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语言与公众话语(1)
新时期公众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角色与功能
新时期公众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角色与功能作者:胡衬春来源:《新闻论坛》2021年第02期【内容提要】与传统对外传播相比,社交媒体把公众主体摆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公众不仅能够直接参与新闻与信息的生产,还可以通过互动、反馈来形成国际舆论。
社交媒体背景下,公众作为传播者成为信息的重要来源,并在国家形象传播中起着一定作用。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公众在国家形象传播中作为原创者、评论者和中介者的角色,并探讨其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功能和优势,分析了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国家形象社交媒体话语生产模式语言暴力公众素质国家形象,顾名思义,是一个国家在特定人群头脑中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半真实的,甚至是歪曲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体成为世界人民获取信息的关键渠道,并因此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据2018年We Are Social和Hootsuite的最新全球数字报告显示,在全球76亿人口中,网民数量已经超过4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52.6%,而这其中,又有约一半人数使用智能手机上网。
同时,社交媒体的使用也在迅速增长,全球约有30亿人是活跃社交媒体使用用户,其中每10人中就有9人通过移动设备来使用社交媒体软件。
①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全球公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交媒体的即时性、信息的海量性、互动性、多元性等,突破了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生产与传播的局限,为我国争夺世界话语权、重塑国家形象提供了新的渠道和途径。
与传统对外传播相区别的是,社交媒体把公众主体摆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公众不仅能够直接参与新闻与信息的生产,还可以通过互动、反馈来形成国际舆论,反过来影响媒体生产。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考虑新媒体时代公众主体在国际形象传播中的角色、功能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为中国国家形象更好地传播提供建议。
一、社交媒体中公众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角色按照国际关系理论中建构主义的观点,“世界作为话语是相互建构的,理解和思维过程都是以语言的使用为基础。
融媒体视域下主流媒体的话语表达创新
2023.08社交媒体时代的来临,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信息传播生态的变革,呈现舆论格局多元化的趋势,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在此背景下被稀释,舆论引导力受到影响。
为有效改变此种现状,主流媒体有必要对话语表达进行创新,以此来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给传统传播方式带来的冲击。
一、融媒体视域下主流媒体话语表达的基本原则1.坚持人民立场在主流媒体的话语表达中,话语立场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若要创新话语表达,必须要确定所处立场,即“为谁说话”“为谁服务”。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主流媒体在创新话语表达的过程中需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说话、为人民服务。
首先,主流媒体的话语必须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应将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奋斗目标有意识地融入话语中,通过话语生成和传播的过程,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家国情怀、提高思想境界,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其次,主流媒体的话语应致力于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现实问题、纾解长期困惑,将话语表达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形成良性互动,以此来提高人民群众认可度。
最后,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主流媒体在确保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升话语表达的生动性、鲜活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使主流媒体的话语表达更加“接地气”“带泥土”“冒热气”。
2.增强问题意识问题是一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起始点,是时代发展、人民心声的真实反映。
社会的进步及发展其实就可以视为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长期过程,就如马克思所言“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在问题研究、现实批判中一点一点发展壮大的,坚持做到积极回应、科学解答现实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道路上,总结出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最终成为富有中国特色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公众言论走上媒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评论的一个显著变化
在表达方式上 , 注明新 闻来源、 不 不指
从上世 纪 8 年 代初开始 ,全国各 名批评对象 的议 论手法有所减少 ,直 0 级各类报刊 的要 闻版及其他新闻版上 , 接注 明消息 来源、直接针对新 闻事实 如雨后春 笋般 “ 生长”出许许多多 今 发表议论 的做法 逐渐增多 ;三 是在 评 日谈 》 式的小 言论 专栏 , 北京 日报》 论类型上 ,抒发个人感慨 的随感式小 如 的 文 明小议 ) 《 ) 天津 日报)的 《 门 、 ) 津 言论有所 减少 ,时效性很 强的新闻小
小 议 》 《 域 晚 报 》 街 谈 巷 议 》 四 言 论 明显 增 多 。 、羊 的 、
都是 “ 朴” 其 实文 章的作者 并非一 王 , 个人 ,第一篇 和第三篇的作者是 李仁 臣, 第二篇 的作者是毕传永 , 二人 当时 都是该报评论部 的评 论员 。之所 以开 办这个栏 目, 并且将其设在一版 , 与当 时的时代背景直接相关。 在 今 日谈 开办 的前一个月 , 正 逢党 的十一届 三 中全会 召开一 周年 。 面对全国范围内思想解放 的蓬勃开展 , 《 民 日报) 人 ) 的领导希望能在报纸上有 所体 现,并提出在一版上开辟一 个群 众性小 型言论 专栏 。 一版是各 报的 “ 要
一
种策 略 , 那么在今天 , 直截 了当地进
《 江 日报》的 ( 浙 ( 三言两语》等等 。小 行 评论 , 既是时代的进步 , 也是 专栏小 言论专栏成为各级 报纸 ,特别是各级 言论新 的发展动 向。 党报在一个时期普遍采用的言论形式 , 而且大都设在一版 。就 连地 处南疆 的 新疆 喀什 日报) 也于 18 年 4 ) , 97 月创
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
一
有 ”(今 日谈精粹》 《 ,中国人 民大学出 三点: 一是在 议论对象 上 , 以个人耳闻
新闻学中的媒体与语言学研究
新闻学中的媒体与语言学研究媒体与语言学是新闻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媒体传播和语言运用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闻学中的媒体与语言学研究。
一、媒体与语言学的联系在新闻学领域中,媒体与语言学的研究密切相关。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依赖于语言来进行信息的表达和传递。
同时,媒体的运营和发展也受到语言的影响。
因此,研究媒体与语言学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新闻传播的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媒体语言的选择与塑造媒体语言的选择和塑造是媒体与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媒体在报道新闻时,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传达信息。
通过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话语策略,媒体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价值评判、态度倾向和框架设置。
这种选择与塑造方式的使用,不仅能够影响受众的理解和解读,还可以对社会舆论产生重大影响。
三、语言在媒体中的功能与效果语言在媒体中具有多种功能和效果。
首先,语言可以用来表达事实和信息,起到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
其次,语言可以用来表达评判和评论,帮助媒体传达对事物的态度和观点。
此外,语言还可以用来引起情感共鸣,通过情感化的表述方式引发受众的共鸣和关注。
最后,语言还可以用来制造话题和热点,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增强媒体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四、媒体语言的规范与规则媒体语言的规范与规则是新闻学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媒体作为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遵守一定的语言规范和道德规则。
例如,新闻报道需要遵循准确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原则,不夸大事实、不歪曲真相。
此外,媒体还应遵循文明用语和道德修养,不使用低俗、粗鄙的语言,不侵犯他人的隐私和尊严,保持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责任感。
五、媒体与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和展望媒体与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新闻传播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支持,有助于指导媒体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通过深入研究媒体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媒体环境的变化、受众需求的变化和传播技术的变化。
语言表达之内在语
例子:《补旧》
直到他被林彪、江青派来的一伙人揪上北京,我们分别时,他穿的还是这身黑蓝颜色、上头闪着一层油光的土布棉衣。
(彭总啊,你对自己太苛刻了!)
01
03
02
二、内在语的类型
*
发语性内在语
01
关联性内在语
03
回味性内在语
05
寓意性内在语
02
提示性内在语
04
反语性内在语
06
发语性内在语 (把头播好)
1
就是在呼号、节目、稿件、层次、段落、语句之前,加上适当的词语,用于“带发”出稿件原来的开头。
2
例1:(各位听众,我们这里是)XXXX人民广播电台。
3
例2:(青年朋友,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
例3:(听众朋友,您知道吗?)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密林深处,有一座边防哨卡……
5
发语性内在语可以解决呆板、冷漠、平淡和流于形式的情况,还能解决某种心理源性发音障碍。
6
当节目稿件的开头写得比较突兀呆板,我们在前面加一个称呼语,问候语或一个疑问短语来带发,就较容易找到自然的语气,进入状态,使语句的指向性更强。
寓意性内在语是稿件文字的“弦外之音”,是隐含在语句深层的内在含义,是结合上下文语境挖掘出来的语句本质和语句目的。
(二)寓意性内在语
例子:“你真坏!”,“你真傻!”等等
1、表面意义与内在含义截然相反的好判断出来:
例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速度飙到120,这辆120在和生命赛跑。
2、难点:把握意向色彩或程度、分寸上的细微差异:
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社会化媒体公共话语体系结构分析
社会化媒体公共话语体系结构分析作者:肖永亮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1期[摘要]由互联网搭建的社交平台逐步形成一个渗透地球各个角落的社会化媒体,其形成的公共话语体系庞杂而威力无比。
通过对社会化媒体公共话语体系分析,厘清话语权、话语力、话语主体、话语区间、话语对象等关键概念,梳理媒介工具的重要作用,提取新媒介环境下话语权的转移因子,把握公共话语新秩序的基本要素,并为话语体系的重构提出初步构想。
[关键词]话语权;社会化媒体;公共话语体系;结构分析[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15)01003404话语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表达能力,是人们参与社会事务相互沟通的有效工具。
通过话语可以表达思想,提出诉求,支配行动,引导大众,征服世界。
在一定的社会管理模式下,个人和组织按照公共秩序被赋予一定的话语权,从而形成了社会公共话语体系。
公共话语体系主要由话语主体、话语区间、话语对象和媒介工具组成。
话语主体是指拥有特定话语权的个体或利益共同体,例如网民,公共知识分子,新闻发言人,社会管理机构以及公共媒体。
话语区间是话语传递的有效空间范围和时间长度,即覆盖面。
话语对象包括话语区间的目标对象和潜在接受者。
[1]一、公共话语体系的基本要素媒介工具是话语由发布主体到达目标受众的方式与途径。
公共话语体系构建是为了制造和把控舆论,调动和控制大众情绪,其关键点是话语权力。
话语权力有两层意思,即话语权和话语力。
话语权包含了话语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而话语力则包含影响力和支配力。
在极端的情况下,话语体系中的话语主体和话语对象可以是同一个人,即自己,这是零区间和去媒介的话语体系。
典型的例子是通过自己的思维产生的话语支配自己的行为。
公共话语体系的话语对象至少有一人以上,受作用的对象越多,话语力就越强大。
话语区间的扩散半径越大,话语力就越大。
人人都有话语权,但不一定所有的话语都能产生话语力,而大多数情况下话语的支配力很弱。
新媒体科普语篇话语建构的语用学分析——以“博物”微信公众号的文本为例
新媒体科普语篇话语建构的语用学分析——以“博物”微信
公众号的文本为例
林泽鹏
【期刊名称】《科技传播》
【年(卷),期】2024(16)7
【摘要】通过对“博物”微信公众号2023年6月—9月原创文章语料的整理和分析,结合语用学理论,可以概括出新媒体时代科普语篇话语创新性建构的两种主要路径:利用词汇和句法构造交际语境;利用修辞手法增强文本趣味性。
文章进一步阐明了科普语篇进行话语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林泽鹏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相关文献】
1.新闻语篇中“海归”身份建构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
2.新媒体学术语篇的语域分析——以微信公众号“语言学午餐”为例
3.基于语料库的“历史语篇分析”(DHA)的过程与价值——以美国主流媒体对希拉里邮件门的话语建构为例
4.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博物馆语篇翻译研究——以孔子博物馆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媒体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话语表达的新实践
媒体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话语表达的新实践摘要:在5 G的今天,媒体的整合已经越来越深入,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播音员和主持人可以根据节目需求进行跨屏直播和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开发。
本文从技术赋能、主观驱动出发,结合当前媒体融合的实践,探讨作为传播主体的播音员、主持人话语表达的新特点,探讨播音员和主持人作为主体,如何应对媒体生态的变迁,以沉浸式、互动式、诙谐式的话语表达方式,展现播音员和主持人话语表达的新方式。
关键词:媒体融合;播音主持;话语表达引言随着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创新,电视节目的传播生态也在发生着变化,节目的传播方式也在朝着智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技术的更新换代,使电视节目形式的整合提升。
主流传媒的播音员、主持人,尤其是那些原本固定的、单一的荧屏主持人,也纷纷加入到了融合传播的浪潮之中,在技术的作用下,他们的创作环境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需要改变语态,以适应新媒体的年轻化、分众化和碎片化的表现特征,进行言语表达的创新。
一、播音主持个性化话语表达的重要性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传媒发展势头强劲,新媒体力量日益增强,媒体融合的势头势不可挡。
媒体融合就是把多种媒体进行整合,使多种媒体功能一体化。
这一趋势对媒体的合作与结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打破了传统传媒的固有模式,拓展了媒体的社会影响,为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但同时,它也对广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特别是播音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位播音主持,在当今时代,随着音像传媒的蓬勃发展,传媒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各类节目的形式、形式和内容也是千差万别。
要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存活下来,若固步自封,不但会丧失创意,还会被其它具有个性魅力、深受观众欢迎的“跨界主播”所替代。
随着音频和视频媒体的激烈竞争,主持人面临着来自各个层面的压力。
为了满足观众的要求,电视节目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的情况,为了在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播音员必须具备自身的独特人格魅力,以稳固观众。
新媒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
新媒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说话稿新媒体及其对公共政策的作用简介(丁可宁)新媒体的发展对政府舆论监督发挥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凸显媒体对政府的舆论监督,因为新媒体新媒体有利于收集舆情信息、有利于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缓解公众情绪。
另一方面,新媒体对政府的舆论监督也形成了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传播即时性加快了危机爆发速度,把关人角色的弱化加剧了谣言传播,高度互动性传播容易引发群众运动,无边界传播使国内政府危机扩大的几率增大。
在此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新媒体对政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而规避其消极影响,就需要我国政府从做好新媒体危机监测和预警工作、利用新媒体收集群众意见、重视新媒体上的舆论引导和加强主要网站的媒介关系建设等几个方面加强对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引导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 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
“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
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兴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也有专家提出:“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
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
”“目前的新媒体应该定义为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
”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新媒体对执政能力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具有时代创新标志性意义的传播载体,新媒体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鲜明的开放隐匿性、即时互动性、集成聚合性,对舆论生成演变、思想政治生态,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全方位、革命性的深刻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带来了良好机遇。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含答案)
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隐喻和文化符码,网络流行语以标新立异的语言风格,通过拼接、戏仿、嘲讽等方式,或针砭时弊,或宣泄情感;或寻求身份认同和情感共鸣,虽形式上有些“离经叛道”,但却折射出深层次的社会民意。
通过考察近十五年来《咬文嚼字》、“汉语盘点”等媒体发布的年度网络流行语,我们梳理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一、从政治性嘲讽到自我解嘲2008——2011年,网络流行语被视为个体与政治社会相关联的纽带,内容多与网络问政、政府社会公信力、民生问题紧密相关。
在网络热点事件的发生过程中,网络流行语往往充当了“弱者的武器”和“舆论监督”的角色,如“喝开水”“躲猫猫”等,均折射出公众的社会不满情绪,并最终沉淀为一种政治文化符码和集体记忆。
从2012年起,这种带有社会批判色彩的抗争类网络流行语逐渐弱化,转为比较个性化的生活解压和自我解嘲类型,旨在以一种更为温婉的方式表达公众的情感诉求。
如2014年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有钱就是任性”“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先定个小目标”等,虽然仍与贫富差距和资源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有关,但不同于过往“强弱”话语明显对峙的局面,而是更偏向于自我调侃和情感调节,娱乐化色彩更为浓厚。
网络流行语可以让人们宣泄压力,释放不良情绪,调适心情,寻找情感共鸣和认同。
二、①如上,早期网络流行语与热点事件的关联度较高,是公众共同参与的产物,体现了开放性特点。
新闻报道中的个体话语与国家话语之间的关系
新闻报道中的个体话语与国家话语之间的关系摘要:新闻作为一种社会性语言,其本身是客观的。
然而由于使用语言的主体的介入,并服务于特定阶层,新闻报道必会通过其运用的语言传达个人或集团对被报道事实所持有的主观倾向或态度。
国家话语既可以为记者的报道提供一种参照和言语准则,也可能会导致记者的自我在对国家话语的效仿中丧失自我,被国家话语同化。
记者的报道在国家话语与自己的意识之间需找一个契合点,在不完全背离国家声音的同时,又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
二者之间,有对抗,也有对话。
本文通过对两者不同层面的分析,对新闻报道中的个体话语与国家话语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分析。
关键词:国家话语个体话语新闻报道记者新闻话语一、话语(一)话语概念波林.罗斯诺在《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一书中给“话语”下的定义是:所有被书写、被言说的东西,所有引起对话或交谈的东西。
(1)RonScollon在《作为媒介交流的中间话语》一书中谈到了媒介话语术语使用的三个层面:一是指大众传媒话语即报纸、杂志、期刊、电视、电影话语;二是指以电脑为媒介的网络话语;三是指最为广泛意义上的公共和日常话语。
(2)这里将在第一层概念上讨论传媒话语。
传媒是通过话语作用于受众的,传媒营造了一个巨大的话语场(布尔迪厄所谓的“新闻场”(3),它容纳并呈现政治、经济、科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种话语形式,根据自己的意图与模式进行改造,对这些话语进行再组织。
某种价值观念的形成,既有国家话语的介入,也有记者报道的介入,一个时代的声音,在共时的意义上,表现为国家话语与记者新闻报道共存。
(二)新闻话语概念由于本文所说的话语是在新闻报道这个背景之下,所以我有必要先说一下新闻话语.新闻既是一种信息形态,也是一种文本。
所谓的新闻就是运用一定的语言系统叙述或重构新闻事实,这种情形下形成的文字或口语就称为“新闻话语”。
新闻话语有其独特的特点,它是文化语境中的语言形式,既包括语言规则的具体应用,又是再现事实的话语,“是记者报告事实的意化性词句,旨在表达记者的某种意图,发散新闻的内在含义,所以又叫态度性话语”(4)。
2022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预测(3.31)
2022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预测(3.31)1 、(单选题)在移动阅读时代,自媒体的影响力不行小觑。
由于拥有更宽阔的传播路径和分发渠道,受公众关注度高,自媒体人把握了肯定话语权。
有些自媒体人与传统媒体机构相比,的确不落下风,公信力给他们带来了收益。
然而,公信力是把双刃剑,自媒体人既要看到流量背后的利益,也要熟悉到滥用自己的公信力会引发哪些负面效果,若以为可以仰仗传播力而“任性”,则实实在在打错了算盘。
滥用话语权的后果,将直接影响自己辛苦树立起来的公信力,失去公众的支持与关注。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自媒体具有强大的影响力B.自媒体人不应只关注收益C.自媒体人应争取公众支持D.自媒体的话语权不行滥用2 、(单选题)非遗曲艺周、非遗公开课、非遗影像展等3700多项活动在全国同步绽开,400多项体验传承活动在20多个省区市推出……刚刚过去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系列精彩的活动让人们走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化遗产,感知岁月沉淀的文化魅力,也让人们意识到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化遗产爱护为先,还需要社会公众的高度参加B.文化遗产可以摆脱高冷的标签,飞入寻常百姓家C.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也是值得思索的话题D.我国能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得益于爱护管理3 、(单选题)当传统媒体还在琢磨受众喜爱什么内容的时候,算法推举已快速赢得了大量用户,媒体技术的变革,重塑了新闻产品的生产与分发,也重构了新媒体的内容生态。
面对全媒体时代,我们需要用主流价值纾解“算法焦虑”、用社会责任规范“内容生产”、用优质平台分散“众人之智”,以更多更好的正能量、主旋律内容供应,让舆论天空更清朗、舆论生态更健康。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A.给以主流价值为底色的传统媒体内容产品插上算法分发的翅膀B.增加主流价值供应,纾解新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中的技术问题C.面对算法焦虑和流量焦虑,主流媒体要保持主流价值内容定力D.用主流价值纾解“算法焦虑”:构建健康活跃的新媒体内容生态4 、(单选题)①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令人担忧,所需的关爱力度更大②长此以往,势必会加重城市留守儿童问题③当前,留守儿童关爱措施主要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④但长期以来,城市留守儿童问题始终被边缘化⑤从而给社会造成新的难题⑥既无过多关注,也无相应关爱措施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③①④⑥②⑤B.③①②⑥④⑤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④③②⑥⑤5 、(单选题)①语言是符号体系,而每一种语言的符号体系都带着文化的烙印,都是这种语言的共同体集体认知的结果,都是文化的载体,这是语言的“体”②语言和文化是一体两面的,没有谁能够把语言和文化彻底分开,这是由语言的属性打算的③所以汉语国际教育不必把“文化传播”特意突出出来,由于学习一种语言不行能不涉及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④语言中隐含着的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和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念往往是习焉不察的⑤语言也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我们在使用一种语言思维和交际的时候不行能不受这种语言的影响,这好像语言的“用”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②①⑤④③B.④①⑤②③C.②⑤①③④D.④②①⑤③广西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下面是参考答案与解析,假如你认为题目或解析有误,可以在必胜公考APP提问区提问留言给我们。
浅析新媒体语境下提升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策略
浅析新媒体语境下提升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策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如各级广播电视台、平面类媒体等都在积极将传播主要战线向新媒体短视频终端转移。
主持人的播音风格、方式以及语言水平在客观上直接决定了节目播出的效果与关注度。
鉴于此,本文针对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进行一定的探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建议,以供参考。
一、引言新媒体大背景下,在主持任何一档节目时,播音主持自身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语言水平都极为重要。
只有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巧妙运用艺术性的语言,才能让媒体语境变得更加和谐、融洽、适当。
因此,新媒体语境下的播音主持风格应当简洁明了,而且要对语言风格和艺术性进行处理和加工,让其更加符合受众口味、更为大众化、更具感染力,最终提升节目播出效果,扩大节目影响力和受众度,全面促进我国新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解读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毫无疑问,新媒体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且迅速的发展。
在这一背景之下,各类信息系统的覆盖面更加广阔,信息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
针对一名播音主持而言,想要在节目播出过程中确保节目的质量和效果,就应当重视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将自身语言能力和语言水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在节目播出过程中所采用的新闻语言应当科学、合理,并且能确保整个新闻事件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在语言表述和运用时要严格遵守新闻语言规律,进行规范化的表述,确保受众的接受程度。
三、分析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三大特点现如今,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终于到来。
这一环境也让播音主持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同时也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未来。
新媒体时代,我国播音主持已然呈现出三大特点,分别是时代性特点、审美性特点和开放性特点。
具体来讲,首先,新媒体时代无疑是互联网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
于是,播音主持也必然在某种程度上被赋予了时代的烙印,播音主持的时代性也因此得以展现出来。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指政党、政府等各种政治实体依据特定时期的教育目标,对教育利益进行协调和分配以解决教育问题、平衡教育利益的行动准则、规则、措施、工具、手段或过程。
教育政策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指向明确。
教育政策不同于教育规律,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因而总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2)相对稳定。
教育政策一经确定,一般总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会随意变动,否则就会影响人们对其信任程度和执行时的坚定性。
(3)影响广泛。
教育活动联系千家万户,因此教育政策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4)权威实用性。
我国的教育政策几乎都是由中共中央、全国人大或政府部门单独或联合发布的。
由于党和国家行为的合宪性,决定了教育政策的合法性,从而产生了权威性。
(5)系统性。
教育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与其他公共政策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作用,涉及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其功能必定是多方面的。
(6)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尽管各党派、各社会团体都可以制定教育政策,但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政策总是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7)不具强制性。
教育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人们的表率作用、组织约束、舆论引导等途径来实现,一般不具有直接的强制性。
内容提要:理解什么是好的教育政策是制定出好的教育政策的前提。
基于政策话语、政策文本和政策效应三个维度,从科学、民主、权威、价值、控制、执行力和教育公平等方面提出了判断好的教育政策的标准,包括回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体现话语民主,形成决策话语共识;有良好权威结构,能够有效克服权威分裂;坚持基本价值导向,能够有效协调价值冲突;有良好控制结构,能够预防反控制;面向未来发展,实现统筹兼顾;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执行;实现分配正义,促进教育公平等。
其中,回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以及体现话语民主,形成决策话语共识是最基本的两条标准,也是形成好的教育政策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教育政策评价标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战略作用,其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则从根本上取决于是否有好的教育政策,尤其对于我国来说,教育改革和发展主要是通过政策来推动的。
媒体应对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媒体应对心得体会(模板1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媒体应对心得体会(模板19篇)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需要主动思考、深入思考,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话语创新探析——以央视《主播说联播》为例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带给受众更加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传统电视新闻固有的宣读式播音风格失去了对年轻受众群体的吸引力。
因此,《新闻联播》也在尝试通过更新播音班底、主播流量化等措施创新新闻呈现形态与播报语态,以增强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巩固新媒体平台上的舆论阵地,提升网络影响力。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往传统的传播模式被打破,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角色的改变。
换句话说,全媒体技术的引入促进受众角色的改变,作为主动参与者、内容提供者、服务享受者,被详细划分的受众相继涌现。
[1]在全媒体语境下,结合新媒体的诸多特点和传统媒体存在的缺陷,学术界对电视媒体未来发展道路进行了多次讨论,认为在当前传播格局下,应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取长补短发挥优势,摆脱单一媒体形式的软肋和发展局限,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融合式媒体。
理论方面,近年提出了“媒体融合”和“全媒体”等概念,探讨未来电视媒体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有观点指出“电视依附的社会结构正在改变,这种改变,将使传统的单向广播式电视失去存在的基础”。
[2]虽然当下对于电视媒体在全媒体时代下的改变研究较多,但大多都是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针对其内容生产方式、内容类型、内容涉及范围、内容形式进行分析,对其话语表述上的特点研究较少。
本文从话语特点与陈述方式的角度,通过对文本的用词、语句、语段、人称、修辞等因素对当下讨论较为热烈的《主播说联播》栏目进行分析,以期为传统电视新闻发展提供经验和视角。
一、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一)新闻话语分析本文主要结合了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理论对央视《新闻联播》自2019年8月24日入驻抖音到2019年10月20日抖音粉丝破千万期间,其衍生栏目《主播说联播》所有报道(共27条)进行话语分析。
通过对话语文本进行宏观文本结构以及微观语义结构的分析,揭示出文本内核与隐性倾向。
本文提出的主要问题有:《主播说联播》作为《新闻联播》的衍生栏目,其内容风格、话语表达上有什么改变?为何《主播说联播》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大量【摘要】本文通过对央视《主播说联播》栏目的话语表达进行分析,从话语特点与陈述方式两个角度探索传统电视新闻在全媒体时代的形式转变以及特点,发现《主播说联播》栏目的主播从个人视角,运用口语化轻量级的语言对客观事实进行阐述,传递主流声音。
微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的话语表达分析
( ) 三 还原事 实, 引导社会舆论
处在 现 实 社 会 中 的 大众 , 由于 生 活 的 压 力 和 一 些确 实 存 在 的 政 府 负 面 消 极 行 为 ,仇 富 、 官 、 社 会 ” “ 仇 仇 的情 绪 很 严
统媒体 工作的记者都创 建 了 自己的微博 , 此时他 们 身上具 有两重 身份 : 既是媒体 机构 的记者 , 需要在 传统媒体上记 录事 实和发表 见解 , 事新 闻生产 ; 从 同时作 为社会人 , 在 微 博上能起到一 定的舆 论导 向作 用 ,而他们在这 两种 身份 下表现 出的话语表 达的 内 容和权限是不尽相 同的。厘清职业 身份与社会 身份 , 在话语表达 中保持媒 体的公信 力
一
方 面 , 多 记 者 出于 业 界 交 流 、 行 新 闻 专 业 主 义理 念 、 许 践 扩 别 是 关乎 重 大 事 件 的 信 息 时要 慎 之 又 慎 , 多 方求 证 后 才 能 要 向编 辑 部 报 选 题 。 第 二 层 面 是做 好 深度 报 道 。微 传 播 的 发 展 让 传 统 媒 体 承
打诨或嬉笑 怒骂 , 或讲 述 事 实 或 妙 笔评 论 。 但 出 于 体 现 公 信 有 哪 种 媒 体 可 以 大 包 大 揽 所 有 的信 息 资 源 和 用 户 群 , 众 看 大
力 的 目 的 , 者 注 册 微 博 多 为 实名 认 证 , 时 , 脱 不 掉 的 媒 电视 追 求 娱 乐 性 ,上 网追 求 即 时讯 息 和 言 论 的 自 由表 达 , 记 这 摆 看 体 人 身 份 使 得 作 为 社 会 人 的 记 者 面 临 与 公 众 不 同 的 规 范 和 报 纸 则是 为 了收 获 深 度 分 析 。传 统 媒 体 特 别 是 报 纸 、 刊 的 期
媒体语言_新闻语言分析资料
脱口秀语言的平民化和生活化。 语言内容力求展现80后原生态的草根生活。
平民化风格是电视人以平民的视角选择节目内容。 以平民的视角选择节目内容。以平民的眼光谈论百姓 关注的事情,采用平等的双向交流等节目制作方式。 该节目所选话题均是80后亲身经历的。主持人的谈话方 式自然贴切。这种平民化风格更能直达观众的内心。 例如节目内容和语言力求展现80后的的草根生活。“以 追忆学生时代为例”内容涉及到小学期间被叫家长, 大学阶段追漂亮女生等。 还原了最具代表性的 学生时代的经历。
三、细节的魅力
有人说,女性有天生的感性色彩。 细腻敏锐、多愁善感,,这些都是女性的 特质。作为一位女性,柴静的这种敏感, 表现在采访中就是对不起眼的细节的关 注。对细节的重视是女性传播规则中非 常重要的特点。柴静深知细节体现艺术 ,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她对细节 的关注,引起了采访对象的共鸣,最终挖 掘到了宝贵的新闻素材。又由于“女性 言语有个人化、具体化特征”,“女性 言谈往往涉及细节、个人隐私和具体理 由。这些特征营造了一种隐秘气氛”。
4、语用策略(语用的定义) 语用交际的两项重要法则是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 了产生幽默感,通常会打破这两个原则。 如:《天天向上》中钱枫的“头大”、欧弟的“个矮”、 田源的“豆脸”经常会被调侃(违背了礼貌原则)
二、语码转换的使用
语码转换(CS):两种或者多种语言的使用者根据交际情 景的需要所进行的各种不同语言变体之间的选择和转换。 语码:指代有社会阶层特点的语言变体,也指语言表达的 不同策略。语言、方言、标准语等都属于语码。
媒体语言的功能
媒体既具有宣传功能又具有 传播功能。 媒体语言也既有宣传功能,
又有传播功能。
媒体语言的分类
电视电影语言
报刊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刊是一种纸质媒介,在诸多形式的 传媒言中,报刊语言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 它是一种书面语, 同时又是与传统语言、 正统语言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但在当代, 报刊语言也体现了一些新变、渐变。
广播、电视、电影是三种不同的传播 方式,但都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的传播媒 介。广播电视电影语言主要指播音员、节 目主持人的语言、电视片电影的解说词以 及其他电视广播中的有声语言 ,也包括字 幕等。
二、媒体语言的内涵、外延
(1)宽派认为,媒体语言包括媒体传播的符 号系统。如:
黄匡宇对电视新闻语言的概括:电视 新闻语言系统包括抽象语言系统和具象语 言系统。抽象语言系统由抽象音响语言 (播音语言、现场语言)和文字(屏幕文 字、画面文字)组成。具象语言系统有客 观性具象语言(造型语言:如形体语言、 表情语言、着饰语言、色彩语言、空间语 言、图表语言;具象声响语言:现场音响、 音乐语言)和主观具象语言(线条、光线、 色彩、影调、角度、景别、蒙太奇、特技) 组成。
五、媒体语言中的不良因 素及危害
• 网络语言
• 广播电视语言 • 书籍报刊语言
网络语言
网络媒体语言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 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它的突出特 点是五彩缤纷的词汇、超越常规的语法、 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由于主体的隐蔽 性而带来的粗俗化的特点。它在丰富现 代汉语的同时,也给现代汉语的规范和 发展带来挑战。网络语言里面有创新性 和可借鉴的东西,但其负面影响不可低 估。比如:
网络语言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 现而形成的一种语言。从形态上而言, 与 报刊语言一样, 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视觉语 言 ,但极大地突破了传统书面语言的常规、 法度。一般来说, 网络语言主要还是指网 络上的文字作品或用以交流信息的符号化 个性表述等。
短信被称为“第五媒体”语言, 是 “书信”的变体,是亲朋之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致问候的 一种方式。短信语言是“民间语言”, 生 动通俗, 已非散文语言所能涵盖, 而是 自成一家面目。
四、媒体语言的属性和功 能
(一)属性: ①认为媒体语言是单质的,属应用语言学科。
②认为媒体语言是多质的,具有新闻、语言、 艺术、技术等综合性特征。
(二)功能:
①认为媒体是舆论宣传工具,媒体语言主要 具有宣传功能。
②认为媒体是传播的工具,媒体语言主要具 有传播的功能。 ③认为媒体既具有宣传功能又具有传播功能, 媒体语言也既有宣传功能,又有传播功能。
(2)窄派认为,媒体语言单指在媒体中使用 的语言、文字。 (3)中派认为,媒体语言包括在媒体中使用 的有声语言、副语言、体态语、文字、音 响、相关图表、字母等。
三、媒体语言的分类
媒体语言的分类, 就是根据媒体语 言所呈现出的不同特征对其划分归类。 这种划分归类, 对于深入认识媒体语言 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把握媒体语言研究 对象, 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按照媒体划 分可以把媒体语言划分为 : 报刊语言、 广播语言、电视电影语言、网络语言、 短信语言等。
一、有无媒体语言
(1)认为没有媒体语言。如[美]司卡莱 认为:“有媒体的存在,有语言的存在, 有它们之间的关系,但很难说有一个独 立的媒体语言存在。” (2)认为是语言在媒体中的运用。如对 网络语言的认识,“认为网络语言的存 在只是语言的运用问题。”
(3)认为存在有自身独特规律和完整系统的 媒体语言。如多数研究新闻语言、广播电 视语言和网络语言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 的观点。 (4)认为无论是语言在媒体中的运用,还是 有独特规律的媒体语言,都可以称为媒体 语言。如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称其为媒 体语言。
1.网络语言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反规范和随 意性的特点。从传情达意的手段和意蕴表 达的角度看,很多网络语言同传统的主流 语言差别明显,部分网络语言甚至违背了 语言的发展规律。例如:“今天晚上谁去 散步的说?”、“不要忘了伊妹儿我!”、 把“漂亮”说成“漂漂”、“东西”说成 “东东”、“害怕”说成“怕怕”等等。 像这些语序变异、随意倒装的句式和奇特 的词汇,完全违背了现代汉语的传统规则。
• 2.网络语言具有明显的杂芜性、混乱性。 比如:“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的说”、 “我饭过了,无语,一会短你”,这些网 上惯常的语言,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网 络或对网络知之甚微的人来说,有几个 能理解?
• 3.网络语言具有明显的低俗性。网民良 莠不齐,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就产生 了一些低级、粗俗甚至肮脏、丑恶的语 言。诸如“SHIET(狗屎)”、“TMD(他妈 的)”、“WBD(王八蛋)”、“NQS(你去 死)”等词汇以及一些侮辱性、谩骂性的 语言在聊天室和论坛中随处可见,严重 地污染了网络。
书籍报刊语言
• 1.错别字泛滥。据统计,目前全国过半 的科技类刊物差错率超国家规定标准, 有些错误甚至非常流行,如“戴上紧箍 咒”,而“咒语”实际上是指念的口诀; 不少报纸混淆概念,误将“新中国50岁 华诞”写成“祖国50岁华诞”,“权力” 与“权利”不分的情况也比比皆是,甚 至某些权威的党报党刊也错字屡出。
•
但正是这些似是而非的语言,在学生 中非常流行。网络语言的这些负面效应, 已经引起了有关政府机构的重视,上海 市就规定(上海)国家机关公文、教科 书和新闻报道中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 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
广播电视语言
不少广电媒体语言在追求亲切自然、 强调个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具有刻意 模仿港台语言方式、追求西方语言方式 的不良倾向,沙哑、有气无力、含糊不 清被视为有特色,外来语、洋腔洋调被 视为时髦。 此外,目前某些地方台推出的方言 新闻节目,固然能够刺激收视率提升, 但对于普通话这一通用语言的推行来说, 却是背道而驰。
随着媒体的发展 , 媒体语言也越来 越丰富多样,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也越 来越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 指出:“媒体语言,尤其是广播电视语言, 太重要了——它对社会语言和民族文的走 向 有 着 任 何 其 他 载 体 不 能 比 拟 的 影 响 力 。 ”因此, 加强对媒体 语言的研究, 提高对媒体语言的正确认识,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