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大师罗杰斯的方式,看孩子

合集下载

简述罗杰斯的教育理念

简述罗杰斯的教育理念

罗杰斯的教育理念简介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是美国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被广泛认可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罗杰斯的教育理念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强调鼓励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主学习,提倡积极参与和互动的学习环境。

罗杰斯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体化教育罗杰斯的教育理念核心思想是个体化教育。

他认为,每个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需求、兴趣和学习方式。

因此,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的发展和成长。

在个体化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创造一个支持学生自我成长的环境。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通过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积极参与和互动罗杰斯强调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他认为,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与他人交流。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支持学生互动的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自我实现和自主学习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并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他认为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成为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人。

为了实现自我实现和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提供学习的机会和资源,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支持和反馈,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

典型案例:罗杰斯式教育罗杰斯式教育是罗杰斯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体现。

在罗杰斯式教育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兴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罗杰斯式课堂。

在罗杰斯式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进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不知如何爱孩子,这些方法教会您

不知如何爱孩子,这些方法教会您

不知如何爱孩子,这些方法教会您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讲: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当您不知如何爱小孩,看看以下这些方法:(1)目光注视小孩:不管是什么样年龄段的小孩:差不多上专门需要家长的鼓舞的。

小孩最害怕的就是家长恶狠狠的目光,小孩会认为家长这是不爱他的表现。

因此为了小孩,不妨多参与小孩的成长,在小孩需要的时候,用爱的目光注视他,鼓舞他,告诉他爸爸妈妈差不多上爱他的。

(2)微笑面对小孩:微笑面对小孩的家长,对小孩的性格会起到专门大的作用。

小孩的自卑,事实上有时候是由于家长太过苛刻,总是板着一张脸,因此小孩会觉得自己一所是处,总是做什么错什么。

因此当小孩犯错的时候,不妨微笑面对小孩,告诉小孩哪里做错了,和小孩心平气和地讨论解决的方案。

这对家长和对小孩来讲,差不多上专门好的方式。

(3)心情倾听小孩:小孩的世界和大人不同,然而小孩同样需要被倾听。

当小孩想告诉你他的烦恼或者小隐秘的时候,千万不要对他的一切失去兴趣,也不要用忙作为借口,去拒绝参与他的成长。

小孩想咨询题非常简单,要明白,他想告诉你他的隐秘或者烦恼,是确实专门相信你。

因此你不妨多点耐心,去倾听他的心事。

(4)眼睛发觉小孩:中国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善于发觉小孩的缺点,总是用“不人家的小孩”来刺激自己家的小孩。

这种方式是会被小孩留下永久的阴影的。

每个小孩都有长处有短处,不妨多发觉小孩的长处,给小孩多一点鼓舞和期待,让小孩在你的观赏中得以自信起来。

(5)细节感染小孩:小孩大多数的东西差不多上模仿父母的。

因此想要小孩成长得好,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

比如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吃苦耐劳这些品德,只有父母身上具备了,小孩才能快速去同意这些美好的品德。

(6)语言鼓舞小孩:每一个小孩,差不多上需要父母的鼓舞的,尽管小孩从来不讲。

相信天底下大多数的父母,差不多上爱自己的小孩的。

不妨把爱讲出来,让小孩明白,也让他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

(7)渴望调动小孩:对小孩寄予期待,也是对小孩的一种确信。

罗杰斯教学观

罗杰斯教学观

罗杰斯教学观一、引言1.1 罗杰斯教学观的概念罗杰斯教学观,又称为人本主义教学观,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该教学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倡导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罗杰斯教学观的基本原则罗杰斯教学观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等。

二、尊重学生2.1 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罗杰斯教学观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积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背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材料。

2.2 学生自主学习的尊重罗杰斯教学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决策能力。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3.1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罗杰斯教学观认为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主动倾听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3.2 提供支持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理解。

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4.1 创设良好的教室氛围罗杰斯教学观认为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和舒适。

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构建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打破传统的权威教学模式。

4.2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罗杰斯教学观鼓励教师使用讨论、小组活动、问题解决等互动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

-
THANKS
欢迎领导来夸我
自由学习的要素
3. 意义的自我发现
自由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发现学习的意 义和价值。罗杰斯认为,只有当学生意识到 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和发展密切相关时,他们 才会真正投入学习。因此,教育者应该引导 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帮助他们将知识与自 己的经验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 识
自由学习的要素
4. 学生的自我评价
罗杰斯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他 认为,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 的学习需求和进展,应该让他们 参与到评价过程中。通过自我评 价,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 优点和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 和方法。同时,自我评价也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 理能力
3
第3部分
自由学习的实
施方法
自由学习的实施方法
为了实现自由学习,罗杰 斯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育
20XX
罗杰斯的自由学 习观
XXXXX
时间:20XXXX.XX
2
-
目录
CONTENTS
1 自由学习的核心价值
2
自由学习的要素
3 自由学习的实施方法
1
第1部分
自由学习的核
心价值
自由学习的核心价值
卡尔·罗杰斯,一位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对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强 调人的主体性和自由,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在他的 教育理念中,自由学习是最为核心的部分。他主张教育应该提供一个自由、安全、支持 性的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探索和发现,而不是被迫接受知识和技能
1. 学生的中心地位
罗杰斯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应该占据中心地位。教育者应 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学生不 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学 习的主人,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正面管教:家长学会共情,引导孩子情绪管理

正面管教:家长学会共情,引导孩子情绪管理

家长学会共情,引导孩子情绪管理请家长们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和孩子进行交谈呢?站着,向下俯视着孩子,这可能是大多数人采用的一种交谈视角。

而今天我想说的是一个新的视角,这需要我们蹲下来,让我们的眼睛跟孩子的眼睛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蹲”的动作,这与之前的“站”有着很大的区别。

大家可以自行体验几次,就能更好地感受到其中的差异。

从“站”变“蹲”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再转个身,顺着孩子的目光,去看孩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转身”的意义是让我们与孩子肩并肩,尽量地与孩子的目光保持一致,去看向孩子的世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怎么了,需要什么帮助,该如何向他提供帮助。

其实,这个视角的转换就是共情。

共情,就是感同身受。

可以说,只有跟孩子共情了,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孩子管理情绪,战胜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

当共情后,大人就能看到并理解孩子的世界,就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把他遇到的情况说给他听。

这样,孩子便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控自己的生活,也能自主、自信、有勇气地去做事情。

共情到情绪管理的生理机制从共情到情绪管理,大脑起着重要作用。

大脑的作用机制,是神经的连接。

通过共情的互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连接起左右脑以及上下脑,这样大脑的各部分就可以协调工作,孩子也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

人类的大脑有不同的部分,不同的部分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从横向看,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

左脑负责理性,右脑负责情感;从纵向看,大脑分为上层脑和下层脑。

下层脑负责生物性的部分,如恐惧情绪、愤怒的情绪等,上层脑负责三思而后行的理智部分。

左右脑中间有一个叫“胼胝体”的神经束,可以把左右脑联结起来。

只要中间胼胝体把左右脑连接起来,我们的理性和情感就结合起来了。

上层脑和下层脑的连接通道联结后,情绪就被管理起来了。

孩子从一出生,右脑的情绪功能就开始发挥作用,而左脑的理性功能大约在3岁后才开始起作用。

因此,在3岁前,孩子都是靠情绪来表达的。

心理学共情的例子中国

心理学共情的例子中国

心理学共情的例子中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这样描述共情:“共情意味着进入另一个人的私人世界,并且完全沉浸其中,时时保持着敏感,跟随着这个人,感受其情感变化的意义,感受他所感受到的一切,恐惧、愤怒、温柔、困惑以及其它任何体验到的东西。

这意味着暂时进入了另一个人的世界,缓缓移动并不做任何评价。

”就罗杰斯对共情的描述已经包含了很多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比加"积极关注”、“此时此地”、“完全的包容、接纳、理解、尊重”,甚至“忘我”……例:小孩子在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他摔了一跤。

因为很疼,所以他会哭。

这个时候,如果妈妈走过去抱着他:哎呀,你摔了一跤,是不是很疼啊?那么这个孩子在哭了之后,可能会继续去走,因为他知道:这个疼是有意义的。

因为妈妈看见了,并且妈妈肯定了这种疼,这个疼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再举个例子:我们假设两个人,场景是冬天的早晨,然后一个人被闹铃吵醒了,然后对你说,“我想睡懒觉,我不想上班!”如果有个人这么对你抱怨,你会说什么呢?以下是几种回应的方式,然后大家可以想一想,比如,如果你在抱怨的时候,你身边的人用以下的方式来回应你,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我想睡懒觉,我不想上班了!」回应1:不想上班就别上了,辞职呗。

回应2:不上班的话,怎么挣钱养活自己?回应3:你跟我说有什么用?我又不是你老板。

回应4:我比你更困,更不想上班!回应5:我曾经也有你这种想法,但后来我又想啊……(随着我的人生阅历增长,然后我开始想啊,其实睡懒觉也有很深的哲理……)回应6:你睡得太晚了吧,以后试一试早点睡。

回应7:是啊,每天早起确实很辛苦。

这里列了7个回应,唯独只有第7个回应,它是一点信息量都没有的。

它说了一句彻头彻尾的,完完全全的废话。

从回应1到回应6,每个回应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提供建议、提供帮助,有的很犀利,有的很风趣,有的很睿智,还有的很苦情,但唯独第7个回应是一句废话。

我们发现,恰恰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一句废话,即便这句话没有提供任何额外的信息,但是这句话让我感到被理解,被支持,让我感到安慰。

罗杰斯的教育思想

罗杰斯的教育思想

罗杰斯的教育思想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罗杰斯(1902-1987)也是人本化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问题儿童的临床处理》(1939),《人的形成》(1961)等。

1、论创造性培养罗杰斯对儿童的创造性及其培养提出了独特的观点。

与对儿童学马的看法一样,罗杰斯也将创造性看成是人类大脑所具有的先天性潜能。

它具有可感知、人皆有之十天好坏之分十天等级区分等特性。

创造性的发展正是人的创造潜能不断开发的过程。

因此,罗杰斯试图通过心理安全、自由环境的创设,来帮助儿童走向创造性。

如果教师和家长对儿童无条件的接受和移情性的理解,为他们提供一种没有外部评价的、自由的环境,那么儿童就会获得心理安全感,充分地思考、感受和形成自由的心理。

在这种气氛中,儿童能以其真正的自我出现,无需戴上面具加以伪装,能充分地发现对他自己有意义的东西,能努力以一些新的、自发的方式加以自我发现,并尽情地表达各种各样别出心裁的看法,这样,儿童就可以不断地走向创造。

罗杰斯认为,这是一种基本的对创造性的培养。

2、论教学罗杰斯倡导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方式,即一种"非指导性的"教学;一种能促进儿童进行"意义学习"的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在于形成一种" 不寻常的或者独辟蹊径的环境,借助这种环境,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开发,便学生的"意义学习"得以产生,最终达到便学生学会学习及完善个性的目的。

由于罗杰斯崇尚的是儿童的自由的学习,因此,在罗杰斯看来,教学是一个学生的良好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体验过程,它没有既定的教学目的,只是通过学生自己产生与解决问题来达到对经验意义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影响自己的行为。

用一句话说,教学即"经验"的运动过程。

为了使这种以学生自由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得以实现,罗杰斯提出了以下教学要求:(1)最为基本的原则是教师或促进者自己首先要充满安全感,并且充分信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摘要: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类的天性,强调尊重学习者的学习潜能,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注重人的情感和认知的统一发展,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营造利于学习气氛。

基于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幼儿教育应该重视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因素的教育作用;应该以幼儿为中心,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应该重视幼儿的学习过程,教会幼儿学会学习;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罗杰斯;意义学习;幼儿教育卡尔·罗杰斯(1902-198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当代最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真正的学习应当是有意义的,所学习的材料是可以被理解的,学习材料对学生是有价值的。

总之,有意义的学习结合了逻辑和直觉、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若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学习,便会变成统整的人。

一、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一)学习是人类的天性罗杰斯认为,每一个正常的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力,只要能在合适的环境,具备一定的条件,学生就会自主自发学习。

每一个人内部都有自我实现的能力,这是一种发现知识和经验的能力。

当人遇到能满足自己好奇心和自己所关注的学习事物时,在一个合适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就能凭借自己内部的强大积极力量去学习,去自我实现。

(二)学生是“学习的中心”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的核心是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参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结果评价的决策。

学生是一个有能动性和发展性的的个体,并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主选择的能力的自由个体。

教师要最大限度的相信学生的内部力量,给学生自由选择和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习,让学生自己指导和自己评价,掌握学习的最大主动权。

(三)学习是知情的统一罗杰斯的教育思想以整体人格的完善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他强调教育不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人的整体发展。

意义学习既有知识积累的学习,又有促进自己个性、品质、技能和经验融合更方面的学习。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e oi n l d n i . p l st i a p o c o e u a in a u sf r r “ t d n — e tr d” e u a in lho g t . s m t a e tt Hea pi hs p r a ht d c t ndp t o wa d su e tc n e e o i y e o d c t a u h sHi o t
1 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
人本主义 心理学 是在抨击 行为 主义传 统主流心 理学 的
弊端 ,批判 与继承精 神分析 的结果 的历史背 景下诞 生 的。
在 于发掘潜 意识 ,肯定 人性中非 理性 的存在或称 潜意识 的 洞 见 。但 在肯定 的 同时 人本主义 也反对 潜意识 决定论 ,即 把人 的所有 行为都 看作 是潜意识 的决定 而否定 了主观意 识 的 能动作用 。显然 “ 精神 分析 家所 关注 的是只 是有精神 障
a v n e h o c p i n o d a c d t ec n e to fHuma im , ih i n to l o c r e b u u a a u e b tas a p n d upa n w ns whc S o n yc n e n da o th m n n t r u lo h so e e e i d f r e u a i a e m Hi f l o d c t n lr f r . s “cintc n e e e o o l e . e tr d” a p o c mp a ie n i e lit r e s n lr lto s i u l o p r a h e h sz sa d a n ep ro a eai n hp b i n t
2 罗杰斯 的 “ 以学生为 中心 的 教育观 及其在教 学中的

心理咨询之以人为中心疗法

心理咨询之以人为中心疗法
相信人有向好的、强的、完善的方向发展 的强大潜力;⑶相信人能够自我指导,自 主自立;⑷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价值 和尊严,咨询和心理治疗应该为恢复和提 高人的价值、尊严作贡献。
2、重视当事人的主观世界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哲学立场是现象学和格式塔心
理学。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主观经验世界(称 作现象场)是他的直接现实。现象的世界是一个 整体的世界,其中任何部分都只有从其与整体的 联系中,才能得到解释。任何一个部分的改变, 总是会造成整体的改变。他从何而来,要往何处 去,为什么痛苦悲伤,这一切都只有进入他的现 象世界才能理解。所以,以人为中心疗法反对用 一些外在的指标、标准来衡量、评估当事人。其 理由除了认为这种诊断或评估容易使咨询师见 “病”不见人,容易产生一种自大、自负的咨询 态度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认为这种“从看台上观 察当事人”的做法根本无法了解当事人独一无二 的主观现象世界。
1919年罗杰斯进人威斯康辛大学学习农业。在他学院学习的 早年岁月中,由于家庭的影响,罗杰斯对宗教活动很积极。 1922年,罗杰斯到北京参加世界基督教徒学生联合会,这六 个月的旅途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切身体会和真正接触 到具有不同文件的人民之后,他写信给他的父母,宣称他不 赞同父母保守的宗教观点。中国见闻使他原有的一套信念受 到了很大的冲击,这次经历及从中得到的感受,使罗杰斯相 信:人必须信任、依赖自己的经验,才能做真正的自己。这 一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日后的人格研究。
1940年,罗杰斯接受了俄亥俄州立大学临床心理 学系的聘请,从临床部门转到学术部门。在那里, 他开始形成和检验自己的精神治疗方法。1942年, 罗杰斯出版了他最著名的著作《心理咨询和心理治 疗:临床实践中的最新概念》,书中指出了一些重 大的、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分析疗法很不相同 的治疗理念。

如何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新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行为品德、社会生存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幼儿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育过程。

这种现代教学观,把幼儿看作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学的出发点是幼儿、幼儿的兴趣与需求。

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

因此,我们必需抓住幼儿这一时期,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发展其创造力。

我们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主要着眼于挖掘幼儿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使幼儿接受一些创造活动的熏陶,产生一些最初的创造意识。

1.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在每个幼儿身上,其实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好奇是种在人们心中一颗发明创造的种子,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你走上发明创造的道路。

动机是创新活动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者在活动中有激活和维持调节的功能。

幼儿年龄小,目的意识和自主意识较差,他们幼小的心灵像一张白纸,要想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从培养“问题意识”出发,启发幼儿大胆设想,勇于创新。

例如:上手工课《剪窗花》,我只教了一种方法,便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剪,出乎意料的是:剪刀在幼儿手中运用自如,不一会儿就剪出了许多样式不一的窗花,漂亮极了。

通过动手操作展示了他们创新的才能,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大自然中还有许多事物充满了神奇的魅力,我让幼儿走进大自然,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自然现象的变化,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中的沙、石、水、泥等,在玩中了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2.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鼓励幼儿异想天开,但并不是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自信心,即便是自信心很强的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或遭受挫折时,自信心也会减退,甚至会自卑。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要经常夸奖幼儿几句,鼓励幼儿超过别人,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一定难度的活动,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失败的幼儿总结经验教训。

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罗杰斯作文

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罗杰斯作文

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罗杰斯作文1902-1920,童年和中学1902年,卡尔·罗杰斯生于芝加哥近郊的橡树公园。

六个孩子(其中五个男孩)中,他排行老四。

他父母亲的家族约于17世纪就横越大西洋来到美国。

因此,罗杰斯可算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一位本土的美国心理学家。

罗杰斯的家庭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息,不准喝酒、不准跳舞、不准玩牌、不准看电影,社交活动也很少。

但这个家庭成员之间非常亲密,这是一个充满“爱”的环境,父母对子女的幸福十分关注。

不过,罗杰斯似乎并不太喜欢这样的环境。

罗杰斯从小身体健康状况不太好,个性也有些多愁善感。

他是一个比较孤独寂寞的小孩,于是,阅读渐渐成了他整个生活的重心。

无论知识与能力,同龄的小朋友都无法望其项背。

1914年,罗杰斯12岁时,全家搬至芝加哥以西三十里的一个很大的农庄。

一来,其父瓦特满足了自己想拥有一座农庄的愿望;二来,可以让青春期的儿女避免繁华都市的诱惑。

罗杰斯本人比较相信父亲的第二个动机。

整个中学阶段,罗杰斯的交友纪录几乎为零。

直至高中毕业,他总共才有过两次约会的记录。

不过,农庄的生活给了罗杰斯对农业科学进行实验的机会——他对飞蛾与鸡群都深入了解了一番,并且也从中得到了满足与乐趣。

是的,他学会了匹配对照组与实验组,以研究哪种食物对肉产量或奶产量产生了影响。

当然,他还可能从那些农作物身上看到了自我实现的倾向。

1920-1928,自由的大学也许,正是农庄的生活,使罗杰斯上大学时选择了康斯威辛大学的农学院。

不过,后来(大概是第二学年快结束时)他又强烈地想成为一名基督教牧师,但他决定先学历史作为铺垫。

1924年,他毕业于康斯威辛大学历史系。

同年,进入联合神学院学习神学(研究生),但在神学院不久,罗杰斯就发现对别人传道20分钟,对他来说实在很困难,更不要说像别人那样一讲就是40分钟。

这恐怕与他后来主张“非指导性”治疗不无关系。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1922年,在罗杰斯大三的时候,他与11名学生一起,被选中到中国参加一个国际性的世界学生基督教同盟会议。

一位心理学家的教育理想――罗杰斯人本教育观释析

一位心理学家的教育理想――罗杰斯人本教育观释析

一位心理学家的教育理想――罗杰斯人本教育观释析【论文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同感理解非指导性【论文摘要】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理论以培养机能充分发挥的人为教育目标。

提倡运用非指导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了解自己的直接经验,并要求教师秉持真诚、信任、接受和同感理解的态度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教学关系。

此主张使教育的立足点重新回归以人为本的立场,对我国现时的教育改革与未来的教育发展都有很大借鉴意义。

20世纪70年代,人本主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美国发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即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 illr}o.}a-a}>0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的思想,也在此思潮中占据重要位置。

虽然他主要凭借“以人为中心”思想享誉心理治疗界,而且他一生的学术活动也都是以临床治疗为中心的。

但随着他后期兴趣的逐渐广泛,其强调人性、人的价值的观点,也日益明显地体现在他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中。

罗杰斯的教育思想,始于他运用自己人本主义价值观审视传统的教育模式。

在他看来,传统教育以教师和书本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偏重学生智能培养,废弃全能开发,受教育主体的好奇心受到限制;官僚化的教育体制利用各种规章制度直接控制着学校内部的运作和教师的行为;这种沉闷的气氛不仅扼杀了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也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失去处理复杂环境、进行适当决策的能力;对民主精神和价值的忽视还导致师生间互相不信任。

那么怎样才算真正培养人才的教育体制?罗杰斯是将其“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念扩展到教育领域而形成的全人教育观来加以说明的。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罗杰斯一贯主张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

他认为学生是学校、教师存在的前提,学校和教师理应为学生服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指学生作为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应依据自己的情况独自或在别人的协助下,确定并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生可以自主地接受课程内容,选择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管理,他们有教学实践的自由选择权和支配权。

罗杰斯在幼儿教育实践中

罗杰斯在幼儿教育实践中

摘要:本文以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探讨其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罗杰斯的理论观点,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引言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发展。

在幼儿教育领域,罗杰斯的理论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本文将从罗杰斯的理论观点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应用罗杰斯的教育理念。

二、罗杰斯的教育理论观点1. 学生中心论:罗杰斯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发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2. 全人教育:罗杰斯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关注学生的智力、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3. 体验式学习: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一种体验过程,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4. 非指导性教学:罗杰斯主张教师应采取非指导性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实现。

三、罗杰斯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 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教室布置应充满童趣,色彩鲜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

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例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讲故事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3. 体验式学习幼儿教育应注重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艺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绘画、手工制作,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利用心理学知识做好班主任工作

利用心理学知识做好班主任工作

利用心理学知识做好班主任工作利用心理学知识做好班主任工作泗洪县青阳镇东风小学王义梅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交流的题目是《利用心理学知识做好班主任工作》从教18年,工作上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成就,“我以我心付童心”,是我多年来工作宗旨。

“我以我心付童心”有两层意思:一是我的心向孩子心理靠近,另一层意思是我把心交给孩子,只有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更有效的走近他们,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质工作。

从教多年,一直都带高年级数学课及班主任,在06年之前感觉当班主任很累,在06年学校要求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自学考试,我接触到心理学之后,就开始喜欢这门学科,(今年暑假在广东举行的“国培计划”——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标志着心理健康课才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我是宿迁市唯一的一个名额参加培训,在此很感谢领导的栽培),我喜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原因是因为每年班级中都会出现“难缠户”的学生,在教育策略上有时候有点黔驴技穷了。

把心理学知识应用到班级管理中让我事倍功半,起码比以前轻松多了。

刚接一个新班一定给自己定位好,让学生既怕你又喜欢你更佩服你,专业能力令学生佩服(小学阶段学生最崇拜老师),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处理问题的智慧让学生害怕。

下面我就谈谈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班级里常见的问题,希望大家共勉的同时提宝贵的建议。

一:用团体活动辅导课加深师生感情及了解学生刚接一个新班级我会用两节课的时间带学生做团体辅导活动课,以游戏-活动-体验为主的团体辅导课,既可以活跃班集体的气氛也可以使班集体产生凝聚力,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也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既能排查出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也能治疗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既能提前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活动方法。

做到“人文关怀”这也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念。

这学期我刚接六(4)班,是刚组建的一个新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不熟悉,老师与学生之间也不熟悉。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陈会昌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 1902-)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治疗专家和教育改革家。

他是继马斯洛之后的又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其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对人的尊重、人的价值、情感、自我实现、人际关系、接受别人和被别人接受、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真实感受、体验和经验等等。

他在心理治疗领域创立的"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观,在教育方面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1.罗杰斯的人性观罗杰斯对人性的看法是很积极的。

他认为人的基本属性在自由发挥作用时是建设性的,可以信赖的;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要,这就是生长、生存和自我完善。

他指出,有大量的例子表明,人在可怕的环境中不仅求生存而且求发展,他称之为自我实现的倾向和潜能。

罗杰斯指出:"我不大同意那种相当流行的看法,说什么人基本上是非理性的,说他的冲动如果不加控制,就将导致他人和自己的毁灭。

事实上人的行为是异常合于理性的,带有极微妙而又条理分明的复杂性,趋向他的机体力图达到的目标"(指"自我实现")[1]。

罗杰斯的人性观有以下几点:(1) 每个人都具有自身的尊严和价值,因而是值得尊重的;(2) 每个人都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我实现的能力和权利,并且只要给其机会,都能作出明智的判断;(3) 每个人都能够选择他们自己的社会准则;(4) 每个人都能够学会建设性地承担社会责任;(5) 每个人都有能力处理他们自己的感情、思想和行为;(6) 每个人都有潜能发生建设性的变化和推进个人发展直到自我实现。

2. 罗杰斯的"自我概念"说和心理疾病成因观(1) 每个人都有两种需要在罗杰斯的理论中,"自我"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他认为,人在早年通过大量的经历和体验而逐渐产生了"自我"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罗杰斯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罗杰斯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罗杰斯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中,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

而罗杰斯教学设计则是以教育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的理论为基础,强调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体的经验和情感,提供积极互动和支持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罗杰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罗杰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情感、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允许学生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决策能力和学习动机。

其次,罗杰斯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情感。

教师应关注学生内心的感受和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和满足,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度。

最后,罗杰斯教学设计强调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创造积极互动、尊重差异和信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安全和包容,更好地参与学习。

针对罗杰斯教学设计的实践方法有:倾听和沟通、鼓励自我表达、提供反馈和支持。

首先,教师应倾听和沟通。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愿,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问题。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自我表达。

通过各种方式,如讨论、演讲、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创造力。

再次,教师应提供反馈和支持。

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关注他们的进步和优点,同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提高学习效果。

罗杰斯教学设计的实施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和教育阶段。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科学实验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创作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艺术才能。

幼儿教育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目标:1.了解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及人本主义主要思想。

2.掌握并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罗杰斯的“个人中心”学习理论和“有意义学习”。

4.能用人本主义的思想看待幼儿的学习需要并在实践中运用。

教学反思:学生能理解人本主义教学思想,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的思想,并能够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导入:人本主义是继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简介两位重点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提问:人有哪些需要?幼儿有哪些需要?学生讨论教师总结2.引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后期新发展的两种需要。

(1)生理需要(我感觉很舒适)包括维持生活和繁衍后代所必需的各种物质上的需求,如衣食住行等。

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温暖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类所有需要中最基本的、最有力量的,是其他高级需要的基础。

【举例】哲学家与船夫的故事(2)安全需要(我感到很安全)包括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受到保护,能免除疾病、痛苦和焦虑的需要。

例如:人们希望得到一份安定的职业,害怕资方的无理解雇;愿意参加各种保险,防止工伤事故和有伤害的威胁;妈妈离开婴儿的视线时婴儿会大声哭喊,出现分离焦虑。

(3)归属与爱的需要(我是团队中的一员)与其他人建立感情联系或关系的需要。

例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建立家庭、享受亲情;例如加入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需要彼此关怀、帮助和赞许。

(4)尊重的需要(我被他人了解、尊重)自我尊重和受到他人的尊重。

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能力,知识,成就和名誉地位的需求,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等,这类需求很少得到充分满足,故常常是无止境的。

(5)自我是实现的需要(我成为了我想要成为的我)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的需要。

最高层级的需要。

(6)后期新发展的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的需要。

有条件和无条件积极关注

有条件和无条件积极关注

有条件和无条件积极关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概念,它意味着全心全意地去爱孩子,而不管其行为如何。

罗杰斯认为人性在根本上是好的,任其发展会使一个人发挥出其所有的功能,所以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有利于孩子充分发挥潜能的。

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孩子在任何时刻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就如著名的武打明星甄子丹。

子丹11岁随父母移居美国后便开始跟随母亲习武。

而子丹的父亲擅长乐器,他在子丹很小的时侯就教子丹弹奏钢琴,但子丹并不喜欢,宁可清晨5点起来和母亲一起习武。

有时子丹刚练完武,手掌上的血泡还在渗血,就被父亲叫去弹琴,子丹自然不乐意。

母亲看出子丹不乐意,就劝父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儿子自己从乐器和武器中选择!”最终,子丹得以满足自己的愿望—优先习武,弹琴自便。

孩子有自己的兴趣是好事,如果子丹的母亲没有劝说父亲让子丹自己选择,子丹便要武术钢琴一起学,最后有可能什么都学不精。

母亲对子丹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充分发挥了子丹在武术方面的潜能,才能让子丹成为今天家喻户晓的武打明星。

而有条件积极关注的含义是,家长常常要求孩子往好的方面发展,凡事要努力,要尊重长者等等。

罗杰斯把这些来自父母的观念称为价值条件,即个体为了获得积极的体验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如果孩子不满足,就会受到惩罚或忽视。

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孩子的表现符合家长的价值条件时,家长才会给予孩子爱(积极关注)。

有条件积极关注会导致孩子只接受他自己好的部分,而抛弃别人认为他不好的部分。

尽管家长的意图是好的,但不幸的是,家长觉得孩子“不好”的那些品质往往才是真正的健康品质。

调查发现高中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普遍,而且随年级的升高,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在平时的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教师采取的大部分是有条件积极关注,这样就使学生的行为指向教师的期望,忽视或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行为。

因此,在教师的有条件积极关注下产生了两种结果:一部分学生达到了教师的期望,得到了教师的积极关注,但他们的学习压力是很大的,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他们不能达到教师的期望,就会失去教师的积极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理学大师罗杰斯的方式,看孩子
实在管不住了,我就动手打了他。

管倒是管住了,可把他打怕了,再也不肯跟我睡了。

我知道这个办法不好,可是当孩子是在管不住时,我真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办法可以让他听话。


其实,在育儿问题上,爸妈们可以学习一下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的方法,用罗杰斯的方式看孩子。

TIP:罗杰斯是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言人。

他极其重视自我成长的潜能,所以无条件地把来访者看作具有自我价值的人,坚信他“能够用更加成熟的方式,重新组织他的人格,组织自我与生活的关系。


罗杰斯一直致力于让每一个人过上“以人为中心”的生活。

在这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的眼里,人格和行为是不可分离的,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和关注。

▌每个孩子都是有正向的潜能,父母应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
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的正向潜能,这是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

孩子刚出生时,并没有“自我”概念,随着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慢慢将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

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后,孩子的自我实现趋向便被激活了。

在自我实现的驱动下,孩子会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并不断地积累经验。

通过自身机体自动评价过程时,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即相反。

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孩子寻求保持、再现,而碰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孩子便会尽力回避。

在孩子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体验是受他人的关怀或者尊重而产生的,罗杰斯把这种体验称为“正向关怀需求”。

孩子的这种“正向关怀需求”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

然而,他人(尤其是父母)的关怀和尊重通常是有条件的——根据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

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将这种条件称为“价值条件”。

孩子不断地通过自己的探索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并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

渐渐地,孩子在评价一件事情时,不是通过自我感受,而
是以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价值规范为标准。

而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孩子就会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

譬如一个本来很普通的孩子,但是他的父母一直通过暗示、鼓励,认定他以后会了不起。

这个孩子将这个观点内化,最后就会真的脱离平庸。

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欣赏、鼓励、认可,就是这样发生作用的,是有意义的。

而如果只是将目光放在短期效果上,例如在孩子不听话时把孩子暴打一顿,或者狠批一场,孩子可能表面上会立马变乖了,但是这种不当方式却从根本上认定孩子“坏”,这会让他失去变得更好的机会。

他们可能通过说谎、拒绝、叛逆行为(不确定)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以求意识水平与自我相一致。

因此,父母和社会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而不是有条件的关注。

换句话说,不管孩子说什么,不管他做什么,只要是在规则范围内的,都认为是对的,是好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正向的潜能。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这样一个激发潜能的环境。

▌正面与负面的条件式育儿方式都有害,只是形式略有不同
看到这里,经常阅读积木育儿微信文章的爸妈们可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嗯,在我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

最早提出“无条件积极关注”这个概念的是罗杰斯,他在“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中,将其看作重要前提。

针对罗杰斯的这个理论,国外有一项调查,对象是九年级学生。

研究者精心地将“孩子在听话时得到赞许”与“当不听话时较少得到接纳”严格区分开来。

这两项研究发现,正面与负面的条件式育儿方式都有害,只是形式略有不同。

正面的条件式育儿方式有时能够使孩子在学习上更努力,但也会使他们感到强烈的“内在强迫”。

负面的条件式育儿方式,除了使孩子反感爸妈,连短期效应都没有。

这项调查告诉我们,从长远来看,不论是在孩子达到爸妈期许时给与表扬,还是在做错时给与惩罚,二者都是条件式育儿方式,都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可以说,有很多爸妈对孩子的关注都是有条件的。

比如,孩子考了满分,便给出极大的兴奋反应;而当孩子考试失常的时候,就立刻一副冷漠的表情,甚至还加以棍棒,恨铁不成钢。

还有些爸妈总会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做比较,想以此激励孩子——“你看,谁谁谁就……你怎么就学不会呢?”
殊不知,这种方式养大的孩子,特别容易自卑,偏于敏感执拗,容易在乎外界评价和有无获得实际的“成功”。

因为父母在用这样的回应告诉孩子:只有在你表现好的时候,只有你成功的时候,我们才是爱你的;我们对你的爱是有条件的。

至少,这就是孩子所能够感受的全部内容。

父母不接纳孩子的结果,就是孩子学不会接纳自己。

一旦孩子有一天遇到了困难、挫折甚至失败,就有可能是致命的打击。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说过: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而言,父母无条件的爱,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比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更有利于人格健全。

无条件的爱首先和物质无关,和情感上的满足有关,和安全感有关。

父母只有在情感和情绪上无条件支持孩子,接纳孩子,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意,才能不至于把自己的精力都花在何种举动才能获得父母的爱和关注上。

请父母必须牢记,任何的物质,都无法弥补情感上的欠缺。

▌用“共情”的方式纾解孩子的情绪,问题迎刃而解
“共情”这个词,相信你们也并不陌生。

它也是罗杰斯创始的“以人为中心”的主要治疗方法:“所谓的共情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包含着几个方面的情况。

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过程中,共情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不过,并不意味着孩子说什么,我也跟着说什么。

共情不等于附和、完全认同孩子。

“你做得对”这样的话,虽然可能让孩子得到暂时的满足,但是,却妨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省。

父母应该试着去解释孩子的情感(这一方法,主要针对3岁以上的孩子)。

我曾经提到过一个案例,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情绪有些低落。

妈妈说,你看起来有些不高兴呀。

孩子回答:老师今天表扬了李黎。

妈妈说,哦,是不是老师没有表扬你,你有些失落啊。

孩子说,我不喜欢老师了。

妈妈说:对,怎么能不表扬咱们呢!
这个案例,对话以妈妈的附和声结束。

孩子也许当时满意了,但是妈妈却没能帮助孩子就事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如果换一种方式呢?
妈妈:你看起来有些不高兴呀。

孩子:老师今天表扬了李黎。

妈妈:哦,老师没有表扬你,你有些失落啊!
孩子:我不喜欢老师了。

妈妈:你肯定做出了努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结果却没有。

孩子:是啊,我就是晚了一点举手。

下一次,我一定快点
举手,回答问题。

从两个案例的对比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孩子需要的并不是父母的认同,而是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回应和正确解释。

因为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那么丰富,连他们自己都搞不明白。

所以,父母的智慧之处就在于,帮助孩子梳理自己,然后等待孩子自己找出解决之道,自己做出选择。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案例,爸爸其实完全可以用“共情”的方式来替代打骂。

先接纳孩子的情绪,抱抱孩子,或者拍拍孩子的背,然后跟他说,我知道你很喜欢吃糖,不让你吃会很伤心,但是你已经吃了几个了,不能再吃了,你知道虫虫很喜欢吃有甜味儿的牙齿。

我们喝一小杯水吧,不让虫虫有机可乘。

相信孩子会接受你的意见。

“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并不是两个单独使用的心理治疗方式,而是罗杰斯在心理治疗中运用的效果最优化组合。

如今,这个组合方式不仅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也被认为是处理孩子问题时副作用最小、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总能以罗杰斯的方式对待孩子,这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必然会影响到孩子。

这对促进孩子的共情能力(或情商)和亲社会行为有着极为积极的促进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