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部编版初中语文的20个古诗词典故汇总 初中古诗词典故汇编
部编版初中语文的20个古诗词典故汇总初中古诗词典故汇编一般来说,每首古诗的背后都有一个典故,我们只有了解了其中的典故,才能知道古诗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投入其中的情感,下面是带来的部编版初中语文的20个古诗词典故汇总,供大家阅读参考。
1.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
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铜雀:即铜雀台。
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
相传曹操消灭袁绍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
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
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
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啼声如"不如归去'。
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十分珍视。
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
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的卢: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
相传刘备曾在荆州遭敌将追杀,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古诗词的爱情故事
3词讲述了诗人在元宵佳节寻找意中人的故事,他在人群中寻找了很久,最终在灯火阑珊处找到了自己的爱人。
古诗词的爱情故事
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爱情的经典之作,这些诗词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感受和思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爱情观念和文化传统。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及其背后的爱情故事:
1. 《长恨歌》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他们的爱情被政治和战争所摧毁,但他们的爱情故事却流传千古。
4.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是苏轼悼念亡妻的作品,他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即使妻子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仍然无法忘记她。
这些古诗词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感受和思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爱情观念和文化传统。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的珍贵财富。
《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详解》
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详解1. 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古诗词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艺术形式。
这些美妙动人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更展现了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特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诗词背后隐藏的历史故事,为读者揭示其中蕴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2. 古代诗人传记与生平2.1 伟大的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唐朝著名诗人,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对社会苦难和民众疾苦的关怀。
本节将围绕杜甫的生平经历展开,包括早年失意、流离失所以及晚年破落等方面。
2.2 文学巨匠李白李白(701年-762年),被誉为“诗仙”,他是唐朝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本节将探讨他多彩的生平:与贵族友人往来、放浪形骸的旅行经历以及最后的庐山登顶等等。
2.3 优雅的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文学巨匠之一,擅长写作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揭示他作为一个官员而得到的经历和成就,并探索他与唐玄宗之间复杂的关系。
3. 古诗词背后的创作背景3.1 社会动荡岁月下的诗人在中国古代时期,社会动荡是许多古诗词背后重要的创作背景。
通过介绍篇章中部分著名古诗词的作者及其时代的大事件,我将解释这些作品是如何反映出具体历史事件,并对文人士大夫们进行情感寄托。
3.2 文化氛围对诗人影响文化氛围也是影响古代诗人创作背景的重要因素。
本节将研究不同朝代重大文化运动对当时古代诗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披露一些著名诗人如何受到时代文化氛围的启发。
3.3 个人经历与诗歌创作诗人个人经历对于他们作品的创作背景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几位诗人(如李白、苏轼等)独特的生活经历,并揭示这些经历是如何成为他们创作优秀古诗词的灵感来源。
4. 结论通过分析古代诗人的传记和生平经历,以及探讨古诗词背后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千年之前的杰作。
每一首古诗都承载着作者深邃思想和世态炎凉,而了解其所处时代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
古诗背后的故事
沙场征戍客,寒苦难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 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愿结后生缘。
棉衣千里迢迢运至边疆,一位士兵分到棉衣后,看到了这首诗。因为 棉衣乃是皇帝所赐,士兵不敢隐瞒,便向元帅递交了这首诗。元帅也 不敢擅自处理,又转呈给了皇帝。 玄宗把所有的宫女都召集起来,让她们看了这首诗,然后说:“谁写 的这首诗,不要隐瞒,我不怪罪。”一个宫女走出人群,跪倒称罪。 但玄宗理解并怜悯她的真情实意,说:“我为你结今生缘。” 遂下旨让她嫁给了那个得到诗歌的士兵。
古诗背后故事(三)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这是司马相如进京考取功名后,产生了休妻的念头时写给卓文君信。 它的大意就是我们从头开始到现在,可环境变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回到起初的样 子。 卓士文君伤透了心,为了极力挽救他们的爱情, 于是她就以司马相如的信的内容展开回了封信,可谓是缠绵悱恻、感人之至。 不愧为数字诗中的精品,足以展现了卓士文君的横溢的才华。 全诗如下: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阅信后一方面感到大为惭愧,另一方佩服文君的才华,于是打消了休妻 的念头。
古诗背后故事(五)
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唐玄宗锐意开疆拓土,大举对外用兵。 边塞苦寒,需要输送大量的棉衣等军用物资。有一年冬天,玄宗为了 表示对边塞士兵的体恤,以皇帝的名义颁赐棉衣,而且所有棉衣一律 由宫中的宫女动手缝制而成。一个宫女无法忍受宫中的寂寞生活,便 大胆写了一首“征婚诗”,夹藏在棉衣短袍中。诗曰:
经典古诗词:你知道这些古诗背后的故事吗
经典古诗词:你知道这些古诗背后的故事吗这些妙言诗佐,字字珠玑、让人动容……然而在这一句句绝美的诗词背后,都有一段凄美的经历。
而它们究竟隐藏着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呢?古诗词背后的故事0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李商隐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
据说是诗人在巴蜀的某个雨夜写给自己远在长安的妻子。
李商隐的妻子王氏,是王茂元的女儿。
我们不知道这份爱情对于政治的影响,只知道李商隐背叛了对他有深恩的令狐綯父子,然后娶了王氏。
说得煽情一点。
他拿自己的过去,换来了这个女人。
说得功利一点,这曾是他仅有的维系。
无论怎么说,他是很爱她的。
而且,他所期待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已经永远不会到来。
因为几个月前,王氏便在长安孤独地死去。
0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诗出自《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是纳兰性德为安慰一位失恋的朋友所做。
当初两人订有私情,而后来女方迫于某压力,不得不另嫁他人,男方无法接受,所以作者他安慰自己的朋友接受现实,并引经据典说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开些。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境遇,很多人,都还如初见之时的模样该有多好。
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
然而很多时候,初见,惊艳无比;蓦然回首,却已物是人非。
沧海桑田,无一不是此理…..0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元佑八年,苏轼被贬惠州。
惠州温都监有女名超超,年十六岁,非常仰慕苏轼,别人提亲都不愿意,说只愿嫁苏学士那样的人。
苏轼去惠州后,她每天晚上都去苏轼窗前听他读书赋词。
苏轼在惠州的这段时间里,两人情投意合。
三年后,苏轼再次因事被贬海南。
临行前,他想到自己此生可能都无法再回惠州,所以和温都监商量,欲安排超超嫁给自己的好友王公子,但超超坚决不同意。
古诗词和它背后的故事
古诗词和它背后的故事
嘿,朋友!你可知道古诗词就像是一扇神秘的时光之门?当我们轻
轻推开它,就能走进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里。
就说李白的那首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
”你能想象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李白独自在外,望着那洒在
床前的皎白月光,恍惚间还以为是地上的寒霜。
他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然后默默地低下头。
这得多孤独、多惆怅啊!这
不就像咱们在外地求学或者工作,夜深人静时想起家的那种感觉吗?
还有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
”这简单的几句,描绘出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这不就跟咱们遇到
困难,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一样吗?
再看看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在中秋佳节,思念
着远方的亲人,却又能豁达地送出美好的祝愿。
这不就是当我们和亲
人朋友分隔两地,心里那种既想念又希望他们安好的心情吗?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
它们记录着诗人的喜怒哀乐,反映着当时的社会风貌。
每一首诗
词都是一个小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感受。
朋友,难道你不觉得古诗词和它们背后的故事,是咱们中华文化的
瑰宝吗?难道你不想更深入地去了解它们吗?我觉得呀,咱们真应该
好好品读这些古诗词,去领略其中的美妙和深情!。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每一首古诗词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古诗词的背后故事,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仰望明月时的心情。
李白在写这首诗时,正身处逆境,家国飘零,心情郁结。
他在这首诗中借助静夜和明月,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抒发了对家国的深情眷恋。
这首诗以其清新淡雅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后人传颂不衰的经典之作。
《水调歌头》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描绘了苏轼在北方流亡时的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苏轼在这首词中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流亡生活的无奈和苦闷。
这首词以其豪放洒脱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时的壮美景象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王之涣在这首诗中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现了壮美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以其雄浑壮美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探寻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意境,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魅力与韵味。
古诗词中的故事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故事有哪些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融汇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
其中不乏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作品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情节。
本文将介绍几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故事。
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事:据传,此诗写于唐代大诗人李白遭流放之际,当时他身在长安,长夜无眠,思念家乡。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家的思念之情。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故事: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站在鹳雀楼上远眺的壮丽景色,寓意着努力追求卓越和超越的人生态度。
3. 《渔家傲》 - 于谦黄金洗尽,不尽相思,不道离情正苦。
一双白鸳鸯,会教两处同难舍。
故事:此词讲述了渔家傲的故事,描述了他与妻子相互深爱却又因种种原因分离的悲情,以及他们共同面对离别之苦的坚强态度。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故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冬日的江边景象。
据说,柳宗元是在他的家乡遭遇政治事变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寒冷。
5. 《水调歌头》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故事:苏轼在这首词中情景交融地抒发了自己对往事的怀念。
他通过描绘月亮和酒的意象,表达了对官场失意和过往岁月的痛惜之情。
这些古诗词取材丰富,诗人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表达,将故事情节融入其中,赋予了诗词更深层次的内涵。
这些作品通过笔墨将各种故事情节展现出来,以此引起读者共鸣,并传达了作者们的情感和心境。
古诗词中的故事丰富多样,每一首作品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和情感。
这些故事可以启发我们思考,反映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词句和出色的艺术表达,还可以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底蕴,感受诗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总之,古诗词中的故事丰富多彩,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著名古诗词的故事
著名古诗词的故事《那些古诗词背后的有趣故事》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这著名古诗词的那些故事。
你可别小看了这些看似文绉绉的诗词,每一首背后那可都藏着一段精彩绝伦的故事呢。
就说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吧,大诗人李白在一个安静的夜晚,瞅见那洒在床前的月光,恍惚间还以为是地上的寒霜呢。
你想想,这要是咱普通人,估计也就是揉揉眼睛,嘟囔一句“今晚月亮挺亮啊”,然后翻身接着睡。
可人家李白不一样,就这么一瞬间的感觉,立马就能吟出流传千古的诗句来。
咱不得不佩服,这诗人的脑子就是好使!还有那次王维出使塞外,看到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
哎呀妈呀,咱要是去了,顶多就是感叹一句“哇塞,这沙漠可真大,这太阳可真圆”。
可王维呢,就能把这景象用那么精炼又优美的诗词给描述出来。
这就是差距啊!要是咱们也能有这本事,那出门旅游一圈回来,估计能写出好几本诗集了。
再说说那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可是连小孩子都能背得滚瓜烂熟的诗啊。
想想那农民伯伯在大太阳底下辛苦劳作的样子,咱吃米饭的时候是不是都得多扒拉几口?这诗词就是这么神奇,能让咱一下子就感受到别人的辛苦和不容易。
要是没有这些诗词,咱可能都不知道古人是怎么过日子的呢。
还有好多好多古诗词背后都有着各种各样好玩的故事。
比如说诗人为了一个字绞尽脑汁,或者是在某个特殊的场景下突然来了灵感。
有时候我就想啊,要是我也能穿越回古代,说不定还能和那些大诗人成为朋友呢。
咱一起喝喝酒,赏赏月,顺便让他们教教我怎么写诗。
哈哈,那得多有意思呀!这些著名古诗词就像是一个个时光机器,带着我们穿越回古代,去感受那些我们不曾经历过的生活和情感。
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华,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每次读到那些优美的诗句,我都觉得自己仿佛也变得有文化了起来。
所以啊,朋友们,没事的时候多念念古诗词,不仅能让咱们变得有文化,还能了解好多有趣的故事呢。
这不是一举多得嘛!让我们一起在古诗词的海洋里遨游吧!。
中国古诗词故事
中国古诗词故事
中国古诗词故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凝聚了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智慧与才情。
这些古代诗词背后往往隐藏着丰富的故事情节,让人们在阅读中领略到历史、文化和情感的深刻内涵。
《白日依山尽》是中国古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他以简约而深沉的词句描绘了
夕阳西下的美景。
这首诗词背后的故事可追溯到隋唐时期。
据传,唐代文人常会在依山而建的别墅中观赏夕阳,体验大自然的壮美。
王之涣在这首诗中,以极其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无常的思考。
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词是杜牧的《秋夜将晓》。
诗人以寂静的秋夜为背景,抒发了他对乡愁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据说,杜牧是唐朝晚期的诗人兼官员,但由于某种原因,他被贬到了边远地区,离开了繁华的首都长安。
面对长年离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他写下了这首既感伤又激荡人心的诗。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他在登上鹳雀楼
后所看到的壮丽景色。
根据历史记载,鹳雀楼是一座高耸的楼阁,位于江苏扬州。
登上楼顶,一览无遗的美景使人心胸豁然开朗,沐浴在壮丽的自然景观中,不由自主地体会到人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古诗词故事丰富多样,无论是描述自然风光,抒发情感,还是抒怀壮志,
都展现出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魅力。
它们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对过去文化的研究和理解的重要窗口。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古诗词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故事的古诗词
有故事的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每一首古诗词背后都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或是诗人的切身经历,或是历史上的某个传奇故事。
这些故事赋予了古诗词更加丰富的内涵,让人们在品读古诗词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和历史的沉淀。
《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蕴含着他在逐渐失去政治地位和人际关系中的苦闷和无奈。
他在诗中借鉴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写出了一篇富有离奇色彩和悲壮气息的诗篇。
屈原的这种创作方式,使得《离骚》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屈原的内心世界和他的悲壮命运。
而《静夜思》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简洁而深刻地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徜徉时的心境。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异乡孤独无助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豁达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李白的豪放个性和他的人生态度。
除此之外,《将进酒》、《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等诸多古诗词作品,也都有着自己动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或讲述了诗人的遭遇和心路历程,或描绘了历史上的某个传奇故事,或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爱情、对友情的思考。
这些故事赋予了古诗词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共鸣,也让人们在品读古诗词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总的来说,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每一首古诗词背后都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赋予了古诗词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共鸣,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在今后的学习和品读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从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淀,让古诗词在我们心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那些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那些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今天,就给大家分享24句优美诗词,以及这些诗词背后的24个典故。
梦蝶0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战国时,某天下午,庄子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起舞,好不自在。
醒来后怅然若失,分不清是庄子梦见自己是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是庄子。
抱柱02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相传古代有位男子叫做尾生,他同一位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青衿03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所以用它指读书人。
黍离04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尺素05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投笔06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官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还珠07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古时合浦地盛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后来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鸿鹄08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宋·吴潜《八声甘州》西汉司马迁编著的《史记·陈涉世家》载,陈胜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秦末农民起义军,自幼家境贫苦,年幼时候立志要反抗秦始皇的暴行,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康震老师带你解读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康震老师带你解读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每一首诗词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刻的意义。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跟随康震老师的引导,一起解读古诗词背后的故事,领略其中的文化魅力。
第一首诗是《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描绘了登上鹳雀楼后的壮丽景色和壮怀激烈的诗意。
康震老师告诉我们,这座鹳雀楼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是古代建筑中的一座楼阁。
登上楼顶,可以远眺周围的风景,而作为文人墨客,他们常常在这里饱览风景,激发灵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接下来,康震老师介绍了《静夜思》,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在静谧夜晚时产生的思绪和情感。
康震老师解读道,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时期的创作,当时他正身处宴会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但是在夜晚独自思考生活的真谛时,忽然间灵感涌现,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句。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场景,让人们感受到了李白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索。
接着,康震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苏轼的《水调歌头》。
这首词以自然景色的描写为主线,表达了苏轼对人生苦难和命运的思考。
康震老师告诉我们,《水调歌头》是苏轼在被贬谪岭南时创作的,他对流亡地的美景和辛酸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感慨,通过这首词传达了自己淡然处世的态度。
最后,康震老师带我们品味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这首词描述了元夕夜晚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欢乐氛围,同时也融入了辛弃疾对家国之思和自身遭遇的反思。
康震老师指出,《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在南宋时期的杭州创作的,他以豪放洒脱的笔触,将对人情世故和社会变迁的思考融入了文字之中,表达了自己对人间繁华背后的虚幻和孤寂的触动。
通过康震老师的解读,我们深入了解了这几首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优美的音韵和精妙的艺术表达,更是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境界。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古诗词的研究和欣赏,领略其中的文化魅力,让古代文化在现代继续发扬光大。
颠覆你的想象!中秋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颠覆你的想象!中秋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中秋节,不仅仅是吃月饼、赏月的团圆时刻,它也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寄情托怀的时机。
在中国的诗词文化中,中秋月不仅象征团圆,还承载着诗人们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今天,我们将通过几首经典的中秋诗词,尤其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揭示这些名篇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情感,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境,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一、苏轼的《水调歌头》:豪放背后的孤寂1. 诗词原文与翻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名篇之一,写于1076年中秋节。
这一年,苏轼因政见不合,被贬至黄州。
他心怀忧愁,思念远方的弟弟苏辙,于是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
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明月何时才会升起?我端起酒杯问向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在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风归去月宫,但又怕高高的琼楼玉宇,虽然美丽却寒冷难耐。
起舞在清亮的月光下,哪比得上在人间呢?月亮转过朱红的阁楼,低照着雕花的窗户,映照着那些因相思而难眠的人们。
月亮不应该有所怨恨吧,它为何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满?人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些事情自古以来难以圆满。
但愿我们能长久安好,千里之外也能共享这美丽的月光。
2. 诗词背后的情感与故事这首诗表面上看是苏轼对月亮的遐想,但其实隐藏着更深的情感波动和人生哲理。
苏轼在黄州的日子充满了孤独与困顿,他仕途不顺,远离亲人,心中不免有一种浓浓的落寞和忧愁。
然而,苏轼并不是一个单纯沉溺于个人悲伤的诗人,他总是在苦中作乐,于逆境中找寻安慰。
《水调歌头》这首词不仅写出了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也道出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中提到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话揭示了人生和自然的共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达观态度。
了解孟浩然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了解孟浩然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孟浩然,唐代初期著名的诗人,被誉为"山水田园派"代表之一,他的诗作擅长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思想和情感。
孟浩然的古诗词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故事和意义,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的创作和个人经历。
孟浩然的诗作大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他生活在唐朝的盛世,但从小就饱经战乱,这种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在他的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他的名篇《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形象地描绘了清晨的山野景致,诗中流露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孟浩然的古诗词还常常与个人经历和友情相关联。
他与王之涣、李白等著名诗人交往密切,互相影响,成为彼此的知己好友。
他们经常一同游历名山大川,享受自然的美景,互相切磋文才。
孟浩然的《登鹳雀楼》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表》便是两位诗人共同创作的名篇,情感深厚,展现了彼此深厚的友谊。
孟浩然的诗作也折射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短暂和人情世故的深深思考。
例如,他的《白日依山尽》中,以山林清幽的景色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道出了人生追求不止的动力,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不息的感慨。
总的来说,孟浩然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丰富多样,涵盖了他对自然、友情以及人生的思考。
他的作品在描绘山水田园的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变迁和人情世故的关切。
通过了解孟浩然的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杰出诗人的创作动力和他的文化背景。
古诗登鹳雀楼背后的故事
古诗登鹳雀楼背后的故事在中国的古代诗歌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来自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
而《登鹳雀楼》的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写诗作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王之涣也是其中的一位才子,他为了表达对社会变迁和自然景观的思考,创作了这首《登鹳雀楼》。
鹳雀楼是一座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的古建筑,当时是作为城市的标志而存在的。
王之涣在这座高楼上俯瞰周围的风景,并且从登楼的高度去感受自然的广阔和壮丽。
他在诗中描绘了白日西下的美景,黄河奔流不息的壮丽景象,同时表达了人们对进一步探索和追求高峰的渴望。
虽然这首诗的题材简单,但它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词句,表达了人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
而且,这首诗也成为了后人传诵的经典之作,被许多人用来诠释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
除了单纯的描述景色,这首诗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登鹳雀楼可以被视为人们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的象征。
鹳和雀这两种鸟类都具有非常敏锐的视觉,而楼的高度给予登楼者更广阔的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眼前的世界。
通过比喻,王之涣将登楼与追求知识相联系,表达了他个人对进取与探索的渴望。
《登鹳雀楼》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景色的诗歌,它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这首诗将这种追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其更加具有永恒的意义。
通过这首名诗,《登鹳雀楼》背后的故事启示我们要勇于追求知识,勇于探索世界,不断超越自己的视野,享受成长和进步带来的喜悦。
当我们站在人生的鹳雀楼上,我们才能看到更清晰的世界和更广阔的未来。
夏日绝句背后的故事
《夏日绝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的怀古诗。
在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江宁担任知府,恰逢手下统制官王亦叛变。
赵明诚玩忽职守,明知营中有变,事先却不做防御,事后又撒手不管。
抛开下属、同僚,连夜翻墙逃跑。
后来,赵明诚被南宋朝廷革职。
但是不久之后,南宋朝廷又派赵明诚“知湖州”。
李清照与赵明诚同行赴任,二人途经乌江“项王庙”的时候,李清照为了讽刺赵明诚,就写下了这首《夏日绝句》。
诗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对丈夫的期许,希望他能够有作为,有气节。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借古讽今的手法,通过赞美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贪生怕死、没有气节。
赵明诚因为之前有弃城逃跑的行为,听到这首诗以后羞愧难当,不久后就抑郁而终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古诗词背后的故事1■白住长安当时白居易住在长安。
11岁时,拿着个名片(当时有名片的)去请宰相指教。
当时宰相看到白居易这三个字就笑着说:“长安米很贵的,而你是白白居住在长安很容易。
”宰相继续往下看(名片下面一般都会有自己作的诗,用来显示自己的文采)看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之后拍案叫道:“有这等文采,可以很容易的在长安白白居住。
”2.墓上题诗李白死后遗体葬在采石江头,往来诗人都在他墓上题诗。
有人写了一首绝句:米石江边一坯土,李白诗名耀千古。
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3.横槊赋诗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
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
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
”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
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
曹操告诉众将官: 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
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们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
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
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火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
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绝命之词李后主(李煜)被赵匡胤囚禁之后被封为“违命侯”,在七夕之夜,李煜写了这首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并让宫女演唱,太宗赵光义听到这首词后,认为李煜有复国之心,因此便在当夜赐毒酒将李煜毒死。
这首词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5.孟郊思母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
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
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
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
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
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
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
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
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游山西村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由于坚持主张抗金,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
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
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
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
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
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
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
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
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
写下了《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推敲之问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
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
不知是“敲”还是“推” 好。
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
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8.侯门似海崔郊,唐朝元和年间的秀才。
曾寄居姑母家中,并与姑母家的一名丫环相爱,两人的感情甚笃。
但后来他的姑母以四十万钱的高价将这个婢女卖给了当时任襄阳司空的于颐。
这一年的寒食节,此女子随于颐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荫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诗赠予她: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后来,一个记恨崔郊的人把这首诗作为罪证,抄下来给于颐看。
于颐派人将崔郊请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诗问道:“这首诗是你做的吗?”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诉了于颐他和那个婢女的夙因。
于颐非常感慨。
他对崔郊说:“这个女子虽是我用四十万钱买来的,但四十万钱算不得什么,你该早就对我讲才是!”于是,于颐亲自作主,将那女子嫁给了崔郊。
9.人面桃花在唐代有一个名叫崔护的年轻书生到长安城来赶考,刚好是清明节前后,便在大雁塔附近来春游,走到一个一片桃花掩映的农家遇到一个美丽的农家少女,于是借口口渴要了些茶水,闲聊几句,崔护便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又来了,但是柴门禁闭,桃花依然盛开,于是在柴门上写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过了几天,当他再次到这里时远远地就听到茅舍中传出了阵阵苍老的哭声,便赶去农家问问发生什么事。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哭的非常伤心的说:“我的女儿前几天去走亲戚,回来见到门上的诗,便一病不起。
”崔护听后大吃一惊说出了写诗的原因,并要求见少女一面。
当他看到奄奄一息的少女时,便大声哭喊,也许是他的真心感动了苍天,少女苏醒过来,后来他们就结为夫妻,传为千古佳话。
10.红叶题诗唐僖宗时的一天傍晚,年轻的于佑在城墙下漫步。
时值“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深秋,满地枯萎的落叶,风呼啸着而去,树木的枝桠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纹。
天色越来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颇怀莫名的伤感。
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
使他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墨痕未干,字迹姗姗清秀。
他看了看身边高入云端的宫墙,猜想一定是某个宫女所为。
于佑把诗带回家里,但此事让他久久不能释怀,每天夜里辗转反侧,眼前全是宫里那个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
几天后,他也在红叶上题诗两句,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之后他又怅然地在流水边徘徊许久才离去。
于佑将此事讲给几个同伴听,大家都笑他。
一晃几年过去,于佑已把那件事渐渐淡忘了。
他科举不成,几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韩泳家教书。
一天韩泳告诉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宫侍女三千,让她们回到民间婚配。
有位叫韩翠苹的女子是韩泳的同姓,正住在韩舍,他愿为二人牵线结缘。
当时于佑尚未娶亲,听说韩翠苹姿色美艳,于是答应下来。
于佑婚后与韩翠苹感情很好,一天,韩翠苹在于佑的画笥中看见自己亲笔题写的那片红叶,问于佑哪里得来的,于佑便如实告之。
韩翠苹说:“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红叶,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来一看,墨迹犹存,正是自己当年曾经写的。
俩人皆默然,泪水盈眶,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出口,相对感泣良久。
因为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隔着十年的光阴。
韩翠苹为此悲欢交集,于是提笔写下: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
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这也许是最凄苦无奈也最浪漫温馨的故事了。
“红叶题诗”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诗》里记当事人为顾况,《云溪友议•题红怨》为卢渥,而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成了进士李茵,人名虽各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td, input, button, select, body{font-family:Helvetica,'Microsoft Yahei', verdana} pre {white-space:pre-wrap;white-space:-moz-pre-wrap;white-sp ace:-pre-wrap;white-space:-o-pre-wrap;word-wrap:break-w ord} th,td{font-family:arial,verdana,sans-serif;line-height:1.666}img{ border:。
}header,footer,section,aside,article,nav,hgroup,figure,figcaption{display:block}a,td a{color:#064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