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鸦片战争-专题练习(十)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十)
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材料实质上是在()
A.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B.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第51条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中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反映出()
A.中国国家主权严重受损B.清政府妥协退让苟且偷安
C.“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D.清朝外交政策根本调整
3.中美《望厦条约》第33条规定:“合众国民人凡有擅自向别处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
”此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B.美国国家力量有限
C.欧洲列强极力干涉阻挠D.美国传教士的反对
4.中央电视台第八套播出了42集大型现代神话科幻喜剧《魔幻手机》,剧中主人公通过一部魔幻手机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
如果你拥有一部这样的手机,回到1840年以后的中国,你会先后看到下列哪些事件发生()
①刘永福领导黑旗军痛击日军
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③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④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5.“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储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该条约内容与哪次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有学者说:“它(领事裁判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
”此观点主要说明“领事裁判权”()
A.严重破坏了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法制现代化
C.使近代中国直接进入了法制社会D.促成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7.1909年5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四艘老旧的舰船,缓缓驶出三亚榆林港,开始对西沙群岛进行巡阅。
这是沉默多年的中国海军重返南海的一次努力,也是晚清时期一次意义深远的主权宣示行动。
近代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关于三元里抗英歼敌数目,在中方文献中以“二百余人”一说最为流行。
综合英军的资料看,英军损失人员约在5人左右。
对这些差异颇大的统计数字,下列怀疑合理的是:①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历史意义应重新估量②双方数据都带有主观因素,最好找到第三方数据进行印证③三元里抗英的规模可能不大④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也就无所谓真伪()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9.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10.《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
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合约之名,而未见其文”。
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
清政府的行为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
由此可见,鸦片战争()
A.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B.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巨大灾难
C.清政府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D.有利于英国的思想在中国传播
11.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12.茶叶原产地是中国,开始作为奢侈品引入英国,一个世纪后,茶叶成为英国人必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甚至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乃至鸦片战争。
这说明()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世界贸易迅猛发展
C.等级观念明显淡化D.茶叶贸易引发社会变革
13.《天津条约》签订后,护照开始在近代中国出现,譬如“兹有本国人名某某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
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
”据此可知当时()
A.鸦片战争后外民可凭证游历中国B.如外民寻衅滋事,地方官无权留难
C.中国内地已对外民全方位的开放D.晚清政府已成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4.《天朝的逻辑:咸丰帝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写道,在1858年10月进行关税细则谈判之时,咸丰帝突然做出一项惊人指示:如果英方愿意放弃公使驻京、内地游历、长江沿岸开放、赔款这四项于“天朝体面”损害最大的条款,中国可以免除所有进口洋货的关税。
这一事件说明清朝统治者()
A.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的决心B.对融入世界市场体系的渴望
C.仍固守“天朝上国”的心态D.对西方殖民侵略的认识肤浅
1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
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下列所述属于挑战范畴的是()
A.原始社会先民以刀耕火种进行集体劳动B.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C.岛屿港湾众多有利于希腊创造城邦文明D.两极格局背景下中国建设采取苏联模式
16.“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这里的“它”应是指()
A.鸦片战争B.北伐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17.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
该谕旨表明清廷()
A.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B.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
C.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D.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
18.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还有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19.《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指出:“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林则徐禁烟激化了中英矛盾B.中国在经济军事上落后于英国
C.中国清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D.英国工业革命要求扩大市场掠夺原料
20、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3小题,共计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诗歌与民谣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祸国殃,人民苦难殇。
条约被迫签,主权遭沦丧。
列强不要脸,通商占香港。
历史须铭记,国兴民族强。
——来自网络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银两高赔付,主权多丧缺。
列强欢乐死,诸夏苦悲绝。
租界八方设,津门九处切。
半殖民确立,全赤县遭劫。
——来自网络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材料三: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
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某运动揭帖(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三首诗分别针对的不平等条约,概括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比较材料二、三反侵略斗争主体的不同,并概括二者的共同影响。
(3)结合所学,给上述诗歌与民谣确定一个主题。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
材料二:
“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至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域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以上材料均摘自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2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
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1)概括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主要原因的观点,你是否同意,说明理由。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2)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十)
鸦片战争
答案
1~5.BCABA 6~10.BACBA 11~15.ADBDB 16~20.DDDDD
21.(1)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影响:使中国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历史事件: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
主体不同:材料二的斗争主体是政府与军队,材料三是社会的底层民众(或农民阶级)。
共同影响:都展现了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
(3)主题: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22.(1)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
(2)得到了。
因为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增加通商口岸,各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3.(1)答案一观点:鸦片战争的爆发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的。
同意。
由于英国购买大量中国茶叶,其工业品在中国闭关锁国政策下滞销;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清政府带来严重危害,禁烟运动爆发,英国为了贸易利益发动了鸦片战争。
答案二观点:鸦片战争的爆发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的。
不同意。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向中国扩张是其殖民侵略的继续;其贸易带有殖民贸易的特点;鸦片贸易更是罪恶的,带有资本原始积累性质;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发动了鸦片战争;禁烟运动只是其借口。
(2)政治: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经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十)
鸦片战争
解析
1.【解析】考查学生依据所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分析题干“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作者强调了失败后的改革和探索,故B项符合题意。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
材料反映不出“中国国家主权严重受损”,排除A;“清政府妥协退让苟且偷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中英天津条约》内容规定,凡是涉及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而“夷”字本是清政府对外国的蔑称,故C正确;“根本调整”不符合史实,排除D.
3.【解析】考查材料阅读能力。
《望厦条约》签于1844年,当时美国对外的重心在拉美,在中国是跟随欧洲国家的,此时在外贸上盛行自由主义思想。
所以对外打着自由贸易旗号维护、扩张其商业利益。
A项符合题意;B项与材料“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体现的能力不符,错误;C、D两项材料并无体现。
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
刘永福领导黑旗军痛击日军发生在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在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故A项正确,B、C、D错误。
5.【解析】略
6.【解析】“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可见作者认为《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领事裁判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司法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与国际司法制度接轨,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不是作者的主旨。
C项说法错误,近代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法制社会;D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促成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维新变法,所以应选B.
7.【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
根据题干“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始于”可知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
故选A项。
8.【解析】本题考查三元里人民抗英,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来看,本题的分歧是三元里抗英歼敌数目,故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历史意义与题意无关,故排除①;双方数字不一样,说明“数据都带有主观因素,最好找到第三方数据进行印证”所以②合理。
由中方以“二百余人”一说最为流行和英军的资料约在5人左右,可见③可取;④说法不当,因为历史记载可以存在纯粹客观性,只是史料要去伪存真。
故选C.
9.【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
《南京条约》是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
当时清政府轻易放弃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等主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B项正确;清政府关注通商口岸的开放,是因其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而非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A项错误;“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为《南
京条约》附件“片面最惠国待遇”内容,排除C项;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沉迷于天朝上国迷梦中,外交政策基本可以用“四夷来朝”概括,《南京条约》的签订是英国武力侵略的结果,而非简单的执行传统的抚夷政策,故D项错误。
10.【解析】略
11.【解析】A.由材料“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分析得知,英国是主张在中国贸易自由化,反对中国政府的干预,故A项正确;B.由材料“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分析得知,当时中国并没有完全失去关税自主权,故B项错误;C.材料没有涉及有关司法主权的内容,故C项错误;D.材料缺乏当时中英贸易情况的数据对比,不能断定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故D项错误。
12.【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关键是清楚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
“茶叶成为英国人必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甚至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乃至鸦片战争”,这说明茶叶贸易对社会变革产生重大影响,所以选D,ABC则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13.【解析】《天津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中签订的,故A项错误;材料“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表明地方官无权留难外民,故B项正确;材料“兹有本国人名某某请照赴十八省游历”表明内地没有对外民全方位开放,故C项错误;晚清政府已成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故D项错误。
14.【解析】略
15.【解析】略
16.【解析】略
17.【解析】略
18.【解析】略
19.【解析】略
20.【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中国民众在本国政府与外国战争时,置身事外,可知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故选择D;其余三项在题干中无反映。
21.【解析】(1)依据材料一“列强不要脸,通商占香港”“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半殖民确立”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条约分别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影响是使中国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材料二“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材料三“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等信息可知历史事件是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体不同主要表现在:材料二的斗争主体是政府与军队,材料三是社会的底层民众(或农民阶级)。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展现了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中国军民的反抗是没有停止的。
邓世昌等军队的杰出代表;义和团是人民自发抗争的代表。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题是: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22.【解析】略
23.【解析】略。