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答题万能模板
高考化学试题实验操作题答题模板
![高考化学试题实验操作题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5fc880d376baf1ffc4fad60.png)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类型1实验基本操作类1.浓硫酸稀释操作【规范操作】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题关键】①浓硫酸倒入水中;②缓慢;③不断搅拌。
2.分液操作【规范操作】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当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
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题关键】①液面上方与大气相通;②沿烧杯壁;③上上下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3.焰色反应操作【规范操作】【答题关键】①烧、蘸、烧、洗、烧;②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4.容量瓶查漏操作【规范操作】向容量瓶中加适量水,塞紧瓶塞,用手指顶住瓶塞,倒立,用吸水纸检查是否有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用同样方法检查。
【答题关键】①装水;②倒立;③检查是否漏水;④旋转180°;⑤重复操作。
5.沉淀剂是否过量操作【规范操作】(1)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2)加入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答题关键】①上层清液;②沉淀剂或与沉淀剂;③是否沉淀;④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进行有关定量计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
6.沉淀洗涤操作【规范操作】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答题关键】①浸没;②重复2~3次。
7.判断沉淀是否洗净操作【答题模板】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置于试管中,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8.常见试纸的使用【答题模板】(1)定量试纸(如pH试纸)取一小片×××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测量数据。
高考化学答题万能公式及解题技巧:化学方程式篇
![高考化学答题万能公式及解题技巧:化学方程式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579fe7f8c75fbfc77db250.png)
高考化学答题万能公式及解题技巧:化学方程式篇1、硝酸银与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溶液:Ag++Cl-=AgCl↓2、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3、钠与硫酸铜溶液:2Na+2H2O+Cu2+=2Na++Cu(OH)2↓+H2↑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H2O=4Na++4OH–+O2↑5、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HCO3-+H+=CO2↑+H2O6、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HCO3-+CH3COOH=CO2↑+H2O+CH3COO-7、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Ca2++2OH-+2HCO3-+Mg2+=Mg(OH)2↓+CaCO3↓8、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2HCO3-+Ca2++2OH–=CaCO3↓+2H2O+CO32–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Ca2++HCO3-+OH–=CaCO3↓+H2O10、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2:Ca2++2OH–+CO3=CaCO3↓+H2O12、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CO2:OH–+CO2=HCO3-13、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Ca2++2OH–+2HCO3-=CaCO3↓+CO32–+2H2O14、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HCO3-+OH–+Ca2+=CaCO3↓+H2O15、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2OH–+NH4++HCO3-=BaCO3↓+H2O+NH3•H2O16、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CO32–+H+=HCO3- 或CO32–+2H+=CO2↑+H2O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OH–=CO32–+H2O18、过量的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OH–=HCO3-19、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NH4++HCO3-+2OH–=NH3↑+CO32–+2H2O20、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21、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22、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H++OH–=H2O23、磷酸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H3PO4+OH–=H2O+H2PO4–24、磷酸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2H3PO4+3Ca2++6OH–=Ca3(PO4)2↓+6H2O25、碳酸镁溶于强酸:MgCO3+2H+=Mg2++CO2↑+H2O26、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Mg2++SO42–=BaSO4↓+Mg(OH)2↓27、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28、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中性:2H++SO42–+2OH–+Ba2+=2H2O+BaSO4↓29、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硫酸根完全沉淀:H++SO42–+OH–+Ba2+=BaSO4↓+H2O30、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2Al3++3SO42–+8OH–+3Ba2+=3BaSO4↓+2AlO2–+4H2O31、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Mg(OH)2+2H+=Mg2++2H2O3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33、物质的量之比为1:1NaAl合金置于水中:Na+Al+2H2O=Na++AlO2–+2H2↑34、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Al2O3+2OH–=2AlO2–+H2O35、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Al2O3+6H+=2Al3++3H2O36、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Al(OH)3+OH–=AlO2–+2H2O37、氢氧化铝与盐酸溶液反应:Al(OH)3+3H+=Al3++3H2O38、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Al3++3HCO3-=Al(OH)3↓+CO2↑39、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2Al3++3CO32–+3H2O=2Al(OH)3↓+3CO2↑40、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41、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Al3++3H2O=Al(OH)3↓+3H+42、氯化铝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Al3++3AlO2–+6H2O=4Al(OH)3↓43、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3++3AlO2–+6H2O=Fe(OH)3↓+3Al(OH)3↓4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AlO2–+H++H2O=Al(OH)3↓45、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2–+4H+=Al3++2H2O46、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AlO2–+NH4++H2O=Al(OH)3↓+NH3↑47、金属铁溶于盐酸中:Fe+2H+=Fe2++H2↑48、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49、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3Fe2+50、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S+H+=Fe2++H2S↑51、硫化钠与盐酸反应:S2–+2H+=H2S↑52、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溴水:S2–+Br2=S↓+2Br–53、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2Fe3++2Cl–54、向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2Fe3++H2S=2Fe2++S↓+2H+55、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钠溶液:2Fe3++S2–=S↓+2Fe2+56、硫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2Fe3++3S2–=S↓+2FeS↓57、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钾溶液:2Fe3++2I–=2Fe2++I258、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3++3OH–=Fe(OH)3↓59、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Fe3++3NH3•H2O=Fe(OH)3↓+3NH4+60、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 Fe3++3SCN–=Fe(SCN)361、氯化铁溶液跟过量锌粉反应: 2Fe3++3Zn=2Fe+3Zn2+62、锌与稀硫酸:Zn+2H+=Zn2++H2↑63、锌与醋酸: Zn+2CH3COOH=CH3COO–+Zn2++H2↑64、锌与氯化铵溶液:Zn+2NH4+=Zn2++NH3↑+H2↑65、氯化铁溶液加入碘化钾溶液: 2Fe3++2I-=2Fe2++I266、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2Fe2++H2O2+2H+=2Fe3++2H2O67、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5Fe2++MnO4-+8H+=5Fe3++Mn2++4H2O68、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盐酸: Fe3O4+8H+=2Fe3++Fe2++4H2O69、氧化铁溶于盐酸: Fe2O3+6H+=2Fe3++3H2O70、氧化铁溶于氢碘酸溶液: Fe2O3+2I-+6H+=2Fe2++I2+3H2O71、用氯化铁与沸水反应制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 Fe(OH)3+3H+72、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73、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Fe2++Cl2=2Fe3++2Cl-74、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氯气: 2Fe2++4I-+3Cl2=2Fe3++2I2+6Cl-75、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I-+Cl2=I2+2Cl-76、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 2I-+Cl2=I2+2Cl-77、碘化钾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 I-+3Cl2+3H2O=6H++IO3-+6Cl-78、溴化钠溶液中加入氯水: 2Br-+Cl2=Br2+2Cl-79、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水: H2SO3+Cl2+H2O=4H++2Cl-+SO42-80、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铁: H2SO3+2Fe2++H2O=4H++2Fe2++SO42-81、亚硫酸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H2SO3+H2O2=2H++H2O+SO42-82、氯气通入水中: Cl2+H2O=H++Cl-+HClO83、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l2+HCO3=Cl-+CO2+HClO84、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 SO32-+H2O+Br2=SO42-+Br-+2H+85、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SO32-+H2O2=SO42-+2H2O86、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SO2+Br2+2H2O=4H++2Br-+SO42-87、单质铁溶于过量稀硝酸中(NO):Fe+NO3-+4H+=Fe3++NO↑+2H2O88、过量单质铁溶于稀硝酸中(NO):3Fe+2NO3-+8H+=3Fe2++2NO↑+4H2O89、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2NO3-+8H+=3Cu2++2NO↑+4H2O90、单质铜与浓硝酸反应: Cu+2NO3-+4H+=Cu2++2NO2↑+2H2O91、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 2Ag++Cu=2Ag+Cu2+92、用氨水吸收少量SO2: SO2+2NH3+H2O=2NH4++SO32-93、用氨水吸收过量的SO2 : SO2+NH3+H2O=NH4++HSO3-94、稀硝酸中通入SO2: 3SO2+2NO3-+2H2O=3SO42-+2NO↑+4H+95、浓硝酸中通入SO2: SO2+2NO3-=SO42-+2NO2↑96、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NH4++OH- NH3↑+H2O97、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 Ca2++SO2+ClO-+H2O=CaSO4↓+Cl-+2H+98、用碳酸钠溶液吸收过量SO2: CO32-+H2O+2SO2=CO2↑+2HSO3-99、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H2S+Cu2+=CuS↓+2H+100、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S2-+Cu2+=Cu S↓101、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2O 2OH-+H2↑+Cl2↑102、电解硫酸铜溶液:2Cu2++2H2O 2Cu↓+O2↑+4H+103、电解氯化铜溶液: Cu2++2Cl- =电解=Cu↓+Cl2↑104、电解熔融氯化钠: 2Na++2Cl-=(熔融)= 2Na+Cl2↑105、电解熔融氧化铝: 4Al3+ +6O2- =电解=4Al+3O2↑106、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 MnO2+2Cl-+4H+=加热=Mn2++Cl2↑+2H2O 107、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OH-=Cl-+ClO-+H2O108、氯气通入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3Cl2+6OH-=5Cl-+ClO3-+3H2O109、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lO-+H2O+CO2=HClO+HCO3-110、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 ClO-+Cl-+2H+=Cl2↑+H2O111、氯酸钾与浓盐酸: ClO3-+5Cl-+6H+=3Cl2↑+3H2O112、硫化钠、亚硫酸钠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2S2-+SO32-+6H+=3S↓+3H2O 113、NO2溶于水: 3NO2+H2O=2H++NO3-+NO↑114、NO2通入亚硫酸钠溶液: SO32-+NO2=SO42-+NO↑115、硫化钠的第一步水解: S2-+H2O== HSO3-+OH-116、碳酸钠的第一步水解: CO32-+H2O== HCO3-+OH-117、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 Ba2++SO42-=BaSO4↓118、硫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3S+6OH-=2S2-+SO32-+3H2O119、醋酸钡溶液与硫酸反应:Ba2++2CH3COO-+2H++SO42-=BaSO4↓+2CH3COOH 120、醋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CH3COOH+OH-=CH3COO-+H2O121、醋酸与氨水反应:CH3COOH+NH3•H2O=CH3COO-+NH4++2H2O122、苯酚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C6H5OH+OH-=C6H5O-+H2O123、苯酚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6C6H5OH+Fe3+=[Fe(C6H5O)6]3-+6H+124、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 C6H5O-+CH3COOH=C6H5OH+CH3COO-125、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6H5O-+H2O+CO2=C6H5OH+HCO3-126、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苯酚:C6H5OH+CO32-=C6H5O-+HCO3-127、碳酸钙跟甲酸反应:CaCO3+HCOOH=Ca2++CO2↑+H2O+HCOO-128、甲酸钠跟盐酸反应: HCOO-+H+=HCOOH129、小苏打溶液与甲酸溶液反应:HCOOH+HCO3-=CO2↑+H2O+HCOO-130、Na2C2O4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13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双氧水:5H2O2+2MnO4-+6H+=5O2↑+2Mn2++8H2O 132、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与双氧水:2Fe2++H2O2+2H+=2Fe3++2H2O133、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134、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生成CO2:5C2H4+12MnO4-+36H+=10CO2↑+12Mn2++28H2O135、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CH3COOCH2CH3+OH-=CH3COO-+HOCH2CH3 136、硬脂酸甘油酯与氢氧化钠溶液:(C17H35COO)3(C3H5O3)+3OH-=3C17H35COO-+CH2(OH)CH(OH)CH2OH137、氯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CH3CH2Cl+OH-=CH3CH2OH+Cl- 138、硝酸银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Ag++NH3•H2O=AgOH↓+NH4+139、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Ag++2NH3•H2O=[Ag(N H3)2]++2H2O 140、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2OH-=CH2(OH)(CHOH)4COO-+NH4++3NH3+H2O+2Ag↓14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u2++2OH-=Cu(OH)2↓142、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Cu2++2NH3•H2O=Cu(OH)2↓+2NH4+ 14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Cu2++4NH3•H2O=[Cu(NH3)4]2++4H2O 144、硫酸锌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Zn2++2NH3•H2O=Zn(OH)2↓+2NH4+ 145、硫酸锌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Zn2++4NH3•H2O=[Zn(NH3)4]2++4H2O。
2023年高考化学答题模板
![2023年高考化学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da8d78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2.png)
2023年高考化学答题模板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答案格式:将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括号内。
1.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属于()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酸碱反应d) 化合反应2. 下列元素中,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物是()a) H2b) Hec) Ned) Li3. 现代原子核结构包括()a) 质子和电子b) 质子和中子c) 电子和中子d) 质子、中子和电子...第二部分:填空题本部分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答案格式:将填空处的答案写在横线上。
11. 铁的化学符号是______。
12. 氯气的化学式是______。
...第三部分:简答题本部分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答案格式:在保持简洁性的前提下,回答问题要完整和准确。
13. 简述原子序数的概念以及确定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实验方法。
...第四部分:计算题本部分共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答案格式:将计算过程和结果写在相应位置,保持清晰可读。
14. 已知金的摩尔质量为197.0 g/mol,求5.00 g金中的金原子数。
...评分要求:1. 简答题要求回答准确、完整并且言简意赅。
2. 计算题要求给出清晰的计算过程并得出准确答案。
3. 答题格式要规范,保持清晰易读,避免涂改。
注意事项:1. 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并按照要求答题。
2. 考试结束前,请将试卷和答题卡整理齐全,保持整洁,及时交卷。
2023高考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模板_有什么应试技巧
![2023高考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模板_有什么应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b30006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6.png)
2023高考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模板_有什么应试技巧高中化学各类型答题模板一、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1)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__,若不再产生沉淀,则__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__离子未完全沉淀。
(3)洗涤沉淀操作:将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自然流下后,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注意:要选择一种溶液中浓度较大的比较容易检验的离子检验,不能检验沉淀本身具有的离子。
二、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1.答题策略:一般从实验原理出发(包括物质的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顺序来表述答案。
2.答题模板:操作现象结论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例: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气体分别是SO2和CO2。
答案一:取适量品红溶液分别于两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两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气体,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2。
答案二:取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于两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两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的是SO2气体,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CO2。
三、实验现象描述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1.答题策略: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完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先后发生了什么现象。
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式再结合特殊要求进行分析处理:(1)“海”(溶液):①颜色由……变成……;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③溶液产生倒吸;④生成(产生)……色沉淀;⑤溶液变浑浊;⑥产生大量气泡(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⑦有液体溢出。
高考化学答题万能公式及解题技巧:化学方程式篇
![高考化学答题万能公式及解题技巧:化学方程式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c494b31ed9ad51f11df2cd.png)
高考化学答题万能公式及解题技巧:化学方程式篇1、硝酸银与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溶液:Ag++Cl-=AgCl↓2、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3、钠与硫酸铜溶液:2Na+2H2O+Cu2+=2Na++Cu(OH)2↓+H2↑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H2O=4Na++4OH–+O2↑5、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HCO3-+H+=CO2↑+H2O6、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HCO3-+CH3COOH=CO2↑+H2O+CH3COO-7、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Ca2++2OH-+2HCO3-+Mg2+=Mg(OH)2↓+CaCO3↓8、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2HCO3-+Ca2++2OH–=CaCO3↓+2H2O+CO32–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Ca2++HCO3-+OH–=CaCO3↓+H2O10、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2:Ca2++2OH–+CO3=CaCO3↓+H2O12、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CO2:OH–+CO2=HCO3-13、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Ca2++2OH–+2HCO3-=CaCO3↓+CO32–+2H2O14、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HCO3-+OH–+Ca2+=CaCO3↓+H2O15、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2OH–+NH4++HCO3-=BaCO3↓+H2O+NH3?H2O16、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CO32–+H+=HCO3- 或CO32–+2H+=CO2↑+H2O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OH–=CO32–+H2O18、过量的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OH–=HCO3-19、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NH4++HCO3-+2OH–=NH3↑+CO32–+2H2O20、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21、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22、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H++OH–=H2O23、磷酸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H3PO4+OH–=H2O+H2PO4–24、磷酸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2H3PO4+3Ca2++6OH–=Ca3(PO4)2↓+6H2O25、碳酸镁溶于强酸:MgCO3+2H+=Mg2++CO2↑+H2O26、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Mg2++SO42–=BaSO4↓+Mg(OH)2↓27、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28、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中性:2H++SO42–+2OH–+Ba2+=2H2O+BaSO4↓29、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硫酸根完全沉淀:H++SO42–+OH–+Ba2+=BaSO4↓+H2O30、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2Al3++3SO42–+8OH–+3Ba2+=3BaSO4↓+2AlO2–+4H2O31、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Mg(OH)2+2H+=Mg2++2H2O3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33、物质的量之比为1:1NaAl合金置于水中:Na+Al+2H2O=Na++AlO2–+2H2↑34、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Al2O3+2OH–=2AlO2–+H2O35、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Al2O3+6H+=2Al3++3H2O36、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Al(OH)3+OH–=AlO2–+2H2O37、氢氧化铝与盐酸溶液反应:Al(OH)3+3H+=Al3++3H2O38、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Al3++3HCO3-=Al(OH)3↓+CO2↑39、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2Al3++3CO32–+3H2O=2Al(OH)3↓+3CO2↑40、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41、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Al3++3H2O=Al(OH)3↓+3H+42、氯化铝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Al3++3AlO2–+6H2O=4Al(OH)3↓43、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3++3AlO2–+6H2O=Fe(OH)3↓+3Al(OH)3↓4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AlO2–+H++H2O=Al(OH)3↓45、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2–+4H+=Al3++2H2O46、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AlO2–+NH4++H2O=Al(OH)3↓+NH3↑47、金属铁溶于盐酸中:Fe+2H+=Fe2++H2↑48、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49、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3Fe2+50、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S+H+=Fe2++H2S↑51、硫化钠与盐酸反应:S2–+2H+=H2S↑52、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溴水:S2–+Br2=S↓+2Br–53、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2Fe3++2Cl–54、向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2Fe3++H2S=2Fe2++S↓+2H+55、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钠溶液:2Fe3++S2–=S↓+2Fe2+56、硫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2Fe3++3S2–=S↓+2FeS↓57、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钾溶液:2Fe3++2I–=2Fe2++I258、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3++3OH–=F e(OH)3↓59、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Fe3++3NH3?H2O=Fe(OH)3↓+3NH4+60、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 Fe3++3SCN–=Fe(SCN)361、氯化铁溶液跟过量锌粉反应: 2Fe3++3Zn=2Fe+3Zn2+62、锌与稀硫酸:Zn+2H+=Zn2++H2↑63、锌与醋酸: Zn+2CH3COOH=CH3COO–+Zn2++H2↑64、锌与氯化铵溶液:Zn+2NH4+=Zn2++NH3↑+H2↑65、氯化铁溶液加入碘化钾溶液: 2Fe3++2I-=2Fe2++I266、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2Fe2++H2O2+2H+=2Fe3++2H2O67、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5Fe2++MnO4-+8H+=5Fe3++Mn2++4H2O68、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盐酸: Fe3O4+8H+=2Fe3++Fe2++4H2O69、氧化铁溶于盐酸: Fe2O3+6H+=2Fe3++3H2O70、氧化铁溶于氢碘酸溶液: Fe2O3+2I-+6H+=2Fe2++I2+3H2O71、用氯化铁与沸水反应制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 Fe(OH)3+3H+72、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73、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Fe2++Cl2=2Fe3++2Cl-74、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氯气: 2Fe2++4I-+3Cl2=2Fe3++2I2+6Cl-75、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I-+Cl2=I2+2Cl-76、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 2I-+Cl2=I2+2Cl-77、碘化钾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 I-+3Cl2+3H2O=6H++IO3-+6Cl-78、溴化钠溶液中加入氯水: 2Br-+Cl2=Br2+2Cl-79、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水: H2SO3+Cl2+H2O=4H++2Cl-+SO42-80、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铁: H2SO3+2Fe2++H2O=4H++2Fe2++SO42-81、亚硫酸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H2SO3+H2O2=2H++H2O+SO42-82、氯气通入水中: Cl2+H2O=H++Cl-+HClO83、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l2+HCO3=Cl-+CO2+HClO84、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 SO32-+H2O+Br2=SO42-+Br-+2H+85、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SO32-+H2O2=SO42-+2H2O86、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SO2+Br2+2H2O=4H++2Br-+SO42-87、单质铁溶于过量稀硝酸中(NO):Fe+NO3-+4H+=Fe3++NO↑+2H2O88、过量单质铁溶于稀硝酸中(NO):3Fe+2NO3-+8H+=3Fe2++2N O↑+4H2O89、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2NO3-+8H+=3Cu2++2NO↑+4H2O90、单质铜与浓硝酸反应: Cu+2NO3-+4H+=Cu2++2NO2↑+2H2O91、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 2Ag++Cu=2Ag+Cu2+92、用氨水吸收少量SO2: SO2+2NH3+H2O=2NH4++SO32-93、用氨水吸收过量的SO2 : SO2+NH3+H2O=NH4++HSO3-94、稀硝酸中通入SO2: 3SO2+2NO3-+2H2O=3SO42-+2NO↑+4H+95、浓硝酸中通入SO2: SO2+2NO3-=SO42-+2NO2↑96、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NH4++OH- NH3↑+H2O97、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 Ca2++SO2+ClO-+H2O=CaSO4↓+Cl-+2H+98、用碳酸钠溶液吸收过量SO2: CO32-+H2O+2SO2=CO2↑+2HSO3-99、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H2S+Cu2+=CuS↓+2H+100、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S2-+Cu2+=Cu S↓101、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2O 2OH-+H2↑+Cl2↑102、电解硫酸铜溶液:2Cu2++2H2O 2Cu↓+O2↑+4H+103、电解氯化铜溶液: Cu2++2Cl- =电解=Cu↓+Cl2↑104、电解熔融氯化钠: 2Na++2Cl-=(熔融)= 2Na+Cl2↑105、电解熔融氧化铝: 4Al3+ +6O2- =电解=4Al+3O2↑106、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 MnO2+2Cl-+4H+=加热=Mn2++Cl2↑+2H2O 107、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OH-=Cl-+ClO-+H2O108、氯气通入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3Cl2+6OH-=5Cl-+ClO3-+3H2O109、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lO-+H2O+CO2=HClO+HCO3-110、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 ClO-+Cl-+2H+=Cl2↑+H2O111、氯酸钾与浓盐酸: ClO3-+5Cl-+6H+=3Cl2↑+3H2O112、硫化钠、亚硫酸钠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2S2-+SO32-+6H+=3S↓+3H2O 113、NO2溶于水: 3NO2+H2O=2H++NO3-+NO↑114、NO2通入亚硫酸钠溶液: SO32-+NO2=SO42-+NO↑115、硫化钠的第一步水解: S2-+H2O== HSO3-+OH-116、碳酸钠的第一步水解: CO32-+H2O== HCO3-+OH-117、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 Ba2++SO42-=BaSO4↓118、硫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3S+6OH-=2S2-+SO32-+3H2O119、醋酸钡溶液与硫酸反应:Ba2++2CH3COO-+2H++SO42-=BaSO4↓+2CH3COOH 120、醋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CH3COOH+OH-=CH3COO-+H2O121、醋酸与氨水反应:CH3COOH+NH3?H2O=CH3COO-+NH4++2H2O122、苯酚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C6H5OH+OH-=C6H5O-+H2O123、苯酚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6C6H5OH+Fe3+=[Fe(C6H5O)6]3-+6H+124、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 C6H5O-+CH3COOH=C6H5OH+CH3COO-125、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6H5O-+H2O+CO2=C6H5OH+HCO3-126、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苯酚:C6H5OH+CO32-=C6H5O-+HCO3-127、碳酸钙跟甲酸反应:CaCO3+HCOOH=Ca2++CO2↑+H2O+HCOO-128、甲酸钠跟盐酸反应: HCOO-+H+=HCOOH129、小苏打溶液与甲酸溶液反应:HCOOH+HCO3-=CO2↑+H2O+HCOO-130、Na2C2O4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13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双氧水:5H2O2+2MnO4-+6H+=5O2↑+2Mn2++8H2O 132、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与双氧水:2Fe2++H2O2+2H+=2Fe3++2H2O133、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134、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生成CO2:5C2H4+12MnO4-+36H+=10CO2↑+12Mn2++28H2O135、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CH3COOCH2CH3+OH-=CH3COO-+HOCH2CH3 136、硬脂酸甘油酯与氢氧化钠溶液:(C17H35COO)3(C3H5O3)+3OH-=3C17H35COO-+CH2(OH)CH(OH)CH2OH137、氯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CH3CH2Cl+OH-=CH3CH2OH+Cl- 138、硝酸银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Ag++NH3?H2O=AgOH↓+NH4+139、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Ag++2NH3?H2O=[Ag(N H3)2]++2H2O 140、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2OH-=CH2(OH)(CHOH)4COO-+NH4++3NH3+H2O+2Ag↓14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u2++2OH-=Cu(OH)2↓142、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Cu2++2NH3?H2O=Cu(OH)2↓+2NH4+ 14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Cu2++4NH3?H2O=[Cu(NH3)4]2++4H2O 144、硫酸锌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Zn2++2NH3?H2O=Z n(OH)2↓+2NH4+ 145、硫酸锌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Zn2++4NH3?H2O=[Zn(NH3)4]2++4H2O继续阅读。
高考化学答题模板36页PPT
![高考化学答题模板3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658ee44f51e79b89690226cb.png)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高考化学答题模板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高考化学答题万能模板
![高考化学答题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b24fc5e1711cc7931b7165f.png)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万能模板【答题要领1】——液体体积测量中读数的答题关键【典例1】[2009·山东高考·T30(4)]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
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定容时视线应_____.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抽样分析】【规范答案】平视凹液面(平视刻度线) 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答题要领** ——解答要素:(1)平视:视线与刻度线和凹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2)读数:液面最低点(最底端、最底处、最底部、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得分点及关键词:前一空的得分点是视线+凹液面(或刻度线).后一空得分点是“液面最低点+切线”(1)“平视”、“刻度线”、“凹液面” (2)“液面最低点”、“相切”【巩固体验】1、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1)滴定管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起始读数为 mL.终点读数为 mL;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mL。
答案:(1)滴定管垂直放置;装液和放液后需要等一会.待液面上下不发生变化时才能读数;读数时要平视.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读数应精确到0.01 mL(2)0.00 16.10 16.10【答题要领2】——沉淀洗涤是否完全的检验答题模板【典例2】[2011·江苏高考·T18(1)]Ag2O2是银锌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在KOH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生成Ag2O沉淀.保持反应温度为80 ℃.边搅拌边将一定量K2S2O8溶液缓慢加到上述混合物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样品。
(完整版)高考化学简答题(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
![(完整版)高考化学简答题(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0977611ec3a87c24128c42b.png)
高考化学简答题(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答题模板归纳高三化学组(一)实验部分1. 检查装置气密性[答题模板]装置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方法(微热、手捂、热毛巾捂、注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1)手捂或热毛巾捂法将待检装置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或热毛巾捂住装置,若导气管口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在导气管口倒吸形成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液封法若是有分液漏斗的装置:用止水夹夹紧导气管的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启普发生器型(简易)的装置:关闭导气管的旋塞(或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中加适量水,若长颈漏斗和容器中液体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 物质的检验、鉴别[答题模板]液体:取少量液体试剂于试管中→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固体:取少量固体试剂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气体:将气体通入XXX溶液中→描述现象→得出结论【例】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 a1=1.2×10-2,K a2=6.3×10-3,H2CO3的电离常数K a1=4.5×10-7,K a2=4.7×10-11。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
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____________ 。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
仪器自选。
供选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3. 测溶液pH的操作:[答题模板] 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 试纸中部,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高考化学复习实验题的答题模板
![高考化学复习实验题的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100bc4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3.png)
高考化学复习实验题的答题模板1、浓硫酸的稀释: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性: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3、用试纸检验气体:以nh3为例用玻璃棒贴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或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大试管单孔纳为基准:①微热法: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木患夹卡住Auron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圆柱形中向试管中灌水,并使长颈圆柱形中液面低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高维持不变,表明气密性较好。
若为分液圆柱形,塞紧橡皮塞,用木患夹卡住Auron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圆柱形中重新加入一定量的水,关上活塞,若分液圆柱形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缓至不再滴下,表明气密性较好。
5、闻气体的气味: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轻轻扇动,并使少量气体沁入鼻孔。
6、焰色反应:以k元素为例用洁净的铂丝煮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借由蓝色钴玻璃观测火焰与否为紫色。
备注:冲洗铂丝用盐酸溶液。
7、洗涤沉淀: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转化成至过滤器中至浸结晶,静置,并使蒸馏水蒸出,重复2~3次即可。
8、判断沉淀剂是否足量的操作:在上层清液中或挑少量上层清液放在大试管中,碱液沉淀剂,若不再产生结晶,表明结晶全然。
例如粗盐纯化实验中推论bacl2已过量的方法就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碱液bacl2溶液,若溶液未改混浊,则说明bacl2已过量。
9、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挑少量最后一次冲洗洗液,碱液适当试剂……10、萃取分液操作:停用分液圆柱形活塞,将混合液放入分液圆柱形中,充份震荡、静置、分层,在圆柱形下面摆一个大烧杯,关上分液圆柱形活塞,并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泣不成声;上层液体从上口盛满。
高考化学大题答题模板
![高考化学大题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81f548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6.png)
高考化学大题答题模板一、选择题。
1. ( ) 下列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是()。
A. 钠B. 铜C. 铝D. 铁。
2. ( ) 氧化铁是一种()。
A. 氧化性氧化物B. 还原性氧化物C. 酸性氧化物D. 碱性氧化物。
3. ( )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 CO2B. SO2C. NO2D. Na2O。
4. ( ) 一定量的氢气和一定量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完全反应得到一定量的水,这是()。
A. 质量守恒定律B. 能量守恒定律C. 恒定比例定律D. 多个定律共同作用。
5. ( )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键化合物的是()。
A. NaClB. H2OC. CaOD. KCl。
二、填空题。
1. 氧化亚铁的化学式是()。
2. 一定量的氧气和一定量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完全反应得到一定量的水,这是()定律。
3. 氧化铁是一种()性氧化物。
4.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比总是固定不变,这是()定律。
5.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三、解答题。
1. 请简要说明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比总是固定不变的原因。
2. 请解释一定量的氢气和一定量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完全反应得到一定量的水的化学过程。
3. 请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共价键化合物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请举例说明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5. 请解释氧化铁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计算题。
1. 已知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完全反应得到水,若氢气的质量为2g,氧气的质量为16g,求生成的水的质量。
2. 某化合物中含有氧的质量为24g,其中氧的质量占总质量的40%,求该化合物的质量。
3. 某化合物中含有钠的质量为20g,其中钠的质量占总质量的25%,求该化合物的质量。
4. 氧化铁的分子量为160g/mol,求5mol氧化铁的质量。
5. 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3O4,若氧化铁中铁的质量为168g,求氧化铁中氧的质量。
高中化学大题答题模板
![高中化学大题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5e717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4.png)
高中化学大题答题模板一、选择题。
1. 下列物质中,属于元素的是()。
A. 石灰石B. 硫酸铜C. 水D. 纯净水。
答案,D。
2. 以下各组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 水、氧气、氢气B. 空气、水、氢气C. 纯净水、石灰石、氢气D. 水、石灰石、氢气。
答案,D。
3.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纯净水B. 空气C. 硫酸铜溶液D. 纯净水和石灰石混合物。
答案,D。
4. 化学反应中,发生反应的物质称为()。
A. 反应物B. 生成物C. 催化剂D. 溶剂。
答案,A。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酸与碱中和反应B. 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物反应C. 金属与金属的反应D. 酸与金属的反应。
答案,B。
二、填空题。
1.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相对物质的质量比称为()。
答案,化学计量比。
2. 化学反应中,发生反应的物质称为(),消耗完全的称为()。
答案,反应物,限量试剂。
3. 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称为(),得到电子的称为()。
答案,氧化剂,还原剂。
4. 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
答案,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5.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成正比,与浓度成()比。
答案,正比。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说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答案,化学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温度升高,分子活动增加,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浓度增大,有效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2. 请简要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得到电子的反应。
在反应中,发生氧化的物质失去电子,称为氧化剂;发生还原的物质得到电子,称为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常见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物反应等。
四、综合题。
1.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化学反应,氢气与氧气的氧化反应。
答案,2H2 + O2 → 2H2O。
高考化学答题万能公式及解题技巧化学方程式篇
![高考化学答题万能公式及解题技巧化学方程式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4a8fb183d049649b66588a.png)
高考化学答题万能公式及解题技巧:化学方程式篇1、硝酸银与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溶液:Ag++Cl-=AgCl↓2、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3、钠与硫酸铜溶液:2Na+2H2O+Cu2+=2Na++Cu(OH)2↓+H2↑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H2O=4Na++4OH–+O2↑5、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HCO3-+H+=CO2↑+H2O6、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HCO3-+CH3COOH=CO2↑+H2O+CH3COO-7、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Ca2++2OH-+2HCO3-+Mg2+=Mg(OH)2↓+CaCO3↓8、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2HCO3-+Ca2++2OH–=CaCO3↓+2H2O+CO32–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Ca2++HCO3-+OH–=CaCO3↓+H2O10、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2:Ca2++2OH–+CO3=CaCO3↓+H2O12、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CO2:OH–+CO2=HCO3-13、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Ca2++2OH–+2HCO3-=CaCO3↓+CO32–+2H2O14、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HCO3-+OH–+Ca2+=CaCO3↓+H2O15、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2OH–+NH4++HCO3-=BaCO3↓+H2O+NH3•H2O16、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CO32–+H+=HCO3- 或CO32–+2H+=CO2↑+H2O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OH–=CO32–+H2O18、过量的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OH–=HCO3-19、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NH4++HCO3-+2OH–=NH3↑+CO32–+2H2O20、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21、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22、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H++OH–=H2O23、磷酸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H3PO4+OH–=H2O+H2PO4–24、磷酸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2H3PO4+3Ca2++6OH–=Ca3(PO4)2↓+6H2O25、碳酸镁溶于强酸:MgCO3+2H+=Mg2++CO2↑+H2O26、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Mg2++SO42–=BaSO4↓+Mg(OH)2↓27、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28、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中性:2H++SO42–+2OH–+Ba2+=2H2O+BaSO4↓29、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硫酸根完全沉淀:H++SO42–+OH–+Ba2+=BaSO4↓+H2O30、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2Al3++3SO42–+8OH–+3Ba2+=3BaSO4↓+2AlO2–+4H2O31、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Mg(OH)2+2H+=Mg2++2H2O3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33、物质的量之比为1:1NaAl合金置于水中:Na+Al+2H2O=Na++AlO2–+2H2↑34、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Al2O3+2OH–=2AlO2–+H2O35、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Al2O3+6H+=2Al3++3H2O36、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Al(OH)3+OH–=AlO2–+2H2O37、氢氧化铝与盐酸溶液反应:Al(OH)3+3H+=Al3++3H2O38、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Al3++3HCO3-=Al(OH)3↓+CO2↑39、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2Al3++3CO32–+3H2O=2Al(OH)3↓+3CO2↑40、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41、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Al3++3H2O=Al(OH)3↓+3H+42、氯化铝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Al3++3AlO2–+6H2O=4Al(OH)3↓43、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3++3AlO2–+6H2O=Fe(OH)3↓+3Al(OH)3↓4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AlO2–+H++H2O=Al(OH)3↓45、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2–+4H+=Al3++2H2O46、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AlO2–+NH4++H2O=Al(OH)3↓+NH3↑47、金属铁溶于盐酸中:Fe+2H+=Fe2++H2↑48、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49、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3Fe2+50、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S+H+=Fe2++H2S↑51、硫化钠与盐酸反应:S2–+2H+=H2S↑52、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溴水:S2–+Br2=S↓+2Br–53、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2Fe3++2Cl–54、向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2Fe3++H2S=2Fe2++S↓+2H+55、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钠溶液:2Fe3++S2–=S↓+2Fe2+56、硫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2Fe3++3S2–=S↓+2FeS↓57、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钾溶液:2Fe3++2I–=2Fe2++I258、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3++3OH–=Fe(OH)3↓59、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Fe3++3NH3•H2O=Fe(OH)3↓+3NH4+60、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 Fe3++3SCN–=Fe(SCN)361、氯化铁溶液跟过量锌粉反应: 2Fe3++3Zn=2Fe+3Zn2+62、锌与稀硫酸:Zn+2H+=Zn2++H2↑63、锌与醋酸: Zn+2CH3COOH=CH3COO–+Zn2++H2↑64、锌与氯化铵溶液:Zn+2NH4+=Zn2++NH3↑+H2↑65、氯化铁溶液加入碘化钾溶液: 2Fe3++2I-=2Fe2++I266、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2Fe2++H2O2+2H+=2Fe3++2H2O67、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5Fe2++MnO4-+8H+=5Fe3++Mn2++4H2O68、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盐酸: Fe3O4+8H+=2Fe3++Fe2++4H2O69、氧化铁溶于盐酸: Fe2O3+6H+=2Fe3++3H2O70、氧化铁溶于氢碘酸溶液: Fe2O3+2I-+6H+=2Fe2++I2+3H2O71、用氯化铁与沸水反应制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 Fe(OH)3+3H+72、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73、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Fe2++Cl2=2Fe3++2Cl-74、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氯气: 2Fe2++4I-+3Cl2=2Fe3++2I2+6Cl-75、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I-+Cl2=I2+2Cl-76、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 2I-+Cl2=I2+2Cl-77、碘化钾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 I-+3Cl2+3H2O=6H++IO3-+6Cl-78、溴化钠溶液中加入氯水: 2Br-+Cl2=Br2+2Cl-79、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水: H2SO3+Cl2+H2O=4H++2Cl-+SO42-80、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铁: H2SO3+2Fe2++H2O=4H++2Fe2++SO42-81、亚硫酸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H2SO3+H2O2=2H++H2O+SO42-82、氯气通入水中: Cl2+H2O=H++Cl-+HClO83、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l2+HCO3=Cl-+CO2+HClO84、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 SO32-+H2O+Br2=SO42-+Br-+2H+85、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SO32-+H2O2=SO42-+2H2O86、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SO2+Br2+2H2O=4H++2Br-+SO42-87、单质铁溶于过量稀硝酸中(NO):Fe+NO3-+4H+=Fe3++NO↑+2H2O88、过量单质铁溶于稀硝酸中(NO):3Fe+2NO3-+8H+=3Fe2++2NO↑+4H2O89、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2NO3-+8H+=3Cu2++2NO↑+4H2O90、单质铜与浓硝酸反应: Cu+2NO3-+4H+=Cu2++2NO2↑+2H2O91、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 2Ag++Cu=2Ag+Cu2+92、用氨水吸收少量SO2: SO2+2NH3+H2O=2NH4++SO32-93、用氨水吸收过量的SO2 : SO2+NH3+H2O=NH4++HSO3-94、稀硝酸中通入SO2: 3SO2+2NO3-+2H2O=3SO42-+2NO↑+4H+95、浓硝酸中通入SO2: SO2+2NO3-=SO42-+2NO2↑96、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NH4++OH- NH3↑+H2O97、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 Ca2++SO2+ClO-+H2O=CaSO4↓+Cl-+2H+98、用碳酸钠溶液吸收过量SO2: CO32-+H2O+2SO2=CO2↑+2HSO3-99、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H2S+Cu2+=CuS↓+2H+100、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S2-+Cu2+=Cu S↓101、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2O 2OH-+H2↑+Cl2↑102、电解硫酸铜溶液:2Cu2++2H2O 2Cu↓+O2↑+4H+103、电解氯化铜溶液: Cu2++2Cl- =电解=Cu↓+Cl2↑104、电解熔融氯化钠: 2Na++2Cl-=(熔融)= 2Na+Cl2↑105、电解熔融氧化铝: 4Al3+ +6O2- =电解=4Al+3O2↑106、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 MnO2+2Cl-+4H+=加热=Mn2++Cl2↑+2H2O 107、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OH-=Cl-+ClO-+H2O108、氯气通入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3Cl2+6OH-=5Cl-+ClO3-+3H2O109、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lO-+H2O+CO2=HClO+HCO3-110、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 ClO-+Cl-+2H+=Cl2↑+H2O111、氯酸钾与浓盐酸: ClO3-+5Cl-+6H+=3Cl2↑+3H2O112、硫化钠、亚硫酸钠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2S2-+SO32-+6H+=3S↓+3H2O 113、NO2溶于水: 3NO2+H2O=2H++NO3-+NO↑114、NO2通入亚硫酸钠溶液: SO32-+NO2=SO42-+NO↑115、硫化钠的第一步水解: S2-+H2O== HSO3-+OH-116、碳酸钠的第一步水解: CO32-+H2O== HCO3-+OH-117、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 Ba2++SO42-=BaSO4↓118、硫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3S+6OH-=2S2-+SO32-+3H2O119、醋酸钡溶液与硫酸反应:Ba2++2CH3COO-+2H++SO42-=BaSO4↓+2CH3COOH 120、醋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CH3COOH+OH-=CH3COO-+H2O121、醋酸与氨水反应:CH3COOH+NH3•H2O=CH3COO-+NH4++2H2O122、苯酚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C6H5OH+OH-=C6H5O-+H2O123、苯酚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6C6H5OH+Fe3+=[Fe(C6H5O)6]3-+6H+124、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 C6H5O-+CH3COOH=C6H5OH+CH3COO-125、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6H5O-+H2O+CO2=C6H5OH+HCO3-126、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苯酚:C6H5OH+CO32-=C6H5O-+HCO3-127、碳酸钙跟甲酸反应:CaCO3+HCOOH=Ca2++CO2↑+H2O+HCOO-128、甲酸钠跟盐酸反应: HCOO-+H+=HCOOH129、小苏打溶液与甲酸溶液反应:HCOOH+HCO3-=CO2↑+H2O+HCOO-130、Na2C2O4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13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双氧水:5H2O2+2MnO4-+6H+=5O2↑+2Mn2++8H2O 132、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与双氧水:2Fe2++H2O2+2H+=2Fe3++2H2O133、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134、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生成CO2:5C2H4+12MnO4-+36H+=10CO2↑+12Mn2++28H2O135、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CH3COOCH2CH3+OH-=CH3COO-+HOCH2CH3 136、硬脂酸甘油酯与氢氧化钠溶液:(C17H35COO)3(C3H5O3)+3OH-=3C17H35COO-+CH2(OH)CH(OH)CH2OH137、氯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CH3CH2Cl+OH-=CH3CH2OH+Cl- 138、硝酸银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Ag++NH3•H2O=AgOH↓+NH4+139、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Ag++2NH3•H2O=[Ag(N H3)2]++2H2O 140、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2OH-=CH2(OH)(CHOH)4COO-+NH4++3NH3+H2O+2Ag↓14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u2++2OH-=Cu(OH)2↓142、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Cu2++2NH3•H2O=Cu(OH)2↓+2NH4+ 14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Cu2++4NH3•H2O=[Cu(NH3)4]2++4H2O 144、硫酸锌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Zn2++2NH3•H2O=Zn(OH)2↓+2NH4+ 145、硫酸锌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Zn2++4NH3•H2O=[Zn(NH3)4]2++4H2O。
高考化学答题模板(8大专题63个规范)
![高考化学答题模板(8大专题63个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36aa5ce8e9951e79b8927d4.png)
一、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
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则××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离子未完全沉淀。
(3)洗涤沉淀操作:
将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自然流下后,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注意:要选择一种溶液中浓度较大的比较容易检验的离子检验,不能检验沉淀本身具有的离子。
(5)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
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把容量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6)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操作:
①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②碱式滴定管: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万能模板【答题要领1】——液体体积测量中读数的答题关键【典例1】[2009·山东高考·T30(4)]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
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定容时视线应_____,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抽样分析】考生甲考生乙抽样试卷平视液面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与凹液面平行到达刻度线、与刻度线重合分析点评读数时,视线、液面、刻度线要在同一水平线上;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才是正确读数“与凹液面平行”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到达刻度线、与刻度线重合”未指明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规范答案】平视凹液面(平视刻度线) 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答题要领** ——解答要素:(1)平视:视线与刻度线和凹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2)读数:液面最低点(最底端、最底处、最底部、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得分点及关键词:前一空的得分点是视线+凹液面(或刻度线),后一空得分点是“液面最低点+切线”(1)“平视”、“刻度线”、“凹液面” (2)“液面最低点”、“相切”【巩固体验】1、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1)滴定管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起始读数为mL,终点读数为mL;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mL。
答案:(1)滴定管垂直放置;装液和放液后需要等一会,待液面上下不发生变化时才能读数;读数时要平视,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读数应精确到0.01 mL(2)0.00 16.10 16.10【答题要领2】——沉淀洗涤是否完全的检验答题模板【典例2】[2011·江苏高考·T18(1)]Ag2O2是银锌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在KOH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生成Ag2O沉淀,保持反应温度为80 ℃,边搅拌边将一定量K2S2O8溶液缓慢加到上述混合物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样品。
反应方程式为:2AgNO3+4KOH+K2S2O8 =====Ag2O2↓+2 KNO3+2K2SO4+2H2O回答下列问题:上述制备过程中,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抽样分析】考生甲考生乙抽样试卷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Ba(NO3)2溶液,看是否出现白色沉淀。
向最后一次洗涤滤液中滴入1~2滴Ba(NO3)2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分析点评没有明确的结论检验时应该取少许试样进行实验,否则会污染试剂。
【规范答案】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Ba(NO3)2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表示已经洗涤完全(或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若溶液不显红色,表示已经洗涤完全)**答题模板**: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少量xxxxxx溶液(试剂),若xxxxxx(现象),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说明: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四个得分点:取样+试剂+现象+结论。
(1)取样:要取“少许”洗涤滤液。
(2)试剂:选择合理的试剂,如本题中的“Ba(NO3)2溶液”、“酚酞溶液”等。
(3)现象:需有明显的现象描述。
(4)结论:根据现象作出结论。
【巩固体验】2、[2010·天津高考·T9(2)]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TiCl4水解生成TiO2·xH2O,经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Cl-,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得到粉体TiO2。
请回答下列问题:检验TiO2·xH2O中Cl-是否被除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取少许最后一次水洗液,滴入少量AgNO3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Cl-已被除净。
【答题要领3】——实验操作原因、目的、作用的答题要点【典例3】[2011·福建高考·T25(Ⅱ)改编]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
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抽样分析】【规范答案】(1)把生成的CO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2(2)装置内空气中存在少量的CO2被Ba(OH)2溶液吸收,会使测量结果偏高(3)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被Ba(OH)2溶液吸收(或其他合理答案)**答题要领** ——答题要素:(1)明确实验目的:做什么?(2)明确操作目的:为什么这样做?(3)明确结论: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理由是什么?得分点及关键词:本类问题注意以下得分点:操作+(目的)作用(1)操作:怎么“做” ?为什么这样“做”。
(2)作用:需有明确的结论、判断、理由。
【巩固体验】3、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
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
B 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制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
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1)哪个同学的方案更合理: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第(Ⅰ)(Ⅱ)步骤的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取消步骤(Ⅲ)?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A不能说明使石蕊试液变色的是二氧化碳还是碳酸(2)酸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3)不能,若取消步骤(Ⅲ),就不能证明CO2能否使石蕊试液变色【答题要领4】——实验现象的准确、全面描述【典例4】[2011·福建高考·T25(Ⅰ)]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
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抽样分析】考生甲考生乙考生丙抽样试卷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白色沉淀溶解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白色沉淀溶解,有气体生成先有白色沉淀Al(OH)3生成,加盐酸后有CO2生成,Al(OH)3溶解分析点评现象描述不完整,没有描述HCO3-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滤液中含有AlO2-,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发生如下反应:AlO2-+2H2O+CO2====Al(OH)3↓+HCO3-,加入盐酸:HCO3-+H+====CO2↑+H2O现象描述不准确、不具体,现象描述缺少层次性、对应性描述实验现象不能指出具体生成物的名称【规范答案】(1) Al(OH)3+ OH—== AlO2—+ 2H2O(2)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盐酸时有气体产生、白色沉淀溶解。
**答题要领**(1)现象描述要全面: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
(2)现象描述要准确:如A试管中…、B处有…(3)按“现象+结论”格式描述,忌现象结论不分、由结论推现象、指出具体生成物的名称。
得分点及关键词:针对不同状态可按以下模板回答:(1)溶液中→颜色由……变成……,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溶液变浑浊,生成(产生)……沉淀,溶液发生倒吸,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有液体溢出等。
(2)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逐渐溶解,体积逐渐变小(变细),颜色由……变成……等。
(3)气体→生成……色(味)气体,气体由…色变成…色,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巩固体验】4、如图所示:(1)拔开试管a的橡皮塞,加入10 mL 6 mol/L稀硝酸和1 g薄铜片,立即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预期在试管a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请依次逐一写出。
(2)在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导管b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