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习题与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部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
一、论述题
1.原苏联东欧国家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
2.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误会”。
3.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要遵守通行的国际关系准则。
4.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5.简述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特点。
6.苏联在处理对外关系问题上有何教训?
7.如何认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
【答案要点】
1
原苏联东欧国家存在的失误和错误,包括严重的错误,有其复杂的原因和背景,并非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也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许多问题的产生有其主观的、客观的、历史的、现实的原因。从主观上来说,是指导思想上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结果;从客观上来说,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史无前例的艰巨任务,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从历史上来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发展进程,只能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而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发展,这些国家都进行过改革,想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但最后背离了正确的方向;从现实来说,苏联长期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又处在两极对峙之中,对一些问题就可能采取一些过度的、极端的做法,且一旦形成就难以扭转。许多错误和失误并非出自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而是出自其具体的实现形式,即具体的政治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克服这些困难、问题和错误,必须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实现社会主义的方式,舍此别无他途。总之,因苏联东欧剧变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不对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根本不同于以往的剥削阶级居统治地位的崭新制度,只能在探索中前进,在探索中出现失误也不奇怪,甚至出现局部的倒退也不可怕,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道路中,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才是正确的态度,出现问题和错误就否定一切是不科学的。
2
东欧地区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各种矛盾的焦点,两次世界大战使东欧成为一个民族灾难最深重、战乱最频繁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给东欧各国人民提供了特殊的机遇。历史已经证明,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及各种政治力量、政党组织都不可能领导东欧各国人民走上民族独立、和平发展和人民解放道路,只有共产党坚持了反法西斯的斗争并得到了苏联红军的大力帮助,才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悲惨的历史,并经过民族民主革命,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东欧各国人民在争取独立和自由的长期斗争中作出的正确选择,是历史的必然。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也证明这些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1989年东欧发生了剧变。这有它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原因,应该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不能因此而否定二战后的历史选择。那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3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战后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由于“大国主义”
与“利己主义”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间不断出现裂痕并酿成公开冲突,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个社会主义国家首先是民族国家,其次才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相互关系中,强调社会主义共同的阶级性质,不能忽略这些国家各自作为独立国家的存在。任何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都是平等的,不能以“社会主义大家庭”、“国际主义”等为借口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要遵守通行的国际关系准则。
4
改革是社会主义实践中所面对的突出课题。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主义事业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作出的必要的选择。它代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否定,而是对传统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扬弃,是在肯定社会主义几十年建设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新的体制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
5
(1)战后苏联的经济发展及其经济体制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苏联经济遭受重大损失。战后,苏联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始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到20世纪40年代末基本完成了恢复任务。从50年代开始,重新进入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轨道。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表现在:1)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增长速度较快。2)经济实力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高。3)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4)随着经济实力增长,军事实力也迅速增强。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国家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进行的。这种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国家机关是经济管理的主体;整个国家经济以及各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都靠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来指挥,不承认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国家以行政方法为主管理经济,忽视经济杠杆的作用。由于集中过多,统得过死,企业缺乏发展生产、改善经营的内在动力,不能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战后,这种体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已经不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苏联政治体制的形成与特点。苏联政治体制经过战前几十年的发展,到战后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其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客观地看,这种体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由于其政令统一、指挥方便,便于统筹全局,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保证了苏联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保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历史上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它也存在着弊端,主要是:社会主义法律不健全,政治民主逐渐受到破坏;以党代政,党政不分;个人崇拜恶性发展,集体领导名存实亡;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地方权力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党和国家机关官僚主义浓厚,腐化盛行,严重脱离群众;思想僵化,教条主义泛滥,对时代变化提出的新问题缺乏科学的理论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发展进步。
6
苏联在处理与西方国家关系以及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上留下深刻教训。首先,未能处理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客观上讲,苏联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封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受到西方国家“遏制”政策的围堵,这种国际环境给它开展对外关系造成困难,限制了它的活动空间,缩小了政策选择余地。与此同时,苏联领导人在主观认识上也存在对自己力量的盲目乐观和对国际形势的教条主义判断的问题,没有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