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课例研究及其注意问题

合集下载

课例研究的实施的五个步骤

课例研究的实施的五个步骤

课例研究的实施的五个步骤1. 确定研究目标在实施课例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

确定目标有助于指导研究的方向,确保研究结果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下是确定研究目标的一些关键步骤:•确定研究的主题或领域。

选择一个具体的教学领域或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明确研究的目的。

具体说明该研究的目的是什么,这有助于明确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和信息。

•界定研究的范围。

确定研究的范围,包括研究的对象、参与者和时间范围等。

2. 收集相关数据收集相关数据是进行课例研究的重要一步。

通过收集数据,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来支持研究的目标。

以下是收集相关数据的一些步骤:•确定数据收集的方法。

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来收集数据,选择适合研究目标的方法。

•设计数据收集工具。

根据研究的目标,设计相应的数据收集工具,例如观察记录表、访谈指南或问卷调查表等。

•制定数据收集计划。

确定数据收集的时间、地点和参与者,并制定详细的数据收集计划。

3. 分析和解释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是课例研究的核心步骤。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并解释研究结果。

以下是分析和解释数据的一些关键步骤:•整理和清理数据。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理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

根据研究的目标和数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例如统计分析、内容分析或比较分析等。

•解释和解读研究结果。

通过分析结果,解释得出的结论,并将其与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比较和讨论。

4. 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根据研究的结果,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建议,以改善教学实践或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以下是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的一些步骤:•分析研究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了解可以进行改进的方向。

•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建议,包括教学方法、教材选择、教学环境等方面。

•阐述建议的理由和依据。

说明为什么提出这些建议,依据是什么,以增加建议的可信度。

怎样进行课例研究及其注意问题

怎样进行课例研究及其注意问题

怎样进行课例研究及其注意问题一、怎样进行课例研究1、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问题。

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

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

课例必须把问题作为深入思考的对象,重点关注学生真实的课堂生活:学生在学习什么;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生学得怎么样;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什么;“课”怎样教才能更好地适合学生的需要,等等。

设计。

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

实践。

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

反思。

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

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通常需要多次“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

总结。

对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并撰写出课例研究报告。

2、常用操作模式实际操作中的活动形式通常有以下四种:第一种,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

适宜学科有:中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小学英语、社会、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

第二种,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

适宜学科有: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

第三种,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

主要适宜于同年级教学班少的学科或者进行专题式研究,如:小学教学点,辅助线作法、古诗文教学、阅读课教学、片段写作、试卷讲评方法、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等等。

课例研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课例研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课例研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课例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特定课堂教学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本文将结合一个实际的课例,探讨课例研究的方法和意义,分析发现的教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课例研究的方法和意义课例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教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特定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来揭示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它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采访、问卷调查和资料分析等。

课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深入了解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二、课例描述在一所中学的一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了一次课例研究。

本次课的主题是《论语》中的“为政”一章,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并安排了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等活动。

三、发现的问题通过对这节课的观察和分析,教师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虽然课堂上有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等活动,但学生们的积极性并不够,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

其次是教师的讲解内容较为单一,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并不够灵活,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难以集中。

四、解决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教师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首先,要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要加强师生互动,多问学生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加课堂上的互动性。

另外,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让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充分和有效。

五、实施效果在教师采取这些解决措施后,课堂教学出现了积极变化。

学生们的参与度明显增加,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本次课例研究中,通过发现问题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成功地改进了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例研究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例研究

㈥反思式观课
教师成为观察自己课堂的主人。这种课例 研究模式是借助录像带来进行的 ,由授课 教师自己反复观看 ,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 剖析。
三、课例研究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应努力将研讨建立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领上 。 每个人都要明确在每次活动中的具体任务,要积
极而主动地分担起参研者的责任 。 应努力做到精研,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在“研”
课例研究与教案
课例研究也不是教案。教案是具体一堂课 的教学方案,是由具有特定教育思想的教 师制定的、面对特定的学生、在特定的时 代环境里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教案的意 义是发生在一定范畴里的,包括具体的时 间、范围,特定的区域、人群等。教案是 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完成的。
课例研究与教学反思
课例研究也不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就是 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 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 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 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 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 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 提高教学水平。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反思 是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后。
常用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的概念: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是 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 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 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 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教育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
明确比较目的,选定比较主题 广泛搜集、整理资料 对材料的比较分析 通过理论与实践论证得出比较结论,并论
形式
调研型听课 交流型听课 帮教型听课 学习型听课
邀请式听课的好处
邀请式听课,多了教师的主动性,少了公 开课的功利性。邀请式听课,既给教师提 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又减少指定公开课 的压力。上邀请课让人感觉更随意些,轻松 些,真实些.所以老师们比较喜欢. 你可以展 示你在教学教育工作中的某个亮点,让大 家共同分享。也可以把教学工作中的困惑 提出来,让大家一起帮你解决,共同改进

课例研究的四个环节

课例研究的四个环节

课例研究的四个环节课例研究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研究方法,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深入分析教育实践案例,探索教育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介绍课例研究的四个环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此方法。

第一个环节是问题导入。

在进行课例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具体的教学问题或挑战。

这个问题可以是教学中遇到的困扰、需要改进的方面或者某个课堂中出现的特定情况。

通过明确问题,我们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研究工作。

接下来是数据收集。

为了解决教学问题,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

数据可以包括课堂录音、学生作业、教学观察记录等。

通过多种数据的搜集,我们可以充分了解教学案例的背景和具体情境,并能够深入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三个环节是数据分析。

在数据收集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

这包括对数据的整理、分类和统计。

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对比、细致观察和归纳整理,进一步发现问题的本质,并确定可能的解决方案。

最后一个环节是结果总结。

在完成数据分析后,我们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有价值的结论。

我们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和解决方案的提出,为解决类似问题的教师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升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课例研究的四个环节包括问题导入、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

通过积极参与和运用这些环节,教师能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于读者能够有所启发,并能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应用。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课前如何备课,如何进行课例研究势在必行,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做好课例研究,与一线教师共享研究成果。

一、课例的真正含义“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

(一)课例是一个实际发生的教学实例。

许多教师会把课例与教案、课堂实录混淆,教案是教师上课前预设的文本计划,课堂实录是对实际发生的课堂进行逐字逐句地文本记录,课堂实录本身是客观的记录,我们不能从中直接看出教学的思路和想法,如果看出了也只是推测。

而课例在“讲述故事”时有可能运用教案来说明为何这样授课的思路和想法。

原来授课的老师和研究人员“背后的故事”并不能包含在其中。

(二)课例是一个有学科内容的课堂教学。

20世纪90年代,教育研究出现了三个新的动向:第一,开始注重“自下而上”的定性研究方法;第二,研究人员开始走进课堂和教师一起研究教学问题;第三,培训过程与研究过程逐渐合为一体。

在此背景下,案例研究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宠。

课例聚焦的是有学科内容的课堂教学,而非一般性的教育问题。

所以课例与案例的最大不同在于以学科教学的内容为“载体”,课例与案例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集合关系表达:从上面这个集合图可以看出,教育案例不过是案例中的一类,案例的范围最大,在各个领域都有;而课例又包含于教育案例当中,只有那些以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具有一个研究主题的教育案例才专称为课例。

(三)注意区别课例与课例研究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区别,好比教案与教案设计的区别。

前者指最后产生的成果形式是一个“课例”,后者把形成这个成果的过程称为“课例研究”;前者是静态的结果表达,后者是一个研究的动态过程。

所以通常我们说“课例研究”往往指的是“做课例”的过程,说到“课例”往往指的是成果表达形式二、课例的构成要素(一)主题与背景主题与背景是课例的第一要素。

因为课堂教学是复杂的,通常的听课、评课往往对一节课从各个角度提出各种改进意见。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五篇模版)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五篇模版)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五篇模版)第一篇:如何进行课例研究如何进行课例研究课例研究1、课例研究概述(1)课例研究的概念课例是一个实际的、典型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

课例展示的是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

课例研究,简单理解,就是以典型的课堂教学作为例证所进行的研究。

它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分析和提炼等过程,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研究。

课例研究从本质上说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一种方式。

课例研究既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方式,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

课例研究追求的是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

(2)课例研究的特点①课例研究的性质状态:课例研究是一种改善教学行为的实践性研究。

课例研究是一种自然状态的研究。

②研究内容:课例研究以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③研究过程:课例研究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提高的研究过程。

④研究的主体: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

(3)课例研究的意义①课例研究是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②课例研究是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③课例研究是提升常规教研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课例研究有研究的主题教学研究(公开课)主题不明确;或泛化严格意义上的选课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着眼于研究的探讨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反思,强调行为跟进选课随意,或从评课出发选课写教案着眼于评课的讨论缺少显性化的实践反思往往是低水平重复④课例研究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4)课例研究兴起的背景①国外课例研究的兴起日本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课例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准。

②我国课例研究的来胧去脉80年代初,华东师范大学编过《优秀师课堂教学实录》, 优秀教师教学实录开始流行。

后来出现了一系列其它课堂教学实录集。

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上课方法,吸取他们的经验。

80年代前期教案集,由有经验的教师将上得比较成功的课的教案拿出来,供大家模仿、学习。

谈谈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

谈谈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

谈谈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引言随着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并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步骤一:确定研究目标在开展课例研究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

这包括确定要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的范围和重点等。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研究某个学科的某个知识点,或者研究某种教学策略的效果等。

步骤二:选择适当的课例在确定研究目标之后,教师需要选择适当的课例进行研究。

课例应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以便教师能够从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

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曾经上过的课例,也可以选择其他教师或教材中的课例。

步骤三:制定研究计划在选定课例之后,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应包括课例的详细分析和反思、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方式的选择,以及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

教师还可以制定时间表,安排每个阶段的工作进度,以确保研究能够按计划进行。

步骤四:实施研究在研究计划制定完成后,教师可以开始实施研究。

根据研究计划,教师可以对课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反思,考察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教师还可以采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以支持研究结论的形成。

步骤五:数据分析和总结在数据收集完成后,教师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师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图表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的含义。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教师可以得出研究结论,并对课例进行评价和改进。

步骤六:分享和交流研究成果研究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将研究成果分享给其他教师和教育界的人士。

教师可以通过学术会议、教研活动、研讨会等形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他人交流和讨论相关问题。

通过分享和交流,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促进教育领域的发展。

结论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怎样开展有效的课例研究呢

怎样开展有效的课例研究呢

怎样开展有效的课例研究呢?我认为可以按“提炼问题—合作设计—教学行动—对话反思”的方式进行。

其主要特点是:1、提炼问题,关注教师真实的需要与困惑。

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课例研究的生命力所在,就是它直面教室里真实的事件与客观需求。

从某个层面讲,一次课例研究活动应该是从一个或几个问题开始到生成新的问题结束。

课堂教学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问题,关键是教师是否有敏锐的洞察力,是否关注课堂上学生的需要。

问题即课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成为课例研究的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课堂上的教学问题,并提炼出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时,才能成为课例研究的问题。

一般说来,课例研究的问题应满足四个条件:一是问题应来自真实的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设想、随意杜撰或是某种理念的翻版;二是这些问题通过研究有解决的可能性;三是这些问题应是教研组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四是这些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合作设计,促进教师间的互动、沟通、分享。

合作设计是基于教师个体自主思考的同伴互助备课。

教师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需要与同伴,特别是有经验的同行的沟通,需要与教学研究人员的对话,同时还需要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中讨论中迸发教学灵感。

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中,执教者说设计思路,教研员和其他教师以平等的伙伴设身处地谈如何创造性驾驭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时可能有什么需要,怎样点拨等。

这种合作,不是简单地几个人凑在一起,而是合作者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谦让、彼此接纳。

3、教学行动,立足自然状态的真实体验与感悟。

引导教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执教,不追逐所谓的“热点”而放弃实用,不迎合听课者的口味而放弃个性;依托教学设计上课,但不要演“教案剧”,也不允许“友情出演”,而是根据课堂教学这一真实情境中学生、教师发展的需要来创造性地实施“教学设计”,注重“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

总之,真实是课例的生命。

课例要体现扎实、朴实、真实的特点,具有可供研究的真正价值。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导语: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之一,而课例研究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之一。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和探索,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下面是关于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广大教师朋友有所帮助。

一、选择课例在进行课例研究之前,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课例。

选择课例的重要性在于它关系到后续研究的深度和质量。

因此,在选择课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与教学目标和要求相符。

课例研究的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所选择的课例应与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相符,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改进。

2.有代表性。

好的课例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代表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风格,同时也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

3.有挑战性。

课例研究不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优势,更是为了发现问题和提升自身。

因此选择的课例必须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从而追求更高的教学目标。

二、开展课例研究的具体步骤1.收集材料。

在开始课例研究之前,要先收集和准备相关的材料,包括课堂录像、学生作业、教学反思等。

这些材料将对后面的研究和分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目标明确。

在进行课例研究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也可以是解决特定问题。

明确目标可以为后面的研究提供指导和依据。

3.开展观察和记录。

在进行课例研究时,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记录的方式可以是文字记录、录像和录音等。

4.分析和反思。

在收集足够的材料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和反思。

分析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资源的利用程度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反思则是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和效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5.总结和分享。

完成课例研究后,教师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享。

总结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改进教学,分享则是为了与他人交流和学习,促进共同的成长。

教学体会-校本研修如何进行课例研究

教学体会-校本研修如何进行课例研究

校本研修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一、什么是教学课例教学课例通常以某一具体的课(特定学科/年级/教材版本)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主要目的是揭示“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的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课例主要涉及到本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课例包括的问题主要有学科问题、教学法问题、认知水平问题、情感态度问题与教学情境问题等。

二、什么是课例研究课例研究将围绕一节课而展开,主要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

课例研究是以反思为前提、以课堂观察为技术手段、以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的教学研究,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

三、课例研究的特点课例研究是基于学生学习,关注学生发展的研究;是基于教师教学,关注教师成长的研究;是基于问题解决、实实在在的研究。

需要体现以下主要特点:◆具有清晰明确的带有学科特点的研究主题(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变传统的研究没有聚焦内容的空洞性。

◆具有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改变传统的纸笔加经验判断的听课方式。

◆具有相对科学的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克服传统评课中凭感觉的随意性。

◆着眼于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行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引领◆需要有经常性的反思与总结◆需要有有效的交流、分享与合作四、课例研究的三种形式课例研究常见的活动形式有“多人同课”、“一课多轮”、“同课异构”等等。

五、我们的想法、定位和做法(一)想法在探索课堂教学优质化的道路上,如何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使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学的愉快、最终考的满意,如何把我们的教师从看似周而复始的繁重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

我们的想法是发挥校本研修的巨大推动力,引领教师“走进课堂做研究”。

(二)定位课堂观察的两大视角在于关注知识传授、关注学生发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我们的校本研修主题是开展课例研究,以课堂观察为技术手段,落脚点定位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关注教师怎么教?教得怎样?是否有效?(三)做法研究原则: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研究目标: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实施策略,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内容: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形式:以课堂观察为技术手段,开展课例研究研究单位:基层学科组团队研究流程:课前会议:第一次★学科组长带领组内成员共同商议确定课例研究的主题。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中小学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下是一些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例研究的建议:1. 明确研究目的:在进行课例研究之前,教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

这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教学问题,或者是对特定教学方法的探讨。

教师应将研究目的与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相连,确保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2.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开展课例研究需要与同事或同行进行合作。

教师可以与同年级组的教师或其他学科的教师组成研究小组。

这样的合作伙伴可以提供不同的教学经验和观点,有助于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 确定研究方法:课例研究的实施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异,包括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师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资源选择合适的方法。

4.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研究过程,确保研究按照预定的步骤进行。

计划应包括研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所需资源、研究的具体步骤、预期的结果等。

5. 收集数据: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收集有关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数据。

这可能包括课堂观察、教师自评和学生反馈等。

教师应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以便进行分析。

6.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

教师可以使用图表、表格和统计数据等工具来呈现和分析数据。

7. 形成讨论和反思:在分析数据之后,教师需要进行讨论和反思。

与合作伙伴一起讨论数据中反映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同时,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8. 撰写研究报告:最后,教师需要将讨论和反思的结果撰写成研究报告。

报告应清晰、简洁地概述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报告可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料,也可以与学校管理层或相关教育机构分享。

9. 实施解决方案:一旦形成解决方案并撰写了研究报告,教师需要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预期 成果
制定研究计划: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和时间表
确定研究内容: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 和教学方法
实施研究计划:按照计划进行研究和 实践
确定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 工具
总结和反思: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 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明确研究目标:确保研究计划与研究目标一致 确定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观察、访谈、问卷等 制定时间表:合理规划研究时间确保研究进度 考虑资源需求:评估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研究计划的可行性
分享和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明确交流的目的:如分享经 验、寻求合作、推广成果等
准备充分的资料:包括研究 成果、数据、图表等
选择合适的平台:如学术会 议、研讨会、网络论坛等
注重互动和反馈:鼓励听众 提问、讨论及时回应和总结
运用有效的表达方式:如故 事讲述、案例分析、数据展
示等
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尊 重他人的观点虚心接受建议
制定研究计划
章节副标题
研究计划的内容
研究目标: 明确研究的 目的和意义
研究对象: 确定研究的 对象和范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研究方法: 选择合适的 研究方法如 观察、访谈、
问卷等
研究步骤: 制定详细的 研究步骤和
时间表
预期成果: 预测研究的 可能成果和
影响
研究经费: 预算研究所 需的经费和
资源
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添加标题
讨论:分析研究结 果解释原因和意义
添加标题
结论:总结研究结 果提出建议和展望
添加标题
参考文献:列出引 用的文献和资料
撰写报告的步骤和方法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课例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本文将围绕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展开,以课堂观察为例,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

在进行课例研究前,教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

这有助于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展开研究。

在确定研究目的后,教师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充足的依据。

在选择好研究方法后,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课例研究的资料。

例如,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等,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和教学理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课堂、与同事交流、和学生沟通等方式,不断积累第一手资料。

在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后,教师要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在撰写报告时,教师需要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身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主要探讨了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问题。

通过确定研究目的、选择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和撰写研究报告等步骤,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专业发展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课例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

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当然,本文所提供的课例研究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不同的教师和研究目的可能还需要采用其他的研究方法。

因此,广大教师在进行课例研究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

课例研究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它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看法和建议(精选5篇)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看法和建议(精选5篇)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看法和建议(精选5篇)第一篇: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看法和建议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看法和建议其实课例就是以课堂教学的学科内容为载体, 以某个小的研究问题为主题, 讲述的是一个实际发生的课堂教学实例背后的故事;而且教学实例的整体思路相对完整, 可以看出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授课过程或如何改进的过程, 可以看出这样上课或者改进课堂的理由和原因是什么, 当然也会有理性的提升和概括。

课例不是案例也不是教案,它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的决定的描述和再现。

我们在研究课例的时候我们的主题不能离开我们的实际生活,要源于现实生活,具体可行,不能违背教学方法,提出问题,接着就是引发问题,放飞思维。

对于我们边疆少数民族的教学来说,在课例研究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就非常之多咯,第一是语音的区别,有的同学汉语都还讲不顺。

在进行课例研究的时候,对于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我们要源于实际生活,他们说话的语言方式,生活习俗,接下来才考虑下面的几个方面:1、关注对问题的研究。

摈弃以往的专注于就课论课,转向为对问题的研讨和探求,从而纠正原有的认识或行为偏差,产生新的教学理解。

同时也使研讨更具有针对性。

2、关注学生学习的事实。

避免聚焦于课的成功与失败或教师的教学风格,把研讨的主旋律定位于“学生的学习”,通过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来改进课堂教学并形成教学实践,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

3、关注执教者与观察者的民主协商。

执教者与观察者积极互动,在互动中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和融合,而不是缄默不语或唯命是从。

研修共同体的打造将有助于把研讨发展成为一种自我成长的内在机制。

4、课后研讨活动的进程安排(1)、汇总观察结果。

课后,承担不同观察任务(速记者:师生话语的完全记录;总体观察者:课堂的整体氛围和学生的整体参与情况;抽样观察者:选取特定生作为观察对象;摄像员:录制课堂活动)的观察者必须进行观察信息的汇总以全面反映课堂教学的实况,进而为的课例分析与研讨提供充足的证据。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五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五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五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例研究已成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第五个方面,通过分享具体的策略和步骤,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课例研究。

本文将首先概述课例研究的重要性,接着介绍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然后详细阐述如何制定研究计划、收集和分析数据、形成研究结论等关键环节,最后总结课例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二、课例研究的核心理念课例研究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教师的集体合作与反思,以具体的教学课例为载体,深入探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课例研究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它强调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课例研究的核心在于“研究”,即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的深入研究,发现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验证其有效性。

这种研究过程不仅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整个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课例研究强调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们需要相互观察、相互学习、相互评价,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共同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种合作与分享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团队文化。

课例研究还强调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改进。

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这种反思和改进的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它使教师的教学实践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课例研究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师的集体合作与反思,深入研究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这种研究过程不仅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整个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课例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实践导向的教学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具体的教学案例,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何抓好教学案例的研究

如何抓好教学案例的研究

如何抓好教学案例的研究一、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在进行教学案例研究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可以是对一些教学策略、方法或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研究问题可以是对学生在一些具体学习任务中的表现进行分析;也可以是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有助于研究的针对性和深度。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非常重要,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现实性:选择真实、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与实际教学紧密相关。

2.典型性:选择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教学问题或特征。

3.可控性:选择能够进行控制和操作的案例,能够对教学情境及其影响变量进行掌控。

4.信息丰富性:案例应该提供丰富的信息,包括学生的特点、教学环境、教学策略、学习目标等。

三、收集案例相关信息在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前,需要通过不同方式收集案例相关信息。

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观察记录、访谈等方法,获取学生的数据、教师的数据和教学环境等情况。

同时,还可以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和案例描述。

四、分析和解读案例数据收集到案例数据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读。

可以使用定性分析方法,如文本分析、内容分析等,对案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概括;也可以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等,对案例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

分析和解读案例数据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案例中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五、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在教学案例研究中,应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可以从教学策略、教师角色、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对教学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评判,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这些建议应该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真正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践。

六、撰写研究报告最后,需要将研究结果和结论进行整理和总结,并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案例的分析和解读、研究结论和改进建议等内容。

研究报告应该具有逻辑性、科学性和可读性,能够准确表达研究的结果和思考。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1.什么是课例、课例研究?
“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
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
(“讲教学研究的故事”)。
“课例研究”试图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
有基点地研究一堂课如何改进,而且这个改进过
程对于我们改进一类课有所启发,是传统教研活
动的精致化研究。
•课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有何差别?
忆缺失的主要原因应该归咎于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时的理解不
够深刻,即机械记忆造成的。
但上述分析仅仅是我们教研组老师基于经验的分析,为了让 我们的教学更具针对性,我们觉得有必要把经验分析建立在调查的 事实基础之上。为此,我们在学校五六年级学生中做了一次关于三 角形面积内容的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35份,回收435份,有效 卷435份,其中五年级220份,六年级215份。
//userlog8/94606/index.shtml
二、从常规教研到课例研究
——如何做课例研究
引言
常规教研的问题与需求
1 问题驱动学习(有主题) 2 差异推动进取(有目标) 3 技术突破经验(有方法) 4 共识导向深入(有基点)
常规教研:问题与需求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坐下来听‛,徐老师叹了口气说。
作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和支持者,当我们
听到老师们这样的归因,我们是有焦虑的。怎么办?我们试
图再次利用我们的身份来扭转这个局面。我们接着徐老师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坐下来听‛这句话,抛出了第二个话题: 用什么办法能让学生听,而且听了能懂呢?我们的初衷是: 面对学生厌学,唤醒教师改变的自觉。改变观念、方法、手 段、策略等等,让我们的教更适合学生的学。
•课例与案例有何关系?
•课例有何突出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进行课例研究及其注意问题
一、怎样进行课例研究
1、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
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问题。

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

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

课例必须把问题作为深入思考的对象,重点关注学生真实的课堂生活:
学生在学习什么;
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学生学得怎么样;
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什么;
“课”怎样教才能更好地适合学生的需要,等等。

设计。

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

实践。

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

反思。

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

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通常需要多次“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

总结。

对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并撰写出课例研究报告。

2、常用操作模式
实际操作中的活动形式通常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

适宜学科有:中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小学英语、社会、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

第二种,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

适宜学科有: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

第三种,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

主要适宜于同年级教学班少的学科或者进行专题式研究,如:小学教学点,辅助线作法、古诗文教学、阅读课教学、片段写作、试卷讲评方法、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等等。

第四种,一个教师围绕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
课。

二、写作课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多反思
我们经常强调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包括反思是就是“回头看”,对课堂教学过程(或文本实录资料)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

发现问题需要有“眼光”,教师的“眼光”就是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写作课例的基本前提,就是从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行为中捕捉到问题。

写作课例要反思什么:在写作课例前,要认真进行“问题分析”,结合“教学实录”(文本或视频)进行反思:课堂上产生了哪些教学冲突?这些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它的背景是什么?这些问题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是否能够链接新课程教学的理念等等。

例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等等。

研究者可以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特别是从实际的阅读教学观察中,分析是否有与上述要求相悖的行为,从中揭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先选题再选课”还是“先选课再选题”?
是“先选题再选课”还是“先选课再选题”?
“先选题再选课”,即先确定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去选择相应的课。

这是一种常规课题研究思路的沿袭,因此,它仅仅适用于科研素养较高的教师。

因为选好题是非常难的问题,它需要一定的敏锐度和思辨度。

而这,一般教师往往就显得无从下手。

写作课例,在选题上我觉得应该树立以下基本意识:一是不求时尚,只求面对自己现实遭遇的难题;二是不求庞大,只求自己努力可以解决的难题;三是
不求理论创新,只求自己现实难题的解决。

只有树立了以上基本意识,那么选题才能真正为教师所接受,才能真正为教师急需所需,才能解决教师现实真问题。

“先选题再选课”并没有错,关键是怎么操作选题,在具体选题时,可以分为“初拟主题——主题分解——经验分析——案例印证——明晰小主题”五步。

第一步:初拟主题。

教师回顾整理日常课堂教学时所遭遇的问题,通过列举的方式写出来,然后挑选自己最急于解决,并且觉得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课例的主题。

第二步:主题分解。

对挑选定的主题进行分解,这一步主要是防止主题过大或者过粗。

通过对这个主题涵盖面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主题进行进一步分解细化,以明确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第三步:经验分析。

在对主题细化的基础上,教师运用自我或他人教学经验进行逐一分析,主要是寻求主题的研究价值和理论及操作支持。

第四步:案例印证。

对分解细化的主题进行自我以往课堂案例的印证,主要是弄清分解出来的哪些问题自己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需改进,哪些问题悬而未决。

第五步:明晰小主题。

通过案例印证,寻找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那些小主题,对这些小主题进行可操作性和关键性分析,从而确定自己课例写作的主攻方向。

由于并不是所有的课都能跟自己的研究选题所匹配,也就是说,有些课堂教学并不会出现我们所要研究主题所涉及的内容,如果用这些课堂教学作为研究样本,那么势必会导致课例研究的中途“流产”。

因此选好题后,关键是选课,要根据自己的选题选择适合研究利于研究的课堂教学研究样本,这样才能促使课例写得下去。

“先选课再选题” 即先选取教师自认为值得研究期望研究的课堂教学内容(即选课),然后进行课堂教学初步实践,在现实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实践现状来选取值得研究的问题。

这样的选题方式比较适合一般教师,因为基于实践现状,教师对课已经具有一定感知,并且有一定的感触,这样研究主题就会随之而生。

对广大教师来说,显得容易的多。

要注意的是,课仍然要精选,在初步选题后,对选题仍要进行分解处理,步骤基本如上。

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先选题再选课”还是“先选课再选题”本身并没有优劣,主要是其适用性问题。

在教师科研能力、课例研究能力并不很高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先选课再选题”操作方式;在教师科研能力、课例研究能力普遍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先选题再选课”操作方式。

3、锻炼写作技巧
在写课例时,我们要求尽可能体现出:“我、小、实、思、研、新、情、升”的“八字方针”。

“我”是指要写自己的课例。

只有自己的东西,才是最鲜活的、最有生命力的,也是最独特的、最有个性的。

写自己的案例,就要关注自己课
堂上发生的事情,研究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问题来于自己教学实践,研究才能真正走进教师自己的日常生活。

教师才能真正用研究的目光去观察和审视自己的教学。

当研究和教师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这样的研究才是实用的,教师们才能对教研保持长久的兴趣,才能使教学研究真正成为教师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的一部分。

“小”是指研究的问题要小,要从小处入手。

不要空谈那些大的理论,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平凡的,是由一点一滴的经验积累而成的。

只有关注这一点一滴的小经验,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样的研究才能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实”是说内容要真实、充实,文风要朴实。

内容真实,才有实际意义。

内容充实,有细节的具体描写,才有可读性和可信性。

文风朴实,才能避免哗众取宠。

因此,课例研究不要虚构、想当然,不要大话连篇言之无物,不要华丽词藻堆砌、使人望之生厌。

“思”是指要有自己的思考。

有人说:“不会反思的教师,最多只能是一个教书匠,会反思的教师,就已经是一个研究者了”。

这说明,反思,是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的重要一步。

因此,教师备课后的反思、上课后的反思、以及行动跟进后的反思就尤为重要。

“研”是指一定要写出“研”的过程。

也就是同伴间的合作互助、专业的引领、自我反思、行动跟进的过程。

这是课例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能引起人们思考的部分。

“新”是说观察的视角要新,要从习以为常的事情中观察出新问题;要有新的见解、新的思路;要做到“老生常谈我不谈,人云亦云我不云。

”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情”是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反映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又不是感情的宣泄。

“升”是指要写出自己经历课例研究的过程所获得的理论和经验的提升。

我们的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是为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把这些提升记下来,既是自己成长的记录,又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