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孙悟空形象由魔成佛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试析孙悟空形象由魔成佛的发展过程
姓名:王春秀
学号:0961001252134
专业:09秋汉本
指导老师:王馥庆
完成时间:2011年11月20日
目录
摘要 (1)
一、引言 (1)
二、悟空出世与众不同 (1)
三、学得本领后大闹三界,反抗天庭 (2)
四、悟空成佛 (2)
参考文献 (5)
试析孙悟空形象由魔成佛的发展过程
摘要:《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作者塑造的最主要的人物,通过叙述石猴的成长历程,出生,学艺,闯龙宫得宝,斗地府,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由一个不受约束天真烂漫的可爱小猴子到学得本领号称齐天大圣令四海臣服,然后在取经路上降妖伏怪,惩恶扬善,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禅经大会上受封斗战胜佛,说明小说的主旨:人性有善面,有恶面,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收心行善由魔转佛。这一主题思想也贯穿小说始终。这一主旨也与佛教思想有紧密关联。
关键词:石猴孙悟空取经降妖
《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一个大家熟悉的人物,作者着墨最多,他的故事家喻户晓。通过叙述石猴的成长历程,出生,学艺,闯龙宫得宝,斗地府,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由一个不受约束天真烂漫的可爱小猴子到学得本领号称齐天大圣令四海臣服,然后在取经路上降妖伏怪,惩恶扬善,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禅经大会上受封斗战胜佛。
一、悟空出世与众不同
悟空的出生: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悟空出生在东胜神洲的花果山上,这里风水好,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山顶上,有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合一年365天,二丈四尺围圆,合农历二十四节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盖自开辟以来,受天地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天迸裂,产一石卵,化作一石猴,一出生便就学爬学走,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玉皇大帝。这段描写十分神奇,说明孙悟空的的出生不同于一般人或猴,似乎注定了他与生俱来的神性。
石猴每日与群猴跳树攀枝,采花觅果,青松林下任他顽。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日群猴闲来无事,呼兄唤弟,顺河流爬到山上,发现源流处有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原来此水一直流到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大家都不敢进去,有猴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我等拜他为王”。无人敢应,石猴跳出应声叫道:我进去!纵身跳入瀑布泉中,一看,明明朗朗一座神仙洞府啊,正好住人,真是老天赐予的福地,石猴喜不自胜,跳出水外,对群猴道:大造化!里面是天造地设的家当,是我们的安身之处。于是呼朋唤友,带领群猴进去。
这时的悟空很有心眼,在群猴喜不自胜之时,提起前言:列位,人而有信,你们说过谁能进去就拜他为王。众猴都很佩服他,听后拱手伏地,拜他为王。美猴王每日在山中领一群猴子朝游暮宿,不胜欢乐。这就是孙悟空初时的可爱形象,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有点争强好胜,天真烂漫,这多象一个人的天真孩童时代。妖就是植物或者天地灵气生成者为妖,而妖
魔是阴险,狡诈,冷酷无情,常常害人的,他却一点也不坏。同时仁义是儒家的道德观念,他在刚出生时就能引用儒家经典让群猴言而有信推举自己为王,可以见到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
这不寻常的灵气与勇气,预示着他日后必定有一个不同一般的人生之路。
二、学得本领后大闹三界,反抗天庭,因他自视甚高,敢于藐视权威。
孙悟空学得本领后,大闹三界,反抗天庭。
尽管他是只猴子,却具有人的性格特点。他怕死,所以远渡重洋的踏上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的漫漫路程,后经祖师传道,习得本领。
他从菩提祖师学道,学得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在龙宫,强行索要兵器,吓得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阳寿到期限后,他在冥府打得牛头马面东躲西藏,十殿阎王躬身作揖,自己销毁了猴子猴孙的生死薄。他敢自称大圣,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大闹天宫,把那些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吓得惊惶失措,平日里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水界、冥府、天庭的最高权威在他面前一个个威风扫地。他的法术很高,众天兵天将奈何不得,二郎神在太上老君的帮助下捉住他,在斩妖台,刀砍斧剁,火神雷神伤不着他一根毫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倒炼出来个火眼金睛,出来后蹬倒八卦炉,摔倒老君。
他好名好胜,两次反下天界,头一次初登仙界,被封为弼马温,开始还勤勉尽职,后来得知是一个卑贱官职,感到受了极大的愚弄和侮辱,推倒公案,打出天门。第二次,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宴请各路神仙,做了齐天大圣的孙悟空自视甚高,以为可以去当席尊,没想到蟠桃大会根本没有他的位置,一气之下,搅乱了蟠桃大会,又跑回了花果山。
他具有人的心高气傲,任情任性的性格特点,对传统的礼法制度极其蔑视,不愿意受到任何束缚,所以他对天上人间的帝王权贵毫不尊敬,又极度自尊,在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悟空成佛
五行山的五百年定心是艰难又漫长的过程,八十一难是磨炼人的毅力与诚心的。
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难道只是为了抱回那几本经书?若时真如此,根本就用不着找取经人,随便让哪个神仙菩萨的把经书送到就是了。其实取经不过是一种形式,取回经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取经过程,是取经过程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对悟空师徒的磨难与历练。
孙悟空有着对天宫对众神的向往,但他误入歧途,无法无天,蔑视天宫天条与如来法力,所以被压五行山下,受苦受难。为了使其彻底改变,深刻正确认识自己,导引他到正轨上来,于是如来指引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
唐僧揭掉金字压贴,救悟空出五行山,他向唐僧拜了四拜,这在古代是最重的礼。因为他在山下五百年动也不能动,风吹雨淋。所以他对唐僧怀有感恩之心,十分尊重、孝顺师父。
取经路上所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妖魔鬼怪的威胁和自身的弱点等对师徒众人都是一个个的考验。这种磨难要靠悟空师徒在人世间一步步的亲身经历,并不能一筋斗翻个十万八千里却取经那么容易。
路途艰险,悟空降妖伏虎,杀死强盗,勇往直前。但悟空的杀生与唐僧的一味行善,师徒二人心生间隙。
未戴紧箍咒前悟空是如何对待唐僧的责怪:说明紧箍咒对悟空的作用十分强大,起得作用十分重要,唐僧只要见他不听话,就会念咒。没有了紧箍咒,孙悟空来去自由,他本来就不受别人的气,不受别人的话。紧箍咒就象法律条规,有了约束,从此后,悟空就变得很温顺了。
在一山中,路遇六强盗,悟空将其全部打死,唐僧道:你十分闯祸了,他即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都打死。无故伤人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全无一点慈悲好善。悟空道: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我五百年前在花果山称王为怪的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以你说这般话,我就做不到齐天大圣了。三藏道:只因你这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五百年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还象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
这悟空一生受不得人气,见三藏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道:你即是这等说我,我便回去了。一纵身早已不见。撇下唐僧一人。
悟空是没有约束,性泼凶顽,来去自由的。
观音赐唐僧紧箍咒一顶,又教咒语,若悟空不服使唤,即念此咒。
悟空不听唐僧的话,离开唐僧,来到东海龙宫,龙王以西汉张良三进履的故事劝诫他回去: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成正果。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龙王的这番话以及被众天神视为异类的痛苦心理,使他回到唐僧身边,最终诚心诚意的保着唐僧。
悟空被哄戴紧箍咒后,只要唐僧一念,就会头痛。
唐僧问悟空可听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口里虽答应了,心中还怀不善,暗中欲下手,举棒要打唐僧。唐僧急念咒语,悟空只向师父求饶。唐僧问道:你怎么欺心就敢打我?行者道:不曾敢打。欲寻观音,三藏说观音知晓此法,他念起来你就死了。尽管唐僧有时迂腐无能,但他仍得心甘情愿地与他做徒弟,从此受了师父的约束,随他西行,再无退悔之意,行者这才死心踏地,收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