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上册《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动物》是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介绍校园里的各种动物,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练,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校园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校园中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和表达。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题目。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中的各种动物,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课文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校园中的动物。

教师可适当讲解一些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介绍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以及自己身边的动物。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描述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

三年级上册科学《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三班级上册科学《校内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观看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外形与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看、去比较,把握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究的兴趣。

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很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预备:1、老师供应两种动物,供同学观看。

2、观看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上一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同为生物单元的二级概念。

本课的观看对象是可选择的,蚂蚁、蜗牛都是比较常见、简单捕获、易于饲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看对象,可以将同学头脑中以往的阅历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

课文中知道较多,呈现出"扶'的状态,让同学在捉、看、讨论中收集证据并做出解释,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从前两课到本课,都注意记录、描述力量的培育,引导同学懂得在科学讨论中要重视收集证据,由于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

教学过程:一、组织探究活动1、观看蜗牛。

(1)谈话:我们先来观看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在观看时应当主义什么?师生争论后总结出: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损害;C悄悄地观看一段时间,会发觉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D观看时要把观看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

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形状,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肯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同学观看、记录、展现、相互沟通。

(4)讨论蜗牛的食性。

(5)讨论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看蚂蚁、观看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看蚂蚁或鱼。

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1、谈话:我们认真观看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争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3、同学小组内争论、相互沟通。

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熟悉这些动物吗?还熟悉哪些动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校园里的小动物-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校园里的小动物-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校园里的小动物-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身边的小动物,激发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2.认识常见的校园小动物及其生活习性,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3.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态度,爱护动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校园里的小动物:松鼠、麻雀、蜜蜂、蚂蚁等。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特征、习性;2.难点: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询问学生们是否喜欢观察小动物?有没有在校园里看到过什么小动物?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校园里的小动物”。

2.自然环境创设:准备若干张校园内的小动物照片并进行展示。

2. 学习新知(20分钟)1.通过一些图文资料对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介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校园里不同的小动物所需要的生活环境与食物是不一样的。

2.分组合作:分成小组,进行简单的情景剧表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去了解小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3. 学以致用(25分钟)1.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去了解校园内常见的几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如松鼠的住处、麻雀的食物、蜜蜂的生活习性等,并对其进行观察和记录。

2.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到的内容,其余学生交流和探讨。

老师可以在交流过程中适时补充。

4. 知识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了解更多的校园动物。

2.探究实践:根据学生的兴趣,在下课自习或下课之后的时间,安排探究活动。

如组织学生种植蜜蜂喜欢的花卉、建设松鼠活动区等。

5. 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学生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做出总结,表扬表现较好的学生,并引导有问题的学生重新学习。

2.感性体验: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观察、亲近小动物,在学生中培养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校园内的小动物有了更多的认识,并通过情景剧表演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小动物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在交流和分享中增强了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动物》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动物》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动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动物》是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校园内常见的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认识它们的特点,明白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动物,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不够深入,对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不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校园内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校园内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校园内常见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校园里的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观察与交流: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动物,记录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然后各小组分享观察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3.知识讲解:教师根据学生观察到的动物特点,讲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动物。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教案标题: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目标:1. 了解校园里常见的小动物,如鸟类、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等。

2. 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征、习性以及它们在校园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倡导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观念。

教学内容:1. 校园里的鸟类:常见的鸟类种类、外貌特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2. 校园里的昆虫:常见的昆虫种类、外貌特征、生命周期和作用。

3. 校园里的小型哺乳动物:如松鼠、野兔等,了解它们的特征、习性和栖息地。

教学步骤:引入:1. 呈现一张校园里的小动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在校园里见过哪些小动物?它们是什么样的?你们对它们了解多少?”探究:3. 分组让学生自主调查校园里的小动物,包括鸟类、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拍照、采集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

4. 学生将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展示给全班。

让学生互相分享彼此的发现和观察。

拓展:5. 教师向学生介绍校园里常见的鸟类种类、昆虫种类和小型哺乳动物,并介绍它们的特征、习性和栖息地。

6.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进一步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生活方式和作用。

应用:7. 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动物保护活动,可以是制作小动物的饲料、建造小动物栖息地或制作宣传海报等。

8. 学生在校园内实施自己设计的小动物保护活动,并记录活动过程和效果。

总结:9.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课中学到的关于校园里的小动物的知识,并思考如何与小动物和谐相处。

10.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和积极参与。

教学资源:1. 校园里的小动物图片、视频和资料。

2. 调查表格和整理资料的工具。

3. 制作小动物饲料、栖息地和宣传海报所需的材料。

评估方式:1. 学生调查报告和展示的质量和准确性。

2. 学生参与小动物保护活动的积极程度和效果。

3. 学生对校园里小动物知识的总结和思考。

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进一步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点和保护工作。

《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校园里的动物》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中,教材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比较熟知的小型动物,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材选择让学生对最熟悉的校园里的动物进行寻访和观察,通过先说一说校园里哪些地方可能有动物?可能有哪些动物?观察时按照怎样的顺序?采用什么工具辅助观察?等问题的思考,为进一步认识动物、保护动物作准备,孩子们通过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体会小动物的多样性是与环境的适应性的表现。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2.学生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校园里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能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校园动物的知识和经验判断。

2.学生能提出寻访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观察所得。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能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

2.学生愿意与同伴分享有关校园动物的观察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学生在寻访校园动物的过程中能初步感受校园动物的多样性,能保护身边的动物,初步具有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校园里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难点:学生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材料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校园小动物卡片、空白卡片。

小组:棉签、放大镜、尺子、一次性手套、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谈话聚焦教师提问:同学们观察过校园里的动物吗?有哪些呢?谁能说一说这些动物是什么样的?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观看视频:校园里的动物及周围的环境。

教师活动:引出课题,并提问如果大家去观察校园里的动物,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采用什么工具?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学生活动:根据前概念及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以提取学生前概念及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入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炼出本节课的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提出探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保证探究过程真实、有效。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篇一:三年级科学《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一.教学目的:1、引导和推动学生在校内开展寻找观察小动物的活动。

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和调查小动物的能力。

3、在寻访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动物和环境等丰富的知识。

4、通过寻访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各种动物图片,调查记录表,在校内指定一块寻访小动物场地。

四.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流程一、导入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本课研究的问题)教师活动的图片。

同学们,动物王国里有许多你们的好朋友,让我们来认一认这些是小动物叫什么名字?2、在我们附近还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呢?二、研讨环节1、如果进行一次寻找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应该留意哪些地方呢?会找到多少种动物呢?1、学生讨论小动物会住在哪里,猜测一下会有哪几种小动物?2、交流:自己的估计。

3、重点讨论:1)不知名称的小动物怎么记2、学生说出观察大树时周围的小动物。

学生活动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设计意图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

让学生们观察一些动物图片,包括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揭题:《寻找校1、出示各种动物1、学生看图片。

以图片引入激发园里的小动物》通过猜测、估计激发学生“再去看一看”--亲身经历的体验的欲望。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使研究方法多样化。

2、在观察调查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3、在寻找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比如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哪些小动物有可能伤人?我们观察的小生命跟我们人一样,你应该怎样对待他们?)4、我们要寻访小动物首先应该设计一个调查计划,你们认为应该怎么调查呢?录?2)一些难接近的小动物怎么观察呢?4、交流自己的看法。

5、讨论:1)安全问题2)怎样关注和爱护小动物3)怎样保护观察调查地的环境6、小组重点讨论调查方案:1)关于寻(本文来自: 千叶帆文摘: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访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和小组内部人员的分工,需带哪些工具;(2)出示观察记录表。

《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一、背景作为小学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孩子们需要学习认识周围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探究动物和人类的关系以及掌握保护动物的知识。

本教学设计主题为“校园里的动物”,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地观察和课堂学习,感知校园中生长的动植物及其对生物圈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校园里的常见动物,如鸟类、昆虫等;2.了解校园中动物的生活习性,如栖息地、食料来源等;3.掌握保护动物的知识,如不捕杀、不猎捕动物等。

能力目标1.能较好的观察和记录校园中的动植物;2.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动物的认识、对保护动物的看法。

情感目标1.培养孩子们对动物的关爱意识;2.引导孩子们关注环境保护,呼吁大家保护动物,爱护自然。

三、教学内容知识点1.校园中常见的动物;2.校园中动物的生活习性;3.保护动物的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校园中常见的动物1.观察动物:到校园里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所看到的动物和它们所在的生长环境。

2.分组交流:学生分组,将各自记录的动物和生长环境进行交流。

3.总结归纳:学生根据交流内容,总结归纳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并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校园中动物的生活习性1.搜索知识:通过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学生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搜索与校园动物相关的知识,包括栖息地、食料来源等。

2.报告分享:学生将自己所搜集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报告分享。

3.思考讨论:学生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思考讨论,如校园动物的影响、与人类的关系等。

第三课时:保护动物的知识1.视频展示:播放有关动物保护的视频,向学生传达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2.讨论交流: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3.培养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爱护自然,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实地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校园中的动物,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2.交流法:通过小组交流和报告分享,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认识和感受。

3.视频展示法:通过播放视频,在视觉上增强学生对讨论的认识和理解。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3《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3《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3《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小动物》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如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等,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动物充满好奇心和兴趣。

但学生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对于动物的一些特征和习性还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保护动物的意识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里常见的小动物及其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校园里的小动物及其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了解其特征。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校园里的小动物,准备好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2.学生准备: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做好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校园里的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里的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校园里的小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校园动物观察活动,要求学生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记录所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点评。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校园里的动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指导和总结。

课题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

课题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

课题:“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以学生亲身感受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两种动物的特征,让学生获得关于动物的相同与不同的亲身感受。

难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提供动物标本,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同学们,上一课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了植物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今天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下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板书课题)二次备课一、认识蜗牛,并把它画下来。

让学生准备好记录纸,教师提出观察的要点和要求:1可以临摹,可以想像的去画。

2时间要快,下课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画的时候不要光画出外形,还要标清楚它身体的各部分。

二、再仔细观察一只蚂蚁,也把它画下来。

三、比较鱼和蚂蚁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把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三、讨论并汇报。

为什么蚂蚁和别的动物有这么多的不同之处,那它们又都叫动物呢?动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份,都要吃食物,并且身体一般都有头和躯干等几个部分,都是能够行动的生命。

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来认识动物。

这节课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猜动物》。

二、介绍游戏方法老师先请一个同学轻声的告诉老师,他想让大家猜的动物时什么,然后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猜测来提问题,提你自己认为是的动物的最主要特征,然后由同学们猜,请最先猜中,再由谁接着当主持,请其它同学猜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动物。

游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好秩序,不能乱叫,想到猜的动物的同学要举手发言,如果猜不中,那么他这一轮就没有猜的资格了。

校园里的小动物-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校园里的小动物-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校园里的小动物-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里的小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性。

2.了解小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3.提高学生观察、发现、记录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校园小动物的种类。

2.校园小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3.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校园小动物的种类和生长发育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发现、记录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观察、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件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现校园小动物的形态、习性、生长发育等。

2.观察法:引导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花坛、树林、草地等地方观察小动物,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

3.分组讨论法: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不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探究小动物的结构、形态和特点。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入校园小动物的种类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观察实践环节(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附近进行小动物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形态、习性、生存环境等,记录观察结果并整理分类。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小动物观察方法和记录要点。

3. 分组讨论活动(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小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探究小动物的结构、形态和特点,并制作小报告汇报讨论结果。

4. 总结(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课堂讨论,总结小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生活习性,引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表填写:要求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的生活习惯、形态特点等信息。

2.分组讨论汇报:要求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结果,制作小报告,介绍小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生活习性。

3.总结评价: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和表达,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2.观察记录表3.小动物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介绍资料本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观察、发现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言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3《校园里的小动物》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3《校园里的小动物》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3《校园里的小动物》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小动物》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了解校园里的小动物,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特点。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某些小动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有一定的误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纠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校园里常见的小动物,知道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校园里的小动物,知道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探究,理解不同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校园里的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里的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与思考: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小动物图片,思考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特点。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互相学习和交流。

4.探究与发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特点。

5.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思考和拓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校园里的小动物•观察与思考•探究与发现•总结与拓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等方面。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校园里的小动物_苏教版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校园里的小动物_苏教版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目标:1 、能够对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能够围绕小动物开展一些探究性活动,并能用文字、图片描绘观察结果。

〔尽可能多地表达出不同动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2、在文字、图画描述的根底上结合自己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如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从而知道常见的几个大类动物的特征,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同时对其特征有相应的了解。

〔如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局部,三对足两对翅等〕3、知道常见动物的名称,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认识到动物具有多样性;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4、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从而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具体教学过程:一、根据自己平时的了解,说一说,我们学校可能会有哪些小动物?二、各组选择一种动物开展探究性活动,〔蚂蚁、蜜蜂、蜗牛、鱼、小猫〕为例,进行探究:通过探究,达成以下目标:1、能用文字、图片描绘观察结果。

〔尽可能多地表达出不同动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2、分出常见的几个大类动物,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同时对其特征有相应的了解。

〔如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局部,三对足两对翅等〕三、除了校园内的,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并将其填在相应类别中。

〔相应看书上内容P21〕感受动物具有多样性;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四、探究:说一说动物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五、说一说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从而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六、趣味作业:1、养蜗牛,观察它的活动、吃食、反响等,最好拍成照片或录像2、观察蚂蚁。

三年级科学上册校园里的动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校园里的动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校园里的动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上册校园里的动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校园里的动物教学目标:1.能认真、仔细地观察校园或某一环境中的动物,会使用放大镜观察小动物;能用比较准确的图画和简单的文字记录观察情况;能清楚地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几种动物,发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对科学学习感兴趣,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乐于参加观察动物的活动,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很好地合作。

3.进一步认识常见动物的名称,认识昆虫(或其它某一类动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科学学习感兴趣,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乐于参加观察动物的活动,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很好地合作。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比较准确的图画和简单的文字记录观察情况;能清楚地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几种动物,发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而且它们无处不在,在我们校园里,也有着很多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第二课:校园里的动物。

二、新授1.观察动物的方法同学们,你们认识有哪些动物,你能把它们画出来吗?学生凭记忆画完动物,教师做简单的评价后,引导学生与教材中的主人公一起对阿静和奇奇画的动物——蝴蝶和蚂蚁进行评价,进而同桌互相评价。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平时观察的不足。

思考,讨论: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认识它们呢?教师启发,讲解。

并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方法,明白观察的方法、顺序和步骤。

2.观察校园里的昆虫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寻找和观察昆虫。

观察结束,组织学生一起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最后总结,将观察过的动物向学生做完整详细的描述。

3.归纳昆虫的特征教师将观察结果和学生一起交流,归纳,总结,记录。

三、活动设计回去观察比较两种动物,写出一个观察实验记录。

四、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动物之间的不同,还学会了观察的方法,收获可真多啊!用心爱心专心 1第二篇:三年级科学上册和动物比本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和动物比本领教学目标:1.用感官细致地观察物体,并正确选择观察方法,判定物体;能正确使用观察测量工具,体会工具的作用;能仿照给定格式,书写研究报告。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课《校园里的动物》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课《校园里的动物》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课《校园里的动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动物》是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里的动物,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校园里的动物,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动物充满好奇和兴趣。

但是,他们对于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可能了解不多,对于如何科学地观察和探究动物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和引导他们进行探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校园里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征,知道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用科学的方法探究校园里的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学会关爱和尊重生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出校园里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征,知道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探究,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动物,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动物的特点和有趣的现象。

3.探究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探究,解决问题。

4.图片和视频:使用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校园里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里的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动物,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动物的特点和有趣的现象。

3.探究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探究,解决问题。

如:动物为什么会这样做?动物的生活习性是什么?4.总结与展示:学生进行总结和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探究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校园里的小动物》
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法
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这堂课,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教师在课的开始就要激活主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新课引入,我出示了鱼、鸟、猫、兔等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图片,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用开放的教学法来引导学法的开放是本课的主要教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

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3、注重课堂上师生的交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中来,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并对个别同学给予适当的提醒和帮助。

提倡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合作,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又是学生的合作者。

(二)学法
1、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儿童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儿童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开放式学习。

新课标把学生定位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自己提出有兴趣探究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让学生根据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

教师在此遵循“知道了也不告诉”的原则,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

3、注意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加强与同组学习同伴的交流,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活动。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协作精神。

(三)教学程序
哲学家苏格拉底把教学过程比作婴儿的出生,教师的作用就好比助产士,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再好的教师也是教不会的。

科学探究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得到培养。

根据“主导和主体”,“主动学习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思路:
1、动物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学们共同分享。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了动物的特征并用自己的标准对动物进行了分类。

4、总结本课,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三分钟出示关于动物的图片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小
动物的谜语,猜猜它是谁?“身体
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
捕虫最著名。

”(学生竞相猜谜,
给出答案。

)今天我们的活动就是
研究校园里的小动物。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二)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
教学活动简述信息技术支持
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
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
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
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课以谜语、图片为学生创
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
提问、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对动物探
究的过程,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出示关于小动物的图片;
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开放式学习。

新课标把学生定位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观察小动物,自己提出有兴趣探究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让学生根据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提出疑问,如蜗牛吃什么,蚂蚁有耳朵吗等。

播放蚂蚁、蜗牛活动的视频;蚂蚁的生活习性
交流探究结果。

在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加强与同组学习同伴的交流,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协作精神,又巩固了学习内容。

利用投影仪展示观察及绘画结果。

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三)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注:两个评价设计不能雷同。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