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

二、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2、退位减法。

三、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四、解决问题: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含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含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含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知识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1×1=11×2=2 2×2=41×3=3 2×3=6 3×3=91×4=4 2×4=8 3×4=12 4×4=161×5=5 2×5=10 3×5=15 4×5=20 5×5=25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15.7——9的乘法口诀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
1.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以及退位减法。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例如通过奥运金牌榜、神州六号和神舟七号绕地球圈数等实际例子来理解。

4. 能用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6. 通过用连加引入乘法,学习2-6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

7. 通过游乐园小火车、小飞机、过山车等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或教辅材料,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复习与学习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复习与学习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复习与学习方法一、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点回顾1.数的认识–十以内的数的认识–十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整数的认识2.运算–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加法和减法的符号–通解口算法3.数的分解和组合–拆分和组合数–数的大小比较–同数分拆4.数量的认识–数量的增减和它们的关系–用尺子、计数器等测量长度和重量–时间的认识和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积累5.几何图形–图形命名–图形的分类–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边界和面积的认识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点,需要学生们熟练掌握和巩固。

接下来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帮助孩子更有效地学习数学。

二、数学学习的方法1. 制定计划让孩子在学习数学前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看一遍课本和笔记,梳理一下自己该学习哪些内容。

制定计划时,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将一个大的目标划分成多个小目标,逐步完成。

2. 记忆记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孩子可以尝试将重要的知识点、公式等写在笔记本上,适量的排版、彩色标注等都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方式。

同时,可以通过口诀等方式加深记忆,比如乘法口诀表、数积口诀等。

3. 理解数学学习不只是死记硬背,还需要理解。

孩子学习一个数学概念时,除了记忆之外,更应该理解概念的含义、特点、应用等。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练习题等方式巩固理解。

4. 练习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步骤,孩子需要通过做题巩固知识。

可以根据课本上的练习题、习题册等逐步做题,通过作题的方式来巩固、理解知识点。

5. 思考解决一道数学题不仅要拥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思考也是很重要的。

例如,孩子们可以设法找到一些不同的解法,或者通过题目之外的方法,比如图形化解题、故事化解题等。

以上是几种数学学习的方法,相信可以对孩子学好数学有所帮助。

三、结语数学是一门理科学科,需要孩子们在学习中进行认真、细致的思考和探索。

在学习上,孩子们需要掌握基本的口算技巧,同时需要通过分析题目、思考、理解等方法,来提升学习效果。

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家长们应该制定适合孩子的计划并进行相应的辅导。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自然数和加法
- 自然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字,包括1、2、3等。

- 加法是在自然数之间进行的运算,例如1+2=3。

二、减法和乘法
- 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例如5-3=2。

- 乘法是将两个数相乘得到第三个数,例如2*3=6。

三、除法和数列
- 除法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另一个数的几份,例如6÷2=3。

- 数列是按照规律排列的一组数字,例如2、4、6、8。

四、图形和几何
- 图形是由线条和面组成的形状,例如正方形、三角形。

- 几何是研究图形性质和空间关系的学科。

五、时间和长度
- 时间是用来衡量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概念,例如秒、分钟、小时。

- 长度是用来衡量物体的大小和距离的概念,例如厘米、米。

六、重量和容量
- 重量用于衡量物体的重量,例如千克、克。

- 容量用于衡量物体可以容纳的量,例如升、毫升。

七、简单运算和问题解决
- 简单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结果。

- 问题解决是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综合应用和思维发展
- 综合应用包括将多个数学概念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思维发展是通过数学研究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
帮助。

加油!。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的认识:认识0-999之间的整数,了解数的顺序,数的排列和组合。

2. 数的比较:比较大小,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3. 加法和减法: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以及运算法则。

4. 数量的认识:认识并比较不同物体的数量,学习进行数量的加减运算。

5. 形状和图形:认识不同形状的基本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等,学习进行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6. 时间的认识:学习认识小时、分钟和秒的概念,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时间单位。

7. 金钱的认识:认识和辨认不同面额的货币,学习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8. 刻度和度量:认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习测量长度和重量的基本单位。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内容,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习题和练习册进行巩固练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5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打印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打印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打印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资料第一单元米和厘米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1)刻度画起,画到(5)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资料第二单元【角和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角的画法:先画极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分歧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3、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4、三角尺上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那1个是直角,其余2个都是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伸开的大小有关。

【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6、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引出一条射线,再在三角尺上找一个刻度与这条射线重合画出另一条射线。

7、所有的直角大小都一样。

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能够获得直角。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4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4单元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复习总结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9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那就是让你画出一条长度是6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三、《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二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及知识要点大全

二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及知识要点大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1.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书第二面:人们用了身体哪些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1)拃(zha)。

一拃大约10~15厘米(2)脚的长度。

(3)两手臂张开的长度。

用人的身体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有什么缺点?因为人与人之间身体高矮不同,拃、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

厘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1.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2.厘米可以用cm表示。

3.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4. 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

测量物体时,一般要将物体左端与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5.米可以用m表示。

6. 在测量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作单位。

1 米 = 100厘米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

黑板、桌子边、书边等都可以看作成()。

线段有两个()。

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

厘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4.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5.厘米可以用cm表示。

6.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4. 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

测量物体时,一般要将物体左端与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6.米可以用m表示。

6. 在测量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作单位。

1 米 = 100厘米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

黑板、桌子边、书边等都可以看作成()。

线段有两个()。

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一、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据。

1.大树高8()。

2.楼房高80()。

3.操场的长80()。

篮球场长60()。

4.教室长8()。

5.黑板长4()。

6.书桌高80()。

7.数学书封面长约26()、宽约18()。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1.厘米和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用米做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物体的左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物体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4.数学书的厚和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张开手臂和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

5.线段是直的并有两个端点。

6.数图形有几条线段就数有几条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4.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退一当十),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要注意看清楚运算符号。

三、加减估算估算方法:1.读题,弄懂题意,有“大约”要估算。

2.把每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

3.口算整十数,得出估算结果,记着得数前面写约等于号。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角的画法:先点一个点,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画直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个点出发画一条线,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线,最后画出直角标志。

4.判断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角度越小,角就越小。

6.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用放大镜看角,角的大小不变。

7.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8.数角:先数单个小的再数组合成大的,最后全部加。

.数角窍门:如右图:数出单个的角有4个,然后从4开始依次递减相加:4+3+2+1=10(个)第四单元表内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m)、厘米(cm)。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般比1米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比1米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3(米)图钉长1(厘米)手指尖长1(厘米)田字格约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8(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没有括号从左往右计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期末总复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期末总复习

二(上)数学复习纲要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1)从刻度0到7是( 7 )厘米,就直接用7-0=7厘米。

(2)从刻度2到8是(6 )厘米。

就直接用8-2=6厘米。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1拃的长度大约是14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米,一张床长约2米。

6、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 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第一单元复习题一.我会填。

1. 1米=()厘米 7厘米+8厘米=()厘米300厘米=()米 64厘米-7厘米=()厘米 1米-20厘米=()厘米 43米-40米=()米40厘米+60厘米=()厘米=()米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和()。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棵大树高12()新华字典厚3()操场跑道长300()黄瓜长22 ()红领巾最长边是50()床长2 ()你的身高1()30()4. 图中共有()条线段。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重点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重点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重点内容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数与代数】1、数的运算。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书P2—P6)(1)运算: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2)连加、连减、混合(含加减)的三种运算,计算过程中建议分两次计算:先计算出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将这个结果与第三个数进行运算。

为避免出错,在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也建议用两个竖式计算。

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错误典型:被减数是100,在连续退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 和是100,在连续进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

(2)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A、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借助用笔标注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分析,准确判断是用加法算式还是减法算式来解决问题;B、正确计算并且带上正确的单位,最后写出答。

错误典型:题意理解不清:如“书第9页第5题的第(2)小题”a、表格分析不够仔细:如“书第5页第3题”第二单元购物人民币: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3、元、角、分的加法计算: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满十分进一角,满十角进一元。

例如 8角+ 1元5角=2元5角4、元、角、分的减法计算:元和元相减,角和角相减,分和分相减,单位不同时,要统一单位后计算。

5、准确理解题意,抓住“正好”“不同”“几种”等关键词语理解题意。

解答后要注意验算。

人民币的认识1、根据材质不一样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类。

2、会认以小数形式表示的价格: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几角,小数点后第三位表示几分。

3、计算人民币时,单位名称相同时直接加减;单位名称不相同时,要先进行换算成相同的再计算。

1元=10角 10角=1元 1角=10分 10分=1角 1元=100分100分=1元4、人民币比大小,先看元,元谁大,它就大:元相同在看角,角谁大,它就大:角相同再看分,分谁大它就大。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4单元知识重点+考点汇总,复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4单元知识重点+考点汇总,复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4单元知识重点+考点汇总,复习必备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加与减
1、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个结果相加。

‚笔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或者用竖式直接把三个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3、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可以口算的不必列竖式计算。

第二单元购物
一、认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2角、5角;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元=10角1角=10分
二、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满10分进为1角,满10角进为1元,单位不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一、乘法的意义: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a×b=c读作a乘b等于c。

三、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一、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二、平移:
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三、旋转:
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轴或一个点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叫旋转。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
一、2的乘法口诀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
2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2。

二、3的乘法口诀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三九二十七
3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3。

三、4的乘法口诀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
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
4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4。

四、5的乘法口诀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
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
5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5。

五、用乘法解决问题,在计算时,要准确地运用乘法口诀。

第六单元测量
一、测量长度的单位
1、米和厘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1米=100厘米或1m=100cm
二、用尺子测量物体或线的长度的方法:
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物体的另一端与尺子对齐的刻度即为物体的长度。

‚从一个整刻度到另一个整刻度,两数之间相差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三、知识拓展(选学)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一、平均分的意义和方法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叫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有两种:是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二、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除数的运算叫除法。

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a÷b=c读作a除以b等于c
四、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五、倍的意义
1、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一、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六九五十四
6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6.
二、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
7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7.
三、8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八九七十二
8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8.
四、9的乘法口诀:
一九得九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9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9.
第九单元除法
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二、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被除数不变时,除数越小,商就越大;除数越大,商就越小。

ƒ有些实际问题不能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得出结论,可以分步解决。

三、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要根据具体情境,结合乘、除法的意义,正确列出算式,应用乘法口诀求积或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