一种工具手段的中立性的特殊情况,技术只是偶尔与它们所要达到的目的、所期望的价值相关联。

它作为纯粹的工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技术与政治没有什么关系。

譬如物化的技术产物,一把锤子,一台机器,这样的工具在任何社会、社会情境中都是有用的。

技术在社会中的转移只取决于转移的成本,而不会像宗教、法律那样不能随意地在社会情境中转移,后者不能轻易地转移到新的社会情境中。

3.技术体现了真理的普遍性,有着“理性”的特征。

技术类似于科学观念,在任何社会环境下都保持其自身的认知状态。

因此也就能期望在一种社会中有效的技术在另一种社会中也同样有效。

4.因为技术在任何一种情景中都能在本质上保持同样的效率标准,所以技术是中性的。

同样的衡量标准可以应用到不同背景中。

例如,技术无论在什么国家、时代都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技术的工具主义的理解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特别显著。

论芬伯格的网络技术观

论芬伯格的网络技术观

的发展,技术 工 具 理 论 首 先 被 海 德 格 尔 所 质 疑, 海德格尔认 为,对 技 术 的 工 具 性 的 理 解,只 是 对 技术的正确的反映,但不是真实的反映,“单纯正 确的东西还不是真实的东西,唯有真实的东西才 把我们带入一种自由的关系中,即与那种从其本 质来看关 涉 于 我 们 的 关 系 中 ”。[3](P926)海 德 格 尔 从技术本身的角度对技术工具展开质疑,芬伯格 则从技术手段的角度,阐述了对技术工具论的观 点,认为技术手段并非绝对是中性的,“即生成为 获取一个不是由现存手段支持的目标的一个框 架的可能性”,[4](P53)技术目标决定了技术手段的 价值。
条件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他的理论提供 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芬伯格从互联网诞生开始, 参加了诸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工作,芬伯格通过 此类工作,得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内部 机制。通过参与计算机程序的设计,芬伯格深入 研究了计算机网络中的人机互动,将计算机的使 用和后现代理 论 联 系 起 来,认 为 “计 算 机 则 终 结 了数世纪依 赖 的 确 定 性、即 对 我 们 的 身 份、对 作 为一个现代社会中的成员的我们的所想的确定 的终结。”[1](P23)芬伯格的计算机技术实践使得他 避免了海德格尔似的技术悲观的绝对化,从而能 够理性地从技术内部看待技术的本质。
从 1980年起,芬伯格先后出版了《技术批判 理论》(CriticalTheoryofTechnology,1991)、《改 造技术 》(TransformingTechnology,2002)、《追 问 技术》(QuestioningTechnology,1999)、《可选择的 现 代 性 》(AlternativeModernity:The Technical TurninPhilosophyandSocialTheory,1994)、《技 术和现代性》(ModernityandTechnology,2003)等 著作,详细阐 述 了 自 己 的 技 术 哲 学 观 点,涉 及 技 术的本质观、技 术 的 理 念 观、技 术 的 设 计 观 等 方 面,并详细论 述 了 技 术 和 现 代 性 的 关 系,形 成 较 为系统的技术哲学观点。

安德鲁·芬伯格技术哲学中的教育技术思想

安德鲁·芬伯格技术哲学中的教育技术思想

安德鲁芬伯格技术哲学中的教育技术思想
闫欣芳
【期刊名称】《青年与社会:下》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安德鲁·芬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技术哲学家,作为早期在线教育参与者,芬伯格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对教育技术特别是在线教育的基础一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进行了深刻思考,对教育技术未来进行了有价值的预测和建议。

如发掘计算机和因特网的交往潜能,实现教育技术民主化,用信息化教育代替自动化教育,注重教育中的互动对话等。

【总页数】1页(P282-282)
【作者】闫欣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14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论安德鲁·芬伯格的现代教育技术思想
2.从“断裂”到“聚合”——论芬伯格技术哲学视野中的教育
3.安德鲁·芬伯格技术哲学思想述评
4.浅谈现代技术的超越——以安德鲁·芬伯格对技术超越的理解
5.芬伯格人道主义技术思想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芬伯格 技术体系

芬伯格 技术体系

芬伯格技术体系芬伯格技术体系(Fenberg Technology System)是由芬伯格公司研发的一套集成化的技术解决方案,旨在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服务。

该体系整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涵盖了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旨在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技术体系的构成芬伯格技术体系由多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包括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生态技术和生物技术等。

每个部分都包含了多个子系统和工程技术,以满足客户在相应领域的需求。

信息技术部分主要包括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的技术支持,为客户提供了包括软件定制、大数据分析、网络安全保障等全方位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工程技术部分则包括了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支持,为客户提供从产品设计、制造到工程服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生态技术部分则包括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技术支持,旨在为客户提供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生物技术部分则覆盖了生命科学、医疗科技等多个领域,为客户提供了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技术体系的特点芬伯格技术体系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整合性:技术体系涵盖了多个领域的技术支持,客户可以一站式获取多个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满足了客户在多个领域的需求。

2. 先进性:技术体系集成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最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

3. 可定制性:技术体系提供了定制化的技术服务,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

4. 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在生态技术和生物技术方面注重可持续发展,为客户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持。

技术体系的应用芬伯格技术体系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等。

在工业制造领域,技术体系为客户提供了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自动化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医疗健康领域,技术体系为客户提供了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推动了医疗科技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芬伯格的技术价值观理论解析(一)摘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中技术代码、技术民主化、机动边缘和次级工具化等术语蕴含了丰富的技术价值观理论。

芬伯格认为技术代码是占霸权地位的技术价值观的凝结,社会力量借助主体的技术价值观介入技术发展的内核;技术民主化赋予其他参与者技术价值观的社会位置,为社会利益主体参与技术活动提供契机;机动边缘显示技术价值观的反作用;次级工具化为技术价值观提供运行的空间。

芬伯格运用社会建构论的方法论,使他的技术价值观充斥着社会建构论的色彩。

关键词:技术代码;技术民主化;机动边缘;次级工具化;技术价值观Abstract:Feenberg'stheoreticalcriticismscontainplentifullythevaluesoftechnology,suchastheideasa bouttechnologicalcodeanddemocratization,marginofmaneuverandsecondaryinstrumentalization.I nhisopinionsthetechnologicalcodeisnothingelsebutacondensationofpredominanceoftechnological valuesbywhichthesocialpowerentersintothekerneloftechnologicalgrowth.Technologicaldemocratiz ationgivesotherparticipantstoexpresssociallywhattheythinkofthetechnologicalvalues,thusprovidin gopportunitiestothesubjectsrepresentingsocialintereststotakepartintechnologicalactivities.Thema rginofmaneuverindicatesthereactionoftechnologicalvalues,andthesecondaryinstrumentalizationis definedasaspacewherethetechnologicalvaluescanactivatethemselves.Feenbergappliedhismethod ologytothetheoryofsocietyconstructionthatfeaturedinhistechnologicalvalues.Keywords:technologicalcode;technologicaldemocratization;marginofmaneuver;secondaryinstrum entalization;technologicalvalues任何技术都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

自然属性表现出技术作为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的过程和手段,它要遵从自然规律;社会属性表现出技术作为实现人的目的和需要的手段和方法,它负载了人的价值取向。

技术的社会属性就是它的价值属性。

任何技术目的都是生活于特定社会中的人所赋予的,无论是技术的设计、发明、改进还是应用,都是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自我表达的一种形式,负载了人的价值因素,而许多技术可能产生的重大社会后果也往往是整个社会最初所难以预料和想象的。

在技术实践中,技术价值观既起着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具体技术活动与人的需要关系的作用,又起着根据其所反映的人的内在尺度内容,对该具体价值关系的效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作用。

芬伯格作为当代美国新一代技术批判理论家,他的技术批判理论秉承了传统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思想,又借鉴了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揭示出技术价值观在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本文拟从技术价值观的视角,对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作出解析,以揭示他的理论的技术价值论思想。

一、技术代码:占霸权地位的技术价值观的凝结芬伯格认为,现代技术体现了一种特定的工业文明的价值,特别是那些靠掌握技术而获得霸权的精英们的价值,即技术体现着精英们的技术价值观。

那么,他们的技术价值观通过什么体现出来呢?芬伯格在技术批判理论中提出了“技术代码”的概念,认为合理的工艺和机器的设计在用于特定的目的之前,特殊社会体系的价值及其统治阶级的利益已经融入其中了。

他的技术批判理论表明了技术代码是如何在无形之中将价值和利益沉淀到规则和工艺、设备和产品中去的。

他强调技术代码反映了盛行于设计过程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和信仰的那些技术的特征,所以,我们说,技术代码是技术价值观的沉淀,它体现着技术主体中占主导的霸权的技术价值观。

芬伯格在《技术理性批判》中认为代码同时完成两项功能:①分清允许的或禁止的活动;②将这些活动与用来解释第一点的一定的意义或目的联系起来。

“技术代码是最基本的规则,在这种规则之下,技术选择得以根据保持操作自主性的需要而作出。

……组织为了存在,必须将它们的技术基础转换成代码。

”1]93在社会组织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技术主体的技术价值观以“技术代码”的形式规范技术主体的活动,约束其行为。

在技术活动中,技术代码严格地定义客体与它所要求的社会意义相符合。

每一个客体都是根据反映特殊社会价值观的代码从一系列待选择的对象中被选出。

“在解释的代码没有普遍适用于共同体成员的地方,那些没有获得解释代码的人就必须服从那些掌握了解释代码的人的领导。

”1]163所以,技术代码的统治地位源于其他主体对占霸权地位的技术价值观的服从。

技术价值观活跃于技术代码之中。

芬伯格认为,技术是由效率标准和许多其他利益所“决定的”。

各种利益的介入并不必然降低效率,而是可以根据更广泛的社会纲领将效率的成果偏向某个方向。

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和不同的价值观中,任何一种配置都可能成功。

其成功的根源在于部分主体的技术价值观上升为技术代码,“技术代码在一种情况下利用工人的技能,在另一种情况下则去除工人的技能,这反映了工人和管理者的不同利益”2]163。

不同利益代表着不同的技术价值追求,从而导致技术的不同配置。

技术价值观是在设计选择中发挥作用的许多因素之一,它通过技术代码规范技术行为,实现技术的选择。

所以,技术代码与从事技术设计和发展的参与者,技术的权威解释者以及社会的相关媒介的兴趣、设想、价值观有关系,正是他们融入技术代码才成全了它的权威地位。

芬伯格强调:“现在作为理想或价值而出现的目标在一个把这些目标融入到社会的技术代码中的社会将呈现为一种完全不同的形式。

……事实上,技术不是僵化的,而是通常能够适应变化的条件。

有时技术适应新的短缺或发现,有时适应新的文化价值的出现。

”1]179同时,技术代码需要将应用于霸权的目的结合起来,因为科学和技术可以并入许多不同的霸权秩序。

这将会导致新技术威胁现有的统治群体的霸权,直到新技术从战略上形成代码,这种威胁才会消除。

它说明主体的技术价值观只有凝结于技术代码中才能发挥作用,获得主体需要实现的技术现实价值。

技术价值观的变化将导致技术代码的改变,技术代码不是一经形成就不再改变,“某种程度上讲,技术代码天生具有权威性,它必须是自下而上的改变,它要求公民积极的参与”3]106。

当处于霸权地位的技术代码不能适应社会的普遍需求时,来自于其他利益阶层的技术价值观获得机遇,要求改变技术代码,所以芬伯格认为技术的进化不能再被认为是一种自主的过程,而必须根植于利益和社会力量。

这种利益和社会力量指的是持有技术价值观的其他主体,在技术活动中,他们拥有表达自己价值的诉求,“正如电视评论员将他们自己的解释强加在他们观看的节目上,使用者可以重新表示,甚至更改他们使用的设备,与他们自己的代码和价值观相一致”3]107。

所以,其他主体的技术价值观影响和改变统治者的价值观的过程就是技术代码改变的过程,近年来,妇产科医学已经认可了分娩培训、配偶或辅导者进入产房和母乳喂养等,这一切都是因为来自妇女社会运动的压力。

在这些案例中,技术代码都因为考虑到新的要求而被修改。

我们看到,技术价值观通过技术代码,作为一种规则,从技术活动内部规约技术主体的行为,它引导我们从关注技术的外部过渡到瞩目技术的内部研究,这也是社会建构论的理论趋向。

“塑造我们生活的技术代码反映着特殊社会兴趣,我们拥有这种力量去决定我们在哪和怎样生活,我们吃哪种食物,我们怎样交流、娱乐、治疗等等。

”3]131这种特殊社会兴趣即属于技术价值观。

技术主体在技术活动中,是带着价值意识参与技术过程的,他们融合了自己关于技术价值的看法,即嵌入了自己的技术价值观。

芬伯格把技术价值观作为技术活动的软件,使人类依赖技术价值观认识、评价、取舍技术。

他以社会建构论思维方式说明了技术的进步依赖于一种强大的社会基础,社会力量通过主体的技术价值观介入技术发展的内核,规约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方向。

二、技术民主化:确定其他参与者技术价值观的社会位置技术代码既然体现着占霸权地位的技术主体的技术价值观,那么,其他主体的技术价值观在技术活动中如何展现并发挥功能呢?芬伯格的技术民主化理论说明了这个问题。

他认为技术的民主化要优先考虑那些被排斥的价值和表达这些价值的公众,即给予其他技术参与者表达自己价值追求的机会。

技术的民主化开始于技术设计,芬伯格认为公共干预实际上可以在技术设计中提高技术,注重被既得利益者所忽视的问题。

技术设计反映的不仅仅是个别技术客体的社会意义,而且由更广泛的社会价值观构成。

通过技术民主化,技术设计过程更多地体现了其他主体的技术价值追求,技术设计是许多参与者之间共同协调的结果。

设计过程是这样一种空间:身在其中对发展技术感兴趣的各种社会行动者一开始就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业主、技术专家、消费者、政治领袖和政府官僚,通过提供或控制资源,通过确定他们所需要的设备的目的,通过把它们纳入适合他们自己利益的现有的技术秩序,通过把新的方向强加给现有的技术手段,从而对技术设计施加着各自的影响。

技术民主化为其他主体的技术价值观提供了存在的意义和发挥功能的机会,因为它使技术发展接受更广泛的价值的影响,这个过程是一项需要广泛的民主参与的技术规划。

技术的民主化的过程就是解决不同群体的价值冲突并使之达成共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他主体的技术价值观获得存在的价值。

因此,“创新的对话和参与设计成为一个基本的解决普通层与专家冲突的办法。

长期以来,技术通过创新的对话不断地修正和进步,将反映更广泛兴趣和更多民主景象的不同价值观整合”1]125。

没有技术民主化,其他主体的技术价值观就会被忽视和践踏,从而有可能造成技术霸权主义的恣意妄为,使技术发展偏离方向。

同时,技术价值观也是民主选择的一种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