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步骤1.2 机械设计的分类和内容掌握机械设计的分类及其特点理解机械设计的内容和任务1.3 机械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原则学习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第二章:机械零件设计2.1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掌握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步骤2.2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学习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掌握机械零件的强度校核和选择2.3 机械零件的可靠性和寿命分析理解机械零件的可靠性和寿命的概念学习机械零件的可靠性和寿命分析方法第三章:机械传动设计3.1 机械传动的基本类型和特点了解机械传动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掌握机械传动的选用原则和设计要求3.2 齿轮传动设计学习齿轮传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和参数选择3.3 带传动和链传动设计学习带传动和链传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强度计算和参数选择第四章:机械轴设计4.1 机械轴的设计要求了解机械轴的设计目的和意义掌握机械轴的设计要求和步骤4.2 机械轴的强度计算学习机械轴的强度计算方法掌握机械轴的强度校核和选择4.3 机械轴的设计注意事项学习机械轴的设计注意事项掌握机械轴的可靠性和寿命分析方法第五章:机械结构设计5.1 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掌握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步骤5.2 机械结构的材料选择学习机械结构的材料选择方法和原则掌握机械结构的材料性能和应用5.3 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理解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概念和方法学习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和技巧第六章:联接件设计6.1 联接件的类型及应用了解螺栓联接、焊接、铆接等联接件的类型及应用场景掌握各种联接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6.2 螺纹联接设计学习螺纹联接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和参数选择6.3 焊接与铆接设计学习焊接与铆接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焊接与铆接的强度计算和参数选择第七章:弹簧设计7.1 弹簧的类型及应用了解弹簧的类型及其在机械中的作用掌握弹簧的设计原则和方法7.2 弹簧的设计计算学习弹簧的设计计算方法掌握弹簧的强度计算和参数选择7.3 弹簧的材料及选用学习弹簧的材料选择方法和原则掌握不同材料弹簧的性能和应用第八章:减速器设计8.1 减速器的类型及应用了解减速器的类型及其在机械中的作用掌握减速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8.2 蜗轮减速器设计学习蜗轮减速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蜗轮减速器的强度计算和参数选择8.3 行星减速器设计学习行星减速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行星减速器的强度计算和参数选择第九章:机械动力学9.1 机械动力学基本概念了解机械动力学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9.2 运动学分析学习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方程掌握运动学问题的分析和求解方法9.3 动力学分析学习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程掌握动力学问题的分析和求解方法第十章:机械设计实例分析10.1 机械设计实例概述了解机械设计实例的目的和意义掌握机械设计实例的分析方法和步骤10.2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学习机械设计实例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分析实际机械设计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提高机械设计能力和水平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机械设计的分类和内容:这是基础中的基础,理解了机械设计的分类和内容,才能够对后续的设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方向。
机械设计基础的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的优秀教案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解释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的定义和目的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机械设计的分类和应用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应用第二章: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2.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解释机械设计的创新思路和方法2.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3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机械设计的创新思路和方法机械设计的创新案例分析2.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创新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设计的创新案例,让学生理解创新思路和方法第三章:机械设计的常用材料3.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及性能解释不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条件3.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及性能培养学生根据使用条件选择合适材料的能力3.3 教学内容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常用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材料选择的原则和使用条件3.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常用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材料测试和选择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材料选择的原则和使用条件第四章:机械设计的强度计算4.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强度计算的重要性及方法解释不同载荷和应力对机械结构的影响4.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中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强度计算和优化设计的能力4.3 教学内容强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不同载荷和应力对机械结构的影响强度计算的案例分析和优化设计4.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强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强度计算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载荷和应力对机械结构的影响及优化设计方法第五章:机械设计的摩擦与磨损5.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摩擦与磨损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解释不同摩擦与磨损控制方法的应用5.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中摩擦与磨损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摩擦与磨损控制方法的能力5.3 教学内容摩擦与磨损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不同摩擦与磨损控制方法的应用及优缺点摩擦与磨损控制案例分析5.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摩擦与磨损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摩擦与磨损实验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摩擦与磨损控制方法的应用及优缺点第六章:机械设计的配合与连接6.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配合与连接的概念及重要性解释不同配合与连接方式的特点及应用6.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中配合与连接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合与连接方式的能力6.3 教学内容配合与连接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不同配合与连接方式的特点及应用配合与连接设计案例分析6.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配合与连接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配合与连接实验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配合与连接方式的特点及应用第七章:机械设计的传动系统7.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传动系统的作用及组成解释不同传动方式的特点及应用7.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中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的能力7.3 教学内容传动系统的作用及组成不同传动方式的特点及应用传动系统设计案例分析7.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及作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传动系统实验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传动方式的特点及应用第八章:机械设计的热力学分析8.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热力学分析的重要性及方法解释热力学基本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8.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中热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3 教学内容热力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热力学基本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热力学分析案例分析8.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热力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热力学分析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热力学基本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第九章:机械设计的经济与市场因素9.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经济与市场因素的重要性及影响解释机械设计者在考虑经济与市场因素时的策略和方法9.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中经济与市场因素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9.3 教学内容经济与市场因素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影响机械设计者在考虑经济与市场因素时的策略和方法经济与市场因素分析案例分析9.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与市场因素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影响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经济与市场因素分析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者在考虑经济与市场因素时的策略和方法第十章:机械设计的评价与优化10.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评价的方法及优化策略解释机械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评价及改进方法10.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评价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优化策略提高机械设计性能的能力10.3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评价的方法及指标优化策略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评价与优化案例分析10.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评价的方法及指标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机械设计评价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优化策略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机械设计基础的相关内容,包括机械设计概述、基本原理、常用材料、强度计算、摩擦与磨损、配合与连接、传动系统、热力学分析、经济与市场因素以及评价与优化。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并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型建立和分析。
3.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装配。
4.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2. 机械零部件设计- 机械零部件的功能和分类- 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案例分析3. 机械装配设计- 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装配的设计规范和注意事项 - 机械装配的实际案例分析4. 机械工程图学- 机械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工程图纸的绘制方法和符号规范 - 机械图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分析- 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介绍-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操作和建模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 机械设计实践- 选择一个适合的机械设计项目进行实践- 制定项目设计方案和计划- 完成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机械设计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并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建模和分析。
4.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室操作等。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熟悉机械设计中的各种常用材料和零件。
4. 能够运用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1.1 机械设计的定义1.2 机械设计的目的和意义2.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2.1 设计原则2.2 安全原则2.3 经济原则3. 机械设计的方法3.1 设计方法3.2 设计步骤3.3 设计工具4. 常用材料和零件4.1 常用材料4.2 常用零件5. 机械设计的应用实例5.1 简单机械设计实例5.2 复杂机械设计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1.2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3 常用材料和零件的选择2. 教学难点:2.1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2 常用材料和零件的性能及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设计的应用实例。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设计简单的机械。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教材。
2. 课件:机械设计相关图片、图表、实例等。
3. 工具:绘图板、尺子、铅笔等。
4. 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实际机械产品,引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 讲解: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动手设计简单的机械,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设计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七、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
2. 设计作业:评估学生设计的机械作品,考察其设计思路、创意和创新能力。
3. 小组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讨论的表现,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机械设计相关的企业或实验室,了解机械设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参数和选型依据;(3)熟悉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4)能够运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模拟实验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采用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机械设计概述1. 机械设计的意义和任务2. 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3. 机械设计师的要求和素质第2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1. 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2. 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3.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和校核第3课时: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1. 机械系统的自由度和平衡条件2. 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分析3.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第4课时:机械系统的动力分析1. 机械系统的动力源和动力传递2. 机械系统的负载分析和计算3. 机械系统的动力性能优化第5课时:机械设计实例分析1. 机械设计案例介绍2.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3. 机械设计案例总结和启示三、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辅助材料:PPT课件、教学图样、设计软件教程3. 实验设备:机械设计实验台、测量工具、模拟实验器材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机械产品,引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 讲解:结合PPT课件和教材,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3. 案例分析:分析机械设计实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或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计算和分析。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机械设计中常见的应力、强度、刚度和变形的计算。
4.机械设计中的动力学分析和运动学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看一段机械设备运行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作用。
2.知识讲解:2.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机械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图纸设计和选用材料、零件和构件等,以满足机械设备的功能、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的过程。
-机械设计分为机械结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和机械装置设计等几个方面。
2.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设计原则:设计要求、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适应性和制造简易性。
-设计方法:确定设计任务、收集设计资料、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评价设计方案。
2.3应力、强度、刚度和变形的计算:-应力:介绍正应力、切应力和轴向应力等的计算方法。
-强度:介绍静应力强度、动应力强度和疲劳强度的计算方法。
-刚度:介绍刚度的概念和刚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变形:介绍零件受力产生的变形和变形计算的基本方法。
2.4动力学分析和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介绍运动物体的力学特性和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运动学分析:介绍运动物体的几何特性和运动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3.实例分析:通过给出一个具体机械设备的实例,进行设计计算和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设计方案。
4.小结和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四、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讨论和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对机械设计的疑问和思考,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引言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涉及到物体的结构设计,机械运动分析和力学性能计算等内容。
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合理利用材料、工艺和成本等方面的知识,以满足产品功能和性能的要求。
本教案将介绍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机械设计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 学会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1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分类机械设计是指利用机械原理和方法,设计各种机械元件和机械系统的过程。
按照功能和应用领域的不同,机械设计可以分为结构设计、动力传动设计、工艺装备设计等。
1.2 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作用机械设计的目标是设计出满足特定功能和性能需求的机械产品。
合理的机械设计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并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3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原理、动力学原理和材料力学原理等。
设计师需要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机械设计中的各种问题。
2. 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1 产品需求分析在机械设计的开始阶段,设计师需要明确产品的功能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
2.2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机械设计的创新阶段,设计师需要进行头脑风暴和创意发散,生成多种可能的设计方案,并通过评估和筛选选择最优方案。
2.3 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将概念设计方案进行具体化和细化,包括确定几何形状、尺寸和材料等,以及进行力学分析和性能计算。
2.4 产品制造在产品制造阶段,设计师需要与制造工艺人员紧密合作,确保设计方案能够被准确制造和组装,并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2.5 产品测试和改进在产品完成后,设计师需要进行产品的测试和性能评估,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改进,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doc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专业年级课程性质主讲教师第一章.1.章节名称:§1.绪论 1.1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1.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程序2.教学序次:第一讲3.教学内容: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程序。
4.教学目标:熟悉机器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组成;熟悉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5.本次课重点:机器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组成;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6.本次课难点:机械与机构概念的建立7.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PPT图像——图01—图03);板书(章节,概念、术语的含义等);口授(举例:自行车、钟表等构件及组成;其零件形状特征等。
)8.教学基本要求:熟悉零件、构件、机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组成;了解机器的主要组成、熟悉机械设计基本要求。
9.课后要求:作业——思考题(A.什么是机器?B.机器的基本组成有哪些?C.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0.参考资料第二章.1.章节名称:§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2.1平面机构的组成;2.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2.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2.教学序次:第二、三讲3.教学内容:平面机构的组成;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4.教学目标:熟悉运动副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熟悉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5.本次课重点: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6.本次课难点:零件及构件的简化;复合铰链及虚约束的判定;三心定理的推导及应用等。
7.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PPT图像——图1.1—图1.24);板书(章节,概念、术语的含义等);口授(着重介绍重点和难点内容);例题(讲解教材例题1.1—和1.7,例题1.8学生自学)8.教学基本要求:熟悉运动副的基本概念,学会高副与低副的区别方法;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熟悉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了解三心定理的基本概念及在机构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9.课后要求:作业——思考题(A.何谓构件?何谓机构?两者的区别是什么?B.何谓运动副?高副和低副是如何确定的?C.什么是平面机构?平面机构和空间和空间机构是如何区别的?D.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时应注意那些问题?E.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定义是什么?举例说明其判别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本课程内容丰富,涉及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3.了解机械设计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素质和职业道德,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概述:介绍机械设计的概念、任务、分类和发展趋势。
2.机械零件设计:包括传动零件、连接零件、轴系零件、弹簧等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3.机械传动设计:介绍传动系统的类型、性能参数和设计方法,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4.轴承和联轴器设计:分析轴承的类型、性能和选用原则,介绍联轴器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5.机械结构设计:阐述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包括结构要素、强度计算、稳定性分析等。
6.机械创新设计:探讨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7.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计实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全面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机械设计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践教学:安排课程设计、实验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2.理论教学:48学时3.实践教学:16学时(含课程设计、实验等)4.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机械设计概述第2-4周:机械零件设计(传动零件、连接零件、轴系零件、弹簧)第5-7周:机械传动设计(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第8-9周:轴承和联轴器设计第10-11周:机械结构设计第12周:机械创新设计第13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第14周:课程设计第15周:实验第16周:复习与考试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2.实践环节:30%(课程设计、实验等)3.期末考试:40%七、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设计基础》(主编:X,出版社:X)2.参考文献:《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等3.网络资源: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在线课程资源4.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等八、教学效果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
3.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3. CAD软件的应用4. 创新设计方法5. 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
2. 实践法:练习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进行创新设计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实践,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教材。
2. 课件:机械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机械零件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的PPT。
3. CAD软件:AutoCAD或其他CAD软件。
4. 设计实践项目:提供一些机械设计实践项目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讲解: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
3. 练习:学生练习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进行创新设计实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实践,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5. 总结:总结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平时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设计作品的质量和创新性。
2. 小组评价: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涵盖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选择等知识点。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机械设计相关的企业或实验室,了解机械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最新发展。
2. 邀请机械设计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设计经验和行业动态。
3. 鼓励学生参加机械设计相关的竞赛,提高他们的设计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机械设计原理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
机械设计基础的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机械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3. 熟悉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4. 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1.1 机械设计的定义1.2 机械设计的内容和类型1.3 机械设计的目的和意义2. 机械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2.1 设计准备2.1.1 收集资料和了解需求2.1.2 确定设计原则和目标2.2 方案设计2.2.1 选择机械结构形式和材料2.2.2 确定运动和动力方案2.3 详细设计2.3.1 尺寸计算和选择2.3.2 强度计算和校核2.3.3 设计图表和说明书2.4 设计评审和修改3. 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3.1 设计原则3.1.1 结构合理性3.1.2 运动平稳性3.1.3 强度和刚度3.2 计算方法3.2.1 力学分析3.2.2 参数计算3.2.3 安全系数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主要步骤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设计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实践,培养实际设计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机械设计中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教材2. 教案:详细记录教学内容和步骤3. 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4. 案例:收集典型的机械设计案例5. 设计软件:准备相关机械设计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机械设计方法的掌握。
3. 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表现,包括设计思路、计算方法和创新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4. 机械设计的优化方法4.1 设计优化的概念4.2 设计优化的目标和类型4.3 设计优化的方法和步骤4.4 设计优化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5. 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工程5.1 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5.2 可靠性预测和分配5.3 可靠性分析与设计5.4 提高机械可靠性的方法七、教学内容6. 机械设计的经济性分析6.1 经济性评价指标6.2 成本分析与控制6.3 经济效益评估方法6.4 经济性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7. 机械设计的环保与安全7.1 环保设计的原则和内容7.2 安全设计的原则和内容7.3 环保与安全在机械设计中的融合7.4 环保与安全设计的案例分析八、教学内容8. 机械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8.1 CAD技术的基本概念8.2 CAD软件的选择与应用8.3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优势8.4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9. 机械设计的实验与验证9.1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9.2 实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9.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9.4 实验结果对机械设计的影响十、教学内容10. 机械设计的创新发展趋势10.1 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10.2 创新设计的方法与技巧10.3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10.4 现代设计理念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教学评价:6.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优化方法、可靠性工程、经济性分析、环保与安全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机械设计基础的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机械零件的选材和设计方法。
3. 熟悉机械系统的动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4. 能够运用力学原理解决机械设计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机械设计的定义和目的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2. 机械零件的选材和设计方法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步骤3. 机械系统的动力分析动力系统的负载分析和载荷计算动力传输和动力平衡4. 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运动学基本概念和运动方程运动分析和运动控制5. 力学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应用力学原理在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应用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章节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设计软件:准备机械设计相关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用于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进度。
3. 设计项目:评估学生在实践设计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
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机械设计中的标准与规范1. 教学目标理解机械设计中标准和规范的重要性。
掌握常用的机械设计标准和规范。
2. 教学内容标准和规范的概念与分类。
国际和国内常用的机械设计标准。
标准件和规范件的设计应用。
讲授法:介绍标准和规范的基本知识。
案例分析法:分析标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4. 教学准备教材:补充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资料。
教学课件:展示标准和规范的图表及应用案例。
5. 教学评价知识问答:评估学生对标准和规范的理解。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实际设计中应用标准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曹井新)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曹井新)教案第一部分: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对象:机械工程、自动化、材料加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曹井新著,机械工业出版社)授课方式:理论课、实验课相结合所需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设备等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和思维方式。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2. 熟悉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常用零部件的设计。
3. 具备使用常见机械设计软件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和仿真。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5.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实际机械设计和制造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安排1. 机械设计基础概论-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零部件设计与计算- 轴、轴承和联接零件的设计- 螺栓、螺母和键的设计- 弹簧、传动带和链条的设计- 机械连接的原理和计算3. 机械设计软件应用- SolidWorks、AutoCAD等机械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维绘图和三维建模- 机械零部件的装配和仿真分析4. 机械设计实验- 轴承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螺栓拉伸应力的实验- 弹簧刚度和变形的测定- 机械传动系统性能的测试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课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工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计算与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机械零部件设计的计算和分析,通过课堂作业和实验课的设计,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实验教学安排相关的机械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其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
4. 课程设计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开展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完整版
02
机械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
机械设计定义及分类
机械设计定义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专用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 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 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 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分类
机械设计可分为新型设计、继承设计和变型设计三类。 新型设计是指应用成熟的科学技术或经过实验证明是可 行的新技术,设计过去没有过的新型机械;继承设计是 在设计新型机械时,对已有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 尺寸等进行继承,以此为基础设计新型机械;变型设计 是为了适应新的需要对已有的机械作部分的修改或增删 而发展出不同于标准型的变型产品。
液压与气压传动原理及特点
传动平稳,易于实现无级 调速;
易于实现自动化和远程控 制;
能实现较大的力和力矩传 递;
元件布局灵活,方便系统 设计和维护。
液压与气压元件选用原则
01 根据系统工作压力和流量选择合适的元件 规格;
02
根据系统工作环境和使用要求选择元件的 材料和密封方式;
03
根据系统控制精度和动态响应要求选择元 件的结构和性能参数;
典型连接结构案例分析
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分析螺栓组连接的受力情况, 确定螺栓的规格和数量,合理布置螺栓位置,考虑防
松措施等。
输入 案标例题二
键连接的结构设计。根据轴的直径和传递的转矩选择 合适的键类型和尺寸,确定键槽的位置和尺寸精度要 求,考虑键的固定方式等。
案例一
案例三
铆接的结构设计。根据连接要求和材料特性选择合适 的铆钉类型和尺寸,确定铆接孔的位置和尺寸精度要
机械设计规范
机械设计规范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这些规范对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各 个环节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如零件的尺寸标注、材料的选用、制造工艺的制定
机械设计基础教材教案
第15页/共476页
运动副及构件的表示方法
1.构件构件均用直线或小方块来表示,如图1-6示。
第16页/共476页
2.转动副
第17页/共476页
3.移动副 如图1-8所示,注意移动副的导路应与两构件相对移动的方向一致。
第18页/共Βιβλιοθήκη 76页4.高副两构件组成高副时的相对运动与这两个构件在接触处的轮廓形状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表示高副时必须画出两构件在接触处的曲线轮廓。如图1-8、图1-9所示为齿轮高副和凸轮高副的表示方法。
第41页/共476页
平面连杆机构的缺点:(1)误差较大,降低机械效率。(2)不容易实现精确复杂的运动规律。(3)不宜用于高速传动。
第42页/共476页
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1)机架——固定件,如图2-1所示构件4;(2)连架杆——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接的构件,如图图2-1所示构件1和构件3;(3)连杆——不与机架直接相连的构件,如图2-1所示构件2。
目录
第2页/共476页
绪论
0.1 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机器与机构 在现代的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随处都可见到各种各样的机器。例如,洗衣机、缝纫机、内燃机、拖拉机、金属切削机床、起重机、包装机、复印机等。机器是一种人为实物组合的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装置,它用来完成一定的工作过程,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机器的种类很多, 根据用途不同,机器可分为:动力机器:实现能量转换,如内燃机、电动机、蒸汽机、发电机、压气机等。加工机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搬运物品,如机床、织布机、汽车、飞机、起重 机、输送机等。信息机器: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变换,如复印机、打印机、绘图机、传真机、照相 机等。
第22页/共476页
【例1-1】如图1-11(a)所示为颚式破碎机的主体机构,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此机构为原动件偏心轴,从动件肋板、构件、机架共同构成的曲柄摇杆机构。按图量取尺寸,选取合适的比例尺,确定A、B、C、D四个转动副的位置,即可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最后标出原动件的转动方向,如图1-11(b)所示。
机械设计基础(曹井新)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曹井新)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
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概述2.机械零件材料选择3.机械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4.机械传动系统设计5.机械轴系设计6.机械创新设计方法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机械传动系统设计。
•难点:机械创新设计方法,不同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2.投影仪3.教学软件:机械设计CAD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
4.实物模型:机械零件模型、机械传动系统模型。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知识框架。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3.实验法:通过实验,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机械设计,增强实践能力。
4.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初步认识。
2.讲授新课:按照教学内容逐一讲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机械设计的重要性。
评价与反馈1.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反馈策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作业布置1.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传动系统,并计算其主要零件的强度和刚度。
2.分析不同材料的特性及应用范围,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最新最全《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完整版)
行业前沿动态分享
老师可以介绍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研 究成果和前沿技术,包括新材料、新 工艺、新机构等方面的进展和应用。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设计领域 的热点问题和争议,包括设计伦理、 知识产权、环保等方面的讨论和思考 。
老师可以分享机械设计领域的行业趋 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智能化、绿 色化、个性化等方面的趋势和挑战。
根据被连接件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选 择合适的过渡配合类型,如间隙配合、过 渡配合等,确保连接的精度和稳定性。
配合表面粗糙度要求
配合件材料选择
根据配合的性质和要求,确定合适的配合 表面粗糙度要求,以确保连接的精度和稳 定性。
根据使用环境和强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材 料,如钢、铸铁、铝合金等,以确保连接 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轴系零部件定义
轴系零部件是组成机械传动系统的重 要部分,包括轴、轴承、联轴器、离 合器、制动器等。
功能特点
轴系零部件在机械传动中起到支撑、 定位和传递扭矩的作用,其性能直接 影响整个机械系统的运行平稳性、精 度和寿命。
2024/1/26
20
轴系零部件结构类型选择依据
2024/1/26
载荷性质 转速高低 工作环境 安装与调整
轴承校核方法及注意事项
01
静载荷校核
根据轴承所受静载荷的大小和性质,校核轴承的静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
求。对于不满足要求的轴承,应重新选择或采取加强措施。
02
动载荷校核
根据轴承所受动载荷的大小和性质,校核轴承的动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
求。对于不满足要求的轴承,应重新选择或采取加强措施。
2024/1/26
03
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和校核
03
掌握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强度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方法和原则。
3. 熟悉机械设计的常用材料和工艺。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意义和目标2. 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3.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4. 机械设计的常用材料和工艺5.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机械设计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课件:机械设计相关图片、案例分析3. 实践工具:测量工具、绘图工具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机械设计的意义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机械设计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第四章机械零件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轴的设计方法和原则。
2. 掌握齿轮的设计方法和计算。
3. 学习轴承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内容:1. 轴的设计方法和原则。
2. 齿轮的设计方法和计算。
3. 轴承的类型和选择。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轴、齿轮和轴承的设计方法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的轴、齿轮和轴承设计案例。
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课件:轴、齿轮和轴承的设计相关图片和案例。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的主题。
2. 讲解:讲解轴的设计方法和原则,齿轮的设计方法和计算。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的轴、齿轮设计案例。
4. 课堂练习: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轴或齿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机械设计基础的优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的优秀教案机械设计基础的优秀教案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概论(一)教学内容1、引言2、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4、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机器的组成、特征及相关基本概念2、熟悉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方法和一般步骤3、了解内容:课程内容、地位、作用和任务第二章平面机构(一)教学内容1、平面机构的组成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4、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5、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6、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7、多杆机构简介(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自由度、约束、运动副和机构;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和几个基本概念(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极位夹角θ、压力角与传动角、死点)2、熟悉内容: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图解法3、了解内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解析法和实验法第三章凸轮机构(一)教学内容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2、常用从动件的运动规律3、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4、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5、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选择;按给定从动件规律设计凸轮轮廓(图解法);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2、熟悉内容: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3、了解内容:按给定从动件运动规律设计凸轮轮廓(解析法)第四章间歇运动机构(一)教学内容1、棘轮机构2、槽轮机构*3、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式间歇机构简介(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棘轮机构;槽轮机构2、了解内容: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式间歇机构第五章带传动和链传动(一)教学内容1、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2、V带和V带轮3、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4、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利5、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6、带传动的张紧和维护(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带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带传动参数的选择和计算;2、熟悉内容: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带的结构和规格,带轮的结构,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带传动的打滑、弹性滑动、滑动率、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带传动张紧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绪论
学时分配: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机械的组成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
2.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
2. 掌握机器、机械、机构、零件等概念。
3. 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1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学时分配: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熟悉运动副及其分类,明确运动链和机构的区别。
2.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3.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明确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机构及运动副的概念、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 自由度计算,虚约束。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
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
2. 明确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
3. 熟悉铰链四杆机构压力角、传动角、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和死点位置等基本概念。
4.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图解法(按给定的连杆长度和连杆的两个位置设计四杆机构、按给定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设计四杆机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
2. 压力角、传动角、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和死点位置。
3.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图解法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作业布置
第3章凸轮机构
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凸轮机构的特点,能按运动规律绘制S-ф曲线
2. 掌握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了解凸轮机构的自锁、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常用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特点,刚性冲击,柔性冲击,S-ф曲线绘制
2. 凸轮轮廓设计原理—反转法,自锁、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概念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4章间歇机构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
2. 了解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5章齿轮传动
学时分配:1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齿轮机构的特点,熟悉渐开线性质,理解渐开线齿廓啮合特点。
2. 理解基本参数的概念、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尺寸计算,理解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重合度的意义。
3. 了解齿轮加工的方法、根切原因及其最少齿数。
4. 掌握斜齿轮传动特点及尺寸计算,了解直齿圆锥齿轮的传动。
5. 掌握主要失效形式,了解常用齿轮材料及热处理方法,掌握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6. 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及主要参数的选择方法。
7.掌握斜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及主要参数的选择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渐开线性质,渐开线齿廓啮合特点,齿廓啮合基本定理。
2. 周节、分度圆、模数,啮合过程,正确啮合条件,可分性,重合度的意义
3. 范成原理,根切原因,无侧隙啮合。
4. 端面、法面参数的关系,当量齿数,正确啮合条件,重合度。
5. 轮齿主要失效形式,载荷系数,材料与热处理。
6.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7. 斜齿轮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的特点,当量齿轮。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6章蜗杆传动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蜗杆传动特点和类型。
2. 理解主要参数的概念、掌握蜗杆蜗轮几何尺寸计算。
3. 理解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滑动速度,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4. 了解蜗杆传动的材料选择。
5. 了解蜗杆传动的效率,热平衡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蜗杆传动特点、参数计算、直径系数q。
2. 正确啮合条件,蜗轮转向判断。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7章轮系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2. 了解周转轮系的组成、分类。
3. 了解新型齿轮传动力学减速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2. 定轴轮系转向判别。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8章带传动和链传动
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带传动的类型与特点。
2. 了解带的张紧与维护特点。
3. 了解弹性滑动的概念,掌握带传动受力分析、带应力分布规律和V带设计准则。
4. 掌握带传动设计。
5. 了解同步带传动。
6. 了解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7. 了解链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参数选择。
8. 了解滚子链及链轮的基本结构。
9. 了解链传动的使用与维护。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受力分析、失效形式、弹性滑动,带的应力分布图。
2. V带传动的设计方法。
3. 滚子链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和参数选择。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9章螺纹联接和螺纹传动
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基本参数、特点及应用。
2. 掌握螺纹联接及其标准件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3. 掌握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原理和方法。
4. 掌握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原理和方法。
5. 掌握螺纹联接松、紧螺栓联接强度计算
6. 掌握螺纹联接及其标准件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了解合理布置螺栓位置所考虑的因素、螺栓组布置应遵循的原则。
7. 了解螺旋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8. 了解滑动螺旋传动的结构特点及材料。
9. 了解滚动螺旋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螺纹的主要参数。
2. 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3. 紧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和螺纹联接的尺寸选择。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10章键联接与销联接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键联拉类型及其选用。
2. 了解常用键联接及强度计算。
3. 了解密销联接类型及其选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键类型及其选用。
2. 常用键联接。
3. 平键强度的校核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11章轴承
学时分配: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滑动轴承的结构、特点和应用。
2. 掌握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与特点,了解其受载及失效情况
3. 掌握寿命计算方法和滚动轴承组合结构设计的方法与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代号,滚动轴承的疲劳点蚀。
2. 寿命计算、当量动、静载荷,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设计。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12章轴和轴毂联接学时分配: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轴的分类和材料。
2. 掌握轴结构设计特点及轴的强度计算方法。
3. 了解轴的刚度计算。
4. 了解轴毂联接的类型和特点。
5. 掌握键联接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轴结构设计
2. 轴的弯扭合成法强度计算方法
3. 轴毂联接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13章联轴器和离合器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联轴器的类型与特点。
2.了解离合器的类型与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联轴器、离合器的特点与选用。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