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李玫瑾家庭教育有感

合集下载

李玫瑾教育孩子第八集读后感

李玫瑾教育孩子第八集读后感

李玫瑾教育孩子第八集读后感看了李玫瑾教育孩子的第八集,真的是像被人在脑门上敲了一闷棍,一下子就清醒了不少。

李玫瑾教授讲的那些东西啊,就像是专门为我这种在教育孩子的迷宫里乱转的家长量身定制的导航。

她提到的好多点,都让我忍不住拍大腿,心想:“我咋就没想到呢!”就比如说在这一集里她讲到关于孩子犯错时的处理方式。

以前我家那小崽子犯错了,我就跟个炮仗似的,一点就着,上来就开吼。

看了这集我才知道,原来孩子犯错的时候,正是教育的好时机,但不是靠吼,而是要冷静地跟孩子分析为啥错了,这错误会带来啥后果。

这就好比你在路上开车走错路了,你是希望旁边的人冲你大喊大叫呢,还是希望他心平气和地告诉你正确的路线?我想肯定是后者嘛。

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啊。

现在我再遇到孩子犯错,就会深吸一口气,像个侦探一样跟他一起找“犯罪”根源,效果还真不错,孩子也没那么抵触了。

还有她讲的关于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部分。

我家孩子都多大了,还老是依赖我给他做这做那。

我以前觉得这是爱他的表现,什么都给他包办了。

李玫瑾教授就像是看透了我这种家长的心思一样,直接指出这是在害孩子呢。

就像一只小鸟,你老是把它护在翅膀底下,它永远都学不会飞。

现在我开始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刚开始他有点不适应,但是慢慢地我能看到他眼里那种小小的成就感,就好像在说:“看,我也可以!”这感觉别提多棒了。

这一集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玫瑾教授说的家长要以身作则。

我以前总是要求孩子看书学习,自己却在旁边刷手机。

这就好比你自己在泥潭里打滚,还要求孩子身上一尘不染,这不是笑话嘛。

现在我也开始改变自己的习惯,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也会拿本书在旁边看。

你还别说,孩子看到我这样,他自己也变得更自觉了,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他。

总之啊,看了李玫瑾教育孩子的第八集,就像是给我这个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瞎摸乱撞的家长点亮了一盏明灯。

我觉得我得把这一集反复多看几遍,把这些有用的教育理念都刻在脑子里,然后在实践中慢慢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老师听完李玫瑾育儿的心得(通用17篇)

老师听完李玫瑾育儿的心得(通用17篇)

老师听完李玫瑾育儿的心得老师听完李玫瑾育儿的心得(通用17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师听完李玫瑾育儿的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老师听完李玫瑾育儿的心得篇1幼儿自主学习是以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发展幼儿个性为宗旨,以更好的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用心性和主动性,在必须的环境中,幼儿按自我的意愿主动地学习,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陶艺活动中教师在努力摒弃以往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强调被动理解旧模式时,又应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用心性,发挥幼儿在认知、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陶艺的主人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的资料的兴趣。

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可见,情境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幼儿全面发展。

所以,应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

1、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

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利用直观演示法能够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们运用电教设备再现教学资料情境或收集与资料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幼儿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

如:在陶艺制作《各种各样的汽车》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汽车的模型玩具、图片,并布置了《中华汽车展》环境,幼儿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汽车发生了兴趣,以愉快的情绪用心参与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样的汽车中来。

由于每个幼儿对汽车都有必须的认识,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在制作中,十分自如,用心主动,想象力也十分丰富。

作为老师学习李玫瑾谈家庭教育的感受

作为老师学习李玫瑾谈家庭教育的感受

作为老师学习李玫瑾谈家庭教育的感受作为一名老师,听完李玫瑾谈到的家庭教育真的是醍醐灌顶,在家庭教育中虽然父母占的比重很大,但是有时候也是需要老师去调节的。

而很多家长关系到的问题,李玫瑾也谈到了,让我颇有收获。

怎么对孩子做性格培养,这是很多家长关注的问题。

虽然我们很多家长也能很好地教育孩子,但是那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养育方式。

我们现在压力比改革开放前大很多。

我们以前除了上班,下班后没有什么繁忙事情。

现在下班后还有很多事情把我们时间占满了。

对孩子某些方面进行培养,比如说第一个问题要在孩子3岁时对孩子说不行,这是很多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的。

农村地区老人带孩子比较多。

老人带往往比较宠溺,这种宠溺早年看不出,你宠他他也不会怎么样,但是当他过了12岁,身高迅速达到成人高度的时候,本来家里面父母和孩子关系很好,上网成瘾,家长就会说你怎么现在不听话了,越长大越不听话,其实家长不明白孩子不是长大不听话,是你前面的性格模式没有建立。

还提出心理抚养或者心理养育的理念。

孩子不是吃饱喝足就足够了,你在某些方面给他建立一些好的规范,小到家里的规矩,大到社会的法律。

社会法律也是规范。

我是研究犯罪学问题的,会发现一些极端的表现。

我们说的违法犯罪,实际上都有这个问题。

分析发现,少年犯罪者家里面,很多人首先经济上并不贫困,第二父母都很爱他,还有爷爷奶奶宠爱。

他的问题出在早年被放纵和宠溺。

他上学会觉得难度比较大,因为初中的课程作业量比较多了,很多孩子很聪明,他能学,但是他不学。

他不学的原因是什么?坐不住,而不是学不了。

所以,这个问题上基本上都是性格培养的问题。

李玫瑾还说:我认为作为一个家长,你要想教育好孩子有这么几个条件。

第一,孩子一定要自己带,在他完全不能独立的情况下你去给他带来快乐,给他带来舒服,当他依赖你的时候你才有教育他的资本。

父母要拿出时间自己带孩子,然后呢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你陪伴在他身边,在他晚上睡觉之前你给他讲讲故事,生活当中你用更多的时间陪他玩。

《李玫瑾教授的育儿之道》观后感

《李玫瑾教授的育儿之道》观后感

《李玫瑾教授的育儿之道》观后感我的孩子今年9岁,小学二年级,作为孩子家长在这个阶段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总是有许多困扰和难点,管理太严格怕束缚孩子身心发展,管理太放松怕孩子不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孩子班主任的推荐,我观看了视频《李玫瑾教授的育儿之道》,我对教育孩子有了新的认识,收益匪浅。

一、直接告诉孩子调皮捣蛋的后果一是提出明确的期望和后果。

平时需要多多关心孩子,确切地知道你孩子的期望,以及告诉他们违反规则会发生什么。

例如,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您孩子的行为与后果联系起来:“当你从另一个孩子那里偷走玩具时,你就失去了玩这个玩具的机会。

”“由于不诚实,你失去了我们信任的特权。

”二是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对于12岁以下年幼的孩子来说,如果您的孩子有意打破玩具,请勿更换,这将帮助他学习如何承担责任,以及失去某种东西的感觉。

对于年长的孩子,我们有时也要让孩子学着面对失败,这样他才能了解后果。

三是必要时使用冷静期。

冷静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和家长在情绪激动之后有时间冷静下来。

选择一个安静,但处于家长视线之内的地方,让孩子利用时间考虑解决方案,往往比粗暴的惩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四是取消特权或带走玩具。

在指责之后立即行动,让孩子理解并将不良行为与惩罚联系起来。

没收玩具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效果会更好,而年龄较大的孩子则以取消授予的特权或限制自由为宜,例如看电视、和朋友一起玩、到公园旅行、参加派对等。

切记,不要过早结束处罚,否则下一次你的孩子会知道他们可以控制情况。

二、让孩子意识到他/她做错了一是保持冷静。

面对熊孩子,试着保持冷静的态度,不仅让家长有时间考虑合理的纪律处分,并让你的孩子有时间考虑他们所做的事情。

不要用讽刺、威胁的口吻批评孩子,这会让你的孩子更加烦恼,并可能对他们的自尊产生持久的影响。

二是态度坚定地对孩子说“不”。

一旦你发现孩子行为违规,要及时叫停,并解释叫停他们行为的原因,让孩子明白被斥责的原因是很重要的,这会教他们理解行为产生的后果。

听李玫瑾心理学讲座心得

听李玫瑾心理学讲座心得

听李玫瑾心理学讲座心得用了两个多小时听完了李玫瑾教授的讲座。

李老师用实际案例为我们讲解了犯罪心理规律、少年儿童早期家庭教育和关爱的重要性、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时期和原因、家长如何应对现在孩子产生的问题等,这些都是我们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感到棘手的问题。

通过听课也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有些方面很庆幸做得还比较合理,如:坚持自己带孩子,不让老人帮忙;给孩子创造自由的空间;制定家庭规则。

有些方面的确是没有认真学习和思考,跟着“自以为是”走了,如:孩子需要的尽量满足,女孩要富养、娇气等,最终惯出了坏脾气、自私自利的习气。

不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真的是走了很多弯路,而且好多东西都是不可逆的。

李老师说得对,为人父母是要不断学习和探索自我的,孩子的来临是让我们认识生命,从他们身上看我们自己的。

如果不能完事、充实自我,怎么引导孩子,和他们沟通呢?现在孩子已经14岁了,他们的性格心理基本已经形成了,好多错过的东西,如安全感、性格的养成都不容易补回来了,但我们家长自身的学习、进取、探索、反思是可以继续进行的,而且在这个阶段和青春期的孩子一起学习是最好时机了,我们着重于自己的学习,和他们一起探讨,而不是管制、说教,他们还会有逆反吗?我是反问我自己的,我总是把这最关键的忘记了。

如果我真的做到把自己的后半生学习好、规划好、思考明白了,我的孩子,她又何愁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和人生价值呢。

我一直是相信我孩子的,我经常和她爸爸分析,她比我和爸爸优秀多了,自信多了,心灵宽广多了,而我们只是对自己不信任罢了,总是不停干预她。

这也许是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直在路上!我们在这一阶段总是为孩子的未来焦虑,认为学习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也是对孩子的能力不信任。

我们是知道的,健康的身体最重要、健康的心理最重要、健全的人格最重要,可我们还是焦虑,我们的行为和语言表现出的却是学习成绩最重要。

原因这次知道了,就是我们自己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就想让孩子替我们实现,他们也是独立的精神体,他们不愿意承担我们的梦想,人家有自己的人生。

观李玫瑾家庭教育有感_心得体会

观李玫瑾家庭教育有感_心得体会

观李玫瑾家庭教育有感近期,学校领导给我们安排了视频讲座。

视频中李教授主要讲了三点:第一点是未成年人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第二点是未成年人的问题是滞后反应;第三点是未成年人心理问题有关键期。

孩子18岁之前分为12岁之前的依恋期和12岁之后的青春期。

依恋期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时期,青春期是叛逆期也是弥补期。

未成年阶段需要监护人对孩子负责,12岁之前教育主要在于家庭。

另外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应只放在智力方面,更要关注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培育。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对李教授关于12岁之前的教育理念非常认同,李教授说6岁之前是孩子教育的关键期,作为家长要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克制诱惑、忍受挫折这些方面入手,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对于孩子要学会说“不”,从而克制孩子的任性;但是也不能打骂,要和孩子耐心的交流,问清孩子坚持的原因从而防止孩子的压抑;对于孩子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让他感受到控制自己情绪学会忍耐的重要性;因为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分享、包容、大度的性格,防止孩子的自私;李教授还提出通过让孩子去学游泳的例子来让孩子知道忍受挫折意义。

给我最深的感受是防止压抑这一点,有一次,我带孩子去推拿,可是朋友临时有事,让我照顾孩子,于是我带俩孩子去推拿。

骑的是自行车,只能一个走,一个坐车子;回来时他俩交换,当我这样做时,看到孩子有情绪了,心想等到推拿回来后再和孩子沟通。

可是我脾气有些急,看到孩子有情绪,就噼里啪啦的把说孩子一顿,自以为是的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强加给孩子,直接告诉孩子按照我说的办就行。

其实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当我平静的问孩子的想法时,他想让我们一起步行去推拿。

听完李教授的讲解,我知道了我以前那样做是压抑了孩子的想法,不过好在孩子还小,我还有机会去弥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让自己慢下来再慢下来,我要去和孩子耐心平等的沟通,鼓励孩子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对的我要充分的肯定,有异议的我要耐心的和孩子交流,让孩子畅所欲言防止压抑。

李玫瑾儿童教育心得体会(3篇)

李玫瑾儿童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关注儿童心理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李玫瑾教授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教育工作的基础。

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兴趣和需求,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

在教育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1. 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

李玫瑾教授提醒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了解他们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例如,幼儿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儿童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2.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尊重这些差异,因材施教。

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我们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兴趣广泛的孩子,我们要支持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

二、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李玫瑾教授强调,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从李玫瑾教授的教育心得中得到的几点启示: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关注他们的需求,与孩子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

在亲子互动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要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支持。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律性和合作精神。

3. 重视榜样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家长要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发展李玫瑾教授认为,儿童教育不仅要关注他们的智力发展,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李玫瑾育儿感悟

李玫瑾育儿感悟

李玫瑾育儿感悟李玫瑾育儿感悟孩子是一张白纸,是一朵娇嫩的花朵,如何健康成长,需要家长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更多的关爱,有幸拜读了《李玫瑾育儿讲座》,感受颇多。

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等你有经验就没有机会了,生活节奏快,同一片屋檐下,真正完全陪伴孩子的时间,却是屈指可数的2.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父母造就的,孩子的很多心理行为,往往和大人的行为教育方式有关,真正的问题根源在于大人孩子心理成长有关键期,八岁正式依恋期,青春期正是叛逆期,很可能影响人的一生,家长要尽到监管责任,不仅要在治理教育上下功夫,更要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和人格,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培养跟孩子更亲密的情感3.积累孩子依恋自己的心理资本。

孩子出生的头几年,再苦再累一定要自己带,要不然就丧失了孩子对你心里的信任,依恋4.认识到情感陪伴对性格的作用。

认识社会的一份子,不能脱离社会,更不能没有朋友,要孩子尝试去交朋友,远离孤独,拥有安全感,5.观念和性格的早期形成有规律。

要在12岁之前有一识的去培养,培养感情,讲卫生等生活观念,要孩子形成明辨是非,遵纪守法的好观念,更要养成孩子不贪财的观念,一个人和别人有关的行为表现是性格是后天的,完全在于父母的教育方式,要让孩子形成心里有他人的性格,6.建立好的亲情陪伴。

陪伴一定是唠叨的,妈妈对孩子说的温情暖语说的越多,孩子一定会说话,早社交能力强,性格开朗,孩子一定要走出家门去接触大自然,接触其他人,认识世间百态7.六岁之前要说不。

六岁之前管住孩子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要经历一定的挫折。

8.克制忍受与防止自私。

从小要教孩子讲道理,特别是面对重复要买玩具的情况。

孩子吵闹的时候就带他去卧室,门关上不理他,让他自己哭一次,让他明白哭闹是没用的,回头也要跟孩子沟通三次,满足他一次要求,以后他就会听话了。

有约定,有奖励,让他明白克制、有耐心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吃饭是教育孩子防止自私的最好地方,要等父母一起回来吃,大人不到齐、大人不吃饭,孩子也不能先吃,让孩子学会爱父母,远离自私。

陪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 ———李玫瑾教授育儿观讲座有感

陪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 ———李玫瑾教授育儿观讲座有感

陪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李玫瑾教授育儿观讲座有感;;人们经常会这样评价一类孩子“阳光男孩”“阳光女孩”,这里我们所指的阳光,并非单单只是长相俊秀,多才多艺,还包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在我们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大家都在为了生活而忙碌着,往往很多家长就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长,都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让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就行了,然而并不是,物质需求只是外在的,家长真正需要关心的其实是孩子的内心。

;;在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中,经常会看到北京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精彩的案例分析,对于李教授的**心理学研究,我更是早有耳闻,佩服至极。

这天所幸坐在电脑前,花了两个多小时,认真观看了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讲座,更是被这位儒雅、端庄、智慧、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女性深深折服,李教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为我们深刻剖析了儿童的心理,给予了我们有用的育儿观念,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任教师,我的整个身心都像是饱餐了一顿,迫不及待将李教授的育儿观整理下来,将自己的感触分享给大家!【一】;;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行为问题表现具有滞后性。

;;李教授结合了美国的一起韩籍赵承熙暴力枪杀案进行了分析。

赵承熙在美国的学校里枪杀了包括老师在内的将近30名受害者,造成其惨案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小时候的经历。

赵承熙8岁时父母带他从韩国移居到美国,到了一个环境陌生,习惯陌生,文化陌生,人情陌生总之一切都陌生的地域。

父母为了让他过上好日子,拼命工作而忽视了他的成长,长期处于一个无助、无情的境况,这一切让他产生了恐惧感,更产生了绝望感,而这样的生活,让他度日如年。

正是心理的恐惧与绝望,最终酿成了枪杀的惨剧。

孩子的成长即依恋环境,更依恋亲人。

我们有时候总说,孩子还小,他懂什么?吃饱喝足就够了!其实孩子们都很敏感,有些痛苦和伤害对于我们大人来说无足轻重,但却会给孩子的内心埋下痛苦的种子,等你任由这颗种子长大发芽,后果则无法挽回。

而作为教师,我们更得细心关注孩子们的点滴心理成长,不可忽视,要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李玫瑾心理抚养讲座观后感

李玫瑾心理抚养讲座观后感

李玫瑾心理抚养讲座观后感最近看了李玫瑾老师的心理抚养讲座,那感觉就像是被高手点了一下脑袋,突然开窍了不少呢!李玫瑾老师一上来就像个故事大王一样,讲了好多实际的案例。

那些例子就像一把把小钥匙,“咔咔”地打开了我对孩子心理成长认知的新大门。

以前我就觉得吧,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不生病,那就万事大吉了。

看了讲座才知道,这心理抚养就像给小树苗浇水施肥一样重要,要是缺了这一环,小树苗可能就长歪了。

她讲的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陪伴那部分,特别戳我心窝子。

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爸妈陪着我一起做游戏、聊天的时候。

原来这种陪伴不仅仅是让孩子当下高兴,还在他们的小小心灵里种下了一颗叫“安全感”的种子。

这颗种子就像定海神针一样,能让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的大风大浪时,稳稳地站在那儿,不被轻易打倒。

还有那个关于孩子犯错的时候该怎么教育的问题。

我以前老是觉得孩子犯错就得狠狠地批一顿,让他们长点记性。

可李玫瑾老师却不这么说,她的方法就像太极一样,以柔克刚。

不是单纯地打骂,而是让孩子从错误中去认识后果,自己去承担责任。

这就好比孩子不小心打破了花瓶,不是只挨一顿骂就完事儿了,而是要让他们参与到清理碎片、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新花瓶的过程中。

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知道自己错哪儿了,而且下次再做事的时候就会多想想后果。

再说说孩子的性格培养吧。

李玫瑾老师说这就像是捏泥人一样,得一点点地塑造。

家庭环境就像那个捏泥人的手,要是家庭里整天吵吵闹闹的,那孩子的性格就像被乱捏的泥人,可能变得很暴躁或者很胆小。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家长或者身边的大人,我们得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充满爱的环境,这样他们才能成长为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的人。

这个讲座就像一面镜子,让我在里面看到了自己成长中的一些影子,也让我对身边的孩子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拿到了秘籍的武林新手,虽然还得慢慢修炼,但已经有了方向。

我想,以后不管是自己教育孩子,还是跟身边的孩子相处,我都会把李玫瑾老师讲的这些心理抚养的知识用到实处。

李玫瑾教育孩子第八集读后感

李玫瑾教育孩子第八集读后感

李玫瑾教育孩子第八集读后感看了李玫瑾教育孩子的第八集,那可真是像被人敲了一记脑袋,突然就通透了不少。

这一集里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讲到关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建立。

以前我就觉得,孩子嘛,还小,偶尔调皮捣蛋,违反点小规则好像也不是啥大事。

但李玫瑾老师一讲,我就知道自己错得离谱。

她就像个特别厉害的侦探,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联系起来,告诉我们如果小时候不立好规则,就像是盖房子没打好地基,以后肯定得出问题。

比如说,孩子要是从小就习惯了想干啥就干啥,没有任何约束,那等他长大了,进入社会,社会的规则可不会惯着他呀,到时候他就会处处碰壁,就像个没头的苍蝇似的。

还有啊,她讲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的态度也很关键。

不能一会儿松一会儿紧的,就像拧螺丝,你要是一会儿拧紧一会儿拧松,这螺丝肯定就坏了。

家长得坚定地执行规则,但是又不能过于严厉,搞得像个暴君一样,那孩子也受不了。

得让孩子知道,规则是保护他的,不是用来折磨他的。

我就想起我家那小祖宗,有时候他犯了错,我就忍不住凶他,但是凶完了又心疼,然后就开始妥协,这样反复无常,孩子都被我弄迷糊了。

看了这一集,我才明白,我这种做法就像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给他挖了好多坑,还得他自己以后去填呢。

另外,这一集里还提到了要让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当中。

这可真是个新鲜的想法。

我之前总是觉得规则都是大人定的,孩子就得听话。

但现在想想,让孩子参与进来,他就会觉得自己是规则的主人,而不是被规则压迫的小可怜。

这就好比是他自己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那他肯定会更有动力去遵守啊。

总的来说,看了李玫瑾教育孩子的第八集,就像是拿到了一本教育孩子的秘籍,虽然还不能一下子就变成教育专家,但也让我在教育自家孩子的这条路上看到了方向。

我感觉自己得赶紧调整策略,好好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可不能再这么稀里糊涂地当家长了,不然孩子长大了要是不成才,我可就只能自己在墙角抹眼泪喽。

李玫瑾心理抚养观后感

李玫瑾心理抚养观后感

李玫瑾心理抚养观后感看了李玫瑾老师讲的心理抚养,真的是感觉像被人敲了一记警钟,又像是突然打开了一扇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神秘大门。

李玫瑾老师那讲话啊,就跟拉家常似的,可话里的道理却是沉甸甸的。

她一讲心理抚养,我就明白了,原来养孩子可不是光给吃给喝就行的。

就像你种一棵小树苗,你以为光浇水就行了吗?不,你还得给它除虫、修剪枝叶,时不时还得跟它说说话呢,孩子也一样。

以前我觉得孩子只要不生病,在学校成绩好,那就是养得成功。

现在才知道,心理上的滋养那才是根基。

你看那些在外面调皮捣蛋或者是长大了心理有问题的孩子,很多都是小时候心理抚养没跟上。

比如说,孩子小时候哭了,你要是不管不顾,以为哭会儿就好了,其实那孩子心里可能就有个小疙瘩,觉得自己不被在乎。

这就好比小树苗被风吹歪了,你不赶紧扶一把,等长大了就长歪了。

她讲的一些案例也特别吓人又特别真实。

有些孩子长大犯罪了,追溯起来,小时候家庭里就缺少那种温暖的心理抚养。

家长可能就忙着赚钱,忽略了孩子内心的小世界。

我就想啊,赚钱是为了啥?还不是为了孩子能过得好。

结果呢,钱是赚了,孩子的心却凉了,这可真是本末倒置。

而且心理抚养这事儿还得从小就开始抓。

不能说等孩子都青春期了,开始叛逆了,你才想起来要和他好好沟通。

那时候就有点像亡羊补牢,虽然补比不补强,但是那羊可已经丢了几只了。

就像孩子小时候你没给他养成好的心理品质,等大了再去纠正,就难上加难。

看完之后我就觉得自己像是拿到了一本养娃秘籍。

不过这秘籍还得好好研究,不能生搬硬套。

我得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家庭的环境,把李玫瑾老师说的那些智慧灵活地运用起来。

比如说,我要多花时间陪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了解他的想法,就像潜入到他的小星球去探索一样。

还有啊,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能上来就骂,得先了解他为啥这么做,这就像是给他的行为做个“心理剖析”。

总之呢,李玫瑾老师的心理抚养观念,让我这个当家长(或者即将当家长)的人,像是在黑暗里看到了一盏明灯。

李玫瑾心理抚养讲座观后感

李玫瑾心理抚养讲座观后感

李玫瑾心理抚养讲座观后感看了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抚养讲座,那感觉就像是被人拿小锤子敲了敲脑袋,突然就开窍了不少呢。

以前总觉得养孩子嘛,不就是给他吃好喝好,供他上学就得了。

可这讲座一听,才发现自己是大错特错。

李玫瑾教授就像个智慧的长者,坐在那慢悠悠地把育儿的那些事儿,从心理的角度给剖析得透透的。

先说这心理抚养的重要性吧。

教授讲得特形象,说孩子小时候你要是没给他足够的情感滋养,那就像给小树苗浇水的时候总是抠抠搜搜的,这树长大了也是病恹恹的。

我就想到自己小时候,爸妈忙着工作,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个小野草,虽然也长大了,但心里好像总有点空落落的地方。

现在明白了,原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就像小怪兽,得按时给它喂饱,不然它就会在心里捣乱。

教授还提到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就像打游戏闯关似的,每个关卡都有特定的任务和挑战。

比如说孩子在幼儿期,那就是建立安全感的时候。

要是这时候家长老是变卦,今天说带孩子去游乐园,明天又因为自己想睡懒觉就不去了,孩子的小世界就会“地震”,安全感就像被偷走了一样。

这就好比你盖房子,地基没打牢,上面盖得再漂亮也是白搭。

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我也被教授点醒了不少。

以前我觉得孩子犯错了就得严厉批评,让他知道错了就不敢再犯。

可教授说,这就像治病,你得对症下药,有时候孩子犯错是因为他不懂,你得给他解释清楚,就像给小迷糊指条明路。

要是上来就一顿骂,那孩子就懵了,只知道害怕,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哪了。

这就像你本来想让马往正确的方向跑,结果你一鞭子下去,马只知道乱跑了。

而且啊,心理抚养对孩子的人格塑造那是相当关键。

一个在充满爱和理解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就像小太阳一样,自带光芒,性格开朗又积极向上。

反之,要是成长过程中总是被忽视或者打压,孩子就容易变得自卑又敏感,像个小刺猬,随时准备竖起刺来保护自己。

我就想到身边那些性格有些古怪的朋友,说不定就是小时候没被好好心理抚养呢。

看完这个讲座,我就觉得自己要是以后有孩子了,或者现在对待身边的小朋友,都得换一种方式。

李玫瑾教育孩子最大的问题观后感

李玫瑾教育孩子最大的问题观后感

李玫瑾教育孩子最大的问题观后感《李玫瑾教育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一部以教育为主题的纪录片,通过深入挖掘李玫瑾作为一位中国优秀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展示了她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观后感如下:这部纪录片使我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教育一直注重针对知识的教育,如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个性和兴趣的培养。

然而,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刻地意识到,对于孩子来说,个人的兴趣和发展潜力是教育的核心。

李玫瑾作为一位教育家,她关注孩子的成长和个性发展,并且通过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纪录片中的故事表明,李玫瑾对每个学生都有耐心,她会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尽力培养学生的天赋和兴趣。

她认为,教学应该是一种激发学生潜力和自主性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种教育理念不仅适用于学前教育阶段,也适用于其他教育阶段。

另一个我在纪录片中学到的重要教育观点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李玫瑾鼓励学生思考和质疑已有的知识,而不是简单地接受。

她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对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在当今的社会中,创新能力是能够担当未来责任的关键能力。

除了这两个重要的教育观点,还有一点让我深思。

纪录片中反映出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观念,即孩子的成绩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这种观点对孩子施加了巨大的压力,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创造力。

而李玫瑾认为,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来培养他们,而不是简单地追求高分。

这一点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即“鱼可以被判定是否会爬树,它是否能游得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同样的标准衡量每个人。

总的来说,这部纪录片对我来说是一次教育的启示。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李玫瑾教育孩子最大的问题》给了我很多思考,我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以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个性为出发点,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李瑾枚讲课课后感受

李瑾枚讲课课后感受

李瑾枚讲课课后感受
今天又一次听了李教授的关于育儿方面的知识,也又一次听到老师说的孩子六岁以前的教育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影响。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教育真的是至关重要的,之前这方面的意识缺乏的太多了,还好通过加入日记星球以后,能够链接到关于这方面的朋友和信息,让我最近的几个月对于家庭教育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

是啊,作为父母来说,目前80后90后的压力确实很大,每个家庭都是在想办法怎样去赚钱,对于孩子教育方面大部分都是有缺失的,也是意识不到的。

通过学习李教授的课程让我对于青春期孩子的补救教育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个学习,就像李教授分享的那样,以前的教育是所有的信息量太少,环境也是干净的,每个家庭接触到的信息没有那么多,所以教育方面都是有限的。

现在的信息量太大,就算父母和家人都没有给孩子们传递那么多的信息,孩子也会从电视,手机,电脑里面了解到很多信息量,里面的信息也不一定都是好的方面的,也有不好的一面,所以孩子的思维要超前很多,甚至比专心工作的父母家人了解到的都多。

有时候孩子也能够辨别事物的好与坏,所以现在的孩子,早熟,叛逆,各种教育问题也许父母真的也解决不了。

所以,本人认为只有作为父母的好好学习积极正能量的知识,才可能引导好自己的孩子,也再次感召朋友们重视起孩子的教育问题!。

李玫瑾育儿读后感

李玫瑾育儿读后感

李玫瑾育儿读后感听了李玫瑾教授的很多实际案例分析,说到孩子教育问题,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

每个孩子性格也不同。

教育方式各有千秋。

但目的都是一样的。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

如何教育好孩子没有统一的模版,我们应该因材施教。

我觉得孩子要有一个好的品格、性格。

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这些品质将会伴随孩子一生,影响一生,受益一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赞扬和鼓励是主要的,但有些时候批评也是不可少的。

出现问题时,父母要帮他找原因,提醒他怎么做。

与此同时,孩子也要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这样才能培养出好的下一代。

生活方面一定要锻炼孩子自己动手能力,不能任何事情都有依赖心理。

家长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一定要多方面培养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责任心,爱心。

并且教育孩子热爱运动,热爱生命,尊重长辈以及身边的朋友。

作为父母,我们要多关心,宽容理解,陪伴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这个过程中,家长也是要不断的学习成长。

要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并给孩子做出一个正确,积极的引导教育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陪伴他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探讨。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精彩的未来!学习,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学习气氛!可以把孩子带上正确的路。

在一个是生活环境,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回到家里不要一进门就看电视、玩电脑!要自己主动的去看看报纸、学习自己有兴趣的东西、看看书!让孩子知道什么叫做学习!慢慢的在这个环境下孩子就会主动的去学习。

你到以后可以相对的轻松不会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担心了。

沟通方面:想与正处于叛逆时期的孩子交流,那就从朋友做起,首先要给他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一定要是在正确方面的!常关心他,比如很小的一件事,其实孩子是需要爸爸妈妈的关爱,切记不能溺爱!用你的心去融化他的心,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自己多辛苦,多累。

这样只会造成孩子腻烦的心理,他会认为自己的父母只知道自己的感受,其实孩子大了,你们的辛苦他都看在眼里。

教育专家李玫瑾心得体会(3篇)

教育专家李玫瑾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理念和指导。

在学习了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思想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李玫瑾教授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和特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以下是几点具体做法:1. 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

家长和教师应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和特长,为后续的教育提供依据。

2. 适时调整教育方法。

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对于内向的孩子,可以多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对于外向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学习专注力,提高学习效率。

3. 信任和支持孩子。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在自信心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二、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李玫瑾教授指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家庭美德。

家长应以身作则,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孝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应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李玫瑾教授认为,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关键。

以下是几点具体做法:1. 融入生活实践。

德育教育应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孩子在实践中不断培养道德品质。

2. 强化道德教育。

学校应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3. 发挥榜样作用。

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道德品质的楷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健全的家庭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读后感

健全的家庭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读后感

健全的家庭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读后感家庭的健全,生活的富足,不代表有健全的家庭教育。

好多健全的家庭子女也会存在不健全的人格和人性,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李玫瑾教授,经常能接到一些家长提问,比如,孩子经常在我包里、皮夹里偷拿一两张钱,我发现后说他也没用,总也制止不了;我的孩子初中就开始谈恋爱,我拿他没有办法;我的孩子上网成瘾,一宿一宿的不睡觉,也不肯去上学了;还有的家长说我这孩子早上起床起不起来,就赖着不去学校;我的孩子说多了就离家出走了等等。

李玫瑾说,这些家庭绝大多数都是健全、温馨的,绝大多数的父母也是爱孩子,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懂事、可爱的。

可是仍会出现一些不健全的行为,这跟不健全的家庭教育有关,特别是孩子幼年时期。

一、家教中,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希望和未来强压在孩子身上,而舍弃了孩子幼年的快乐和自由。

而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离不开快乐和自由,就如同植物离不开阳光和水分一样重要。

二、强制孩子做一件事情,没有沟通和征求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觉自己就是任人摆布的木偶,缺失了人格尊严。

三、打骂和讽刺的教养风格,让孩子内心产生仇恨和暴力,遇到某一临界点就可能爆发极端事件。

李玫瑾教授讲了三句本质的话社会的问题可归结于人的问题,人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于早年问题,早年的问题可以归结于家庭和教育。

所以,健全的家庭不一定有健全的家庭教育,健全的家庭教育重点在早年教育。

所以,父母们在孩子幼年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教育,这对孩子的一生幸福都有重要影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李玫瑾家庭教育有感
近期,学校领导给我们安排了视频讲座。

视频中李教授主要讲了三点:第一点是未成年人
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第二点是未成年人的问题是滞后反应;第三点是未成年
人心理问题有关键期。

孩子18岁之前分为12岁之前的依恋期和12岁之后的青春期。


恋期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时期,青春期是叛逆期也是弥补期。

未成年阶段需要监护人对孩子负责,12岁之前教育主要在于家庭。

另外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应只放在智力方面,更要关
注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培育。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对李教授关于12岁之前的教育理念非常认同,李教授说6岁之
前是孩子教育的关键期,作为家长要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孩子的教育要从
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克制诱惑、忍受挫折这些方面入手,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对于孩子要学会说“不”,从而克制孩子的任性;但是也不能打骂,要和孩子耐心的交流,
问清孩子坚持的原因从而防止孩子的压抑;对于孩子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让他感受到控制自己情绪学会忍耐的重要性;因为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分享、包容、大度的性格,防止孩子的自私;李教授还提出通过让孩子去学游泳的例子来让孩子
知道忍受挫折意义。

给我最深的感受是防止压抑这一点,有一次,我带孩子去推拿,可是朋友临时有事,让我照顾孩子,于是我带俩孩子去推拿。

骑的是自行车,只能一个走,一个坐车子;回来时他俩交换,当我这样做时,看到孩子有情绪了,心想等到推拿回来后再和孩子沟通。

可是我脾气有些急,看到孩子有情绪,就噼里啪啦的把说孩子一顿,自以为是的把自己认为正确
的观念强加给孩子,直接告诉孩子按照我说的办就行。

其实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当我平
静的问孩子的想法时,他想让我们一起步行去推拿。

听完李教授的讲解,我知道了我以前那样做是压抑了孩子的想法,不过好在孩子还小,我还有机会去弥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让自己慢下来再慢下来,我要去和孩子耐心平等的沟通,鼓励孩子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对的我要充分的肯定,有异议的我要耐心的和孩
子交流,让孩子畅所欲言防止压抑。

通过李玫瑾教授的讲解,我深刻的反思了自己,作为家长不是只给孩子吃饱穿暖,更要从
小给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

我也会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有一个
快乐的童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