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验报告—种子与幼苗
种子培养植物实验报告(3篇)
![种子培养植物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e74e1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33.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2. 掌握种子培养的基本操作方法;3. 观察种子培养过程中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
二、实验材料1. 种子:绿豆、玉米、小麦等;2. 培养基:MS培养基;3. 容器:培养皿、培养箱;4. 工具:剪刀、镊子、移液枪、无菌水、酒精、火焰、无菌滤纸等。
三、实验方法1. 种子处理:将种子用70%酒精消毒1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以去除表面杂质和微生物;2. 配制MS培养基:按说明书配制MS培养基,分装于培养皿中,每皿10ml;3. 种子接种:将处理好的种子用镊子接种于培养基表面,每个培养皿接种5粒种子;4. 培养条件: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左右,光照强度为1000lx,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5.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种子发芽时间、发芽率、幼苗生长状况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发芽时间:绿豆、玉米、小麦的发芽时间分别为3天、5天、7天;2. 发芽率:绿豆、玉米、小麦的发芽率分别为90%、85%、80%;3. 幼苗生长状况:绿豆幼苗生长较快,茎叶茂盛,颜色鲜绿;玉米幼苗生长较慢,茎叶稀疏,颜色淡绿;小麦幼苗生长较慢,茎叶稀疏,颜色淡绿。
五、实验结论1. 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2. 种子培养方法:通过无菌操作,将种子接种于MS培养基中,可以培养出健康的幼苗;3. 不同种子萌发时间及发芽率:绿豆、玉米、小麦的萌发时间及发芽率存在差异,可能与种子本身的特性有关。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发现部分种子发芽时间较长,可能与种子保存时间较长、种子质量较差有关;2. 实验过程中,发现部分幼苗生长较慢,可能与培养基营养不足、光照强度不足有关;3. 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尝试改进实验条件,如提高培养基营养、增加光照强度等,以促进幼苗生长。
七、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植物种子萌发条件及过程;2. 探究种子培养过程中,不同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3. 研究种子培养过程中,植物抗逆性变化规律。
植物学实验园艺实验报告(3篇)
![植物学实验园艺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01658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c.png)
第1篇实验名称:植物生长发育与园艺栽培技术实验目的:1. 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 掌握园艺栽培的基本技术。
3.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对园艺植物的养护与管理能力。
实验时间: 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校园园艺实践基地实验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姓名]实验小组: [小组名称及成员姓名]一、实验原理植物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园艺栽培技术则是通过对植物生长环境的调控,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 花卉种子(如月季、菊花、牡丹等)- 蔬菜种子(如黄瓜、番茄、菠菜等)- 园艺基质(如泥炭土、珍珠岩等)- 营养液- 肥料- 浇水工具- 栽培容器- 标签2. 实验工具:- 电子天平- 烧杯- 量筒- 温度计- 湿度计- 显微镜三、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 将花卉和蔬菜种子分别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 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量的种子,并记录数据。
2. 基质准备:- 将园艺基质进行消毒处理,以消除土壤中的病原体和杂草种子。
- 将消毒后的基质装入栽培容器中,并压实。
3. 种子播种:- 在消毒后的基质上,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播种。
- 用标签标注种子种类、播种日期等信息。
4. 栽培管理:-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 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施肥,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适时施用肥料。
- 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5. 数据记录:- 定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花蕾数等。
- 记录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发芽率:- 通过对花卉和蔬菜种子的发芽率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种子种类的发芽率差异。
2. 植物生长状况:- 通过对植物株高、叶片数、花蕾数等指标的观察,分析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病虫害发生情况:- 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分析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b5813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c.png)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植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结构、生理、分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以加深对植物的认识。
本篇报告将介绍其中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一盆小型植物、土壤、肥料、水和光源。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室内观赏植物作为实验对象。
然后,将土壤填充到盆中,并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肥料。
接下来,将植物种子或幼苗放入土壤中,并轻轻压实。
最后,给植物浇水,并确保植物能够接收到足够的阳光。
实验过程和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首先,我们发现植物的种子在接受充足的水分和阳光的情况下开始发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苗逐渐长高,并展开了新的叶片。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植物的根系也在不断生长,以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在实验的第二周,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新的叶片不断出现,而老叶片则逐渐枯萎。
同时,幼苗的茎也变得更加粗壮,以支撑植物的生长。
在第三周,我们观察到植物开始开花,并结出了果实。
这标志着植物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种子发芽到成熟需要经历多个阶段。
2. 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它们为植物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3. 植物的根系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起着重要作用。
4. 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形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实验意义和启示:本次实验的意义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并观察到植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
同时,实验还启示我们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包括充足的水分、阳光和适宜的土壤。
种子识别与幼苗识别
![种子识别与幼苗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01b55fe5551810a6f52486cf.png)
实验一蔬菜种子的形态识别与种子质量鉴别一目的掌握从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识别蔬菜种子所属种类,并观察种子结构的特点。
识别种子的新、陈及其生活力;种子质量的鉴定方法。
二、材料各种蔬菜,包括种、变种、品种。
几种有代表性蔬菜浸泡果的种子和新的及陈的种子。
三方法1. 形态观察仔细观察并记载新的及陈的种子在色泽、气味等方面的区别。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各种蔬菜种子的外部形态,记载其特点如:形状、颜色、种皮形态等。
2. 结构观察观察浸泡果的蔬菜种子,用解剖刀片横剖及纵剖,用放大镜观察各部分结构,并绘图说明。
3. 种子的纯度测定根据种子大小,秤出种子2份,每份5-100克,仔细清除混杂物后再秤重。
根据秤重结果计算种子样品的纯洁度。
4. 千粒重的测定将上述纯净的种子平铺桌面成四方形,按对角线取样,划对角线成为四个三角形,取出其中一半种子混合,再如此继续取样,直到只有种子千粒左右时,数出1000粒秤重。
5. 发芽率及发芽势的测定取上述纯净种子,每100粒1份,各2-3份。
置于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喜凉菜置于20℃;喜温菜置于25℃恒温箱中催芽。
2天后每天记载发芽粒数,直到发芽终止。
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发芽率和发芽势。
四作业1.根据实验结果,论述识别种子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识别种子的要点。
2. 根据所取种子样品的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说明该种子的品质和使用价值。
1. 种子的类别:A 真正的种子:仅有胚珠形成。
如葫芦科(瓜类)、豆科(豆类)、十字花科(白菜、甘蓝、芥菜部分根菜)、茄果类、苋菜等。
B 果实:有胚珠和子房构成。
菊科、伞形科、黎科。
C 营养器官:鳞茎(洋葱、大蒜)、球茎(芋头、荸荠)、根状茎(生姜、莲藕)、块茎(马铃薯、菊芋、山药)D 菌丝组织:蘑菇、草菇、木耳。
2. 种子的形态与结构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A 种子的形态是判别蔬菜种类,判断种子品质,老、嫩、新、陈的重要依据。
种子萌发过程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过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88e22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3.png)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植物种子从萌发到幼苗生长的整个过程。
2. 研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基本环境条件,如水分、温度、光照等。
3. 探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特点。
二、实验材料1. 种子:绿豆、小麦、黄豆等(各10颗)2. 容器:透明塑料杯(4个)3. 培养基:脱脂棉4. 水5. 温度计6. 光照设备(可选)三、实验方法1. 分组处理:将每种种子分为四组,分别编号为A、B、C、D。
2. A组:正常组,提供适宜的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
3. B组:缺水组,只提供适量的水分,不给予光照和温度调节。
4. C组:高温组,提供高温条件,不给予光照和水分调节。
5. D组:低温组,提供低温条件,不给予光照和水分调节。
6. 观察与记录:每天定时观察各组种子的萌发情况,记录种子发芽时间、生长高度、叶片颜色、胚轴颜色等。
四、实验结果1. A组: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绿豆、小麦、黄豆均在3-5天内发芽,生长迅速,叶片绿色,胚轴颜色由淡绿色逐渐变为深绿色。
2. B组:由于缺水,绿豆、小麦、黄豆均未发芽,部分种子出现霉变。
3. C组:在高温条件下,绿豆、小麦、黄豆均未发芽,部分种子出现焦糊现象。
4. D组:在低温条件下,绿豆、小麦、黄豆均未发芽,部分种子出现冻伤现象。
五、数据分析与结论1.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
缺水、高温、低温均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2. 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先于胚芽生长,胚芽再生长出真叶和子叶。
3. 种子萌发后,真叶逐渐展开,颜色由淡绿色变为深绿色,胚轴颜色由淡绿色逐渐变为深绿色。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对种子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环境条件,以提高产量。
2. 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胚芽、真叶、子叶等结构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这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奠定了基础。
3. 本实验仅对几种常见种子进行了观察,未来可进一步研究其他种类的种子萌发过程,为植物育种和栽培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科学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科学种子萌发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e4572c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2.png)
一、实验背景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包括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流通等因素。
二、实验目的1. 观察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特点;2. 研究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流通对种子萌发的影响;3. 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最适外界条件。
三、实验材料1. 种子:绿豆种子20粒;2. 容器:两个透明塑料杯;3. 脱脂棉:适量;4. 水:适量;5. 温度计:1个;6. 光照:自然光;7. 空气流通:自然条件。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20粒绿豆种子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粒,分别编号为A组和B组。
A组作为实验组,B组作为对照组。
2. 实验处理:A组:(1)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2)将A组种子浸泡在水中一夜;(3)将浸泡后的种子均匀地放置在脱脂棉上;(4)将塑料杯放在有光照的地方,保持温度在25℃;(5)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情况。
B组:(1)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2)将B组种子浸泡在水中一夜;(3)将浸泡后的种子均匀地放置在脱脂棉上;(4)将塑料杯放在黑暗处,保持温度在25℃;(5)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情况。
3. 实验观察:(1)每天定时观察两组种子的萌发情况,并记录数据;(2)观察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特点;(3)记录种子萌发所需时间、萌发率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特点:种子萌发时,首先长出胚根,随后长出子叶,最后长出真叶。
胚根呈白色,子叶呈绿色,真叶呈披针形。
2. 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A组(有光照)种子萌发时间为3天,萌发率为90%;B组(无光照)种子萌发时间为5天,萌发率为70%。
说明光照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3. 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过程中,两组种子均处于湿润状态,未出现水分不足或过多的情况。
因此,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490c2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1.png)
植物学实验报告引言: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生长、结构、功能和分类等方面的科学。
通过对植物进行实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形态学特征,为研究植物的生态学、系统学等提供数据支持。
本篇文章将从实验的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等方面进行叙述和分析。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了解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基本知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吸收和输送,以及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材料与方法: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豌豆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豌豆是一种生长迅速、易于操作的植物。
我们将豌豆种子放置在一定的土壤中,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观察和记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种子和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种子的选择要注意品种的稳定性和发芽率。
土壤的准备则需要注意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播种和浇水。
将豌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用适量的水进行浇灌。
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观察豌豆植株的长势、根系的生长情况以及叶子的形态等。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植物对光照的需求,适当调整光照条件,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数据,包括种子的发芽率、植株的高度、根系的长度、叶片的大小等。
通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可以进行结果的讨论。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豌豆种子的发芽率与播种时间、土壤肥力、水分供应等因素有关。
如果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豌豆种子的发芽率会较高。
而如果环境条件不佳,比如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或者温度过高或过低,种子的发芽率就会下降。
其次,通过观察植株的高度和根系的长度,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根系发育情况。
充足的光照和水分供应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缺光或缺水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另外,通过观察叶片的大小和形态,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理特征。
试验七种子结构及幼苗形成过程的观察
![试验七种子结构及幼苗形成过程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8e39c6b8e9951e79b8927a8.png)
实验七种子结构及幼苗形成过程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种子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类型。
2.了解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及幼苗类型。
3.掌握根尖各分区的内部结构。
二、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1.实验材料:菜豆种子、蓖麻种子、玉米等,小麦麦粒纵切永久装片
2.仪器:光学显微镜
三、实验内容
(一)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1.双子叶无胚乳种子的形态结构
材料:充分吸胀与软化菜豆种子。
外形:观察种皮、种脐、种脊、种孔、种瘤。
剥出胚分清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
2.双子叶有胚乳种子的形态结构
材料:蓖麻种子。
两层种皮、种阜、种脊,剥去种皮,其内白色肥厚的部分即为胚乳,在胚乳之间有胚,包含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
3.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的形态结构
材料:玉米浸泡颖果,观察外形。
取小麦麦粒纵切永久装片进一步观察:果皮,种皮,糊粉层(含贮藏蛋白质),胚乳(内含淀粉粒),胚:包含胚根和胚根鞘,胚芽和胚芽鞘,幼叶,胚轴,盾片,外胚叶等。
(二)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过程、幼苗类型
(三)根尖的外部形态及分区的内部结构观察
1.根尖的材料的培养
在实验前一周将小麦籽粒浸水吸胀,放在下垫有纸巾的培养器内加盖,在25℃下,待幼根长到2-3cm时即可。
2.根尖外部形态观察
根冠、分生区(生长区),伸长区和根毛区
3.根尖的内部结构
取小麦或玉米根尖纵切面、观察根尖各区结构特点。
(详见《植物学实验》P41-42)
四、作业
绘根尖分区轮廓图
五、思考
以蚕豆种子和小麦(或玉米)籽粒为例,比较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种子”结构上的异同。
播种育苗的实验报告
![播种育苗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67405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6.png)
播种育苗的实验报告播种育苗的实验报告引言:在植物学中,播种育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培育各种植物。
通过播种育苗,我们可以控制环境条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本实验旨在探究播种育苗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
材料与方法:我们选择了常见的小麦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小麦种子、种植盆、土壤、水和光源。
首先,将土壤填充到种植盆中,保持适当的湿度。
然后,将小麦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并轻轻压实。
接下来,用适量的水浇灌种植盆,保持土壤湿润。
最后,将种植盆放置在适当的光照条件下,以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光源。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开始后的几天里,我们观察到小麦种子开始发芽,并逐渐生长。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在充足的光照下,小麦幼苗生长迅速,叶片绿色饱满。
而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小麦幼苗生长缓慢,叶片苍白,甚至出现萎蔫的现象。
这说明植物对光合作用的依赖性很强。
2. 水分供应对植物生长也起着重要作用。
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适量的水分可以保持土壤湿润,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和营养。
而过多的水分会导致根系缺氧,使植物生长受阻;过少的水分则会导致植物脱水,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3. 土壤质量对植物生长也有重要影响。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并保持适当的湿度。
而贫瘠的土壤则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因此,在进行播种育苗时,选择合适的土壤是至关重要的。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播种育苗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光照、水分供应和土壤质量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实际生产中,播种育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实验的局限性:本实验只针对小麦进行了播种育苗实验,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其他植物。
此外,实验中仅考虑了光照、水分和土壤质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其他因素如温度、气候等也可能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植物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植物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2e88c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5.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生理特性,掌握植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1. 植物形态观察(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白菜种子、向日葵种子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麦种子、白菜种子、向日葵种子分别播种于装有土壤的盆中。
②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叶片展开、花蕾形成等过程。
③测量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长度等生长指标。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小麦种子发芽后长出细长的茎和绿色的叶片,叶片展开呈长条形;白菜种子发芽后长出细小的茎和圆形的叶片,叶片展开呈匙形;向日葵种子发芽后长出粗壮的茎和绿色的叶片,叶片展开呈掌状。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发芽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2. 植物光合作用实验(1)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遮光纸、光强计、CO2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向日葵幼苗置于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的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②用遮光纸将向日葵幼苗部分遮光,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③将向日葵幼苗置于黑暗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向日葵幼苗在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较高,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降低,黑暗条件下光合速率几乎为零。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强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3. 植物呼吸作用实验(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呼吸速率计、CO2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麦种子置于呼吸速率计中,测量并记录呼吸速率。
②将小麦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呼吸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小麦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呼吸速率较高,黑暗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关联,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黑暗条件下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
4. 植物水分运输实验(1)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水势计、染料等。
(2)实验步骤:①将向日葵幼苗的根部用染料染色。
植物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514dc98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f.png)
植物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喜欢植物学的人们开始探索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植物实验,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态特点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简单的植物实验,并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实验材料:- 3颗黄瓜种子- 3个植物盆- 肥沃的土壤- 水- 太阳光实验步骤:第一步:播种将3颗黄瓜种子均匀地播撒在3个植物盆中。
确保每个盆里都充满肥沃的土壤,并轻轻压实以帮助种子固定在土壤中。
第二步:给予水和阳光将适量的水倒入每个盆中,使土壤湿润但不过于潮湿。
将植物盆放置在能够接收直射阳光的地方,如窗户旁或露台上。
第三步:观察生长情况从播种的第一天起,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关键的变化。
例如,记录种子发芽的时间、幼苗的生长速度以及叶片的形态等。
第四步:提供适当的护理在观察的过程中,确保保持土壤湿润。
如果土壤表面干燥,可以适量喷水以增加湿度。
另外,及时除去生长过程中受伤或死亡的植物,以保持实验的准确性。
第五步:记录结果根据每天的观察,记录下植物生长的详细过程。
可以使用文字描述、绘制生长曲线图或拍摄照片等方式来展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化。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芽。
一旦发芽,幼苗开始从土壤中抽出根,并向上生长茎和叶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的叶片会变得更大,茎会变得更加坚实。
在提供足够的阳光和水分的情况下,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加快。
叶子的颜色也会逐渐变绿,而且从叶脉到叶尖的形态也会更加完整。
植物茎的粗细也会随着生长而增加,从而使植物能够更好地支撑叶子并吸收阳光。
通过长期观察植物,我们可以观察到植物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如生长、开花和结果。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需求以及它们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结论:通过这个简单的植物实验,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了解到了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命周期。
种子植物的实验报告(3篇)
![种子植物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aea89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6.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种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2. 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3. 观察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4. 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二、实验原理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
种子萌发需要满足一定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外界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照;自身条件包括种子活力、完整性和无病虫害等。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通过吸水、呼吸、合成和分解等生理生化反应,逐渐发育成幼苗。
三、实验材料1. 种子:玉米种子、大豆种子、小麦种子等;2. 实验用具:培养皿、滤纸、镊子、滴瓶、温度计、天平、显微镜等;3. 药品: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等。
四、实验方法1. 种子消毒:将玉米种子、大豆种子、小麦种子分别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2. 制备萌发床:将滤纸平铺在培养皿中,用滴瓶向滤纸上滴加适量氯化钠溶液,使滤纸湿润。
3. 种子萌发实验:将消毒后的种子分别均匀地撒在萌发床上,每个培养皿撒10粒种子。
将培养皿放在温度为25℃的恒温培养箱中,每天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4. 观察记录:每天定时观察种子萌发情况,记录种子发芽时间、发芽率、幼苗形态等数据。
5. 显微镜观察:将萌发后的幼苗取出,用显微镜观察胚根、胚轴、子叶等器官的形态变化。
1. 种子发芽时间:玉米种子发芽时间为2-3天,大豆种子发芽时间为3-4天,小麦种子发芽时间为4-5天。
2. 发芽率:玉米种子发芽率为90%,大豆种子发芽率为85%,小麦种子发芽率为80%。
3. 幼苗形态:玉米幼苗为单子叶植物,胚轴较短,叶片为宽条形;大豆幼苗为双子叶植物,胚轴较长,叶片为卵形;小麦幼苗为单子叶植物,胚轴较短,叶片为窄条形。
4. 显微镜观察结果:玉米幼苗的胚根、胚轴、子叶等器官形态清晰,胚轴较粗短;大豆幼苗的胚根、胚轴、子叶等器官形态清晰,胚轴较长;小麦幼苗的胚根、胚轴、子叶等器官形态清晰,胚轴较粗短。
植物学实习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db9beb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e.png)
植物学实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植物学实习实验,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加深对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分类特征等方面的理解,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植物种子和植株。
2. 实验仪器: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刀片、解剖盘、培养皿、滴管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观察植物种子结构(1)取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植物种子,分别观察其外形特征。
(2)用刀片将种子切开,观察内部结构,如种皮、胚乳、胚轴等。
(3)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表面特征,如纹理、颜色等。
2. 观察植物生长发育过程(1)选取小麦、玉米等植物种子,进行播种、浇水、施肥等栽培管理。
(2)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生长速度、叶色、株高等指标。
(3)观察植物的开花、结果过程,记录花期、果期等。
3. 植物分类特征观察(1)观察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植物的植株高度、叶形、叶脉、花序等特征。
(2)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植物的分类地位,如禾本科、豆科、双子叶植物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种子结构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植物种子结构存在差异。
小麦和玉米种子具有种皮和胚乳,花生和大豆种子具有种皮和胚轴。
种子的表面特征也有所不同,如小麦种子表面有细纹,玉米种子表面有光泽等。
2.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小麦、玉米等植物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如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植物的生长速度、叶色、株高等指标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
例如,小麦在拔节期生长速度较快,叶色浓绿;而在成熟期,植株高度达到最大值,籽粒逐渐成熟。
3. 植物分类特征观察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发现小麦、玉米属于禾本科植物,花生、大豆属于豆科植物。
它们的植株高度、叶形、叶脉、花序等特征也有所区别。
如小麦和玉米的植株高度较低,叶形为长条形,花序为圆锥形;花生和大豆的植株高度较高,叶形为卵圆形,花序为总状花序。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eda5f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f.png)
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大一植物学实验报告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植物的结构、分类、生理和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在大一的植物学实验中,我选取了一种常见的植物——向日葵,通过观察和实验,我对这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理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一: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在实验一中,我们选择了向日葵的种子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我们将一些向日葵种子分别放置在含有不同浓度的培养液中,观察它们的发芽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浓度适中的培养液中的向日葵种子发芽率最高,说明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向日葵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发芽的向日葵种子移植到花盆中,并进行日常的养护。
通过定期浇水、施肥和照明,我们观察到向日葵的茎干逐渐变粗,叶片逐渐变大,花蕾逐渐形成。
最终,向日葵的花朵绽放,展示出美丽的黄色花瓣和饱满的花蕊。
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植物的生长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过程,需要合适的环境和养护才能顺利进行。
实验二:向日葵的光合作用在实验二中,我们通过测量向日葵的光合作用速率,来了解植物对光的利用和光合作用的原理。
我们将向日葵放置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使用光合作用速率仪测量其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结果显示,光照强度适中时,向日葵的光合作用速率最高,而光照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光合作用速率。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要过程,光合作用速率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向日葵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因为它们能更好地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获得更多的能量。
实验三:向日葵的适应性在实验三中,我们研究了向日葵的适应性。
我们将向日葵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和土壤条件下,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向日葵对温度和湿度的适应性较高,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为苛刻。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植物的适应性是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的能力。
向日葵能够适应不同的温度和湿度,这使它们能够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长。
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种子发芽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d5132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2.png)
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种子的生长规律和发芽的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水、培养皿、湿纸巾。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玉米种子、培养皿和湿纸巾。
2. 将湿纸巾铺在培养皿底部,然后将玉米种子均匀地摆放在湿纸巾上。
3. 在玉米种子上轻轻地倒入一些水,使湿纸巾保持湿润状态。
4. 将培养皿放置在温暖、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实验观察:
第一天,种子表面无明显变化。
第二天,种子表面开始出现裂缝。
第三天,种子开始发芽,幼芽逐渐伸展。
第四天,幼芽长出根系,开始向下生长。
第五天,幼芽长出叶片,整个发芽过程完成。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玉米种子在湿润的环境下,经过数天的时间就能完成
发芽过程。
这表明种子的发芽受到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子能够快速、顺利地发芽生长。
结论:
种子的发芽过程是种子生长的起始阶段,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次
实验,我们对种子的发芽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意识到了水分和温度对种子发芽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引起大家对种子生长的关注,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种子的发芽过程,还培养了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保护环境、绿化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7a700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a.png)
植物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加深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认识,为植物栽培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水培皿、水、土壤、肥料、测量工具等。
2. 实验方法:a. 将小麦种子分别种植在水培皿和土壤中,每组设立多个重复。
b. 每天记录小麦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率、株高、叶片数量等。
c. 对水培组和土壤组的小麦分别施加不同浓度的肥料,观察生长情况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小麦种子在水培条件下的发芽率明显高于土壤条件,且生长速度更快。
2. 水培组的小麦株高略高于土壤组,但叶片数量较少。
3. 在施加适量肥料后,水培组的小麦生长更加旺盛,而土壤组的小麦生长情况并未有显著改善。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水培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受到的限制较少,根系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因此生长速度更快;而土壤中的植物受到土壤质地、养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此外,适量的肥料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但过量施肥则可能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四、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水培条件下植物生长速度更快,发芽率更高。
2. 适量的肥料能够促进植物生长,但需注意施肥量的控制。
3. 土壤条件下植物生长受到的限制较多,但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质对植物生长有积极影响。
五、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对小麦生长过程的观察和记录,探究了不同生长条件和施肥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增进了我们对植物生长规律的认识。
在今后的植物栽培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进行栽培和管理,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维护生态平衡。
六、参考文献。
1. 王明,李华. 植物生长与发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 张三,李四. 水培技术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导刊,2018(3): 45-48.以上就是本次植物学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植物种植实验报告(3篇)
![植物种植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00ed7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4.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
2. 掌握植物种植的基本技术。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种子:玉米种子、大豆种子、黄瓜种子。
2. 容器:塑料花盆、玻璃瓶。
3. 肥料:复合肥、腐殖酸肥。
4. 水源:自来水、蒸馏水。
5. 工具:铲子、喷雾器、温度计。
三、实验方法1. 种子处理:将玉米种子、大豆种子、黄瓜种子分别用清水浸泡6小时,以促进种子吸水膨胀。
2. 肥料准备:将复合肥和腐殖酸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底肥。
3. 容器准备:将塑料花盆和玻璃瓶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4. 种植过程:a. 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装有底肥的塑料花盆和玻璃瓶中。
b. 用铲子轻轻覆盖种子,厚度约为1-2厘米。
c. 浇透水,使土壤湿润。
d. 将塑料花盆和玻璃瓶放置在温暖、通风的环境中。
5.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生长速度、叶片颜色、病虫害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种子种植实验结果:a. 种植后第7天,玉米种子发芽,生长速度较快。
b. 第14天,玉米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叶片颜色正常。
c. 第21天,玉米幼苗长到20厘米左右,开始抽穗。
2. 大豆种子种植实验结果:a. 种植后第8天,大豆种子发芽,生长速度较慢。
b. 第15天,大豆幼苗长到5厘米左右,叶片颜色正常。
c. 第22天,大豆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开始开花。
3. 黄瓜种子种植实验结果:a. 种植后第7天,黄瓜种子发芽,生长速度较快。
b. 第14天,黄瓜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叶片颜色正常。
c. 第21天,黄瓜幼苗长到20厘米左右,开始开花。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1. 玉米和大豆的生长速度较快,黄瓜的生长速度较慢。
2. 玉米和黄瓜的叶片颜色正常,大豆的叶片颜色稍黄。
3. 玉米和黄瓜在生长过程中未出现病虫害,大豆在第15天出现少量蚜虫。
五、实验结论1. 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光照和土壤条件。
2. 种子处理、底肥施用、合理浇水等种植技术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69effb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e.png)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及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实验材料与装置:-常见的植物种子(如豌豆、玉米、小麦等)-培养皿或培养盘-湿润的过滤纸或棉球-透明塑料袋-实验室天平和标尺-恒温箱或室温室-水和洗涤液实验步骤:1.随机选择几种不同的植物种子,如豌豆、玉米、小麦等。
2.使用水和洗涤液清洗种子,以去除表面的杂质。
3.准备湿润的过滤纸或棉球。
将过滤纸或棉球放入培养皿或培养盘中,并加入适量的水以使其湿润。
4.在湿润的过滤纸或棉球上均匀撒播植物种子。
5.将培养皿或培养盘盖上透明塑料袋,以增加水分保持度。
6.将培养皿或培养盘放入恒温箱或室温室,并设定适当的温度(如常温25℃)。
7.每天观察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包括萌发率、萌发时间和萌发方式等。
8.进行实验结束后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每种植物种子的特点,记录以下数据:1.种子的萌发率:统计每种植物种子中发芽的数量与总数量的比例。
2.种子的萌发时间:记录第一颗种子开始萌发的日期,并计算其他种子的平均萌发时间。
3.种子的萌发方式:观察和分类不同种子的萌发方式,如种子的形态变化、胚根和胚轴的发育情况等。
实验讨论:1.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讨论水分、光照、温度和种子的品质等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萌发率和萌发时间的差异:比较不同种子萌发率和萌发时间的差异,探讨其原因。
3.萌发方式的差异:观察和比较不同种子的萌发方式,探讨胚根和胚轴的发育情况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不同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时间和萌发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水分、光照和温度等因素对种子的萌发起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水分条件能够促进种子吸水膨胀,导致胚芽的发育,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
适当的光照条件也能刺激种子的萌发,其中光照过程中光周期的长短与一些植物的萌发有紧密的关系。
而温度则是影响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种子的活性,从而影响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时间。
蔬菜幼苗形态实验报告
![蔬菜幼苗形态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f23f94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1.png)
蔬菜幼苗形态实验报告一、引言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幼苗阶段的形态特征直接决定了该植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因此,了解蔬菜幼苗的形态特征对于培育健康、高产的蔬菜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蔬菜幼苗的形态特征,分析不同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为蔬菜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小白菜种子- 芦笋种子- 芹菜种子- 莴苣种子- 实验盆- 肥沃的种植土- 水源2. 实验步骤:1. 将实验盆填满肥沃的种植土,平整表面。
2. 将不同蔬菜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土,轻轻拍实。
3. 用喷壶均匀洒水,保持土壤湿润。
4. 将实验盆放置在适合光照条件下,维持温度和湿度适宜。
5. 每天定时观察蔬菜幼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三、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不同蔬菜幼苗的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我们的观察结果:1. 小白菜幼苗:- 种子发芽时间较短,通常在3-5天内就能看到幼苗出土。
- 幼苗的茎呈现淡绿色,直立生长,叶片较稀疏,略呈椭圆形。
2. 芦笋幼苗:- 种子发芽时间较长,一般需要7-10天才能出土。
- 幼苗的茎较细长,呈现淡绿色,生长较为缓慢,叶片细小而稀疏。
3. 芹菜幼苗:- 种子发芽时间较短,大约在4-6天内就可以看到幼苗。
- 幼苗的茎呈现浅绿色,生长迅速,叶片略带波状,边缘呈锯齿状。
4. 莴苣幼苗:- 种子发芽时间较短,大约在3-5天内就能看到幼苗出土。
- 幼苗的茎较细长,呈现淡绿色,叶片形状呈椭圆形,叶缘光滑。
通过以上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蔬菜幼苗的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较早发芽的蔬菜幼苗通常生长较快,茎较粗壮,而较晚发芽的蔬菜幼苗则生长较慢,茎较细长。
叶片的形态也有所不同,反映出每种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照和水分的适应能力。
四、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蔬菜幼苗的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种子发芽时间、茎的粗细和叶片的形状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较玉米籽粒小,呈椭圆形,与玉米相似。唯一不同之处为外胚叶,位于胚轴 一侧与盾片相对的地方,有一片薄膜状突起,是胚根鞘的延伸部分。
5. 单双子叶种子结构对比
6
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 不同种子处理及出土情况记录
种子名称
浸种日期
出根日期
出芽日期 留土或出土
备注
大豆
菜豆
蚕豆
豌豆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
种子与幼苗 植物学实验
学院: 姓名: 日期: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一、 实验目的
1. 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掌握种子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3. 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幼苗的类型。 4. 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
二、 实验原理
1. 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物体先经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 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楚微小的物体。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 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2.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一般有种皮、胚和胚乳等 组成。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萌发后长成新的个体。胚乳含有营养物质。种 子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
3. 受精作用:当雌、雄配子体发育成熟后,经过受精作用,卵和精子结合 形成合子,合子进一步发育形成胚,受精极核形成胚乳,整个胚珠发育形成种子。
三、 实验材料以及器材
1. 材料:蚕豆,菜豆,蓖麻种子,油桐种子,玉米果实,小麦颖果切片, 大豆、豌豆幼苗。
2. 器材:光学显微镜、电视显微镜、解剖镜、盖玻片、载玻片、镊子、刀 片、擦镜纸、培养皿、吸水纸、纱布块、I2-KI 溶液和 1%番红染液。
四、 实验步骤
种子的形态结构 1. 双子叶无胚乳种子: A. 菜豆种子的形态结构:
2. 观察双子叶有胚乳种子: A. 蓖麻种子的形态结构:
a) 取一粒蓖麻种子; b) 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c) 剥去种皮,沿胚乳窄面自然地掰开胚乳成两半; d) 观察内部结构。
B. 油桐种子的形态结构: a) 取一粒浸泡了 2~3d 的油桐种子; b) 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c) 剥去种皮,沿胚乳窄面自然地掰开胚乳成两半; d) 观察内部结构。
4
由胚轴相连。
B. 油桐种子的形态结构:其结构与蓖麻相似,里面大部分为胚乳。 4. 观察单子叶有胚乳“种子”: 从形态发生来看,颖果是由子房发育而来,其果皮薄和种皮愈合在一起不易 分开,内含一粒种子。其种皮以内为胚乳,胚位于种子基部一侧或下端。 A. 玉米颖果的形态结构: 玉米颖果为圆形或马齿形,稍扁,下端去果柄后可见种脐,胚位于下部。位 于胚芽和胚乳之间的盾状物为盾片,相连部分为胚轴。
3
3. 观察幼苗的形态结构。
五、 实验数据及统计(实验现象)
种子的形态结构 1. 实验前准备:实验前 2~3d 将菜豆、蚕豆等种子浸泡于清水中。让其充吸 胀与软化,以利于种子的解剖观察。 2. 观察双子叶无胚乳种子: 菜豆种子的形态结构:种子呈肾形,外有一层革质种皮。在种子稍凹的一侧, 有一条状疤痕,是种子成熟时与果实脱离后留下的痕迹称为种脐。剥去种皮后, 剩下部分为种子的胚,由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四部分组成。两片厚实的豆瓣 为子叶,掰开两片子叶,可见子叶着生在胚轴上,上端为胚芽。在解剖镜下可以 看到胚芽的生长点和凸起状的叶原基。胚轴下端为胚根。
3. 观察双子叶有胚乳种子: A. 蓖麻种子的形态结构: 种子具两层种皮,外种皮坚硬、光滑并有花纹,内种皮薄而软。种子一端有 由外种皮延伸而成的白色海绵状突起,称为种阜。其内侧小突起即为种脐。在种 子略平的一面,其中央有一条纵向隆起为种脊。剥去种皮后,其内白色肥厚的部 分即为胚乳。胚乳内两片较薄具脉纹的片状物即为子叶。子的位置将植物的幼苗分成出土萌发与留土萌发两大类。以 豆科为例,若是播种发芽后下胚轴无显著的发育,而只是上胚轴在生长,则会直 接把胚芽顶出土表,而将子叶留在土中,因此称为留土萌发幼苗,如豌豆;反之, 发芽后若下胚轴一直生长,就会把子叶以及胚芽顶出土表,因此称为出土萌发幼 苗,如大豆。
7
六、 注意事项
1. 不要在高倍镜下取换玻片,以免损伤镜头和玻片; 2. 先将种子浸泡,让其吸水胀软后,有利于种子的解剖; 3. 有些植物的种子,成熟时不具有胚乳,这是因为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胚 乳的贮藏养料转移到子叶中了,因此当种子成熟时,看不到胚乳或仅能看到胚乳 的遗迹(一层干燥的薄膜),而胚具有肥厚的子叶,这类种子叫无胚乳种子,如 花生、豆类及瓜类的种子; 4. 颖果这一名称得自小麦的花被,不同于其他大多数有花植物,小麦以及 很多禾本科植物的花没有明显的花被,花萼退化为颖片,花瓣退化为稃片,成熟 的小麦果实中颖片会包裹在种子表面,故而得名。
a) 取一粒已浸泡的菜豆种子;
1
b) 将种子擦干,用手挤压种子两侧,将水和气泡从种脐一端溢出。 c) 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d) 剥去种皮,掰开子叶; e) 用解剖针挑开幼叶,在解剖镜下观察。
B. 蚕豆种子的形态结构: a) 取一粒已浸泡的蚕豆种子; b) 将种子擦干,用手挤压种子两侧,将水和气泡从种脐一端溢出。 c) 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d) 剥去种皮,掰开子叶; e) 用解剖针挑开幼叶,在解剖镜下观察。
3. 观察单双子叶有胚乳“种子” A. 玉米颖果的形态结构:
a) 取一粒玉米籽粒; b) 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2
c) 用刀垂直颖果宽面,沿胚的正中纵切成两半; d) 使用解剖镜观察其纵切面; e) 在切面上滴加一滴稀释的 I2-KI 溶液; f) 用解剖针挑起胚根和胚芽进行观察。 B. 小麦颖果的形态结构 a) 取一粒小麦籽粒; b) 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c) 用刀垂直颖果宽面,沿胚的正中纵切成两半; d) 使用显微镜观察其纵切片; 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 1. 实验前准备: a) 实验前一周,将要观察的玉米、小麦籽粒,大豆、蚕豆、豌豆、菜 豆等种子先浸泡 2~3d; b) 待种子充分吸胀后放入下面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浇上适当的水, 盖上盖子,将培养皿放入 25℃的培养箱中; c) 每天记录下种子的萌发情况。 2. 注意种子的萌发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