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教学设计详案

合集下载

《灯笼》教学设计

《灯笼》教学设计

《灯笼》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灯笼》教学设计《灯笼》教学设计(精选12篇)《灯笼》教学设计篇1一、说教材《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2024年《灯笼》教案设计

2024年《灯笼》教案设计

《灯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灯笼》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灯笼的深厚情感。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灯笼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课文《灯笼》2.生字词卡片3.灯笼图片4.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灯笼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对灯笼有什么印象?(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灯笼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对灯笼有深厚的情感?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灯笼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灯笼》,谁知道灯笼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灯笼?你们觉得灯笼有什么特别之处?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制作灯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学生制作灯笼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实践活动,写一篇关于制作灯笼的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制作了灯笼,谁知道制作灯笼的过程需要注意什么?(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灯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何?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三)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课堂讨论,写一篇关于灯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的文章。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讨论了灯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谁知道灯笼在哪些节日中出现?(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灯笼在节日中的意义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灯笼》教案设计

《灯笼》教案设计

《灯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亲情和友谊,关心他人。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文学鉴赏与写作技巧:学习课文的文学鉴赏方法,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

(3)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运用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

(3)采用在线测试系统,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等。

(2)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如作业、测验等。

2. 终结性评价:(1)期末进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主动反思和相互鼓励。

2023年《灯笼》教学设计14篇

2023年《灯笼》教学设计14篇

2023年《灯笼》教学设计14篇《灯笼》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灯笼》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分析写作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其中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灯笼》写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篇抒情散文。

它以“灯笼”为话题,串联起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记忆,表现旧时的乡村民风民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还以小见大,借“灯笼”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卒”的意志和热情。

因此,在教学时还应开放视野,尽力还原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意蕴,而不局限于民俗文化的探究。

【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

2.了解作者自由的散文笔法,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

3.学习作者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训练语感,积累词语。

4、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1.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

2.学习作者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训练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1、了解作者自由的散文笔法,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

2、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2)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了解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

2、教师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品味分析及合作探究法。

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会“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及作者的爱国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谜语,猜猜谜底是什么?A、一个南瓜两头儿空,肚里开花放光明,有瓜没叶儿高高挂,照得面前一片红。

(打一物)B、奇怪事情多,纸里包着火。

《灯笼》教案(优秀4篇)

《灯笼》教案(优秀4篇)

《灯笼》教案(优秀4篇)《灯笼》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良、受、赞”等14个生字。

会写“良、使”等7个生字和以下词语:咱俩、泥人、使劲。

学习新部首工字旁和力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固结合作的好处。

重难点:1、认读14个生字。

会书写7个生字。

2、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让孩子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懂得要和别人合作,愿意学习与别人合作。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28课《做灯笼》,齐读课题,读好灯笼的轻声音节。

生字“灯”→←可以用想象法记忆。

2、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附板书:谁做?为什么做?怎么做?结果?)二、学习课文1、第一次读课文:带着问题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圈划不懂的词。

2、出示课件读词,你还有哪个词不懂?3、第二次读课文:新字新词学会了,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再读读课文:讨论解决一下黑板上的几个问题。

4、汇报:①、做灯笼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呢?(板书:王京李良)生字“良”可以用熟字去偏旁记忆。

他们为什么要做灯笼?②、你能介绍一下王京和李良的情况吗?(板书:小画家手很巧)生字“巧”可以用谜语法记忆。

③、齐读1至3自然段。

5、出示课件:你们看,这就是王京同学画的画。

这是李良同学做的手工。

怎么样,谁来夸夸他俩?6、转眼新年就快到了,他们都有一件心事。

王京的心事是什么呢?李良的心事又是什么呢?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7、后来他们是怎么做的。

?(板书:加色彩扎灯笼)过渡:由于他们都各展所长,所以做出的灯笼怎样?——读第6自然段。

王京还在灯笼上写了一句话,是什么话?大家齐声答。

(板书:合作真快乐)8、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我们要学会发挥自己的长处,真诚地与他人合作,就能收到比自己独立努力更好的效果。

如果你是他们的同学,你会说些什么呢?三、活动中体验合作的好处:1、合作读文,同桌互相纠错。

2、合作钩词,速度真快。

四、总结: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愿意与别人合作,才能站得更高,进步更快!五、齐读全文。

课堂教学《灯笼》公开课教案

课堂教学《灯笼》公开课教案

课堂教学《灯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灯彩》,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35页至第37页。

通过学习该文,学生将了解灯笼的制作过程、文化内涵及其在我国民俗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灯笼的制作过程和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灯笼的文化内涵,运用制作灯笼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朗读课文,了解灯笼的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灯笼制作材料等。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灯笼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灯笼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了解灯笼的制作过程。

3. 课堂讲解(1)教师领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解析生字词,讲解灯笼制作过程。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灯笼制作。

5. 课堂展示各组展示制作的灯笼,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灯笼》2. 制作过程:选材、绘图、剪贴、组装3. 文化内涵:民俗、象征、祝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灯笼”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2. 答案示例:描述自己心中的灯笼样子,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尊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传统手工艺品,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与实施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至关重要。

《灯笼》教案15篇

《灯笼》教案15篇

《灯笼》教案《灯笼》教案15篇《灯笼》教案1设计思路:我们班的孩子在中班时候对数数、配对等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个别化学习“小鬼当家”中通过买菜游戏,来进行数的组成的操作,为学习加法试题也打下了基础,因此,5以内的加法试题口算是在这些数经验的基础上让孩子来学习,由于数字小,孩子们便于掌握,因此在大班初期非常适合。

灯笼是我国在喜庆日子里一直要用到的,在生活中孩子们对灯笼的大小、形状、颜色非常熟悉,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根据大小、形状、颜色让他们进行5以内的加法试题口算学习比较适合,所以根据主题就选择了《挂灯笼》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1、感知5以内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了解中国挂灯笼的特有风俗,体验中国特有文化。

活动准备:PPT、5以内加法算式题卡、操作材料包活动过程:一、说灯笼:了解挂灯笼是中国特有的风俗今天老师带来了灯笼,我们什么时候会挂灯笼?(节日、春节)小结:挂灯笼是中国特有风俗,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

二、挂灯笼:根据灯笼列算式题今天我们也来挂灯笼,先来看看老师这里挂的灯笼。

1、(PPT)请你看看这里的灯笼有什么不一样?2、大灯笼有几个?小灯笼有几个?个别幼儿摆放灯笼分家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3、想把他们合起来,用什么来表示呢?这个符号像什么?4、“+”名字叫加号;1和4合起来一共是几呢?(5),可以用“=”来表示,像什么?(马路上的黄线等),“=”名字叫等号。

小结: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

算式题中,“+”读“加上”,表示“把加号前面和后面合起来”。

“=”读“等于”,表示“等号前面的部分等于等号后面的部分”。

三、看灯笼——根据灯笼找加法算式1、这样我们用一道算式题把刚刚老师挂的灯笼的个数表示出来了第一次幼儿操作1)出示挂灯笼情况,按照算式题卡来挂灯笼。

提醒:观察灯笼,分辨某一特征的肯定或否定进行操作摆放。

2)集体交流你的'灯笼是按什么特征进行悬挂的?这些数字各代表什么意义。

《灯笼》教案8篇

《灯笼》教案8篇

《灯笼》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灯笼》教案8篇一个有趣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避免因时间不足而匆忙跳过重要的知识点,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灯笼》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灯笼》教案(通用

《灯笼》教案(通用

《灯笼》教案(通用教案:《灯笼》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灯笼》。

本文是一篇描写传统节日气氛的散文,通过对灯笼的回忆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通过对作者情感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感恩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式。

难点:分析作者情感,理解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感受,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词语解释: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灯笼的回忆和描写,理解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灯笼家乡亲人思念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短文。

答案:略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传统节日文化,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灯笼》这篇课文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文章通过对灯笼的回忆和描写,展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气氛,同时传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灯笼》教案(精选20篇)

《灯笼》教案(精选20篇)

《灯笼》教案《灯笼》教案(精选20篇)《灯笼》教案篇1教学目标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善良、充满关爱之情、亲情的品质;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板书:满山的灯笼火把。

2、一起朗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3、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本课生字词。

瘦杂盲婆幕溜亏恰肢艰苦坚信渴望喧哗悠长哆嗦焦急挣扎援救幸亏盲3、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4、完成课后问题3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发言。

3、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改正)主要介绍了“我”的家庭情况和“我”的成长地是在四川农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把“我”送到乡下吗? (因为“我”的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五、小结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就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外婆家。

“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导入1、师述: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九课《满山的灯笼火把》,这节课继续学习。

灯笼教案(优秀5篇)

灯笼教案(优秀5篇)

灯笼教案(优秀5篇)《灯笼》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幼儿初次尝试在灯笼上绘画的乐趣,体验与家长参与美术活动的快乐。

2.掌握立体绘画装饰技巧。

3.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灯笼人手一个,绘画用品,毛条若根,灯笼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一、导入讨论: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在过春节时都干些什么?(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那小朋友都见过什么样的灯笼?二、教学内容1.观察并欣赏: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不同的。

灯笼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图片欣赏)2.你刚才都看到了什么形状的灯笼?上面有哪些图案?3.出示成品灯笼这是老师装饰的灯笼小朋友看看上面都有什么图案,用到了什么材料?4.马上过春节了那请小朋友也把自己的灯笼装饰的漂漂亮亮的吧。

5.幼儿及家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6.注意及要求;绘画时注意手的力度不要太大,图案尽量画的大一点,涂色是注意冷暖色搭配,使用颜料时保持衣服的干净整洁,制作完后写上自己的名字。

三、活动小结教师对幼儿及家长做好的作品进行点评。

四、活动延伸家长及幼儿将制作好的灯笼拿到手上跟音乐走T台秀最后摆造型照相,最后将作品创设班级环境。

《灯笼》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晶”,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节律美。

3、能抓住关键字词和丰富的想象,感受灯笼果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灯笼果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字词和丰富的想象,感受灯笼果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灯笼果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超级联想孩子们,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课件出示:【超级联想】老师给大家带来3组词语,你能猜一猜是什么水果吗?1.课件出示:【第一题:绿色条纹、椭圆、甜味,你能联想到什么?】带声音(出示西瓜的图片) 师点评:真棒,你很有想象力。

2.课件出示:【第二题:粉红色、毛茸茸、甜味、孙悟空】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出示桃子的图片)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生:我是看了西游记的书。

《灯笼》教案

《灯笼》教案

《灯笼》教案《灯笼》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灯笼》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灯笼》教案1[活动目的]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一.开场白(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教师和幼儿站立在前面)尊敬的各位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大三班教室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因为我们马上就迎来我们的元宵节,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为了迎接我们元宵节的到来,我们一起给他们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二.(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请大家送给他们一点掌声,好吗?)孩子们请坐,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打灯笼等)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补充材料:元宵的来历三.小朋友们看,今天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孩子们,元宵这么漂亮,课前我们准备好了这些材料(展示做元宵需要的材料)你想用这些材料来做元宵吗?四.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五.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

《灯笼》教案7篇

《灯笼》教案7篇

《灯笼》教案7篇《灯笼》教案篇1目标:1、用直线和围圈的方法做成各种灯笼。

2、能大胆地想象并尝试独立设计灯笼的图案。

准备:1、长方形色纸,长纸条。

2、蜡笔,剪刀,浆糊。

过程:1、出示各种各样灯笼的图片,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玩具小灯笼。

提问:图片上的灯笼你都见到过吗?有些什么颜色?灯笼外面的图案是怎么样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图画好像我们看的连环画。

有的上面写字的,是让你猜谜语的)什么时候人们会挂上灯笼?(国庆节,元宵节各种喜庆的节日)灯笼能用什么材料来做?(布,塑料,纸)2、教师示范讲解小灯笼的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灯笼的范例。

看一看,老师的小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纸)上面有些什么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小灯笼呢?u展示制作步骤。

u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在纸上画上你自己设计的图案,注意把有图案的一面对着自己。

剪的时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3)探索除了这样剪,你还能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讨论交流。

展示幼儿作品。

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开一个小小灯展。

《灯笼》教案篇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擎”、“排山倒海”、“瞻仰”、“肃立”、“肃静”的意思。

2、着眼全文,用学习小纸条的方式编制大典流程图,理清全文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文路阅读”这种比较基本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3、研读重点句子,初步感受开国大典的隆重和壮观,背诵课文第七段。

教学过程预设:一、导入释题板书并齐读课题,理解“开国大典”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读通文章学字词出示:(1)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大家见面了。

(3)聂荣臻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指名读,齐读。

三、初读:读通句子理思路1、学生自由读第一到第四段,想想,从这几段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预设: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数人员会场的布置群众队伍的场面教师总结:这四段介绍的是大会开始前的情况。

《灯笼》公开课优秀教案

《灯笼》公开课优秀教案

《灯笼》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灯笼》这篇文章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使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文章进行评价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同理心和情感共鸣。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自信和勇气。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章背景介绍作者简介: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性。

文章背景:灯笼在作者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象征着温暖和希望。

2.2 文章结构分析引言部分:介绍灯笼的定义和作用,引起读者的兴趣。

部分:描述作者与灯笼的种种经历和情感,展示灯笼的象征意义。

结尾部分:总结灯笼对作者的意义,表达对灯笼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3 重点词汇和句子解析灯笼、温暖、希望、回忆、情感等关键词汇的解释和运用。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子结构,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文章的背景、结构和重点词汇,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文章内容。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展示灯笼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灯笼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文章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和细节。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和重点词汇。

4.3 内容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5.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细节的理解程度。

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灯笼》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灯笼》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灯笼》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灯笼》一文,掌握其中的生字词。

理解《灯笼》一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通过灯笼所表达的情感。

学会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简单应用于写作中。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获取文章信息,形成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感,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灯笼这一传统元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难点:深入理解作者通过灯笼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样式的灯笼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对灯笼有什么了解?灯笼在你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新课讲解:教师首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词的读音和停顿。

分段讲解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作者通过灯笼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重点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中的难点问题,如作者的情感态度、灯笼的文化寓意等。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鼓励其他学生提问和补充。

知识拓展:教师提供相关的拓展材料,如灯笼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灯笼。

引导学生思考灯笼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传统文化元素,尝试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互动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灯笼》教案(通用15篇)

《灯笼》教案(通用15篇)

《灯笼》教案(通用15篇)《灯笼》教案篇1设计意图:灯笼会发光,又有各种各样的造型,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很喜爱的一个事物,结合我们小班“灯”的这一课题,我设计了本次的美术活动,意在让孩子用刮画这一技能做出灯笼的身体,并尝试卷出灯笼的身体,最终能够体验到手工制作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1、能够运用刮画笔在刮画纸上画出各种线条图案,并尝试将画纸卷成圆柱体做灯笼身体。

2、在制作灯笼的过程中感受制作灯笼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重点:能够运用挂画笔在刮画纸上画出各种线条图案。

难点:将画纸卷成圆柱体做灯笼身体。

活动预备:1、16k透亮刮画纸,刮画笔,烛台,扭扭棒,双面胶,彩色流苏,卡纸,即时贴,打孔机2、ppt课件,步骤视频活动过程:一、出示线条,引起幼儿爱好师:“孩子们,今日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伴侣,我们来看看它是谁?”(直接用白板出示直线)师:“咦~它是谁呀?”(线)师:“哦~它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呀?”(直直的)师:“这条直线宝宝呀会变身,你们看。

”(在白板上画出弯弯的线)“直线宝宝怎么样了?”(变成弯弯的了)师:“现在呢?”(在白板上画出粗粗的弯弯的线)(幼:变粗了)师:“线条宝宝真厉害,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在白板上画出圈圈线)(幼:一圈一圈的)师:“线条宝宝的本事可真大,可以直直的,也可以弯弯的,可以粗粗的,也可以细细的,周老师想请你们把线条宝宝画下来,你们情愿吗?”(情愿)二、出示刮画笔,展现如何刮画师:“今日我们要用到一个新的工具画线条宝宝(出示刮画笔),就是周老师手里的刮画笔,我们要用到宽宽扁扁的这一头画线条宝宝,拿起桌子上的刮画笔找找宽宽扁扁的是哪一头吧。

”师:“今日我们用的纸和以前用的也不一样哦,你们看(出示刮画纸),这个纸是什么颜色的啊?(幼:黑色的)对哦~这个黑黑的纸叫刮画纸,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用刮画笔在刮画纸上画出线条宝宝吧!”播放视频,师:“我们用刮画笔宽宽扁扁的这一头在刮画纸上画出线条宝宝,刮的时候要用点力气,刮出的线条宝宝越多就越美丽哦,老师也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线条宝宝真顽皮,跑到这里变直直,跑到那里变弯弯,一会粗,一会细,还会变成圈圈线。

灯笼教案设计(精选19篇)

灯笼教案设计(精选19篇)

灯笼教案设计灯笼教案设计(精选1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灯笼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灯笼教案设计篇1幼儿行为基础在平时的活动中,孩子们对于折纸的兴趣也比较大,能够认真折纸,但是对于看图示折纸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动手能力较弱的孩子他们的灵活度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看图示折纸,先折“双三角”再折出灯笼。

2、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1、人手一张彩色方形纸;颜色有红、黄、绿等。

2、操作卡片《灯笼》折纸图示1份,半成品1份,未吹气成品1份,装饰好的灯笼一只。

3、彩色长纸条、剪刀、浆糊、棉签、颜料。

活动流程导入活动—幼儿学习折叠方法—幼儿操作—评价活动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国庆节时,小朋友们在大街上看到挂在店门口那圆圆胖胖的是什么?2、引导幼儿学习灯笼的折叠方法。

(1)出示折纸图示,明确图上各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2)幼儿按操作卡片图1、图2、图3折好:图1把正方形纸对角折成三角形;图2、图3把两只尖角分正反对准直折成正方形。

(3)教师出示半成品讲解并演示图4“双三角”的折法:一只手插入中间,另一只手对捏两道边后,用手抹平就成图4下面继续图5、图6、图7折成图8,教师再拿出没吹气的灯笼示范吹气的方法。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请大家开始折双三角,折好再按图5、图6、图7折成图8.折的时候注意折边要整齐,每折好一个步骤都要用手把纸抹平,全部折好后,再用剪刀把长条纸剪成细丝状,贴在灯笼底部,上面贴两根细纸条作为挂的带子,吹好气以后再把上面的两根细纸条连接贴好。

(2)请小朋友用颜料、棉签,给灯笼轻轻画上好看的图案。

(3)幼儿操作,教师辅导。

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折纸,并指导幼儿粘贴,注意粘贴的部位并保持整洁。

《灯笼》教学设计

《灯笼》教学设计

《灯笼》教学设计《灯笼》教学设计篇一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播放:寂静无人的野外,傍晚时分,狂风骤起,乌云翻滚,下着滂沱大雨。

天色渐渐暗下来,四周一片苍茫。

2.设问:在这样一个夜晚,假如你一个人卡在土井中出不来,你会怎么样?3.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真实,也很感人,动画中的情景是作者邹德学童年亲身经历的一场灾难,那么当时幼小的他又是怎么脱离险境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一起走进现场,亲身体验一下当时的感受。

我们继续学习《满山的灯笼火把》。

4、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检查预习1、课件出示生字词。

指名读。

抢读。

2、开火车读读文。

师: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发生了一件什么感人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每人读两段,找四名同学)思考:本文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愿意把你的理解告诉大家?3、小组讨论,反馈。

(这个故事分两部分写,首先写“我”在大雨中一个人从田里回家,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定会前来援救;再写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救出了“我”。

)4、板书:坠井得救(多指名学生说说)三、细读课文(一)、分析课文2-5自然段。

1、小组传递感动之处。

师:狂风暴雨,乌云翻滚,多么可怕的夜晚啊,一个被卡在井口,一幕幕又那么扣人心弦,又是那么的感人,那么在这一部分中(也就是课文2-5段)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呢,找出来在小组内说一说,把你的感动传递给其它同学。

2、指名读出感动之外,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如找不准提醒:坠井后我的处境怎么样?找到描写我的处境的那句话)3、播放动画,创设情境。

4、指导朗读。

黑夜漆漆、狂风肆虐、大雨滂沱,身临险境,举目无亲,这是何等的可怕与绝望啊!应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5、在这种情况下,我处于本能地哭着、喊着,挣扎着,希望能爬上来,可能这样做能够解决问题么?不能!那我该怎么办呢?6、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多么聪明的孩子!遇到意外在一阵慌乱之后马上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保存体力,坚持着字串87、齐读第三自然段。

幼儿园中班《灯笼》教案

幼儿园中班《灯笼》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灯笼的形状、颜色和制作材料。

2. 学习用纸浆制作灯笼,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灯笼的基本特征,学会用纸浆制作灯笼。

难点:灯笼的制作过程,特别是纸浆的调配和装饰。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灯笼样品、纸浆、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2. 材料:报纸、杂志、彩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灯笼样品,引导幼儿观察灯笼的形状、颜色和制作材料。

2. 讲解:讲解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3. 示范:教师演示制作灯笼的过程,幼儿跟随操作。

4. 创作: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用纸浆制作灯笼。

5. 展示:将完成的灯笼挂在教室里,进行展示。

五、教学评价:2. 幼儿制作的灯笼形状、颜色和装饰丰富多样,体现出创造力。

3. 幼儿能够描述灯笼的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来园参观幼儿制作的灯笼,共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

2. 组织幼儿进行灯笼展览,让幼儿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3. 开展“灯笼设计大赛”,鼓励幼儿创新设计独特的灯笼。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幼儿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制作过程中没有剪刀、胶水等工具的伤害。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学习关于灯笼的儿歌、故事,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灯笼的文化背景。

2. 带领幼儿参观传统手工艺品展览,了解灯笼制作的历史和发展。

3. 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灯笼,增进亲子关系。

九、教学资源:1. 收集各种灯笼的图片、视频资料,用于教学演示和幼儿欣赏。

2. 购买或自制纸浆材料,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 网络资源,了解灯笼制作的相关教程和创意。

十、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了解了灯笼的基本特征,学会了用纸浆制作灯笼,并能够描述灯笼的特点。

灯笼教案设计(优秀

灯笼教案设计(优秀

灯笼教案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三章“有趣的纸工”中的“灯笼制作”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灯笼的历史文化、学习灯笼的制作方法、掌握基本的折纸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灯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灯笼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让学生掌握灯笼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灯笼的折纸技巧和组合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灯笼的历史文化,学会制作灯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灯笼制作步骤图解、范作、剪刀、胶水、彩纸等。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灯笼,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灯笼。

2. 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1)介绍灯笼的历史文化。

(2)讲解灯笼的制作方法,包括折纸、组合等步骤。

(3)示范制作过程,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学生实践(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制作方法,动手制作自己的灯笼。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讲解一个简单的灯笼制作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学生创作(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灯笼。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师生共同评价,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等。

六、板书设计1. 灯笼的历史文化2. 灯笼制作步骤3. 制作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创意灯笼。

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创意,制作一个独特的灯笼。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类型的纸工艺术品,尝试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灯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笼》教学设计详案学习目标: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领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3.学会一种诗意的表达。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大家齐读一首词。

(PPT)出示: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以中国传统的节日为背景,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对,元宵节。

词的上阙描绘咯额一幅张灯结彩、人舞龙灯的场景,下阕则渗透出作者的深情、忧伤和愤恨之情。

特别是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意境取胜,成为了千古名句。

同学们来看,这首词把灯火、灯笼作为抒怀的凭借和陪衬,但今天,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则让灯笼则成为了主角。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吴伯箫,走近他的散文《灯笼》。

二、预习字词检测
现在检测下大家字词的预习情况。

有三组字词(PPT出示)。

请一位同学来下面三组词。

神龛.()斡.旋()司马懿.()褪.色()幽悄.()思慕.()霍骠.姚()锵.然()马前卒熙熙然不甚了然
三组字词我们需要注意第一组字音,第二组需要重点关注字形。

例如:司马懿中的懿是第四声,它的意思是美好的,例如懿旨,太后或皇后颁布的诏令。

霍骠姚中的骠的读音,这是一个多音字,除了这个音还有biāo,当它作为勇猛这个意思来讲的时候,就读piào,例如骠勇、骠悍,在读biāo音时,它是指一种白斑的黄马,组词为黄骠马。

但有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膘肥体壮是不是这个字呢?请注意,应该是肉月旁的膘,它是指肥肉。

第二组字形请同学来说一说应该需要它的哪个部分。

第三组词都是由古语转化而来,在本文中的语境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学生说完)解释得很好。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词是古语在现代文中的运用,含蓄而典雅。

不甚了然,甚是非常的意思。

然,可解释为:……的样子。

请大家齐读以上字词。

三、了解灯笼
既然作者通篇都在写灯笼,那你了解多少关于灯笼的知识呢?请同学们来介绍下灯笼。

明确:中国的灯笼叫灯彩,它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每年的正月十五,悬挂灯笼来象征团圆,另外它也是喜庆的象征。

按照造型来分,可分为宫灯、纱灯和吊灯;按照内容,可雕刻山水、花鸟、虫鱼等他,还有工人赏玩的跑马灯。

四、结灯笼缘
大家介绍得很好!其实,灯笼是一种生活的必需品,在点灯未出现或未普及前。

不仅如此,它
还承载这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有一首小诗说得好:缘是一种存在于相遇者之间的一种自然而神秘的力量。

因为一段文学而引起共鸣,因为一次邂逅而难以忘怀,因为一次回眸而魂牵梦萦。

而吴伯箫和灯笼结下了不解之缘,缘起于他孩童时代的那些人、那些事和那些物,请默读第1、2自然段,说一说有哪些人、哪些事和哪些物呢?
五、忆灯笼事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让作者那么的难以忘怀。

而灯笼是见证者。

默读文章3—11段,请用句式“那年,”概括作者都回忆和联想了与灯笼有关的哪些事。

明确:事件+情感,言之成理即可。

那年,挑灯迎祖父回家;那年,母亲叮嘱记心头;
那年,母亲挑灯迎我上下学,如今已怅惘;那年,村头高挂红灯,消除孤行客虚惊;那年,跟着龙灯跑半夜,梦随蜡火开花;那年,族姊远嫁,朱门却以褪色;那年,纱灯描红,喜欢的就是那份雅致;
那年,宫灯下,有人寻一脉幽悄,也有汉献帝暗自垂泪。

那年,塞外点兵,将军挑灯看剑,我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
六、抒灯笼请
散文最基本的特征是形散而神聚,散文归根到底是要抒情的。

吴伯箫散文追求的是一种含蓄而蕴藉之美,这得益于作者的一个写作习惯,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个习惯是什呢(PPT出示内容):
吴伯箫,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

中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

吴伯箫有一个写作习惯,就是一般不即兴成文,而是积累了一段时间的感情之后,再回过头来,追述从前的经历。

因此,他的散文在平淡的叙述下蕴藏着深厚的情感。

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引申出深刻的内涵。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文中哪处情感打动了你,使你感同身受?找出来赏析并做书上做批注,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明确:
七、明灯笼志
吴伯箫不仅有脉脉深情,也有豪情壮志。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散文的自由笔法下,流淌着的是一个知识分子悲壮而激越的家国情怀。

阅读背景链接,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PPT出示)背景链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精心策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山河,也击碎了无数文人的美好幻想。

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

然而,国民党竟然采取不抵抗的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不吐不快。

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缓一腔积郁。

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

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

《灯笼》这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请大家带着一种激越、悲壮的情感来齐读老师改写的这首诗歌吧!(PPT出示)
八、化文为诗
本文充满诗情画意,课前已布置大家选取你喜欢的段落改成一首小诗。

现在就请展示你的诗作吧!
结束语
同学们写得很有诗情,读得也很有诗意。

最后,推荐给大家课后阅读篇目,这些都是吴伯箫的散文,在读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关注作者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

今天的课就到这,同学们,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