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名师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苏教版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两位文臣的政治才能和为民除害的精神,提高学生对人物评价能力和历史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廉颇、蔺相如两位文臣的主要政绩和精神。
2.认识《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历史故事。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
2.促进学生的人物评价能力。
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讨论、问答、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理解力度。
4. 时间安排本节课计划为两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
5.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作者和背景;2.讲解廉颇和蔺相如的生平经历,了解他们的主要政绩;3.分析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和才能,探究他们的为政之道。
第二课时:1.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历史故事;2.分组讨论《廉颇蔺相如列传》所传达的精神和价值观。
二、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本次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问答、小组合作等,有利于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两位文臣的了解。
在讲解历史背景时,情景再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在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
2. 教学方法由于历史故事涉及到古代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有些学生可能无法理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情景再现”这个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
在讲解历史人物的故事时,我也注意适时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学生表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很感兴趣,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很积极,也在小组合作环节中表现良好。
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于古代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还是存在着一些疑问,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些方面的教学。
三、总结《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历史故事,是一篇很好的历史素材,通过本次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廉颇、蔺相如两位文臣的政治才能和为民除害的精神,提高他们的人物评价能力和历史意识。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new)
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主要作品《史记》。
评价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战国时期,秦赵交兵,秦国探知赵国粮草不丰、人心不稳,便派大将白起率大军来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速派名将廉颇带兵迎敌。
老将廉颇出邯郸西门,来到离城50里的一座小山下安营扎寨。
这里南靠鼓山,北临洺水,是秦军进攻邯郸的必经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军中的粮食盛到布袋里,都摆到小山上,派人严密看守,然后四处贴下告示:粮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斩.第二天,白起率大军攻入武安境内,忽然探子来报:“往东二十里,发现赵军粮营,大将廉颇带重兵把守.”白起听了将信将疑,亲自前去察看。
不看还好,一看差点儿把他从马上惊下来,只见赵军营中粮食一袋袋、一层层堆积如山,下面军营,大帐连阡,号旗严整.于是仰天叹息道:“赵军粮足兵精,天不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
从此,这座无名小山,就称作粟山了。
后人还在半山腰立一块石碑,以诗文形式记述了这件事。
(一)背景链接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秦的实力最强。
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二)常识整理Ⅰ。
文学常识《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间的历史。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5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作者分享了5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篇一崔忠建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沔池会”一段中有这样的话: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而到后面蔺相如怒逼秦王击缶之后,相如就让赵史官记录:“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一般人不大会注意这里的“令”与“为”二字的不同。
两句的差别还有一点,就是“秦王与赵王会饮”句。
赵御史记录的没有这句。
在这里我们倒不必在乎这一句话的有无的区别。
我们只分析这里“令”与“为”两个字。
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作为优秀史家的高超笔法。
在“沔池会”这一段故事中,司马迁要表现的是蔺相如大义凛然、为争国体不惜一切、大智大勇的气魄。
而要突出这一方面,须把他放到一个矛盾极为尖锐,甚至达到极端的场面。
在这里,秦王与赵王的会饮,可以说是一个特别恰当的场面。
首先是一个一贯飞扬跋扈蛮横不讲理的秦王,依仗自己的强大势力欺负赵王,让赵王为他奏瑟。
秦王表面上听瑟,而实际上听瑟之意不在音,是明摆着辱没赵王人格,以及赵国的国体。
如果赵国就这样哑然罢会而回的话,赵国将在历史上留下永远的污点。
(这是用当时的标准来衡量。
现在恐怕也是如此。
)而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气有血的人,是难以承受的。
更有甚者,秦御史记录的时候,竟然用了一个上级对下级使用的粗劣字眼“令”字。
然而,在强弱不等的势态下,赵王无奈地接受了。
这样,秦赵两国的国君态势优劣就尽显无遗了。
而就是在这种场合下蔺相如的挺身而出“请奉盆缶”,就显得高大而威严了。
相如毫不畏惧秦王“左右欲刃”的威胁,用“以颈血溅大王”的拼命架势相要挟,较终逼迫秦王就范。
接着蔺相如顾招御史记录,御史记作“为赵王击缶”。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苏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能够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掌握人物描写、事件叙述的方法;(3)能够领会廉颇、蔺相如等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学会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历史人物的忠诚、勇敢、智慧等优秀品质;(2)认识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 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了解人物描写、事件叙述的方法;3. 领会廉颇、蔺相如等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文学作品;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2.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掌握人物关系;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结构,探讨廉颇、蔺相如等人物的精神品质;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5.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和正确价值观的教育;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4. 课程论文:布置相关论文题目,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 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学习他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廉颇严于律己,有错就改的精神。
【重点难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方法】诵读、启发、品析、评论【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战国背景与人物简介廉颇、蔺相如活动的年代是战国末期“七雄”并峙的时代,当时秦强赵弱的形势已十分明显。
廉颇和蔺相如都是为了赵国的利益敢于和强秦进行斗争的杰出人物。
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品质。
阐发了两人精神与品质上的相通之处,那就是大敌当前,捐弃了个人恩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切以国家利益为重。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给故事分段,并概括主要人物的精神品格〖理解、概括,口头表述,开放性,多样化〗三、自主学习,找出通假字、词类活用字、被动句,并整理“以”字在文中的个中用法与意义。
〖通假字〗奉、不、案、孰、庭缪宾〖古今异义〗美人、左右、约束、因而、前进、亲戚贱人〖一词多义〗幸因负引道间〖词类活用〗臣请完璧归赵毕礼而归之闻于诸侯患秦兵来从大王前进缶秦王竟酒左打欲刃相如四、诵读重点语段,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五、练习与实践1、整理巩固文言知识2、诵读全文,归纳廉颇与蔺相如的性格特征第二课时一、学生口述故事梗概,提高概括与表述能力。
二、探究思考1、描写人物和事态,形象逼真是本文的文学成就,试加以赏析。
〖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可信感人〗课文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
写蔺相如没有写他—生的事迹,只选择三个典刷事例来突出他的性格特征。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负荆请罪,写他的顾全大局,宽厚待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1. 通过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学生了解廉颇、蔺相如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理解他们忠诚、正直、勇敢、智慧的品质。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学习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和典故的解释与应用。
3. 廉颇、蔺相如两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其品质。
4. 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1. 课文的阅读与理解,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廉颇、蔺相如两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其品质的掌握。
3. 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的解释与应用。
4. 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语句的理解。
2. 廉颇、蔺相如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的逻辑关系。
3. 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廉颇、蔺相如的事迹为例,分析他们的品质和价值观。
3. 采用对比分析法,比较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的用法和含义。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发现和总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廉颇、蔺相如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的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教学卡片。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廉颇、蔺相如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内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廉颇、蔺相如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品质和价值观。
4. 成语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学生跟读并理解。
5. 语言特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学生进行讨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师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
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下)文本研习【教学过程】一、集中学习14―16节。
1、学生对照注释,试翻译。
2、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
3、研读、讨论“渑池之会”。
(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破缶,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①秦军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武力的代价。
②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酣“秦王饮酒酣”中的“酣”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且要写进史册。
寿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斗争A逼秦击缶首先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其次“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B扬献秦都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
④“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二、集中学习17―21节。
1、学生朗读,翻译。
2、品读讨论:①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②蔺相如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的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③作者写蔺相如舍人的谏言用意是什么?④怎样看待廉颇的形象?你喜欢他吗?3、诵读,增强语感,接受古文化的熏陶。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学校:万荣二中学科:高一语文主备人:董晓霞黄晓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疏通课文,解决生字,读懂文意,复述故事情节2、了解《史记》及司马迁3、了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教学重点:疏通课文,复述课文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进入课堂:1、导入新课:近代著名文学大师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也就是说,《史记》不仅是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而且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虽受腐刑,但为完父愿发愤著书,竭尽终生精力,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
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
比如荆轲、毛遂、……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
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请同学们结合学海导航,完成下列填空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年)字____,_____人。
西汉著名_____、_____和______。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史,又名《太史公书》。
全书共_________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形式。
_____ 是给帝王作传的类别;_____是诸侯作传的类别; _____给名人作传的类别; ______是典章、书籍; _______大事年表。
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到汉武帝时共约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评《史记》为“ ”。
3、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目标1,请给划线字注音。
缪()贤赦()免袒()露倨()傲睨()柱佯()为汤镬()靡()乱不怿()避匿()4、选出一名复述能力强的同学,复述课文。
作业布置:同桌课下相互复述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苏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人物的心理、动机、言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文本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历史背景、作者简介等途径,全面了解课文背景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廉颇、蔺相如等历史人物的忠诚、勇敢、智慧等优秀品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的心理、动机、言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
(2)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史记》及作者司马迁。
(2)介绍廉颇、蔺相如的历史背景及在本课中的表现。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廉颇、蔺相如等人物的心理、动机、言行。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语法现象。
(2)分析人物形象,阐述其性格特点和价值意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人物身上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写一篇关于廉颇、蔺相如的人物评论,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将《廉颇蔺相如列传》与其他课文中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如《鸿门宴》中的项羽、《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教材分析教这篇课文,应当考虑以下两点:(1)这是一篇经典文言文,必须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必须有效地利用评点。
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培养文言文语感。
2、理清文章思路,能够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 “渑池会”“廉蔺交欢”的梗概。
(二)能力目标《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
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够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耻辱的腐刑后,“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思想升华了,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也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
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
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司马迁和《史记》简介。
1.司马迁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他们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七国之中,秦国实力最强大,他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企图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
赵国是当时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国一时很难吞并,便使用了讹诈的手段掠夺他的土地和财物,本文就着重记叙了廉颇和蔺相如二人合作,与强大的秦国抗争的故事。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叙事写人的技巧。
2)学习古人的博大胸怀、协作精神。
3)学习词类活用:使动、意动,掌握虚词用法。
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教学重点、难点〗1)写作技巧、波澜、刻画、悬念、虚实,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在古文中分析体会,为写人物小传铺垫。
2)巩固已有的词类活用知识,在翻译文句中体会上下文意,准确辨识其语法特征,并翻译准确活用的词。
3)掌握虚词用法:耳、乃,者、所、而。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关于司马迁和《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1、司马迁: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太史令。
他的父亲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的丰富的材料。
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腐刑。
他是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或者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共130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体裁:本纪:纪传体史书的一种体裁,记载了帝王及其历史活动。
| 世家:纪传体史书的一种体裁,记载了诸侯王和汉初开国公臣的历史活动。
列传:纪传体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3 苏教版 必修3
廉颇蔺相如列传3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
1.抽查个别学生,背诵蔺相如的两段话。
2.检查练习第四、五题的完成情况。
二、用提问方式导入新课。
问题:蔺相如这次赴会跟上次出使的身份有什么不同?〔官职不同:上次是以舍人充当使者,这次是以上大夫充当国君副手〕从什么地方看出?〔唯书“相如从〞,他人不书;“顾召赵御史〞。
〕跟上次出使相距几年?〔三年〕三、进行新课。
1.讲解第14至16段〔“渑池会〞〕①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
补充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在战后有举行双方国君会晤的惯例。
〕这样的背景说明了什么?〔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②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的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
〕补充史实:秦一向以诈和力制服诸侯。
前340年商鞅伐魏,以“为好会〞为名骗魏主将公子卬来会,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将,大败。
前313年,张仪以献地六百里诱使楚怀王与齐断交。
齐楚断交后,张仪改为献地六里。
③学生齐读廉颇送别赵王时说的那一段话,然后提问:根据这段话说说廉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
〔考虑到渑池会的最坏结果:秦方扣留赵王。
以“请立太子为王〞击破秦的阴谋。
说明他谨慎持重,对敌斗争坚决,有长远眼光。
〕作者详写这段话有什么用意?〔为“廉蔺交欢〞张本。
〕④学生默读第15、16两段,复述渑池会上的斗争经过,然后提问:从蔺相如跟秦方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可以看出什么?〔秦方蓄意进行挑衅;蔺相如不畏强暴。
〕赵王认为蔺相如“功大〞,是否有理由?〔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表示了敢于跟秦斗争的决心。
〕⑤廉颇是否也有功呢?〔有。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一句暗写廉颇。
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挫败了秦方以武力相胁的阴谋。
〕2.讲解第17至21段〔“廉蔺交欢〞〕①指出这部分要求背诵,然后齐读。
②划分本部分层次,为诵读作准备。
〔相如“拜为上卿〞→廉颇“宣言〞→相如“避匿〞→相如答舍人谏→廉颇“负荆〞〕③在你看来,这部分的核心是哪一句话?〔“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师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三)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
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下)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一、集中学习14—16节。
1、学生对照注释,试翻译。
2、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
3、研读、讨论“渑池之会”。
(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破缶,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
①秦军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
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武力的代价。
②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
酣“秦王饮酒酣”中的“酣”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
令“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
且要写进史册。
寿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斗争
A逼秦击缶首先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其次“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B扬献秦都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
④“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
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二、集中学习17—21节。
1、学生朗读,翻译。
2、品读讨论:
①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
②蔺相如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的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
③作者写蔺相如舍人的谏言用意是什么?
④怎样看待廉颇的形象?你喜欢他吗?
3、诵读,增强语感,接受古文化的熏陶。
三、从小说鉴赏的角度分析写作技巧。
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
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供写作借鉴:
人物分析
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1有智谋
A相如从得害观点分析,指出繏缪贤不应逃亡燕国,应向赵王请罪,结果缪贤真的被免罪
B从决定要奉壁及秦和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
C 当相如看顾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壁有瑕,为借口取回玉,并拖延时间,安排将玉送回赵国
D渑池之会上,相如凭急智胁秦王击缶地,又以秦献咸阳作为赵的献礼
2勇敢,机智
A他勇于向赵王自荐奉壁出使秦国,并保证能够完成任务B在秦廷上,相如持壁倚柱而立,又怒斥秦王无礼也无意偿城,并表示与壁玉同归于尽.
C璧玉送回赼国,相如一人独对秦王,以不卑不亢的言辞,视死如归
D渑池会上,相如以死胁近秦王击岳,当秦臣杀他时,相如张目叱之,吓退他们,表现出胆色过人
3爱国,忠心
A两次以死相胁,甘心为国牺牲性命
B深明大义,以国家的前途为重,私人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
廉颇的性格
1鲁莽善妒,心胸狭窄
只知自已立下很多战功,看顾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因此不服蔺相如地位高于自扬言要侮辱相如,完全没考虑国家安危,狂妄自大胸襟狭窄。
2善于谋略,
在渑池,之会,一事中,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軍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3勇于改过,
当知道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深为感动,立即耳负荆请罪,表现出勇天认错的精祌
秦昭王的性格
1贪婪狡诈,性喜侵略,
他恃着自已国力强大,逼使赵国献璧,根本没有用城交换的诚意,两次攻打赵国,杀伤过万,都显示他的狡诈及侵略野心
2重利忘义,手段圆滑,
他受相如愚弄,但考虑到杀相如亦终不能得璧,反将与赵交恶,所以完成礼节,送相如返国,凡事着重,利益刻画人物方法
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
(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
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
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
)
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
4、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
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
细节描写语言
刻画人物动作
矛盾冲突廉——秦(璧会)
廉——蔺
四、归纳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进一步进行考点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⑴可与不: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一词多义
⑴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⑵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⑶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⑸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⑹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3、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⑸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⑺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4、词类活用
⑴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⑵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⑶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⑷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5、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⑵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⑶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侯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